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结课论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艺术结课论文(老师给了100分。。)
园林艺术结课论文:从园林构成四要素及文化方面简单解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指导老师:赵妮姓名:王瑞班级:农林经济管理112学号:2011014444摘要:据说在医学院学过几年的人看人和常人是不同的,他们看觉得人都不是看外貌,也不是看整体,而是把人看成一个一个器官、骨骼、组织。
学习园林艺术大半学期,有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将眼前景物从造园四要素方面剖开来看。
来西农北校区也呆了快两年了,老师在实习课上也带我们参观欣赏了南北校区,而学习一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学会它所包含的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所以本文将从园林构成四大元素即地形处理、建筑、植物、水体以及文化方面来说一下这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园林方面的体现。
关键词:地形处理建筑植物水体文化一、地形处理地势需有高低起伏变化相对于一味平坦才会显得更美,而同时我国也早有因地制宜这一说法。
人说“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
在西农北校区的地形处理,主要有三个地方我觉得体现比较明显:一个是大门前的五台山西半山,这算是利用地势,依山挖湖造景吧(见图一);一个是西区八号食堂、北校绣山活动中心、篮球场中间的三角地带中的绿化区,中间微微隆起的山算一个微地形处理(见图二),其实仔细观察这个地方给人的感觉很好,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一般很少人关注这个地方,我也是大一块要结束的时候才发现那块绿地里面还有小道供人游玩的,今年早春的一次在校园拍照寻春的时候才发现它很美;还有一个是我一点点看着它变化,也就是北校秀山活动中心南面的那个正在建设中的地带(见图三),最初那个地方是一片地势较低的荒地,在上学期期末的时候破土动工一段时间后它显示出赤裸的地面是相对于八号食堂那边低了大约四五米的样子,最近看它已经填平并且通过移植种了几较大棵树,且构造出了两个高处的地方,应该是到时候造景之用的,其实她现在已经显示出它的美感了。
有一点最妙的是在天气较为晴朗、能见度较高的时候,从北绣到西区宿舍这条路可以看见秦岭山的轮廓,真是让人浮想联翩。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
中国园林美学论⽂ 中国园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她历史悠久,形成个性鲜明的园林体系,独领风骚,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举⾜轻重的地位。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中国园林美学论⽂,供⼤家参考。
中国园林美学论⽂篇⼀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园林美学论⽂摘要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化宝库中的⼀朵奇葩,在世界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与⼭⽔绘画、诗词、中国古代美学相互联系,相互作⽤。
中国古典园林以⾃然⼭⽔为主题思想,以花⽊、⽔⽯、建筑等为物质⼿段,强调⼈与⾃然、⼈与⼈之间和谐的关系,追求“意境”情景交融,赋予园林艺术以灵性,通过与⾃然和谐共⽣的⼈⼯建造,突出天⼈合⼀、融于⾃然、顺应⾃然的设计美学思想,不露痕迹地体现⾃然之美。
中国园林美学论⽂内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献标识码: A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化培育成长,是⼀个博⼤精深⽽⼜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1、⽣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0年,包括殷、州、秦、汉朝代。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园林内容驳杂,园林概念模糊;园林总体规划⽐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并没有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该时期代表作有建章宫、上林苑。
2、转折期:公元前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
当时寺观园林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省城到全盛的转折,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彩转化为浓郁的⾃然⽓氛,初步确⽴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代表作有铜雀苑、华林园。
3、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隋、唐时期。
随着社会条件、性质以及传统⽂化的发展,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法提升,⼭⽔画、⼭⽔诗⽂、⼭⽔园林三个艺术门类有互相渗透迹象。
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旺盛的⽣命⼒,⽽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盛年期。
作为⼀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了。
代表作西苑、华清宫。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第一篇: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我国将在2020 年全面建成“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提高生活品位的前提。
在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由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热岛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消费者—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深深地渴望生活在绿树、碧草环抱的环境之中,渴望生活的环境日臻改善。
要想维持人与生产者—绿色植物之间的平衡,必须大力发展园林事业。
园林造园手法多种多样,植物种植模式丰富多彩,植物修剪造型千差万别,而讲究园林生态美,就是要提高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为广大市民遮荫纳凉、调节碳氧平衡、降低噪音和温室效应、调节小气候以及防风固沙等创造条件。
因此,探讨园林生态美,可以为园林事业顺应时代发展指明方向,从而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宿求,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保障。
生态美在不同园林中的地位一般来说,园林主要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二者在植物配植、造型修剪等诸多方面存有明显差异。
西方园林属于规则式园林,各种建筑是园林的主体,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只是其中的点缀,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
植物常以松柏、绿篱为主,并以修剪整齐划一的绿廊、绿墙、绿门、绿塔,或者以各种动物形象形式出现,并配以几何图形的模纹花坛、花境,亦或是行列式、对称式种植。
这种造园手法虽赋予了植物更多的形象,但因去枝删叶,极大地消弱了植物的绿量,减弱了其生态效能,不利于在有限的绿地上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这种造园手法在中国园林中不能大量使用,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森林缺乏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园林多为自然式园林,最早的园林是在自然地形上围筑而成的,山、水、植物、地形共同构成园林的主体,到后来,苏州的私家园林,甚至北方的皇家园林都以这种手法造园,模拟再造自然山水景观,虽由人做,宛如天工,自觉不自觉地把植物运用于园林之中,成为主景或者构图的主要因子。
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美学原则的体现论文[合集5篇]
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美学原则的体现论文[合集5篇]第一篇: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美学原则的体现论文现如今城市用地紧张,可供人们休息和休闲的户外空间越来越少,所以公共景观在设计中都要求更加“精致”,不仅仅是园林建筑、小品、植物或铺装要求精致,整个园林景观的规划,包括平面与立面的设计,以及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都要讲求美观。
要美观就要遵从于设计行业中的美学原则,而基础则是点线面。
1点要素生活中的点,在人们的意识中大致都是一些符号或者抽象元素。
在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并无形状、大小、方向等特征。
而在设计学中点的形态是具体的,是有形状、大小、色彩甚至是肌理的,只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内体积相对较小的物体。
在园林景观规划中,任何一个景观小品或者单体植物甚至一个小广场,对于整个园林来说都是一个点;对于一条园路或者铺装来说,任何一块砖都是一个点;对于护坡来说,任何一个石材都是一个点。
点在景观设计中不是绝对存在的,是相对的,不同的参照物体现出点的感觉又很不同。
该旱溪由大小不一的石材铺成,相对于草坪的整体来说,旱溪显得很有灵动性,小石块构成旱溪的主体,大石块则表现了体块的体量感,同时给旱溪增添了稳重的气息。
2线要素线在景观设计中按构成状态分实线与虚线,实线为实体存在的现状物,有长度、有宽度及深度,虚线为点的方向性运动所形成的不连续现状物,如汀步。
在很多设计中,虚线比实线来得更加灵活、透气;按照长度来分,则有长线型与短线型区分,长线给人无限拉伸的感觉,短线则会更加利落,跳动的感觉。
按照表现样式可分为直线与曲线,直线比较硬朗,曲线相比较会显得柔美、自由。
如图5中的路牙,由各种大小的树桩样式的水泥墩并列形成,且是不规则直线方式的表现,这使得整个路面更加灵活,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感觉,与周围自由种植的灌木也形成呼应。
短直线在景观设计中也常常起到曲线的作用,中座椅及花坛的立面,每块砖皆为不规则切割,表现了直线的利落与硬朗,又因不规则的拼贴,在某种程度中又有曲线的感觉。
浅谈园林美学相关论文
浅谈园林美学相关论文森林文化,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课题,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体系,影响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作为建立新塑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它几乎涵盖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而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当然与森林踱步了干系。
它以堆山、叠石、理水作为主要手段,尽量做到有情有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廊引人随,步移景异,使游人的视觉跌宕多变,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园林其浓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东方神韵,散发出回味悠长的醇香与历经弥久的魅力。
它旨在为人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氛围与自我放松的意境。
无论是灵秀的江南园林,还是厚重的北方园林,都彰显着独特魅力,它们庄重而不失活泼,凝重而不失灵巧。
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对开设园林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辟之语,道出了中国古代园林崇尚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的思想精髓。
它既是造园者历来遵循的原则,又是观赏者长期形成的审美共识。
从某种意义讲,太自然中的山林泉石以及描写山林之美的诗词书画,影响并决定了中国园林的风格与流派。
正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大森林的留恋与向往,才能从一盐清水、几块碎石、二三树桩的方寸之间产生置身于名山大川、古术丛林的快感;才能从山水、林木、花草、亭阁,错落有致的组合之中,感受到回归自然、拥抱森林的乐趣。
从古到今,无论哪种园林的经典之作,都十分讲究突出一个“景”字,其手段不外乎借景、聚景、障景、引景和对景等几种。
其中首推借景艺术,即在有限的造园空间,因地制宜,借景人园。
借景的手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之分。
远借多以园外的自然山水为主,陶渊明足不出园而“悠然见南山”,白居易草堂身在山中而得匡庐雄奇清秀,北京颐和园依仗着西山秀色之美,无锡寄畅园则以惠山为背景衬托,如此等等,皆为远借而得之效果而最有趣的要数应时而借,它随季节变换、昼夜交替,见邻花而知春,闻桂香而醉秋,夏听蛙鸣,冬赏山雪;晴有鸟语,雨闻荷声,展见竹曦,暮响梵钟。
园林学科导论论文[五篇范文]
园林学科导论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园林学科导论论文小议园林及园林事业结识园林纯属偶然。
犹记得当初与父亲在电脑前敲定专业的情形。
我们一路研究否决,最后在园林与园艺间纠结不前。
蹙眉良久,父亲拍拍我肩膀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这是你的人生,自己决定吧。
于是,我成了老师您课上的学生,从此开始了我与园林的不解之缘。
我一直相信这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确应有一个好的归宿。
而至此刻,我已认定园林为我终生的归宿。
毫不夸张地说,我热爱它,我对它充满了绝无仅有的热望。
下面我就这一年多的学习及我自身的感悟和领会谈谈自己对于园林的浅薄认识。
首先,什么是园林呢?据《大百科》:园林即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并划分为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
我国有优秀的园林资源,古典园林现存四个流派,分别是北方(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
而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是在梁思成先生的支持下,由吴良牖、汪菊渊先生提议经批准于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的造园专业。
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它荟萃了文学、哲学、美学、绘画、戏剧、书法、雕刻、建筑及园艺工事等,这都要求其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素质及广博的知识涉猎,及至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渗透也开始举足轻重起来。
园林,是在喧嚣浮华的城市中,一种诗意的栖居。
园林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理念,是人们追求、热爱自然,美化环境,慰藉心灵的精神文明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园林,无疑是一门艺术,然而其一直游离在绘画、音乐、雕刻等主流艺术的边缘,着实令人惋惜。
园林什么时候能昂首挺胸地步入艺术殿堂?这是每个园林人的疑问与期待。
也是园林人毕生的追求与努力。
在我看来,服务人类生活,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优美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风景园林学科及其景观与园林专业的基本目标和永恒追求。
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园林艺术是一门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综合艺术,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
进行园林艺术赏析对于设计出更好的园林艺术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园林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园林艺术赏析论文篇1浅谈园林艺术的风格风格一词广泛使用与艺术领域,风格是艺术作品所共有的一种特征,它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
园林艺术风格是指园林上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本体的意愿,利用山、水、林、路和建筑设施形成的整体风貌并给人一种总的感受。
园林艺术是以真实的自然材料来表现自然美的特征的,所以它的风格既有艺术风格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特征。
艺术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同为民族风格,因作者的个人阅历、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差别,而风格各异。
如文学史上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豪放词人辛弃疾;因时代的不同又有所谓的时代的风格,如“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
园林艺术风格也是多样统一的,在统一的民族风格下,也有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及地方风格。
现代艺术风格作为一种美学理论,主张从艺术本身出发,研究艺术品确定的内在构成元素和类别以及独特属性。
从一定时期来看,风格有相对稳定的一面,然而从宏观上看,园林艺术风格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风格也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总体趋势是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而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园林雏形—囿,园林的形式极其简陋,内容也较单一。
早期的园林是由物质实践活动转化而来的,尽管还是原始的园林艺术,但素朴、粗犷、富有野趣的早期园林艺术风格已初见端倪。
在秦汉皇家苑囿中物质与精神、君权与神权、珍禽奇葩共处一体。
秦汉时期园林风格可谓“珍物罗生,焕若仙境”。
2、西汉时期是我国美学过渡时期,审美情趣已由外部及道德转向主体的力量为魏晋人性复苏打下了埋伏。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园林艺术突破了皇家宫苑的藩篱,山居别业层出。
040-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课程论文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画之美姓名:班级:学号: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画之美摘要:凡属中国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绘画的原则。
童寯先生曾说过,“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既无理性逻辑,也无规则”。
他还说,“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三维风景画,一幅写意山水画”。
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
历来的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蔚然成风,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画家的笔意、某种流派的画风引为造园的粉本。
不仅仅园林的创作,甚至品评、鉴赏也都参考于绘画。
两者之间的关系历经长久的发展而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画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更是立体的画。
同样,山水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为古典园林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典园林又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
它们相互影响,互相渗透,都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
山水画的立意、构图的要领和原则,为园林的构思、布局、色彩等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些都使园林与诗画的结合更为紧密,使造园艺术另辟蹊径,臻于新的境界。
同时,我国许多园林均由画家、文人参与主持设计,如南宋的俞徽,明代的文征明、计成、石涛,清代的张涟等,皆擅长绘画又兼及造园,他们深谙造园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
因此在园林创作中,历代山水画论不仅对绘画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形成也具有巨大影响。
例如,吴县文震亨的《长物志》将山水画原理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见解独到。
明末计成的《园冶》一书在造园基本技法与理论的论述中,也强调了诗词书画对园林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基本上是循着山水画的发展路线而发展的,山水画的美学意境深深地融入到了古典园林中。
一、山水画家与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此时的山水画虽然是作为人物画的附庸,但魏晋文人却从中找到了精神归宿,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追寻山水旨趣。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浸润和渗透无处不在。
换言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物化现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易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名”。
孔子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动,仁者静。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亲近宇宙万物的自然观。
这种天人合一自然观体现在园林造园技法中,就是对自然的模拟。
小到一事一物,大到一山一河都极尽模仿之能事。
两晋、宋代以直观方式再现山川河流。
元明以后,还借助意境联想,用园林将自然之美人工化,绝妙地写意概括,达到诗化的境界。
在亲近摹拟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造福于人。
这无疑是对人天合一观念的积极诠释。
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西的城市园林化建设便是一例。
该时期西北郊水系得到彻底整治,引玉泉山水系汇入昆明湖,然后拓展疏浚西湖,在玉泉山南麓开凿水库,疏浚长河,使昆明湖蓄水量大增,北京西郊由此形成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可调控的供水系统。
礼乐相成的伦理观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和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件,层层渗透到中国园林艺术之中。
中国园林之礼(1)内外之礼。
墨子云:“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这种内和外,渗透到园林景观中,不仅仅是自然性划分的室内外空间,而且还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划分的公共与私密空间;(2)尊卑有序。
所谓男尊女卑、君尊臣卑、夫尊妻卑等。
这种带有封建伦理烙印的观念体现在园林景观构筑中就成为了一种等级标示功能,其显著标志就是在园林建筑中外化出一系列尊卑有序的建筑符号。
中国园林之乐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不偏则胃中,不倚之谓庸。
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毕业论文摘要: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在其艺术成就上也有着惊人的成果,为世界之瞩目。
中国园林的建造构思遵循着“师法自然”的原则,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和中国的哲学思想。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园林四种基本类型。
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园林都体现了中国人民所传承下来的崇尚自然的美学审美思想。
关键词: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崇尚自然正文中国古典园林是写意而典雅的,这其实和中国诗画一样,重写意,追求意境之美。
如诗般的意境,如画般的风景,这讲的就是中国的园林的追求。
像诗词书画一样,我国的园林也是一种艺术,只是这种艺术的表达比较特殊而已。
中国园林作为一种具体化的艺术形象,它实际上包含着园林设计者,建造者的审美观念,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沉淀着我国自古至今一脉相传的美学观点。
首先中国园林非常明显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崇尚自然的审美思想,它的自然写意山水的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这其中和儒家的思想“天人合一”,以及道家所讲的“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我们把苏州园林作为一个例子吧。
我觉得苏州园林真的算得上是一幅山水画,如果要用一句诗来表达的话,没有比“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更加合适了。
曾经看到过苏州园林的视频,觉得园中布景错落有致,颇为雅致。
在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
中国园林的布景所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美。
因此在园中的布景方面绝不讲求规范对称,而是力求顺其自然,因地制宜,与当地环境相配合。
其次,中国园林在设计上崇尚自然,推崇“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美,同时也包含着追求和谐一统的美学思想。
这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一致的。
上面说到,中国园林的格局布景都是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要求在建设的时候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即顺着环境建园,我觉得这里面不仅体现了园林建设者崇尚自然的思想,也体现了追求和谐的审美观点。
园林美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园林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自古以来,我国园林艺术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美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报告旨在总结园林美学的基本理论、历史演变、艺术特色及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园林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园林美学的基本理论1. 园林美学的定义园林美学是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理论,它探讨园林在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景设计、建筑造型等方面的审美规律。
园林美学不仅关注园林本身的美感,还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园林美学的原则(1)和谐统一:园林美学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园林在整体布局、色彩搭配、景观组合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
(2)对比与调和:通过对比和调和,使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富有层次感。
(3)比例与尺度:园林设计要遵循一定的比例和尺度,使景观在视觉上产生舒适感。
(4)多样性与统一性:园林设计要兼顾多样性和统一性,使景观既富有变化,又具有整体美感。
三、园林美学的历史演变1. 先秦时期:以山水园林为代表,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开始注重人文关怀,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3. 唐宋时期:园林艺术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一批经典作品,如苏州园林。
4.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不同风格。
5. 近现代:园林艺术开始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理念,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格。
四、园林美学的艺术特色1. 造景手法(1)借景:通过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手法,使园林景观更加丰富。
(2)对景:在园林中设置对景,使游客在行走过程中欣赏到不同的美景。
(3)框景:利用园林中的门窗、亭台等元素,框出美丽的景观。
2. 植物配置(1)种类多样:园林中植物种类繁多,既有乔木、灌木,又有草本植物。
(2)色彩搭配: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使园林景观四季分明。
园林美学课程论文
苏州中央公园园林美学鉴赏陈忱2010级城市园林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摘要: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原本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
各种城市社会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古典园林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对自然的需求和渴望,城市公园作为园林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人们寻找安静、清洁、纯朴环境的必然趋势。
城市公园开放、活动、人流量大的性质决定了现代园林设计要由封闭、古典的体系向开放的、非古典体系转变,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理念发展继承融糅于现代园林之中,。
苏州中央公园作为一个开放性公共活动空间,利用率高,口碑好的城市公园,融糅江南风景园林风格,实现了景观功能、景观生态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统一。
就其园林美学的应用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和分析。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游览者、特殊景观、城市生态、植物配置、美学感受1.苏州中央公园概况苏州中央公园占地12 hm2, 位于工业园区规划区域一区商业购物中心,即苏州市工业园区和苏州市老城区的交界处, 东临星兰街、西对中新路, 南临苏惠路、北接苏绣路。
公园周边高楼林立,有海关大楼、居民楼群、购物广场等,四周交通路面车辆穿梭繁忙, 使公园处于典型的现代城市的环境之中。
中央公园主要是为厌烦忙碌乏味生活的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静、清洁、纯朴的自然环境,提供园林景观欣赏、休闲及娱乐的公共开放空间。
2.充分考虑游览者的需要这是一块完全人造的自然景观,里面设施浅绿色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树林、喷泉广场沙、地健身场、露天剧场、设有喷泉表演的湖、树阵广场等等。
园区规划的决策者们为这片区域预留了公众使用的绿地,为忙碌紧张的生活提供一个悠闲的场所,公园四季皆美,春天嫣红嫩绿、夏天阳光璀璨、秋天枫红似火、冬天银白萧索。
园中游路蜿蜒曲折,供游人散步放松亲近欣赏自然。
公园南侧的和平广场景区坐落在浓荫绿树的环抱中, 是公园为满足游人休闲而建的又一休闲活动场所。
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摘要】通过对园林美学的研究,我了解到了园林中不仅仅只与植物有关,还与建筑、山石、水系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通过不同的运用手法,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
关键词:园林美学叠山置石理水植物造景艺术【引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美就开始萌芽,继而产生、发展,历经几十万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环顾四周,园林、建筑等都讲究美学。
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园林又不同于宫殿、长城、庙宇、桥梁,它有自身的一些特色。
中国园林石求奇、廊求、水求曲、路求幽,假山叠置,奇花异木,四季更迭。
古代文人画家陶醉于山水风光,企图将生活诗意化,把自己喜好的诗情画意融于园林之中,追求秀逸、超脱的意境。
历代许多文人画家直接参与园林设计,如唐代的白居易、王维;宋代的苏东坡;明末的计成;清朝的李渔等都是杰出的代表。
文人画家参与所造之园,往往以山水为蓝本,诗词为主题,以画设景,以景入画,寓情于景,寓意于形,以情立意,以形传神,楹联、诗词与园林建筑结合,富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潮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园林,是具有生态功能的物质环境,又是具有精神文化内涵的艺术空间。
园林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特殊造型艺术形式。
在古代,“園”代表着山、水、花草和树木。
在“園”中内的袁上半部分的“土”代表的是假山,而中间的“口”则代表着水池,下半部分代表的是花草树木。
众所周知,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中四大要素(建筑、山、水、植物)中的三个方面。
1.叠山置石的造景艺术叠山置石是中国园林造景的物质构成要素之一。
俗话说,“名园以叠石胜”,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置石可以创造出质感古朴的自然景观、艺术地再现秀美的景色与深邃悠远的意境,营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达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论文(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论文(大全)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具有非常典型的美学特征,注重对自然的追求与表现。
为表现自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构景手法,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这些构景手段的组合运用,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古典园林审美特征,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园林出现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征,比如开放性、规模性、参与性、科技性等,这使得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有了很大的不同。
本文在研究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不同的基础上,讨论了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现代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自周朝始,就已经出现了为贵族享乐而圈设的“囿”,而后发展为“苑”,继而发展为更为完备的“园林”。
园林审美风格随着社会文化、经济、艺术、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魏晋时期的宗教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园林设计,使园林设计偏重于幽深静谧之美;在国力强盛的隋唐时期,园林设计也同样呈现出大气恢弘的风貌景观。
但总体来说,古典园林亲山近水、崇尚自然的艺术风格贯穿始终,同时也与儒家文化的和谐包容、顺从自然的文化特征相吻合,呈现出属于中国的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典园林美学特征(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古典园林最初起源于“囿”,即对野外自然空间进行圈禁,为贵族提供捕猎、娱乐等活动的休闲场所。
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园林设计虽然受到社会、宗教、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风格上不断发生演变,但其根本的对自然的追求一直贯彻始终。
在设计风格上不仅尊重自然,而且一直以自然为师,以自然的“眼光”来设计建造远离郊野的园林,将自然景观纳入生活范围之中,形成游于园林,居于自然的惬意生活环境。
(二)分割空间融于自然园林设计与自然的结合需要一些造园手段来完成,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
园林艺术美学论文1
重庆文理学院园林艺术美学课程论文重庆永川区人民广场调查报告姓名:许琴学号:200806194050任课老师:魏永军学科专业:园林景观设计(方向)2010年1月7日城市人民广场之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广场调查报告摘要:人民广场是城市公共开放间中的公共广场,而公共广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核心,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它有接到换绕或与其连通,是汽车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可以吸引人流聚集和组织分散并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
它具有植栽和其他的公共服务设施,具备集会、交通聚散、漫步、游览、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景观、商业服务、文化宣传和展示等功能。
人民广场是人民群众健身休闲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余饭后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向广场自发地开展各种文娱活动。
关键字:人民广场公共城市开放空间功能作用交通周边环境公共环境设施正文:1、广场简介重庆永川区人民广场位于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
广场发展定位为绿色生态广场,主要分为四大区域:茶文化区、竹文化区、成人休闲区、儿童娱乐区。
人民广场采取土地置换工程的方式来建设,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广场位于永川市市政府对面,是永川新兴商业圈的中心地带。
它是市政府投入巨资为市民建造的利民广场。
广场内绿树装衬,夜景绚丽多彩,灯光装点的人民广场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和人们晚间的闲憩。
2、广场分布广场中间由两排加拿利海枣将中间的空旷地,使得视线十分宽广、开阔,两边分别是建成的不同的区分别是茶文化区、竹文化区、成人休闲区和儿童娱乐区。
广场中央空旷地区主要由浅水喷泉池划出界限。
广场中央的喷泉建筑在晚上的时候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绚丽缤纷的美丽景象。
两边除了有加拿利海枣划分界限外还有两排三到四米高的大灯柱,等柱顶的灯是以山茶花的造型来体现永川打造的“茶山竹海”的主题。
两边分别是茶文化区、竹文化区、成人休闲区和儿童娱乐区。
其中的茶文化主要由一个茶壶造型的雕塑倾到如永川造型的浅水喷泉池。
园林美学论文
目录一、摘要 (2)二、关键词 (2)三、正文 (2)(一) 构造要素之美 (2)(二) 组合之美 (4)(三) 意境之美 (5)四、结束语 (6)五、参考文献 (6)一、摘要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堪以深究并为今用。
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私家园林的构景要素,布局原则,构景手法等多个方面论述了苏州园林在美学角度所体现出的自然美,和谐美,布局美,意境美和书法艺术之美等,深入的阐述了苏州园林的美学所在以及其对中国园林的重大贡献。
二、关键词苏州园林古典园林美学三、正文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说法。
明清两代江南私家园林蔚然兴起,苏州园林为最多。
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有园271个,清代有园130个,可见明清两代苏州园林之盛。
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居多,现存的主要有沧浪亭,拙政园,网狮园,留园,怡园,环秀山庄,狮子林,畅园,残粒园,壶园,艺园,鹤园,藕园,退思园,曲园等,其中市区对外开放的园区有24处,拙政园,留园已经被列如了国家四大名园。
可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苏州园林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在艺术上极精,在中国和世界上皆为仅见。
(一)构造要素之美1.山水之美明代万历年间,文士邹迪光在其私园愚公谷所作的愿记中说:“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园林的骨架,“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造园必筑山,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
筑山在园林中极为重要,而且其也是园林美的一个重要原则。
山之美,不仅表现在选石上,同时也体现在山之造型上,二者却一不可。
其中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和谐美表现的更加惟妙惟肖。
首先,苏州园林中的石大多选自太湖石。
由于太湖石具有“瘦、皱、漏、透、丑”的特点;瘦,即石体线条明晰,挺拔俊秀;皱,指石体表面凹凸,高低不平;漏,指石体内部布满了孔穴,且空空相套,密密麻麻;透,指石体文理纵横贯通,十分剔透;丑,指石体表面千沟万壑,千疮百孔,坑坑洼洼,相当丑陋。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研究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实地调查,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
本研究旨在通过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和建议,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和环境伦理意识,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美学、环境伦理、优化策略、未来发展方向引言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和环境伦理意识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计风格单一、缺乏特色、忽略环境因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以期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和建议,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前人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优化策略和建议等。
其中,美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形式美、意境美、文化美等方面;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优化策略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强设计师的培训、推广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
然而,目前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的综合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不足。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功能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提高美学与环境伦理意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实地调查,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
同时,本研究旨在通过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和建议,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和环境伦理意识,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提供参考。
2021年园林美学论文范文
园林美学论文范文园林美学论文在我国的园林艺术是十分美丽的,那么关于园林美学的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 ___给大家的园林美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渗透到园林美学中的禅宗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的庄玄哲学有很深的渊源。
文人士大夫对禅宗观念思维方式与灵机妙趣欣赏备至。
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禅宗,与自然山水景物的意趣有着深刻的关联。
园林美学;禅宗;佛教无从追究中国园林 ___,也不在这里谈及园林美学的道理,只是就园林美学的发展道路上,从佛教源头引申出禅宗一支,在园林美学上所起到的作用做一点小小的释义。
作为异质文化的一支佛教,在中国的渗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佛教传入中国是有 ___记录的, ___从一开始是以积极态度引导佛教传人中国。
由于当时汉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点而形成对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同化,促成了中国文化新元素禅宗的诞生。
自唐代以来禅宗最盛,一直到后来,禅宗成了中国南传佛教的代称。
佛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与皇家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据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有背景的,从早期在民间的传播,到皇家的大力支持,期间发展没有什么障碍(期间皇家的灭佛 ___,在此不作探究)。
在中国的上层社会中发展非常迅速。
代表中国文化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是首先的受益者,当然也是最好的传播者。
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禅宗正是在印度佛学的基础上融会了庄、玄精神的实质嬗变而成的。
以庄、玄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元素是禅宗脱颖而出的基础。
(禅宗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是传说中一字不识的普通行者慧能,他所代表的思想在其门人记录的《坛经》中有详细的表述。
)从著名的拈花微笑故事中即可把握到禅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气息。
禅家在此充分表达了他的传佛心印、不重经教、以心传心、顿超直了的性质。
佛祖拈花而不发一言的行为,迦叶尊者心照不宣,心领意会,以微笑呼应而不形诸文字作答。
这本身一改佛教传统的讲经说法的模式,这里所突出的是一种直觉顿悟、自 ___性、刹那成就永恒、此中即是净界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docx广州越秀公园及其园林美张雪萍 222010325022108 园林四班2012/6/9广州越秀公园极其园林美摘要:广州越秀公园集现代园林艺术与岭南园林特色与一体。
处在城市的一片喧嚣之中,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傲然独立。
关键字:越秀公园,山水之美,建筑之美,花木之美,人文之美越秀公园是广州城市中心公园,是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它与白云山联成广州城北的屏障。
古典人文环境、自然景观配以现代造园艺术的城市公园——越秀公园如一艘古老的游船,从远古驶到现在,承载着悠悠的广州历史,也洋溢着浓浓的园林美。
如今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公园。
总面积86万平方米,包括三个人工湖、七个山岗,为五岭余末的丘陵。
越秀公园从越秀山发展而来,越秀山承载着一段历史故事。
明永乐年间,因在越秀山的越井岗上建过观音阁,因而越秀山又称观音山。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常在越秀山读书治事,在1921年12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下令、把越秀山辟为公园。
1922年初,当时的广州市工务局招商拆卸观音山上的碉堡等军事建筑,开路建亭。
同年6月,孙中山巡视观音山。
1925年,市府令工务局将观音山筹建为孙总理纪念园。
1926年,广州市民自动发起公园游艺会,筹款建公园。
同年12月,越秀公园举行开放典礼,这就是最早的越秀公园了。
解放后,党和政府为美化羊城,1950年,组织人民群众着手对公园进行改造,开发和修缮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全面整顿绿化。
朱光市长为公园新建门楼牌坊题词“越秀公园”,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1957年11月7日起,越秀山向游人开放,正式成立了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以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历史风云和雄伟的纪念建筑物,使之成为历史博物馆和教科书,而那漫山遍野的让人赏心悦目的富于岭南特色的繁花秀竹,更使越秀山成为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那就是初春的红棉、暮春的杜鹃,4月的白玉兰,5月的金凤和山丹,秋天的含笑和菊花,隆冬的腊梅及以苏铁为代表的一批名贵植物。
当您站在这南秀大草坪上,暂别闹市的喧嚣,尽情地吸收清新空气,将令您感受身处大自然中是何等的心旷神怡。
在古典与现代园林艺术的共同打造下,作为城市公园的越秀公园的园林颇具特色。
山水之美越秀山冈峦起伏,林木苍翠,自然风貌秀美而清丽,作为登临送目的绝佳之地,历代皆享有盛名。
元代时,这里即以“粤台秋月”列于“羊城八景”。
到了明代,羊城八景中,越秀山已占有其二--“粤秀松涛”、“象山樵歌”。
清代,则以“粤秀连峰”和“镇海层楼”入选羊城八景。
到了20世纪60年代,广州各界人士评选出的新“羊城八景”中,将越秀山的景色题名为“越秀远眺”。
1986年3月间,羊城八景再次更旧换新,“越秀层楼”重入八大新景之列。
2002年,公园又以“越秀新晖”再次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
园内山水相依,水域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北秀、东秀、南秀三个人工湖景色幽美,在七个山岗之间隐隐现现,尽现各自的。
东秀湖、南秀湖环境优雅,是绘画写生的好地方。
东秀湖畔有儿童乐园、烧烤场、健力宝健美乐苑等活动场馆,南秀湖畔有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南秀大草坪。
北秀湖绿荫低垂,是划船、钓鱼的好去处。
湖东面有中国成语寓言园景区,是成语寓言故事大观园;南面有南秀花苑,以植物造景为主,层次分明,色彩艳丽;北面的圆炮台,老人活动区,是老人运动的好去处。
北秀湖畔还建有花卉馆、湖心岛和锦园等。
正如李白的《绿水曲》所赞:“绿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萍。
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湖心筑有小岛,湖与湖间拱桥连接,楼阁、轩榭、曲廊小巧玲珑,充分展示了岭南建筑特色。
园内一年四季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每年都举办大型的迎春花会、菊会和各种花卉展览。
建筑之美镇海楼: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
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
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侯永嘉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
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
镇海楼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楼高28米,阔31米,共五层。
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古朴独特。
楼前对峙一对高达二米的红砂岩石狮,为明代雕刻。
镇海楼坐北向南,翘檐飞脊,巍峨挺拔,雄镇山巅,气度非凡,独具特色。
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盛赞镇海楼山海形胜、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不能超过它,实“可以壮三成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
在清朝时期,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物。
登上楼顶,远眺珠江水波荡漾,波澜壮阔,蔚为壮观;近俯云山层峦叠翠,羊城锦绣,气象万千。
五羊石雕:“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是古代广州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
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对古代的百越人民来说,还有什么比“永无饥荒”更美好呢,五位仙人送给广州人民的优良稻种,加上广州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良好自然条件,使广州人民获得大丰收,广州也就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
五羊石像坐落越秀公园内,该石像有一美丽传说: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服,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降临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
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
广州亦得别称“羊城”和“穗城”。
根据古老的传说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作。
这座五羊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羊头部的一块石料就重达2吨多。
五只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远望,口衔谷穗,又似回眸微笑,探视人间。
其余四羊,环绕其身,亲密依偎,或嬉戏、或吃草,或吸乳。
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情趣横溢。
据说当年雕像竣工时,有人提出既是五仙骑的羊,怎会还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实仙人五羊都是想像出来的神话,既是仙羊,无论大小,自有仙风道骨,佛法无边。
雕塑家们发挥其超群的想象力,匠心独具。
40多年来,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为越秀公园增色不少。
五羊的传说也广为流传,海内外游客到此浮想联翩,流连忘返,纷纷摄影留念。
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
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
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
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
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
石碑的正面是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刻着孙中山的遗嘱,遗嘱的全文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几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碑体所在平台,有铁栏杆,周围树木郁郁葱葱。
孙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上,连成一体,气势雄伟,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花木之美天造万物,皆有其理,地生花木,各有其美。
越秀公园积极开展富有浓郁岭南特色的生态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
根据公园的特点,合理选择植物,形成具有南方植物区系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景观。
极保护古树名木;实施招鸟计划;减少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保持生态平衡。
两年来,新种植乔灌木共50000多株,地被5万多平方米、摆设时花10万多盆。
越秀公园汇集了大量的观赏植物,如:杉科的水杉、落羽杉,旅人蕉,杜英,橄榄,这些植物观赏性很强,加以合理栽培配置构成了越秀公园的优美景观。
棕榈植物四季碧绿,椰风葵林一片热带风情,落羽杉四季分明,春来嫩绿、入夏青葱、秋时棕红、冬来飘落,一片温带景象,宛如一幅会变的风景图。
白兰花、茉莉、海棠、菊花在公园里四处可寻,葱郁的树丛,不同植物交织成不同图案,走进越秀公园就走近了大自然。
人文之美越秀公园虽建于现代,但是其任然保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名迹。
广州明初三大古迹——越秀山古城墙、镇海楼和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都比较完整地保存在越秀公园里。
成语寓言园是个很特殊的园地,充分展现了越秀公园人文之美。
几乎所有年龄层次的人都喜欢前来光临。
孩子们喜欢来到这里,是因为可以对照着一座座的雕塑,得意地展示着自己刚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成年人喜欢来到这里,是因为可以面对一座座有趣的雕塑,抚今追昔,回顾昔日儿时所知道的一些故事。
寓言园的门口竖立着十几座石雕乐手,仿佛不知疲倦地日夜吹奏着无声的乐曲。
各位朋友,谁能从这10多位石人中找出其中一个表情和姿态与其他乐手不一致的呢啊、找到了。
对,就是这个,他叫南郭先生。
这组石雕是“滥竿充数”。
大家都知道,或者都用过“滥竿充数”这个成语。
在越秀公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明齐辉,自然造化与人工巧设共舞,相映成趣,岭南园林的风格也可略见一斑。
从园林美学角度分析,山峦叠翠、湖水荡漾的越秀公无疑园城市公园的典范,为喧嚣的都市留出了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1】王英,陈北光,张璐.广州越秀公园景观格局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报,2008,(29):68-72【2】张际, 李建龙, 蒋平, 等. 校园绿地系统景观生态异质性分析与质量评价[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15 ( 1): 7-9.【3】王瑛,陈北光,王文峰,黄小凤.广州越秀公园植被景观格局分析[J].【4】黄健荣, 柯宣东. 2003. 浅析越秀公园山林绿化改造的生态功能[J]. 广东园林, (3):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