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题1(人教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编者选题表1.(2017·湖北天门期末)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

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 ) A.宰相胡惟庸乱政 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C.朱元璋性格多疑D.削弱诸侯势力的需要解析:B 宰相胡惟庸乱政是朱元璋废丞相的导火线,故A项错误;材料“‘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体现了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B项正确;朱元璋性格多疑,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地方问题在宋代已解决,故D项错误。

2.“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作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B.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解析: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事咨询机构”是指内阁。

明成祖设立内阁后,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选A。

B项是军机处的影响;明太祖时已经废除了丞相,C项错误;D项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材料无关。

3.《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解析:C 从“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内阁阁臣参与政务,从“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知内阁阁臣是皇帝的顾问,C项正确。

4.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

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是( )A.唐朝尚书省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解析:C 唐朝尚书省、元朝中书省均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A、B两项错误;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形成时间较长,之后,内阁权力增大,但始终不能正式统率六部、行使权力时受到司礼监太监节制,C项正确;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不符合“与皇权矛盾重重”的信息,D 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一、单选题1.明成祖朱棣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

这一规定有利于()A. 建立权力制约机制B. 保证吏治清正廉洁C. 维护皇室独尊地位D. 保持中央政令畅通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

这反映出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 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3.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

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A. 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B. 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C. 经济发展水平趋同D. 基层社会治理加强4.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A. 队形操练B. 武艺训练C. 阵法演练D. 习惯养成5.明清县级政府中领取俸禄的朝廷命官人数有限,不领取俸禄或只领取少量津贴的辅助人员众多。

这些人员包括国家明确设立的书吏和差役,正印官自行雇佣的幕友和长随。

这反映了A. 乡绅阶层主导县级治理B. 县级政府管理人浮于事C. 国家治理权力向县下延伸D. 中央对县的控制渐趋削弱6.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降落在朝鲜的日期为光海一年(公元1609年),此时中国正值明朝,若他当时降落在中国,以下情况有可能的是()A. 成为明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 成为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进行“批红”C. 在按察使司,对六部进行业务监督D. 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的官吏7.雍正四年(1726年),云南巡抚鄂尔泰上书说:“云贵大患…….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

(1)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现实原因: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

(3)直接诱因:宰相胡惟庸恣意妄为,挑战皇权。

2.过程: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影响: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温馨提示:废除宰相制度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但由于缺少了制约君权的机制,容易出现决策失误、社会混乱与政治黑暗。

【问题导思1】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否意味着相权从此就消失了?为什么?提示:宰相制度的废除并不意味着相权从此就消失。

因为相权泛指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权力。

相权与皇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

只要皇权存在,相权就存在。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六部尚书的权力相应扩大,这种权力实际上是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预习检测1】“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文中的“朕”是指(D)A.汉武帝 B.唐太宗C.宋太祖 D.明太祖二、内阁的出现1.萌芽: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

2.出现:明成祖在位时出现,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3.发展:后来(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票拟权。

4.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问题导思2】内阁首辅有时也被人称为“宰相”,你认为这种称呼是否具备实际意义?为什么?提示:不具备实际意义。

原因:内阁与宰相相比,其地位、职责、权力来源都有着明显差异。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而是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权力无法制约皇权。

【预习检测2】《明史·宰辅年表》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这段材料表明(C)A.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B.明仁宗时期内阁开始出现C.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D.大学士完全获得宰相职权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2.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 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 ,与“ 乾纲独断” 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 承旨书谕” 而已,皇帝并非“ 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 必须责罚军机大臣B. 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 军机处应予以撤销D. 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3.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A.有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_________ B.强化了君主专制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扩大了统治基础4. 咸同年间,以湘淮系为主的池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

清廷利用湘淮督抚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制约,安排非湘淮人员牵制湘淮督抚,自如地调动包括湘淮督抚在内的各地督抚。

据此推知A.重农抑商思想的改变B.湘淮督抚专政与朝廷分庭抗礼C.清廷以传统政策控驭各省D.清政府维持了对地方的控制权5. 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 )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6.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1)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白的诗《远别离》中有这样的句子:“君失臣兮龙变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为防止“鼠变虎”,明太祖( )A.实行分封制B.废丞相,权分六部C.设内阁 D.设立军机处答案:B2.明朝内阁形成后逐渐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力是( )A.协理奏章 B.决策权C.最高行政权 D.票拟权解析: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这两项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明朝内阁后来拥有的重要权力是票拟权。

答案:D3.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太祖的措施是( )A.三省六部 B.设立内阁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解析: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本题重点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首先排除选项A、D。

选项A是隋唐时期,选项D是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选项B是明成祖采取的措施,不是明太祖的措施,故选项B是错误的。

答案:C4.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社会中央官制演变的趋势及本质。

古代中国中央机构的变革都是服务于皇权,以皇权的强化为中心,三公的相互牵制,三省的分化相权,直至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B5.“(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

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检测—第一单元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检测—第一单元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07年6月4日一.选择题1.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 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C.让“群臣”监督皇帝D.精简政府机构3.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4. 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B.皇权的加强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内阁的废除5.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

”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6. 明朝废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 )A.改变蒙古贵族守旧的生产方式B.完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取消地方行政机构7.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A 明宣宗时 B.明英宗时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8. “票拟”是 ( )A.大臣的奏章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9.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2.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

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3.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

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A.民生建设B.市政管理C.危机管控D.社区自治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

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5.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6.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点睛】明代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2.清初皇太极“设八议政大臣,皆以满臣充之……总理一切事务,……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

后雍正增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以上两个机构都()A.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B.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C.强化了专制皇权 D.有一定的行政决策权【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4)注重官吏的选拔,如隋唐时期兴起完善的科举制。

(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等。

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新人教版必修一)

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新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一、选择题: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废丞相B、在中央设内阁C、创设八旗制度D、设军机处2、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④注重思想控制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4、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明宣宗时D、明神宗时5、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D、皇权与相权协调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7、当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B、开辟新航路C、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8、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9、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10、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B.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离全国政务11、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B.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以辅助丞相C. 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12、秦汉时丞相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到了宋朝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就更多了,到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测试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测试

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军机处B.设置枢密院C.实行一省制D.废除宰相制度2.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中书省3.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 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D.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5. “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 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C.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6.下列现象,发生在明朝的是()A.相秉百僚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7.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8. 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

”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

改名体现了( )A. 维护皇权的独尊B. 借皇帝名号宣传C. 宗法观念的影响D. 神化皇权的需要9、“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高中历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血缘关系不断强化B. 宗法制度逐步淡化C. 等级秩序日益固化D. 法律的儒学色彩加强2.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

这一做法()A. 通过削弱相权保障了皇权独尊B. 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完善分权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 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3.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西周()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4.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 贵族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B. 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C. 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 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5.下图“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 ①④B. ③④C. ①②D. ②③6.某学者指出,“历史上,好多地方政府、地方官没有任何自主权,没有任何地方的银子……发达地区往往在分裂的时候能得到有力发展。

”这说明()A. 中央集权不利于社会发展B. 分裂比统一更能促进社会进步C. 过度集权会带来消极影响D. 中央与地方分权是必由之路7.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训练卷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训练卷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训练卷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

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

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B.开始形成独立体系C.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答案】C2.乾隆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并标榜,“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 曰外患, 曰权臣, 曰外戚, 曰女谒, 曰宦寺, 曰奸臣, 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

上述材料表明,乾隆帝时期A.政治统治比较清明 B.官员管理比较严格C.注重对官员的控制 D.善于提高官员品德【答案】C3.据史书记载:“至嘉靖间,始委政内阁,而居首揆者责任尤专。

凡一时政治得失,皆视其人为轻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开始有了独立决策权B.明朝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C.明朝内阁影响机密事务的决策A.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B.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D.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答案】B7.明朝官修史书《太祖实录》曾三次修订。

初修始于建文元年,靖难之役后,于永乐初重修,此为二修;但由于“成于急促,未及精详”,永乐九年第三次修纂。

这说明A.重修实录有利于记载的准确B.历史编修受政治因素的影响C.古代官修史书力求精益求精D.实录修订随时代发展而完善【答案】B8.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

此外部分地区设州和厅,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县,蒙古地区全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

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

材料说明清朝A.废除了元朝行省制B.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C.沿用明朝地方制度D.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答案】B9.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自我小测: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自我小测: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自我小测一、选择题1.纵观古代中国的历史,明朝是太监乱政较为严重的朝代,其根源在于()A.明代皇帝大多昏庸无能B.明代皇权过于集中C.明代封建制度趋于衰落D.明代政治异常腐败2.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禀告中书省。

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3.明朝初年,在中央机构的设置问题上曾经进行了自秦汉以来的一次颠覆性的改革,那就是废除了丞相一职。

当时的办事机构六部的运行方式是()A.直接向皇帝负责B.受命于内阁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一统山河巾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5.在废除丞相制度之后,明朝逐步建立了内阁制度。

在明代,控制阁臣选任权和罢黜权的是()A.皇帝B.六部C.内阁大学士D.宦官6.清初一度出现“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的局面。

这种局面() A.是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结果B.是清朝统治仿照明朝制度的结果C.使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D.使清初政治凸显一定的民主特色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清代,重要奏折皆归,外廷无预闻,更无参与意见之余地。

”其中看不清的文字应是()A.内阁B.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D.六部8.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这样做的结果是()A.军机处变为行政机构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六部C.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D.保障了皇帝更加专制独断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事无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2.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
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的做法是
A.设置内阁 B.设三省相互制约
C.设军机处跪受笔录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
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尚书台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4.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

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
有:①西汉设刺史制度②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宋代增设参知政事④清代设军机处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②③④
5.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
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6.(2010浙江海盐)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
的历史。

”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相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设置处理国政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7.(2010安徽合肥)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

能反映这一情
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8.(2010山东平邑一中月考)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
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
A.康熙帝
B.汉高祖
C.唐太宗
D.秦始皇
9.(2010浙江瑞安)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
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10.(2009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调研)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高考能力演练
11.清朝前期,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是 ( )
①各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过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②国力强盛,政局比较长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
③有效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侵略
④坚决粉碎了各地分裂国家的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2.关于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C.有利于协调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
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13.乾隆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

”当
时的官司员视察西藏提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

”对于清朝上述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政策 B.不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C.采用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 D.在边疆地区推广农耕经济
14.元朝地方上以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各种军政大权。

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不利于
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他()
A.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15.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实质上反映了()
①封建专制的加强②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③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④全国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二、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史学家罗布代尔说:“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

……历史学说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树木、河流、冰川、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畜之生长。


——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二明末各地受灾情况
——《明史》等资料汇编
材料三……内城陷。

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千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明史》卷二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主要观点?(4分)
(2)试结合明朝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说明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关系。

(6分)
(3)崇祯皇帝认为明朝灭亡与“天咎”相关,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政治观?(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大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天把之神灵庄记》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分)
②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2分)
③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3分)
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3分)
0.《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2.A
3.C
4.B
5.D
6.C解析: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7.D解析:从秦到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这是常态。

所谓特殊情况则是指受到限制或制衡。

清代议政王
大臣会议集体决策,对皇权形成极大限制。

故D项符合题意。

8.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推测。

9.C解析:明初废丞相,六部皇帝听命于皇帝,各个衙门分工不同,管理较细,形成了相互之间的牵制,
但是正时都由皇帝亲自处理。

10.C解析:“分理天下庶务”是相互制约,“事皆朝廷总之”实际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

高考能力演练
11.A
12.C
13.C
14.C
15.A
二、材料阅读
16.答案:(1)肯定了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气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分)
(2)政治黑暗,不能有效抵御、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

(2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个体农民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2分)因此自然灾害加剧了明朝社会矛盾激化,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分)
(3)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分)
17.答案要点:(11分)
①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②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

③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
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