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0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整合提升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整合提升

单元整合提升纵向贯通一、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与演变趋势1.主要措施。

(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崇儒学”,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

隋唐及之后实行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2.演变趋势。

(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君权不断加强,直到明朝废除丞相。

②分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采取了一些措施。

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①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结果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②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等特别突出。

[考题例证1](2017·武汉模拟)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须建立一个遍及全国的组织网。

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作者强调的是()A.专制主义的来源B.中央集权的特点C.政府重视水利兴修D.小农经济的缺陷解析:“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说明权力最终集中于统治者,体现了君主专制,反映了作者强调的是专制主义的来源,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与政府重视水利工程无关,故C项错误;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小农经济的缺陷无关,故D项错误。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应把握主干知识,掌握重要历史概 念,把握其发展变化规律。
商周
秦中央集权 汉至元 制度的形成
2018年 藩镇割 据 2017年西汉中 央集权的加强 2017年唐太宗 轶事与史学理 论 2014年君主专 制强化 2017年魏晋官 修史书 2017年科举制 2015年汉代地 方吏治 2017年宋太祖 驾崩与史学理 论 2016汉承秦制
(2016课标1,26,4分)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 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 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本课小结
明清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
2016年明代地方行 政管理 2017年明朝宦官专 权 2014年,明内阁制 2014年清朝东北移 民政策 2013年,明清君主 专制加强与英国君 主立宪制的确立
2017西周分封与 2010年秦朝选 文化认同; 官 2016宗法制 2014分封制、礼 乐制度 2011年西周政治 对秦汉统一的影 响 2010年西周分封 制 2013年西周战国 墓葬等级规定
隋唐:济南称“齐州”,至唐这一代经济已相当繁荣。
宋元:宋徽宗政和六年,改称“济南府”。 元改为“济南 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 明清:明初仍为济南府,洪武九年,济南遂成为山东首 府, 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使司驻地。 清朝时,济南府仍为山东省省会,顺治元年,设山东巡抚,驻 济南府。——摘自《济南历史》、《山东通史》、《“济南”地名变迁史》
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 成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 城。” —— 《诗经·大雅》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中官吏的选拔标准最终是为专制皇权服务,④不 符合,“选贤任能”是墨家观点,与专制统治不符;其他 三项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相一致。
答案: B
例3
阅读下列材料: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 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 乱。 ——《吕氏春秋》 请回答:据材料分析,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为 达到这一目的而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专题立意】:
古代政治制度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需要引起 足够的重视。综合近几年的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主要集 中在秦汉、宋元、明清诸阶段。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涉 及分封制、丞相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等政治制度。 从题型看,充分利用各种题型特点,从具体的历史事实 入手,考查系列化的知识联系。从命题角度看,多涉及 各项制度、措施的内容、影响及与同类制度的区别与联 系.既侧重记忆,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正确认识中国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对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复习时, 应进行知识整合,特别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古今联系,中外比较。
②对后世: 奠定了……基本格局,历代…… 加强和完善。
◆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点:
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 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
不同点:
官员产生方 式 地方与中 央关系 影响
分封制
世袭,有封地 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制
皇帝任命,有俸禄无封地。 绝对服从中央,受很大 限制。
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材料中明确指出诸侯在征讨过程中,“即县之”、“置汉 中郡”,这些信息与①②③相符。
答案:D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

第1讲 商周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考点1| 古代政治制度的准备——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

王位世袭制沿用夏朝的(1)和兄终弟及。

父子相传王位传承方式有(2) 2.政治特点色彩。

神秘王权具有,决定国家大事占卜通过3.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定期向,侯和伯地方:封(2)观念的由来”家天下“中国古代__]教材补遗[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3)分封对象①首先是王族是分封的主体,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藩屏周”。

②其次是功臣,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一方面用姻亲拉拢功臣以巩固统治。

例如姜太公,“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③第三类分封对象是“友邦冢君”与古帝王后代,其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原统治地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合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

分封对象及主要诸侯国: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4)诸侯权利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承担守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5)发展演变①溯源: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

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阅读材料一分析秦朝实行郡县制的 原因是什么?
——《史记•秦始皇本纪》
(1)西周分封制造成分裂格局、战争频繁的教训 (2)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需要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之因 材料二 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 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 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 南,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疆域辽阔;国家统一。 ——《元史》 材料三 中书省是当时中央的宰相府,一般称为都省。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 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 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少数民族政权加强统治的需要 阅读材料二、三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 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行省制的创立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探究一:制度演变之因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之因
汉初 郡国并行制
元 行省制
西周 分封制
秦 郡县制
判断以下四幅图分别是什么地方行政制度?分别 出现于哪个朝代?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之因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 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演变之因
材料三: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 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 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阅读材料三分析明内阁的性质及影响。
性质:非法定的内侍机构。
影响: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演变之因

2019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整合提升

2019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整合提升

A.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解析:选 D。从材料可知两个中央设置的行政机构分别是汉代 的中朝,清代军机处,二者都是中央机构,没有体现出对地方 统治和管理的加强,故 A 项错误;二者都是辅助皇帝的中央 机构,但军机处没有决策权,不是行政处置机构,故 B 项错 误;军机处是跪受笔录,完全听从皇帝的命令,集权于皇帝一 人,没有体现“分化事权”的制度,故 C 项错误;汉代中朝 和清代军机处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 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的办 事效率,故 D 项正确。
三、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中华法系的兴衰 1.发展演变 (1)夏商周三代——“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 “刑”“礼” 并立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 三代强调礼 治, 特别是西周, 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 用礼制来区分贵贱, 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制度也 已经形成。但是,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而 是各自为用。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 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商、周建立起“亲亲”“尊尊”为 主要原则的宗法法律制度。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 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
[对点训练]
2.(2018· 石家庄模拟)比较规范的三省六部制主要
存在于唐朝前期。自唐玄宗时起,一种名为“使职差遣”的制 度被推广开来,如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取代户部财政权, 监选使、监考使分割吏部人事权等。这一做法( A.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B.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成熟 C.有助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D.推动了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 )
③秦朝崇尚法治。秦律“密于凝脂”,在各个领域“皆有法 式”;在法律实施上,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 (3)两汉至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 秦朝的速亡为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制度相互结合提供了一条 途径。从汉朝开始,一直延伸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 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时期,即法律儒家化。隋唐时期,伴 随着《唐律疏议》的制定与颁布,彻底完成了儒家的礼教与法 家的“法治”的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与成熟,世 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就此形成。

人教版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解析: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解析: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意图得到先代贵族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天下为家的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A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解析: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商族的残余势力,可以得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故A项正确;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这一史实是正确的,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血缘政治,结论错误,故B项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史实正确,结论错误,汉朝初期就实行过分封制,故C项错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史实正确,根据这一史实得不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故D项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案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纲要求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提示 ] 知道“ 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 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主干整合· 夯实基础01
考点解读· 活化思维02 随堂训练· 知能巩固04
创新微课· 以微知著03
课时作业
史料三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
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 „„是同一概念的 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 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读史:史料三阐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
■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二,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是什么。 解答:西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权政治,秦朝形成中央 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2.据史料三,分析说明马克思是如何评价秦朝建立的中央 集权制度的。 解答:马克思指出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认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具有独断性、违背人性的特点。
[史论要旨 · 背一背](先填后背) (1)以“ 皇帝 ”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 统治观念的出现。 (2)“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 皇帝 独尊 的权势和地位。 (3)郡县制的建立, 是 重要标志。 (4)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 中央 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中央对 地方 进行统治。 到
命题点二 综合考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史料研读 史料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但
2.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有何不 同呢? 解答:秦朝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官僚政治,而先秦 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奴隶制度下的世卿世禄制度。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0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0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
答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政权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局面。
史论归纳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 (3)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商周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提示]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点一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 的传子制度。 2.商朝 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 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图示总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命题点一 历史概念——分封制、宗法制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 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 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 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 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据《中国历史纵与横》
解读 (1)史料一主要叙述了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诸侯与 诸侯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第一个句号为界限分为两层含义:第 一层含义明确了王室与诸侯之间权力和义务的纵向联系;第二 层含义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诸侯之间的横向联系。
(2)史料二主要描述了西周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的影响。 第一层含义表明西周宗法制的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 极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第二层含义说明宗 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的影响。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思考] “宗”是一个会意 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像宫室屋宇之
形,“ ”可能表示什么? [提示] 祖先牌位。
[史料二] 《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 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 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③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有计划打压奴隶贵族、以定额的俸 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 瓦解宗法制的作用。
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概念
“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曲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内容
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 得僭越
(5)作用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夏族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 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6)局限(瓦解的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 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 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4)作用:把“国”和“家”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君统与宗统结 合起来),王权较前代有所强化。稳定等级结构,保持贵族的政治特 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其内涵仍然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5)宗法制度的瓦解 ①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一是王室继承之争,天子地 位低落。二是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政,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 崛起。 ②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为图强争霸的需要,各诸 侯国尚贤思想流行,出现许多布衣卿相,如管仲、苏秦、吕不韦等。 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必修一)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必修一)

材料一 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设 官职以掌管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 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 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 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 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③制定了一套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④制定了细密、严苛的秦法。 (3)结果: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 ②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 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消极: ①秦朝专制权威导致暴政与权臣乱政,使阶级矛盾 激化,秦迅速灭亡;
回答: (1)阅读材料一,关于毛泽东所叙述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的特征,试以秦始皇举措加以论证之。 (2)据材料二、三,结合秦朝史实,说明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3)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和中国古代 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分别以三段材料从三个角度分析君主专 制,要求学生学习中要有一定的材料阅读能力,要善 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同时及时回民主科学思想的 产生与发展。
1.如何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该制度是秦朝在总结前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的基 础上创建的,因此它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①皇帝制度——核心。具体表现为皇权的至高无上 性、独断性和不可分割性。 ②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制度。其特点是分工负 责、互相牵制,对皇帝负责。
③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 免,从而保证了中央集权的实现。 ④官吏的选拔考察制度——选官和监察制度。保证了 皇帝的旨意能畅通无阻。 ⑤秦律制度——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 具。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

中央集 权制的 发展趋势
(1)2012·课标卷,29:从梁启超对 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论述 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 展趋势 (2)2015·海南卷,2:从先秦到秦朝 的制度区别考查郡县制度
主干知识整合
抓主干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一、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人民渴望 统一与政治稳定。 2. 商鞅变法 以后,秦国率先消除 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政治、经济、 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3.公元前221年,秦王 嬴政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王朝——秦朝。 二、内容 1.国家最高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1)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皇帝”的称谓为历代 封建王朝所沿用。
三、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 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 (2)经济上: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 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 (3)文化上: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 (4)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第 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纲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考纲考情分析
最新考纲 知识点 君主专 制特点 秦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试题角度 2012·海南卷,3:从皇帝称谓来考 查秦始皇采用皇帝称号的目的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起源、确立和特点。 2.备考策略:(1)全面掌握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这一概念,包括这一 制度形成原因、主要特点、深刻 影响等。(2)注意与古希腊罗马的 政治制度进行比较,深刻理解经 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中央集权制度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中央集权制度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中央集权制度本栏目今天带来了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中央集权制度,高考复习信息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请随时登陆查看。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中央集权制度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

(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

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二)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二)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二)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汉代中央集权到明清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二、学习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武帝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被称为“外朝”。

②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使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③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削弱相权;后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相权。

“杯酒释兵权”后,枢密院与三衙相互牵制。

④元朝:废三省,行一省制——中书省,内置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归其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代:汉初郡、国制并行,“七国之乱”后王国开始削弱;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王国名存实亡。

武帝分全国为13州,设刺史监察地方。

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为州郡县三级制。

②唐代:沿用隋朝州县两级制,太宗又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后来“道”成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③宋代: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察,削减节度使权力,避免了唐五代以来武人割据、地方官权力过大的问题。

地方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转运中央或指定地点,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将唐的“道”改为“路”,设平级四个机构,分掌军政、财政、司法和市场等事。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北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北师
——张荫麟《中国史纲》
史料二 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 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 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 (2)根据史料二指出史料中“政治混乱”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答案:(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家 国一体”的局面。 (2)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 制逐步解体)
影响
了西周的统治
治集团内部稳定
随着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而走 宗法观念得到传承,至今影响
结果
向崩溃
深远
相互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2.巧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类题目
项目
宗法制
“世卿世禄”“凝聚宗族”
“血缘亲疏”“家族祖先”
关键词 “家庭关系”“嫡庶之辨”
轻巧识记 宗法制的四个关键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嫡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 女卑”“荫庇心态”。
易误辨析 “封建”一词古今有别
(1)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建”是指国家结构,即西周的“封邦建国”,分 封诸侯国的意思。 (2)“封建社会”中的“封建”是指社会形态,即以地主剥削农民为经济 基础的封建社会。
心内容是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之
嫡长子继承制
间的权利和义务
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 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 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 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35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汉察举制采用地方推荐、 朝廷考试任用的方式选拔官吏,具有范围小、任人唯亲的缺陷, 魏晋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选用标准,会导致官员素质良莠不 齐,隋唐“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既可以扩大选官范围, 又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鼓励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由 此可见科举制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选 D 项。最优秀的 官吏未必能够由科举制选拔出来,A 项错误;官员道德水平并不 能通过科举考试得到鉴别,排除 B 项;科举制向社会开放,世 家子弟可以通过科考入仕,C 项错误。
22
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答案: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 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 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 素质。
23
2.据史料二,简要概括科举制的“创新之处”。 答案: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机 制;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24
3.据以上史料,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 价值。
答案: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25
史论归纳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 要,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10
[图示总结]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1
命题点一 历史概念——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 司制
史料研读 史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 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 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 论……大臣数诎。 ——《汉书》
33
解析:材料中“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体 现出重史传统对君主个人行为的影响,故 A 项正确。材料不涉 及史书是否真实,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史官记录君主过失对 君主的影响,未体现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C 项错误;宋 太祖并不排斥史书记录他良好的真实言行,D 项错误。
答案:A
34
1
[考纲要求]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课标提示]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 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隋唐 1职责: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 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2特点: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相互牵制。 3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 了皇权;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皇 权;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6
3.史料三反映了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 答案: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 政权、军权和财权,相权被进一步分割。
17
史论归纳
1.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 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 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 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 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 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答案:C
32
4.(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6
1产生发展:隋文帝时,分设各种不同 科目推举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朝 5.科举制 统一分科,定期考试。 2作用: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 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7
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1.监察
1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2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时在地方上设置

刺史,以监察地方官员。3Βιβλιοθήκη 清: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在中央,有都
察院、六科给事中;在地方上有按察使司。
8
1唐朝: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2.谏议2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3明清:取消了谏议机构。
9
四、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
13
解读 (1)史料一反映出汉武帝重用“贤良文学之士”作为 侍臣,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从而削弱了相权。
(2)史料二中“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 审覆,再下尚书施行”反映出唐代三省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 相互监督;“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说明唐太宗设立 政事堂,以提高行政效率。
12
史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 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 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 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史料三 (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 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 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宋史》
3.废除:元代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
5
二、选官制度 1.“世卿世禄”制:西周实行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2.军功爵制:战国至西汉武帝时期实行。 3.察举制和征辟制: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察举制是让各 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 人才。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选官的标准是家世 门第的高低。
(3)史料三说明宋代决策权归属中书机构与主管军事的枢密 院,财权集中于三司,这反映出北宋通过分化事权,加强皇权。
14
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试解 答案: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 奏事;令其与大臣辩论。
15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 式的进步性。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1
解读 (1)解读史料一需要抓住关键信息,通过概括“前此 选举”的弊端,认识科举制的进步性,反映了科举制相对汉晋时 期的选官制度的进步之处。
(2)解读史料二注意史料中省略号对史料分层的作用,从中 提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 均等”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信息,可将其概括为促进 人才的流动、客观公平、激励作用等借鉴价值,反映了科举制的 创新之处。
答案:C
28
2.(2017·北京卷,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 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 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29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集权措施。转运使和知府都属于地方 官员,排除 A、C 两项;兵部是尚书省的下属机构,兵部员外郎 属于六部官员,是宰相的下属,由此排除 B 项。宋代为了加强 皇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因此,宋代的枢密副使“位同宰 相”。本题选 D 项。
答案:D
30
3.(2017·江苏卷,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 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 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 升。这表明(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18
2.中国古代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 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 强,相权不断被削弱。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 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 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侍臣、宦 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 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
答案:D
36
6.(2016·江苏卷,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 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 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37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唐代科举“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而宋代实行糊名法,依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说明宋代考试程 序更加公正,故选 A 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取士科目和录取人数 的变化,可排除 B、D 两项;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