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1《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1《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1 《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教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和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列出除法算式。

3. 学会使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能够将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以及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除法算式卡片、实物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例如:“如果有1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苹果?”2. 讲解除法的含义:我会通过示例,解释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的运算。

3. 演示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例如:10 ÷ 3 = 3 14. 教授除法计算方法:我会讲解如何使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例如:3 × 3 = 9,10 9 = 1,所以10 ÷ 3 = 3 1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除法算式,让同学们进行计算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除法算式的构成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20 ÷ 4 =(2)15 ÷ 5 =(3)12 ÷ 6 =答案:(1)20 ÷ 4 = 5(2)15 ÷ 5 = 3(3)12 ÷ 6 = 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对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计算除法时是否存在问题。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被 除商 除数 数 读作:10除以5等于2。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 计算。
典题精讲
课件PPT
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把12根 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12÷ 3 = 4
易错提醒
写出除法算式。 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 5÷15=3
课件PPT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件PPT
5.1 平均分(一)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探索活动中,初步感 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 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 、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逐步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 的乐趣。
错误分析:
把6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是每组2个份3组,每组1个 分6组,每组3个分2组。所以应该是错误的。
把6个桃子平均分只有2种方法。(×)
学以致用
1.分一分,填一填。
课件PPT
6个 ,平均放在3个

每个 放( 2 )个。
学以致用
2.分一分,填一填。
课件PPT
12个 ,平均放在3个

每个 放( 4 )个。
课件PPT
每只小猴子分得4个。
探索新知
课件PPT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2个2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探索新知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课件PPT
3个3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探索新知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课件PPT
4个4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 学生能够将除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分物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除法的故事情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除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分物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小礼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森林里的故事,有一片水果树,每棵树上结了5个水果,现在有20个水果,我们要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4只小动物,每只小动物可以分到几个水果呢?2.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把水果平均分给小动物。

3. 讲解除法:引导学生理解,把20个水果平均分给4只小动物,就是用20除以4,得到的商就是每只小动物可以分到的水果数量。

4. 例题讲解:用PPT展示例题,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除法计算一些简单的题目,如:30除以6等于多少?6. 实践应用:让学生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把24个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六、板书设计1. 板书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板书例题和随堂练习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a. 40除以8等于多少?b. 25除以5等于多少?c. 36除以9等于多少?2. 答案:a. 40除以8等于5。

b. 25除以5等于5。

c. 36除以9等于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练习。

数学二年级上青岛版5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课件

数学二年级上青岛版5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课件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到达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预设如下教法和学法:
• 【教法】
• 1、情境教学法: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 2、直观演示法: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 3、启示引导法:教师步步启示、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 动的探求新知。
除法的初步认识
• 《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第一课 时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 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 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 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4) 个
把它们平均分成8份,每份有(2) 个
一样东西它可能有多种平均分的方法
生活中的平均分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 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1、加深认识
பைடு நூலகம்
加深认识
做一做 把10个糖果平均分成5分,每份有( )个糖果?
把10个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个糖果?
把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根小棒?
同学们:判断一下,哪组是平均分?
x x

( √) ( x) ( x) ( √)
体验平均分
这些辣椒一共有(16)个; 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8)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0个苹果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1)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1)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现在我们一起去美丽的大森林看看,好吗?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动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

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它们会遇到什么问题?老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1、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我了小动物可能会遇到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帮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想先来帮帮谁?师引导:猜猜看这两只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学生提到“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并板书:同样多)师总结:同学们能找到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方法——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二)师:怎样才能把10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呢?你能用学具来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1、把你的分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好吗?2、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指名展示)3、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4、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在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吗?学生运用手中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5、谁能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的?6、我们通过分一分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他小动物分一分它们喜欢的食物吗?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除法的初步认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中“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这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四、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5、小组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五、说学法: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青岛版《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青岛版《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说课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单元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

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

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3、教材的编写特点1、内容安排依据《课程标准》,素材选取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本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教学内容为依据。

既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呈现方式注意丰富多彩,创设情境生动有趣。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本册教材在编写时除了注意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外,还注意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创设情境生动有趣。

教材除了文字呈3、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除了教师讲解示范、模仿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册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1、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看课件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然后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熟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的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4、初步体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8个小圆片,作业纸。

一、新授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了解除号的由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对,是大熊猫。

它们的样子憨态可掬可爱极了!今天熊猫盼盼邀请了几位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妈妈为他们准备了12个竹笋。

(出示课件)师:如果盼盼想把这些竹笋平均分给大家,应该怎么分?你们愿意和他一起招待小伙伴吗?课件:出示图请你拿出12个小圆片代替竹笋分一分。

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B.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分法?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先拿4个,每个盘放1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1个,再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1个。

拿一个4那就是12-4=8,再拿一个4就是8-4=4,又拿一个4就是4-4=0.这样就分完了。

问:我们拿了几次4?(3次)拿一次每盘就有一条,拿了4次每盘就是4条。

那是不是看12里面有几个4?12连续减了3次4,能不能用一个简便的算式表示呢?小结:除法是相同减数的简便计算。

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预设1: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x4=12,12-4-4-4=0……:师:这些算式都有道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就有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

预设2:12÷4=3(个)师:你真棒!这种表示方法叫除法!小结: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一种数学符号表示。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

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青岛版

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课程名称: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青岛版学年:2023-2024学年单元:第五单元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2. 除法算式的读写3. 简单的除法计算4.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除法的概念2. 除法算式的读写3. 简单的除法计算教学难点:1. 除法的概念2. 除法算式的读写教学准备:1. 教材2.PPT3. 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解1. 讲解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 讲解简单的除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概念、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

2. 提醒学生注意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总结,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除法的概念、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技能。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除法的概念除法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在讲解除法的概念时,详细补充和说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

一、除法的定义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表示将一个数(被除数)平均分成若干份(除数),求每份是多少(商)的过程。

在除法中,被除数是被分成若干份的数,除数是分成的份数,商是每份的大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5.1 《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一、教学背景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意义和方法,为以后的除法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掌握,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默算和口算1位除1位的简单除法;2.能灵活使用竖式算法进行除法计算;3.能了解除法的本质及其意义,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除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先前学习的数学知识,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给每个学生发一支铅笔,如果每瓶有6支,你会如何计算需要多少瓶铅笔?”学生可以自己试着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并尝试口算和默算解决。

2、讲解在学生了解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顺势引入除法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场景,例如:糖果,珂罗饼干,房间等,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些事物,我们需要将他们分成多少等份,才能更好的解决计算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竖式算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何田字格、下除上乘等计算步骤。

3、练习在讲解完除法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练习并掌握除法的操作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用6瓶铅笔和24支铅笔为例,让学生自己计算需要多少瓶铅笔,以此巩固除法计算方法。

4、拓展在巩固基本的除法计算方法后,可以通过提供更复杂的算术题目,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还可以与学生讨论“除不尽”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实际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例如:我们需要3块糖果请3个同学吃,那么我们每个人能分到几块糖?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教师不仅要讲解除法的基本方法和意义,还需要启发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初步的除法计算比较熟悉,但是竖式计算还比较陌生,需要加强练习和操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到个别学生因为缺少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出现理解不够深刻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于除法的理解。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使学生能够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来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过程。

2. 除法符号:÷,表示除法运算。

3. 除法算式的组成:被除数、除数、商。

4.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的两种运算方法。

5.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算式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除法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除法。

2. 新课导入:讲解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分析算式的组成。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学具进行除法运算的实践操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除法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 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来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过程。

- 除法符号:÷,表示除法运算。

- 除法算式的组成:被除数、除数、商。

-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的两种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除法算式的填空题。

2. 提高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让学生探讨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概念,掌握了除法算式的组成。

(整理)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整理)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四单元信息窗1平均分。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这一情境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第一个红点知识是初步认识“平均分”及学习平均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是学生清楚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分一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平日积累的分东西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卡片、教具(两只熊猫、试题)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谈话: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动物们要举行森林聚会!。

你们想去参加吗?(课件)2、看欢快的课件——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聚会,有熊猫、小猴子、松鼠、小兔子,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蹦蹦跳跳的来到森林里。

3、激发兴趣:它们玩得可高兴了,转眼间到了中午,看,小动物们为自己准备了哪些丰盛的午餐呢?(课件)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活动一:分竹笋1、师:小动物们看到这么多好吃的食物,都急忙跑到餐桌旁,看,首先跑来的是两只熊猫。

(课件)大家看,准备了多少竹笋呢?(课件)2、师:现在,2只熊猫要来分吃这6个竹笋,你愿意帮它们分一分吗?可能有哪些分法?3、谈话: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吗?(贴两只熊猫的图片)(指生汇报分法,说理由)(师板书: 5 1;2 4;3 3)4、师:6个竹笋分给2只熊猫,我们有这么多分法,小朋友们看,你觉得哪种分法最特殊呢?为什么呢?的确,老师也觉得这种分法能使两只熊猫分得竹笋同样多,我们把这样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除法”概念及其意义;2.能运用除法解决具体问题;3.掌握用除法检验算式正确性的方法。

2.能力目标1.能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独立思考并解决简单的数字运算问题。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兴趣;2.提高学生在运算中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3.选用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2.运用除法检验算式正确性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将两组数(15和3,10和2)分别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两组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除法的存在。

2.讲授(25分钟)Step 1:除法概念和意义教师通过简单生动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除法,以及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有一条长为20米的绳子,让我们把它剪成5段,每段有多长?这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来进行自如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除法,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掌握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Step 2: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引入一个简单的除法算式:8÷2=?教师通过旁边设立的形象化分组图,向学生讲解解题的步骤:1.根据被除数8,一次分出2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就是2;分组图分组图2.剩下的部分再继续分组,每次分出2个相等的部分,直到分不出为止;分组过程图分组过程图3.最后得到的就是商4。

之后教师会让学生自主做几个类似的算式,安排丰富而简单的练习活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Step 3:选用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几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的解决,比方说,一间房间长8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通过调动学生的作答积极性,引导他们熟练了解如何选用合适的除法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几个道题,让学生根据前几个问题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1 《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1 《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写、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大家想认识它吗?(课件1),一只可爱的熊宝宝,咱们瞧瞧,熊宝宝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带竹笋干什么呢,咱们听听熊宝宝怎么说。

(课件2)问:熊宝宝说什么了?师:原来熊宝宝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

表扬会倾听的)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二、自主学习,探究除法的含义出示例题(课件3)1、理解题意师:大家一起把题读一读(齐读),(1)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有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也就是平均分成几份)追问:这里的平均是什么意思?(课件4)(2)问题是什么?(每盘放几个?也就是每份放几个)。

2、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师:你们愿意帮熊宝宝分一分吗?请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仔细听要求:用你们手中的12个圆片代替竹笋,把纸条上的4个圆圈代替盘子,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并思考:(1)你分的竹笋有几个?(2)你是怎么分竹笋的?3结果每盘分几个?(听明白了吗)学生动手操作。

3、反馈,直观展示,形成表象(可展示不同的分法)(学生台上展示)师课件出示(课件5)师:请孩子们回忆刚才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的含义。

可用动作、手势加以说明,谁愿意到台上来指着说一说(生2、同桌互说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生齐读)4、建立符号表征,理解除法的含义(1)认识除号,指导书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反思-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反思-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反思-5.1 《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概念和符号;2.掌握除法的相关术语,如被除数、除数和商;3.认识商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4.能够利用除法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商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2.能够找到除法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和符号;2.除法的相关术语:被除数、除数、商;3.商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4.利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概念导入1.引题:小杰家里有20个糖果,请问如果小杰想要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颗糖果?2.引出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3.引领学生思考:比较减法和除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相关术语1.讲解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2.引导学生找到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3.例题:有20个糖果,小杰想要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颗糖果?(被除数为20,除数为5,商为4)。

(三)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小明有若干个小球,想要分成4堆。

每堆小球的数量相等,每堆有8个小球,请问小明一共有几个小球?(32个)2.练习:小丽有36个饼干,要分给6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最多能得到几个饼干?(6个)3.思考题:小明有若干个橙子,想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其中有3个橙子平均分不尽,请问小明最少有多少个橙子?(6个)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除法的相关概念和运算过程。

通过练习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除法运算的技巧,并体会到除法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引领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概念和运算法则。

通过练习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出现个别问题,需要及时纠正。

在此次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思考题的形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思考题的难易度需要把握好,以便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一个红点---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今后理解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分,教材通过分6个竹笋,借助同样多,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通过动手分实物,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情景图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等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等分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德育目标: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课堂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等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平均分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小圆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丰收了,可是熊猫兄弟却愁眉苦脸的,他们在为怎么分竹笋而发愁,孩子们,大家能帮帮他们吗?【环节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听课氛围。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信息,并能够从信息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点评: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教学,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平均分。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法:“该怎样分竹笋呢?”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每只熊猫分3个,因为这样都一样多。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上册 4《除法的初步认识1》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上册 4《除法的初步认识1》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1》教案一、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50~53页。

二、教学目标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忙着怎么样分竹笋呢,你们想帮帮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课件演示情境图)师:它们干得多么起劲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活动内容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1)有2只熊猫,要分6棵竹笋。

(2)有3只猴子,要分12个桃子。

(3)有2只兔子,要分16个萝卜。

(4)有2只松鼠,要分15个松仁。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2)每只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关注要点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1)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2)每只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不同想法。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交流(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关注要点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独立探索,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