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教学案鲁科版
高中化学鲁科版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鲁科2003版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课题:第2节氮的循环教材分析:本节重点介绍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氮的循环为主线,涉及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在编写上突出“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的思路,并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联系非常紧密,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本节涉及的化学反应较多,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设计及思路:氮和氮的化合物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元素化合物,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在设计上主要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理解N2→氮的化合物→NH3→铵盐→HNO3→硝酸盐→N2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一知识网络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对氮和氮的化合物知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学习了《走进化学科学》和《元素与物质世界》两章内容,学生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基本理论。
本课内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线索,渗透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并对前面所学理论进行实际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在自然界的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掌握氮气和氨气的性质,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方法研究有关物质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通过对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的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 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第二课时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2009.11【学习目标】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重点】氨气与水的反应及还原性。
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和基础训练【自学过程】3、氨与铵态氮肥1)氨物理性质: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体积的氨。
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氨溶于水可用下列过程表示所得溶液称,呈性。
氨水中存在粒子问题一: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不是一回事?各自的成分是什么?问题二: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具有下列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酸的反应氨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若用一玻璃棒蘸取浓氨水靠近另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可观察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利用此方法可检验的存在。
NH3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的实质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与氧气的反应由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氨具有性。
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
化学氮肥主要包括氮肥(主要成分为()、氮肥(主要成分为)、和氮肥——尿素[CO(NH2)2 ]2) 铵盐铵盐都是晶体,都溶于水。
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受热容易分解。
如: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现象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碱共热都能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利用该性质可检验的存在。
3)NH3的制取实验室中可以用和(填化学式及状态)共热制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法收集NH3。
检验集气瓶中的NH3的是否已收集满,方法是。
可以用来干燥NH3。
(选填序号a.碱石灰,b.浓硫酸,c.P2O5)针对性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3溶于水后,其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4+B、凡是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生成NH3C、NH3在催化剂存在下与O2共热生成NO2D、NO、NO2都能溶于水生成HNO32、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 学案(1)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氮气1.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1)自然界中氮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氮的固定是指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
固氮包括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两种类型。
2.氮气的构造和性质 (1)氮气的构造分子式:N 2,构造式:N N ≡。
氮气在通常状况下性质稳定的原因是N 2中的N N ≡三键很结实。
〔2〕物理性质:纯洁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小,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响。
氮气通常可以作保护气。
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也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响。
①氮气与氢气的反响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此反响为可逆反响,用于工业合成氨气。
②氮气与氧气的反响N 2+O 2放电2NO二、氮的氧化物〔1〕NO :是无色气体,有毒,不溶于水。
易被氧气氧化。
2NO+O 22NO 2〔2〕NO 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
NO 、NO 2是大气污染物。
3NO 2+H 2O====HNO 3+NO 〔3〕与碱溶液反响: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 NO+NO 2+2NaOH====2NaNO 2+H 2O NaOH 用于氮的氧化物的吸收。
三、氨与铵盐 1.氨气(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 (1∶700)溶于水。
记忆要诀 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密小味刺激,易溶易液制冷剂。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响:O H NH 23+OH NH 23⋅-4OH NH ++〔中学唯一的碱性气体〕。
说明:氨水中有-42323OH NH O H NH O H NH 、、、、+⋅,甚至还有水电离出的H +。
②与酸反响:++H NH 3====+4NH 〔挥发性酸反响有白烟生成〕③具有复原性:4NH 3+5O 24NO+6H 2O 。
(3)实验室制NH 3原理(实验室制法):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3-2氮的循环精品 鲁科版
②由于液体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 发生化学反应,使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 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此原理。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1)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的既快又多,如NH3、HCl 用水吸收,CO2、SO2用NaOH溶液吸收等。 (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3)烧瓶内气体纯度要大。
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 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2)加热浓氨水
②装置:下左图所示。
2.喷泉实验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 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即形 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①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 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 体时,由于气体大量减少,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 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 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 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甲为 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 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 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 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 学案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第2节氮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元素的存在: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存在形式:一种是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另一种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土壤中和水体中。
化合态的氮元素主要以NO-3、NH+4的形式存在,在有机物中以蛋白质形式存在。
(2)氮的循环①在自然界中,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实现氮的循环有两种途径:一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二是在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物,并随雨水进入水体中。
②人类在氮循环方面是通过化学方法把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的化合物。
③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例1】某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如图所示。
(1)哪一类生物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A.微生物B.藻类(2)该生态系统的豆科植物不施氮肥,仍能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原因是______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释疑点N2为什么稳定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均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
①N2和O2的反应在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可以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
N2+O2=====放电2NO(无色气体)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在常温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2NO+O2===2NO2(红棕色)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H2O===2HNO3+NO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地面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形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促进植物生长。
俗话说的“雷雨发庄稼”“一场雷雨一场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汽车发动机中也有N2与O2的反应,因此,汽车尾气中一般含有氮的氧化物。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 第一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第一课时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2009.11【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重点难点】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和基础训练【自学过程】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与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1、氮气及氮的固定1)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2和O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2)可逆反应指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H2+O2=2H2O为可逆反应”。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说明理由3)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2、NO和NO2主要性质1)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
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的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为。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鲁科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学案 鲁科版
第2节 氮的循环考点1| 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考纲知识整合]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2.N 2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比O 2的低。
(2)化学性质N 2的电子式为:N ⋮⋮N:,结构式为N≡N。
①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N 2表现氧化性。
②与M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3Mg=====点燃Mg 3N 2,N 2表现氧化性。
③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N 2表现还原性。
提醒:氮元素是一种活泼非金属,但N 2稳定的原因是N 2分子中氮氮叁键很稳定,不易断裂,难发生化学反应。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 2O 、NO 、NO 2、N 2O 4、N 2O 3、N 2O 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NO 2与N 2O 4能相互转化2NO 2N 2O 4(写方程式)。
(2)NO 、NO 2的比较2(1)将充满NO 2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
化学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
(2)当向试管中通入O 2,现象是无色气体又变为红棕色气体,试管内液面上升至充满,继续通O 2试管内液面又下降。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1)食品袋中充氮气可用来防腐(2)(全国Ⅰ卷)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3)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 溶液吸收尾气(4)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5)NO 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以用水,AgNO 3溶液或CCl 4,但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6)NO 2通入FeSO 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7)在实验室里,NO 和NO 2均可用排水法收集(8)NO 能够与人体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9)1 mol NO 与0.5 mol O 2恰好反应生成1 mol NO 2(10)除去NO 中的NO 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依次通入盛有水和浓H 2SO 4的洗气瓶中(11)NO 2与H 2O 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答案】 (1)(4)(5)(8)(10)2.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A .可能是N 2与NO 2的混合气体B .只能是O 2与NO 2的混合气体C .可能是NO 与NO 2的混合气体D .只能是NO 2一种气体C [根据题意①3NO 2+H 2O===2HNO 3+NO ,②2NO+O 2===2NO 2。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 学案 第三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第三课时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2009.11【学习目标】认识硝酸的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和基础训练【自学过程】纯净的硝酸是色、挥发、的液体。
硝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以外,还有以下特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稳定性。
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因此硝酸应保存在色瓶里,放在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强氧化性。
硝酸能与除金、铂、钛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产物与硝酸的浓度有关。
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主要是,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主要是。
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在常温下,铁、铝等金属能与稀HNO3反应,但在浓HNO3中发生现象。
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还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反应,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什么叫光化学烟雾?什么是赤潮?全球人工固氮所产生活化氮数量的增加,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问题?针对性练习1、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中的是()A.AuB.CuC.AlD.FeE. Pt2、有关硝酸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稀硝酸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能生成CO2C、硝酸的氧化性很强,能氧化所有金属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3、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FeO + HNO3 B.C + HNO3C.Cu + HNO3D.CuO + HNO34.现有下列物质:①氯水②氨水③浓硝酸④氢氧化钠,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A.全部B.①和⑤C.只有①和③D.①、②和④5.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盐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粉质量减少,则该盐可能是A.FeCl3B.Na2CO3C.KNO3D.FeSO4。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 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 、NO 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 铵盐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2、补充实验。
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教案
1.氨和氯化氢的反应
2.“喷泉”实验 ( 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刚才的课题引入环节已经完成
)
【设计思路】第一个实验是氨气和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反应,该实验的引入,不仅可以 让同学理解反应可以进行,而且还可以根据看到的实验现象迁移应用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中 去;第二个实验实际上是课堂引入实验,放在这里讲解可以同时分析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
【板书】 2.氨和铵态氮肥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氨气的“喷泉”实验,整理交流氨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
(1∶ 700)
3/9
【教师点拨】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研究手段,下面我们利用几个实验来完 成氨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浓硝酸,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3)将 (2) 中的金属铜换成金属铁进行相同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装置如图: 【设计思路】选取 3个经典实验。现象清晰、效果明显,能很好地说明硝酸性质的实验 ,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相应的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刚才的三个演示实验,完成《导学案》中如下问题的探究分析
1.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2.通过实验探究,你对硝酸的氧化性有了哪些认识?
3.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为什么?
4.归纳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讨论互动】学生在对于上述问题充分考虑的基础进行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自己对于上述问题的分析,随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
相应的补充。
【教师点拨】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是一种氧化性酸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得电子的为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课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课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目标与素养:1.了解氮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宏观辨识)2.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社会责任)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3.人类活动的影响(1)氮气――――→化学方法氨气→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2)燃烧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参与氮的循环。
二、氮气的性质和氮气的固定 1.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水溶性 无色气态无味ρN 2<ρ空气难溶2.化学性质 (1)N 2与O 2反应打雷时或汽车引擎中发生的反应为N 2+O 2=====放电2NO 。
(2)N 2与H 2的反应①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代替“===”。
②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微点拨:(1)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作用力,故N 2性质很稳定。
(2)可逆反应必须满足“两同”:①相同条件;②正反方向同时进行。
3.氮的固定(1)定义: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分类氮的固定⎩⎪⎨⎪⎧自然固氮⎩⎪⎨⎪⎧高能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2(1)物理性质①NO →NO 2:2NO +O 2===2NO 2。
②NO 2→NO :3NO 2+H 2O===2HNO 3+NO 。
微点拨:NO 和NO 2的收集方法 (1)NO 的收集:排水法。
(2)NO 2的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合态的氮元素只显一种价态。
( )(2)N 2在通常状况下与O 2反应生成NO 2。
( ) (3)合成氨反应属于自然固氮中的高能固氮。
( )(4)2H 2O=====通电2H 2↑+O 2↑和2H 2+O 2=====点燃2H 2O 属于可逆反应。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
学习资料第2节氮的循环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
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3。
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氮及其氧化物硝酸知识梳理1.氮及其氧化物(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2)N2的性质及应用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比O2的低。
N2的电子式为︰N⋮⋮N︰,结构式为N≡N。
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①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错误!Mg3N2,N2表现氧化性。
②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2NH3,N2表现氧化性.③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错误!2NO,N2表现还原性。
注意: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实质是游离态的N2转化为化合态的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①氮有多种价态氧化物,氮元素从+1价至+5都有相应的氧化物,依次为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N2O3和N2O5。
②NO、NO2性质比较NO NO2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有毒有毒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水2222②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NO x与NH3反应生成N2与H2O,此方法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 x。
[辨易错](1)NO的氧化和N2的氧化均为氮的固定。
()(2)1 mol NO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NO2的分子数为N A。
( ) (3)NO2与H2O反应可以生成HNO3,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 ) (4)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O2。
() (5)N2性质稳定是因为氮的非金属性较弱。
() [答案](1)×(2)×(3)×(4)√(5)×2.硝酸的性质与应用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H2O以任意比互溶。
注意:实验室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69%,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6 mol·L-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课件鲁科版
原理和收集方法)。
NOx、HNO3 的主要性质和制备方案,并
3.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进行实验验证。
制备方法。
4.社会责任——关注 NO、NO2 的污染、 保护环境。
01
栏 02
目 03
导 航
04
0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专项突破 课堂反馈 真题体验
考点一
氮气及其氧化物
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收集方法
_排__水__法__
_向__上__排__空__气__法___
与人体、环 境的关系
①与血__红__蛋__白__结合,使人中毒; ②转化成 NO2,形成酸雨、光 形成酸雨、光__化__学__烟__雾__ 化学烟雾
答案
(3)常见 NOx 的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注意:NO 不能被碱液吸收。
提醒
答案
(2)实验装置
反应装置 净化装置
固体+固体―△ ―→气体(注意加热试管管口低于管底) 用_碱__石__灰___干燥(可用球形干燥管或 U 形干燥管)
答案
收集装置 验满方法 尾气处理
收集时,一般在试管口塞一
团干燥的棉花球,其作用为
向_下__排空气法
可__降__低___N_H__3_与__空__气__的__对__流__速__率_,
(4)通过查阅资料,NO2 或 NO 可能与溶液中 Fe2+发生反应。某同学
选择上述装置并按 A→C→E 顺序连接,E 中装入 FeSO4 溶液,进行如下
实验探究。 步骤
操作及现象
① 关闭 K2,打开 K1,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夹紧弹簧夹, 开始 A 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E 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教学案 鲁科版
第二节 氮的循环考纲点击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氮的循环2.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很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高温或放电时可与某些物质反应,N 2表现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与O 2的反应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NO)。
反应式为:N 2+O 2=====放电2NO说明:在雷雨天气,汽车的发动机中均可以发生该反应。
在该反应中,N 2表现出还原性。
(2)与H 2反应:N 2+3H 22NH 33.氮的固定①定义: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成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②分类: 氮的固定⎩⎨⎧ 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闪电,约占10%生物固氮约占90%人工固氮⎩⎪⎨⎪⎧ 合成氨仿生固氮4.氮的氧化物(NO x ,x =0.5、1、1.5、2、2.5) 颜色 气味 毒性 密度 溶解性 NO 无色 无味 有毒 比空气稍大 NO 2 ________气味 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2①2NO+O 2===2NO 2(常温下无色,NO 气体遇空气迅速变为______色;NO 有毒,是因为与血红蛋白易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②3NO 2+H 2O===2HNO 3+NO(红棕色气体被水吸收后气体体积减少了______)③2NO 2N 2O 4(无纯净的N O 2气体,盛有红棕色气体的玻璃球放入冰水中,发现气体颜色迅速____________)。
特别提示:(1)4NO +3O 2+2H 2O===4HNO 3,4NO 2+O 2+2H 2O===4HNO 3,常用于守恒法解题。
①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大气。
②形成酸雨。
③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
(2)N 2能稳定存在于大气中的原因:N 2分子内氮氮叁键,键能大,共价键牢固,N 2分子不易被破坏成原子,因而N 2分子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经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化学鲁科版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2)
化学鲁科版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2)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元素的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
2.氮的循环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与氮的固定(1)N2的分子结构:N2是双原子分子,2个N 原子之间共用3个电子对,使每个N 原子都达到了稳固结构。
2个N 原子之间结合十分牢固,要破坏它,需要专门多的能量。
(2)N2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形下,N2化学性质不爽朗。
在一定条件下,N2能跟O2或H2反应。
①N2和O2的反应:② N2和H2的反应“”表示反应同时向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进行。
如此的反应被称为可逆反应。
③N2与Mg 的反应3Mg+N2点燃Mg3N2(3)植物对氮的吸取和氮的固定①通常植物只吸取+4NH 和-3NO②氮的固定: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可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简称固氮。
游离态氮化合态氮,是氮的固定。
如:N2NH3,N2NO 等。
固氮⎪⎪⎩⎪⎪⎨⎧⎩⎨⎧⎩⎨⎧仿生固氮合成氨人工固氮闪电固氮根瘤菌固氮自然固氮 2.氮的氧化物 (1)NO 的两面性①NO 是大气污染物:是造成光学烟雾的要紧气体之一;NO 还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O2能力。
②NO 是人体内的信使分子:NO 在人体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NO 能让体内某部位的信号传送到另一部位,人体离不开少量的N O 。
(2)NO 的合成反应N2+O2放电或高温2NO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但该反应却是吸热反应。
(3)NO 的氧化反应常温下,NO 专门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22NO+O2══2NO2(无色) (红棕色)(4)NO2的性质①物理性质:NO2是红棕色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②NO2溶于水的反应该反应也是歧化反应,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③NO2的自身聚合反应24+N 22-O 42+N 24-O (红棕色) (无色)(5)NOx+O2+H2O 的反应①2NO+O22NO2②3NO2+H2O ══2HNO3+NO①+②×2,消去NO 得:4NO2+O2+2H2O ══4HNO3①×③+②×2,消去NO2得4NO+3O2+2H2O ══4HNO3(6)N2O4的氧化作用我国研制的火箭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反应为3.氨与铵态氮肥(1)氨的物理性质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且极易溶于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氮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2.N 2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比O 2的低。
(2)化学性质 N 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
①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N 2表现氧化性。
②与M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3Mg=====点燃Mg 3N 2,N 2表现氧化性。
③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N 2表现还原性。
提醒:氮元素是一种活泼非金属,但N 2稳定的原因是N 2分子中氮氮叁键很稳定,不易断裂,难发生化学反应。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 2O 、NO 、NO 2、N 2O 4、N 2O 3、N 2O 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NO 2与N 2O 4能相互转化2NO 2N 2O 4(写化学方程式)。
(2)NO 、NO 2的比较x ①碱液吸收法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
注意:NO 不能被碱液吸收。
②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应用体验]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食品袋中充氮气可用来防腐。
( )(2)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 ) (3)NO 2与H 2O 反应中,H 2O 为还原剂。
( )(4)密闭容器中2 mol NO 与1 mol 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
( )(5)NO 2和NO 均可以用NaOH 溶液吸收。
( ) (6)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属于人工固氮。
( )答案:(1)√ (2)× (3)× (4)× (5)× (6)×考法☆ 氮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探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2与O 2、Mg 反应中均体现了N 2的氧化性B .N 2很稳定的原因是氮的非金属性较弱C.N2→NO2与N2→NH3均能一步完成D.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NO易被O2氧化D [A项,N2与O2反应中,N2体现了还原性;B项,N2稳定的原因是NN的键很牢固,难断键;C项,N2→NO2不能一步完成。
]2.(2018·济宁一模)工业上常用亚硝酸钠(NaNO2)作媒染剂、漂白剂、钢材缓蚀剂、金属热处理剂。
某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备NaNO2并探究NO、NO2的某一化学性质(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已知:①2NO+Na2O2===2NaNO2;②NO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3,MnO-4被还原为Mn2+。
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图中的装置制备NaNO2,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__→h(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此时活塞K1、K2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
(3)E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查阅资料,NO2或NO可能与溶液中Fe2+发生反应。
某同学选择上述装置并按A→C→E顺序连接,E中装入FeSO4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步骤③C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填“NO2”或“NO”中的一种或两种)和溶液中Fe2+发生反应使溶液呈深棕色。
解析:(1)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配平方程式即可。
(2)A生成NO2,根据已知①可知,生成的NO2先通入C中的水中生成NO,然后干燥除去H2O 与Na2O2反应的干扰,制备NaNO2,最后用酸性KMnO4吸收尾气NO。
在操作时注意反应装置中空气的排尽。
(3)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离子方程式。
(4)根据②③实验可知NO 和Fe 2+反应。
答案:(1)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2)d→e→b(或c)→c(或b)→f(或g)→g(或f) 关闭K 1,打开K 2 (3)3MnO -4+4H ++5NO===3Mn 2++5NO -3+2H 2O(4)排尽装置中残留的NO 2 3NO 2+H 2O===2HNO 3+NO NO考点二| 氨和铵盐1.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易液化,液氨常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2)氨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的反应——氨水a .氨气溶于水呈碱性原因的方程式为 NH 3+H 2ONH 3·H 2ONH +4+OH -。
b .氨水的粒子成分:H 2O 、NH 3·H 2O 、OH -、NH +4、NH 3、H +,以溶解的NH 3总量为溶质进行浓度计算。
②氨气与酸的反应a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产生白烟,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Cl +NH 3===NH 4Cl ,HNO 3+NH 3===NH 4NO 3。
b .氨气通入酸的本质反应为NH 3+H +===NH +4。
③NH 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该反应是工业制HNO 3的基础反应。
[深度归纳] 氨水的性质(1)不稳定性:NH 3·H 2O=====△NH 3↑+H 2O 。
(2)碱的通性①氨水使酚酞试剂变红。
②中和反应:NH 3·H 2O +H +===NH +4+H 2O 。
③沉淀反应:3NH 3·H 2O +Al 3+===Al(OH)3↓+3NH +4。
注意:涉及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时,NH 3·H 2O 不可拆开。
2.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1)铵盐的性质铵盐均为离子化合物,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①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a .NH 4Cl 受热分解:NH 4Cl=====△NH 3↑+HCl↑。
b .NH 4HCO 3受热分解:NH 4HCO 3=====△NH 3↑+H 2O +CO 2↑。
②与碱反应:铵盐都可与碱溶液反应生成NH 3·H 2O(弱碱),但加热生成NH 3和H 2O 。
写出铵盐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稀溶液不加热:NH +4+OH -===NH 3·H 2O 。
b .浓溶液或稀溶液加热:NH +4+OH -=====△NH 3↑+H 2O 。
③“水解”——铵盐溶于水易水解,离子方程式: NH +4+H 2ONH 3·H 2O +H +,溶液水解呈酸性。
(2)NH +4的检验模板3.NH 3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注意:①不能用NH 4NO 3,因NH 4NO 3受热爆炸;②Ca(OH)2不能用KOH 或NaOH 代替,因两者易吸湿,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 3,且高温下腐蚀试管;③不能只用NH 4Cl 固体加热制取NH 3,因为NH 4Cl 受热分解生成的NH 3和HCl 遇冷又化合成NH 4Cl 。
(2)实验装置反应装置固体+固体△,气体(注意加热试管管口低于管底) 净化装置用碱石灰干燥(可用球形干燥管或U 形干燥管)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时,一般在试管口塞一团干燥的棉花球,其作用为可降低NH 3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到纯净的NH3验满方法⎩⎪⎨⎪⎧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尾气处理⎩⎪⎨⎪⎧处理时,可在试管口塞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用于吸收NH 3,防止NH 3逸出,污染大气(3)制备NH 3的其他两种简易方法 ①加热浓氨水(见图1)反应原理:NH 3·H 2O=====△NH 3↑+H 2O 。
图1 图2②浓氨水中加入固态碱性物质(见图2) 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 3+H 2ONH 3·H 2O NH +4+OH -,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 、NaOH 、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 3·H 2O 的分解。
加CaO 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 +CaO===NH 3↑+Ca(OH)2。
[应用体验]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氨易液化,且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故可作食品的制冷剂。
( )(2)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说明NH 3为碱。
( )(3)蘸有浓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均产生白烟。
( ) (4)氨水与AlCl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OH -===Al(OH)3↓。
( )(5)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可直接生成NO 2。
( )(6)铵盐不稳定,受热均生成NH3。
( )(7)稀(NH4)2SO4溶液与稀NaOH溶液混合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 )(8)实验室制NH3的试剂Ca(OH)2可以用NaOH代替。
( )答案:(1)×(2)×(3)×(4)×(5)×(6)×(7)√(8)×考法1 氨与铵盐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3232O反应生成的NH3·H2O为碱。
]2.(2019·松江模拟)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对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B.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研究Al(OH)3的两性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D.加热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A [A项,pH越大,碱性越强;B项,Al(OH)3不溶于氨水;C项,浓硫酸稳定,不能形成白烟;D项,NH4Cl加热也分解,且NaHCO3加热后生成的Na2CO3不易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