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第1讲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轮赵

第1讲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轮赵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5)为什么温室大棚能生产反季节蔬菜?
植物生长温度必须稳定在10°C以上,还需要水和光照。 塑料和玻璃搭建的温室大棚既可以保温、保湿、透光。
P28页〖试题调研〗
分组完成,组间交流。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 )
这就是逆温现象。
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
B、
C、丙
D、丁
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 能是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A. ①④ B. ③⑥ C. ②③ D. ⑤⑥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考纲解读:
1.了解大气的组成,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情况.
2.识记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
作用。
一、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微小尘埃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需物质
CO2 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温作用 O3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冬季,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弱,地表温度降低,尤其是晴朗无
风的夜晚,容易出现下层温度低、上层温度高的反常现象,即气 象上所说的“逆温”现象。 逆温层就像个大锅盖盖,使低层的水汽和污染物无法向太空 扩散出去,十分有利于雾的形成和污染物的积聚。身体抵抗能力
较差的人,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一、学习内容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主要知识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不同表现形式。

热力环流是本课时的关键部分,祈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基础,所以可以通过这部分的内容的学习来衡量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程度。

二、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知识,在必修1第一章已掌握了太阳辐射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学生仍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以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2、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介绍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的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热力环流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1、大气的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原理;五.教学策略: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实验法。

六.教学环境设计: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第1课时[含答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第1课时[含答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 掌握等压面的判读规律。

课前预习学案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①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②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③______、反射。

3.受热过程(1)大部分A ④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 ⑤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⑥______________。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⑦_____________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⑧ 。

2.热力环流的形成【自主检测】1.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 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天气原因是()A.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3. 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地势高,空气稀薄③白天太阳辐射强④云层厚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4. 下列关于近地面大气受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B.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C.近地面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然后以传导和对流形式传递给大气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B. 空气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C. 地面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D.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自我反思】——疑点: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19
等压面
等高面
A
B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
),当地吹

)风。
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热力环流势力将(
)(增强、减弱)。
20
读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热力 环流, (1)该图表示的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称_____
地面受热不均 形成这种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为什么挂式空调给人的感觉制冷效果好而制热效果不明显?
14
注意!
等压面上凸为高(突向低值其值高) 等压面 下凹为低(突向高值其值低)
15地面Βιβλιοθήκη 热不均大气垂 直运动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大气水
平运动
热 力 环 流
注意: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16
(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
散射
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
散射
各种波长的光
27
城市与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 郊区
市区 市区
郊区 郊区
28
3 1 4 2
等压面 2000米
A 受热
B
地面
冷却
比较1至4点气压值的大小--------------- 1>3=4>2 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A、B哪受热,哪冷却?

引 起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气 运 动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二、热力环流 大 气 垂 直 运 动
同一
水平 面气 压差 异 直接 原因

2.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

2.1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

白天多云,对太 阳辐射的反射作 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 逆辐射作用强。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冷却
1. 2.

低气压 A 受热 高气压 B冷却 丙>丁>乙>甲
画出高空、近地面等压线弯曲状况 比较甲乙丙丁四点气压的高低。
规 律 总结
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
近地面 同一高度 气温高、气压低 、等压面向下凹 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
海陆风
高 低 低 高 低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白天:吹海风
夜晚:吹陆风
夏季
冬季
山谷风
白天:吹谷风
夜晚:吹山风
B
A 郊区
市区
A 郊区
B
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植树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
课堂小结: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越往高、气压越低 不同高度
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合作探究(二)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B
a
C
b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
先有 垂直 运动,再形成 水平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面冷热不均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 B>C>D>A 是 。
学习目标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 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 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 3、能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叙述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能 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D 高压 冷却
地 面
图中空气在A、B、C、D四点的流向如何?
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D>A>B>C
海陆风的形成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 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如下 任务。
(1)在图a和图b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高低。 (2)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3)在图a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在图b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C
B
地 面
D
A
热力环流
C、等压面: 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高空
900hpa
2 1 B A C
1000m
1100hpa
500m
地面
热力环流 等压面变化: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3 等压面 高1 低 2 2000米 4
A B
地面
1>3>4>2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
热力环流
大气的受热过程
了解:大气是如何受热的
说一说: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反射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 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逆 辐 射
地 面 大气散射 吸 收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射向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地面增温 地 削弱作用和对地面 面 的保温作用 1.“太阳暖大地” 3.“大气还大地”
平原小,这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序号代表的因素有关( B ) A.① B.② C.③ D.④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预习学案学案制定人:宋爱霞使用时间:2012 -09-18【预习目标】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认真阅读课本,填写学案空白处,并在课本上划出记住)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2.大气增温的主要方式是。

3.近地面空气以、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4.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5.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波长的关系:温度越高,波长,温度越低,波长。

6.读图,回答A、B、C、D所表示的含义:A.辐射,B.辐射,C.辐射,D.作用。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大气的削弱作用是通过、进行的。

大气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实现的。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3、读课本图2.3及右边文字,写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不均大气的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差异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预习自测】1、右图为“北京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气温变化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月9日白天与夜晚气温都比3月8日低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的反射作用2、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

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B.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近地面大气能大量反射地面辐射4、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晴天,地面辐射增强B.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C.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D.晴天,地面辐射减弱【预习评价】自我评价:优一般差教师评价:优一般差【预习留言板】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课内探究学案学案制定人:宋爱霞使用时间:2012 -09-19【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本节课的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而大气的主要过程可以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来概括。

课标淡化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大气从地面获得与保持热量的过程。

教学中不宜把受热过程划分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过程,从简化角度来看,应把受热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关能力集中训练的机会。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突出了逻辑推理能力,而在这个分析过程的同时又要把相关原理同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结合起来,在运用中形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的波长和大气对它们的反应,概括大气受热过程。

在整体读图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相应的生活实例和情境,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能正确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这是因为它是认识大气运动的前提,也是解释诸如温室效应等具体地理现象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多。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推理过程严谨,而涉及的光学和热学知识较多,而这些知识学生没有学过,学生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障碍较多。

这要求教学时给学生必要的相关知识铺垫,用生活实例通过比喻的方法说明。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多媒体演示。

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如果地球外围没有大气,地球上还会有生命的存在吗?地球周围的大气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是什么引起了大气的运动呢?请同学们看我们第一节的课标告诉我答案。

今天我们只学习本节内容的第一部分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

【设计意图】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

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反季节果蔬种植
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x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
4.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处不胜寒”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顶离太阳更近,为什么我们感觉更冷?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传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反射
吸收
大气上界
散射

面 辐
大气逆辐射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根本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白天,由 于没有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月面 温度升得很高。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 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 强烈,月面温度骤降。
白天,大 气削弱了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 射,气温不会 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 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 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 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 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 霜冻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 ----保温作用
大气吸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原 因在哪里?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作用。

2.运用图示说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

3.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4.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

【课前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受热过程(填出①~⑨代表的含义))(名称具体过程结果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A____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增温过程地面增温后以B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少部分太阳辐射的吸收或反射(2)两个作用保温作用:弥补了地面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意义(思考)1、为什么“高处不胜寒”?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________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差异。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1)概念:是由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__________的最简单形式。

(2)形成过程①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________;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②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________;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_;③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3)常见形式:________、城市风、山谷风。

(思考)2、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能解释巴山为何多夜雨吗?(活动一)1、结合教材图2.2,回答下列问题。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课题: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时间: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计划课时2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选用了三个有着紧密逻辑联系的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知识,在必修1第一章已掌握了太阳辐射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学生仍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以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2.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介绍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1.大气的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原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媒体选择新课导入如果没有了大气,也就没有了生物界,没有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我们生活在大气中,却往往因为大气看不到和摸不着,而“不识其庐山真面目”,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

但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切实感受到大气的“风云变幻,气象万千”。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大气的运动。

学生思考回忆周围的现象。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导入新课。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水平运动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水平运动

判断风向的方法
北 半 球 1、明确高低气压;
高 鞍 低
2、确定F梯的方向;

3、判断南北半球,南左北右。
4、 判断风向。
鞍 低

低 高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根据图2.8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气压梯度力(F梯)
同一水平面上,使气流 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等压线的疏密) 影响:风速,风向
地转偏向力(F偏)
运动的物体会受到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赤道除外)
方向:垂直V,南左北右 大小:速度,纬度 影响:风速,风向
摩擦力(f)
空气与地面,或与空气之 间的阻力 方向:与V相反 大小:地面>高空 影响:风速,风向
[活学巧用· 大冲关] 1.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____________, 风向 ②____________, 地转偏向力 ③____________, 摩擦力 ④______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垂直 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冷 热 不 均
大 气 垂 直 运 动
水 平 气 压 差 异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根本原因
能量来源
直接原因
本节主要内容
1.三种力的定义:F梯、F偏、f 力的特点:方向,大小、影响 2.风向的3种情况: 先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 后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再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3.风向的判断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郑明进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郑明进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知识,在必修1第一章已掌握了太阳辐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学生仍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
3、通过实验、绘图等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
4、运用大气受热及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5、通过了解大气运动的成因,感悟物质运动的规律和联系,并增强学生的大气环保意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本节内容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是学生学习和将来走上社会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可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本节课教学重点: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热力环流形成原理。教学难点:大气的保温作用,气温、气压、高度三者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联系框图,总结归纳大气的削弱作用及大气的保温作用。
设计意图:运用联系框图,符合脑科学原理,侧重能力培养和潜移默化的学法引导。培养学生地理理性思维。
5、活动探究:小明家的农田3个月后就被征用了,但他想再抢种一季胡萝卜(需3个多月才能收成),有同学给他建议——盖上一层塑料薄膜,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㈢热力环流
1、实验探究:
学生在课前做大气环流地理实验,并拍摄实验过程录像。课堂可播放大气环流实验录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
附:热力环流的实验设计
(1)实验用材:一个长约80厘米、高40厘米、宽40厘米的玻璃缸,一块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孔)或塑料薄膜,一小盆热水,一小盆冰块,一支弯曲的玻璃管,几支香,一个打火机,一块黑布,一块香皂。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知识点总结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知识点总结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二.大气的组成成分三.大气的受热过程注解:过程一:大气削弱作用中的反射主要集中在大气层(低层大气)上部;吸收和散射则是整个大气层(从地面到虚线所示的位置)的作用。

过程二:大气吸收也是指整个大气层(大气上界以下),具体方式是靠近地面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然后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波长逐渐由短变长。

四.热力环流注:实线表示等压面,虚线表示等高面。

规律——同一水平面,等压面凸起的区域为高压区,凹陷的区域为低压区,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1.什么是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风指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什么叫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3.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有什么关系?垂直4.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有什么关系?相反南半球近地面顺风而行的飞机,高压在它的(左后)方向,低压在它的(右前)方向。

气压场中风向的画法第一步:画出过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第二步: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水平气压梯度力第三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大气的受热过程背诵单

大气的受热过程背诵单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背诵单
1、大气的受热过程
了解:辐射原理:物体温度与波长负相关(书中小字)
1.大气的能量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
大气受热过程
(黑板示意图)
⑴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被大气吸收或反射或散射等削弱作用削弱一少部分,大部分到达地面。
⑵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长波辐射。
②“十雾九晴”指的是在深秋、冬季和初春,大雾多发生在晴天的第二天早上:晴天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云层保温作用弱,夜晚地面降温幅度大,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光照强;夜晚空气稀薄,晴天水汽少,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⑶地面长波辐射经过大气时,绝大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同时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因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原理应用
①多云的阴雨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水汽多,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
4.高处不胜寒原因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就会越少,气温就会越低,感觉越冷。
5.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原理:塑料薄膜或者玻璃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进入,但是却阻挡了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使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6.秋冬季节晴朗夜晚利用人造烟雾预防霜冻原理是(人造烟雾成分二氧化碳及尘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来增强大气逆辐射达到保温防冻害。
7.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思考
1、白天天空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2、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
探究

深秋季节,北方农业生产中为了防 止晚熟的庄稼遭受霜冻,经常在田间地 头用潮湿的柴草燃起一堆堆篝火。你认 为他们这样做对防止霜冻有作用吗?为 什么?
小结
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大气层的作用:保温作用,削弱 作用
1.臭氧:吸收紫外线 2.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3.固体杂质:凝结核,反射阳光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地面吸收
大 气 吸 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增 温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大气上界 辐 射
大 气 逆 射向地面 辐 射
地 面 辐 射
地面增温
注意:
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判断
地 面 辐 射
地面增温
重点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________ 地面 近地面大气的根本来源:__________ 太阳
同一地点为什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因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离 热源近温度高,离热源远温度低。
月球
地球
白天,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大气层的作用 1、大气层具有削弱作用(太阳伞) 2、大气层具有保温作用(小棉被)

1.太阳辐射是_________ 短波辐射 2.地面辐射是_________ 长波辐射 3.大气逆辐射是___________ 长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地面吸收
大 气 吸 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增 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城市第十三中学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学案编号:12 主备人:许南辅备人:周月霞班级:姓名:填写日期:
课题《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视频导入:播放《大林寺桃花》动画,为何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目标引领】
1.能运用图表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知道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2.能应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月球表面昼夜温差为什么比地球表面大。

【预习效果监测】
大气上界
1.请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

2.能量来源:
3.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能穿过大气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用。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使大气增温,因此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③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影响着大气的、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状态。

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向下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叫。

可见,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作用。

【引导探究】
探究一:1能运用图表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二:月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地球与月球存在昼夜差异的原因。

【目标升华】学生总结
【当堂诊学】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B.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
D.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2.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B.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
C.夜晚多云比白天多云气温高 D.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3.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③地势高,空气稀薄
④白天太阳辐射强⑤云层厚⑥夜晚大气逆辐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②⑤⑥
【强化补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