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与乡村之间——论沈从文的尴尬身份观念
双重身份与两难处境——论沈从文的现代知识分子观
②沈从文 :《 沈从文全集》 第 2 2卷第 10页,北岳文艺 出版社 2 0 6 02年版。类似 的话还可参见全集第 2 4卷第 4 1 6 页,第 2 卷第 7 页 ,第 2 5 l 6卷第 4 1 2 页等 。
双 重秀 与 孬难 处碴
性 ” 由此 ,他将 文学 的功 能推至另 一种 极端位 置 ,并赋 予文 学家双重 身份 ,强调文学 家为 , “ 造政 治”而 创造经 典 。而这又 与他 的 自由主义文 学观 形成鲜 明 的对 照 。 重
置 身其 外 ,但 这并 不意味着 他立场 的超 然 。在 《 胡也频》和 《 丁玲》 以及 一些文 论 中, 记 记
他 都 明显流露 出对 当时上海 文坛 政治 化 的不满 ① 。后来 ,他将 这几年 的文坛 情形 总结为 “ 一 种 新 的腐败 已传 染到 这个 部 门,一切 如戏 ,点缀政 治 。 不过 ,上 海 时期沈 从文对 文 学政 ”② 治 化倾 向的批判 并没 有 引起 文坛 的特别 注 目,直 至 13 9 3年重 回北 平执 掌 《 大公报 ・ 艺副 文 刊》 后他 又重 提此 事 ,这 次则 导致 文学 史上 著名 的京海 派之 争 。在 此 次论争 中 ,沈 从文 重 申了他反 对文 学商业 化和 政 治化 的立 场 。此后 ,他 批评 文坛 “ 差不 多”现 象 、批评 作家从 政等 ,都 是这 一立场 的延伸 。与此 同时 ,沈从 文也提 出了他心 目的理想 作家类 型 。在 《 习
沈 从文 为何要 自觉处 于这个 阵 营的边 缘位 置 ,甚 至不惜 将 自己排 除在这 个 阵营外 ?这些 无
疑 都与他对 现代 知识 分子 的思考 相关 。而与他 在个 人身 份上 呈现 出的复 杂性 一致 ,其关 于 知识 分子 的思考 也不 可避免 地呈 现 出一种复 杂 的局 面 。本文 即 以此 为契 机来探 讨沈 从文有 关知 识分子 的思考 ,这 些思 考显示 出沈 从文在 “ 乡下人 ”与 自由主 义知 识分子 双重 身份 间
论沈从文_乡下人_心态的双重性
XUEZHOUKAN通过沈从文在作品中的自述,我们不难发现,他总是将自己归为一个“乡下人”。
例如“在都市住上十年,我还是乡下人”“我是从另一个地方来的人,一切陌生,一切不能习惯,形成现在的自己的,坐在房间里,我的耳朵里永远响的是拉船人声音,狗叫声,牛角声音”。
虽然沈从文这种“乡下人”的角色认知,某种程度上触及了他隐秘的潜意识角落里乡下人的自卑情结,但更重要的是使他成为湘西生活自觉的叙述者、歌唱者。
沈从文在《神巫之爱》《龙朱》《月下小景》《媚金,豹子,与那羊》《雨后》《阿黑小史》等以表现乡村世界的作品中,以活泼、优美、奔涌着内心激情的文字抒写着真挚、大胆、热烈的原始的人生形式。
这种原始的生命形式是依靠人物的爱情、婚姻及两性关系形态获得它的定性的。
在处于原始状态的封闭的山村环境里,青年男女们演出了充满活力的爱情场面。
《龙朱》里的男女,“抓住自己的心,放在爱人面前,方法不是钱,不是貌,不是门阀也不是假装的一切,只有真实热情的歌”。
有时,语言也成为多余,爱的交流似乎全在于无言,在《神巫之爱》里,惟独那个天生哑巴的美丽白衣少女,她的眼睛流露的无言的爱赢得了年轻神巫的心。
有时,这种爱消弥了人物气质上的差别,《雨后》中的青年女子虽因四狗不识字而感到一种轻微的惆怅和遗憾,仿佛“总有什么不够”,但这并没有成为爱情的障碍,在相互“深深的爱”的陶醉中,她“所读的书全忘了”。
这种爱甚至超越了生死的界限,为着信守爱的选择,维护爱的尊严。
《媚金,豹子,与那羊》中的媚金与豹子,《月下小景》中的傩佑与他的年轻情人,心甘情愿地“向那个只能走去不再回来的地方旅行”。
同时,沈从文的相当一部分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安天乐命、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
《柏子》《萧萧》《丈夫》《贵生》《会明》《灯》《巧秀和冬生》等作品构成了一个系列,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再现了20年代初至30年代湘西山村儿女的苦乐人生,塑造了柏子、萧萧、丈夫、贵生、会明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评价沈从文的湘西和都市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评价沈从文的湘西和都市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沈先生在《边城》的题记里说到:"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具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
但因此一来,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
"显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写作处在当时文艺创作的边缘。
在现代文学史上无疑沈先生是一个边缘作家,他的创作与中国"五四"以来的主流文学大相异趣。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明显的激烈的社会政治斗争,看不到人民抗争的愤激,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写这些,而是他很高明的让这些东西潜存在广阔的人性描写之下了。
可以肯定的是沈先生不是在某种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他要写的是"更具人性,更近人情",他做的就是文学应该做的事,而且我认为只有人性充溢的作品才最具有最深广的接受效果,才会有丰富多采的接受效果史沈先生用一支从容的笔为我们描绘了绚丽的湘西风情,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鲜明的,是一片净土。
何立伟说:"他(沈从文)用一支洞箫吹奏了这样一个微雨的夜",(何立伟《洞箫的悲悯与美》)这是何立伟对沈从文《柏子》的评价。
不仅如此,我认为他对所有湘西风情的描绘都是"悲悯的洞箫吹奏了一个个微雨的夜。
"在《边城》中,在这个微雨的夜里,洞箫吹出了情窦初开的翠翠,朴实而有点狡猾的老船夫,忠厚热情的船总顺顺,古道热肠的杨马兵,船总的两个儿子,他们是湘西众多人物中的一群,他们又是众多湘西人物的影子,。
清新的湘西民俗是他们活动的背景音乐,但这音乐不常变,而他们人世的东西却在随着白河的流水在流,随着沈先生的笔调在跌宕起伏。
《边城》的开篇,沈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湘西的画面,它很让人心动。
在他缓缓的笔下渐渐的流了出来,却很平淡,但那些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土地,在他笔下孕育了激烈的情感,而这情感却始终笼罩在他特有的诗意的柔情下面。
终于在接着的故事的叙述中奔泄了出来,他可能感觉不到,因为他的笔调笼罩了他对那些人和事的同情。
他者凝视的内化与抵抗:沈从文的“乡下人”问题新论
他者凝视的内化与抵抗:沈从文的“乡下人”问题新论沈从文是近代中国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往往涉及到乡村问题,如《边城》、《春蚕》等。
沈从文在探讨乡下人问题时,通过对“他者凝视”的内化与抵抗,展现了中国乡村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在沈从文的小说《乡下人》中,主人公李四是一个典型的“乡下人”,他在城市中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挫折和矛盾。
一方面,他内化了城市人对“乡下人”的歧视和排斥,感到自己与城市中的人格格不入。
这种内化的过程表现在他心中的声音:“望着人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李四常常心神不属,忽然间间意识到自己是一只根本不同于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生物,这个意识甚至发展到了一种幽灵乍现的恐慌。
”可以看出,李四的内心深处充满了不安和疑虑。
另一方面,李四也对这种歧视进行了抵抗,试图证明自己与城市人一样有价值和权利。
他在工厂里认真工作,老实守纪,力争突破自己的身份局限。
但是在别人眼中,他仍然是“乡下人”,一名不入流的人。
李四的内化与抵抗,显示了中国乡村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一方面,城市中的人倾向于将乡下人视为“其他”,排斥和歧视,使得乡下人感到自己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另一方面,乡下人也带着一种倔强的自尊心,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沈从文在《乡下人》中对这种复杂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不仅描写了主人公李四的内心和遭遇,也展现了其他乡下人在城市中的处境。
通过文学的手法,他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置于一个宏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总之,《乡下人》是一部深度的社会小说,通过对一个个体的细致描写和社会回顾,展现了中国乡村社会中的人类存在状态,引发了人们对城乡关系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论沈从文都市创作中的“乡下人”身份
了三个阶段 的演变 . 后成 为了他 的一种 内在品格 。 最
一
沈从文“ 乡下人 ” 的身份意识 , 首先来 自于他的出身。
事 。” 我 实 在 是 个 乡 下 人 , 乡下 人 我 毫 无 骄 傲 , _‘ 2 说 也
吃 了亏。” j 从时 间上来讲 , 这是沈 从文 的头脑 中第 一
次有 了“ 乡下 人 ” 意 识 。 的
其次 。 沈从 文的 “ 乡下人 ” 份意识来 自于他 的都 身 市人生体 验与感 受 。
谂沈从文锻市创作中的硒 乡下人" 身份
周 虹
摘 要 : 沈 从 文的 家庭 出身和 都 市人 生体验 方 面 , 析 了沈从 文的 “ 从 分 乡下人 ” 身份 意识 的 形 成及 自我认 同过 程 认 为 正是 因 为有 “ 乡下 人 ” 身份 意 识 , 从 文 才 能 以都 市边 缘 人 的 身份 对 都 市 人 生进 行 深刻 的 观 照 与 审视 , 沈 完成 一 个知 识 分 子 对
“ 我人 来到 城市 五 、 六十 年 , 始终 还 是个 乡下 人 , 苦苦 怀 恋我家 乡那 条沅水 和水边 的人们 , 的感情 同他们 我 不 可分 。 然也写都 市生 活 . 虽 写城 市各 阶层 人 , 但对我 自己 的作 品 , 比较 喜爱 的还是那 些描 写我家 乡水边 我
程 、 作数量 和题材 的选 择上 , 体现 在他是 2 创 更 0世纪 中国文坛 上 的一个 “ 乡下人 ” “ 。 乡下 人” 的身 份意识 已 经 内化 为沈从 文的一种 品格 。随着身份 意识 的觉醒 、 认 同与转 化 , 沈从 文 的文学 创作也 随之呈 现 不 同 的 色彩 .使 其义学创 作在整 体上体现 出鲜 明的独特性 。 “ 沈从文 的贡献在 于 ,作 为对未能 与 中罔都 市 与内地
从《丈夫》看沈从文复杂的城乡态度
从《丈夫》看沈从文复杂的城乡态度作者:孙卓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4期沈从文的《丈夫》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乡下丈夫进城探妻的故事,作者借文中丈夫乡下人的眼光和体验,向我们传达出其对城乡生活的复杂态度。
丈夫们普遍把妻子送进城靠出卖肉体来谋生活,正因为城市里有着乡下所未有的契机和利益:“到了城市,能够每月把从城市里两个晚上所得的钱,送给那留在乡下诚实耐劳、种田为生的丈夫,在那方面就过了好日子,名分不失,利益存在”,在单纯朴实的乡下人看来,这样的“生意”实在是划算。
城市让乡下人既惊又喜,城市里有乡下人如何勤省耐劳都赶不及的来钱门路,有乡下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吃喝玩意儿。
丈夫进城,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对这城市的人事都带了几分惊讶和羡慕。
见到妻子后,吃惊是常有的事,女人城里人的派头让他惊讶;城里才有的“哈德门”香烟代替了从前不离身的短烟袋,他感到新鲜有趣味;自然还有那“三元宫”的夜戏,“四海春”的清茶,“满天红”的荤油包子,大街上的灯同城市中的人等着他去一一回味。
有一次,丈夫为着妻子陪客的事情不快,妻子抽空爬回后舱,记得他欢喜吃糖的习惯而塞给他一块糖,这时的丈夫“把糖含在口里,正像仅仅为了这一点理由,就得原谅媳妇的行为,尽她在前舱陪客,自己仍然很和平的睡觉了。
”这种自我安慰的心态来自两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女人,女人还不完全忘记乡下,不完全忘记他的喜好,他做丈夫的名分还在;另一方面则因他深知这做生意的一切利益,全靠这女人来取得。
还有一次,丈夫因烧湿柴不得,加上受人羞辱,愤怒之下要回家时,在街尾遇到女人同五多买了他“做梦也不曾遇到的一个好家伙”——一把崭新的胡琴,这是在乡下花一块钱还恐怕买不到的好东西,看到那把特别买来给他的琴,丈夫不再坚持回家,拉着妻子从城里买的琴,丈夫“快乐的微笑了”,到了晚上,拉琴人竟在熱闹中“心上开了花”。
城里的物质生活让他欢喜,城里的人物在乡下人看来,也是极尊贵的:“到了晚上,来了客,一个船主或一个商人,穿生牛皮长筒靴子,抱兜一角露出粗而发亮的银链……那洪大而含糊的声音,那势派,都使这做丈夫的想起了村长同乡绅那些大人物的威风。
沈从文作品中的城乡冲突意识研究
沈从文作品中的城乡冲突意识研究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社会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许多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文人,对都市浮华堕落的生活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同时又满怀深情的追忆有着淳朴人性之美的故乡,都市与乡村的题材是他们的作品经常表现的主题,沈从文就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
本文以沈从文作品中的城乡意识冲突作为研究对象,将沈从文的乡土作品与都市作品进行比较,对都市与乡村的环境差异以及城乡的意识冲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与城市的嬗变。
沈从文对故乡湘西的讴歌与都市的批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以自己敏感灵动的笔触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风景美、人情美的湘西世界。
湘西世界是他心灵的栖息地,是他灵魂深处的理想王国。
关键词:沈从文;冲突;环境;意识;嬗变AbstractThe 1920s, the ninth warlords, society faces significant change. Many from rural areas to cities of literati of urban buckish depravity of life hold a critical attitude, at the same time and with deep feeling of memories with simple human nature of beautiful hometown, urban and rural subjects is their works are often performance of literary theme, Shen Congwen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writer. Based on Shen Congwen's works of urban and rural consciousness conflict as research object, the native will work with the urban Shen Congwen's works, compared to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 consciousness of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studied, based on this, analyzes on rural and urban evolution. Shen Congwen to hometown xiangxi eulogizing and urban criticism to form bright contrast, he made himself sensitive brushworks for readers, created a scenery,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of xiangxi world.The xiangxi world is his heart habitats, is his soul ideal kingdom.Keywords: Shen Congwen, conflicts, environment, consciousness, evolution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①是现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以人性美和爱为主题为广大的研究者所注意。
论沈从文对城乡对峙的思考及其本质
论沈从文对城乡对峙的思考及其本质沈从文,成长于湘西农村,定居于现代都市。
独特的生活阅历为他的作品打下了与众不同的烙印。
阅读沈从文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文学作品多数为描写乡村风情及讲述发生在乡村中的故事,少数作品写到现代都市。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明显的看到,沈从文对于乡村美好风情的赞美与留恋,对城市社会黑暗的无情暴露,以及在时代发展大背景下,城乡之间的对峙。
对于这些内容,沈从文不仅仅是进行展现与描绘,还将自己对于城乡问题的深入思考融入其文学作品中,赋予其作品以深刻的内涵。
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对于乡村,沈从文饱含深情与热爱。
这份对乡村的情谊展现在他的作品中,是对中国农村乡土社会由原始到现代的转变全面的记录。
从《龙珠》、《神巫之爱》中农村纯粹而原始的善良淳朴;到《边城》、《萧萧》里封建宗法社会经济关系的引入;再到《新与旧》、《丈夫》、《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街》,现代文明对乡村生活的入侵和二者的对抗。
沈从文用画家般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农村发展演变的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沈从文一直在歌颂着乡村中的人性与自然。
这种人性与自然,是没有受到任何破坏与浸染的、最纯粹的,即最原始的。
如《龙珠》,龙珠的样貌和品行,是自然所恩赐的,是美到极致的,他没有受到任何世俗的污染。
阅读《龙珠》,一方面,我们会感叹于龙珠的完美,并被其纯粹而打动。
另一方面,龙珠由于太过完美而陷入孤独,又使人哀伤。
这样的完美纵然令人钦佩与向往,但却是不存在的。
沈从文通过描写这种原始乡村的人性与自然之美,抒发了对这种美的热爱之情与无限向往。
但同时,他又为这种原始的美嵌入悲情色彩,让我们在向往的同时明白,这样纯粹的美是虚妄的,是不可追求的。
而在《边城》、《萧萧》、《柏子》等作品中,原始纯粹之美不复存在,封建宗法社会经济关系进入了乡村。
世俗规矩、金钱与利益、情欲的气味出现在乡村之中,乡村的氛围开始变得匆忙、复杂、世俗,人物与情节的悲剧性也由此展开。
沈从文之与乡村对立的都市人生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 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
在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中,沈从文倾力塑造了一个 梦幻般的湘西世界,这与他另外一些讽刺所谓都市 文明与知识阶层的作品两相对照。“乡村”与“都 市”作家笔下两个永远纠缠的主题,被自称为“乡 下人”的沈从文赋予了独特的心灵观照。
乡村,对于沈从文来说是优美的、宁静的。但 都市对于沈从文来说却是一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 的“衣冠社会”。《八骏图》是沈从文最具代表性 的都市题材小说。“八骏”其实就是八位教授,他 们受现代文明的压制,生命力退化,表面上道貌岸 然,内心却龌蹉不堪。
但不管他在笔下如何挑剔都市,赞美湘西,甚至 引申出一种对整个现代文明的怀疑和否定判断,他 实际上确是湘西社会的逆子。他千里迢迢从湘西来 到北平,辗转间却一直寻找融入都市的入口。“乡 下人”只是作家的一种写作身份。在他的文学世界 中,他观察不同的生命形态,由此探讨不同文化制 约下的人性的健全或病态。
知识拓展
《八骏图》中主人公周达士先生离开青岛前最后 一次漫步沙滩,见有人在沙滩上写着这样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也有人不了解海,不知爱海;也有人了解 海,不敢爱海。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13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班 马丽影 何晨冉 刘丹青 冯位强
从小说《丈夫》中看乡村与城市的冲突
2016·10《丈夫》是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篇凄惨而震撼人心的短篇小说,其主要内容就是以一个乡下的青年男子到县城看望为了赚钱而做妓女的妻子为主线展开的。
这个农村的丈夫来到城市,看到了自己妻子的妓女生活之后,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于未来的幻想也开始逐渐放弃,在经历了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夫妻二人决定回到乡下的家中。
沈从文在丈夫身份的缺失以及丈夫在城市生活之后对于人性的觉醒,还有城市和乡村的对峙等方面进行了刻画,在根本上解读了乡村男女从人性的懵懂走向复苏并最终回归的全过程。
沈从文是现代中国文坛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他的一生都在以农村题材为主进行创作,并且在他的许多作品之中,针对人性真善美的歌颂,以及农村生活的描写,都能够体现出作者对于生命以及人性的美好崇尚。
在《丈夫》这篇小说中,沈从文使用细腻的笔法表现出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下面本文重点分析沈从文的《丈夫》,从这部经典的短篇小说中剖析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冲突。
一、城市和乡村冲突的聚焦者———丈夫(一)非常态农村观念使丈夫的身份缺失。
在小说中,丈夫初次来到城市中,第一次见到妻子之后,妻子一身城里人的打扮还有特别神气的样子,这也是丈夫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身份存在着缺失。
一直到妻子询问起家中的钱和丈夫养的猪,丈夫才从根本上意识到其实自己的身份缺失并不是进入城市来到船上才有的。
在这个时候丈夫的身份已经在内心深处开始改变,同时他也在内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和地位[1]。
也是在这一阶段,丈夫意识到自己和城市人也就是妻子的客人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仅仅是愚昧、无知、没见过世面的乡村人,而他眼中的嫖客们不论是穿着还是口袋中的金钱,都已经超出了丈夫以前的所见所闻,这也是丈夫意识到自己身份和地位与城市人区别的时候。
丈夫在这篇小说中并没有独立的身份,而水保在采访完丈夫之后,也毫不留情地告诉丈夫转达给自己的妻子,晚上不能接客,水保要过来。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视角
“ 绅 士 为 什 么 也 缺 少 这 涵 每一个都是健康有力的,而都市 都市妓女与时髦女郎都是为金钱
养,一定得同太太吵闹给下人懂 人都是面色苍白、神情憔悴、目 而活的动物,她们追求享受,为
到这习惯?是并不溢出平常绅士 光呆滞、咳嗽哮喘,个个都是有 了获得金钱,就把性欲装饰到爱
家庭组织以外的理由。一点点钱, 气无力的病态。例如,小说《三三》 情上。无论是娼妓还是妇女都是
一 次 做 客 不 曾 添 制 新 衣, 更 多 中那位极有钱财的城里青年,“白 这样。都市人的都市文化在沈从
次数的,是一种绅士们总不缺少 裤白鞋”“白白的脸”,是一位 文眼里是肮脏的,人在金钱、性
的暧昧行为。太太从绅士的马褂 痨病第三期患者;《绅士的太太》 欲面前放弃了爱情、尊严,人性
袋子里发现了一条女人用的小小 中,绅士患有疯瘫病和性无能。 在都市文明里不断退化,国民劣
性。 沈 从 文 对 都 市 人 性 的 批 判,
注 意 时, 便 把 光 光 的 眼 睛 瞅 着 那
如果说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是 大多集中在有文化的人群身上,
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 童年的梦,那么他的都市小说就 都市知识分子是沈从文批判最多
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 是经过伪装的梦,一个是清澈见 的人物。在沈从文的作品里,都
作
由于之前他已接触《新青年》等 力遭到扼杀的问题。由此,沈从
中
新文化刊物,移居北京后,沈从 文确立了其人性改造的模式:发
的
文逐渐成为新文化圈中的重要人 掘乡村人民的生命力以及真善美,
物。少数民族的血液所形成的生 以此来改造城市人的人生,重新
都
理、心理素质,使他的创作思维 建造民族文化。
市
和创作方法与其他新文化人截然
并非“乡下人”的沈从文
安徽文学ANHUIWENXUE 安徽文学2018年3期总第416期并非“乡下人”的沈从文李聪南开大学摘要: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结合沈从文的早年经历,很多人将“乡下人”归结为沈从文进入城市后的一种自卑心态,或者将“乡下人”视为沈从文的地方意识。
但是,根据沈从文的人性观,他其实是轻城市而重乡村的,而这轻与重的标准就是人性;同时,沈从文在进入都市许多年以后依然反复强调自己是“乡下人”,这时就很难说“乡下人”是简单地指沈从文的自卑心理了;并且属于湘西的人性美也有一部分是具有共性意义的。
本文拟在重新定义“乡下人”的内涵,指出:“乡下人”是沈从文基于他对人性美的追求而坚持的自我认同,并且具有现代性的意义;同时,也说明了对“乡下人”的过分执着给沈从文的创作带来的缺陷。
关键词院“乡下人”人性现代性失焦作者简介:李聪,女,南开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
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业已成名的沈从文曾在不同地方反复强调过自己是一个“乡下人”。
沈从文好像有意要给自己钉上一个“乡下人”的标签,并且一定要强调自己作为“乡下人”与“城市人”的不同———“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你我过的日子太不相同了。
你我的生活、习惯、思想,都太不相同了”,总之“你我原是两路人”。
这是沈从文对他的城市读者说的话。
沈从文21岁就进入城市,一直在城市生活(1934年和1936年曾两次返乡,而此时的故乡已非沈从文离开时的故乡了),不到30岁就已在文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且沈从文的大部分读者应该都来自于城市。
在这里,城市生活、城市读者与“乡下人”立场形成了一组奇异的矛盾。
而“乡下”显然失去了一般意义上与城市相对的“乡村”的含义,而成为沈从文文学创作生命中的一个特有的指称。
对沈从文“乡下人”立场的解读关系到对沈从文整个文学创作的理解。
论沈从文“乡下人”心态的二重性
论沈从文“乡下人”心态的二重性马为华内容提要:沈从文一贯自称为“乡下人”,其“乡下人”心态对于创作的影响和制约在于:“乡下人”心态不仅促成了他富有个性的题材领域和艺术思维的形成,而且使他触及了生命原型,从而使其一些作品具有超越性品格。
乡下人心态中的矛盾性蕴育了沈从文“美丽总是使人忧愁”的美学风格。
另一方面,沈从文的乡下人心态在其都市题材小说的创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沈从文的许多自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总是以“乡下人”自居:“在都市住上十年,我还是乡下人,”(1)(P11)“我是从另一个地方来的人,一切陌生,一切不能习惯,形成现在的自己的,坐在房间里,我的耳朵里永远响的是拉船人声音、狗叫声、牛角声音”(1)(P87)。
在1936年的《〈从文习作选〉代序》中他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不骄傲,也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甚至于1981年接受美国学者金介甫访问时,也依然说自己是个乡下人。
(2)(P81)京派作家中自称为乡下人的不乏其例,但像沈从文这般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执拗地一再认定倒是很罕见。
我们可以称之为“乡下人情结”。
这种挥之不去的乡下人情结,势必会形成一种乡下人心态,影响、制约沈从文的创作。
“乡下人”,就其字面来看,已经包含了一种与都市对立的意味,因而沈从文的乡下人心态首先意味着他对都市的距离,对时代主流和现存政治的自觉疏离。
要想弄明白这种距离感缘何而生,只须看一看郁达夫初次会见沈从文时的情形即可明了。
沈从文的一些自传性作品,如《老实人》、《遥夜》等,更能加深我们对沈从文这种距离感的理解。
这位作家的经历表明:都市给了年轻的沈从文太多的挫折与创伤,因而使他无法完全融入都市中去,对都市产生了无法弥合的心理距离。
在此,重要的是,由于深感都市道德的堕落与腐化,沈从文在精神上也无法认同都市里的任何意识形态。
作为一个从湘西社会出来的乡下人,本来在他的记忆中就积淀着种种因政治而起的血腥和屈辱。
他者凝视的内化与抵抗:沈从文的“乡下人”问题新论
他者凝视的内化与抵抗:沈从文的“乡下人”问题新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问题。
在他的小说中,乡下人往往被他者视为“他者”,受到歧视和排斥。
沈从文也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乡下人对他者凝视的内化与抵抗,探讨了乡下人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本文将通过对沈从文的作品和相关研究的分析,探讨他者凝视对乡下人的影响,以及乡下人如何内化和抵抗这种凝视,从而重新思考沈从文作品中的乡下人问题。
需要对沈从文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他对乡下人问题的表达。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乡下人往往被描绘为贫困、愚昧、落后的形象,他们被城市人视为“他者”,遭受歧视和排斥。
在《边城》中,主人公家的女仆小桃就是一个典型的乡下人形象,她在城市人中受到歧视和欺凌,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种对乡下人的歧视和排斥,形成了他者凝视的一种内在表达,使得乡下人在城市环境中更加孤立和无助。
沈从文的作品也表现了乡下人对他者凝视的内化与抵抗。
尽管乡下人受到了外界的歧视和排斥,但他们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他们表现出了内在的抵抗意识。
在《边城》中,小桃的自杀就是一种抵抗的表现,她选择了自杀来摆脱他者凝视的束缚。
沈从文的作品中也表现了乡下人对他者凝视的内化,他们逐渐接受了这种凝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种内化同时也是一种抵抗,乡下人通过内化他者凝视,寻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尊严。
需要对沈从文的作品进行深入的文化社会学分析,以了解乡下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乡下人问题并不仅仅是他者凝视带来的文化冲突,更多地是社会和制度的问题。
乡下人在城市中受到歧视和排斥,往往是因为他们来自贫困和落后的乡村,缺乏教育和资源。
这种不公平现象是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改革来解决。
沈从文的作品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实现乡下人与城市人的和谐共处?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他者凝视带来的文化冲突,并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
他者凝视的内化与抵抗:沈从文的“乡下人”问题新论
他者凝视的内化与抵抗:沈从文的“乡下人”问题新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下人》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思想内涵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在这部小说中,沈从文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乡下人在现代都市中的困境与冲突,展示了他者凝视对个体的内化与抵抗。
沈从文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乡下人的形象。
在小说中,乡下人白老叔被安排到城市参加一个展览,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大城市,面对繁华的街道、高楼大厦和陌生的人群,他感到十分迷惑和无助。
沈从文通过描写白老叔的心理活动和细致入微的细节,表达了乡下人因其与都市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困惑和孤立感,他在陌生环境中遭受到他者的无声凝视,压力和不适感进一步加剧。
作品中以白老叔的视角展示了他者凝视的力量和对个体的冲击,使得读者对这种冲突和内化产生了共鸣和思考。
乡下人并不是无助和被动的接受他者凝视的对象,他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内化和抵抗。
小说中,白老叔通过自己对城市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试图理解和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
他通过主动与城市居民交流,虽然语言不通,但他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试图打破沟通的障碍,获得更多的认同和理解。
白老叔还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尽管他遭受到他者的指责和嘲笑,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尊严。
乡下人通过主动的行动和思考来抵抗他者凝视的压力,表现出自己的主体性和反抗精神。
沈从文通过《乡下人》的叙述展示了他者凝视对个体的内化与抵抗的复杂过程。
小说不仅仅是对他者凝视的描绘,更是在呼吁个体应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抗,不被他者压迫和异化。
乡下人不仅是一个形象,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边缘地位和挣扎。
沈从文通过对乡下人的生动描绘和思想反思,提出了关于个体与他者关系的重要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的思考。
沈从文与路遥心中的城乡错位
相同的精神品格
沈从 文和路遥 都是各 自时代 的有成就 的作家 。他们身 上 有着 中国乡下人 的诚 实可靠 、坚 忍不屈 、顽 强拼 搏的 品格 和 精 神 ,因此 他们取得 了丰硕 的成 果。沈从文 虽然 只是小学 毕 业却能 自学成才到成 为京派大作 家、多种刊物 的主编 、北 大 的教授 。路遥是从名气 不大 的延 安大学 中文系 毕业的作家 , 却能 孜孜 不倦 ,创作 出具有 时代 气 息,反 映 社会 生活 的好 作品 ,成 为全 国知 名作 家 。他们 内心的优秀农 民气质 ,如 务 实、乐观 、坚定不移 、吃苦耐劳 ,是他们走 向成 功的精神财 富。 1 9 0 2 年沈从文 出生在湖南风 凰县,那是个交 通 闭塞 、风 景 秀丽 、多民族杂居 的地 方 。l 4 岁入 伍,2 0 岁退 伍,到北 京 求 学 ,但是 由于只上过 正规的小学 的学历太低 ,屡 次考试却 都未能及第 ,最终选择 在北大 当旁听生 。他勤奋 好学 ,认准 文 学创作道路 不放弃 , 曾多次遭退稿 失败 ,都不气 馁 ,终于 成 为作家 、教 授、编辑 。如果没有顽 强的精神是很 难走到这 步的。 路遥 1 9 4 9 年1 2 月3 日 生 于 陕 西 榆 林 市 清 涧 县 一 个 贫 困 农 民家庭 ,7 岁时 因为家 里 困难 被过 继给延 川县农 村的伯 父 。 曾在延川县立 中学学 习,一度 回家务农 , 曾干过 一些临时工 作 ,1 9 7 3 年进 延安大学 中文系学 习,开始文学创作 。他是现 实 主义作家 ,他的写作要经 过认真 的体 验生活之后才 进行 。 从 路遥的创作 随笔 《 早晨从 中午开始 》可知他 的作 品 “ 字字 看来 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 这两位作 家在 成名之后 都认 同 自己是 “ 乡下人 ”或 “ 农 民的儿 子 ”的身份 。沈从文生 活在城市之 后发现 ,自己始 终 与都市 文明有一种 难 以消除 的隔膜 ,他将这 种隔膜称 为 “ 乡 下人 ”和 “ 城里人 ”的隔膜 。他 与 “ 城 市”的隔膜 ,不仅 仅 是经 济和 社 会地 位 的悬 殊和 所谓 文 明教 养 的差异 ,最根 本 的 ,他 与城 市人在生活 、经验 、知识乃至价值 观上 ,具有 后
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乡土气
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乡土气
沈从文在都市生活中间,给自己的人格气质定位为“乡下人”“乡下人”气质是
在他都市中自觉并发展的。
沈从文能宽容妓女,能理解士兵,能同情土匪,但却对都市的绅士阶层的男女有着刻骨的敌视。
沈从文对于都市生活有强烈的偏见,他所从出的湘西社会与都市截然不同,湘西人有着强烈的地域意识,他们连长沙人都不能接受,蔑称他们为“沙脑壳”,
他所试图进入的都市社会并不是报纸上所描述的进步宽容开放指接纳程度的社会,
都市社会也带着很强的排斥性来对待沈从文,这就造成了沈从文对于湘西和都市的强烈
反差态度
在年代,鲁迅并没
有把沈从文列入乡土作家的行列,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是二三十年代主流的文化思
潮中的异类,他在对于乡土愚昧的声讨声中,执意表达对乡村美的留恋与赞扬。
浅谈沈从文乡下人的自我构建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学年论文浅谈沈从文“乡下人”的自我构建——论沈从文乡土精神的创作情结·内容摘要:沈从文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自我认同为“乡下人”(1)1,“乡下人”也是他对自己最多的评价。
也正是在这种自我定位中,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不可避免的影射出他内心深处的乡土精神。
“乡下人”称谓既是沈从文思乡情怀的表现,也是他最需要的精神寄托和动力的源泉。
本文主要通过探究沈从文“乡下人”的创作指向和创作历程来解读他对“乡下人”自我构建,从而也更好的理解他乡土精神的创作内涵。
·关键字:乡下人、沈从文、乡土精神、湘西世界引言:将乡土精神精神永驻心头的“乡下人”沈从文的大多数作品中都将自己浓浓的乡情融入其中,处处体现着乡土人民的淳朴厚实。
不仅将乡村那与之天成的自然美景描写的美奂美轮、深入人心,更将农民内在的人性美彰显的淋漓尽致。
从湘西走出的他一直都在都市流浪,从最开始的城市朝拜者到最后沦为城市的“异乡人”和都市漂泊者,他从未丢掉身上浓浓的乡土气息。
就如他自己所言:“我发现城市中活下来的我,生命俨然只剩一个空壳。
”(2)2,“一切由都市文明文化形成的强制观念,不是永远在螫我汤我,就是迷乱我,压迫我”,“人贴近都市,生命实永远见出格格不入处。
都市无章次的动,和生命中的动完全对立,是我存在如不存在。
”(3)3可见,沈从文的乡土精1.参见《沈从文全集》第三卷弟431也,第九卷弟3~6页,第12卷第22、94、124、320、376、420、423页等。
2沈从文:《烛虚》,《沈从文全集》第12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2~26页。
3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沈从文全集》第2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2~26页。
神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在他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出来。
对于沈从文来说,我们更加倾向于给他加上乡土小说代表作家的标签,而他自己也经常有“乡下人的”自我认同。
谈到沈从文,我们自然会提及他所描绘的充满人性美与自然美的湘西《边城》,《边城》中所描绘的湘西世界不仅令读者充满向往,也是沈从文自己所魂缠梦绕的地方。
论沈从文小说的农村人视角
论沈从文小说的农村人视角沈从文一辈子恪守对农村人角色的认同,这是出于他自己本身比较理性的个人信念。
在沈从文的乡土画卷里,刻意描述一幅恬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同时也不失适当的人文关怀。
因为在我们眼下的世界里,人们应该有一种坚守的性格和应有的底线。
标签:沈从文;农村人;视角;湘西社会0 引言作家中,尤其是眼下的当代,以乡下为突破口进而打入城市的人数很多。
他们的作品中都保留着原有的乡土气息,并且把这种乡村情怀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当中能够坚持农村人信念的不多,沈从文可以说算一个。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索沈从文对农村人角色的认同。
1 农村人的自我定位沈从文作为一个纯粹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和反思农村的一切,这种强烈的反思正是构成了沈从文的批判式写作的源泉。
在部分研究者的眼中,沈从文很在乎自己农村人的这个角色,说明这是沈从文内心作为农村人自卑的表现,而战神这种内心自卑的过程,让沈从文彻底成为了闻名遐迩的作家。
笔者认为这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做法本身并不妥当。
当然,沈从文头一回离开农村的时候20来岁,来到繁华的京城读书学习。
这个时候城市也给沈从文上了一堂关于人生的大课,因为此时的沈从文面临着资金的匮乏和精神的痛苦,沈从文就这样在城市中痛苦着。
沈从文一辈子重视自己作为农村人的角色,这其实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定位。
此种定位是沈从文内省之后的结晶,这种结晶包含了很多他自己对世俗和人生的追索和反思。
他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時间在老家农村生活的,农村的生活给他打下来烙印,这种烙印被他带到了城里,带进了他的小说里。
尽管后来他接受了很多西方的文化思想,这种西方文化思想不仅没有冲掉的他烙印,反而加深了他对这种烙印的思索和重新审视。
在沈从文的内心里,唯一值得去敬仰的只有生命本身,当然他的作品里面只供奉人性。
来自湖南农村的小伙子沈从文,他自己湖南生活了整整人生的前20年,在这个不同寻常的20年中,他经历了很多事情,包括生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品相 对 , 沈从 文 在其 以城 市 生 活 为 主 要 描 写 对 象 的 作 品 中 , 则 展 现 了一 幅 肮 脏 龌 龊 的 都 市 生 活 画 面 ,里 面 的 人 物 虚 伪 势 利, 品质 低 下 , 且 如 被 阉 割 了般 了无 生 气 。 两 类 色 彩 截 然 不 并 同的 作 品 构 成 了 城 乡对 峙 的 二 元 结 构 , 界 限 之 分 明 , 彩 之 其 色
他 尖 锐 地 讽 刺 了 “ 士 才 情 ” “ 业 竞 卖 ” 结 合 的 海 派 文 名 与 商 相 学 .认 为 1 2 9 7年 后 的文 学 运 动 . 失 去 了它 应 有 的 自由 独 立 “
有 它 独特 的式 样 . 城 市 中人 截 然 不 同 。 ” 我 是 从 另 一 个 地 与 …“ 方来 的人 , 切 陌 生 , 切 不 能 习 惯 , … 坐 在 房 间 里 , 的 耳 一 一 … 我 朵 永 远 向 的是 拉 船 人 的声 音 、 叫声 、 角 声 音 … … 在 都 市 住 狗 牛
纯 与 质 朴形 成 了 巨大 的反 差 。沈 从 文 身披 “ 家” “ 授 ” 外 衣 , 作 、教 的 内心 却认 同“ 乡下人 ” 世界 , 成 了他 的 尴 尬 的 身 份 的 形
观念。
关键 词 : 沈从 文 ; 乡下人 ; 明 社会 ; 文 身份
中 图分 类 号 : 0 I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3 1 9 ( 0 9 0 - 1 1 0 17 — 9 9 20 )9 0 5 - 2 作 者 简 介 : 雨( 9 2 ) 女 , 雷 1 8 - , 吉林 人 , 江 金 融 职 业 学 院 ( 江杭 州 3 0 1 ) 教 , 士 。 浙 浙 10 8 助 硕
上二 十年 , 还 是 乡下 人 。 _ 种 “ 我 ”2 ] 这 乡下 人 ” 观念 在 他 的文 学 的 作 品 中得 到 了鲜 明 的体 现 。在 其 以 湘 西 农 村 生 活 为 题 材 的作 品 中 , 丽 的 风 光 、 良淳 朴 的人 以 及 和 谐 的 社 会 图 画得 到 了 清 善 淋漓 尽 致 的描 写 :与 这 种 以 和谐 与美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乡土 题 材
在都 市与乡村之 间
论 沈从 文的尴尬 身份观念
雷 雨
摘要 : 从文一直以“ 沈 乡下 人 ” 自居 , 主 要 作 品 也 以描 写“ 西 ” 乡村 生 活 闻 名 于世 。但 其 本 人 却 通过 自身 的努 力 , 其 湘 的 逐 步 进入 现 代 文 明 社 会 , 为 了“ 家” “ 授 ” 身份 发 生 了极 大 的 变化 。 现 代 文 明社 会 的复 杂与 污浊 与 “ 西 ” 界 的 单 成 作 、教 , 湘 世
满 足 。为 了 实 现 “ 自我 ” 外 界 的 抵 抗 , 从 文 只 能 投 身 于 创 对 沈 作 , 过 创 作 来 获得 虚 拟 的满 足 。“ 于 农人 与兵 士 , 了不 可 通 对 怀 言 说 的温 爱 , 这点 感 情 在我 一 切 作 品 中 , 处 都 可 以看 出。 ” 随 I 4 于是 . 从 文 对 自 己身 份 的认 同形 成 了 一 个 尴 尬 的 观 念 , 肉 沈 即 体 生 活 于现 代 文 明社 会 中 . 受 着 现 代 文 明 社 会 的 便 利 . 内 享 但 心却是“ 乡下 人 ” 的世 界 . 往 着 乡村 生 活 的质 朴 。 向
我 ” 新 塑造 , 过去为 “ 识 ” 重 将 意 的生 活 内 容 压 抑 到 心 底 , 只有
这 样 才 能 适 应外 部世 界 。在 这 一过 程 中 。 沈从 文 必 然 遭 遇 精神
上 的 焦 虑 和 危机 。作 为 一 个具 有 浓 厚 人 文 色 彩 的 知识 分 子 , 他 的 人 文 理 想 是 在 长 期 的 生 活 中形 成 的 , 着 自己 独 特 的 感 悟 , 有 也 有 民 族 深 厚 的 积 淀 。 因此 让 这 种 根 深 蒂 固 的 人 生 态 度 得 到 改 变 是 不 可 能 的 。 人 生 态 度 不 妥 协 的结 果 就 是 他 对 现 实 的不
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9 第9 0 年 期 0
J ra o C ogi n e i f c neadT cnl ySc lSi csE i n N . O 9 o nl f hnq g U i rt o i c n eho g (oi e e d o ) u n v sy S e o ac n i t o92O
收 稿 日期 :0 9 0 - 3 20 - 4 0
沈 从 文 一 生 的 角 色 处 于 变 动 不 居 之 中 .从 早 年 漂 流 不 定 的“ 兵 ” 后 来 文 坛 重 镇 的 “ 家 ” “ 授 ” 但 他 却 始 终 认 为 小 到 作 、教 。 自己 是一 个 “ 下 人 ” 在 许 多 文 章 中表 明 了 自 己 “ 下 人 ” 乡 。 乡 的 身 份 : 我 实 在 是 个 乡 下 人 , 乡 下 人 我 毫 不 骄 傲 , 不 自贬 , “ 说 也 乡 下 人 照 例 有 根 深 蒂 固 永 远 是 乡 巴佬 的性 情 .爱 憎 和 哀 乐 自
迥 异 , 加 突 出 了沈 从 文 “ 更 乡下 人 ” 身份“ 与 超我 ”
在 过 去 的 沈 从 文 研 究 中 .研 究 者 大 多 只 关 注 沈 从 文 作 品
的审美性 , 即非 功 利 性 。这 的 确 有 其 自身 的原 因—— 沈从 文一 贯 反 对 文学 的政 治 化 倾 向和 商 业化 倾 向 。在 《 海 派 》 文 中 , 论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