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建筑的社会文化性
中国文化要义每章要点总结
中国文化要义每章要点总结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复杂的文化之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语言、宗教、哲学、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建筑、服饰、食物等。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的要义进行总结,并按照章节进行拓展。
第一章:语言文化要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众多的方言和语言。
汉字作为中国最主要的文字系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具有独特的象形意义。
同时,中国的文化也包括了丰富多样的口头语言、成语、俚语等。
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民族认同的象征。
第二章:宗教文化要义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主要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中国的宗教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导的作用。
第三章:哲学文化要义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生活和社会治理的智慧。
中国哲学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艺术文化要义中国艺术文化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戏剧、舞蹈等多个方面。
中国绘画和书法强调意境和笔墨的韵律美,音乐和戏剧强调和谐与平衡。
中国艺术注重表达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以及对自然和人类世界的观察和表现。
第五章:文学文化要义中国文学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的文学之一。
中国文学以古诗词、古文、小说等形式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文学强调意境和修辞的运用,善于通过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哲理。
第六章:建筑文化要义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对称和平衡。
中国古代建筑以宫殿、庙宇、园林等为代表,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第七章:服饰文化要义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传统的中国服饰注重色彩、纹样和细节的设计,反映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建筑学概论》课程复习要点
《建筑学概论》课程复习要点课程名称:《建筑学概论》适用专业:2017级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函授)辅导教材:《建筑概论》沈福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复习要点:绪论:1.1建筑的定义1.2建筑的空间性、时间性、功能性、工程技术性、艺术性等第一章:建筑的意义1.1什么是建筑1.2人与建筑1.3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的基本属性:时空性、工程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和地域性重点及难点:建筑的定义、建筑的基本属性第二章:建筑的物质技术性2.1概说2.2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包括三层含义:建筑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建筑是以物质的手段构成的,建筑的使用方式是物质的。
2.3建筑与人的物质活动需求2.4建筑与人的精神活动需求重点及难点: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因素第三章:建筑的社会文化性3.1建筑的民族和地域特征3.2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3.3建筑的文化艺术性建筑艺术语言法则,即建筑形式美法则,可以分为变化与统一、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虚实与层次等。
重点及难点: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构成因素第四章:中国建筑的沿革4.1中国古代建筑(上)4.2中国古代建筑(下)屋顶,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基本形式:庑殿重檐、歇山重檐、四角攒尖、卷棚;古代木构架形式:梁架式、穿斗式及井干式等。
4.3中国近现代建筑重点及难点:中国古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发展脉络及特点第五章:外国建筑的沿革5.1外国古代建筑(上)古希腊建筑柱式:多立克、爱奥尼、柯林斯5.2外国古代建筑(下)5.3外国近现代建筑重点及难点:外国古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发展脉络及特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开卷考试。
建筑的意义建筑物在社会中的象征意义
建筑的意义建筑物在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建筑的意义建筑物在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和生活需要,更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探讨建筑的意义以及建筑物在社会中的象征意义。
一、建筑的意义建筑是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和创造,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功能性的结构。
建筑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1. 提供生活和工作空间: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居住、学习、工作和娱乐的空间和设施。
它为人们提供了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满足各种需要。
2. 保存历史传承: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
古代的宫殿、教堂、城堡等建筑物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3. 彰显文化特色: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宏伟壮丽、意境深远而著称,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强调了宗教信仰和尊贵庄重。
4. 推动城市发展: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它们为城市提供了鲜活的面貌,塑造了城市的形象和氛围。
一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和水平往往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国力。
二、建筑物在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建筑物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它们在社会中还具有象征意义,可以代表一定的价值观和象征身份的地位。
1. 宗教和信仰的象征:教堂、寺庙、清真寺等宗教建筑不仅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是信仰的象征。
它们代表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承载着信仰文化和宗教精神。
2. 政治和权力的象征:政府大楼、国家机关等建筑物往往代表着政治和权力的象征。
它们是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国家的权威和执政能力。
3. 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高档住宅、奢华别墅等建筑物代表着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它们展示了建筑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4. 景点和旅游的象征:一些著名的建筑物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旅游景点,例如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等。
这些建筑物代表着城市和国家的形象,成为了人们对该地区的第一印象。
建筑的文化属性范文
建筑的文化属性范文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
它不仅仅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更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建筑的一些文化属性的探讨。
首先,建筑是文化的象征和展示。
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态是当地文化和历史的体现。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和借景的手法为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尊崇自然和和谐的价值观念。
而希腊的古典建筑以对称和比例为特征,体现了古希腊人追求完美和理性的思想精神。
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物,展示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韵味,也成为吸引游客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
其次,建筑是文化的传承和载体。
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罗马的斗兽场等古代建筑物,保存下来的至今,成为后代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依据。
这些建筑物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人类智慧和工艺的结晶,代表了当时的科技和文化水平。
再次,建筑是文化的表达和演绎。
建筑不仅通过外观和造型传递信息,还通过建筑材料、色彩、装饰和细节等方面表达文化内涵。
例如,西方宗教建筑常常使用尖顶和十字形象,象征着基督教的信仰和救赎。
而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常常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吉祥和繁荣。
建筑内部的布局和装饰也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审美观念,例如中式庭院和欧式宫廷等,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此外,建筑是文化的塑造和塑造者。
建筑物的功能、规模和风格往往与当地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例如,古代宫殿和教堂的建筑规模庞大,彰显了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
而商业和办公建筑则强调效率和实用性,体现了商业社会的价值观念。
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也是文化的表现,反映了建筑师和工匠的技艺和智慧,以及所处时代的审美趋势和建筑理论。
总而言之,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
它不仅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更是文化的象征和展示、文化的传承和载体、文化的表达和演绎、文化的塑造和塑造者。
建筑知识:建筑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建筑知识:建筑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建筑文化是指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建筑的历史、地域、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对建筑文化的形成和影响。
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文化包括三个方面:建筑的美学价值、功能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为建筑的一种文化表达,它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和国家历史进程的记录和反映,也代表着不同信仰、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
因此,建筑文化是多元的,富有变化的。
建筑的美学价值是指建筑在美学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它包括建筑的格调、风格、形态、色彩、材料等美学元素,以及它们通过艺术手段的组合和表现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符号和意境。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构架和窗棂,具有优美的线条和比例,表现了中国人关于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
西式建筑中的弧形拱门和尖塔则表达了西方人对尊贵、高贵、雄伟的审美追求。
这些美学元素融合于建筑之中,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风格和文化特征。
建筑的功能价值是指建筑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建筑的功能和使用目的受到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反映了人类一定时期的文化观念和需求。
例如,清代北京的宫殿、庙宇和民居,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艺术审美,也反映了封建文明的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
现代建筑的功能则更加多样化,除了居住、工作、休闲等功能外,还包括了环保、节能等功能。
因此,建筑的功能不仅是实用性的,也是文化性的,与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
建筑的历史价值是指建筑在时间、地域和社会背景中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记忆价值。
这种价值是建筑的综合价值,也是社会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的历史价值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价值、历史文化事件和人物的纪念价值以及反映历史时期、地域特征和风俗习惯的历史风貌价值。
例如,中国的故宫,不仅是一座宫殿建筑,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并且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
大清皇陵建筑群,则是中国封建帝国建筑瑰宝的代表,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高水平。
建筑概论
建筑的物质性含义建筑的存在形式必须是物质的,建筑以物质手段构成,建筑的使用方式是以物质构成的空间。
建筑的存在形式三个(三个构成要素):物质,信息,能量。
建筑存在的主导形式是物质的,必然是指它的空间上的“物质占有”,其特征是实体加空间。
“围”:房屋用围的物质形式,使四周的墙与门窗内部围成一定空间,供人使用。
覆盖:通过雨棚与建筑立面的结合使雨棚底下形成一个空间,供人们躲雨或者入门时作过渡性逗留,这种空间限定方式称为覆盖。
肌理变化:室内地面铺一块地毯,则地毯上部就独立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与没有铺地毯的空间有所区别了,这种空间限定方式称为肌理变化。
建筑的物质涵义包括:构成手段的物质性和应用的物质性。
人工构筑的过程必须以实体的物质为对象,用物质构成建筑物。
指的是用物质材料(如砖,瓦,木材,钢材,水泥,玻璃等等),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建成之物。
小说(文字符号),电影(光和色),绘画(色块和线条),这些只是信息,它们物质反是媒介物,建筑则是使用真正物质材料,通过物质技术手段来构成。
我们“用”建筑,在用其“空”的部分,必须用物质作为实的部分才能实现,这也就决定了空和实是统一的,均是物质存在。
我们在物质的空间里生存活动,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活动都离不开物质的建筑,使其实与空能够各有其用。
结论:建筑是物质的,无论其存在、构成,从其应用性和艺术性来说,都紧紧的和物质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开始接触建筑这门学问时首先要确立的一个观点。
我们强调建筑的物质性涵义,其目的在于使我们确立建筑物质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现代建筑的技术性构成(结构技术,设备技术,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十分突出,只认为建筑是一种艺术对象,技术问题自由人考虑的观念要不得,我们应该确立“为人”观点。
建筑结构构成的可能性问题木材:很容易加工成建筑构件,具有调温调试作用,但与石材相比耐久性差。
石材:坚硬,耐久性好,但柔性差。
钢筋混凝土(朗香教堂):经济,合理,适用,融木材与石材优点于一体;缺点:不易回收,造成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为规范建设行为,保障建筑安全,扶持建设事业发展,制定本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技术进步,发展建筑业,维护社会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循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要求,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三条建筑工程应当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管理,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降低建筑工程投资和使用成本。
第四条在建筑工程中,应当尊重人类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培育优秀的建筑文化并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第二章建筑工程的规划第五条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的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遵循科学规划原则,建立健全的规划及其实施和调整机制,合理分配城市空间资源,保证城市内部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六条建筑工程规划应当注重节约用地,保障公共利益,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集体经济发展需要。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节能环保的建设方式和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物的绿色性能。
第八条建筑工程规划应当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障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
第三章建筑工程的设计第九条建筑工程设计应当合理确定房屋结构、外形和功能布局,具有良好的空间效果、适宜的居住环境和较高的美学价值。
第十条建筑工程设计应当注重节能环保,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技术和新型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绿色性能。
第十一条建筑工程设计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和建筑物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采取合理的绿化、雨水利用、清洁能源利用等措施。
第十二条建筑工程设计应当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证历史建筑和文物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建筑工程的施工第十三条建筑工程施工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科学施工,严格施工管理,防止施工事故发生。
第十四条建筑工程施工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采用优质材料、劳动保护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建筑的社会文化性
建筑的民族性
• 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宗教特征(如:佛塔) 2.伦理特征(如:北京四合院)
精品PPT
印度早期的菩提崇拜
精品PPT
由菩提崇拜演变出来的树形塔刹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故宫鸟瞰图
精品PPT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住宅代表, 内部各主体房间按轴线先后居中 排列,再在主体房屋两边对称建 造各附属建筑。其平面布局和各 组合形式严格按照古代宗法制度 修建。
精品PPT
• 建筑是一种典型的物质文化。 • 建筑外化了文化中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
、宗教形式、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文化 教育,文学艺术及许多习俗等。
精品PPT
建筑文化的独特性: 1.本身是文化,同时是容纳其他文化的场地
。 2.表达自身文化形态,比较完整地反映人类
文化历史进程。
精品PPT
建筑中的雕刻和塑像
的不安定感。
精品PPT
3.比例与尺度
• 建筑形体处理中的“比例”:
①建筑整体或它的某个细部本身的长、宽、 高之间的大小关系;
②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 小关系。
• 尺度:建筑整体和某些细部与人或人们所 习见的某些建筑细部之间的关系。
精品PPT
建筑整体尺寸太小时会失 去建筑原有的功能性。
有体现其教堂的特性,而更像一个巨大的雕塑作品。
精品PPT
• 为了满足人们审美上的需求,在构图中常 常采用“黄金比例”来设计建筑各部件之 间的尺度比例关系。
精品PPT
阿尔萨斯案例馆:黄金比例的完美利用
精品PPT
4.韵律与节奏
• 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 有规律的重复,使变化与重复形成有节奏 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概论
绪论什么是建筑?近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指建筑物)就是空间。
建筑的空间性,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老子(李耳),在他的著作《道德经》第十一章里早已说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说:“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空间,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门窗、墙、屋顶等实体)所给人们的“利”(利益、功利),是要以“无”(即所形成的空间)起作用的。
建筑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人为的环境,提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
生活起居、交谈休息、用餐、购物、上课、科研、开会、就诊、看书阅览、观看演出、体育活动以及车间劳动等等,都在建筑空间中进行。
这也说明学习建筑学,须涉及许多知识。
建筑首先须满足人的活动需要。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渐渐得到改善,开始在地面上建造房子。
房屋不但在建造技术上有所进步,而且渐渐分门别类,适应当时人们对生活需求,不但有居住空间,而且还分门别类,出现了宫殿、庙宇及其他类型的建筑形式。
一、建筑的时空性1、建筑的存在有时间性2、对建筑的使用上也具有时间概念3、建筑的历史性,在时间意义上也表现出来4、建筑自身从建造到拆毁,也是它的时间意义5、对建筑美学本身的变迁二、建筑的功能性建筑的首要目的不是艺术,建筑设计不只是塑造一个艺术品,而首先是个使用对象。
住宅首要的目的是供人居住;应当首先记住建筑以功能为重。
建筑,提供给人们一个有用的空间是首要的。
建筑的功能性要做得成功也是件不易之事。
三、建筑的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建筑与其他艺术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它具有高度的工程技术性。
建筑师不但要重视工程技术问题,同时还必须注意经济问题。
四、建筑的文化性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并且还具有文化性。
所谓文化性,就是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它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五、建筑的艺术性建筑不完全是个艺术对象,但建筑无疑具有艺术性。
建筑概论(第三章)
干阑式建筑
最后说自然资源问题。世界上的建筑,形式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材料的不同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古代社会技术落后,交通不发达,所 以建筑往往就地取材,自然性加工后就直接应用。 但是,建筑的地域性差异还包括许多人的主观因素,如北京颐和 园的昆明湖,就有点模仿杭州西湖;而其中的万寿山后面的沿河一街, 名曰苏州街,即模仿当时苏州之市井格局。颐和园东北部有个小园叫 谐趣园,也是模仿江南园林,即无锡的寄畅园。
当今的时代,技术发展的更快了,不断出现新的建筑品种,如薄 壳、悬索、折板、张力结构等等,使建筑形式丰富多彩。建筑材料也 不断创新,如玻璃幕墙、铝合金材料,以及大量的表面涂料等等,使 建筑形式不断创新。
第三节
建筑的文化艺术性
建筑作为文化来说,有它的两个独特的性质而不同于其他的文化 门类。其一,建筑既是一种文化,又是容纳其他文化的场所;其二, 建筑既表达着自身的文化形态,又比较完整地映射出人类文化史。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它的作用还包括着对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建 筑的这种文化“功能”,它的表现形式即为建筑艺术。
Hale Waihona Puke 建筑的历史性是与人类的历史发展是一致的,这就叫同步性。 建筑的历史发展,往往有一种连续的特征(或现象)。我国在1 9世纪以前,一般住宅都是单层的四合院式的,到后来,随着时间的 推移,中国的住宅建筑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再说古建筑与新建筑的协调问题。所谓协调,就是古今两者有联 系,古今两者在同一个环境中相互和谐。但古今建筑关系,有两个相 当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是如何继承传统,如何革新和创新;而是如何 协调古今建筑,如何保护古建筑及其环境。
建筑的地域性的差别原因,可以归纳为主客观两个方面。其客观 因素大体有:气候、地貌、生态及自然资源等方面;其主观因素大体 有:社会的结构形态和经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社会经济 及技术水平,以及相邻地区的交往程度。 首先说气候条件 其次说地貌,地貌是指地面的形态,如地形的高低,土质的软硬, 地面面积的大小等等。 第三说生态,生态是指生物体的生存条件和生活习性,同时也指 许多生物共存于这个区域相互之间的“相生相克”。
建筑的建筑与社会的关系
建筑的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还反映了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的条件。
建筑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并且分析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空间,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物,更是一种承载着人类文明与价值观的载体。
建筑与社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建筑物的存在建立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影响。
首先,建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促使了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历史上,建筑风格的变迁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代表了当时社会对权威与权力的崇拜,而现代摩天大楼则代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其次,建筑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
建筑物的设计与功能往往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同时建筑物的存在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例如,城市中的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不仅提供了人们的文化娱乐场所,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
最后,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也体现在建筑对社会空间的塑造与改造。
建筑物的布局、规划和设计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环境。
一个繁荣、宜居的城市往往具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这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建筑对社会的影响建筑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也对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重要作用。
首先,建筑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离不开建筑的环境,无论是居住建筑、办公场所还是商业设施,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情感、行为和生活品质。
例如,一个功能齐全、设计合理的商业中心将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和企业,促进商业的繁荣和就业的增长。
其次,建筑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元素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建筑的基本属性
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独特的属性,这些特点既有物理性质,也有社会性质。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建筑的基本属性。
一、结构属性作为一种物理实体,建筑具有明显的结构属性。
建筑的结构包括基础、墙体、梁柱等构件组成的系统,用以承受和分散荷载,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可以是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或钢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建筑的空间形态和风格。
二、功能属性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存在的,因此具有显著的功能属性。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如居住建筑提供居住空间,商业建筑提供购物和办公场所,教育建筑提供学习和教育场所等。
建筑的功能属性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需求以及环境的变化。
三、美学属性建筑是艺术与工程的结合,具有独特的美学属性。
建筑的美学属性包括整体布局、外观形态、色彩搭配等方面。
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会赋予建筑不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受。
建筑美学属性的体现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共生。
四、环境属性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具有环境属性。
建筑的环境属性包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建筑应该以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建筑也会在社会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周围环境和城市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经济属性建筑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
作为一项巨大投资,建筑的建设与运营都需要考虑经济效益。
建筑的经济属性包括建设成本、使用成本和产出效益等方面。
建筑的节能设计、智能化管理和科学规划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六、历史文化属性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属性。
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精神赋予其深远的价值。
许多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和文化魅力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保护和传承建筑的历史文化属性有助于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传统的传承。
总结起来,建筑的基本属性是结构属性、功能属性、美学属性、环境属性、经济属性和历史文化属性。
建筑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建筑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产物,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居住和工作需求,还是人们思想和文化的反映,反映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建筑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它们相互影响、促进并塑造着彼此的发展。
1. 建筑为人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居住和办公等多种场所,使人们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居所和工作空间。
人们在建筑中得到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2. 建筑是文化与艺术的表达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建筑物,它也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表达。
建筑设计的元素和风格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比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表达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崇拜和尊崇。
建筑通过形式和结构,传达出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人们对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3. 建筑推动科技与工艺的发展建筑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和工艺的支持,而同时也为科技和工艺的进步提供了机会。
建筑材料的创新和施工技术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和效率,也源于科技的发展。
例如,现代建筑中的钢结构和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的高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提高。
而建筑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与工艺的创新。
4. 建筑反映社会与时代变迁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和时代的风貌。
每个时代的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样式和风格,反映了时代的审美观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18世纪欧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豪华奢华,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的富裕和权力。
而现代的建筑则更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体现了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注。
5. 建筑通过公共空间促进社交互动建筑物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促进人们的社交互动。
公园、广场、博物馆等建筑物提供了人们交流、学习和娱乐的场所,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文化水平。
这些公共空间成为人们交流和交往的纽带,促进了社会的融合和发展。
建筑的基本属性
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作为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重要载体,具有多种基本属性。
这些属性不仅影响着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还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
首先,实用性是建筑最为根本的属性之一。
一座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安全舒适的空间,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学习、娱乐等各种生活和生产需求。
例如,住宅需要有合理的布局,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功能区域,以适应家庭生活的日常活动。
办公室需要有充足的采光和通风,合理的工作空间布局,以提高工作效率。
工厂建筑则需要根据生产流程和设备要求进行设计,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实用性还体现在建筑的耐久性和维护成本上。
优质的建筑材料和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建筑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和安全,减少维修和翻新的成本。
其次,安全性是建筑不容忽视的重要属性。
建筑必须能够承受各种自然和人为的作用力,如地震、风灾、火灾等,以保障居住者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进行结构计算和抗震设计。
防火设施的配备,如防火墙、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措施。
此外,建筑的安全性还包括电气安全、卫生安全等方面。
良好的电气布线和照明设计可以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能够保证室内的卫生条件,预防疾病的传播。
美观性是建筑吸引人们目光、给人以愉悦感受的重要属性。
建筑不仅仅是功能性的空间,也是一种艺术表达。
优美的建筑外观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符号,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从古老的宫殿、寺庙到现代的摩天大楼、艺术博物馆,建筑的美学价值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体现。
建筑的美观性不仅取决于外形的设计,还包括色彩、材质、比例和细节的处理等方面。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能够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作品。
同时,建筑的美观性也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
经济性是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建筑与人类生活
建筑与人类生活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空间,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建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居住空间的舒适性优质的建筑可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和隔音等要素,以创造一个健康宜人的居住空间。
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元素的运用,使得室内环境更加宽敞明亮,提升了人们的居住品质。
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绿色建筑的兴起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成为了可能。
通过运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
同时,建筑的绿化设计和水资源管理也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居民创造了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三、建筑的文化价值建筑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古代建筑风格的延续,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也呈现出多样的文化表达和审美观念,使得建筑成为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四、建筑的社会功能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存在,更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
它们可以提供商业和办公场所,满足人们的劳动和经济需求。
同时,建筑还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平台。
各类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和图书馆等,更是社会福利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建筑与城市发展建筑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息息相关。
城市的发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建筑体系,以适应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的需求。
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需要注重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为城市注入美丽与活力。
六、建筑的创新与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演变。
充分利用新材料和先进技术,建筑可以具有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可持续性。
未来的建筑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创造出更智慧、便捷和舒适的建筑环境。
综上所述,建筑与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为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了不起的中国
每个章节都以一个具体的主题为出发点,围绕该主题展开详细的论述。例如, “青铜器时代”章节详细介绍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用途和意义;“唐代建筑” 章节则详细解析了唐代建筑的特点、材料和设计理念。这些主题的设立使得读者 可以深入了解每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遗产。
每个章节还附有大量的插图和照片,这些图片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 每个时期的文化遗产。每个章节还提供了小贴士和相关链接,为读者提供了更加 丰富和全面的阅读体验。
了不起的中国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古代
了解
中国
现代
展示
这些
历史
了不起
建筑
文化 介绍
具有
中国
发展
独特
儿童
社会
文明
重点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了不起的中国》是一本旨在向儿童介绍中国古代及现代建筑、历史和文化的书籍。本书以图文 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的伟大建筑奇迹以及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本书不仅能够帮助 儿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还向他们展示了现代文明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 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现代社 会,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世界著 名的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建筑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 济状况。 本书第二章重点介绍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自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 一时期,中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到北京的鸟巢体育馆,从广州的 塔到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这些现代建筑代表了中国建筑的最新成就。
建筑中的社会功能与服务性
建筑中的社会功能与服务性建筑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和工作的空间,还承担着丰富多样的社会功能和服务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社会功能与服务性,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文化交流与教育功能建筑物作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载体,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起到重要作用。
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览馆等文化机构通过建筑空间的创造,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
例如,博物馆的展馆设计可以展示各种文物和艺术品,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同时,建筑还为各种教育机构提供了学习、研究的场所,如学校、大学等。
它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空间,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学和研究的环境。
二、社会交往与集聚功能建筑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具有社区凝聚力和社会交往的功能。
商场、咖啡厅、餐厅等商业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购物、休闲和社交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交流、分享和建立社交网络。
此外,剧院、体育场馆等娱乐场所也成为人们欣赏表演、观赏比赛和参与各类社交活动的场所。
建筑物通过提供这些场所,促进了社会交往与集聚,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与稳定性。
三、公共服务与福利功能建筑物还承担着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与福利设施的功能。
例如,医院、诊所以及其他医疗机构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
这些建筑物通过提供医疗设备和技术,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政府建筑如市政厅、警察局、邮局等也提供了各种行政和公共服务。
这些机构通过提供信息、证件办理和行政服务等,促进了社会的运转和公共秩序的维护。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功能近年来,建筑物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绿色建筑的兴起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
通过运用可再生能源、节能设备以及环保材料等,建筑物能够减少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太阳能板的应用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回收利用雨水,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建筑风格中的社会反映
建筑风格中的社会反映建筑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其风格和形式的变化往往反映了特定时期和地域的社会价值观、审美观念以及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建筑风格中的社会反映,并从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文化符号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历史背景的影响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因素都会对建筑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古希腊时期的建筑以和谐、对称和比例为特点,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理性。
而在中世纪,由于宗教的影响,哥特式建筑风格应运而生,其高耸入云的尖顶、精美的雕刻和繁复的装饰都体现了对神圣的敬畏和虔诚。
二、设计理念的变化建筑风格的变化还体现在设计理念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直接影响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例如,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注重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反映了人们对简洁、高效生活的追求。
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多元化和个性,其建筑风格丰富多彩,充满了创新和实验精神。
这些设计理念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对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追求。
三、文化符号的运用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其风格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
这些符号反映了特定时期和地域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等,都是其文化的象征。
在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中的十字架、壁画和雕塑等也都反映了宗教信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现代社会,文化符号的运用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许多建筑师通过巧妙地运用符号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建筑风格。
四、社会阶层与建筑风格的对应建筑风格也会受到社会阶层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也会反映在他们的居住环境中。
例如,传统意义上的富人区通常以豪华的别墅、优雅的花园和高档的商业设施为特征,而工人阶级区则可能以简陋的住房、拥挤的街区和缺乏基础设施为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民居:由于南方很少下雪,所以屋顶 比较平缓。
周夏 屋季 檐太 南 连阳 方 成光 天 一强 井 片烈 式 形, 住 成有 宅 天的 , 井住 由 式宅 于 。将 南 四方
黄土高原地区雨雪都较少, 传统的窑洞式建筑多采用平屋顶。
地形地貌的对建筑的影响
吊 脚 楼 适 用 于 坡 地
威尼斯:由于水运条件优越,船在沿街各处都 可以随意停靠。
第二节
建筑的文化艺术性
• 文化:人类文明在进步尺度上的外化。 • 文化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 •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 面。
物质文化包括 饮食、服饰、建筑、 交通、生产工具以 及乡村、城市等方 面。
• 非物质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 • 非物质文化包括: 1.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 然科学、宗教、艺术、哲学等; 2.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 言、文字、风俗、道德、法律等; 3.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 用器具、器械或仪器的方法等。
有 何的 简 林 抽 形美 单 肯 象 状感 、 纪 的 ,, 肯 念 一 认他 定 堂 致 为们 的 : 性 是特 几 古 。 完别 何 代 整推 形 一 的崇 状 些 象圆 可 美 征、 以 学 球引家 等起认 具几 人 为 ——
林肯纪念堂:环柱式建筑,建筑与装饰均雕刻 化,建筑部件间比例关系十分严格。
现代建筑中对建筑场地的要求
上图:现代工程对场地的处理手法 下图:不同地形对房屋样式的影响
几种常见的边坡处理手法
建筑场地处理实例
自然资源对建筑的影响
欧洲建筑以石头为主要材料
中国建筑以木头为主要材料
生活方式对建筑的影响
日本人喜 用榻榻米,所 以建筑空间以 及家具设计自 成体系。
为满足 游牧生活的 需要,蒙古 族人传统住 宅为各式的 蒙古包。
建筑学概论
建筑的社会文化性
第一节 建筑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第二节 建筑的文化艺术性 第三节 建筑的历史时代特征(自学)
第一节 建筑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一.概述 二.建筑的地域性 三.建筑的民族性
一、概述
• 建筑具有社会、文化属性 • 建筑中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 、艺术性等特征都属于社会文化属性 • 建筑民族性的表现在不同民族建筑特点不 同;地域性的表现在即使同一民族的建筑 ,不同地域的建筑特征也不同。
实现建筑统一性的手段
• 多个功能相似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往往要统 一建筑风格,颜色上色调不宜过多,建筑 形体不宜差异太大。若因功能需要,个别 建筑体型差异较大时,要适当运用过渡手 法,以减小视觉上的冲突感。在细部处理 上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
江南水乡
实现建筑统一性的手段
•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组成部分出 现功能差别,构图时应当有主与从的差异 ;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有核心与外围组 织的差别。否则,各要素平均分布、同等 对待,即使排列得整整齐齐、很有秩序, 也难免会流于松散、单调而失去统一性。
• 建筑是一种典型的物质文化。 • 建筑外化了文化中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 、宗教形式、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文化 教育,文学艺术及许多习俗等。
建筑文化的独特性: 1.本身是文化,同时是容纳其他文化的场地 。 2.表达自身文化形态,比较完整地反映人类 文化历史进程。以反映时代特性
法国某教堂,由于教堂上雕刻尺度过大,整个建筑没 有体现其教堂的特性,而更像一个巨大的雕塑作品。
• 为了满足人们审美上的需求,在构图中常 常采用“黄金比例”来设计建筑各部件之 间的尺度比例关系。
阿尔萨斯案例馆:黄金比例的完美利用
4.韵律与节奏
• 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 有规律的重复,使变化与重复形成有节奏 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整体尺寸太小时会失 去建筑原有的功能性。
美国篮屋——通过改变人们对常规事物尺度大小 的理解,使整个建筑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得维 尺 日 建度 寸 本 筑的 上 某 不尺 远 超 稳寸 小 薄 定, 于 住 。使 其 宅 人他在 们两厚 觉个度
西班牙石头屋,石头尺寸过 于庞大与建筑对比十分不协调。
左:爱因斯坦天文台(德国)——孟德尔松,非水平与竖向线 条的大量运用,表现了对设计者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解。 右:弯曲屋(捷克),扭曲的建筑左部与头重脚轻的右部使人 感觉建筑随时有倾倒的危险。
荷兰模具屋:过多倾斜的平面增加了建筑 的不安定感。
3.比例与尺度
• 建筑形体处理中的“比例”: ① 建筑整体或它的某个细部本身的长、宽、 高之间的大小关系; ② 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 小关系。 • 尺度:建筑整体和某些细部与人或人们所 习见的某些建筑细部之间的关系。
• 建筑的审美要求为最高层次的要求。 • 建筑艺术的形式美: 1.变化与统一 2.均衡与稳定 3.比例与尺度 4.节奏与韵律 5.建筑的虚实、层次、对位、导向
1.变化与统一
• 建筑形式和颜色过于统一和规范化时会给 人单调的感觉。
• 当建筑形式过多,整个建筑群没有统一基 调时会给人杂乱的感觉。
感部 马 ,的 赛 体多 公 现种 寓 建色 : 筑彩 通 多减 过 样少 建 性单 筑 。调 内
• 常用的韵律手法: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 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等。
5.建筑的虚实、层次、对位、导向
• 建筑的虚实为空间构成的虚实。 • 建筑的层次:指建筑空间的层层深入。 • 建筑的对位:建筑群体之间,建筑和建筑 的相对位置关系。 • 建筑的导向性:通过建筑构图对人的行为 或心理产生某种方向性影响。
园林中的借景和框景
借景:有意识把院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觉范围 中来。 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 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德 国 馆
思考题:
1、建筑的社会文化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举例说明。
蓬皮杜国家艺术 文化中心:造型 风格上注重表现 高度工业技术及 机器美学。
用“ 追 迪 的象 求 拜 现征 个 船 代” 性 形 建手 美 酒 筑法 和 店 。运 :
雕刻化的古典建 筑内部,追求视 觉上的享受。
流水别墅: “有机建筑” 强调与自然环 境相融合。
包豪斯校舍:理 性主义建筑代表, 以功能为前提, 艺术风格上去装 饰化。
建筑的民族性
• 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宗教特征(如:佛塔) 2.伦理特征(如:北京四合院)
印度早期的菩提崇拜
由菩提崇拜演变出来的树形塔刹
故宫鸟瞰图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住宅代表, 内部各主体房间按轴线先后居中 排列,再在主体房屋两边对称建 造各附属建筑。其平面布局和各 组合形式严格按照古代宗法制度 修建。
二、建筑的地域性
• 建筑地域性的影响因素分主观因素和客观 因素。
• 客观因素:气候、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
• 主观因素:社会结构形态和经济,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社会经济及技术水 平,与相邻地区的交往程度等
气候影响屋顶式样
俄罗斯建筑
欧洲建筑
日本建筑——模仿中国唐代建筑,但受气候影响,屋顶 更大坡度更陡。
中国馆
高楼与裙房
2.均衡与稳定
均衡与稳定源于人类对重力的崇拜。 • 均衡:建筑构图中各要素左与右、前与后 之间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 稳定:建筑物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处 理。
对称
静态
非对称
均衡
动态
太和殿:对称式的均衡
古根海姆美术馆(赖特): 非对称式均衡
肯尼迪航空港(小沙里宁): 动态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