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法国绥靖政策出台的原因

合集下载

绥靖政策浅析

绥靖政策浅析

从和平角度看绥靖政策摘要:纵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政治氛围,尤其是英国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的总和。

经过一战后,"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那时坚强而又脆弱的人类,害怕被战争拿起的瞬间又把他们从高空深深的摔下!静静在角落等待着有个懂得珍惜和平的呵护人类紧紧握住不放手!!关键词:绥靖政策历史背景反战思维一、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1、经济衰败的后作用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持续多年的经济衰败,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是战胜国的英国,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

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以每年120万人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

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23%,外贸额缩减了一半以上,失业者达工人总数的5分之1以上。

英国经济已衰败不堪,日落残照,夕阳如血!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致力于经济恢复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军备的巩固。

早在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即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

”英国的.这一军工政策直到1932年还在生效,之后虽有修正,但总的宗旨未变。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军费开支降到根本无法履行英国防卫义务的状况。

这就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面前实行一种连续和坚定的政策,相反,英政府拒绝以任何方式认真考虑战争问题。

这无疑对以后希特勒德国的武力威胁只能“息事宁人”、"妥协退让",进而为绥靖埋下了祸根.2、扶德抑法,保持欧洲均势“欧洲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之一,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的互相牵制,达到"实力均衡"。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英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也使两国自身遭到重大损失。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如下:首先,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

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

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

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

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

(3)《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

二十世纪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出现的原因分析

二十世纪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出现的原因分析

二十世纪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出现的原因
分析
呼与浩特第九中学
吴宇强
2013-09-23
一、课本及资料中常见的观点
1、一战对英法的削弱,就是英法不敢与法西斯作坚决斗争。

2、苛刻的《凡尔赛与约》使英法有负罪感。

3、英法对苏联的仇视企图祸水东引以及对小国的蔑视。

4、被法西斯国家打出“反共”招牌所迷惑。

二、我认为的其她原因
1、研究资本主义历史也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二十世纪30年代英法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之后,走在尽力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努力的学习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需要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比经济危机尤甚。

各帝国主义国家,尤其就是英法美等国的垄断资产阶级,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致力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她们对于一战心有余悸,想法设防避免本国卷入战争的泥潭,给政府施加压力,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环境。

而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资产阶级政客们,也意识到与法西斯国家的战争在所难免,但就是不愿过早的卷入战争,只能竭力延迟战争的爆发时间,办法之一就就是牺牲小国利益的绥靖政策,满足法西斯国家侵略的一时欲望。

2、一战以后世界反战运动与世界与平主义思潮兴起。

反战运动揭示着政府背后的力量——民间力量的强大,致使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摆出与平的姿态签订一些反战公约等等;而与平主义思潮的泛滥,也让资产阶级政客们宁愿沉醉在与平的幻想里,尽量制造与平的假象,以
牺牲弱小国家与民族利益的一时与平,渲染整个世界的与平。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西方国家推行的绥靖政策,指的就是对于侵略别的国家的敌对国家采取妥协政策,并不直接采取过分的制裁手段推行的原因是为了西方国家保证自身的安全,将祸水东引,削弱智国。

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慕尼黑会议。

绥靖政策就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侵略者妥协的政策。

是一种姑息、纵容侵略的政策。

又叫妥协政策。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并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向外扩张时,它们则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英国首相鲍德温声称:“英国不能接受战争风险,假如一定要打的话,我希望看到布尔什维克和纳粹打起来”。

他的继任者张伯伦也认为“希特勒的行动将指向东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完全不卷入了”。

因为你越往后推,对手的准备就约越成熟,这是真理。

所以说,解决问题一定要趁早,一味地拖延只能是姑息养奸,绥靖政策不可取,最终你幻想的风平浪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正是因为英法对德国的东扩默不作声,造成了德国铁骑在吞并波兰后就以推古拉朽之势横扫欧洲大陆,并对英国进行了血腥轰炸!绥靖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绥靖政策”出现在一战结束后到二战开始前,简单的说就是— 1 —对敌国的扩张,侵略行为视而不见,以牺牲别国为代价,一味的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这就是一种姑息养奸的行为。

提出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球有上千万人因为战争而死亡,除了德国外,英国,法国两个国家的损失非常惨重,战后世界维持了短暂的和平,每逢大战之后,反战情绪都会迅速蔓延,欧洲的局势其实并不乐观,不论是苏联,还是英法等国,都想要尽可能避免被卷入另外一场大战中。

一战结束后的德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加上美国经济大萧条对全球的冲击,数百万人失业,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得到了德国政权,在希特勒的治理下,德国的经济逐渐复苏了,甚至一度还出现了用工荒,在当时法西斯模式还被视为少有的成功模式。

希特勒希特勒上台让德国人重新凝聚在了一起,德国政府大肆鼓吹民族主义,侵略性越来越明显了,而英法两国,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恢复始终十分的缓慢,军费开支,国防预算都不同程度的削减了,法国政府大费周章的修建马奇诺防线,国防政策也开始往保守转变。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世界史入门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世界史入门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概述“绥靖”一词,最早见于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

所谓“敬服王命,绥靖四方”,这里面的“绥靖”是平定安抚之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绥靖”渐渐与政策二字联系在一起,其意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用来指代姑息养奸的行为做派。

而绥靖政策,则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的妥协退让。

这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极力避免武装冲突的纵容政策。

这种政策在当时还突出地表现为“祸水东引”,即尽可能满足德国和日本,使其侵略矛头对准苏联。

二、产生背景1、一战使得英法实力衰弱。

1914—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缓缓落下帷幕。

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大地仿佛经历了一场特大级暴风雨的洗礼,英国和法国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而在1929年,一场世界级的经济危机又不期而至。

可谓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大幅下跌,外贸总额更是缩减了一半还多,英镑贬值了1/3,22%的工人陷入失业的境地,国内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经历了一战和经济危机的英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再看法国,其境地比英国还要悲惨。

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局势一直不稳,内阁更替频繁。

身为老牌霸主的英国在一战和经济危机中遭受的苦难,法国亦是感同身受。

对德国的惧怕,对民众的无力,追随英国就成了法国的政治正确。

2、敌视社会主义制度“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至今读起来也是魄力非常。

虽然时至今日,无产者仍没有获得整个世界,但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确已经瑟瑟发抖了。

比如英法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除了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还拉开了两大社会制度对立的序幕。

自此,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了斗争。

苏联,就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

英法非常清楚,本国绝不能发生大规模的无产阶级运动。

绥靖政策——精选推荐

绥靖政策——精选推荐

探究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战中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为此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本文对绥靖政策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及历史经验教训等做进一步研究,以加深对二战的认识。

关键词:绥靖政策原因、具体表现、教训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为在新兴的帝国主义面前苟安一时,对侵略者没有采取行动给予制裁,将战火及时扑灭,相反采取妥协、退让、姑息的政策。

它以维护既得的利益和霸权为宗旨,以损人利己为原则。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会议及协定助长了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同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巅峰。

绥靖政策的出现,给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它对当今国际社会留下深重的思考。

一、历史原因纵观二十世纪二三时年代国际舞台及政治气氛,绥靖主义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各种因素的总和。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后导致二战的爆发。

1、经济的衰落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就是国家的生命。

衰落的经济无疑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英法等协约国是战胜国,除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导致各国战后重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损失2 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 285万人,损失1 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

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 863亿余美元。

各国在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缓慢。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各国政府不得不把经历集中到战后经济的恢复上。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

浅析绥靖政策姓名:包欣欣班级:2011级专业:旅游管理学号:01160003纵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政治氛围,尤其是英国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的总和。

经过一战后,“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那时坚强而又脆弱的人类,害怕被战争拿起的瞬间又把他们从高空深深的摔下!静静在角落等待着有个懂得珍惜和平的呵护人类紧紧握住不放手!一、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1、经济衰败的后作用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持续多年的经济衰败,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是战胜国的英国,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

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以每年120万人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

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23%,外贸额缩减了一半以上,失业者达工人总数的5分之1以上。

英国经济已衰败不堪,日落残照,夕阳如血!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致力于经济恢复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军备的巩固。

早在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即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

”英国的这一军工政策直到1932年还在生效,之后虽有修正,但总的宗旨未变。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军费开支降到根本无法履行英国防卫义务的状况。

这就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面前实行一种连续和坚定的政策,相反,英政府拒绝以任何方式认真考虑战争问题。

这无疑对以后希特勒德国的武力威胁只能“息事宁人”、“妥协退让”,进而为绥靖埋下了祸根。

2、扶德抑法,保持欧洲均势“欧洲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之一,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的互相牵制,达到“实力均衡”。

.一战之后,《凡尔赛和约》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改变了这一均衡局面。

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

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

一、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1 绥靖政策含义: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2 出现原因:A、英法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英军重整军备不力,政府软弱怕战,推行绥靖外交政策C、法国政局不稳、内部斗争激烈D、英法抱侥幸心理,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全自身,并企图祸水东引,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E、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3表现:A、纵容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B、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C、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D、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对德采取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表明并未完全放弃绥靖政策4后果: 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可谓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直接后果:(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4)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5反思:a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b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正是英法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幌子!历史证明,“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法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

法国推行对德绥靖政策原因探析

法国推行对德绥靖政策原因探析
界, 德 国为 摆 脱 危 机 , 建 立 起 法 西斯 专 政 , 企 图从 战 争 入混乱。 危机使得法 国失业人数剧增 , 原 已存在的各种
中寻求 出路 。德 国法西斯政权成为法国安全最主要 的 社 会 矛盾尖 锐 起来 ,各 界 政府 均 因拿不 出行 之有效 的 威胁。法国为确保 自身安全 , 本应 同其他爱好和平 、 反 解 决危 机 和社 会 问题 的对 策 而成 为短命 内阁 。深 陷危 对侵略的国家一道构筑反法西斯统一 战线 ,遏制或制 机 中的法国政府开始丧失 了对德强硬 的物质基础 , 对 逐渐走 向软弱。 止德 国的侵略扩张 。但不幸的是法国政府却执行一条 德政策一改过去的强硬作法 , 损人不利己的纵容法西斯德国的绥靖政策 ,最后酿成 1 9 4 0 年兵败德 国的恶果 。探求法 国在 3 O年代推行绥 靖政策的原因 , 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 对于正确处理 当 今复杂而敏感 的国际关系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基本上是在法国领土上进行的 , 给法 国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 所 以 ,避免一场新 的战
的和平努力 , 使法国避免了战争 。 欧洲的政治家们在上 掉 了 战败 国的 帽子 , 恢 复 了大 国地 位 , 在政 治 上 同法 国
上下下 “ 和平 主 义思 潮 ” 的影 响 下 , 没 有 能够 找 到 一 条 平起平坐了。 法国作为赫赫陆军大国 , 其边境却要别人
制止战争的正确道路 , 为了迎合人民的心理 , 对侵略者 保护 , 在特别重视的安全问题上法国丧失了主动权。 这
因此 , 1 9 2 9年 至 1 9 3 0年 , 当欧洲 其他 国 家 已经 饱 尝 危 国总统或总理表示他们渴望和平 的愿望 。《 农 民意志
机之苦时, 法 国还在享受 2 0 年代的繁荣。但危机 已悄 报》 曾写信给达拉第说 : “ 农民希望和平 , 他们愿和任何 不管是什么制度的国家。” 法国的教师和 悄降临 , 1 9 3 0 年 1 1 月 ,法 国乌斯特里克银行宣 布破 国家讲和平 , 产, 法 国经济危机开始 了。 其他工会组织 了“ 我们不要战争” 的和平请愿活动。老 法 国经济危机来得较晚 , 但是特别持久 , 1 9 3 3 年, 兵们组织 了声势浩大 的反战运动 , 他们要求政府“ 拒绝 也就是希特勒在德国上 台的那一年 ,欧洲许多国家开 接受有可能爆发 的战争” , “ 尽一切可能奉行和平与和 始从危机 中复苏 , 但法 国经济在经历了 1 9 3 2 年的短暂 解政策” [ 1 ) ( P l g 7 ) 。法国国会就批准慕尼黑协定所进行的表 达拉第得到了 5 4 2 票对 7 5 票的压倒优势。这充 好转后 , 又继续恶化。 危机一直延续到 1 9 3 6 年, 危机使 决中,

历史趣谈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历史趣谈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导语: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的态度,英法美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有恃无恐,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原因。

绥靖政策原因一: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惨重,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在经济萧条的影响之下,英法等国家不得不将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的目标,一切其他的目标都要服从国内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不能干扰这一主题,于是在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二: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掀起了反战高潮,人民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所以英法政府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不想在短时间内出现任何的战争,所以才会使得英法等国家的政府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开始增长,英国为了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抑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发展,于是积极的扶植德国,实行亲德反法的政策,同时英法两国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借助德国消灭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英国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生活常识分享。

绥靖政策开题报告

绥靖政策开题报告

绥靖政策开题报告绥靖政策开题报告一、引言在历史的长河中,绥靖政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绥靖政策指的是一种通过迁就和妥协来避免冲突的外交策略。

本文将探讨绥靖政策的定义、历史背景、优缺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绥靖政策的定义与历史背景绥靖政策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特指西方国家对纳粹德国的妥协政策。

当时,面对纳粹的侵略行为,一些国家选择了绥靖政策,希望通过妥协和迁就来避免战争的爆发。

然而,这种政策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三、绥靖政策的优点1. 避免战争:绥靖政策可以通过迁就和妥协来避免战争的爆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维护稳定:绥靖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国际关系的稳定,避免冲突的升级。

四、绥靖政策的缺点1. 鼓励侵略:绥靖政策可能会被敌对国家视为软弱和胆怯的象征,从而鼓励其进一步侵略行为。

2. 损害道义:绥靖政策可能会违背正义和道义原则,对侵略者的行为置之不理,给受害者带来不公正的待遇。

五、绥靖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 形成恶性循环:绥靖政策可能导致恶性循环,一次妥协会引发更多的侵略行为,最终导致冲突的不可避免。

2. 削弱信誉:绥靖政策可能会削弱国家的信誉和声誉,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失去影响力和话语权。

六、结论绥靖政策是一种外交策略,其优点在于避免战争和维护稳定,但其缺点在于鼓励侵略和损害道义。

绥靖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复杂的,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和削弱国家的信誉。

因此,在制定外交政策时,需要权衡利弊,避免过度迁就和妥协,维护正义和道义原则,确保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公正。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考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害怕战争、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影响: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助长了法西斯侵略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易错微析英法的绥靖政策以避战求和、祸水东引为目的;以牺牲他国利益、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妥协退让为主要特征,慕尼黑会议将英法这一帝国主义丑恶嘴脸暴露出来,在国际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例题1“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英国这一主张在下列哪次会议中得以体现?()A.巴黎和会B.慕尼黑会议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答案:B解析:英、法这了避战求和,在慕尼黑会议上同意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答案B。

例题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本国既得利益B.推动德国进攻苏联C.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D.希特勒反共产国际假象的迷惑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任何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本国的利益。

故正确答案为A。

1.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B.导致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C.导致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D.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返回伦敦,向簇拥着他的人群高声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

”事实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A.延缓了二战的全面爆发B.加快了二战的全面爆发C.遏制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D.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3.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

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4. 下列对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最准确的解释是()A.纵容德国进攻苏联的政策B.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自身安全的政策C.与法西斯妥协,牺牲局部和小国利益以求一时和平并将祸水东引的政策D.维护自身霸权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政策1.D解析: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D。

简析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简析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这种思潮使英法对法西斯的扩张采取了一种避战求和的政策甚而相信只要满足法西斯国家第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苛刻压制和掠夺使英法部分民众产生了负罪20世纪3o年代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对外扩张的势头采取好国内经济增加就业尽量不要置身于太多的国际事务而卷入国际争端
绥靖政策 是 2 0世纪 3 0年代 , 、 、 等西方大国面对德 、 、 英 法 美 意 日法 西斯侵 略扩 张而采取的一种帝 国主义外 交政策 。 该政策 以妥协退让 、 息养奸 、 姑 嫁祸于 人、 中立 自保为 主要 特征 ; 以英 、 的“ 干涉” 策 、 法 不 政 慕尼黑 阴谋 、 美国的“ 中立 ”
内政 , 威胁世界和平 , 规定“ 约一方受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 时, 缔 另一方不应采 取任何足以缓和苏联 困境的措施 ; 非经双方同意, 任何一方不得同苏联 签订与该 协定精神违背的任何政治性条约” 13 , 。97年 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 , 这就使德 、 、 意 日法西斯达到了既摆脱国际孤立状态 , 又制造了唯有 苏联才是德 、 、 意 日轴心 国 敌人的假象 。 而英 、 、 三国受这一假象迷惑 , 法 美 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 不断地纵容 德、 、 意 日法西斯在中国 、 中欧 、 东欧扩张 , 期望德 日两 国东西夹击社会 主义国家
积的 6%。 6 国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侨汇、 关税收入及建筑业和服装加工业等。 Ⅱ

2 02亟 0 . 11j c
④)
大 国为什么要推行这种害人害 己的外交政策呢? 究其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有 以下几点 :


历 史 因素

战后 , 、 、 英 法 美三 国操纵 巴黎和会 , 签订 了对德的《 凡尔赛和约》从 领土 、 。

绥靖政策的含义、实质、破产、表现、启示

绥靖政策的含义、实质、破产、表现、启示

绥靖政策的含义、实质、破产、表现、启示绥靖政策的含义、实质、破产、表现、启示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德国觊觎捷克很久,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

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绥靖政策的含义: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

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

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实质绥靖政策实质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谋求自身安全。

祸水东引,怂恿德国进攻苏联祸水东引:二战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希望将希特勒的战争危害引向东部,使其首先攻打苏联,同时维护英法的即得利益。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1、 1939年8月,苏联同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2、1940年春,德国攻击法国,丘吉尔上台,张伯伦下台。

(彻底破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条约。

(精选)绥靖政策产生的缘故

(精选)绥靖政策产生的缘故

绥靖政策产生的缘故山东孙彬彬孙教师:您好!通过学习,我明白绥靖政策是一种对入侵不加抗击,姑息纵容,妥协屈服,以捐躯别国为代价,同入侵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踊跃的推行者是英国、和法国,但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么,这两个国家什么缘故推行看似十分愚蠢绥靖政策呢?请不吝赐教,谢谢!山东高丕超高丕超同窗:你好!任何一种政策出台都有着深刻的本源,绥靖政策固然也不例外。

该政策得以产生的缘故要紧体此刻三方面:一、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是在其实力日趋衰退的情形下,为保护霸权所采取的策略,经济衰退、实力不济是其全然缘故。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英法受到了极为严峻的物质与心理创伤,并促成了欧洲的虚弱与欧洲之外世界的崛起。

一战后,英法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便不断下降。

一战后,英国由原先美国的债权国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1919年,英国欠美国的债务达8.5亿英镑,伦敦作为唯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英镑地位不断衰落。

一次大战也给英国许多传统工业部门以繁重冲击。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13年的14.8%下降为1938的11.3%,活着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从1913年的13%下降为1938年的10.1%。

尽管法国利用凡尔赛和约使本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恢复与进展,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全世界经济大危机,法国也是在劫难逃。

20世纪的整个30年代,法国几乎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当中。

1932年至1936年初,法国经历了经济危机中最困难的时期。

仅1932年的后九个月,财政赤字就达46亿多法郎,而到1936年,那么达到168亿多法郎。

更为严峻的是向来被人以为是国家财富保障的金库储蓄,从1932年起,外国资本纷纷抽回,这一年法兰西银行黄金储蓄失去了20亿法郎,1933年达95亿,1934年仅头两个月就流失了30亿,1935年黄金外流的数字更为恐怖,达到160亿之巨!直到1939年,法国经济尚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西方民主国家的绥靖政策是促使大战到来的加速剂

西方民主国家的绥靖政策是促使大战到来的加速剂

西方民主国家的绥靖政策是促使大战到来的加速剂绥靖本意兼有“讲和、调解纠纷”“安抚、平息争斗”等含义。

绥靖政策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的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政策。

其差不多特点:对法西斯侵略者姑息纵容,委曲求全;背信弃义;以出卖、牺牲弱小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顽固坚持反苏、反共,包藏“祸水东引”的祸心。

绥靖政策的表现:①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国联派出了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调查团的报告书完整地反映了英美等国的绥靖政策:祸水北引和牺牲中国利益。

李顿后来在伦敦的演讲中明白地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在怎么样强迫日本撤出满洲,而是在造成容许日本能够留在满洲的条件。

”英美的姑息纵容,使日本的野心越来越大。

1933年3月,日本退出国联;1934年12月,日本宣布废除华盛顿条约;1936年1月,日本宣布退出伦敦裁军会议。

如此,日本公开地走上了争霸道路。

②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后,英法等国的反应只是发表一份空洞的谴责声明。

法国外长赖法尔甚至额手称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英法不仅出卖了阿比西尼亚,而且助长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③姑息纵容德意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促进德意结成“柏林-罗马”轴心。

④姑息纵容和支持德国法西斯重整武装、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鼓舞、推动、加速了希特勒下定发动大战的决心。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国内根源和时代背景:①英法等国实力的日益衰退而又想维护其霸权地位,因此选择了损人而实际上不利己的绥靖政策。

②英法等国在一战后普遍存在厌战、畏战情绪与和平主义幻想,妨碍和制约政府采取息事宁人而实际上是火上加油的绥靖政策。

③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英法美向来敌视社会主义的苏联,对共产主义的威胁惶恐不安,千方百计地削弱苏联和限制共产主义的妨碍。

因此,处于苏联与英法之间的德国便被看成了阻止“共产主义威胁”的“壁垒”,“祸水东引”成了西方各国反苏、镇压欧洲革命的政策选择。

什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引言绥靖政策是一种通过让步和妥协来避免或缓和国际冲突的外交政策。

它通常在面临外交紧张局势或潜在冲突时被采用,以避免进一步的紧张和冲突升级。

绥靖政策在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但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和后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绥靖政策的定义、历史背景、应用案例以及其优点和缺点。

绥靖政策的定义绥靖政策是一种采取迁就、妥协和让步的外交政策,旨在避免或缓解国际冲突。

它依赖于对对方国家的温和态度和让步,以期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达成和平解决方案。

绥靖政策强调避免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外交斡旋和对话来解决争端。

绥靖政策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在冲突中采取温和态度,尽量避免冲突升级,以及通过外交手段、谈判和让步来解决纠纷。

这种政策的目标是通过缓和紧张局势,为和平解决方案创造条件。

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绥靖政策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国际舞台上。

在一战后,欧洲各国对战争的创伤有所警惕,并希望通过绥靖来避免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绥靖政策在二战之前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在19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中。

这一时期,绥靖政策在面对希特勒德国的侵略行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国家试图通过屈服和让步来避免冲突升级,并保持和平。

然而,这种政策最终没有成功,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绥靖政策的应用案例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一个典型案例。

1938年,希特勒德国要求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进行吞并,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选择向希特勒妥协,通过慕尼黑协定实现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让步。

然而,这种让步只是暂时的,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慕尼黑协定被广泛认为是绥靖政策的失败案例,它显示了绥靖政策的局限性和危险性。

冷战中的绥靖政策冷战期间,世界面临着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局势。

在这个时期,绥靖政策再次出现并发挥重要作用。

许多国家试图通过与苏联的对话和合作来缓解紧张局势,避免爆发核战争。

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包括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战略武器限制谈判(START)和削减军备谈判(SALT)。

浅析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浅析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浅析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作者:陈鑫彬导师:王德春(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潮州,521041)An Shallow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Chamberlain Appeasement Policy Author : Chen XinBin Tutor: Wang DeChun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摘要: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崛起于欧洲,大规模重整军备,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大战危险与日俱进。

张伯伦担任首相后,推行绥靖政策,力图避免战争。

我认为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有:和平主义思潮泛滥;英国自身实力的削弱;英苏互相猜忌;对苏联实力的怀疑;英国统治阶级内部政见不一,英联邦各自治领的支持;张伯伦低估纳粹野心及一心追求和平;重整军备不力,过分依赖外交。

关键词:张伯伦;绥靖政策Abstract:In 1930s Nazi Germany rose in Europe and revived arms massively. The international condition beca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risk of war was increasing with time elapsed .Chamberlain assumed office of prime minister and carried out appeasement policy to prevent the war. I think there are seven reasons for his policy: the pour of peace thought; the decline of Britain’s power; the suspicion between Britain and Soviet Union; the doubt of Soviet Union’s strength; the division of government and the autonomous region’s support; Chamberlain underestimated Nazi Germany’s ambition and he was thirsty for peace; the week army force and rely on diplomacy excessively.Key words:Chamberlain; appeasement policy关于绥靖政策,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做过研究发表过不少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别:政法系姓名:李溢如学号:2009172327探究法国绥靖政策出台的原因摘要:法、德两国是世仇,法国为确保自己在一战后所确立的优势地位,执行对德强硬政策。

随着时势的发展,法国陷于自身的困境:财政困难,经济低迷;政局动荡,内阁更迭频繁;英国外交的掣制以及国内和平主义思想盛行。

法国最终选择一条谋求同德和解、妥协的外交路线,尾随英国执行绥靖政策。

其结果是害人又害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关键词:法国绥靖政策一、经济困境是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经济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法国作为西线战争的主战场,损失尤为严重,法国北部的10 个省已成为一片废墟,全国有200 万公顷土地荒芜,法国的生产减少一半。

战争使法国丧失1/10 的人口,140 万人死亡或失踪,约300 万人受伤,1/4 的产业遭到损失。

1918 年法国预算赤字180 亿法郎,从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法国的工业动力能源缺乏,技术设备不足,造成法国商品成本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不足。

【1】巴黎和会上,法国收回失地,获得大量的赔款,取得萨尔区的煤矿开采权,德国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为法国所占有。

这些都为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种发展是与榨取德国分不开的。

随着德国对赔款的抵制和德国逐步崛起,法国经济发展趋缓。

直到1929 年,法国工农业生产才勉强达到战前水平。

就在这年的10 月下旬,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猛烈袭来,虽然法国卷入这场危机比其他国家较晚,但却没有给法国带来什么好处,也没有缩短危机在法国的时间。

法国是从萧条中脱身最慢而且最不成功的一个。

不少资本主义国家都从1933年起开始从危机中复苏,但在法国,1932 年夏天起经济刚有好转,1933 起又开始恶化,并一直延续到1935 年。

在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中,法国的颓势已无法挽回,法国不得不调整其对德政策。

在维护既有利益的前提下,开始谋求同德和解与妥协。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泰勒所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十五年,法国的对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内政治和经济决定的,它是内向的迷失的法国根据自己需要制定的,这种需要基本是利用和维护胜利果实。

‛【2】二、政局动荡是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政治原因与英、美国家两党轮流执政的情况不同,法国党派林立,议会选举中由观点相近政党组成联盟参加竞选,政府亦采取联合组阁形式,政府在议会中缺乏稳定的多数,易为议会操纵,常为议会推翻,或因联合政府内部分裂而自行瓦解,政府更换频繁,造成政局不稳。

战后法国财政经济的困境,加深了法国政局的动荡。

1923 年,法国一意孤行,出兵占领鲁尔,制造了震惊欧洲的鲁尔危机。

法国占领鲁尔未捞到任何好处,由于德国政府的‚消极抵抗‛,鲁尔矿区的工人进行罢工。

法国利用自己的力量勉强采得煤炭237.5 万吨。

而法国为维持占领区的费用即达10 亿法郎。

法国财政困难负担更加严重,法郎贬值25%,并导致政府垮台【3】。

继鲁尔危机之后,法国政府又于1925 年和1926 年发动对摩洛哥和叙利亚的殖民战争,法国在摩洛哥和叙利亚的战争中,花费了10 亿法郎以上的军费,国内财政状况更加恶化【4】。

内阁在1925 年10 月至1926 年7 月不到一年时间内,就更迭了7 次。

30 年代全球经济大危机中,法国再次上演更迭内阁的闹剧,从1931 年年初到1933 年底,共更换了7 届内阁。

如果从1920年1月米勒组阁算起,到1940年3月达拉第下台,法国共有40 届政府。

正是在频繁的内阁更换中,法国的国力不断下降,对德政策不断做出调整。

对德强硬政策由于缺乏强力政府的支持而难以为继。

鲁尔事件是法国在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风向标。

从此,法国不得不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始随英起舞。

三、和平主义思潮盛行是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思想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造成巨大的创伤,民心向往和平,厌恶战争。

20 世纪20、30年代,和平主义思潮在欧洲盛行。

法国作为一战的胜利者,厌战和恐德思想并行。

法国北部作为一战的主战场,往昔城镇星罗棋布,战后一片废墟,被地理学家德芒热翁称为‚死亡地区‛,要想使此地区经济‚走上正常的经济轨道,竟要花上16 年时间‛【5】。

尽管法国借着协约国的大势侥幸赢得了战争,法国人也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的胜利感到自豪,正如克里蒙梭说的‚从失败中诞生的共和国筹划、追求并实现了胜利,这是一切伟大事物对于一切即将死亡的、属于原始野蛮的过去的事物的胜利‛【6】。

在这个民族身上的47 年的民族耻辱和精神枷锁就这样打开了,但是这种自豪并不足以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法国已经筋疲力尽、遍体鳞伤,第三共和国衰落的前景此时已经注定。

战争爆发时,人们为此狂热,法国人乐观地相信本国的官兵能在当年的圣诞节前凯旋,这样一种愿望却被四年残酷的绞肉战争所泼灭。

‚对于大多数法国人而言,20世纪最初的十年是一个令人眷恋的‘美好的时代’。

‛【7】经过这次残酷的历练,人民由对战争的执著转而痴迷于和平,乃至于盲目。

同时,另一种现象发生了。

‚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欧洲各地纷纷效仿苏俄,争取建立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资产阶级及其领导团队感到‚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燃烧‛【8】。

正如英国外交官斯特朗所言:‚任何战争,无论我们是赢是输,都将毁灭富裕的有闲阶级,于是他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求得和平。

‛【9】)民众进一步认为,‚放弃侵略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放弃防卫‛【10】。

一战严重损伤了法国的元气和社会稳定,法国统治阶级不敢奢望战争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担心战争会动摇其已有的地位,不敢同侵略势力做针锋相对的斗争。

对于统治阶级本身而言,‚和平‛既迎合了社会思潮,又能维持霸主地位的稳定,它是一种难得的自慰借口。

30年代,面对德国的崛起和侵略行为,法国统治阶级之所以无所作为,推行大国妥协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普遍和平主义、和平主义衍生出的民众革命主义及其对统治阶级的信号指示,人民要求下的民主机制规范了‚避战求和‛思想,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图谋变异了‚祸水东引‛的判断。

这些势力的汇合,终于催生了绥靖政策。

四、英国外交掣制不利于法国推行对德强硬外交英国‚扶德抑法‛的外交使得法国对德强硬外交失去了应有的国际环境,法国不得不追随英国实施绥靖政策。

丘吉尔说:‚英国400 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

‛【11】为了对付这样的国家,英国‚总是走较艰难的道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他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

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12】。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他的预言,一战前,德强法弱,英国采取‚扶法抑德‛的政策,一战后,法强德弱,英国便转为‚扶德抑法‛。

可见,英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地影响到了法国的对外政策,英国强势压力和特定的政治安排使得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不得不尾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一战结束以来,英国扶德抑法,竭力保持欧洲均势。

欧洲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意的互相牵制,达到实力动态均衡的同时,尽量保持格局不变的静态平衡。

然而,一战的结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局面。

《凡尔赛和约》虽然使英国获得了最大的物质利益,却也奠定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法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建立起了以之为中心包围德国的小协约国体制。

法国成了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

劳合〃乔治强调说‚法国是唯一可能给英国造成麻烦的国家‛【13】。

英国此时的均势政策是要提高德国的实力与国际地位,从而在德法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冲突又彼此牵制的微妙关系,用以维护及加强英国在欧洲政局上的仲裁者地位。

针对德国人深感《凡尔赛和约》是‚自己面对的却是他们称之为强制命令的东西‛【14】的心理,和法国人呼吁实现法国古老的民族目标——得到一条‚天然的‛便于防守的边界的愿望,英国一方面积极支持德国扩军、毁约,以振兴德国,恢复其强国地位;另一方面又迫使法国接受有利于德国的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桑协定、英德海军协定等,从而防止出现一个权势向法国倾斜的不平衡局面。

到慕尼黑危机那种时候,张伯伦也没忘通过慕尼黑协定压制法国,其实这时法国‚在欧洲的国际舞台上早已降居配角的地位,扮演主角的是希特勒和张伯伦,而法国总理达拉第的地位甚至还不如意大利的墨索里尼‛【15】。

历史证明,这场本应可以制止或推迟的战争,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所固有的矛盾,因‚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16】;英、法等国大搞‚绥靖政策‛,不仅没有使自己臵身战争以外,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嚣张气焰,不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了一己之私,推行绥靖政策,却未能逃脱被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命运。

法国的绥靖政策以利己开始,赢得了短暂的和平,以害己告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沦亡。

正如一句歇后语所说:法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其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参考文献:【1】【3】【4】许海山.欧洲历史[M].北京:线装书局,2006.【2】(美)特尔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5】S.贝尔斯泰因等.20 世纪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6】金重远.20 世纪的法兰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吕一民.法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8】(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9】李画廉,潘人杰.第二次世界大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论集[N].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12】【13】(英) 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14】【15】H.斯图尔特〃休斯.陈少衡译.欧洲现代史(1914~1980)[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6】列宁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