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塑造人格健全的和谐社会人
培养子女健康心理,塑造孩子健全人格概述
• 从心理角度说,家长应学会赏识孩子。你欣赏孩 子、宽容孩子,孩子才会从宽松美好的家庭环境 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和成长动力。
• 没有赏识、没有鼓励,就没有教育。研究表明, 孩子受到赏识时,学习生活效果最好,做事成功 率最高。家长多一分欣赏,多一分鼓励,孩子就 多一点自信,多一点进步。有些家长常常逼着孩 子考前几名,孩子考试成绩没达到家长的要求时 ,或大发脾气,或数落孩子,或挖苦孩子,把孩 子说得一无是处。这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心理缺乏 了解前两只强一些”——让孩子说 自己能行
自信心的树立,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把 自己的今天和昨天去比。
个案:
著名的大发明家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 有一次手工课,同学们都交出了作品,只有他 没交。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板凳。 老师很不满意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 这更糟糕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道: “有的。”他不慌不忙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 板凳,举起左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 做的。”又举起右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 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不 能使人满意,但这只总比前两只强一些。”老 师表扬了他的自我进步。你看爱因斯坦的自信 是在和自己的比较中树立起来的。正因为自信 使他成为世界著名发明家。
已成为一汽驻上海分公司部门经理。
建议:
我们家长对自己孩子也应这样,不管孩子学 习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们都应学会去欣赏 他,鼓励他,相信自己孩子能行,那么孩 子得到了家长的信任,他就会对自己充满 信心,努力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父母心 目中的好孩子,那他就能健康成长!
2、 “向师性”心理很重要——让 老师说孩子能行。
建议: 家长必须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孩子只有喜欢
老师了,他才能喜欢他生活的班级,他教的学科。当老 师和孩子产生矛盾时,或老师对孩子批评教育不公平, 伤害孩子时,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把老师说得一无是处, 或对孩子说“我去替你找老师出这口气”。要通过适当 途径和老师沟通,消除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一般说, 如果没有家庭之间的矛盾冲突,老师不会对学生有敌对 心理,是容易沟通的。切忌让孩子串班或转学。“串班” 是学校原则上不能做的,因为这样容易激化领导和老师、 老师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转学”不可取,孩子因为和 老师出现矛盾而转学,孩子转入新学校后,同学会嘲笑 他,老师也会有戒备心,孩子心理压力会很大,实践证 明,非正常转学的学生结果好的很少。
健康的家庭教育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健康的家庭教育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帮助他们成为自信、独立、有责任心的人。
本文将探讨健康的家庭教育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并给出一些建议以帮助父母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一、亲子关系的建立在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方面,亲子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
父母应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关爱的表达可以通过身体接触、赞美和鼓励等方式实现。
同时,父母要保持较高的情绪稳定性,以良好的示范作用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应明确告诉孩子何为善良、诚实、尊重他人,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价值观的榜样。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提供积极激励积极的激励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父母可以通过赞美、奖励、鼓励等方式,积极地引导孩子发展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这种正面激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进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益,也对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运动等,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父母还应该注重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和媒体素养,避免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五、培养责任心和独立性培养责任心和独立性对于孩子的健康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应适当给予孩子一些任务和责任,并让他们学会承担和管理自己的事务。
在过程中,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在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后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奖励,促进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六、鼓励积极的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中,父母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庭沟通交流。
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发言权,并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支持和关注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父母需要关注和倾听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情绪和心理的压力,例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同等。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倾听,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关切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应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
父母应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坚持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尝试,充分发挥其潜能和能力。
父母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还应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人是社会的动物,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还要关注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指导他们学会合理处理和解决人际冲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和人际关系。
父母还要关注孩子的自我认同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自我认同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应鼓励孩子积极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肯定和自信。
父母还应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调适能力,教会他们应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倾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关注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认同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拥有快乐和幸福的心灵。
加强家庭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加强家庭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
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关心照顾彼此,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三、做好孩子的课外辅导孩子的课外辅导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此外,家长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与孩子一起共同解决,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方面。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素质,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关心社会。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孩子学习的天然场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噪音和干扰。
同时,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六、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良好的榜样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榜样。
家长要勤奋努力,积极上进,努力工作,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家长还要注重个人修养,尊重他人,遵守法律法规,给孩子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并且应该高度重视。
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父母应该注意并采取措施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父母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交等方面的不同压力影响。
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需要,并尝试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这将有助于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积极地赞扬和鼓励他们。
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心理健康的基石之一。
父母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决策和面对挑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家庭中创造积极、稳定的环境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父母的行为和情绪状态会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
父母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亲子交流和家庭活动。
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确保他们感到安全和被爱,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四,父母可以倡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等。
这些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
父母还可以教导孩子有效地应对压力的方法,例如通过参加课外活动、与朋友交流、进行放松的活动等来减轻压力。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或困扰,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健康问题一旦被忽视或延误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父母可以与学校、社会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师合作,以获得专业的建议和帮助,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困扰。
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他们的自尊心、创造积极的家庭环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应对压力的方法,并尽早寻求专业支持,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发展的基石。
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能够给孩子提供心灵慰藉和温暖,还能够影响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
首先,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以父母的身教为基础。
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
他们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
因此,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他们应该积极向上,乐观向前,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以此激励孩子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其次,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建立健康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
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倾听他们的需要和想法,与他们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同时,家庭中应该建立开放、公正的互动环境,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尊重和重视,这样他们才能够积极参与家庭事务,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需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样的家庭氛围将有助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最后,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敢于尝试、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携手面对生活的挑战,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总之,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父母的身教、健康的沟通和互动方式、培养情感和社交能力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我们能够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实现个人价值。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学习压力、社交困难、亲子关系问题等。
父母应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
父母应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情感需求,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他们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帮助。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要注意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他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以便孩子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父母也要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爱和重视。
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和挑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如体育锻炼、音乐艺术等,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状态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老师和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如果孩子出现学习上的困难或是情绪低落等问题,父母要及时关注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他们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积极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以及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等方式,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
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浅析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浅析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摘要:家庭教育是对人一生成长最重要的教育之一,也是最深刻的人生教育之一,更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补充。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主动积极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心理,这样孩子以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生之路上,才更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乐观面对生活,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通过孩子延续自己的家族和人生的意义是不少家长最为看重的事情。
因此,对许多家长来说,不仅要把孩子养育成人,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孩子承载着过重的父母的希望,家庭教育很难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实施,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压抑和叛逆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是不解决,就很容易让孩子出现厌学、自卑、孤僻、敏感甚至情绪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是时代所需,是现实所要求的。
一、家庭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是时代要求在现代,我国人民的物质财富大大丰富,大多数家庭的孩子,物质营养基本上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但是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他们的精神需求反而更加强烈和多元化。
对当代家长来说,若是依旧以传统的经验来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恐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毕竟,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中,对于儿童的心理关注程度不够,通常更强调的是用规矩来约束,用训斥来执行,有些比较宠溺孩子的,则会无原则的迁就,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
人类的心理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层次丰富的特点,青少年儿童虽然心理发育不如成年人那般成熟,但是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也具有独立的心理意识,也有独立的心理需求,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必须关注其心理需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具有自身的规律,不能以成年人心理标准去要求他们,而必须根据他们生长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去进行教育,让他们自己来学会感知和思维,学会分析和想象,学会控制情绪等等。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引言如今,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直备受关注。
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日益增长的学业压力,父母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家庭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
1.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情感、兴趣和压力都不尽相同。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了解他们心理需求的关键。
父母可以通过经常与孩子交流来获得孩子的真实感受,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兴趣爱好的转变,并尽可能提供支持和指导。
2. 培养积极的家庭氛围积极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父母应该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家庭环境。
以下是一些帮助营造积极家庭氛围的建议:•家庭活动:定期安排家庭活动,如共进晚餐、户外运动或一起玩游戏。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还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
•表达爱意: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表达爱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积极的言辞和行动来建立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解决冲突:家庭中难免会出现冲突,父母要以身作则,以理智和冷静的态度解决问题。
通过开放的对话和妥善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部分。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积极情绪管理能力的方法:•示范正面情绪: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展示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
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到如何处理情绪和应对困难。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孩子如何通过深呼吸、放松技巧或运动来调节情绪。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尝试不同的情绪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倾听和支持:孩子在情绪困扰时,需要有人倾听和支持。
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共同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共同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尊敬的各位家长、教职员工: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作为家长会家长代表的身份,感谢各位家长积极参与本次家长会,并给予我代表的机会发表言论。
今天,我想就“共同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这一主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想法和建议。
我们都深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如何共同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呢?首先,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发展的良好土壤。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家庭中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尊重他们的个人独立性。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
其次,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要注重倾听和理解,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观点。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此外,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是共同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方面。
作为家长会家长代表,我们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表现。
同时,我们也要与校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以便我们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引导孩子。
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到,才能要求孩子做到。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升,不断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亲爱的家长们,共同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注:本文为模拟发言稿,非真实的家长会发言稿。
如何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如何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为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正确心理健康观念的方法。
首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尊重。
关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而尊重则是培养孩子正确认知的关键。
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个体差异。
同时,要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赞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家长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这包括良好的沟通和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共同参与的家庭活动等。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爱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抵抗力。
第三,倡导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的观念建立在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之上。
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和示范来培养孩子积极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看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遇到挫折时保持乐观。
同时,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学会适当的应对方式。
此外,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培养心理健康观念的重要方面。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以及教育他们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来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心理健康观念的榜样。
孩子往往会模仿和学习家长的行为和态度。
家长应该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培养,积极应对压力,学会管理情绪,以及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只有家长本身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总之,家庭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观念的重要场所。
亲子教育: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推动家庭和谐发展
亲子教育: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推动家庭和谐发展亲子教育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
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方面,家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家庭是孩子最早、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因此,通过有效的亲子教育,家庭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推动家庭和谐发展。
什么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个人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素质。
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不仅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能在社会不同的场合中具有良好的表现与适应能力。
那么如何通过亲子教育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呢?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即认识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孩子的家庭和教育环境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孩子在家庭中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让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感素质。
这样,孩子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社交中更好地表现出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家长要加强亲子沟通,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
家庭和谐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
健康的家庭氛围和亲密的亲子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接受父母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思维能力。
第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经常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运动、音乐、绘画、舞蹈等,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在相应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最后,家长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需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作为基础。
而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都需要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生活规律和健康习惯,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在推动家庭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亲子教育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综合素质将更容易得到发展,也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家庭教育与身心健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成长
家庭教育与身心健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成长家庭教育与身心健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成长身心健康是每个家庭以及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父母,我们承担着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责任。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稳定和安全。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石。
其次,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通过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教导他们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感管理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心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培养源。
二、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
首先,饮食均衡是保持孩子身体健康的关键。
父母应该注意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尽量避免垃圾食品的摄入。
此外,规律的作息也是孩子身体健康的保障,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睡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
运动能够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释放压力和增强心理健康。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孩子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此外,孩子在兴趣爱好中结交朋友,拓展社交圈子,从而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四、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良好的家庭沟通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充足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支持。
同时,父母也应注重与孩子之间的教育沟通。
在教育孩子时,应采取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这是因为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至关重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作为最初的社会环境,对其心理和情绪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个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和情绪层面上的健康状态,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和心理发展,还对个体的学习、社交和适应能力等方面产生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
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个成长过程的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要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问题。
父母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情感和需求。
除了关注和支持,父母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教给孩子应对压力的方法和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等方面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还应当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父母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定,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父母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也可以通过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支持来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和社会也应当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社会也可以倡导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资源。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全面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对于其一生的成长和幸福至关重要。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基石。
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父母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挑战。
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并从中学习和模仿。
因此,父母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做到诚实守信、善良正直、乐观积极。
例如,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要保持冷静和坚强,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让孩子从中学会如何应对困难和压力。
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避免争吵和冲突。
如果家庭中存在矛盾,父母要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不要让孩子感到恐惧和不安。
此外,家庭的生活规律和秩序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父母要为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
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管理能力是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父母要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高兴、悲伤、愤怒等,并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父母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
比如,当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计划。
挫折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关键是如何从挫折中吸取教训,重新站起来。
例如,可以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体育比赛、手工制作等,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关注家庭教育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
关注家庭教育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塑造个体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环境。
关注家庭教育并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关注家庭教育,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
一、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一个人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因此家庭氛围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积极、乐观、宽容的榜样。
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培养彼此间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家庭成员要共同参与家务劳动和家庭活动,增强家庭凝聚力。
二、重视教育方式和方法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德、智慧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关注家庭教育,我们需要重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首先,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
其次,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包容,教育孩子学会团队合作和分享。
三、价值观的传承和引导家庭是价值观传承的主要场所之一。
为了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我们需要注意价值观的传承和引导。
首先,父母要有明确的家庭价值观,并将其传递给孩子。
其次,家庭成员要注重家庭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培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后,家庭成员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合理规划家庭时间和空间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经常面临着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压力。
为了关注家庭教育和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家庭时间和空间。
首先,家庭成员要互相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个人时间和空间需求。
其次,家庭成员要共同规划家庭活动和旅行,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最后,家庭成员要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闲的时间,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总结起来,关注家庭教育并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使命。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
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
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
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1930年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的成立宗旨是:“完全从事于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
尤其关心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期增进全人类的幸福。
”这一宗旨为世界各国的有志之士所接受,因此心理健康逐步被提到和生理健康一样重要的位置,使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从提高精神病人的治疗效果,扩大到强调精神疾患的预防和塑造健全人格等各个方面。
这样,保持心理健康就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追求,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
”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
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家长的首要责任
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家长的首要责任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家长的首要责任在中小学生的辅导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是家长要承担的首要责任,也是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下面应届毕业生店铺和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中学生广泛开展的有关心理教育的实践,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标志。
但是,在今天我们不时在报纸、电视中看到或听到学生出走、自杀等等。
甚至有的学生无所顾忌去违法犯罪,为害社会,不假思索地毁灭自己,伤害别人。
无情的事实一再表明:“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优等品!”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必要性、可能性和科学性相一致的原则,对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心理健康教育与以德育为首的其他教育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那么,对于我们教育者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呢?下面我就结合我教育教学实际来谈谈体会!以便同各位同人共享。
一:心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心理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因此,它主要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许多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师讲授的模式显然对心理教育是不恰当的。
使家长明确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
使家长明确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
挫折与人作伴一生,与人一起成长。
它既给人带来不愉快,也会让人变得聪明、成熟。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
1.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知识,没有文凭,以后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
因此,家长们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切看成绩,以成绩论功行赏,而且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但却忽略了一点,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如何,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有些家长从来不关注。
孩子在高压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而心理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思想就容易走向极端,从而产生对抗的心理。
上个学期,我们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原来在奶奶照顾下,成绩还不错,后来,奶奶病了,妈妈辞职回来照顾孩子,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妈妈给孩子定下了目标:每次考试必须考班级前三名。
一个孩子,原来成绩只是中上,要一下子考班级前三名不是那么容易的,考了几次试,这个孩子都难以达到妈妈的目标,妈妈怒不可遏,对孩子的态度越来越差,非打即骂,孩子呢,弄得母女俩水火不容的地步。
孩子呢,不想回家,常常找借口去亲戚家住。
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意识到,不能唯成绩是论,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与孩子谈心,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施加不切合实际的压力,否则事与愿违。
因为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
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2.不要把孩子培养成“白眼狼”现在的家长计划生育的意识提高了,只生一两个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这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过分溺爱,真正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爷爷奶奶成了他们的仆人,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塑造人格健全的和谐社会人摘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一次次极端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乍一看这些极端事件产生的背后原因,似乎和当前选考要求分数,追求高分有关,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关键词:极端事件满足物质需要家庭环境磨砺体验
今年初,郑州一所知名学校的一名年仅17岁的“优秀”高中生用哑铃砸死自己母亲,以求解脱母亲对自己学习的施压,而且事发后表示并不后悔。
类似的极端事件已经不止发生一起了,在此不想赘述。
只是担心:说不定哪一天哪家的父母又会被自己的孩子送上黄泉路。
听到一桩桩令人心痛无奈的事件,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把孩子捧在自己心窝里的父母,为什么在亲生孩子那里却变成了被仇视的人?
一、现象反思
在对此类事件的反思中,我们大多数人在批判以分数论英雄的
教育制度、高考制度,对此我也认可。
但是我们少年上学时不是也承受着巨大的分数压力吗?我们所处的年代怎么对此类事件不仅
闻所未闻,而且大多数人还一直对父母的严厉恭顺有加呢?而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样了不得,时常因为稍许不如意就对父母大发雷霆?
我想恐怕还得要从不同年代人的成长环境来寻找原因,而不仅
仅是有关制度问题。
我们少年时所处年代,物质匮乏,从很小起就
被迫经历“劳筋骨、饿体肤”,逐渐也就不把吃苦当回事了!因为只有高分数考大学才可以让自己脱离苦海,才可以生活的更体面更有尊严,所以人人坚持拼命学习而不叫苦也就成为必须克服的压力,所以对学生严厉的老师在多少年后依然让人感念不已。
而现在的许多孩子呢?衣食无忧,可能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父母都能尽力满足,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什么叫“磨练”,什么叫“劳筋骨、饿体肤”,更没有什么内在压力去迫使自己追求高分数,因为他可能确实不懂得高分数对于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者对此体会不深,现在不是就有不少年轻人认为上不上大学对自己而言也没有什么吗?因为
他们只是看到了一种表象,即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你就有好工作,考不上大学而发大财的人也不少见,却对其中蕴含的深层次作用不懂得。
极个别只贪图眼前短期利益的父母,又不注意日常的引导教育,让孩子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判断。
所以在不少年轻人眼里,逼迫他们学习的父母、老师就成为可恶之人。
但父母们的拳拳之心对孩子而言有可能却是致命毒药,他们往往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只是对孩子提出一个要求:即以自己祖祖辈辈以“学习分数高”为荣的追求来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只要分数高做父母的就觉得满足了一切心愿,而全然忽视了孩子的综合发展。
这样做的致命伤害是:孩子根本不懂得生活来之不易,也根本不理解美好生活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也根本不知道要凭借“礼义仁智信”来营造良好的个人生活环境!我现在算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从小就让孩子独立做事、自力更生。
事实上,一个人只有在生活的历练中
品尝酸甜苦辣咸后才能对人生有真切的感悟,才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真心关爱,才会对父母的付出给予真心的感念!
二、营造和谐土壤,优化孩子家庭成长环境。
(一)避免消极的政治态度。
一些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分配不公、道德沦丧、贪污腐化等社会阴暗面,发牢骚、讲怪话、怨天尤人;有的家长甚至还把反映社会阴暗面的“顺口溜”说给孩子听,向孩子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人生观。
长期耳濡目染,孩子就会缺少社会责任感和远大志向,看问题偏激、自私自利、任性蛮横。
(二)拒绝享乐的生活方式。
有的孩子家庭条件很优越,家长却又缺乏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意识,只满足于小市民的安乐生活。
殊不知这种环境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养尊处优、玩世不恭。
(三)营造和睦的家庭关系。
父母双方经常争吵,不能够和睦相处,甚至大打出手,这种状况不仅给家庭带来了阴影,而且给孩子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
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弃,也有可能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受坏人挑唆走上犯罪道路。
其实,夫妻吵架是正常的,关键是吵架后怎样化解矛盾留在孩子心头的阴影。
(四)杜绝打骂的教育方法。
经常打骂责备孩子,是对孩子幼小心灵和肉体的摧残,会让孩子意志脆弱、胆小怕事、精神恍惚,容易患精神忧郁症和精神闭锁症。
(五)克服缺乏修养的讲话方式。
个别父母本身缺乏文化修养,
脏话、粗话不离口,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讲低级庸俗的话。
孩子长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长大,就会霸道无理、蛮横粗鲁,人见人烦,不易被社会容纳接受。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要注意的家庭问题等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管什么年代,刻苦学习都是事业有成的基础,也是个人成功的捷径。
要让孩子真正理解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真正能够发自内心的刻苦学习,不让孩子知道苦是什么滋味能行吗?生活在安乐窝里的人又有多少前进的动
力呢?所以,父母真地应该觉醒:孩子成长的动力既来源于知识的教诲,又来源于实践的磨练。
学校教育也真的应该思考: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学生如何能够担当建设大任?所以,我们赞赏那些经常进行义务大扫除的同学,赞赏那些把宿舍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同学,赞赏那些“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勇于实践的人!只有家长们对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心理问题重视了,才能塑造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格健全的和谐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