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吃食
(1)指名学生交流描写吃食的句子。
交流:蜻蜓吃什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尾巴
①指名读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
出示句子:
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第五板块: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文中的孩子们说“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说?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
散步-----看见孩子们捉蜻蜓
讲蜻蜓的结构、特点、功能
商量说:“放了它,好不好?”
2.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

三年级下册21《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三年级下册21《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神态
动作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 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说:“翠贞, 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2、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 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 是我们的好朋友?”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 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 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在陶行知耐心细致的启发下,孩子们知道了 蜻蜓吃苍蝇、蚊子和水里的孑孓。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jié jué), 它都吃。
孑孓,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由卵成长至 蛹的中间阶段,由蚊卵在水中孵化而成,身 体细长,相对头部或腹部而言,胸部较为宽 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俗称跟头虫。
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 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行知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 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 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 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 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飞 行方向。据说,它饿极了的时候, 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 以后还会长出来的。”
心地善良、富有爱心
4、“用商量的口吻” “把蜻蜓还给翠贞” 平易近人、尊重孩子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 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还 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结合你对课文 的理解,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陶行知爷爷不仅
,而且

不仅和蔼可亲,而且循循善诱。 不仅心地善良,而且富有爱心。
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尊重孩子。
你从哪知道孩子们对蜻蜓很有兴趣呢?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入神
孩子们放飞了蜻蜓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纷纷说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 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 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它饿极
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接着,他 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 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 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 的虫子……
陶 行 知 的 作品
手脑相长歌
人 生 两 个 宝, 双 手 与 大 脑。 用 脑 不 用 手, 快 要 被 打 倒。 用 手 不 用 脑, 饭 也 吃 不 饱。 手 脑 都 会 用, 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返回 下一页
拓展延伸
人们对陶 行 知 的 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
返回
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 泰戈尔(印度)
下一页
亲切和蔼 尊重学生 循循善诱 富有爱心
翠贞看了看小伙伴们。孩子们 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 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 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 去。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 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 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 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 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 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 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胡树荣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胡树荣
放飞蜻蜓
宝应县水泗小学 胡树荣 钱文泉
我知道: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 见一群孩子 ,就引导他们 认识 ,最后孩们 。
问题一 :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
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 问题二: 知道?”
蜻蜓补充资料1:
各种小形飞虫都是蜻蜓的美味佳肴, 蚊、蝇、叶蝉、小形蛾子、蝴蝶、虻类等 来者不拒。据说,一只马大头蜻蜒一天内 能吃近1000个小飞虫。一只蜻蜒能在l小 时内吃掉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蜻 蜓幼虫一年能吃3000多只蚊子的幼虫。
2
6
7
陶行知先生
10 11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 道蜻蜓吃什么吗?”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 道蜻蜓吃什么吗?”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 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 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 友?”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 蜻蜓还给翠贞。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 蜻蜓还给翠贞。
关爱自然,从我做起!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 朋友,它们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 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 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宋.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 业:
1、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 飞行家”?它还有什么特别的领?„„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掌握基础知识,轻松制作蜻蜓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掌握基础知识,轻松制作蜻蜓

本篇文章将针对《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掌握基础知识,轻松制作蜻蜓。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蜻蜓的生物特征和结构构造。

2、学习如何制作蜻蜓的形状和功能,包括飞行功能及其动作特征。

3、掌握蜻蜓的材料制作和装配过程,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成为有创造性、自主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自主学习者。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介绍蜻蜓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形态精美、飞行灵动、寓意吉祥。

在制作蜻蜓玩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其物理特性和结构构造。

蜻蜓的身体通常分为三部分:头、胸和腹。

头部通常比较小,有两个大眼睛和多节感觉器官;胸部是蜻蜓的飞行中心,有六条腿和两对翅膀;腹部是蜻蜓的体表器官,能够帮助其感知外界环境和保持平衡。

在制作蜻蜓的时候,我们需要借鉴其结构构造,尤其是翅膀的设计和制作,确保其具备良好的飞行效果。

2、实践操作在本节课时中,我们将使用一些基础的材料和工具制作蜻蜓玩具。

以下是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制作蜻蜓的材料通常有:彩纸或厚纸板麻绳或细线剪刀胶水或胶带日期核或其他小球形物体彩笔以上材料中,彩纸或厚纸板可以用来制作蜻蜓的整体形状;麻绳可以用来连接各部分,胶水或胶带可以用来固定和增强连接点;日期核或其他小球形物体可以用来制作眼睛;彩笔可以用来为蜻蜓上色或绘制细节。

(2)制作身体和翅膀我们需要制作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根据蜻蜓的生物特征和形态,我们可以大致画出蜻蜓的形状,然后将其剪出并固定连接点。

我们可以使用彩笔为其上色,并在翅膀上绘制艺术图案或纹路,增强其美观性。

(3)制作飞行机构为了使蜻蜓玩具能够像真正的蜻蜓一样飞行,并能翅膀摆动、前进和俯瞰四周等动作,我们需要制作相应的机构。

我们可以将翅膀和身体连接起来,并使用麻绳或细线将日期核或其他球形物体固定在眼睛的位置。

我们可以在身体的下部制作一个小绳圈,用于固定手指,在玩具飞动过程中稳定其地位。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精选12篇)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精选12篇)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精选12篇)《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指名交流评议,补充完善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教师总结感悟朗读自读指名读学生评议练读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朗读感悟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四、课后调查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篇2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三、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呢?(可爱的,美丽的)2、复习词语:慈爱抚摸保持七嘴八舌复杂结构入神成千上万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课件

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课件


• • •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 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 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7—10段,思考:蜻蜓 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分 别用横线和曲线画出来,同桌合作完成 表格。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 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 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读好下面的对话:
•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特 尾巴 眼睛 点 作 用
特点和作用:
•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 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 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 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 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 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
小蜻蜓
义务教育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9、放飞蜻蜓
读词串,我有发现
一闪一闪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一撅一撅 成千上万
异口同声
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写了( 在( )看见一群孩子
),最
),通过与孩子们聊蜻蜓, )的故事。
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
后孩子们(
蜻蜓吃什么?

• • • •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实验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实验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实验导语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但很多孩子对科学实验并不感兴趣,认为实验只是为了考试而已。

然而,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实验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益的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份教案——《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爱上科学实验。

一、教案背景课程名称:《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课程时间:2个课时课程对象:小学3-4年级学生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飞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蜻蜓的生长过程及特点2.蜻蜓的飞行原理及方法3.制作蜻蜓模型并进行飞行实验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观察蜻蜓的形态和特征,并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第二步: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蜻蜓的飞行原理及方法,以及如何制作蜻蜓模型并进行飞行实验。

第三步:制作让学生们动手制作蜻蜓模型,并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进行测试飞行。

第四步:总结通过总结,了解学生们在实验中的体验与感受,并指导学生们如何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飞行原理及方法;制作蜻蜓模型并进行测试飞行。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飞行原理及方法,并在实验中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教学评价1.知识掌握:懂得了蜻蜓的生长过程、飞行原理及方法。

2.实验能力:能够制作蜻蜓模型,并进行成功的实验。

3.观察能力:能够准确观察蜻蜓的形态和特征,并且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操作技术: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

5.好奇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出了浓厚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很投入。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验中不太耐心,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励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最终稿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最终稿
放飞蜻蜓
读词串,有发现:
慈爱 七嘴八舌
抚摸 入神
商量 放飞
结构复杂
保持平衡
吃什么吗?用横线画出来 2、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眼睛又 有什么奇特之处?请分别用横线和曲线画 出来并圈出关键词。 3、组内交流形成共识。
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 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 它饿极了的时侯,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 截。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 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 虫子……
练一练,我会填: , 。它用尾 巴 。据说,在它饿极 时,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它的眼睛 , ,是由——— 构成的,可以看清 的虫 子…… 它的尾巴是 ,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
“把它放了,好不好?”
童心留言: 如果你就是那只被放飞的蜻蜓, 你想对人们说:
—————————————————————————————— ——————————————————————————————
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有关蜻蜓的诗歌
2、搜集更多陶行知的名言和故事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听懂、认读课文中的高难度生词。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音、调、声、语音语调等读出课文中的句子和对话。

•学生能够阅读理解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及主旨。

•学生能够在指导下模仿、练习课文中的对话,对话流利并达到交际标准。

二、教学重点•高难度生词的认读•音、调、声、语音语调等的正确使用•课文的阅读理解•对话的模仿、练习及达到交际标准三、教学难点•课文的阅读理解•对话的模仿、练习及达到交际标准四、教学内容1. 预习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短暂的一生,同时也认读了一些高难度的生词。

在本节课前,要求学生回顾这些生词的读音和意义,为本节课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第一个环节是复习课前的生词,通过海报、贴纸或其他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起来,加深记忆。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外形、习性和飞行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蜻蜓的认知。

3. 课堂活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课文以及模仿、练习课文中的对话。

•阅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确定采用先带着学生粗读后细读的方式讲解,或直接向学生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蜻蜓的情感和感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命感悟。

•对话练习:通过两人或小组间的问答练习来模仿课文中的对话,让学生逐渐熟悉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语调,让学生能够用简单正确的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

4. 课后作业•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及主旨。

•回顾并熟记生词。

•尝试用学过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方法•演讲法:向学生介绍蜻蜓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场景和表现方式。

•互动教学法: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组织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或搭档完成任务,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的对话,掌握交际技巧。

六、教学评估•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音、流畅度和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估,由同桌互相检查评估。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活动安排:
一、课前准备
1. 整理教室环境,确保学生安全。

2. 准备好教学材料:故事书《放飞蜻蜓》、图片卡片、音乐CD等。

3. 打印好学生小组分组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复习: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复习。

2. 导入:播放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故事讲解: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卡片,生动讲解故事情节,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理解故事主题。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
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5. 艺术创作:让学生在故事激发的创作氛围中,进行绘画、手工等
艺术活动,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6. 游戏互动:设计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游戏,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集
体荣誉感。

7. 总结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与延伸
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作业布置:布置与故事相关的绘画作业或写作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故事相关的知识,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预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愿《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得到圆满成功!。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放飞蜻蜓”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蜻蜓的形象,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蜻蜓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故事阅读
1. 教师朗读故事《放飞蜻蜓》,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沉浸
在故事情节中。

2. 学生跟读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3.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主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

三、情感体验
1. 配合音乐,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是蜻蜓,在广袤天空中翱翔。

2. 学生就“放飞蜻蜓”这一主题展开自由写作或绘画,表达对自由、
梦想的理解。

四、语言拓展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蜻蜓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翅膀”、“追逐”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放飞蜻蜓”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表达对自由、梦想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故事《放飞蜻蜓》,还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

愿学生在“放飞蜻蜓”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自由和美好。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放飞蜻蜓》,齐读课题。

这是关于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故事,故事虽小,意义却很大。

[板书:陶行知]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答案不唯一】,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板书:孩子、捉、放]过来,好像在吃自己的尾巴。

原来,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谁来为大家作介绍?——评:哦,原来蜻蜓不会吃自己的尾巴,它只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等一些害虫,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蜻蜓是——生:益虫。

师:所以陶先生说,(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先生这是在反问孩子们呢!他其实在说——(蜻蜓真的是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板书;好朋友]▲问题二: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过渡: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因为它吃——(……)。

(1)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你能回答吗?生: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蜻蜓用尾巴掌握飞行方向。

师:(出示补充资料2: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

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

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谁来介绍“蜻蜓点水”的现象?——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2)师:(出示第10小节)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什么外形特点和作用?生自由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飞蜻蜓第二课时9篇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1作者:青蓝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0《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作者:青蓝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3、初读,理清脉络:(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充满乐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发意义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熟悉故情况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情况节,依照标题“放飞蜻蜓”的专门性,启发学生由此动身,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集合“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佩服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品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明白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诲。

4、培养学生善于发觉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可不能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预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明白得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明白得。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明白得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4、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一、展现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现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漂亮的)你们喜爱吗?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要紧写了什么事?(讲述课文的要紧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什么缘故又要把它放飞呢?在小孩们的眼中,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查找答案吧!设计意图说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进展时期,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爱好。

第21课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第21课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第二十一课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陶行知教育孩子的过程;2、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孩子们情感的变化;3、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在上节课当中,我们认识了第21课的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

2、出示词语:“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的意思解释卡片,贴在黑板上,请三位同学根据词语的意思到黑板前来默写这三个词语。

(1)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四面八方(2)你一句,我一句,形容人多嘴杂-----七嘴八舌(3)形容数量很多------成千上万3、出示生字卡片,同学们齐声朗读。

二、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请一句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2、想一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3、在第一部分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甲:在第一部分中,我了解到一天下午,陶行知走在村子里的小路上,看见孩子们在池塘边捉蜻蜓。

生乙:我从语文书第89页的学习链接了解到: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他在1927年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学校)。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4、老师小结:这部分介绍了事情的起因。

5、全班同学再次齐声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从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合作完成表格《关于蜻蜓》的填写;(2)指名交流,汇报表格的填写情况。

生甲:蜻蜓吃各种虫子,能够消灭蚊子、苍蝇和孑孓。

生乙:蜻蜓的尾巴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在飞行的时候能够保持平衡或者调整飞行方向。

生丙:蜻蜓饿极了的时候,可以吃掉自己的一小节尾巴,过不了多久,还会长出新的。

生丁: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复杂,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楚四面八方的虫子。

(3)评议,补充完善。

(4)老师总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课程。

本单元主要围绕着春天的主题展开,通过学习课文《放飞蜻蜓》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季生物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蜻蜓”这种春季生物,了解其基本特点;2.了解春天的特点,掌握春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3.理解课文《放飞蜻蜓》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如“观察”、“闪烁”。

(二)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蜻蜓;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象;3.能够在组内互相合作,完成观察蜻蜓的任务;4.能够使用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理解和记忆课文。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2.通过互相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帮助学生培养美好情感,提高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蜻蜓”这种春季生物,了解其基本特点;2.掌握春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1.以简单的语言描述和描绘自然;2.在阅读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为交互式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协作精神。

其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一)启发式教学策略发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探究和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合作式学习策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和培养社会性需求。

(三)案例教学策略通过以经典课文为载体和引领,让学生多角度感性理解语言,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四)角色扮演策略通过学生扮演蜻蜓、鸟类等角色,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和习俗,进一步认识自己。

五、教学活动(一)热身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春季动物及植物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和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导入活动•通过导言和小组分组来介绍蜻蜓及春季生物,并让学生就春季生物的特点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课时目标:
1.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

(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合作讨论: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讨论)
蜻蜓尾巴:
蜻蜓眼睛:
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适当补充:蜻蜓尾巴点水,是为了生儿育女。

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脑袋的一半,在疾飞中,可以正确清晰地看到9米以外的正处于活动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活动的同类。

学生汇报。

师生评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
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

(教师点评)
引导学生用欣喜、赞叹的语气读好这一部分。

作业设计:
1.课堂冲浪: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2.上网察关于蜻蜓的材料,办一张小报,在班里交流。

附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