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中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就业方向
中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一、专业介绍: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四、学科要求:该专业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
该专业适合对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方面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五、知识能力: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六、考研方向: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七、主要课程: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八、就业方向:中医学的就业前景还不错,毕业生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中国医学史整理填空
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张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
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时期。
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的使用。
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5、《淮南子》载,“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活动而逐渐认识的。
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社会末期。
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时代。
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
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
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
2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和中医学术方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 ②五行 木、火、土、金、水
(3)天人关系 人既然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 那么人体自身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 自然界的某些痕迹和信息。
(4)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医学的发展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哲学思想——“火种”
学科发展——结果 (医学)
长 期
辨证 唯物论 “求实” “规律”在没有发现之前 并不妨碍对“规律”的顺应和应用 有医 有药 中医
有 医 无 药 西医
2.1.3 对疾病的诊治及体观的文化指向 (1)对疾病的诊治 ①诊断——望诊 闻诊 问诊 ②治疗——酒剂、按摩、砭法、针刺、火灸、食养、 药疗、外用化学药物 止痛
(2)对疾病诊治体现的文化指向 ①顺应自然规律 尊重自然规律 ②实用 好用的先用起来 提高生命的质量 ③探求人与自然的联系 回答人、自然 与宇宙的本源与来源问题
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和中医学术方向 (夏——春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 2.1 早期医药经验 • 2.1.1 物质观的建立和实践 • ①“天干地支” •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 • 己、庚、辛、壬、癸 •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 午、未、申、酉、戌、亥 甲子——六十年 • 天—— 宇 宙 ——主 • 互补 天文· 历法 • 地——自然界——从 • 相应
• ②阴阳——阴与阳 • ③五行——木、火、土、金、水
2.1.2 对疾病的认识及其反映的致思方向
(1)对疾病的认识——(萌芽)——“新概念”
①人体生理部位名词的出现—— 首、耳、目、鼻、口、舌、齿、 项、肱、臀、趾、心…… ②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名词的出现—— 疾首、疾耳、疾目、疾鼻、耳鸣、 下痢、失眠……
中国医学史(第二章)9.28
夏代:石器,
末期少量铜器 ,“金石并用 ”时代 商代:青铜器 (农业多用耒 耜) 西周:出现了 铁器 春秋末:炼钢
生产规模
农业:“熟荒耕作制”,牛耕使用,
土地整治,农田水利,作物选种,田 间管理,园圃经营,栽桑养蚕 手工业:石工、玉工、骨工、铜工、 制革,酿酒、织帛,制陶,舟车
第一节
认识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一、早期对疾病的
甲骨文,我国发现最
早文字,殷墟出土16 万余片,3000单字 与疾病相关323片, 415辞
按身体部位命名:“疾首、疾耳、疾目
、疾自(鼻)等 按特征命名:疟、疥、蛊、龋等 按生理功能失常:疾言、疾育等 对个别症状的描述:耳鸣、下痢、失眠 以及病软(身体软弱无力)、病骨、病 眩(眩晕)。 对疾病整体认识:疾年、降疾、雨疾、 疾疫等
《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 水,一般认为一共记载了126种药,包 括动物药67种,植物药52种,矿物药3 种,还要水类的1种,不详的3种。可以 分为补药、种子药,避孕药,预防药物 ,美容药,毒药,杀虫药、醒神药、兽 药等多种不同类型。 用药经验也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话,说“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
制法与功能
野果或谷物自行发酵→天然酒→人工酿
酒 酒在医疗史上是重大发明:最早的兴奋 剂、麻醉剂 《内经》上描述“酒乃熟谷之液。其气 剽悍,通血脉、行药事。为百药之长” 通经活络、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消毒 灭菌
2、汤液的创制
汤液即汤剂,也叫水药。这是我们中医
的主要剂形——出现复合方剂。 相传汤液由商代一个宰相伊尹创制的。 复合方剂:一个可以降低毒性。提高疗 效。二是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提高治 病的效果。
中国的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绪论1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从远古到春秋二临证经验积累和发展时期晋唐时期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宋元时期四体系成熟与创新时期明清时期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近代2中医学的历史成就一周代至三国时期1周代出现了医学分科2春秋战国时扁鹊最早提出药物麻醉3《胎产书》是最早的妇产科著作4三国华佗麻沸散是世界最早全身麻醉药二晋代至唐代1晋《肘后备急方》最早记载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2南北朝《僧深集方》载有“五瘿丸”是最早也是有效的脏器疗法记载3隋《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肠吻合手术和漆过敏症,鉴别了天花和麻疹,还记载了结扎血管止血等等4唐开创了世界最早大型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编撰颁行了世界上第一国家药典《新修本草》三宋代至元代1宋开办了世界上最早药局管理药事制剂管理的和剂局,收购检验和鉴别药材的药材所,销售药物的卖药所以及慈善机构的惠民所世界最早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发明了世界最早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2元代在骨伤科和外科方面,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四明代至清代明代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论(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18---30p )一人类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居住,衣着,食物与用火(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导引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婚配二人们一般把针灸术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时代,其端绪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三多种医药起源论1医源于圣人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2医源于巫3医源于动物本能4医食同源5医易同源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二、医药知识外治法: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介质:艾叶(灸草)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时期的医学31---43p )1对疾病认识最早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卜辞《周礼-天官》是我国使用化学药物最早记载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最早记载五行的是《尚书-洪范》一病因、预防医学酒为百药之长酒的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散瘀、活血通络、挥发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三、医事制度《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44 —59p )一、马王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却谷食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n—mrB-PTT—m—i-r—mrTii-arB-ST'rTiri—mrirH-m-m-rTTmri-?—i-arrin—sri-arammri-rinTTT—arsriTT"i-an—rT—s—rwar《阴阳脉死侯》是最早的诊断专书《脉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疾病证候学专论二、四大经典《黄帝内经》1作者:托名黄帝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3篇幅:《素问》,《灵枢》:各9卷,81篇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1 )注重整体观念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C人体自身是统一的D人的身心是统一的⑵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难经》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3、篇幅:3或5卷意义: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神农本草经》1、作者:托名神农2、篇幅:3或4卷3、主要内容和成就(1 )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C、完整提岀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D、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3 )记载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4 )论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5)我国研究制药化学的滥觞成就: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它系统的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用药经验,为古代药学奠定基础。
中国医学史整理
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
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起源时期。
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火的使用。
3、《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5、《子》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狩猎、渔业活动而逐渐认识的。
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食物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石器时代。
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原始钻颅术。
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
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百药之长。
中国医学史——精选推荐
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医药的起源1.导引:是古代的⼀种养⽣术和健⾝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来的。
相当于现在的⽓功或运动疗法。
2.针法:是借助⼀定的⼯具对⼈体的某些部位进⾏针刺治疗疾病的⽅法。
3.砭⽯:是⼀种锐利的楔形⽯块,最早是⽤来进⾏针刺治疗的⼯具,还可以⽤来破开脓肿和排脓放⾎。
4.灸法:是通过对⾝体的某⼀部位进⾏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的⽬的。
5.原始时期的外治法:⽌⾎法按摩法热熨法⼿术疗法6.⽕的使⽤对⼈类卫⽣保健的意义①⽕作为⼀种重要的⽣产⼒,促进了⼈类社会的发展进程;②使⼈类的饮⾷结构由“⽣⾷向熟⾷”转化;③改善了⼈类的居住条件;④为某些原始的治疗⽅法,如热熨法和灸治法的产⽣创造了条件。
第⼆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向1、酒的医学作⽤兴奋剂⿇醉剂消毒剂驱寒散瘀溶剂2、汤药的意义汤液的出现,使⼈们由习惯⽤⽣药转变为⽤熟药,由使⽤重剂量单味药转变为适量混⽤多种药物,这就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促进了中医复⽅的发展。
3.六⽓、六疾、六⽓致病学说的内容六⽓致病说:(《左传》)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候诊病时,提出“六⽓致病说”。
他说:“……天有六⽓,降⽣五味,发为五⾊,征为五声,淫⽣六疾。
六⽓⽈阴、阳、风、⾬、晦、明也。
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疾4.“病⼊膏肓”典故出处与早期治法规范的提出《左传》:“成公⼗年(公元前576年)晋候有疾,医缓⾄⽈:‘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焉,不可为也。
’”(“病⼊膏肓”)“攻”和“达”有⼈认为指的是温熨和针刺。
提出了“攻”、“达”、“药”治法规范。
5.藏冰、变⽕藏冰:⽤储藏冰块的办法,调节四时⽓候变化给⼈带来的影响,从⽽达到预防疾病的⽬的。
变⽕:在不同的季节燃烧不同的燃料,以预防疫病的发⽣。
6.阴阳、五⾏概念的最早出处阴阳:始于《周易》五⾏:始于《尚书·洪范》7.天⼈关系的主流思想内容⼈顺应天地⼈和⾃然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切⼈和事都应该顺乎⾃然规律,达到⼈与⾃然的和谐。
《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七年制中医、中药、针灸等专业本科《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的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论述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怎样对待历史遗产,如何把握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联系,以及医药实践与医药理论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上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揭示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历史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
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端正科学态度,深化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方面受到应有的训练,为提高素质,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正文部分绪论[目的要求]明确《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掌握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的概貌。
[内容要求]概括介绍中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并由此决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简要叙述中医学不同时代的主要历史成就。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目的要求]掌握医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史实,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各种错误的医学起源论。
[内容要点]介绍有关医学起源的考古发现和历史传说;重点叙述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经验和知识;评述医学起源问题的不同观点;分析中医学起源的地域和人文特点。
[课时分配]2学时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476年)[目的要求]掌握早期医药卫生实践和逐步总结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中医学术方向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医学史学:各章节重点整理
导引一、中国医学史概念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1.周代至三国①在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周礼·天官》中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医事分工②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提出药物麻醉③秦简记载有“疠迁所”,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④秦“封诊式”是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⑤战国《五十二病方》中用水银制剂治疗癣疥等外科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对三联律脉搏的认识,也是世界最早的;手术治疗痔瘘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⑥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帛书《胎产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妇产科著作⑦《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记载用腹腔穿刺放腹水,也是世界最早记载⑧《治百病方》中“五毒之药”为化学腐蚀药,这是化学制药的最早记载⑨三国时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2.晋代至唐代①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用器械做药物灌肠疗法;记载了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以毒攻毒:提出用狂犬脑浆敷贴伤口以免疫狂犬病②南北朝《僧深集方》中“五瘿丸”用鹿的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大,是最早的脏器疗法的记载③隋朝《诸病源候论》鉴别天花和麻疹;记载了肠吻合术、漆过敏症、血管结扎止血等④唐开创世界最早的大型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⑤唐《外台秘要》记述了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病的尿检验、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3.宋代至元代①宋开办世界上最早的药局管理药事,包括和剂局、药材所、卖药所、惠民局;成立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发明最早的医学教育模型—针灸铜人;产生最早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秋石”的提炼②元代在骨伤科和外科方面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缝合曲针”4.明代至清代:明代发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1、多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2、医学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中国医学史整理详解
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张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
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起源时期。
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火的使用。
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5、《淮南子》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狩猎、渔业活动而逐渐认识的。
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食物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石器时代。
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原始钻颅术。
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
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百药之长。
中医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中医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引言: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专业的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并探讨中医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一、中医学专业的基本内容中医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临床实践、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内容。
在中医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系统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掌握中医的基本技能和中药的使用方法。
中医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等。
中医学专业的学习重点在于学生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的熟练运用。
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中医理论基础,能够独立进行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
同时,还应具备中药制剂和药材鉴别的能力,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开出合适的中药处方。
二、中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中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中医领域从事临床诊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他们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中医学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能够运用中医学理论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2. 中药制剂和药材鉴别:具备识别中药药材和制剂的能力,能够准确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3. 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中医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4. 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从事中医学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5. 教学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传授中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中医学专业的就业方向1. 中医临床岗位中医临床岗位是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地开展中医临床工作。
他们可以担任中医医师、针灸师、推拿师等职位,为患者提供中医诊疗和治疗服务。
2. 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医药科研机构是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另一个就业方向。
中国医学史重点(常存库版)
中国医学史1401100022第一章医药的起源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诗经》是西周及春秋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记载了植物药50余种,多为后世常用药物。
《山海经》以记载我国早期名山大川及地理物产为主的文化典籍,也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
酒为百药之长,汤液创制于商代(传说为伊尹)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五行的最早记载是《尚书.洪范》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一)马王堆汉墓医书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少了手厥阴心包经。
2、外科尤为突出的《五十二病方》3、《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却谷食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二)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1、《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非一人一时之作,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共162篇。
主要成就:1、强调整体观念(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的身心是统一的、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4、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
2、《黄帝八十一难经》,书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自序,作者有人认为是秦越人,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
主要内容和成就: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精义,在脉诊部分首创“独取寸口”的脉诊法,经络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脏腑部分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在疾病部分把伤寒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湿病,针灸治疗部分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
3、《神农本草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非一人一时之作,东汉。
内容与成就: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收载药物365种,将药物按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2、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3、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的方法。
中医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
中医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中医行业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和中医疗效的认可,中医行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晋升机会,以供有意从事此行业的人士参考。
一、职业发展路径1. 医学教育阶段中医行业的职业发展首先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学教育阶段。
学生可以选择就读相关的中医学、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中药学、中医临床实践等课程,培养医学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 实习阶段在中医医学院或中医医院实习是中医从业者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通过实践的机会,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等,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专业技能培训毕业后,中医从业者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例如,可以通过进修研究生课程、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参加医学会议等途径,不断深化自己在中医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临床经验积累在中医行业中,临床经验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从业者可以选择到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医院或诊所工作,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治疗,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和经验。
二、晋升机会1. 医师资格考试在中医行业中,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是晋升的基本条件之一。
医师资格考试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考试,通过该考试可以获得执业医师证书,成为合法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
2. 学术研究与科研项目中医从业者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来提升自己的职业地位和晋升机会。
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增加获得晋升机会的可能性。
3. 行业资格认证中医行业有一些专业的行业资格认证,如中医内科专科医师、中医妇科专科医师等。
通过参加相关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不仅可以增加工作的竞争力,还能够为个人的晋升创造条件。
4. 继续教育和进修中医行业的晋升机会还与个人的学历和资质提升有关。
医学史 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气——“气者身之充也”。《管子》 精——精微之气。 神——气和精气的集中表现。 阴阳——起于《周易》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天人相应
清
代
岭 医和 “六气致病说”——历史上出现的最
南
派 早的病因学说
画
家
苏 (《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记载医和在给晋侯诊
长
春 所
疾时提出,天有六气,阴、阳、风、
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最早见于东汉 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自序》。
(一)作者与成书
西汉末期至东汉成书,作者仍无定论。
以问答形式编撰而成,共81个问题。也是一本 有影响的中医书籍。
(二)内容与成就
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在解剖学上有进步; 提出“左肾右命门”说; 提出“无形三焦”说。
绘
医 雨、晦、明,过则为菑,
和
医
缓 图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
风淫末疾,雨淫腹疾
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第
1、《足臂十一脉灸经》
一 节
--
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
诸 汉
《阴阳十一脉灸经》
墓
2、《五十二病方》--
出
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土
的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载
医
方280多个,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医
书
学方书。
一、《黄帝内经》--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 就 (一)作者与成书
(二)、汤液的制作 伊尹 前:生用、单味、重 剂、副作用大 后:熟药,方剂的产 生奠定了基础、复方、 减少副作用
第三节 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周礼·天官》西周医学分科:食、疾、疡、兽 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 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
中国的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绪论1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从远古到春秋二临证经验积累和发展时期晋唐时期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宋元时期四体系成熟与创新时期明清时期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近代2中医学的历史成就一周代至三国时期1周代出现了医学分科2春秋战国时扁鹊最早提出药物麻醉3《胎产书》是最早的妇产科著作4三国华佗麻沸散是世界最早全身麻醉药二晋代至唐代1晋《肘后备急方》最早记载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2南北朝《僧深集方》载有“五瘿丸”是最早也是有效的脏器疗法记载3隋《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肠吻合手术和漆过敏症,鉴别了天花和麻疹,还记载了结扎血管止血等等4唐开创了世界最早大型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编撰颁行了世界上第一国家药典《新修本草》三宋代至元代1宋开办了世界上最早药局管理药事制剂管理的和剂局,收购检验和鉴别药材的药材所,销售药物的卖药所以及慈善机构的惠民所世界最早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发明了世界最早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2元代在骨伤科和外科方面,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四明代至清代明代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论(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18---30p )一人类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居住,衣着,食物与用火(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导引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婚配二人们一般把针灸术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时代,其端绪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三多种医药起源论1医源于圣人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2医源于巫3医源于动物本能4医食同源5医易同源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二、医药知识外治法: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介质:艾叶(灸草)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时期的医学31---43p )1对疾病认识最早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卜辞《周礼-天官》是我国使用化学药物最早记载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最早记载五行的是《尚书-洪范》一病因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三、医事制度《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44 —59p )一、马王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却谷食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n—mrB-PTT—m—i-r—mrTii-arB-ST'rTiri—mrirH-m-m-rTTmri-?—i-arrin—sri-arammri-rinTTT—arsriTT"i-an—rT—s—rwar《阴阳脉死侯》是最早的诊断专书《脉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疾病证候学专论二、四大经典《黄帝内经》1作者:托名黄帝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3篇幅:《素问》,《灵枢》:各9卷,81篇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1 )注重整体观念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C人体自身是统一的D人的身心是统一的⑵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难经》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3、篇幅:3或5卷意义: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神农本草经》1、作者:托名神农2、篇幅:3或4卷3、主要内容和成就(1 )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C、完整提岀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D、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3 )记载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4 )论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5)我国研究制药化学的滥觞成就: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它系统的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用药经验,为古代药学奠定基础。
中医发展史研究
02
循证医学
中医注重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倡循证医学,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
学相结合,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加医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中
医学院和研究机构,推动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发展。
05
中医的国际传播和影响
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历程
汉代丝绸之路
中医随着汉代丝绸之路传到亚洲各国,如日本、 韩国、印度等。
06
中医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中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医在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压力;中医的传承方式比较传统,需要进一步改进;中医的 科研难度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机遇
国家对中医发展的高度重视,为中医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和资金投入;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对中医的需求越来 越多;中医在防治重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中医拓 展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方向
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体系,探索和发展中 医新技术、新疗法;推进中医现代化进程 ,将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中医临 床疗效和科研水平;加强中医国际交流与 合作,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VS
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 医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优势将 更加凸显;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将更 加重视,为中医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和资金投入;同时,随着中医国际交流与 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医将会在国际上得到 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医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出现了众多医学经典。
多元化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中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针灸、推拿、药物等多个领域 。
02
中医的成熟和兴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疒目:“贞:王其疒目。”
商王武丁未眼病了吗?
疒耳:“贞:疾耳,佳有?”
耳朵有病,是否鬼祟加害?
疒齿:“贞有疒齿不佳父乙”
患齿疾,是否为父乙降祸。
疒舌:“甲辰卜、古贞:疒舌,佳(有)”
得舌病,是否为祸害。
2.按特征命名。
3.按生理功能失常命名。
疾言
“丁己卜,口疾言……”
三、预防思想
“藏冰”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诗经》
“二之日”,指周历正二月,即夏历十二月。
《周礼· 天官》载藏冰之制,冬藏夏用
“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 三其凌。……夏颁冰” 。 “春始治鉴”
“变火”
《周礼· 天官》称:“司爟(guàn)掌行 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养成扫地、洗 手、洗面、洗头、洗脚等卫生习惯。如:盥、 沫、浴、洗等字之甲骨文象已给人以生动的 印象。
2.饮食卫生
《周易》:“观颐,自求口实。”(《周易.
上经.颐》)。 意即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又强调进食时 要细嚼慢咽,不贪食过饱。
3.环境卫生
《左传》:“土厚水深,
2.临证治疗方面:
《周礼· 天官》尝谓:“以五味、五谷、五药
养其病”,又说:“凡疗病,以五毒攻之, 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 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 养肉,以滑养窍。”
“五味”,指的是醋、酒、饴蜜、姜、盐。
“醋则酸也,酒则苦也,饴蜜即甘也,姜即
辛也,盐即咸也。”
——《山海经》
“男三十娶,女二十嫁”。——《周礼》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
第三节
药物知识
一、药物数量与种类
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遗址中曾出土有30
多种植物种仁,其中可作药用的有桃仁、杏 仁、郁李仁等。 在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杵臼、杵身 和臼内存留有浓厚的朱砂痕迹,当为粉碎、 研磨宋砂等矿物的器具。
《吕氏春秋· 本味篇》记伊尹以医理与汤王讨
论治国之道:“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 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 功用
单味 生药
复味 熟药
复方的出现 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
促进了方剂学的产生
第四节
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一、卫生保健
1.个人卫生
从对殷代卜辞的研究和出土的殷周盥洗用具,
居之不疾”,“土薄水 浅,其恶易觏”。 黄帝时代就已有水井, 夏代“伯益作井”。
商周文化遗址出土颇
具规 模的地下排水管道 ―陶窦
甲骨文中的
“ “
(牛棚)” (猪圈)”。
二、医事制度建设 1.医学分科:
食医 疾医 疡医 兽医
2.医事制度的特点
①建立一整套的医政组织。 ②建立病历记录和死亡报道制度。 ③建立医生医疗成绩考核与俸禄评定制度。
4.有流行病的记载。
疾年
5.对疾病症状描述 。
如:“疒软”“疒旋”, 软似为周身软弱无力之疾, 旋,似为人头脑眩晕之义。
㈡ 周代
周代有了固定病名的出现。 《山海经》
38种疾病 23种有固定病名
饥、心痛、呕、瘿、疟疾等。 疽、痈、疣、疥、癣、痔等。 眯、嗌、聋等。 畏、狂、妒、惑、
《周礼》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五药:草、木、虫、石、谷。
《诗经》中载植物药50余种
采集与季节 “春日迟迟,采蘩(白蒿)祁祁”, “四月秀葽 (远“陟zhì 彼南山,言采其薇” 功效 “食其子,宜子孙”
《山海经》
记载药物126种
分类:补药、种子药、 避孕药、预防药、美容 药、毒药、解毒药、杀 虫药、醒神药、治牲畜 药等。 治内、外、妇、眼、皮 肤疾病达31种之多。
中国医学史
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 医学术方向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夏~春秋)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一、对疾病的认识
㈠ 商代
甲骨文 我国发现最早文字, 殷墟出土16万余片, 3000单字。 与疾病相关323片 415辞。
甲骨文中对疾病的认识特点:
1.按体位分类命名。
疒首:“甲辰卜,出贞:王疒首,亡。”
第二节
医药学理论的萌芽
一、相关哲学思想
二、病因学
医和 “六气致病说”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
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阳、阳、 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 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 心疾。……”
意义:
1. 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思想,已初步 形成。 2. 以季节、气候变化作为主要病因的概念 已经形成。 3. 为后世的中医病理学、诊断学及药理学 以一定的启示。
郑玄注: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 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榨榴之火,冬取 槐檀之火”。 贾公彦疏:"火虽是一,四时以木为变, 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
《左传.七年》更有“国人逐瘈狗”以
防狂犬病的记载。
“十一月甲午,国人逐瘈狗……”
“食之无疾疫”
“食之可御疫”
“食之不蛊” “服之不狂”
酒在医学上的意义:
1.是最早的兴奋剂、麻醉剂、 消毒剂、溶剂。 2.通血脉、行药势。 3.加工炮制药物。
(二)汤液的制作
汤液创制于商代。 相传伊尹创制 汤液。
文献记载
《史记· 殷本纪》:“伊尹以滋味说汤”。 《汉书· 艺文志》载: “《汤液经》又名《伊尹汤液》”。 《史记· 殷本纪》:“伊尹名阿衡,是有莘氏之媵(yì ng) 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痴、愚等。
㈢ 春秋
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体的疾病有关
《周礼》 “四时皆有疠疾, 春时有痟首病, 夏时有痒疥病 秋时有疟寒病 冬时有嗽上气病”
《礼记》 “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 “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疫疾” “仲春行秋令,则民殃于疫”
二、对疾病的诊治
1.疾病的诊断方面:
《周礼》记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胝
(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 藏之功。”
“五气”,郑玄注为“五脏所出气也,肺气热,
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五声”,司马迁的解释生动而具体:“宫 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 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 智。” “五色”,郑玄注:“面貌青、赤、黄、白、 黑也。” “九窍”多家注为“耳、目、鼻、口及前阴、 后阴。” “九藏,”多家注为“心、肝、脾、肺、肾 及胃、膀胱、大肠、小肠。”
五谷 ①指麻、黍(shǔ黄米) 、稷(jì 高粱 ) 、麦、菽(大豆)。
②指稻、黍、稷、麦、菽。
五药
汉代郑玄注曰“五药:草、木、虫、石、谷。”
五毒:“合黄堥wǔ
,臵石胆、丹砂、雄黄、 礐石、慈石于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 着,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尽出” ―郑玄注
动物药67种 植物药52种 矿物药3种 水类1种 不详3种
二、酒与汤液的意义
(一)酒的应用及意义
《汉书》:“酒为百药之长” 《内经》:“邪气至时,服之万全”
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 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 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