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4单元表内除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以及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目标】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习题。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表示12里面包含3个4。
)(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几个?列式:12÷3=4,12里有3个4.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3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
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
)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 )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
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求出能买7个地球仪,一个地球仪是8元,7个是56元,7×8=56(元),符合题目意思,算对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四表内划分(I)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第42-43页示例1,示例2,“尝试”和“思考并做”问题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对象“一分多”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类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思维能力,如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和根据每个数字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每份试卷的平均分了解评分方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造一个情境,理解“平均分数”1教学示例1。
(1)初步了解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
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
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手术:孩子们,让我们帮助小猴子,好吗?请拿出六个代表六个桃子的薄饼,自己把它们分成两堆。
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划分它们。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观察:分为两个桩,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你能根据每种方法的数量将这三种方法分为两类吗?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指出这三种分类方法根据其数量的相同和不同可分为两类,其中三种和三种分类方法的数量相同。
每个人的相同分数称为平均分数:(黑板书写:每个人的相同分数-平均分数)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除法的基础知识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除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用于直观演示。
3.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多的苹果分给每个人?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题,如分苹果、分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巩固除法知识。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例2》集体备课 教案
(2)如果打算9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几页?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主备人)
2.树上有45个桃,5只猴。平均每只猴吃几个桃?
3.口算
54÷6= 81÷9=
7×8= 4×9=
63÷7= 45÷5=
24÷3= 72÷8=
45÷5= 36÷4=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集体讨论)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二年级全体教师
备课主题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例2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重难点
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
措施
(主备人)
一.齐背乘法口诀.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由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求能摆多少行,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7÷9。计算时,想:(三)九二十七,所以27÷9=3。
2.有27个气球,摆成3行,求平均每行摆几个,也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7÷3。计算时,想:三(九)二十七,所以27÷3=9。
3.归纳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先看一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提高练习的效率,用好每一道题并反复用。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1) (5)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 (7)第3课时认识平均分(3) (9)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2)第5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15)第6课时复习 (18)(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
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一些特点: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解决问题》數學
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表内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利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分蛋糕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
2. 讲解新知识(2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表内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演示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些利用表内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互相帮助。
4. 课堂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表内除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上的表内除法习题。
2. 找出生活中可以用到表内除法的例子,并尝试解决。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内容。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逐步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除法运算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数学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怎样才能把食物平均分给每个小伙伴呢?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讲解,使学生明确除法的基本概念,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赛、除法拼图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除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7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7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演练和练习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注重细节,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计算。
2.教学难点:遇到复杂情况时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节课将通过一个小故事或生活场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表内除法的实际运用和重要性。
2. 学习1.讲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演示具体题目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
3.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3. 拓展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表内除法的应用场景,提高思维灵活性。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要点和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四、教学手段1.实物教具:适当使用教具辅助讲解,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示范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
五、课堂评价1.组织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提供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熟练度。
六、教学反思根据本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表内除法二》(第7课时)教学设计,希朱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积极参与,掌握基本概念,提高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能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运算。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表内除法的运算规则
3. 表内除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表内除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表内除法。
2. 新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刚学的知识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4. 问题解答:教师给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估:
1. 过程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和问题解答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 结果评估:通过测试或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五、教学建议:
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而不仅仅是记住运算规则。
2. 在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六、教学资源:
教材、教具、计算器等。
七、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预计需要2周的时间,每天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共5课时)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类比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2.能够灵活运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理解数的整数概念和表示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爱思考、会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类比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2.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数的整数概念和表示方法;2.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结对活动,让学生相互比较数的大小,复习类比数的概念。
2. 导入•师生互动,利用教学PPT呈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算术方法求解。
3. 操作练习•组织学生做相关练习,巩固加减法几个整数相加减问题解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整数概念,并结合实例展示数的表示方法。
5. 实践运用•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疑问。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并解答:什么是整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理解能力,提供更加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以上为本次《总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新备教案
一、课前准备
1.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表内除
法做简单的数学运算;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课堂小游戏或引入实例来激发学生对表内除法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讲解
老师从简单到复杂地讲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
3. 实践
1.老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表内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并逐
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们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表内除法问题,进行交
流和讨论。
4. 提高
1.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问题,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学习表内除法,提高解题
能力。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所布置的练习题;
2.设计一道表内除法问题,写在作业本上,交给老师检查。
六、延伸拓展
1.学生可自行查找课外资料,探究更多关于表内除法的知识;
2.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指导,相信学生们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时会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列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题目。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灵活掌握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列竖式计算,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步骤。
教学难点1.在计算中注意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2.通过列竖式理解和掌握多余位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PPT、教案、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好笔、纸,可以带小算盘方便计算。
3.教室应预留空间,方便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题目:“143 ÷ 7 = ?”请学生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并简单讲解列竖式的作用。
二、讲解基本运算方法(15分钟)1.首先通过口算的训练,引导学生熟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操作方法。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规则,包括进位和退位。
三、列竖式计算实例演练(20分钟)1.讲解列竖式的结构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列竖式计算演练。
四、小组合作训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设计一道题目并用列竖式解答,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互相帮助。
五、操练与拓展(20分钟)1.老师出一些类似题目,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思路、方法,拓展解题视野。
六、课堂讨论与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带领学生讨论解题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共同找出解决方法。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设计一个自己编写的除法题,用列竖式解答,并写下解题思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运用竖式进行除法运算;2.掌握除法的计算步骤和技巧;3.能够解决一步除法问题;4.能够利用表内除法进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1.认识除法运算的概念;2.掌握准确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除法的计算步骤;2.能够正确使用表内除法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课件或板书设计;2.习题和练习册;3.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与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包括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了解学生对除法的理解程度。
第二课时:表内除法的运用1.讲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2.给学生讲解表内除法的计算技巧和注意事项;3.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让他们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用。
第三课时:实际问题解决1.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表内除法来解决;2.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除法进行计算;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并与同学互相讨论思路。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包括一步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计算;2.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并相互批改答案;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
教学总结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对学生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励其他学生。
扩展阅读1.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看一些数学启蒙故事,增加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教案以《表内除法二》为单元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课
时)》《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运用表内除法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的运算步骤。
2.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2.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
四、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学生练习册。
3.讲台显示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表内除法的步骤(10分钟)
教师通过PPT介绍表内除法的步骤,包括作除法、验算等过程,并结合示例讲解。
3. 解决问题(25分钟)
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除法知识解决问题,并指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4. 练习巩固(10分钟)
让学生拿出练习册,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或延伸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表内除法的步骤,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思考并解答教师提出的拓展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教案,希朎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6÷2=3除号6÷2读作:6除以2。
试一试: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只小熊。
12÷3读作:12除以3。
想想做做:①10块砖,每次搬2块,()次能搬完。
应列式为:10÷210÷2读作:10除以2。
②3个花坛栽了18棵花,平均每个花坛栽()棵。
列式为: 18÷318÷3读作:18除以3练习1:读出或者写出下面各算式12÷412÷4读作12除以49除以39除以3写作:9÷316÷4读作:16除以4探究2: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
6 ÷ 3 = 2被除数除数商【除号前面的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是除数,等于号后面是商。
】试一试:1、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得(4)支铅笔。
8÷2=42、被除数是16,除数是8,商是(2)16÷8=23、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3)个。
9÷3=3想想做做: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个。
列式为:□÷□=□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其中被除数是9,除数是3,商是3。
读除法竖式,再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被除数:8除数:4商:215÷3=5读作:15除以3等于5被除数:15除数:3商:5练习2:写出除法竖式,再读一读。
①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列式:20÷5=4读作:20除以5等于4。
②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
列式:24÷4=6读作:24除以4等于6。
探究3:我会说:共有10条鱼,平均放到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5条鱼。
我会说:共有10条鱼,每个鱼缸里放5条,需要2个鱼缸。
我会说:每个鱼缸里有5条鱼,2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总结】根据题意说出题中的小故事,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二)课本P48~6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星期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5 5 8 7 9 9 4
7 3 6 8 9 5 8 8
7 8 3 6 9 9 6 7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
七()六十三二()一十八()七二十八
3、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
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
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第二课时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练习十一3~7题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星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能较熟练在进行除法的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小朋友利用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趣味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用童话故事出示第51页第3题小鸟回家主题图
(1)学生独立计算
(2)连线
(3)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4题吹泡泡
(1)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2)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交流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减轻计算的枯燥性。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出示题目
4()=36 6()=42 63 ()=7
32 ()=8 48()=6 9()=54
(2)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3)填空并说说思路
2、综合应用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357 426 77 728 366
(1)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2)比较后再填空。
3、解决问题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2)学生自己找信息
(3)解决问题并说说解决办法
(4)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哪些问题了。
第三课时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练习十一8~12题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星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乘法口诀表
2、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
二、展开学习
1、完成第52页第8题
(1)出示表格
(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3)计算并填表
(4)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53页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对答案
(3)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3、完成第12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第9、11题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四、课堂总结: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
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