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使用

合集下载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

1 简介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一片山坡上的丛林可因山崩全部毁坏,暴露出岩石面。

但又可经地衣、苔藓、草类、灌木和乔木等阶段逐步再发育出一片森林,包括重新孕育出土壤。

当一个群落的总初级生产力大于总群落呼吸量,而净初级生产力大于动物摄食、微生物分解以及人类采伐量时,有机物质便要积累。

于是,群落便要增长直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而积累停止、生产与呼吸消耗平衡为止。

这整个过程称为演替(succession),而其最後的成熟阶段称为顶极(climax)。

顶极群落生产力并不最大,但生物量达到极值而净生态系生产量很低或甚至达到零;物种多样性可能最後又有降低,但群落结构最复杂而稳定性趋于最大。

不同于个体发育,群落没有个体那样的基因调节和神经体液的整合作用,演替道路完全决定于物种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物流、能流的平衡。

因此顶极群落的特征一方面取决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一方面依赖于所含物种。

2 一、按演替起始条件划分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即裸地类型可将植物群落演替分为初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与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1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

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

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

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subsere)。

简单的说,原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

次生演替实例:在某一林区,一片土地上的树木被砍伐后作为农田,种植作物;以后这块农田被废弃,在无外来因素干扰下,就生长出一系列植物群落,并且依次替代。

首先出现的是一年生杂草群落;然后是多年生杂草群落与禾草组成的群落;再后来是灌木群落和乔木的出现,直到一片森林再度形成,替代现象基本结束。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一、引言群落演替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生态群落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

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群落中物种组成、生物量、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

群落演替的研究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根据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原生演替(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群落演替的起始阶段,此时裸地上没有生物存在。

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质和养分。

(2)先锋物种阶段:在初级阶段之后,一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物种开始侵入裸地,形成先锋物种。

先锋物种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裸地,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灌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乔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生态位占据能力。

2.次生演替(1)破坏阶段: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导致原有群落受到破坏,物种组成和生物量发生变化。

(2)恢复阶段:破坏后,群落开始逐渐恢复。

先锋物种侵入,逐渐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群落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相互作用和人为干扰等。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

2.物种相互作用物种相互作用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2、演替的终点不一定是森林阶段,如干旱荒漠 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群落演替原理的应用

群落演替原理的应用

群落演替原理的应用1. 群落演替原理简介群落演替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描述了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

群落演替原理指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演替,从初级到高级群落的转变。

群落演替主要包括两个关键概念:先驱物种和顶级物种。

先驱物种是指适应恶劣环境条件的物种,它们能够在环境恢复过程中首先出现并建立种群。

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先驱物种逐渐被适应程度更高的物种所替代,即顶级物种。

2. 群落演替原理的应用2.1 生态恢复群落演替原理在生态恢复中有广泛的应用。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修复、重建或保护受到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系统。

群落演替可以指导生态恢复的物种选择和种植顺序。

在恢复受干扰的生态系统时,先驱物种可以起到先锋作用,通过快速占据空隙生境,防止土壤侵蚀和其他不良生境条件的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驱物种逐渐被适应环境的顶级物种所替代,最终恢复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状态。

2.2 农业和林业管理群落演替原理对农业和林业管理也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田和林地的管理中,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作物和树种,以提高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群落演替原理,我们可以选择适应力强的先驱物种进行覆盖作物的种植,以保护土壤、遮荫和改善土壤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引入更适应性更强的作物或树种,以提高农田或林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3 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群落演替原理在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可以在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中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物种,创造出更健康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公园和绿化带的设计中,先驱物种可以用于快速覆盖空地,防止裸露土壤的侵蚀和控制杂草的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引入更多的植物物种,提高城市绿化的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3. 结论群落演替原理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对生态恢复、农业和林业管理以及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群落的演替详解

群落的演替详解

顶级阶段
5、演替一定能成为森林吗?
不一定,只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会演替成森林。
6、火山爆发后发生的群落演替能恢复原来 的群落结构吗?
不能,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7、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类型 内容
起点
初生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了的环境
次生演替
本节聚焦:
1、群落演替有哪些类型。 2、演替的大致阶段如何。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还湖。
1883年8月7日,
印度尼西亚喀拉喀 托火山爆发,炽热 的岩浆滚滚而出, 所到之处生物全部 死亡,成了一片裸 地。而今,那里却 是植被茂密的树林。
弃耕的农田 废弃的庄园
课堂小结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演替的类型
人类活动
影响
群落的演替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练习巩固
1.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B )
A.影响因素不同
B.初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2.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 D ) A.灌木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 C.苔藓阶段 D.森林阶段
5.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
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D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举例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提问: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样的特点?(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追问: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二)新课教学1.演替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他们统称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稳定性怎么样?(是群落;稳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树林算一个群落吗?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为什么?(小树林应该是群落;不是,因为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都发生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教师补充讲解: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一样也要经历演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刚刚各位同学看的从裸岩演替过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农田被弃耕后演替的过程。

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起点不同,一个是从裸岩开始,而一个是从弃耕的草本植物开始的。

群落演替(很实用)讲述

群落演替(很实用)讲述
5、顶极群落:这时,森林群落的植被与当 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处于相对稳定 状态。这时的群落叫做顶极群落。是群落演 替的终点,该终点就称为演替顶极。
【思考】光裸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形 成的顶极群落,是否都是森林群落?
否,演替形成的顶极群落是什么,取决 当地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实例2:从弃耕农田上开始的旱生自养演替
活火山
微火山爆发后形成的 生“喀拉喀托之子岛 ” 物
印度尼西亚
像这样,由于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或者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使群落结构受 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 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达到一个相对 稳定的阶段。
1、群落演替的概念: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 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4、群落结构: 比苔藓更为复杂, 其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2、物种丰富度: 进一步提高
除了地衣、苔藓和草本植物的 种群外,还有各种昆虫和其它 小动物迁来定居。
【灌木阶段】
1、优势种:灌木 成因: ①土层的加厚、土壤有机物的增 多,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适 宜从其它群落迁移、散布来的小 型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生长。
耕种的农田
如果某块农田弃耕了,群 落演替将如何进行?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林
【讨论1】 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树 林,需要多长时间?是否一定能 演替成树林?
弃耕的农田雨水充足,温度适宜 的理想条件下,演替成树林,需 要几十年的时间。但在干旱少雨 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树林。
除了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 木(优势种),各种昆虫、各种 小动物的种群外,许多种鸟类迁 来定居。
3、群落内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群落的演替过程

群落的演替过程

群落的演替过程
1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指的是环境条件变化对森林群落构成的影响,它的演变通过植物的生
长、植物的死亡和种间竞争等过程经历着极为复杂的演化过程。

它包括一些原始
群落发生变化后相应树种出现、数量增加、减少或消失,从而形成新的群落结构
模式和构成。

群落演替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建设期、成长期、变型期和稳定期。

建设期
是一个群落形成的开始,所有原初树种出现,并且形成多样的植被结构。

成长期是这
一过程的核心,原初树种的新物种出现并繁殖,群落变得越来越密集。

变型期伴随
着原初树种的灭绝和新物种的出现,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

稳定期是一个稳定的时
期,所有的树种都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群落不再出现明显的变化。

另外,群落演替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极端事件,这些极端事件如风暴、火灾、洪
水等都可能对树种造成严重破坏,引发群落结构的变化。

这些群落演替的过程通常持续多年,因此需要长期的监测和观察,以便及时发
现森林群落构成的变化情况,为森林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开
发提供可靠保障。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群落的演替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群落的演替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喀拉喀托火山的群落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1883年
火山爆发,岩浆所到之处生物 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几 年 后 小草
蜘蛛 群落1
1909年
202种动物 群落2
1919年
621种动物 群落3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群落4
A.灌木寿命较短 B.乔木繁殖能力较强 C. 灌木生长极为缓慢 D.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一、概念检测
3.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 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
分消失了。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B)
A.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B.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 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D.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 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
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4.裸岩阶段能直接演替为森林阶段么?
不能,每个阶段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中 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次生演替 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一、概念检测
1.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会发生变化。判断下列相关 表述是否正确。
(1)群落演替就是群落内原有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 (×)
√ (2)演替早期的种群可能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 ( )
一、概念检测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总结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总结群落是在某一地区内由各种物种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群落具有多种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稳定、能量流动平衡、自生自灭等,同时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演化过程。

以下是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的知识点总结。

一、群落的特征1. 物种组成稳定群落中的各种物种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若其中某一物种数量急剧下降或消失,将影响其它物种的存活。

2. 能量流动平衡群落能量的流动有明确的指向性,能够维持稳定的能量流动。

光合作用是群落中能量流动最重要的途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能量。

一些肉食性的生物以其他生物为食,获取能量。

这些生物再被更高级别的掠食者所捕食,形成能量的“食物链”。

3. 自生自灭群落中的物种是独立的个体,能够自主生长、繁殖,但随时面临危险、疾病等生存威胁。

群落中因繁殖能力过强、无天敌等因素而导致物种数量暴增,可能会引发自己的死亡,例如饥饿、种群干扰等问题。

二、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群落中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演化过程。

群落的演替主要分为原初演替、次生演替和永久演替。

1. 原初演替原初演替是指群落在没有任何物种的情况下开始建立的过程,主要是由落叶林和草原组成。

落叶林一般分为三层:树冠层、亚乔木层和灌木层。

而草原是以草为主的植被,多处于干燥且降雨相对较少的地区。

2.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一个群落被摧毁之后,新的植物群落开始建立的过程。

它通常发生在一些自然灾害和人类行为的影响下。

例如,在某区域被采伐或烧毁后,草本植被、乔木和毛地黄等植物将替代原来的植被。

次生演替可能会发生多次,而失去的物种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

3. 永久演替永久演替是指群落发生重大变化并趋于稳定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百年到数千年的时间,这在人类行为的影响下常常被打破。

永久演替可能因为地理环境、土地利用方式、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发生。

简述群落演替的类型

简述群落演替的类型

简述群落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
起点:从来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
基本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胎
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举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淡水水域里发生的演替:开敞水体→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植物阶段→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阶段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可认为是由原生演替发展途中出现的。

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subsere)。

起点: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裸地
基本环境条件: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胎
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
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乔木林。

群落演替的六种类型

群落演替的六种类型

群落演替的六种类型群落演替指的是一个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根据环境和外来物种的影响而发生的,而且通常很难预测。

群落演替一般是指物种数量的变化,但是有时候也会指群落中组成发生变化。

群落演替的六种类型是稳定转移、混合转移、凋亡、替代、复合迁移和向前迁移。

首先,稳定转移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比例或者数量稳定不变,只有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外来物种影响时,物种比例会发生变化,但比例会回到最初的水平。

其次,混合转移是指在不受外来物种影响的情况下,群落中物种所占比例会发生变化,环境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如果外来物种入侵,这种演替会受到阻碍。

第三,凋亡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量减少,通常是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四,替代是指一个物种消失之后,会有另一种物种替代,这种物种有可能是新入侵的物种,也有可能是原来群落中的物种。

第五,复合迁移是指两种以上物种在数量和比例上发生变化,环境和外来物种都会影响这种变化。

最后,向前迁移是指一个物种或者一群物种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它们会发生迁移,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在不同形式的群落演替中,其原因也不同。

一般来说,环境变化是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这种环境变化不仅包括气候变化,还包括土壤条件的变化、水流的变化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

除了环境变化,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群落演替。

人类的活动可以直接导致群落演替,比如土地利用改变、森林采伐等活动。

此外,动物也可以改变群落结构,比如捕食者可以改变群落中猎物的数量。

在维持群落演替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群落可持续性的问题。

虽然一些群落演替可能有利于促进群落的多样性,但是过度的演替可能会损害群落的可持续性。

因此,在实现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群落的可持续性,这样才能保障群落未来的发展。

总之,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有六种不同的演替类型:稳定转移、混合转移、凋亡、替代、复合迁移和向前迁移。

这六种演替类型的原因不尽相同,主要受环境变化和外来物种的影响。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域内由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中的各种种群能够相互作用、依赖、共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群落内的种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性的因素(如植物和动物的依赖关系、竞争关系等)和非生物性的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等)。

因此,群落的形成和演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演替的类型根据群落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条件下,植物从一个初始的无植被状态逐渐发展演替成为成熟的植被类型的过程。

原生演替的典型代表是以侵袭性植物为主的裸地逐渐演变成林相、草本植被或灌木丛等。

例如,在一个裸露的岩石表面,最初可能是一些青苔、藻类等原生植物先占领,然后逐渐有其他植物种群加入演替,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林相或森林生态系统。

2.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生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干扰后,重新开始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一般由人类活动(如采伐、放牧、农耕等)、自然灾害(如火灾、风灾、水灾等)和动植物活动(如啃食等)等因素引起。

当原有植被遭受破坏后,裸地上会重新出现侵袭性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类型逐渐演替成为新的植被类型。

次生演替的典型代表是在森林火灾后的植被再生过程,破坏后的植被逐渐通过植物的再生和竞争过程,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植被类型。

三、演替的特点1. 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无植被状态到最终稳定的植被类型,演替过程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过程。

在演替的过程中,植物群落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中期阶段,再到成熟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一个由低度物种丰富度到高度物种丰富度的演替序列。

2. 演替是一个多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演替是一个多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植物群落内的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人类的活动。

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1、初生演替1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2过程:①旱生演替: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木。

3特点:演替缓慢。

2、次生演替1概念: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

原来有过植被覆盖,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原有植被消灭了,这样的裸地叫做次生裸地。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3特点:演替快速。

特别提醒: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

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减低,群落有机总量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高,稳定性增强。

④生活史: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短,生态位变窄。

⑤物质循环: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3
2.原生演替
(1)概念: 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 消灭了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 (2)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原生演替
(3)旱生演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
2.原生演替
(3)旱生演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①先驱物种是如何出现的? 借助风力和水力,地衣成为先驱物种。 ②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 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 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17
2.原生演替
(3)旱生演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③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地衣的生长使岩石碎裂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 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④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苔藓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
(3)旱生演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阶段
外界环境因素: (重要条件) 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 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利于演替: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封山育林等。 (2)不利于正常演替:滥砍滥伐、滥捕滥猎、填湖造地等。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 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 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 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 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不一定。平均温度、年降雨量等因素制约
自然状态,演替的总趋势:物种多样性的增 加和种群稳定性的提高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 至保留有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 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演替速度较迅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过度砍伐的森林 火灾过后的草原
次生演替
弃耕的农田
两种演替类型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保留有土壤条件 或繁殖体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二、演替的类型
草本植物阶段: 优势种: 草本植物 形成原因:
与苔藓相比,草本 植物能获得更多的 阳光,处于优势地 位。
二、演替的类型
灌木阶段: 优势种: 灌木 形成原因:
比草本植物更高,能 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演替的类型
森林阶段: 优势种:乔木 形成原因:
乔木比灌木具有 更强的获得阳光 的能力,因而最 终占据优势,成 为茂密的树林。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地衣阶段 裸岩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农田
弃耕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比较裸岩上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发生在裸岩上的 弃耕农田上的 演替过程 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 荒芜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丛 一年生杂草
内容 起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实例
完全不存在植被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裸岩上的演替
25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耐踩踏程度:
狗尾草
狼尾草 车前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

地 衣
苔 藓
草 本 小 动 物
灌 木 中 型 动 物
乔 木 大 型 动 物
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地 衣
苔 藓
草 本 小 动 物
灌 木 中 型 动 物
乔 木 大 型 动 物
绿 色 荒 漠
砍伐之后的森林再次植树。

谢 !
5、灌木阶段
随着有机物的继续积累,很多喜阳的灌木 种子可以在土壤上发芽。 这样的话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使得草 本植物越来越少而灌木越来越多,灌木的 出现有利于保留更多的水分。 灌木的出现为体型较大的动物[鸟类]的出 现提供了大量食物和栖息地。
最后形成“灌草丛”
5、乔木阶段—森林阶段
灌木存在的时候形成的湿润土壤有利于需 要大量水分的乔木的出现。 高大的乔木比灌木更有利于获取阳光,所 以灌木和草本由于得不到阳光而数量减少, 乔木数量增多——最终形成森林。 大体型动物会栖息在森林中。
只有裸露的岩石,没有生物。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地衣的存在改良了岩石,出现了少量土壤和 有机物,为苔藓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苔藓个体比地衣大,所以比地衣更容易得到 阳光,所以苔藓的出现使得地衣逐渐消失。 随着苔藓死亡,会积累大量有机物,土壤层 会更厚。这为其他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4、草本植物阶段
群 落 演 替
一、群落演替
是指植物群落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 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 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 的自然演变现象。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1、陆生演替 (1)初生演替: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2)次生演替: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水生演替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实例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思考与讨论2 提示: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 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 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 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生物入侵
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 新的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中。在适宜的条 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 关系的新物种 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 迅速成为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 危及已有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生物入侵的种类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5.毒麦 9.假高梁 13.美国白蛾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10.蔗扁蛾 11.湿地松粉蚧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4.豚草 8.凤眼莲 12.强大小蠹 16.牛蛙
一、群落的演替类型 阅读课本P79-P80页以及“思考与讨论”,并简述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演替的大致过程。
一、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78页 思考与讨论1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 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 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 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 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 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 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 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