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非融合(黄异飞)

合集下载

脊柱非融合技术

脊柱非融合技术

腰椎后路非融合技术进展发布时间:2009-3-22治疗下腰痛和腰椎不稳的的手术方法较多。

传统的脊柱融合术(spinal fusion)被认为是治疗该种疾病的金标准。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融合后存在腰部活动的限制,脊柱动力学的改变,和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可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的复发。

在此背景下,探索一种更符合生理需要的手术方法,即非融合技术开始受到大家的重视。

“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又称“软稳定”(soft stabilization)的概念遂提出。

目前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技术大致主要有几类:1、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置换,2、后路非融合技术(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PDS)有(1)棘突间内固定撑开装置、(2)经椎弓根固定的动力稳定装置、(3)关节突关节置换术。

本文就后路非融合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作综述如下。

一、棘突间内固定撑开装置1.1 概念及发展历程棘突间撑开器或稳定器(interspinous process,ISP)是放置于腰椎棘突间获得椎体分离的一种内置物。

总的设计理念是产生撑开(distract)棘突和防止腰椎后伸的力学目的,内固定产生的撑开力可在手术节段产生相对的后凸,使内折的黄韧带反向张开以减少其对椎管的侵入;椎体间产生的纵向撑开力还可增加椎间孔的大小,从而影响相邻椎体间的相对关系。

尽管冠以现代技术的名称,ISP撑开器出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

Fred Knowle当时设计了称为“塞子”的金属移植物插入到棘突间,和X STOP系统的原理一样,用于治疗椎管狭窄。

术后装置容易脱落,从而必须取出,导致了该手术的终止。

Senegas[2]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发展了第二代腰椎棘突间内固定物—Wallis系统。

近年来,自从X STOP应用于临床以来,随着其他脊柱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其他的内固定DIAM系统、Coflex系统等开始在腰椎内植物市场出现,CoRoent Devices和ExtenSure系统是分别于2005和2006年开始出现的,其中X-STOP和ExtenSure已被FDA批准在美国用于临床。

脊柱非融合技术分析

脊柱非融合技术分析

优势:非融合技 术可以保留脊柱 的运动功能减少 相邻节段的退变 降低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率。
PRT THREE
脊柱非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手术和物理治疗手段旨在减轻脊柱疼痛和恢复脊柱功能的新 型治疗技术。
该技术利用人工椎间盘置换、动态稳定系统等手段模拟正常脊柱的运动学特征减少对脊柱的 压迫和摩擦。
与传统的融合技术相比脊柱非融合技术保留了脊柱的正常运动功能减少了相邻节段的应力集 中现象。
诊断与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和禁 忌症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术前讨论: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 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风险和 预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MRI 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脊柱病变程度和 范围
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 血液检查、心电图等;患者进行呼 吸功能训练;术前禁食、备皮等
汇报人:
术前准备: 确定手术方 案患者体位 准备手术器 械消毒
手术入路: 选择合适的 手术切口逐 层切开皮肤、 肌肉和筋膜
暴露病变: 剥离椎板充 分暴露脊柱 病变部位
实施非融合 技术:植入 非融合器进 行固定和稳 定操作
缝合伤口: 清洗伤口逐 层缝合肌肉、 筋膜和皮肤
添加项标题
手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 用药物;定期回诊复查监测恢复情况。
疼痛缓解:非 融合技术可以 快速减轻脊柱
疼痛
功能改善:患 者术后短期内 的运动功能得
到明显改善
神经恢复:非 融合技术有助 于神经功能的
恢复和保护
并发症减少: 与传统融合手 术相比非融合 手术的并发症
发生率较低
疼痛缓解:非融合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非融合技术可以降低传统融合手术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适应症广泛:非融合技术适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力 ,从而导致其 加速退变。 有鉴于此 ,Ga 于 18 r f 99年设计 了 首例软固定系统——G a韧带 ,随后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在早期 r f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此后 ,S ngs egpa eea 、S nut 等学者设 计
23 预 见性 护 理 .
例病人均预期出院,并随访 6个月,无其 他并发症 。
eet eot m o sri lram n euul dp dfs nf ao ,d r gw i s nsg n t daetee f cv u o ei nn— ug a t tet sa yaot i xtn ui h hf i met a aj n l l f i c n c e r a l e uo i i n c uo e s c vs
展 进 行综 述 。
【 关键词】 脊柱 ; 间盘 ;手术 椎 【 中图分类号 】R334 【 . 文献标识码 】 【 2 A 文章编号J10 — 91 (00 7 10 — 4 08 57 2 1)0 — 04 0
De eo me to pn ln n—fso eh oo yi l i MA Ja — ig No 7Hu mig v lp n fsi a o u in tc n lg n ci c n in p n . . a n ,Na s a tc ,S ez nh n Dur t hn - i
护理 。鼓励患者 自己咳嗽排痰 ;卧床病人应 2 h翻身 叩背 1次 ,
刺 激病 人 将 痰 咳 出 ,痰液 粘 稠 者 给 予雾 化 吸 入 。
2 33 预防血栓性深静脉炎 由于卧床 ,患肢血流更 加缓 慢, .. 很容易发生 血栓性深静脉炎。增加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是术后预 防血栓性深静脉炎的重要措施 …。 2 34 加强康复指导 ,预防关节僵硬 .. 关节僵硬影 响病人 术 后生活质量,指导健肢进行主动活动 ,以防关节僵硬、肌 肉萎

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合 术 治 疗 腰 椎 退 行 性 疾 病 均 有 良好 的 临床 效 果 . 非 融 合技 术在 保 持 椎 间 活 动 度 方 面优 于腰 脊柱 融合 术 , 有 利 于防 止 退 变加 速 , 值 得 进 一 步 研 究
和 临床 推 广 应 用 。 关键词 : 非融合技术: 腰 脊 柱 融合 术: 腰 椎 退 行 性 疾 病; - 临床 疗 效
药房 , 1 9 9 6 + 7 ( 5 ): 2 1 5
¨ 3 】 杨伟 , 武杰雄. 2 0 0 1 年一 2 0 0 3 年广 东省部分 医院糖尿病治疗用药分析Ⅱ 】 中国
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 0 0 5 , 5 ( 1 ) : 2 5 — 2 7 .
编辑/ 鬲小雅
非融合技术 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 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 骨科 常见 疾病 , 临床治疗 以融合固定术 、 椎体 间融合器植 骨融合 术 、 椎 弓根螺 钉固定为 主l 】 1 。近年来非 融合技 术
( 脊柱 运动保 留技术 ) 迅速发展 , 逐渐成 为腰椎退行性 疾病新 的治疗 策略 。非融合技术可通过稳定 固
例, 可 4例 , 差 1 例, 优 良率 8 7 . 5 %。对照 组优 2 7例 , 良7 例, 可3
例, 差 3例 , 优 良率 8 5 . 0 %。 x线 片检查 提示 , 观察组无 明显退变 , 接
近 自然 退变 ; 对照 组患者 植骨 融合 良好 , 退 变明显 , 无 假关 节形 成 表 现。观察组手术 时间为( 1 O 7 . 5 ± 1 5 . 7 ) mi n , 术 中出血量( 1 5 2 . 8  ̄ 8 0 . 7 )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2月第 2 6卷第 2 期f 下半月) Me d i c a l I n  ̄r m a t i o n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2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

结果:对比术前患者ODI指数,以及术前、术后三个月近侧邻近节段ROM,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三个月、术后一年时ODI、术后一年时ROM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疾病可考虑给予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此方式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腰椎不稳;非融合动态内固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运动节段负荷量较大出现异常则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1-2],进而引发相应症状。

而引发下腰痛症状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因则为此疾病,近几年来,此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临床治疗主要方式为手术。

针对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来说,仅仅给予髓核摘除术,术后会让腰椎不稳加重,让椎间隙高度发生程度不同的丢失,进而造成神经根管狭窄。

此研究用分组方式研讨,意在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作用。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为37岁-64岁,平均为(55.2±2.6)岁,病程时间28d-15年,平均为(2.7±0.4)年;研究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37岁-65岁,平均为(55.3±2.5)岁,病程时间27d-15年,平均为(2.6±0.5)年。

腰椎脊柱非融合技术和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认识

腰椎脊柱非融合技术和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认识

腰 椎 脊 柱 退 行 性疾 病是 骨科 较 为 常 见 的 疾 病 之 一 ,在 过 去 一个 世 纪 里 ,脊 柱 外科 手 术 技 术 得 到 了 日新 月 异 的 发 展 。近 年 来 , 随着 脊 柱 内 固定 技 术的飞速发 展,对腰椎脊柱退行 性疾病 手术方 式 又 面 临 了一 个 新 的抉 择 ,其 中争论 最 多 就 是 融 合 与 非 融合 手 术 的选 用。 既往 该 病 临床 治 疗 以融 合 固定 术 、椎 体 间 融合 器 植 骨 融 合 术 、椎 弓根 螺 钉 固定 为 主。 近 年 来 脊 柱 非 融 合 技 术 迅速 发 展 , 逐 渐成 为腰椎 脊柱 退行性疾 病新 的治疗策略。脊 柱 非 融合 技 术 可 通过 稳定 固 定 节 段 ,保 留椎 间 活 动度 , 防止 术 后 邻 近 节段 的病 变 ,达 到 理 想 的 临 床疗效。在此 ,笔者主要探讨这两种手术方 式在 腰 椎 脊 柱 退 行 性疾 病 方 面 的 临 床 应 用 情 况 , 以为 今后该病的治疗选择提供 一个新 的方向。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与进步 ,脊柱 融合技术 由最 初 的单 纯 植 骨 融合 椎 间关 节 发 展 为 固定 的 融合 术 式,单纯植 骨融合可能带来植骨块断裂和移位 的 风 险 ,而 固定 的 融合 术 式 与之 相 比 ,腰 椎 融合 手 术 可 以保 持 椎体 的 自然 序列 ,维持 腰椎 的稳定 性 , 进 一 步 有 效 缓 解 疼 痛 。 但 却 因牺 牲 了手 术 节 段 的 活 动 度 , 引 起 较 多 问题 ,如假 关 节 形 成 、 髂 骨 供 骨 区疼 痛 、 腰 椎 运 动 丧 失 等 。 既 往 生 物 力 学 相 关 研 究 表 明, 融合 会 导 致 邻 近 节 段 椎体 活 动 度 的增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作者:霍纪宝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关键词】非融合术;融合术;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1—02椎间融合手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以及新的非融合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1 人工椎间盘置换1.1 颈椎人工椎间盘技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人工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Brvan[1]椎间盘是一种片状的有两个关节的金属聚合体,半限制的结构内有一个可在瞬间变化的轴。

它的组成包括两个钛合金的外壳,在壳的植入界面有多孔的涂层,以利于骨组织的长入获得长期的稳定性。

上下金属壳前方各有一个金属突起,是假体植入时的把持部分,同时也防止假体向后移位。

两个外壳之间的聚亚氨酯被封闭形成一个腔内容纳核,核内的盐水作为润滑剂。

轴向负荷下水压的衰减保证了Bryan椎间盘的振动吸收特性。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需要进行前路减压者可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

目前以Bryan椎间盘系统为代表的各型人工椎间盘系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2腰椎人工椎间盘技术Link SB CharireⅢ型椎间盘假体是目前的最新改进型,它的盖板由钴铬钼合金制成,为椭圆形,与人体椎间盘面积及形状更吻合;盖板上的齿突可防止其术后移位及脱落等并发症;盖板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使得骨组织和假体的结合率明显提高。

该术式既保留了腰椎节段活动,又恢复了椎间高度,对避免后柱迅速退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一定好处。

正确评价脊柱退变性疾病的非融合治疗技术

正确评价脊柱退变性疾病的非融合治疗技术

正确评价脊柱退变性疾病的非融合治疗技术摘要:脊柱蜕变性的非融合治疗技术是以有效的、安全的的治疗脊柱退化操作疾病标准吗,实施必要的脊柱不稳处理,明确脊柱畸形疾病的标准化处理过程,逐步深化生理功能分析,认识脊柱融合技术,分析脊柱的正常功能水平。

融合节段的功能往往丧失,无应力传导,容易发生改变。

相邻节段可能出现退变、加速退变的情况,引发临近节段的退变问题。

需要根据相关问题实施有效的技术分析,准确的判断腰椎融合后患者可能发挥谁能的临床症状,逐步改善治疗下够哦,加强正确评价脊柱退变情况,完善疼痛、感染、骨折并发症问题的处理。

关键词:正确评价;脊柱蜕变;非融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6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ZM1引言保留脊柱节段运动的功能,调整非融合脊柱功能的重建效果。

依照脊柱费融合技术,实施无植骨的操作,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改善脊柱融合后节段的应力改变,减轻甚至避免节段退变的发生和发展。

选取入院治疗的68例患者,均实施正确的核髓置换术。

依照患者髓核,实施髓核置换术,在椎间盘突出位置摘除后,在椎间盘防止内置植物,充填髓核摘除的空间内容,预防髓核摘除后可能发生的椎间盘高度不足问题。

髓核置换往往不直接恢复纤维环,需要使用小关节、椎体作为生物替换体进行功能恢复。

在重建过程中,通过力学传导机制,可以提升骨髓骨植的融合。

采用自体骨植,融合效果更加。

按照需求及时调整骨区的疼痛、感染、骨折并发症问题,实现有效的操作处理。

一些研究者认为,保证脊柱节段的功能,实现费融合脊柱功能的重建,及时调整非融合技术操作,尽可能的避免自体骨折骨区发生并发症问题,避免脊柱融合后节段间的应力发生改变。

按照实际需求,尽可能的改变或避免近节段的额退变问题发生。

综合脊柱功能重建的发展情况,加强有效的融合分析,借助非融合脊柱功能的重建,落实全椎间盘的治疗技术标准。

通过合理的颈椎和腰椎解刨结构分析,及时处理不同颈椎间盘置换的整体效果,明确腰椎间盘置换效果差的原因。

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研究

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研究

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研究摘要】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需及早,早期将突出的髓核以及骨刺部位清除,避免骨刺或髓核突出部位对脊柱神经造成长期压迫,不但产生严重疼痛等不适感,还可能导致患者中位截瘫,腰椎功能受到永久性损伤。

目前在治疗上主要为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两种模式。

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分析了腰椎退变的基本概念,研究了两种治疗模式的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早期疗效予以探讨。

【关键词】腰椎退变;融合治疗;非融合技术;早期疗效【中图分类号】R65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419-02当患者活动时,存在损伤的椎体节段之间活动过度,当活动度上升使椎体边缘会产生微小损伤,且损伤具有累积性与反复性,严重时受损部位会发生微小渗血或出血[1]。

对这类疾病需早期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本文以此为主线,研究了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两种方式的治疗,现报道如下:1 腰椎退变1.1 腰椎退变的概念当患者开始出现腰椎退变,腰椎间盘首先开始病变,由于受到压缩力造成较正常高度偏低,椎体之间距离被压缩,脊椎骨前后韧带部位由于压缩而出现一定程度松弛,椎体间的稳定性下降[2]。

长期如此,患者椎体受损部位的渗血及出血会被逐渐吸收而发生纤维化,之后缓慢衍变为钙化,造成椎体间隙(出血、渗血部位的相邻节段)上下缘产生骨质增生现象,也就是常规所称的骨刺,也被称作骨质增生或骨赘。

1.2 腰椎退变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当患者出现腰椎退变性疾病后,由于不断活动对腰椎的损伤是持续性的,患者腰椎受损节段在反复的、不断的受损下骨刺体积会不断增加。

通俗来讲,人类在从事劳动时手掌关节处会出现老茧,若长期从事相同动作老茧部位会逐渐增厚;而停止该类活动后老茧会逐渐变薄甚至完全消失。

腰椎受损原理也是如此,若能够在早期治疗即可在早期将受损节段予以控制,避免骨刺体积不断增加,自然也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3]。

相应的,患者腰椎若存在过度活动或反复劳损现象,腰椎退变程度会明显加快甚至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可能造成不止一处腰椎节段出现损伤与骨刺,骨刺的形成数量会增多且体积会增大[4]。

减压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效果

减压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效果

减压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效果付海平;王飞【摘要】目的探讨减压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入院的18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将其中66例DLS患者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非融合动态稳定组(n=34)和融合组(n=32),非融合动态稳定组患者接受施行减压手术和Dynesys系统非融合稳定手术,融合组患者接受融合手术.统计分析术前一般资料、固定节段,术中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评价术后疗效(骶骨角、胸椎后凸角和活动度等)、统计相关并发症.结果非融合动态稳定组患者施行了64个节段的减压与非融合稳定手术,而融合组患者实施了67个节段的融合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下地活动时间,融合组均大于非融合动态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融合动态稳定组末次随访骶骨角、胸椎后凸角、L3/4椎间活动度的均数均大于融合组(P<0.05);非融合动态稳定组末次随访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 及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融合组(P<0.05).结论椎管狭窄伴轻至中度脊柱侧凸(角度<30°)的中老年患者,施行非融合减压稳定技术比融合固定临床疗效更优.【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03【总页数】5页(P62-66)【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凸;非融合;腰椎;动态稳定系统【作者】付海平;王飞【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程度的加剧,老年患者(>65岁)退变性腰椎引起的腰痛逐年增加[1]。

当腰椎椎间盘或小关节出现不对称的退行性改变(包括腰椎脊柱弯曲)时,这种情况称为退行性腰椎侧凸(DLS),其发病率为6%~68%[2]。

脊柱非融合技术

脊柱非融合技术
-
56腰椎人工间ຫໍສະໝຸດ 置换术-57女性 18岁顽固腰骶部疼痛,保守治疗无效MRI: L4/5间盘信号改变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
58
椎管造影可见:造影剂椎体后缘溢出,提示纤维环破裂
-
59
-
60
由于国人的传统观点影响,对于经腹部进行腰椎手术仍有一定顾忌,就诊并接受手术的患者多以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病例居多,同时合并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及椎体不稳,很多均不适合做前路的单纯腰椎间盘置换手术,所以到目前为止,各医院进行腰椎人工间盘的置换的案例并不是很多
-
4
-
5
满足缓解症状恢复矢状面的平衡术后稳定避免力学异常邻近节段退变恶化背部僵硬
-
6
理论基础:通过控制异常位移和提供接近生理状态的载荷传导方式来缓解疼痛远期则期望形成正常的运动和载荷传导模式防止椎间盘退变
-
7
单纯减压术
ACDF
ACDF+钛板内固定
Cage
人工间盘
-
8
颈椎人工椎间盘种类繁多
-
61
最理想的适应症: 1、下腰椎节段单纯因腰椎间盘退变(黑椎间盘)或轻度突出引起腰腿痛的患者 2、患者年龄应小于60岁,病变节段不超过2个 3、术前X线检查,病变节段仍有一定活动度,无不稳及椎间隙严重退变塌陷
-
62
发育性或退变性椎管狭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侧弯、腰椎滑脱被列为手术绝对禁忌。 有部分学者认为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不稳或轻度腰椎滑脱也可进行腰椎人工间盘置换手术,对此我们仍持保留意见 椎体骨质减少并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但是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不宜行椎间盘置换手术,其假体下沉和椎体骨折风险将明显大于非骨质疏松人群
Medtronic Prestige LP 1 Level

手把手教程:脊柱融合术后不融合的影像学评估标准

手把手教程:脊柱融合术后不融合的影像学评估标准

手把手教程:脊柱融合术后不融合的影像学评估标准自 1911 年,Albee 和 Hibbs 首次报道了采用脊柱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后,脊柱融合术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治疗包括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畸形、脊柱创伤等疾病。

随着脊柱内固定的发展,脊柱融合术融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仍不能忽视脊柱融合术后假关节的发生。

发生假关节患者早期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体征不典型,易被外科医师忽视。

假关节的实质是植骨不融合形成类似关节骨面相对异常骨结构,未融合的骨结构因异常活动等形成骨吸收或缺损,最终形成相对应的硬化骨面,其间隙内无骨小梁等结构。

迄今为止,骨小梁通过植骨界面认为是融合的表现,但如何进行客观评价仍是难题。

1平片(正侧位):植骨融合时,椎间连续骨小梁通过或出现椎体前、侧方骨桥连接可见,椎间融合区透光度下降等表现。

植骨不融合可见透亮区,植骨下沉或畸形(图 1)。

图 1. 腰椎侧位片可见骨小梁形成在脊柱融合术后随访过程中,平片应用较多且操作简单、廉价,多易接受,那么平片在诊断假关节的价值又如何呢?据研究显示:通过平片诊断假关节的患者与实际结果(手术探查)符合率只有43% - 83%,且假阴性率高。

动力位(过伸过屈位):FDA 制定的腰椎融合标准:平移 < 3 mm,角运动< 5°,颈椎目前还未有相关标准。

但位移大小及何种位移提示不融合仍然有争议,由于内固定器械的广泛使用,即使没有移位也不能确定融合。

有学者提出可以采用Cobb 角来评估融合节段的运动角度,Kuslich 等提出腰椎椎间融合术,运动角度> 7° 提示不融合,< 3° 提示融合,两者之间为不确定,但又有其他学者提出运动角度在1°- 5° 提示融合;Cannada 等学者提出颈椎融合术后运动角度> 2° 提示不融合(敏感性 39%,特异性 82%),因而运动角度与融合的相关性仍有争议。

积极谨慎的开展脊柱非融合技术

积极谨慎的开展脊柱非融合技术

积极谨慎的开展脊柱非融合技术俞兴【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6(028)006【总页数】2页(P701-702)【作者】俞兴【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1911年Hibbs等首先采用腰椎后路融合技术治疗脊柱畸形病例,40余年后Smith等提出颈椎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脊柱融合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退行性脊柱疾患。

脊柱融合技术通过重建椎间高度、增加节段稳定性,可以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是目前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方法,并成为评价此类疾病治疗效果的“金标准”。

然而,融合固定改变了脊柱功能单位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使相应脊柱节段运动功能丧失,导致邻近节段应力负荷集中、异常活动增加,从而加速了邻近节段的退变。

近几十年来,能否采用接近脊柱正常生理环境的方法来解决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各国脊柱外科医生不断思索的问题,非融合动态固定的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椎板成型术、人工椎间盘、人工髓核、弹性椎弓根系统和棘突间稳定系统等动态固定的方法和技术相续进入临床,有些取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效果,也有些存在争议逐渐淡出临床。

本文对目前脊柱主要的非融合技术做一简要的述评。

椎板成形术由日本医师Oyama于1973年首先介绍,该手术一方面扩大椎管间接缓解了脊髓压迫,同时又保留了颈椎后部结构及颈椎的活动性。

随后出现了许多该手术的不同改进形式,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两种:单开门和双开门。

椎板成形术的共同目标是通过重建后方的骨性拱形来增加椎管面积,同时尽量避免减压节段的融合而保留这些节段颈椎的活动功能。

尽管术后患者不同程度和时间存在肩轴疼痛症状,椎板成形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及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良好的脊髓减压效果和功能改善已被广大医生接受。

椎板成形术的椎管扩大和功能改善在颈椎前凸患者的效果要优于颈椎后凸患者。

影响椎板成形术手术效果的因素除颈椎序列外,还有脊髓萎缩、症状持续时间长、老年、严重的脊髓压迫及神经根病变等。

非融合性脊柱手术治疗进展

非融合性脊柱手术治疗进展

非融合性脊柱手术治疗进展
冯林;陈博昌
【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8(6)1
【摘要】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时期出现的脊柱侧凸,治疗非常具有挑战性。

通常在早期采用石膏或者支具进行控制,这些方法失败或者处理不当,手术介入就成为治疗的必然。

后路融合固定通过器械虽能够有效地改善脊柱畸形,但可能导致治疗后躯干的短缩以及身体比例不对称。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冯林;陈博昌
【作者单位】200127,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
科;200127,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2.3
【相关文献】
1.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J], 王必胜
2.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20例 [J], 周国辉
3.幼儿脊柱侧弯非融合性手术进展 [J], 龚凯;罗卓荆
4.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 [J], 李龙文;陵廷贤;李政;刘立岷
5.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非融合减压手术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J], 吴金伟;邹伟民;许汉权;吕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脊柱功能重建(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新进展研修班通知

全国脊柱功能重建(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新进展研修班通知

全国脊柱功能重建(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新进展研修班通知佚名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
【年(卷),期】2010(16)9
【总页数】1页(P647-647)
【关键词】非融合技术;脊柱外科;功能重建;《中华骨科杂志》;研修;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华医学会;外科技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
【相关文献】
1.第四届全国脊柱非融合与融合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椎间盘镜技术学习班通知[J],
2.第七届全国骨盆与髋臼骨折诊疗新进展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骨科微创新技术与关节脊柱功能重建新进展研讨会通知 [J],
3.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暨脊柱功能重建新进展研修班通知 [J],
4.第三届全国脊柱非融合与融合新技术研讨班通知 [J],
5.第三届“全国脊柱非融合与融合新技术”研讨班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保守治疗12天疗效欠佳,予手术治疗, 在腰5/骶1左侧椎板间隙开窗,摘除突 出游离间盘,植入cage同种异体骨及自体 骨植入,腰4、5、骶1双侧置入椎弓根 螺钉,腰4、5椎弓根螺钉用弹性棒连接, 腰5、骶1椎弓根螺钉用钛棒连接。
术后一月腰椎正侧位
病例选择
• 病人症状:

– 腰痛伴或不伴腿痛 ,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 临床诊断: – 腰椎峡部裂 或峡部裂伴滑脱 – 退行性腰椎滑脱 – 腰椎管狭窄症 –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椎术后失败综合症
“柔性稳定”(soft stabilization)的概念提出, 保留有益运动和节段间负荷传递的稳定系统,不作 椎体节段融合,注重脊柱生理功能的修复,避免植 骨 ,减少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类型
• 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技术
• 人工髓核置换技术
• 脊柱后路动力稳定装置
• 非融合技术重建脊柱生理功能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
脊柱非融合技术在治疗腰椎间 盘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自治区中医院 脊柱二科 黄异飞 吴彦生
前言
• 目前,脊柱融合术(spinal fusion)仍是治疗腰椎间盘退 •
行性病变及腰椎不稳的标准标准方法(Fritzell et al,Spine 2001) 脊柱融合术存在问题: – 假关节形成 – 融合率和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无关联性 – 融合节段的腰椎活动度丧失 – 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Ghiselli t展方向
• 非融合技术的手术适应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各种非融合技术都有其各自优缺点和应用适应症 • 新技术的出现伴随而来的是新问题。非融合技术的
优劣有待于长期、前瞻性研究来证明
立位腰椎正侧位
立位腰椎过屈过伸位
腰椎核磁
•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CT、MRI、椎间盘
造影术) • 有无脊柱畸形 • 脊柱病理学变化 • 附影像学图片
腰椎核磁
•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CT、MRI、椎间盘
造影术) • 有无脊柱畸形 • 脊柱病理学变化 • 附影像学图片
诊断
• 定性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定位诊断:腰5-骶1间盘突出偏左侧型(左侧骶1
神经根损伤)
治疗思路及经过
– 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抗炎镇痛,地塞米松 磷酸钠针静点、甘露醇针静点以减轻神 经根水肿,予中药理疗针灸推拿对症保 守治疗
• L3-4、L4-5椎间融合
术后,L4-5椎间之植 骨已融合, L3-4椎间 植骨未融合,假关节 形成
融合相邻节段
• L3-4、4-5融合后,L5-S1椎间
盘退变
• L2-3融合后,L1-2、
L3-4椎间盘退变
脊柱非融合技术:
脊柱功能重建外科学
• “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又称
结论和问题
谢谢! 欢迎大家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