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也是方法(定稿)(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旨在解析社会现象、认识社会规律,并引导社会变革的科学思想体系。
其中,实践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之一,也是对理论的最重要的检验。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的核心之一。
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理论则对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来获取新的认识和经验,而这些经验又反过来指导和丰富理论的发展。
这种辩证关系的相互作用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地得到验证和完善。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是对思想的质疑和终极验证,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理论才具有科学性。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等非科学思想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不仅仅包括物质实践,还包括认识实践、社会实践等多个层面。
在物质实践中,人们通过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在认识实践中,人们通过实践来获取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参与社会事务来改变社会现状。
各个层面的实践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科学性指的是实践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不能凭主观意识随意行动。
系统性指的是实践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和解决问题,不能片面和零散地看待问题。
历史性指的是实践必须关注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不能脱离历史条件进行思考和行动。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也是其发展和完善的动力。
只有坚持实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和修正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目标。
总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这一论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实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实践是对理论的最终检验,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总共51题共100分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一. 单选题(共8题,共16分)第一章单选1. 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2分)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不可知论★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 分评语:2. 某人得病住院,想吃水果,子女们给他买了苹果、樱桃、梨送去,他说他要吃水果而不是这些苹果等,他犯的错误是()(2分)A.把个别当作是独立的存在B.把一般当作是独立的存在C.认为个别就是一般D.认为一般就是个别★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2 分评语:3.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2分)A.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B.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C.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D.夸大运动的绝对性★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 分评语: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是()(2分)A.社会意识的变革是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B.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2 分评语:5. 空间的特性是()(2分)A.三维性B.二维性C.一维性D.多维性★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 分评语:6. 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种看法是()(2分)A.唯物论B.唯心论C.辩证法D.形而上学★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 分评语:7.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2分)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标准答案:B☆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2 分评语:8.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2分)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2 分评语:二. 单选题(共5题,共10分)第二章单选1.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 (2分)A.反映论B.先验论C.可知论D.不可知论★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 分评语:2. 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2分)A.教条主义B.绝对主义C.经验主义D.先验论★标准答案:A☆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2 分评语:3.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定位、目标与原则
学科核心素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更多强调课程如何影响学生行为。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要明确其思想政治教育和唯物辩证思维方式教育的课程定位;也要把握其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课程目标;同时还要遵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守“国家意识”及彰显“文化意识”的原则。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不仅对搞好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学生的“入脑入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身所具有的政治意识形态特点以及高度抽象的理论特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着意识形态工具教育与专业学科化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倾向,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仅仅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解成哲学通识课和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等。
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中,要么“本本主义”盛行,要么“只见哲学、政治经济学不见马克思主义”。
这两种教育方式导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存在功能大大降低。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的标准,强调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更多强调“立德树人”,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评价课程的标准是学生的行为,即学科课程如何最终成为影响学生行为的因素。
那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不仅有利于本门课程的开展,也将会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定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到底是一门什么课程?虽然从内容上来讲,这门课程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定位思考与认知,很容易将这门课上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试课,加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形态的内容较为抽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就显得枯燥与乏味,所以很多学生表现出了拒斥的行为。
论马克思主义
如何学习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与丰富的。
它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个人成长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指导(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自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就在中国广泛应用,这并不是教条主义式的生搬硬套,而是发展成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马克思主义。
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所以,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更好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现代生活的多元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
面对这种状况,只有学习、掌握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才能更好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
(二)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1992年的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
这包含了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学”,二是“精”,三是“用”。
第讲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方法论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方法论文化研究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方法论的提出为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四个方面详细解析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方法论可以为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历史唯物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历史的发展是由基础建设(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含义就是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所引起的。
在文化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解释文化现象的方法:文化现象本质上是由社会制度和技术手段等基础建设的发展所引起的。
因此,文化研究者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基础设施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指世界是矛盾斗争和发展的过程。
在文化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出了一个独特的概念:文化表达了社会矛盾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为了深入研究社会矛盾及其演变过程,文化研究者需要观察社会实践,理解社会矛盾与圆满解决之间的联系,并努力在防止社会纷争和提高社会创造性方面贡献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指批判地研究历史过程,将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和历史发展方向带入研究中。
在文化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关注各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渊源以及各文化阶段相互交错和相互影响的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于历史比较研究、社会和人类文化适应性分析等领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方法论在思想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化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最为重要的三个原则,这些原则为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因此,将这些原则运用到文化研究中,将有助于深化文化研究者对文化现象根源的探究,并为文化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与意义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说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通过课上老师的细心指引和大量课外刊物的浏览,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只有认真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内容和价值,才能更好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的就都是空谈了,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的重要性直达,那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又是什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
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而在亚洲,则是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哲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空来的纸上谈兵,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辩证法,唯物法,唯物史观,实践认识论等等,而这些体系也并不是自成一脉,是有着多年的理论基础而成就的,唯物史观是鉴于人类千百年来瞬息变化的发展规律总结而成,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一种更加科学的方式,是文明创造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垫脚石,如果没有唯物史观历史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永远找不到前进的路线,再比如剩余价值的理论体系,它帮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彻底弄清楚了资本和劳动只见的关系,实现了经济学说史的伟大变革,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认识也更加科学化,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悖论”及其解决
义政 治经 济学 的原有理论 观点 , 而是根据 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 的新 情况 和新经验 ,吸收人类文 明成果 , 突破
马克 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 主义 ,全 面深入地分析 了资本 主义 生产方式 以及与 它相适应 的生产关 系和交换 关系.建立 了科学 的劳 动价值理论 , 创立 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 , 揭示 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本质及其发生 、发展 和必然被社 会主义所取 代的客 观规 律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 治 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 以其严密 的逻辑性、 高度的科 学性 和彻底 的革命性 为世界各国的无产 阶 级和人民大众 提供 了强大的思想 武器 , 人类社会 对 的革命性 变化 和发 展发挥了巨大 的推 动作用。俄国 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 的成功和中国社 会主义革命 的成 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原 理和结论是 真 理。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科 书中, 资本和剩 余价值被看作是反 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一对 范畴。与此相对应 , 劳动力商品 、 不变资本、 可变资 本、 资本 积累、 失业 、 经济危机等一系列范畴都是 反 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 。 要消灭资本 主义制度 , 必须 消灭 资本 主义 生产关 系 以及 与其相 适应 的资 本。 邓小平在总结我 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功和失 误的历史经验并借 鉴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经 济建设历 史经验的基础上 ,一方面坚持 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投有拘泥于马克思主
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分析的是不太完善的处于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目睹的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对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一般规定性的分析是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殊性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就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以偏概全;就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并被时间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好。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要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
这条思想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没有止境的过程。
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作者:丁照勇赵国锋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4期摘要:通过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的内涵: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与其劳动行为的异化、与其自身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来揭示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中运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关键词:异化劳动;内涵;类本质;马克思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16-02“异化劳动”作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和劳动过程的一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而在整个马克思的所有著作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明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仔细分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当中的“异化劳动”概念的内涵和方法论意义,对于探究马克思早年的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剥削现象的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异化”概念,最初出现在英国的经济学当中,用来表示货物的出售、转让。
后来被德国古典哲学家纳入哲学领域,而最初在哲学领域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的哲学家费希特。
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费希特首先使用异化概念说明,“非我”是“自我”的异化并反作用于“自我”。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异化”成了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核心范畴。
它表征着一个人与自己的财产发生了分离,在黑格尔看来,当一个人在财产中物化了自己的时间和活动时,就有可能因为失去财产而发生自我异化。
通过异化,一个人物化于其财产中的时间和活动成为另一个人的财产。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接受了黑格尔的启发。
以此为基础,经过认真分析,“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1]即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实出发,由浅入深的依次论证了异化劳动论的四个方面内容,而这又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
就成了今天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异化劳动理论。
一、异化劳动内涵表现为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的异化首先表现为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物的异化。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指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它认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和斗争的解决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指社会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它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它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辩证法强调观察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矛盾和斗争的解决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来认识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规律性,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其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对事物的辩证分析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过程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的矛盾斗争实现的,因此必须从矛盾的对立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分析社会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从而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经验教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的,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方向。
3. 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际的事实和现象的观察和实证,得出科学的结论和理论。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证分析才能得出真实和正确的结论,因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
二、人文科学方法论人文科学方法论是以人文学科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人文科学方法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 文本分析:人文科学方法论注重对人文文本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文本中的内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解读,揭示人类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内在意义。
文本分析是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2. 理论反思:人文科学方法论强调对理论的反思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评估和思考,发展新的研究框架和观点。
理论反思是人文学科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3. 个案研究:人文科学方法论倾向于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个别案例和个体的经验,揭示普遍规律和共性特征。
个案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三、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科学方法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人文科学方法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答案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包含了许多独特的思想方法和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被认为是理论的核心和灵魂。
本文将讨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奠基人认为,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时始终贯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这种思想方法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深入分析和全面了解,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行动。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根据客观事实来制定理论和行动,而不是基于主观意识或个体经验。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历史发展为基础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过程,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这种思想方法使我们能够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为社会变革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强调对事物的辩证全面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体,包含着对立面和斗争,并通过内部矛盾的运动发展。
这种思想方法要求我们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注意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变化性,避免机械地、片面地理解现象和规律。
四、批判精神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中的批判精神是一种对现存观念和制度的批判性分析。
它要求我们对现实进行深入的批判和评估,揭示其中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
批判精神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质疑权威和传统观念,关注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五、实践基础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强调实践是认识和变革世界的基础。
实践基础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这种思想方法使我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能深入地认识问题,而且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事业编真题
四川成都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哲学是关于(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B.自然知识的理论体系C.社会知识的理论体系 D.科学之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劳动和社会实践 B.生物的自然进化C.人脑的形成完善 D.语言6S出现发展4.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币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6.“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7.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的是( )。
A.柏拉图B.列宁C.马克思和恩格斯D.邓小平8.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价格机制,才能( )。
A.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B.保持价格与价值一致,实行等价交换c.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D.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9.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
A.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D.实现共同富裕10.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 )。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代大学生如何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xxxx年x月内容提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方法:1概念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
2观点要全面,切忌片面性.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4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从基层做起。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习实践从实际出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历史的过程。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着重学习的是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是终极结论;掌握的是完整体系,不是只言片语;运用的是立场、观点、方法,不是个别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它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一句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概念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
如,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是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洽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的内容十分宽泛,既包括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包括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这种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的总和.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1年8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考复习题答案.doc
单选题1.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D.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答案: C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A.个别劳动时间B.雇佣工人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雇佣工人所花费的剩余劳动时间答案: C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C.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的观点答案: D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答案: C5.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答案: C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答案: C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A.不变资本的产物B.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C.可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答案: B8.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C.彻底消灭剥削D.国家自行消亡答案: A9.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A.超额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绝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答案: C10.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最鲜明的社会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础答案: D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答案: D1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答案: A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答案: D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看马克思主义
我看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有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为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也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性质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我们要了解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条件。
可以说,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所以,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它们都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上百年过去了,在列宁、中国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和完善下,马克思也不断发展、完善,始终焕发着无限生机,为我国的共产主义事业指引着道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它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以实现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所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因此,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为更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作者:江卫平来源:《兵团党校学报》2022年第06期[摘要]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共产党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和立场、观点、方法。
学习好、发展好、实践好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保持时刻清醒,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进行党性锻炼,还要注重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党在新征程中取得更大的胜利贡献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立场观点[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6—0050—06[作者简介]江卫平,男,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宣传和思政工作。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1]经过百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系列科学理论,引领党和国家不断开创新的历史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验证,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征程上,从民族复兴目标出发,更应加深对这一重要战略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精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基本前提是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阶级属性、研究对象以及创立发展来认识马克思主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丰富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贯穿于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之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
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 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马 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与科学性是统一的,它在实践的基础 上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实 践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它是通过革命实践实现人民自 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是统 一的,它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 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我们更加自 觉、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更加 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将 其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一两次实践的成 败无法证明一种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列宁在讲到真理 的全面性时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 准。每一次个别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均具有局限性,它既 不能完全证明某一认识是正确的,也不能完全证明某一 认识是错误的。一种认识是否为真理,需要经过长期、 多次的实践检验,经过多个领域、多个地区、多种形式 的实践检验。
政治理论常识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C )A. 客观性B. 矛盾性C. 实践性D. 社会性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B)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没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3.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B )A. 万物皆备于我B.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C. 存在就是被感知D. 心外无物4.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B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5. 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CD )A. 我思故我在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万物皆备于我 C.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AD )A.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 科学之科学D. 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 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ACD)A. 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B. 历史观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C. 人生观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D. 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4.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 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 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单项选择题.1.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2.科学证明,人脑是(C )A. 思维的源泉B. 思维的产物C. 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3.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D)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 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质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B)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 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以说明( D)A. 时间的连续性B. 空间的三维性C. 物质的客观性D. 时间的一维性8.“现实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什么观点(B )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旧唯物主义观点9. 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事求是方法
(2)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怎样从实践 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朴素唯物论怎样从感性直观理解 人与世界的关系
泰勒斯 赫拉克利特
——机械唯物论怎样从感性直观理解 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本唯物论怎样从感性直观理解 人与世界的关系
拉美特利 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事求是方法
2. 马克思主义从感性的实践活动,即从实践 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1)实践的内涵、特征与基本形式
——从实践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实践改造社会——社会的人化与人的社会化
——从实践理解人自身的发展
实践改造人自身——人的自然化与人的社会化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二)作为认识、改造世界的矛盾分析方法
1.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的涵义 矛盾是反映人类世界事物内部或事物
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与其他哲学讲的“矛盾”的区别 黑格尔:对立而又统一就是矛盾 王安石:万物皆有藕(偶),藕中又有藕 朱 熹:无独必有对,万物皆有两端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2.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实践理解人类世界 的发展问题
(1)把“联系”理解为人类世界事物在人的实践 中的自为联系 (2)把“发展”理解为人类世界事物在人的实践 中的向对立面的转化,即实践的对立面的统一 ——从实践理解人化自然的发展
实践改造自然——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节选自《老子》五十八章 老子画像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 斥、相互离异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 倾向和趋势。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2. 矛盾分析方法基本内容
(1)矛盾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可概括为:“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和从对立中把 握统一”这相互联系两方面的结合。 ——从统一中把握对立 从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渗透和贯通,把握矛盾 双方的相互排斥、离异和否定 ——从对立中把握统一 从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离异和否定,把握矛盾 双方的相互联系、渗透和贯通 (2)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
一、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也是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思考”
1. 马克思主义的显层表现形态是“思想”
——它是一种系统化、体系化的科学世界观
2. 马克思主义的隐层表现形态是“思考” ——它是一种认识、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也是方法
(二)“思想”是其“形”,“思考”是其“魂”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 也是方法
主讲教师:薛俊强
本专题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一、为何说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也是 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事求是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导 入
恩格斯为何提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是方法”的问题?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 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实践既是主体改造客体的双重对象化活 动,又是求真、达善、合美相统一的活动。 ——从实践的求“真”理解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 ——从实践的达“善”理解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从实践的合“美”理解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正如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 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 进行生产,并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 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事求是方法
(二)作为认识、改造世界的实事求是方法 1. 实事求是方法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
何为“实际”? ——从主体实际与客体实际的统一出发
从“实事”中求“是”
何为“是”? 求“本然”——“真”即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求“应然”——“善”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求“和谐”——“美”即实践中对立面的统一
——恩格斯
‚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 思研究的成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 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 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方法。‛
——卢卡奇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即“思想”与“思考”(理论与方法)是 一种什么关系呢?
一、马克思主义是 理论,也是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3.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问题 割裂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问题 割裂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的对立统一问题 割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的对立统一问题
四、课后思考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方法?学习这种方法对我 们有何启示? 2. 什么是从实际出发?从单方面客体、或主体的实际出 发,是不是从实际出发?从实事中单纯地求“真”、或 求“善”,是不是从实事中求“是”? 3. 辩证法与人们日常生活有何内在关系?“一分为二”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如何运用矛盾分析 方法去看待“资本”的矛盾本性? 4.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只有从实践出发来理解?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 谈谈你的看法。 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内涵和辩证关系如何理解?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 马克思主义“思想” 与“思考”的关系
“思想”:世界观(外在的形态、形体)——“形” “思考”:方法论(内在的实质、灵魂)——“魂” 2. 把握马克思主义,应形神兼备、得“知”得“法”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 论与实事求是方 法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事求是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从实践理解人与世界关系 1. 旧唯物主义从客体或感性直 观 的形式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事求是方法
2. 运用实事求是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正确处理客观规 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事求是方法
(1)不能正确处理客观规律 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2)重“耳目之实”,轻“普遍理论”的狭隘经验 主义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事求是方法
(3 )以主观偏见 筛选材料,以 “实例枝节”代 替“全部总和” 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 法与矛盾分析方 法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实践理解人类世界 的发展问题 1. 旧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地理解世界 的发展问题”
(1)把“联系”理解为世 界万物自在的相互作用 (2)把“发展”理解为世 界万物动变中的数量和场所 变化、生物进化 (3)把“规律”理解为自 然必然性或机械力学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的属性,体现为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 的倾向和趋势。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节选自《老子》第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