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科《黄土高原》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

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

今天我们§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模板1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黄土高原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读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4、了解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并能举例说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黄土高原的学习,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思路: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一个地形区:本文首先通过地图、文字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然后通过图片感受地表景观特征及成因,并通过活动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欣赏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

教学重点设计: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把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特色图片及歌曲<<黄土高坡>>(2分钟)播放时提出要求:认真看仔细听。

同学们,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生:黄土高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土高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展示课题:第一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创设情境】有关黄土高原你知道些什么?除此之外你还想了解黄土高原的哪些内容?(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请一部分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所知,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

谈想了解的内容,激发求知的欲望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太多了,现就跟随课文去学习,先看学习目标。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优秀范文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认识应对措施;4.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

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区域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热情,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授新课]板书:一、文明的摇篮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23-25页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共同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教师:请小组在黑板上把小组的探讨结果板书出来。

剩下的同学完成25页活动题。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评价小组板书,纠正、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板书: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2.地形:高原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历史文明、民俗风情等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面我们通过25页的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看看这些“黄土风情”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地理实践力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人地协调观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区域认知方面,通过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土高原区域的整体认识。

在综合思维方面,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综合认知水平。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黄土高原这样的特殊地理区域,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学习,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导入一、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师出示,生代表朗读,生明确目标。

教学过程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过渡语句: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师出示图片,生读图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区,小组派代表回答,师出示答案)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过渡语句: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师布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说法)4、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师出示出示图片,生思考“刮得风的方向”师提问,生代表回答)(过渡语句:专家们到底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风成说”说呢?)(师布置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证据,并理解这些证据的所证明的东西)5、证据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第三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第四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到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并认识到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和实例,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和实例,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地图、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2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风成说”,以及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结合黄土高原的地貌类型及特点,分析其原因,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原理的方法。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及水土保持方面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分析总结出黄土高原的成因及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知道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黄土高原的成因、地貌特点及类型,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风成说”及地貌特点。

2.分析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二)教学难点1.黄土地貌的成因,主要的黄土地貌类型。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实验演示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中国是世界第三领土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看一看反映是什么地形区?这一地形区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呢?新课讲授一、文明的摇篮活动1:“聚焦黄土高原”1.导语:同学们,提到黄土高原,大家都很感兴趣,知道的一定不少,你能用一些关键词来描述你印象中的黄土高原吗?(学生畅所欲言,提到黄土、窑洞、延安、信天游……)提到黄土高原,大家都知道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风土人情。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基本认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黄土高原的特点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4.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危害5. 黄土高原的防治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特点、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分析其水土流失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5. 总结提升: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环保意识提升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现状。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策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一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读图回答: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学生看课本第57页活动2,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这里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观看、聆听、思考发问: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怎样形成的呈现黄土高原的位置图
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教师纠正、补充、小结指出: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展示黄土高原形成的图片
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说出证据。

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2.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章中需包括以下内容: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介绍至少三种水土保持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论述生态环境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提出自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建议。
3.设计一份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调查问卷,不少于10个问题,旨在了解人和调查结果。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围绕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展开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体验:结合学校周边环境,设计水土保持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直观感受。
5.反思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使用地图、地形图等工具,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5.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理解,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绘制一幅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图,标注出主要的地貌类型和地理位置,并简要说明各类地貌的形成原因。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第一章: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1.1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1.2 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1.3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1.4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二章: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变2.1 黄土高原的成因理论2.2 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2.3 黄土高原的演变历史2.4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3.1 黄土高原的土地资源3.2 黄土高原的水资源3.3 黄土高原的生物资源3.4 黄土高原的其他自然资源第四章:黄土高原的人类活动4.1 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4.2 黄土高原的工业与交通4.3 黄土高原的城镇建设4.4 黄土高原的文化与旅游第五章:黄土高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5.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3 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5.4 黄土高原的案例分析:治理成果与挑战第六章: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6.1 塬、墚、峁地貌的形成与特点6.2 河谷地貌的形成与特点6.3 黄土丘陵地貌的形成与特点6.4 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现象第七章:黄土高原的土壤与植被7.1 黄土高原的土壤特征7.2 黄土高原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7.3 植被与土壤的关系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4 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与土壤改良措施第八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8.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8.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技术8.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案例分析8.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与挑战第九章: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政策9.1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现状与问题9.2 黄土高原的扶贫政策与措施9.3 黄土高原的典型案例:扶贫与区域发展的结合9.4 黄土高原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十章:黄土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10.1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与价值10.2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10.3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实践10.4 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绘制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边界。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生活感悟法等。

【课前准备】搜集黄土高原文化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歌曲欣赏:《信天游》,感受黄土高原的地方文化,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你知道“信天游”是哪里的一种民歌形式吗?学生:黄土高原。

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活动1:定位置教师:出示“黄土高原”位置图,描述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学生: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的大部分和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

活动2:识地貌教师:分别展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川等景观图片,明确各种地貌的不同特点。

黄土塬: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黄土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

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学生:描述黄土地貌景观图。

活动3:赏文明教师:展示窑洞景观图片。

学生: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黄土高原的地域文化?学生:信天游、秦腔、安塞腰鼓等。

拓展延伸: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

《黄土高原》教案1

《黄土高原》教案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水平。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初步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成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特征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成因和黄土层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以阿宝的家乡黄土高原导入本节课。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三、前置学习:请同学们欣赏图片,然后谈谈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媒体出示图片)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找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3、找出黄土高原附近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二黄土高原有哪些特征呢?合作探究三黄土高原有哪些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图片讲解四种地貌的成因合作探究四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⑴让学生读课本P26阅读材料“风成说”的内容。

⑵教师借助黄土形成示意图讲解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⑶出示“风成说”的证据,让学生讨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并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明白了黄土高原的特征及地貌景观和成因;理解了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华夏文明的摇篮位置、范围地貌类型及成因黄土的形成过程六、当堂检测:1 . 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_______ 南至_____北至_______,跨越了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省级行政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篇一: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cai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篇二: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1]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最新整理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黄土高原

最新整理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黄土高原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黄土高原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黄土高原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

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教案
执教时间:2016年3月4日总第 1 课时主备人:王春燕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单元第六章第三节
第 1 课时
课题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内
容文明的摇篮,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学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
点教学难点1.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
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修改一、学前指导1、(导入新课)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
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呢?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读图·析图
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中找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
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
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
,水土流失严重。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古代文明(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特别是每遇,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结合教材图6. 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质_,多_,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裸露,缺乏保护;
③夏季降水,且多。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等活动破坏地表。

(4)合作探究: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 ①土质: (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②坡度: (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

降水强度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1)采取____等生物措施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如陡坡地退耕、,过度放牧的地方等。

{布置作业}学导练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