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共17张幻灯片)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 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故乡和 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显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 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秘,成为千古名句。
• 本题题目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读对诗歌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诗中写了兄弟 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 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 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 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担忧之情; “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 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之情;“戍鼓断 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担忧之 情。
•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 夕阳慢慢斜倾。
•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 凭吊有谁知情?
•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纭,可怜你不知 因何天涯飘零?
中考真题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 析(4分)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 “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 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 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说说大意
• 拂晓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 游子悲思故乡。
•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 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 本题题目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读对诗歌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诗中写了兄弟 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 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 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 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担忧之情; “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 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之情;“戍鼓断 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担忧之 情。
•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 夕阳慢慢斜倾。
•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 凭吊有谁知情?
•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纭,可怜你不知 因何天涯飘零?
中考真题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 析(4分)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 “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 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 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说说大意
• 拂晓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 游子悲思故乡。
•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 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课件(幻灯片22张)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文本解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问题探究
1、这首诗反应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请结合全诗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战争不断,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从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可以看出。)
问题探究
2、月亮明明普照天下是一样的,但诗人 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诗人偏要说 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 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 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 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奥妙 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问题探究
3、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一句。
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 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 乡的思念。(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 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 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故乡 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显露。此外, 今夜露白、故乡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 凡为神秘,成为千古名句。)
问题探究
4、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在本诗中抒 发了哪些情感
“月是故乡明”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担忧之 情; “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 之情; “况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 之情; “戍鼓断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 现状的同情和担忧之情。
其次说“舍小”。“舍”本来是房屋的意思。如 说“茅庵草舍”,“寒舍”,“茅舍”都是自谦之 词。“舍”是用于对外人称比自己年龄小的家人用 的谦词。凡是辈份小,年龄小的家人都冠以“舍” 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件(53张ppt)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秋草独寻人去后, 汉文有道恩犹薄, 寂寂江山摇落处,
万古惟留楚客悲。 寒林空见日斜时。 湘水无情吊岂知? 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 文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
客留下伤悲。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
杜 甫
• 杜甫(712-770),是盛唐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 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等; •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 《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 北》等;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杜 甫
•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行》《丽 人行》等; •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 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 • 写作背景:《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 间,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月夜忆舍弟
• 三、课后任务: • 1.请学生谈谈对“月是故乡明”这句诗的体会,它为 什么能够成为广为传颂的名句?
• 2.背诵这首诗。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长 沙 过 贾 谊 宅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记、总结知识梳理的要点,掌握并 能运用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2.反复诵读诗歌,学习咏史诗如何运用借古 抒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所寄 托的感情。
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三年谪宦此栖迟, 秋草独寻人去后, 汉文有道恩犹薄, 寂寂江山摇落处,
万古惟留楚客悲。 寒林空见日斜时。 湘水无情吊岂知? 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 文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
客留下伤悲。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
杜 甫
• 杜甫(712-770),是盛唐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 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等; •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 《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 北》等;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杜 甫
•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行》《丽 人行》等; •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 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 • 写作背景:《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 间,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月夜忆舍弟
• 三、课后任务: • 1.请学生谈谈对“月是故乡明”这句诗的体会,它为 什么能够成为广为传颂的名句?
• 2.背诵这首诗。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长 沙 过 贾 谊 宅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记、总结知识梳理的要点,掌握并 能运用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2.反复诵读诗歌,学习咏史诗如何运用借古 抒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所寄 托的感情。
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课件
二、古诗词赏析 (一)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画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所
展现的画面。 _示__例__:__白__露__时__节__,__清__露__盈__盈__,__令__人__顿__生__寒__意__,__同__是__天__下__一__轮__月__亮__,__却__是_ _故__乡__的__更__明__亮__、__更__明__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显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表__达__了__对__贾__谊__的__同__情__,__对__汉__文__帝__的__指__责__,__对__自__身__际__遇__的__慨__叹__,__对__当__今__统__ 治__者__的__不__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一、古诗词默写 1.露从今夜白,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_。 2.寂寂江山摇落处,_怜__君__何__事__到__天__涯_____! 3.__云__横__秦__岭__家__何__在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4.槲叶落山路,_枳__花__明__驿__墙___。 达___,___况__乃__未__休__兵___”与 他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的意思相近。
5.赏析“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两句。 示__例__:__颈__联__以__“_汉__文__有__道__”_反__衬__贾__谊__被__贬__的__凄__凉__,__以__“_湘__水__无__情__”_烘__托__贾__谊__ 的__痴__心__。__诗__人__溯__古__思__今__,__把__自__己__的__遭__遇__同__贾__谊__、__屈__原__两__位__先__哲__联__系__在__一__ 起__,__从__而__深__化__了__咏__叹__的__主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7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诗歌解读
诗意: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
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
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
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
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诗歌赏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原因。“朝奏” 与“夕贬”可见获罪之快,“九重天” 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可谓行程遥 远。
诗歌赏析
露从今夜白பைடு நூலகம்月是故乡明。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
使用了借景抒情(移情于景)的手 法。借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 是诗人思亲思乡的真实体现。
诗歌赏析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 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 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 和不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r汝ǔ 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z瘴hà江ng边。
诗歌解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蓝关:蓝田关,在陕西。 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 《论佛骨表》。 朝:早晨。 九重天、圣明:指皇帝。 弊事:有害的事,指迎 佛骨的事。 肯:岂肯、哪能。 汝:你,指韩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体裁:七言律诗
(选自《刘长卿诗编年笺注》)
作者名片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 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天宝年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共48张)
创作背景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 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写 了篇《谏迎佛骨表》,劝谏禁止唐宪宗,指出信佛 对国家无益,且信佛的皇帝都短命,触怒唐宪宗, 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被贬为潮州刺 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 才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 潮州距离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走 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 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颈联写刚上路的风 景。
“落”“明”二字, 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 情于景。进一步充实了上 联所描画的典型环境,使 气氛更显寂静、悲凉。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尾联与 “客行悲故乡”照应,抒发思乡之情。
才离开故乡不久,却梦回故乡池塘。梦中故乡风 景与旅途上的风景形成鲜明对照,虚实相映,丰富了 诗歌的意蕴。
写作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思亲之情。 2.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 构严谨。 3.感情悲怆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 杳无音信,而自己只能在异乡的戍鼓 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表达了诗 人对兄弟深深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对 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的现状的悲痛之情。
颔 颈联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颈联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 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 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
尾联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尾联显露不满,深化主题。 诗人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担忧 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 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 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学诗习文目赏标析 听读诗歌·感受诗情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 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 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 阴云笼罩着秦岭故乡可在何处? 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有所打算, 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课件(共43张PPT)
13.诗 词 三首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 调 歌 头 · 明 月 几 时 有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行 路 难 ( 其 一 )
李 白
行 路 难
( 其 一 )
李白名句
李白名句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 楼饯别校书叔云》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 入京》 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 布》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文: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 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
分析:“人间”,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 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出力。这是 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 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结:
尾联:主旨。举杯畅饮,精神振奋。
苏 轼
水 调 歌 头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 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 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 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 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 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 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 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 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 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 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 调 歌 头 · 明 月 几 时 有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行 路 难 ( 其 一 )
李 白
行 路 难
( 其 一 )
李白名句
李白名句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 楼饯别校书叔云》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 入京》 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 布》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文: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 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
分析:“人间”,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 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出力。这是 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 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结:
尾联:主旨。举杯畅饮,精神振奋。
苏 轼
水 调 歌 头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 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 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 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 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 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 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 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 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 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 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
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栖迟”是指像鸟儿那样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里形容贾谊遭
受贬谪之后惊惶不安、落魄失意的情状。
B.一个“悲”字贯穿始终,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既切合贾
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身的境况。“湘水无情吊岂知”
用比喻手法,感叹“我”在这里凭吊贾谊,天下人不能理解“我”的
【对接训练】一、古诗词默写 (一)直接默写。 1.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2.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3.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5.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
(二)理解性默写。 6.《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
用心。
D.尾句表面怜君,同时也自怜,是说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何事到天涯”弦外之音是你我均无罪却遭贬,可悲可叹啊!
【解析】拟人手法。
(三)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然后答题。 6.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 两字的表达效果。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 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 蓄地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上句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表明是在白露节的夜
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下句也是写景,作者写的完全是
客观实景。
C.颈联交代了作者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且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 伤心断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 丧乱的普遍遭遇。 D.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 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 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解析】B项,颔联下句写的不完全是实景,还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
月夜忆舍弟
(三)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译文: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家漂 泊无法打听音讯。 赏析: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 丧乱的普遍遭遇。
月夜忆舍弟
(三)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长:一直,老是。 2.不达:收不到。 3.况乃:何况是。 4.未休兵: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译文: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何况战争打了 多年至今未停。
月夜忆舍弟
(一)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2.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3.边秋: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4.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 喻兄弟分散。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 传来了孤雁哀鸣。
孤独 寂寞
湘水 江山 黄叶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 黄叶飘零。表达了作者自己怀才不 遇的心境
抑郁 悲凉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悲景衬悲情
(四)、分析写法 长 沙 在构思上:以景衬情 过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 贾 用典 谊 宅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 刻,双关见意。
月夜忆舍弟
杜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学生思考回答: 1.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请结合诗句简 要回答。 2.请谈谈作者杜甫的成就、地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思乡之梦。
山名。
使……明艳。
野鸭。
边沿曲折的池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本诗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贬一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朝夕之间即被贬,可知龙颜已大怒,且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颔联直书自己愿意为“除弊事”,申述自己忠心而获罪的愤慨,大有坚持
刘长卿(?- 786),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居留。
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一作“渐”。
己见、义无反顾的勇气。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作者通过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官,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作者明写贾谊,实则是在暗寓自身迁谪。颔联描绘出了一幅古宅萧条冷落,秋草衰枯,寒林空寂,日斜人去的凄凉之景。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同时借用贾谊写赋吊屈原的典故,用湘水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