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合集下载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2019年文档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2019年文档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播知识的主要手段是有声语言。

但是非语言行为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非语言行为即隐性语言,它包括教师的仪表、眼神、面部表情、姿态动作以及身体各部位在传情达意时所产生的效应。

1、仪表为人师表乃为人之表率。

教师的仪表是师表的表象,是学生认识教师的最先感知,是学生直观仿效的榜样。

教师的穿戴着装必须符合教师者的身份,做到朴素典雅、整洁得体。

平时要注重整洁,每次在进教室前都要对着镜子整一整衣冠。

因为那种不修边幅、邋邋遢遢的教师,会给学生一种懒散不洁的感觉。

同时也会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仪表是对学生的一种隐形教育,能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肯定或否定的情感。

由此可见,教师的仪表是应该认真对待的。

2、眼神、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中,以眼神和微笑最为重要。

眼睛能表达各种无声的语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眼睛一般要注视着全体学生,切不可在某位学生身上停留太长,这样会使该学生感到不适,同时也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但同时,某位学生不注意听讲,搞小动作,教师如用语言制止就会破坏课堂气氛。

这时,教师可以用严厉的目光停留在该生身上,这就意味着对其发出警告信息,被盯学生接触到老师的目光,就会知道自己做错了。

再如,在上课前,铃声响后教室里仍乱哄哄的,这时,教师不用大声地去制止和训斥,你只要严肃地站在讲台上,用眼神和面部表情去告诉学生,教室里就会安静下来的。

可见,眼神和面部表情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3、姿态动作能正确运用姿态动作这种隐性语言,可以使学生从教师的姿态动作中领悟到自己的行为、学习方法等的优劣得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时切不可趴在讲台上或坐在学生的椅子上讲课,站立的姿势一定要适度。

如果出现秩序混乱时,可用拍手掌的方式加以制止。

1/ 2讲课时可适当在课桌间过道走动,这样既可带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也可避免学生搞小动作或其他行为。

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或其他违纪行为时,可走到该生眼前,引起该生的注意,也可轻触其头部或轻拍该生肩膀等,以提醒该生注意,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

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

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

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的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但是绝非唯一工具,人们还依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

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研究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

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言语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

对非语言行为的良好认识可以使老师更好的接受到学生的反馈,更好的发出对所学知识的补充信号,从而更好的促进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缩短心理距离,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十分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如同心灵的镜子,人们的喜怒哀乐往往都可以从面部表情中映射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其面部表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

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多少倍的语言。

”脸是心灵的倒影,是情绪的画板,最能反映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的一笑一颦常常反映内心的喜怒哀乐,于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经常以微笑面对学生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可以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微笑是具有传染性的,学生也会以微笑回报教师,于是便形成了一种很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甚至怒气冲冲的走进课堂,学生必然会提心吊胆,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异常沉闷,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利用面部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交流。

因此,马卡连柯强调:“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1 2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信号。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功能探析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功能探析
1 . 目光 。
关键词 : 非言语行为
课 堂教 学
功 能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体 是 教 师 与 学 生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是 师 生 依 据信息交流得以实现 的, 课 堂 上 师 生 间 交 流 的形 式 有 两种 : 言 语 交 流 和 非 言 语 交 流 。言 语 行 为是 师生 教 学 活 动 信 息 交 流 的 主 要 方 式 ,人 们 对 其 非 常 熟 悉 。非 言语 行 为 主 要 包 括 面 部 表 情、 目光 注视 、 手势 、 动作 姿 态 、 人际距离 、 个人修饰 、 辅 助 语 言 等 。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 它或者伴随师生言语行为 , 或 者 代 替 言 语行为 , 进行 信息交流和组织 教学 , 在课堂 教学 中 。 教 师可 以 结合言语教学 , 更 系 统 更 准 确 地 完 成 课 堂 教 学 信 息 的 传递 。同 时, 从 教师 课 堂 管 理 的角 度来 看 。 非 言语 行 为 可 以 有 效 地 调 整 课 堂教 学 中 出 现 的 学 生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 课堂违纪等现象 。 并 且 通过学生非言语行为的信息反馈 , 适时 、 适 度 地 调 整 教 学 课 堂 信息传递的节奏 、 方式 , 信 息 量 大 小 等 。前 苏 联 著 名 教 育 家 马 卡连柯说过 : “ 教 育 技 巧 ,也 表 现 在 教 师 运 用 声 调 和控 制 面 部 表情上 ” 。 是 马 卡 连 柯 基 于 他 长 期 积 累 的 教学 实践 经 验 , 对 课 堂 上 教 师 非 言语 行 为 重要 性 的充 分 肯 定 教 学活 动 中的 主 要 非 言 语 行 为 人们的交 际活动主要 通过两条 渠道达成 : 言语 交 际 行 为 和非言语交际行为。 关 于 非 言语 行 为 的定 义 很 多 。 我认 为 比 较 可 取 的是 萨 莫 瓦 ( S a m o v a r ) 的定义 。萨莫瓦认为 , 非 言 语 交 际 指 的是 在 某 一 特定 的交 际 环 境 中 , 那 些 语 言 以外 的 , 在 交 际 双 方( 信 息发 出者 和 接 收 者 ) 看 来 含 有 信 息 的因 素 。这 些 因素 既 可 以用 人 为 的 方 式 生 成 ,又 可 以 产 生 于 交 际 发 生 的具 体 环 境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2-11课堂内外非言语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除语言以外的借助于姿势、表情、眼神等非言语的信号系统,以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学生的手段。

它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必要深化和补充,可以支持、修饰语言,补充、加强语言,使语言更有力、更明确、更准确。

它用于组织教学,可以节约时间,调节气氛,联系感情,传情达意,它是教师维持班级纪律、控制班级及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

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发现,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若能面带微笑地去授课,用积极、热情去感染学生,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心理环境,就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接受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较佳。

反之,如果学生的心情紧张,意志消沉,就会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和气氛的优劣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另外,目光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活、尖、深”的目光,使教师积极输出信息很快地转化为学生主动输入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同时用目光还能调控课堂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组织。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当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时,教师如果大声训斥,或指名批评,既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分散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浪费了时间。

如果教师突然中断语言停顿片刻,用目光警告一下,既达到了让他注意听讲的目的,也不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又如,有的老师讲课时,伏案、低头传授,不注视学生;有的老师目光专注,频频对视一个或几个学生,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而教师用目光扫视全班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漏过每一个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是注意到了自己的举动而不敢开小差。

此外,教师的目光还能起到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作用,使学生有一种老师就在身边的感觉,使之振作精神,专心听讲。

另外,教师的体态在教学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教师的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有机配合,就会达到以音显形、以形助音的效果。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作者:胡沛钧来源:《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09期非言语行为即体态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器官的活动,利用运动、面部表情、体态、手势和造型等来进行思想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媒介载体。

一、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体态语言,便会在师生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

面带笑容,态度温和,充满激励和期待的眼神以及带着激情的举动,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关心和热情,使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乐意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愿意互相交流的朋友,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并取得好效果。

2.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积极的体态语言,会使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学习的参与意识增强,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识、记忆活动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随,有力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充实,提高教学层次教学中使用积极的体态语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抛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增强了,就会对教学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提出一些教师从没接触过的问题,这样就迫使教师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

二、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1.体态利用体态可以设置悬念,并让学生在直观中解决悬念,得到美的享受。

比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开篇时,先给出标题,然后突然伸出双掌,学生不知为何,然后再慢慢两掌合拢,让学生分别从两边观察,再给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的概念,这样利用悬念抓住学生,利用直观引导学生,就会对全等形有较深的感性认识。

2.表情俗话说,人的表情是“心灵的镜子”,教师和蔼热情的笑脸,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去。

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研究

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研究

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的概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类与特点、培训与提升、评价与反馈。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发现,指出研究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教师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绪态度。

对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进行培训和提升,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类型非言语教学行为的具体效果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

【关键词】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学生学习、影响、分类、特点、培训、提升、评价、反馈、发现、局限性、未来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非语言方式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

在当今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

虽然教师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相关研究仍然相对不足。

对于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既有助于深化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也可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特点、影响以及培训与评价等方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

1.2 研究意义教师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教师的肢体语言、声音、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传达方式。

研究教师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互动。

通过表情、姿势、眼神等非语言方式,教师能够传递出对学生的关注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教师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议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是对语言表达的重要补充,对其恰当的运用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学习阶段以及教师所要传达的不同感情,分析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非语言技巧,对于教师的课堂授课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非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辅助语言1 非语言艺术的作用1.1 辅助教学语言,增强其感染力课堂中教员机械的说教会使学员变得烦躁,失去学习兴趣,而利用非语言的感染力,则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愉悦学员心情的目的。

非语言行为辅助语言表达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使语言表达更明白、易懂。

例如在队列训练、驾驶训练以及射击训练等实践类课程中,教员边讲解边示范会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二是有助于表达语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活跃语言表达气氛。

三是弥补语言不足,或延伸、扩展语言表达含义。

例如当学员对某个问题回答不充分时,教员可以投以鼓励的眼光,在提高学员自信心的同时,强化了其思辨能力。

1.2 吸引学员目光,提升其注意力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固定信息源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45分钟的课堂上,尽可能长时间的抓住学员的思绪,需要教员在教学中加入更多恰到好处的非语言艺术。

如,利用面部表情、语调高低、变换的身位和手势等等,使学员能够不断变换注意点,以维持学习的新鲜感和保持学习精力的旺盛。

1.3 维持课堂秩序,提高管理水平课堂秩序的维持,除了需要教员直接的语言表达外,使用非语言艺术常常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当课堂上出现学员讲话的情况时,以静默的方式投以严厉的目光,使得学员立刻认识到错误,不仅达到了管理的目的,而且维护了学员的自尊,提高了其对教员的敬畏感。

2 几种主要的非语言艺术技巧2.1 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的目光能够达到传递情感和信息的作用,如:放大的目光表示高兴,忧郁的目光代表担忧,瞪大的目光表示愤怒,认可的目光表示赞许,注视的目光表示尊重,严峻的目光表示责怪,疑虑的目光表示反对。

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 要]针对非语言行为在信息传递中的地位, 摘 : 本文从教学实用的角度, 论述 了非语言艺术的功能、 技巧
和运用原则 。 旨在通过提 高非语 言行为水平 ,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 目的。
[ 关键 词】 课堂教学; : 非语言; 运用
中图分 类号  ̄ 2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 编号 : N字 0 — 0 (0 0 — 6 — 3 G4 6 A CK 7 0 32 1 )2 0 9 0 0
o c e s gt ee ce c f ls r o t a h n yi c e s gt elv l f o v r a e a iu s f n r a i f in y o a so m c i gb r a i e n e b l h vo r . i n h i c e n n h e on b
在教 学 中 , 师熟 练 掌 握并 灵 活 运 用 非语 言教 学 手 教
是 团 结 人 的 链 条 ! 。如 果 教 师 面 孔 冷 漠 , 斥 不 断 , ” 呵 则 会 使 学 生 产 生 惧 怕 心 理 以 至 防 碍 师 生 的感 情 交 融 , 塞 学 生 的 思 考 , 而 使 学 生 的心 灵 和 学 习都 阻 从
的声 音 和 动作 都 可 以用 作 沟 通 手 段 ” _ 。 1 师 在课 教 堂上 的非 语言 行 为 与 语言 行 为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 。
教 育 心 理学 表 明 ,当 教 师在 课 堂 上 表 情 温 和 、 平 易 、 切 、 蔼 时 , 生 之 间 的角 色 差 异 给学 生 造 亲 和 师 成 的 心 理 压 力 就 会 减 少 , 至 消 失 , 造 出 和 谐 的 甚 营 教 学 氛 围 。“ 声 的笑 , 人 嘴角 上 的 一 朵 花儿 , 无 是 它

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短文集粹】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探析一、非语言行为的作用1.非语言行为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深化和补充,可以表达单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它还是维持班级纪律的重要手段。

如:教师站在讲台上,用目光扫视全班,表示要正式上课,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用目光示意其集中精力听课;拍拍学生的背,把手放在学生的肩头,同学生进行视线交流,通过这些动作传情达意,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恰当地运用非语言行为组织教学,有声与无声搭配,既可以减少语言的重复,又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改善课堂气氛,维护教学秩序。

2.教师在教学时,充沛饱满的感情、和蔼可亲的表情、亲切自然的目光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教师微笑着轻轻摇头,比直接说“你讲得不对,坐下再想一想”更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有鼓励作用。

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甚至在某个学生座位旁停留时间的长短,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教学就似春雨“润物细无声”那样细致入微,丝丝入扣,使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得到教益,不断进步。

二、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技巧1.感情充沛,姿态端庄。

教师要使自己的非语言行为真正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讲课时就要做到姿态优雅,充满激情。

激情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满堂春色,充满激情的教学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一个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是活跃充实、别开生面的,一定是充满情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

同时,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美的偶像,不仅要有美的心灵,也应有美的形象。

教师的形象美即仪表美,包括容貌、服饰和体态。

这些都能给学生以美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讲课时的姿态,课前不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确保讲课时感情充沛,以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面目含情,和蔼亲切。

试论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功能

试论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功能

容 的过 程 。根据 陈 原 先生 的 《 会语 言 学 》 中 社 的观点 , 目前语 言 学 界将 非语 言 行 为大 致分 为 以下三 种类 型 :
第 一种 是无 声 的 动姿 —— 例 如 在说 “ ” 是 的 时候点 点 头 ,为 了加 重语 气 点点 头 ,这 点 点头
1 面部 表情 . 面部 表情 , 指教 师通 过 自己的 口、 、跟 是 鼻 等 器 官 和脸 部肌 肉运 动来 表 达或 辅助 表 达 有关 课 堂 教学 内容的信 息 活 动 。人 们 通过 面部肌 肉 的 变 化 、五 官在一 定 程度 上 的位 移和 面 部 色彩

语 归 为 无声 静 姿 内 。
第 三 种 是 辅 助 语 言 和 类 语 言 。 所 谓 辅 助 语
言 是 指 言语 的非 词语 方 面 ,即声音 的 音质 、音
量 、声 调 、节 奏等 。所 谓类 语 言是 指 无 固定 语 义 的 发 音 ,如哭 声 、笑声 、叹 息 、呻 吟 等 。
的变 化 ,可 以做 出两 万 多种不 同的表 情 ,向周
的动姿 ,是 无声 的 ,有 时是 伴随 着 同义 的 有声
语 言 给 出的 。又如 摇 摇头 ,多半 是 伴随 着 否定
的语义 给 出的 , 是无 声 动姿 。 比如 眼 神 、 也 再 面 部 表情 、手 势 等 。
第 二 种 是 无 声 的静 姿一 一 例 如 一 动 不 动 ,
J u n lo n xa g Co lg o r a fPig in l e e
2 2 00
第 3 期
NO . 3
试论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功能
马 春 玲
( 乡高等 专科 学校 江 西 萍 乡 3 7 5 ) 萍 3 0 5 语 言行 为是指 人 们 借助 语 言这 一 工具 进行 交 际 的言语 行 为 。非 语 言行 为是 指 人们 借 助语 言 以外 的东 西 来辅 助 或补 充 言语 行 为所 需 内容 的过程 本 文试 对 非 语 言行 为做 一 简单 介 绍并 对 非语 言行 为 在课 堂 教学 中的运 用 及其 功 能加 以浅 析 , 旨在 引起 广 大 教师 的重 视 ,更 加 自觉 地 使用 非语 言行 为 ,提 高教 学效 果 。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课 堂教 学 中的 非 语 言 行为 交流
信任 的基础上产生的人际需要心理 。教师通过正面 、 直接 的需求 ,
新课标下 , 由于课 堂生活的复杂性 , 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 , 他 勉励 、 赞扬和批评 等外显途经 表现 出对学 生的期待 , 还 可 以通 过 要 同时与几十名学生及其组成 的群体交 往 , 课 堂中的非言语行为 侧 面和暗示 的表情 、 神态 、 举止 、 动作等 内隐途径 , 使学 生 由领悟 交流显得十分重要 。就课堂教学活 动 自身而论 , 教师生活情景更 受 到启迪 , 外显 的期 待 固然必 不 可少 , 但 内隐期 待影 响力更 大 ; 加错综复杂 , 特别是 当前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普遍超编。 ( 3 ) 情感交融 因素 。如果较好地体 现了成就需要 的意 志和期 待的 从社会学观点看 , 课堂的含义远远不 只是 一个传知授业 的场 所——教室 , 而是一个 用静态系统和动态 系统 交织而成 的小 型社 会 。从静态 系统看 , 构成课堂教学 的因素主要包括 : ( 1 ) 学 习内容。 相互协调 , 师生 之间就较 易形 成情感 的纽带 , 进而把 教师与学 生 的心理联系起来。教师稳固而深刻 的情感 , 是通过 自己在 课堂 中
的各种心理 因素组成的 : ( 1 ) 成就需要 因素 。成就需要是一切有 目
师生课堂 非言语交 流 , 便 以其 特有 的方 式 , 自始至终 影响 和参 与
其 中。
二、 非 言 语 行 为在 课 堂教 学 中的 作 用
教师非言语行为 以各种方式作用 于学 生 , 在 学生身 一 L产生相 应的心理效应 , 从而对教学活动发生作用 , 产生影响 。教师课堂非
言语行为对教学发生作用的原理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体现的 :

浅析体育教师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体育教师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体育教师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授业解惑,历来被视作教师的天职。

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凭借有声语言去谆谆教导学生,而且还应通过非语言行为对学生进行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体育教师的一些习惯动作,上课的面部表情、心情等,在体育教学中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从体育课的特点来看,体育教师经常示范动作,与学生发生身体接触,因此,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其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点探讨:一、体育教师的着装形象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内在内容决定着事物的外在形式,但形式必须服务内容,内容必须通过外在的形式加以反映。

体育教师的内在素养也只有通过外表形象才得以表现。

在教学中,学生经常接触教师,往往会对其产生好感或厌感。

这就是说学生对体育教师印象的好坏,对其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事实证明:一个形象端庄、穿着得体、干净利索的体育教师很容易使学生对他产生好感和信任感;一个穿着随意、邋遢的教师学生会对他产生厌感。

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学生一旦确立了这样思维定式,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师的教诲发生偏差,学生对所尊敬的教师,对他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缩短彼此的距离,增加师生的接近度。

所以体育教师的着装必须有严格的要求,从而使学生稳定听课情绪,消除心理疲劳,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体育教师的体态举止体育教师的体态举止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蕴含的可感信息是相当丰富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体育教师在上课时更应注意自己的体态举止是否得体。

轻轻拍抚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以鼓励;悄悄地捡去跑道上的小石子,让跑道更平坦,用铁锹翻松踏实的沙坑;不经意地掸去学生衣服上的灰尘等等,这些细微的举动都能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近,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相反,如果体育教师要求学生立正,自己却双手叉腰,双脚分开,这样的结果就可想而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与学生过于亲近,甚至发展到与学生勾肩搭背,打打闹闹,超越师生的界限,那么体育教师同样会失去威严,正确的做法是与学生保持一段适当的距离。

非言语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非言语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非言语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手势、目光、表情、仪表、行态和面部表情等非言语因素,既可以帮助教师传情达意,又可以帮助教师减少课堂赘言、简化讲解,从而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更加地完善而有效。

1.手势语言运用灵活多变的手势,有助于教师表情达意,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增加课堂的情趣和感染力。

如当教师讲到富有诗情画意的动情之处,他的手势应是柔和而舒展的;当教师讲到激动或愤怒之处时,他的手势应是急剧而有力的。

适当的手势,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单独表达一定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面批学生作业时,发现一个学生抄错了题,只要用手指一指作业本上出错的地方和课本上的原题,什么也不用说,学生也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2.目光语言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通过这扇“窗户”可以领悟到变幻莫测的情感变化。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随时从对学生的眼睛的观察中获得信息,及时作出判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了解教师的内心世界,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当部分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教师用蕴含善意、批评的目光注视学生,学生就会领悟到“老师注意我了,必须立即改正错误”,从而迅速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感到满意时,用赞许的目光对着学生,可以表示“你们做得很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给学生送去期待的目光,可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

3.表情语言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心状态的集中体现,它通过脸上各器官的动作能迅速、准确、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内心世界。

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应该是十分丰富的,它应随着教学内容、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例如表示高兴、快乐时可以眉开眼笑,表示不高兴时可以沉下脸,表示愤怒时可以横眉竖目,表示不同意时可以摇头等。

另外,教师的面部表情在描绘和渲染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试析教师教学中的非语言及其表现技巧

试析教师教学中的非语言及其表现技巧

试析教师教学中的非语言及其表现技巧非语言是指不使用言语就可以传达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非语言表现技巧有肢体语言、表情、眼神交流和谈吐举止等。

一位优秀的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些非语言表现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的讨论,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肢体语言可以用来更加直观地表达观点,引导学生的讨论。

教师在讲解重点时可以利用手势和仪态来强化重点,在引导讨论时可以把自己站在讨论的首位,也可以利用手势来引领学生的讨论。

其次,表情和眼神交流也是常见的非语言表现技巧,它们可以用来表达情感,调节课堂气氛。

教师可以利用表情和眼神来说服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利用它们来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谈吐举止也是教师常做的非语言表现技巧。

教师可以利用谈吐举止来彰显自己的绅士风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谦逊的举止。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非语言表现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的讨论,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9-10T02:34:34.682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13期作者: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导读] 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除了言语以外,借助于姿势、表情、眼神、声音、板书等非言语符号系统,以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学生的手段。

非言语行为传递“非言语信息”。

杨华军陕西省丹凤县峦庄初级中学 726202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除了言语以外,借助于姿势、表情、眼神、声音、板书等非言语符号系统,以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学生的手段。

非言语行为传递“非言语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后曾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喜欢=0.07的说话内容+0.38的说话语调+0.55的面部表情。

有人把梅拉别恩的公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把该公式改变为: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7%的说话内容+38%的说话语调+55%的面部表情。

从这个公式可看出,属于非言语行为的面部表情的作用比言语行为的作用大。

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笑容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劣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的表情是其中重要因素。

美国保罗韦地博士通过调查,概括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中,有两种的意思是教师应“微笑”:一是“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另一是“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很舒畅”。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若能面带笑容进行讲课,用积极热情去感染学生,学生自然产生良好的心理环境,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二、目光指眼睛的神采和眼神的流动。

课堂教学中,目光的运用是教师最常见、最有效的利用非言语行为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即用眼睛“说话”。

所以,教师运用目光时眼势要活、要尖、要深,要充分利用视觉的补偿作用。

使教师积极输出的信息更好地转化为学生主动输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同时要利用目光来调控课堂教学秩序和组织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策略探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作为学生,学会英语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小学英语教育是培养孩子英语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比其他科目,英语教学需要更多的肢体语言、图像表达等手段,这些非言语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得课程更为生动、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因此,在小学阶段中,老师在课堂上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必要性1.帮助孩子理解特定术语或概念:在学习英语时,很多词汇和概念是不同于母语的。

非言语手段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例如:利用画图和手势,老师可以使学生理解关于形容词的概念。

2.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和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在教学中使用非言语手段可以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图像是直观性比较强的一种非言语手段,图片和图像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英语课程中的内容,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具体策略1. 利用肢体反应增加交互性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或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

比如,老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图片,然后老师展示一张图片,小组中学生必须尽快复制这张图片,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完成。

这个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争先恐后的方式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

2. 利用图片和动画来解释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用一些图片和动画,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当老师讲述关于食品的单词时,老师可以通过引用几张食品的图片,来让学生知道不同种类的食品。

老师也可以使用简单的动画视频,在视频中讲述形态、词汇及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3. 利用班级场景示范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场景来演示英语知识、故事等。

例如,当老师讲述有关食物的单词时可以呈现出展示桌、篮球框以及各种果汁喷雾瓶等常见物品,让学生进行相应输入和输出表达。

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应用探讨

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应用探讨

理论研究2014-02教师授课,有声言语是教学组织的重要环节,但是,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掌握和善于运用非语言行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

比如,教学中眼神、举止、神态等无声语言在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还影响着教师塑造课堂有效教学环境的方式,更影响着学生对于课堂环境和教师教学的感知。

比如,教师若只是在讲台一味授课,眼神只集中一点或者飘忽不定,这不仅是对课堂环境失控的表现,更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下面,对于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些非语言行为作一探讨。

一、辅助语言对教学的影响辅助语言也称副语言,是指说话的音调、音量、语速与节奏等。

俗话说,“听话要听音”,也就是说要运用不同的语调、语音、节奏。

即使在相同的词语里,也会出现不同的意思,从而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

比如,在讲解图形分类时,对三角形的分类方式进行讲解时可以有所侧重的提问:同学们,三角形按边如何分类?如果按角如何分类呢?其中说到边和角时,可以放慢语速并伴有眼神环视来强调,以便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区分。

学生在答错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轻咳或者沉默皱眉几秒,以示错误,同时也留给学生改正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的笑声和咳嗽声是最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的两种辅助语言,适当应用,不仅会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教学幽默感,而且会拉近师生距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身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身体语言包括头、手、身体等姿势的变化。

人类的动作姿势既是与生俱来,也是后天形成的。

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姿势也会有不同的含义,就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特征来看,可以把身体语言分为两类:头势语言,最常用的就是点头和摇头,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对小学阶段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多运用点头原则表示对学生的赞同与满意,而对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其生长发育阶段的认知情感、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教师可以适度运用摇头表示否定观点。

手势语言,这是教师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使用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手势较其他身体姿态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成为视觉的中心。

无声助有声—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研究

无声助有声—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研究

无声助有声—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研究
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的备课,更需要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充满语文教学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

语文教师的言语行为是授课中表达内容的重要方式,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非言语行的辅助作用。

语文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教师教学内容视觉化的成果,将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落实到一言一行。

本文以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非言语行为为研究着手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理论依据,建构研究框架。

归纳整理并详细描述其相关概念,科学系统地进行分类,采用以量化研究方式的方式分析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教学学段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与之相关的内在与外在、积极与消极影响因素,通过探究所观察的12位语文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优化方案,并探究适用性更广泛的共性方案,以期获得普遍化的应用。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引言非言语行为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不是语言系统的非语言符号系统,其中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身体姿势、声音特征等。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情感,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声音特征等方面探讨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一、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人们通过肢体动作、姿态和眼神等方式来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增强自己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手势、眼神和姿势等方式,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的目光,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当教师表达愉快和满意时,可以用微笑、挺胸、挥动手臂等肢体语言来加强自己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悦和满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反,当教师表达不满和失望时,可以通过收缩身体、低头等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及时调整学生的行为表现。

教师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在讲解语音或语调时,通过用手指指向口腔部位、做出发音姿势等方式来示范发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发音。

又或者在教学中使用手势来表示数量、方向等,使得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二、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们通过面部肌肉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意愿和态度的方式。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可以起到情绪传递、情感表达和学生激励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情绪。

当教师讲述有趣的故事或者有感染力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自己的激情,使学生更加投入到教学中来。

相反,当教师表达哀伤或者愤怒等消极情绪时,面部表情也能够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情感交流。

教师的面部表情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学生的赞扬、鼓励和激励。

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策略探究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文字传达知识,而随着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出现,单纯的语言文字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文字的传达,还要平衡关注非言语手段的应用。

一、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意义非言语手段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语调、色彩视觉等方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非言语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比较强,他们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和兴趣,并且喜欢通过感受与直觉来理解和认知事物。

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非言语手段,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他们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兴趣并且具有极高的好奇心。

教师通过运用非言语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表达信息更加生动形象。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非言语手段来表达和解释,例如通过肢体语言来讲解某些单词的意思,通过声音语调来强调某些重要知识点,使学生可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但是通过非言语手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通过色彩视觉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英语课堂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的策略为了有效地运用非言语手段教学,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们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以下是教师们可以采用的一些策略:1.肢体语言的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通过跳舞、游戏等方式呈现知识点,或者通过动作表情来解释词汇、句子的含义。

2.声音语调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语调来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例如声音高亢的声音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而温和平和的声音,则可以让学生感到舒适而安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在课堂中,语言沟通无疑是影响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可以促使师生之间信息顺利沟通、情感及时交流,并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调节,能够更加形象地传递知识信息,深化语言表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非语言教学是对语言教学手段的必要深化和补充。

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 非言语沟通在课堂中有以下几种功能:1.1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平易、亲切、和蔼时,师生之间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甚至消失,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无声的笑,是人嘴角上的一朵花儿,它是团结人的链条!”。

如果教师面孔冷漠,呵斥不断,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以至防碍师生的感情交融,阻塞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和学习都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果注重情感投入,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育人之中,情感交融,教师表现出的乐观,宽厚,平易,慈祥,能使每一个学生从教师的神情中感受到深切的关心,真挚的爱心,和无限的期望。

只有让知识与情感同时作用于学生,学生才会学得生动,学得愉快,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非智力因素有着显著关系,而教师的非言语表达又体现着教育者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直接影响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情感投入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感染作用,要培育好学生,必须情感与知识并重。

实践证明,非语言教学的情感交流功能,对融洽师生关系,缩短心理距离,增强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2 实现课堂教学隐性化管理课堂教学隐性化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非语言性的间接方法来控制课堂或通过某些潜在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

非语言行为反映了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状态的态度与反应,如:微笑、温和的目光、点头等神态,表明教师的反应是满意的,而皱眉、凝视、摇头或摇手等神态,表明教师的反应是不满意的,它希望并暗示学生修正课堂学习行为的方向和状态。

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合理的调节显得有效与实用。

1.3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听觉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同一的信息源上容易疲劳。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作出非语言行为,如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等,使学生的听觉、视觉不断变换集中点,获得新鲜的刺激,以保持集中注意力和旺盛的学习精力。

所以,教师的非语言行为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动力机制,它能给教学活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 增强教学效果非语言因素一般不能单独构成意义表达,教学非语言因素伴随并辅助于教学语言,语言艺术在非语言艺术的辅助下,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师生交流主要靠语言进行,即有声语言。

除有声语言之外还有无声语言,比如情感语言、体态语言,而默默的思考、静静的思维也同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掌握生动、亲切的有声语言,还应适度的运用非语言因素增强教学效果。

2 非语言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技巧2.1 巧妙地保持适度距离人际距离潜在地表现着交流者的感情性质和感情程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掌握与学生的不同空间距离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站在讲台上最能体现师道尊严,这种威严是由教师和学生所处的位置和距离潜意识带来的,教师容易控制课堂秩序,但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当教师适度地走近学生,同时伴随目光的巡视、手势的交流,则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课堂气氛会更好。

利用身体近距离无声交流还有助于纠正一些同学课堂上的小动作,比起声色俱厉的呵斥、处罚,既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隐性化管理。

2.2 自如运用眼神接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是眼睛的语言。

据有关专家测定,人的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语言+38%的声调+55%的眼神。

对听讲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投以警示的目光;对抢答问题较多的学生投以使其冷静思索的目光;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等。

有技巧的老师会持续地环视学生,并与每个学生的眼神接触。

固定视线常会使学生不安。

当老师长时间注视学生时,学生可能会心生警惕,进而达到警告的效果。

教师应掌握眼神接触的时间以正确传递不同讯息。

有人曾这样表达: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用惩罚。

2.3 恰当的面部语言表达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

教师面部表情自然平易,微笑和谐可亲,可以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与学生交流时,欣赏的,肯定的,赞赏的,乐观的,热情的,充满期待的面部表情会增强学生的正向行为,给学生以激励和上进的勇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永不气馁的精神状态。

而悲伤的,失望的,无精打采的,沮丧的,鄙视的,厌恶的,放弃的等等一些逆向性信息则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在适当的环境情况下露出微笑,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愉快、亲切的感觉,更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2.4 恰如其分地利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身体动作表示的信息系统,它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无声动作或状态。

它能在不干扰教学流程的同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合理有效的调节。

如:善意的击打消除学生的错误动作,赞许的抚摸强化学生的正确动作,面带微笑拍打学生,表示赞赏、肯定和鼓励等,这些都是给学生所做的—个无声的评价。

再如:食指放于唇上表“安静”,竖起拇指表“不错”等。

在课堂中,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臂部动作等都在不断变化。

这些变化往往与语言信息的传递相伴进行,能够对语言信息起到强调和渲染作用,从而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5 巧妙运用副语言进行交流副语言指伴随言语过程的非语言声音特征,即声音的音质、音量、音调、节奏、语调(包括沉默)以及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等。

抑扬顿挫的声音,积极肯定的语气,将有利于润色与调和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改变语调、加重音量、拉长或急促的声音刺激,将引起学生警觉反应,促使集中注意,专心听讲。

据研究,yes可以用50多种音调说出来表达不同的感情、态度和涵义。

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语言与副语言相结合,保持适当的音量、适中的语速、恰当的沉默和适当话语停顿,并适时运用语气的轻重缓急、高低强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向学生传递各种积极的信息与情感,鼓舞、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领会教学内容。

2.6 注意客体语言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客体语,主要指教师的着装、修饰物、板书、直观教具等各种不同的客观教学手段所体现或传递的信息。

教师的服装是自身文化修养、风度气质的外在体现,是“文化的表征”。

美观、整洁、卫生、得体的服饰能增强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展示教师人格魅力,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原则。

此外,各种不同的客观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板书、实物、图片、幻灯片、多媒体等传递知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系统性,使抽象内容形象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一目了然,减轻学习难度,有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2.7 重视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反馈非语言表达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以期引起教师注意的巧妙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善谈外,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反馈,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音调变化等,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情况:学生满眼疑惑,可能是老师出了错误;学生眼神游离,可能是思想在神游;专心听讲的学生用手挠头,可能是这里没听懂等等。

3 非语言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论运用哪种教学手段,其目的都在于师生间信息的顺利传递、情感的及时交流,以便对课堂活动及其主体进行必要、及时的调节,达到师生间的全面互动。

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获得非语言手段最大作用成效。

3.1 协调一致原则教师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应与具体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相协调。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非语言教学手段所使用的具体教学情景、教学对象、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非语言教学手段,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3.2 善意尊重原则教师在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组织管理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善意出发,对学生寄予殷切希望饱含热爱与信任,并要体察学生的情感、认识等方面的要求。

3.3 适度原则教师的非语言教学手段不是教师传授知识信息的主导行为,它运用于教学只仅仅是辅助性的、服务性的。

因此,教师非语言教学手段的运用,在程度上必须有所控制,要求恰当、适度。

教师的表达运用要自然隐蔽、简洁明了、及时坚定,要防止同一时间内运用次数过多、过杂、过长、过繁。

纷杂无序的非语言教学手段不仅不能突出主要的意图,还会互相干扰,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效果。

3.4 优化组合原则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非语言艺术要与语言艺术有机结合,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二是非语言行为的各种形式要互相配合,做到自然、贴切、巧妙。

4、结语非语言因素可以传递丰富、复杂、微妙的信息,作为语言的辅助工具,有时候它可以起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

正确、合理地运用非言语交际手段,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个人形象,而且对于课堂教学组织、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非语言艺术,使非语言因素与语言有机组合,协调运用得到完美的有机结合。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in Classroom Teaching摘要:非语言行为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提高非语言行为水平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教学实用的角度,论述了非语言艺术的功能、技巧和运用原则关键词:课堂教学;非语言:艺术Abstract: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transmit information.Raising the level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e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From the perspectiveof practicalteaching,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to discuss things such as features,skills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s.Keyword:classroom teaching;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Princip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