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
简单统计教案6篇
简单统计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简单统计教案6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教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背景和文化差异,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简单统计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统计》教案设计1
简单的统计(二)(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学会制人选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引起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二)教学指导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制作的一般步骤。
1.教学统计表时,启发学生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增加一栏内容(百分数)就可以看出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
2.教学统计图时,应比较详细地介绍制作的一般步骤,边讲解边制作。
教学例2时,应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3.注意指导学生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案1.统计表第一课时课题: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掌握含有百分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会计算合计中的百分数;进定步学会制复式统计表。
2.加深对百分数在统计中的作用的理解,能运用百分数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绘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过程:1.以旧引新说说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步骤?2.新授(1)导入新授我们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
(2)出示例1:下面是1990年至1992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
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心入占全村总收放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回答:1)每年全村总收入和其中村办企业收各是多少?2)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个年度中村办企业中村办企业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先讨论,再回答)(3)教师说明:只要在这个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依次填上每年村办企业收入占体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就可以了。
教师边讲边在原统计表在右边增加一栏,就成为例1的第二个统计表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统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用图表来表示和整理数据,能够通过观察图表回答问题,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统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图表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运用图表整理数据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学会用图表整理数据。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模板、磁性教具、水果玩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水果店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水果,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都有哪些水果吗?它们各有几个?”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教具展示水果玩具,让幼儿数一数每种水果的个数。
(2)引导幼儿将水果的个数用画纸和彩笔记录下来。
(3)教师演示如何将记录的数据整理成统计图表,并解释统计图表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统计图表。
(2)幼儿分组讨论,互相展示和解释自己的统计图表。
然后提出一个拓展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可以用统计图表表示的事物?”六、板书设计1. 简单的统计图表2. 制作统计图表的步骤:(1)观察数据(2)记录数据(3)整理数据(4)制作图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统计一下你们家里有多少本书,多少个玩具,然后制作一个统计图表。
图书:10本玩具:8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充分参与课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幼儿能够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尝试用统计图表进行记录和整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简单的统计。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分类、计数,培养幼儿对数据的初步认识,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对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数据的分类和计数。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帮助老师整理玩具,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种类和数量。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快速地知道每种玩具有多少个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出示统计图表,引导幼儿观察图表中的内容。
(2)讲解统计方法,如分类、计数、记录等。
(3)以玩具为例,进行示范统计。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幼儿相互交流统计方法。
(2)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统计成果。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情景实践(1)组织幼儿进行“我们的书包”统计活动,让幼儿将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计数。
(2)完成统计表格,记录统计结果。
(2)提出问题:“我们还可以用统计来了解什么?”引导幼儿思考统计的广泛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简单的统计》2. 内容:(1)统计方法:分类、计数、记录(2)实例:玩具统计(3)练习:书包物品统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统计家里的水果种类和数量。
答案:(1)水果种类:苹果、香蕉、橙子、葡萄(2)数量:苹果3个、香蕉2根、橙子4个、葡萄5串2. 作业要求:完成统计表格,记录统计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简单的统计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文档资料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79—81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使学生感受数据地整理过程,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得简单的信息;3、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统计表格、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些日子是你感到特别高兴的呢?生:————师:生日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生日在哪个季度?(学生举手发言)这么多同学都想告诉老师,可老师记不住,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生:————师相机板书:统计二、调查分析,探索新知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生:画“正”字、打“√”————师:方法很多,哪种方法最简便呢?生:————师:统计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生:————师:现在请班长来帮助老师一起统计我们班同学生日的时间。
(出示黑板上的统计表:第一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第二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
统计的时候不要忘了把班长自己也要统计在内。
)制好表后再合计一下,看看总人数是不是等于全班人数。
师:这就制成了一张五(4)班同学生日的时间统计表。
现在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那整理出来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方块图,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统计表,(课件出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制成一张方块图。
(课件出示)师: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呢?生:————(图中一个方块表示5人,第一季度12人,就画两个方块和一个表示2人的小方块,用方块来表示人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不同颜色的小球,并将同颜色的小球进行分组。
2.能够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分组的小球进行计数。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数量来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判断。
教学准备
1.不同颜色的小球
2.计数表格
3.统计图形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球,并让学生辨认。
2.教师将小球混合在一起,并让学生将同颜色的小球进行分组。
主要环节
1.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统计表格,将不同颜色的小球在表格中进行归类。
同时,教师告诉学生要对每个类别的小球进行计数。
颜色统计结果
红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2.学生进行统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每个类别的小球进行计数,并且将统计结果填入表格中。
颜色统计结果
红色 5
黄色 3
蓝色 2
绿色 4
3.统计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根据统计结果,绘制出不同颜色小球数量的统计图形,比较每个颜色小球的数量。
小结环节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2.教师检查每个学生对于统计表格和统计图形的理解程度。
3.教师总结并巩固学生对于简单的统计方法的掌握。
总结
该教案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统计操作,巩固了学生对于简单的统计方法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增强了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简单的统计》教案
《简单的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3.数据的图表展示和解读。
教学难点:1.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2.数据的图表展示和解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教材:《统计学原理》2.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入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应用数据的科学。
2.提问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3.介绍统计学的学科范围和应用领域。
第二步: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变量、数据。
2.统计学的基本原理:随机抽样、样本代表性、变异性。
第三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1.数据的收集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等。
2.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分类、编码和输入。
3.数据的分析方法:统计指标的计算(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4.数据的解读和推断:数据的含义、规律和趋势。
第四步:数据的图表展示和解读1.表格的用途和制作:数据的汇总和比较。
2.饼状图的用途和制作:数据的百分比和占比。
3.条形图的用途和制作:数据的比较和排名。
第五步:练习和讨论1.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2.学生逐步讲解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3.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第六步:答疑和总结1.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并应用统计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简单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图表的展示和解读。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增强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统计学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同时,对于一些计算步骤和方法,还需要进行更加详细和逐步的解释。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第一章:认识统计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是一种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类。
教学内容:1. 引入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数据。
2. 学习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计数、分类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如苹果、橙子的数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整理和分类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计数和分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第二章:制作统计图教学目标:1. 学习使用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了解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
2. 能够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独立制作。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一组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或饼图。
第三章:分析统计图教学目标:1. 学会分析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 能够比较不同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分析统计图,获取数据的信息。
2. 学习比较不同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并进行解释。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和相应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第四章:应用统计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 能够运用统计图来展示和解释数据的分析结果。
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习如何运用统计图展示和解释数据的分析结果。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季节。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简单的统计》教案
《简单的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统计学、统计分析。
2. 数据收集:调查方法、数据来源、数据收集工具。
3. 数据整理:数据清洗、数据排序、数据分类。
4. 数据描述:图表、统计量、概率。
5.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假设检验、预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据分析方法、假设检验、预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统计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简单的统计》相关章节。
2. 教具:投影仪、电脑、统计图表模板、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表)。
3. 素材:实际案例、统计数据。
4. 课件:制作相关教学内容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引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统计学基本概念,介绍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统计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统计学的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统计》,详细内容包括: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学会用画圈、画线等方式整理数据,并能用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2. 培养幼儿用画圈、画线等方式整理数据,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统计活动,让幼儿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统计的意义,掌握统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圈、画线等方式整理数据,并能用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画圈画线模板、磁性教具。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班有多少个男生和女生?”引导幼儿用画圈、画线的方式整理数据。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出示统计图表,讲解统计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画圈、画线整理数据。
(2)幼儿分组进行统计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动物们去公园玩,谁来了?来了几个?”引导幼儿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简单的统计》2. 内容:统计方法:画圈、画线例题:小动物们去公园玩练习题:谁来了?来了几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统计一下,你们家有多少个玩具?答案:请幼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家长协助完成。
2. 作业题目:我们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喜欢画画?答案:请幼儿用画圈、画线的方式整理数据,统计出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简单的统计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式整理数据,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简单的统计》教案
《简单的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定义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实验等。
3. 数据的整理方法:表格、图表等。
4. 统计分析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难点: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统计案例和数据。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统计的定义、意义以及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简单的统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4.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统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评价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统计现象,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八、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统计学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
2. 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与统计相关的资料。
九、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掌握统计方法。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十、教学计划:1. 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深入讲解统计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3. 组织学生参加统计竞赛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和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统计的意义,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如班级考试成绩统计图、商场商品销售统计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这些图表有什么作用?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这样的图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单的统计。
(二)讲授新课1、数据的收集(1)创设情境:假设我们要了解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种类,应该怎么办?(2)引导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举手投票、问卷调查等。
(3)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数据收集活动。
2、数据的整理(1)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可以用画“正”字、打“√”等方法进行记录。
(2)向学生展示如何将整理好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形成简单的统计表。
3、统计图表的认识(1)介绍常见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水果为例,示范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画出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水果种类,纵轴表示喜欢的人数。
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在直条上方标上数据。
4、数据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提问:“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喜欢哪种水果的同学最多?”“喜欢苹果的同学比喜欢香蕉的同学多几人?”(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2、小组交流讨论,展示成果,并进行全班点评。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小学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教案学科:数学年级:小学课时:1课时主题:简单的统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2. 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计算和图表绘制。
3.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3.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粉笔。
2. 学生课桌上的统计表格。
3. 打印好的统计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交流。
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有什么作用?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例:统计是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解释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例:整理数据时,我们要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排序;分析数据时,我们要观察数据中的规律和特点,通过统计方法得出结论。
3. 讲解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其绘制方法。
例: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4.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图表绘制。
例:现在我们有一组数据,分别是小明、小红和小杰这三个人去年的考试成绩,请你们帮忙将他们的成绩进行统计计算和绘制柱状图。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让学生围绕课堂提供的数据,进行小组合作,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图表的绘制任务。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注意学生的合作与讨论情况。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一个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图表绘制。
2. 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统计成果,并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有什么应用?六、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统计计算和图表绘制。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79—81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使学生感受数据地整理过程,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得简单的信息;3、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统计表格、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些日子是你感到特别高兴的呢?生:————师:生日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生日在哪个季度?(学生举手发言)这么多同学都想告诉老师,可老师记不住,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生:————师相机板书:统计二、调查分析,探索新知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生:画“正”字、打“√”————师:方法很多,哪种方法最简便呢?生:————师:统计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生:————师:现在请班长来帮助老师一起统计我们班同学生日的时间。
(出示黑板上的统计表:第一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第二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
统计的时候不要忘了把班长自己也要统计在内。
)制好表后再合计一下,看看总人数是不是等于全班人数。
师:这就制成了一张五(4)班同学生日的时间统计表。
现在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那整理出来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方块图,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统计表,(课件出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制成一张方块图。
(课件出示)师: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呢?生:————(图中一个方块表示5人,第一季度12人,就画两个方块和一个表示2人的小方块,用方块来表示人数。
《简单的统计》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ZQ
活动目标:
.尝试用统计图来记录物品地数量,初步感知统计在生活中地应运.
.锻炼观察和分析地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电器数量统计图;种不同地图书若干.
学具:不同颜色地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网小鱼.一部分幼儿站成圆形作鱼网,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小鱼.“小鱼”一边唱歌,一边在“鱼网”里钻出、钻进.歌声停,扮演鱼网地幼儿手拉手,“小鱼”则停止钻出、钻进.然后数一数:一共“网”了多少鱼.游戏可反复进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集体活动.
①了解统计图.
小小设计师.上次活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将教室里地电器进行了分类,并用表格记录了数量.来看看我们地成果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师出示统计电器数量地统计图.
问:谁能一眼看出哪种电器最多,哪种电器最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出来地?
②幼儿尝试用统计图来统计.
师出示三种不同种类地图书.请幼儿将图书分类,再设计图书地分类标记,最后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分组活动.
师: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统计图,一起来设计吧.
第一组:雪花片统计图.用统计图统计不同颜色地雪花片地数量.
第二组:豆类统计图.
第三组:花朵统计图.做《操作册》第册第页地活动“美丽地花园”.
.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1 / 1。
简单的统计教案
简单的统计教案第1篇:简单的统计教案教学要求:1、会根据统计的要求,收集、整理数据,并能制作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作出分析、预测或判断和决策。
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方法。
重点: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难点:怎样去实际收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作出预测或决策。
教学过程:一、统计本班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1、同学们,双休日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体育运动、玩电脑、学音乐、看书学习、出去旅游。
2、怎么知道大家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呢?(生:要进行调查和统计)(板书课题:简单的统计)3、怎样进行统计呢?(讨论得出:可以划正字,或举手数一数等)4、请小组统计员统计每种情况的人数。
(各组当堂推选出统计员,要求进行统计)5、师总结:刚才统计员通过举手数出了每种情况的人数,这个过程叫收集数据,为了科学准确,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收集数据,不重复,不遗漏)6、请大统计员把每种情况的人数进行分类整理,把各种情况的人数加起来(指定全班统计员整理并合计)。
这个过程叫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7、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整理到一张表格里去,这张表格叫做统计表,叫什么统计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欢做什么的情况统计表)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简单的统计》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简单的统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会制作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分类整理和初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3、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朋友,他们分别是……(多媒体展示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喜欢吗?二、引导探索:1、设置情境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朋友,而且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
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
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4、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学习重点: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图、表、动物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1、出示熊猫妈妈所卖出的水果,(打乱顺序,4种水果,数量不一。
)2、当学生答不出,每种水果的具体数量时,引出用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更主动的参与。
本节课我以熊猫妈妈所卖出的水果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统计意识,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了解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3、演示卖出的水果数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
4、小组汇报(1)谁来把你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填的。
(2)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5、完成统计图、表。
(学生在填图的时候,老师边查边指导,同时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知填统计图的.方法,知道数格时要从下往上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6、进行展示【设计意图】: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与应用1、教师对全班学生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2、学生拿出教师设计好的统计表苹果香蕉菠萝西瓜( )个( )个( )个( )个【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完整word版】-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导读:预防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有多种措施加强语言训练;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
加强语言训练孩子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
因此,成人要多和小儿说话,训练小儿模仿成人的语言发音,要鼓励小儿敢说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比如,开始要孩子喊妈妈,如孩子不喊妈妈,妈妈应微笑点点头,如再不喊妈妈仍用微笑点头以示意,最后,孩子突然喊妈妈了,就应热情地拥抱或亲吻孩子。
这样,就会使孩子体验到喊妈妈得到的疼爱,调动起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会使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眼界开阔了,见识广了,自然就有说话的要求了。
如果再配合语言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相应地得到很好发展。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python开发培训https:///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
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
(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79―81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使学生感受数据地整理过程,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得简单的信息;3、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统计表格、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些日子是你感到特别高兴的呢?生:――――师:生日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生日在哪个季度?(学生举手发言)这么多同学都想告诉老师,可老师记不住,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生:―――― 师相机板书:统计二、调查分析,探索新知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生:画“正”字、打“√”――――师:方法很多,哪种方法最简便呢?生:――――师:统计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生:――――师:现在请班长来帮助老师一起统计我们班同学生日的时间。
(出示黑板上的统计表:第一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第二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
统计的时候不要忘了把班长自己也要统计在内。
)制好表后再合计一下,看看总人数是不是等于全班人数。
师:这就制成了一张五(4)班同学生日的时间统计表。
现在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那整理出来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方块图,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统计表,(课件出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制成一张方块图。
(课件出示)师: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呢?生:――――(图中一个方块表示5人,第一季度12人,就画两个方块和一个表示2人的小方块,用方块来表示人数。
)师:在生活中方块图很少用到,我们一般常用条形统计图。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电脑老师来学习,想一想制作条形统计图可以分哪几步,应该注意什么,电脑老师会通过耳机悄悄地告诉你的。
(学生操作电脑,课件演示制作的步骤)师:通过刚才和电脑老师的交流,你知道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呢?有哪些步骤?自己可以先轻声地说一说。
生:―――― (点2名学生自己说说)师:那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什么呢?生:―――― (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直条的宽度要一样,间隔的大小也要一样;纵轴上每一小格的数据要恰当)重点:横轴,确定直条的宽度、间隔;纵轴,一小格表示的数量。
一般把纵轴平均分成5―6份。
师:看来,大家跟着电脑老师学得真不错,那同学们能否尝试着将黑板上的这张统计表也用统计图表示呢?画在老师发下来的那张练习纸上。
(学生画图,画好后,选一名优秀学生的统计图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让他说说是怎样画的;再选两名学生的有缺点的作品也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一起分析有什么不足之处)四、分析条形统计图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制作了条形统计图,那我们还要学会分析统计图。
分析统计图时一般从上往下,先分析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然后思考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电脑老师是怎样来分析这张条形统计图的。
(介绍方法:只要你的鼠标点到那,就会出现这部分的名称和意义)(学生操作电脑,分析统计图,可以一边分析一边讲讲)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可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生:――――(点名2位学生说说)(学生制作的统计图)师:下面老师就让大家来进行比赛,看哪组的同学说得又对又快。
1、(投影学生画的统计图)师:我的手指到哪一部分,请你说出这部分表示的意义;(老师指,学生抢答)2、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吗?(师提: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是几人;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少,是几人)3、师:那同学们觉得是从统计表中还是从条形统计图中更容易看出这些信息呢?(生答)师: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的资料,请同学们看一下(课件出示资料),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呢?生:――――师:(小结)运用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直观、形象,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
师相机板书:直观、形象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其它信息吗?生:――――(学生讲比多少)(书后的练习)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我国四大淡水湖面积的统计图,(课件出示)你能说说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吗?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点二名学生上来说说)师:那从这张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先自己说说,再“专题讨论”让学生输入得到的信息。
生操作。
五、总结师:通过这堂课和电脑老师的交流,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生:――――六、课外延伸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和分析条形统计图,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饼形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饼形统计图等,那么我们以后还会学到更多有关统计图的知识,最后请同学们到网上去查一些有关统计图的资料。
七、巩固练习(课后练习)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直接选用教材上的五(4)班统计表这个内容,而是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日着手,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我们班同学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活动这样一个情境,通过复习旧知识(小统计),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调查统计的环节,从而引入课题。
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
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运用电脑,自主探究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循环演示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并附有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己尝试着学习制作,更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再仔细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其中在制作过程当中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采用多媒体技术加入录音,这是一般课堂所不能实现的。
在学习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后,就要来学习怎样分析,这部分的教学还是让学生跟着电脑自主学习,可以反复地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举一反三分析其它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将自己的见解通过键盘输入,发送到教师机,让全班学生都可以体会到。
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
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
借助于“自主性学习”平台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五种需要,最高层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目标不同,但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身价值实现的愿望。
从搜集统计图,到认识各种统计图的作用,再到制用统计图,评价优劣等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参与,在相互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了不同的收获,在切磋中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学习,打开了学习的视野,既有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又不乏个性智慧的闪光。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上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广阔舞台,使学生各施其能。
比如,对于计算机,有的学生擅长上网搜集,有的学生善于制作图表,有的学生热衷于分析统计图等等,其所表现程度有一定的开放性,很难有标准的答案,倒是随处可见闪光点。
各个学习环节上各有所长又得到相互弥补。
三、师生关系,重在交流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本堂课中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统计、交流,课堂上流露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
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教学形成了对该类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观察统计图表――自主探索制作过程――制作统计图――分析统计图――解决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
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除了现场统计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分散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挑选同一类型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间的评价。
如学生独立制成五(4)班同学生日时间统计图时,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如“她画的怎么样,你能评价一下吗?”“你认为哪位同学画得最好?”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在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行为,勇于改革和创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成为一个学生爱戴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