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对象是滇人版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不长,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等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具体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同时,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计算机的更多功能,如浏览网页、下载资料、安装软件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基本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05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目录
课程介绍与目标学生分析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与步骤安排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目标
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日益普及
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04
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设置实际操作题,要求学生完成特定任务或操作,检验其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
设计案例分析或编程题,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06
CHAPTER
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创设情境
开展小组或个人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竞赛激励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计算机的神奇魅力。
实践操作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多元评价
03
CHAPTER
教学辅助材料
教材内容
02
CHAPTER
学生分析与教学策略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精选15篇)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精选壹五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设备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前先给学生提出谜语:不会说话会计算,不会想来却有脑,少了电源就睡觉,没有鼠标受不了。
谜底:计算机。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认识计算机。
二)讲授新课1、展示计算机设备学生观察计算机,认识各部件,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及作用,教师及时更正、补充。
(出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音箱)2、出示幻灯片,展示计算机各个设备,让学生连线组成一台能够正常工作的计算机。
放大扫描仪,让学生认识,并说明其作用。
引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3、出示幻灯片,展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概念,并简单说明。
4、让学生把自己所拿的设备加以区分,在幻灯片上加以标注,明确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外部设备,出示幻灯片,明确哪些属于外部设备。
6、了解神秘的主机拆开主机,展示内部图。
出示主板、CPU、光驱、内存条、硬盘,结合幻灯片,可以观察实物找出主机内的位置,也可以先看主机内部,认识名称及作用,说到内存条与硬盘时加以区别并引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并联系生活认识U盘、光盘、移动硬盘、软盘。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新朋友(初步认识计算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1课《认识新朋友(初步认识计算机)》教案年级:一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清华版(2012)【教材分析】《认识新朋友(初步认识计算机)》作为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的第1课,其教材分析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首先,从课程目标来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了解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等硬件设备的名称和用途。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正确开关机,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如移动、单击等。
此外,课程还强调了学生应该遵守的机房规范,以确保他们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信息技术学习。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外观。
同时,通过具体的操作示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了解计算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方法上,教材提倡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计算机的魅力和乐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在评价方面,教材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结果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通过综合评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功能。
2. 技能目标:学生能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如移动、单击、双击等。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外部设备的认识和鼠标的基本操作。
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并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会使用计算机玩游戏、看视频等,但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对于计算机的内部组成和基本操作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并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件,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内部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计算机小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展示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并进行简要介绍。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计算机的内部组成和基本操作。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电子管计算机2.晶体管计算机3.集成电路计算机4.微型计算机二、计算机的组成•中央处理器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使用输入设备3.使用输出设备4.简单的数据处理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等。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定义和发展历程;2.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4.培养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一、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二、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3.计算机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三、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2.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四、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和创新思维1.增强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探索;2.发展计算机相关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进入班级,向学生引入计算机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通过与学生互动探讨计算机的作用和发展历程,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
步骤二: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定义和历史发展。
包括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以及计算机科学家和计算机公司的重要贡献。
步骤三:探究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案例分析,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
通过实验或模拟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步骤四: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30分钟)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让学生参与讨论计算机的不同分类和特点,并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步骤五:培养计算机的兴趣和创新思维(20分钟)通过游戏、小组活动或编程实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听取他们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反馈。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资源:1.课件、实物模型、示意图等教学辅助工具;2.计算机相关的案例和实验;3.游戏、小组活动或编程实践的相关资料。
2024年认识计算机教案小学信息技术
认识计算机教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计算机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计算机的了解和看法。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
2.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如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
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硬件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四、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10分钟)1.教师讲解计算机的正确开关机方法,强调安全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
2.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教授基本的打字技巧。
五、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如CPU、内存、硬盘等。
2.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如何处理信息。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
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
这是因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通常只接触到计算机的表面操作,而对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了解较少。
认识计算机(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计算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常见的计算机输入和输出设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观察,聆听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的名称和作用。
(2)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
(由于本课概念较多)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新奇,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能主动规范地使用计算机,爱护计算机。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难点: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一、认识计算机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什么是信息。
我们知道了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工作。
那么谁能来说说它的外形?你们都在哪见过它?(指名回答)师:出示图片。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计算机从外形上分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三类。
二、计算机的组成。
目前,我们见到的大多数都是台式计算机,这节课我们就以台式计算机为例,一起来了解计算机。
教师依次出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的图片。
(常见的计算机一般由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器、音箱等部分组成)师: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设备,我们统称为硬件。
从功能与作用的角度来看,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几个部分。
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名称师CPU,它是计算机的“心脏”。
相当于人的大脑,几乎所有的数据都要送到CPU中进行处理,然后再由CPU发出处理结果。
我们通常又称它为微处理器。
存储器:存储器是用于存储信息的计算机设备。
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两种。
内存相当于人的大脑皮层,存取速度非常快。
外存相当于我们常见的书本,存取速度比较慢,但容量大,可以扩充,使用方便(包括软盘、硬盘、光盘、U 盘等)输入设备:这是将外界的信息传入计算机的设备。
我们一般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手触摸,鼻子闻等途径向大脑输入信息。
计算机中的输入设备就相当于人的眼、耳、口、鼻、手等器官。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话筒、扫描仪等。
第1课认识计算机 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B版
课题
认识计算机
单元
一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能从观察中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的事实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以及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意识。
教师归纳:信息:以文字、符号、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形式出现。
凡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属于信息。
计算机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工具。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二、计算机的组成:
通过自学教材第2页,看看那些是日常生活中见过的。
教师巡视
教师讲解并总结,列出要点
一台计算机硬件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响等部分组成。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要,还配有其他的外部设备,如:音箱、打印机、扫描仪、话筒、摄像头等。
三、计算机的发展
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计算机?
教师出示PPT课件,放各种计算机类型的图片(笔记本、台式计算机、掌上电脑.....)。
四、计算机的应用
通过自学教材第4页,想想那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并总结
计算机主要用于学习,娱乐,网络交流,银行自主柜员机等,用途很广泛。
五、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学生总结
计算机给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方便
板书
认识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的一般组成
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响
重点
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难点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计算机初中教案
认识计算机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和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4. 计算机的功能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计算机教材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
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教师解释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10分钟)1. 教师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和软件组成部分(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2.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0分钟)1. 教师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操作。
五、计算机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介绍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上网冲浪、玩游戏等。
2. 教师展示一些实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的重要性。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基本操作和功能,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探索计算机的更多应用,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但可能仅仅停留在使用层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基本操作,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具体功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计算机的魅力。
2.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使用。
3.准备课堂用的计算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的组成。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具体功能,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例如,让学生打开计算器、画图等软件,实际体验计算机的操作过程。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认识计算机教案9篇认识计算机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2.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使用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小黑板、计算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思路及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
小结,过渡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1)联系上下文理解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4.小结,过渡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默读课文,试着自己读懂课文。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
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教案标题:《认识计算机》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计算机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认识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算盘、机械计算机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计算机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3. 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五、计算机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辅助设计、网络通信、多媒体应用等。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二课时六、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基本过程。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七、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
人教新课标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1.2《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1.2《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人教新课标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以及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卡通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计算机,激发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易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学生们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功能和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计算机各部分硬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跟随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设备的正常使用。
2.制作课件,包括计算机的构成、功能和基本操作的图文并茂的展示。
3.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例子,如打开文件、关闭文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有趣的卡通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计算机。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神奇的东西——计算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
同时,展示一些实际操作的例子,如打开文件、关闭文件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课认识计算机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1 课“认识计算机”的内容,主要内容有“信息与计算机”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四部分,是认识信息技术重要的处理信息工具——计算机的常识课,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重要任务,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及应用教学难
点:信息和计算机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计算机应用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他们还未形成系统知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科学,不能够按操作规范正确使用计算机,他们迫切地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3)知道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能够按操作规范正确使用计算机。
2.过程与方法
能从观察中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的事实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遵守机房纪律、爱护计算机和机房设备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3)能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以及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突破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堂
中采用演示法和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己面前的电脑,并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去认识计算机。
在“使
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这一环节,教师可设计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感受信息和信息表现的形式”这一环节,我准备了相关的图片,用生活中的事物,以直观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特别对于一部分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让他们发挥小老师作用,帮教另一部分的学生。
在评价方面,应多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指导,评价时注重个体差异,侧重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评价,在课后设计“自我反思”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反思学习情况,梳理知识。
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流程设计为:
“课前准备一一问题导入一一新知学习一一交流共享一一小结拓展”。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室、体现信息呈现方式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1 .布置任务一:要求看教材P2〜5,观察机房,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的机房在楼,机房里大概有台计算机,我使用号机。
(2)说出下列计算机的类型。
(3)填写下图1-3各部分的名称。
听讲,明确任
务学生看看教
材P2〜5,观
察机房,相互
讨论,完成任
让学生在做中
学,梳理新知务一
学习新知
图1-3
(4)举出三个说明计算机在的应用例子
2.教师巡视答疑,个别指导
3.组织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4 .教师小结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
5.任务二:说一说(出示图1-4)
学生展示完成
情况
听讲
学生思考,回
答问题
图1-4
附件一:计算机使用守则
一、机房守则
1.进入机房后要保持安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得擅自交换座位和在室内随意走动,不得代替他 人上机操作。
2•要听从老师安排,遇到问题时,立即向老师报告。
3 •要保持机房清洁,不得携带任何食品、饮料、雨具、杂物进入机房,禁止私自携带软盘、光盘进 入机房。
交流共享
1布置任务三
你认为作为学生在机房中应该做什么?什 么不应该做?相互讨论,写出至少 3条。
2 •教师巡视、答疑、个别指导
3 •组织学生汇报,归纳要点(参照标准详 见附件一:学生使用计算机守则)
4.说一说下列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 不允许的?
听讲,明确任 务,看书,讨 论交流,完成 任务三
用学生的话来 规范学生行 为。
自我评价 总结升华
1. 布置任务四:
盘点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总
体评价,在程度条和评价留言上记录下来(见 附件二)。
2. 归纳,小结本课。
学生汇报 学生听讲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完成“小盘 占” 八、、
听讲
促使学生学会 自我反思和评 价,梳理知识
4•未经教师同意,不得对计算机的程序、文档等进行篡改或删除。
5•不可浏览不良网站,严禁下载任何黑客软件、电脑游戏,传播计算机病毒。
6 •离开时,要正常退出应用程序,将键盘、鼠标、耳机、座椅归位,并如实填写好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表。
二、正确使用计算机
1坐姿要正确。
2•使用鼠标和键盘时,双手要放松。
3.每隔30分钟休息一会。
三、不正确使用计算机对身体的影响
1眼睛疲劳: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产生眼睛疲劳,甚至会出现流眼泪、引发近视等问题。
2 •身体疲倦: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容易导致身体疲倦,出现腰酸、背痛、颈痛、肩膀痛和手臂酸痛等症状。
3•坐姿不正确,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损害身体健康。
4•造成手部肌腱损伤,造成腕关节的肌腱炎、手指的腱鞘炎以及一系列腕管综合症,导致人手部的长期麻木和疼痛,使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
(七)教学反思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而吸引人的,大多数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就是玩游戏。
所以正确引导这些小朋友去初步接触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课时,许多学生原先还不知道什么是显示器,什么叫主机,可以说这一节课的能否上好关系到以后学生对电脑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学。
所以,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努力把这一课上好。
在授课中,我介绍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这些电脑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特点,通过图例,比喻的方式讲解了这一节的内容,听完时并让学生听完后自己总结。
总结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说得非常好。
由于第一节都是在班里授课,要让学生感受都理论课并不是那么的乏味,我通过实例、图例,以比赛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很多,很多学生对于机房是什么样子,都充满了好奇,进入电脑市后需要注意一些规定都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需要老师去学需要不断地提醒、强化,我以身作则,从图示、动作的规范、学生的亲历活动等方面规范其行为,要关注细节,如我们电脑室总共有15组,坐号的编排等等。
进入电脑室应遵守的相关守则等规定,这些都将对学生的以后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