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政策
安全政策与绥靖政策
(2)在达成"欧洲的政治解决"协议后,英国
可以"考虑对德国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允许德 国在东南欧享有商业和政治上的优先权利, 从而消除其对外扩张的经济根源;
(3)“作为全盘解决的一部分及平行步骤”,
英法两国愿意在殖民地问题上作出某些让步, 归还部分原德属殖民地。
3、英国的绥靖政策
“赎罪”说:对德国的负疚心理。
“维持和平”说:西方国家推行经济绥靖主 义,出于三点考虑:①认为扩大与发展各国经济 联系,有助于缓和帝国主义各国矛盾及国际紧 张局势;②认为缓和轴心国家存在的经济困难, 有助于抑制它们对外扩张的冲动;③认为根据 商业上有来有往的惯例,经济上的让步可以换 取轴心国政治上的妥协,因而制止战争。
以1937年年中为界,前 期主要表现为听任法西 斯国家毁约扩军,之后 则表现为纵容法西斯国 家对外侵略扩张。
对意绥靖
张伯伦认为意大利是欧洲棋盘上一只特殊的棋子, 它与德国有领土要求的冲突,可以借此牵制德国的 侵略;它和德国同属法西斯国家,有意识形态上的 “血亲”关系,可以充当英德之间的桥梁。 意大利兼并了埃塞俄比亚、插手西班牙内战 1938年4月亲自出访意大利,签订了《英意协定》。
“误信敌人” :被德国的反共口号迷惑,英国始终 认为德国的扩张方向是东方,英德通过交易可全面 妥协。 均势战略失误说:英国认为维持欧洲的均势是最好 的。欧洲传统"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下的英国扶德 抑法政策,厌恶东欧小国,对苏联的敌视。 害怕战争说: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并非企图怂恿法 西斯充当反苏运动中的打手,主要还是求和避战的害 怕心理在作祟
2、张伯伦的绥靖战略
绥靖政策的评价
绥靖政策的评价
乾隆皇帝时期的绥靖政策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一种政策。
乾隆皇
帝时期的绥靖政策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一种政策,它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保护清朝的统治者,维护清朝的统治稳定,保护清朝的统治者不受外来势力的侵害。
乾隆皇帝时期的绥靖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清朝的统治者得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保护清朝的统治者,维护清朝的统治稳定,保护清朝的统治者不受外来势力的侵害。
乾隆皇帝时期的绥靖政策也促进了清朝的经济发展,清朝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的经济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乾隆皇帝时期的绥靖政策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清朝的统治者过于依赖绥靖政策,忽视了改革,导致清朝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清朝的经济实力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乾隆皇帝时期的绥靖政策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它有助于维护清朝的
统治,保护清朝的统治者,维护清朝的统治稳定,促进清朝的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清朝的统治者过于依赖绥靖政策,忽视了改革,导致清朝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世界史入门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概述“绥靖”一词,最早见于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
所谓“敬服王命,绥靖四方”,这里面的“绥靖”是平定安抚之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绥靖”渐渐与政策二字联系在一起,其意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用来指代姑息养奸的行为做派。
而绥靖政策,则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的妥协退让。
这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极力避免武装冲突的纵容政策。
这种政策在当时还突出地表现为“祸水东引”,即尽可能满足德国和日本,使其侵略矛头对准苏联。
二、产生背景1、一战使得英法实力衰弱。
1914—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缓缓落下帷幕。
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大地仿佛经历了一场特大级暴风雨的洗礼,英国和法国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而在1929年,一场世界级的经济危机又不期而至。
可谓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大幅下跌,外贸总额更是缩减了一半还多,英镑贬值了1/3,22%的工人陷入失业的境地,国内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经历了一战和经济危机的英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再看法国,其境地比英国还要悲惨。
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局势一直不稳,内阁更替频繁。
身为老牌霸主的英国在一战和经济危机中遭受的苦难,法国亦是感同身受。
对德国的惧怕,对民众的无力,追随英国就成了法国的政治正确。
2、敌视社会主义制度“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至今读起来也是魄力非常。
虽然时至今日,无产者仍没有获得整个世界,但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确已经瑟瑟发抖了。
比如英法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除了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还拉开了两大社会制度对立的序幕。
自此,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了斗争。
苏联,就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
英法非常清楚,本国绝不能发生大规模的无产阶级运动。
苏联的绥靖政策
苏联的绥靖政策时间:苏联绥靖政策包括远东对日绥靖政策和欧洲对德绥靖政策"。
从1931年开始表明苏联推行绥靖政策,至1939年联共布十八大标志苏联外交政策由集体安全转向中立自保政策,标志着苏联开始全面推行绥靖政策,至1945年苏联对日作战,苏联最终才放弃绥靖政策。
1、对日绥靖政策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使对日绥靖达到顶峰,苏联在法律上承认了伪满,也使日本得以放手准备南进,很快发动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才标志着对日绥靖政策完全停止2、对德绥靖政策开始于1939年8月苏德两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议定书的签订,它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轻取波兰、北欧、西欧"1940年苏联对德绥靖达到顶峰,在舆论上!行动上完全站在法西斯一边"但顶峰之时也是它该悄悄收场的时刻,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对德绥靖政策的破产。
原因:1.由于矛盾重重和意识形态的偏见,苏联对英法采取怀疑和拒绝的态度,“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
2.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屡屡受挫。
特别是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之后,给一向倡导集体安全的苏联当头一棒,英、法与德、意法西斯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后,苏联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了一贯的努力,苏联力图抵制西方国家的“祸水东引”。
对英、法彻底失望后,于是苏联把其国家利益置于人类的整体利益之上。
3.苏联当时国内又面临着巩固政权、增强国力,反对帝国主义威胁的任务,同时自身实力也不及英法美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不具备首先向德日作出回应的条件。
4.苏联希望仅可能的拖延时间,以争取更充分的准备,避免首先引火上身。
表现:对日本: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宣布对中、日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
2.1932年初,苏联答应了日本关东军使用中东铁路的要求,且只收半价运费。
绥靖政策
浅析绥靖政策姓名:包欣欣班级:2011级专业:旅游管理学号:01160003纵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政治氛围,尤其是英国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的总和。
经过一战后,“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那时坚强而又脆弱的人类,害怕被战争拿起的瞬间又把他们从高空深深的摔下!静静在角落等待着有个懂得珍惜和平的呵护人类紧紧握住不放手!一、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1、经济衰败的后作用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持续多年的经济衰败,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是战胜国的英国,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
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以每年120万人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
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23%,外贸额缩减了一半以上,失业者达工人总数的5分之1以上。
英国经济已衰败不堪,日落残照,夕阳如血!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致力于经济恢复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军备的巩固。
早在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即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
”英国的这一军工政策直到1932年还在生效,之后虽有修正,但总的宗旨未变。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军费开支降到根本无法履行英国防卫义务的状况。
这就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面前实行一种连续和坚定的政策,相反,英政府拒绝以任何方式认真考虑战争问题。
这无疑对以后希特勒德国的武力威胁只能“息事宁人”、“妥协退让”,进而为绥靖埋下了祸根。
2、扶德抑法,保持欧洲均势“欧洲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之一,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的互相牵制,达到“实力均衡”。
.一战之后,《凡尔赛和约》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改变了这一均衡局面。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
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
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
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
二战前英法绥靖政策一、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935年6月,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扩军,一起破坏了凡尔赛条约。
1936年3月,德国出兵进占莱茵非军事区,破坏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的有关规定,英国不仅听之任之,而且反对采取任何制裁措施。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初瓦尔一瓦尔事件后,意大利忙于准备战争,国联不但坐视不问,而且想方设法要求意大利以和平手段吞并埃塞俄比亚。
战争爆发后,国联拖延很久才对意大利实施软弱无力的制裁;意大利完全吞并埃塞俄比亚后,国联在英国建议下取消了对意大利的制裁。
绥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英法操纵的国联只是通过了一个《李顿调查报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美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但既不援助中国,也不制裁日本,相互推倭责任,只想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五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1)含义:妥协避让,避战求和。
(2)表现:默许德国吞并奥地利
奥地利的新主人阿道夫-希特勒在维也纳受到热烈欢迎
二、英法绥靖政策
1、法国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的政策失败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1)含义:妥协避让,避战求和。
(2)表现:默许德国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协定》
張伯倫以「英國財政大臣」 的身份出現在1933年的《時 代周刊》封面。
一、德国毁约扩军
1、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3
2、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3、进军莱茵非军事区1936 4、日本扩大侵华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德意日构建轴心国集团 挑战凡 华体系
冲击凡 尔赛体 系
二、英法绥靖政策
1、法国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的政策失败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1)含义:妥协避让,避战求和。
(2)演说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如何? (3)这反映了英国政府的什么政策?
总结
绥靖政策在欧洲有哪些表现?
“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的小国,无论 抱有多大的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 一切的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去卷入一场战争。如 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 话,那也必须为了 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只要战争还没有开 始,总是有希望防止它爆发的。你们知道,我 正在为和平努力到最后一刻。” ——1938.9.27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 (1)张伯伦在针对什么事情而发表广播演说?
背景:英法绥靖政策;
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
内容:互不侵犯;
德国和苏联外长在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三、《苏系的努力
(1)加入国联
(2)苏法、苏捷互助条约
绥靖政策
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开明的君主国家,也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昔日霸主,霸权政治根深蒂固。它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损人利己,一手提拔德国,支持德国整军、毁约,用以抗法反苏,甚至威胁法国“若采取军事行动,就会使自己同英国同盟分裂”[8](p.124),助长了法西斯气焰,终究引火烧身。一定程度上说,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是其霸权政治的体现和维护其霸主权益的需要。
他却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以至达到不断满足侵略者扩张领土的欲望以求避战的境地,这就是“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英国经济实力的不济和社会思潮的涌动及当局统治者的诸多考虑,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成为历史的必然。当然,国际环境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也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法西斯德国的迅速崛起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使英国深感力不从心,不得不妥协避让。然而,也正是这多种因素的重合,历史才走向了“绥靖”的起点。
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
一、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1 绥靖政策含义: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2 出现原因:A、英法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英军重整军备不力,政府软弱怕战,推行绥靖外交政策C、法国政局不稳、内部斗争激烈D、英法抱侥幸心理,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全自身,并企图祸水东引,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E、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3表现:A、纵容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B、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C、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D、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对德采取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表明并未完全放弃绥靖政策4后果: 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可谓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直接后果:(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4)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5反思:a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b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正是英法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幌子!历史证明,“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法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
第三十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二 英法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 ?
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为了维护既得 利益,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实现避战求 和,并且还试图将德国法西斯势力“祸 水东引”的政策。
二战前德国的侵略图
1936年
1935年 1938年
1937年 英法德意签订 《慕尼黑协定》 —绥靖政策的顶峰
张 伯 伦 ( 英 国 首 相 《)
和我 平相 !信 ”这 是 我 们 时 代 的
“
——
慕 尼 黑 协 议 》 的 签 订
影响:
1、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
面爆发。
2、增加了苏联对西方大国的不信任。
3、导致了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4、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首先遭到德国的 攻击及法国的沦亡是英法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 直接结果。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 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而且在英法 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了一种负罪感。它们 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 种理解的态度,对30年代德国的违约行动采取了 一种容忍的立场。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现代 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交战国军队和人民的 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交战国人民正常的经济 生活。因此,战后在英法等国中出现了一种鼓 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 有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 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 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政策。在这一时期内希 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 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 这一点。
材料三
材料四 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 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 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 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
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
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
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
二战前英法绥靖政策一、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935年6月,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扩军,一起破坏了凡尔赛条约。
1936年3月,德国出兵进占莱茵非军事区,破坏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的有关规定,英国不仅听之任之,而且反对采取任何制裁措施。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初瓦尔一瓦尔事件后,意大利忙于准备战争,国联不但坐视不问,而且想方设法要求意大利以和平手段吞并埃塞俄比亚。
战争爆发后,国联拖延很久才对意大利实施软弱无力的制裁;意大利完全吞并埃塞俄比亚后,国联在英国建议下取消了对意大利的制裁。
绥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英法操纵的国联只是通过了一个《李顿调查报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美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但既不援助中国,也不制裁日本,相互推倭责任,只想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历史趣谈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导语: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的态度,英法美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有恃无恐,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原因。
绥靖政策原因一: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惨重,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在经济萧条的影响之下,英法等国家不得不将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的目标,一切其他的目标都要服从国内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不能干扰这一主题,于是在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二: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掀起了反战高潮,人民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所以英法政府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不想在短时间内出现任何的战争,所以才会使得英法等国家的政府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开始增长,英国为了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抑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发展,于是积极的扶植德国,实行亲德反法的政策,同时英法两国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借助德国消灭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英国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生活常识分享。
“绥靖政策”是什么意思?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有那些特定的例子?楚顷襄王“抱大腿”
“绥靖政策”是什么意思?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有那些特定的例⼦?楚顷襄王“抱⼤腿”:29楚顷襄王“抱⼤腿”战国时代各路“群雄”⾥,楚顷襄王熊横,堪称背负着“国恨家仇”的⼀位。
他的⽗亲楚怀王当年轻信秦国忽悠,被骗到秦国做了阶下囚,直到公元前296年客死他乡。
⽽这⼀年,也恰是“东进”的秦国,压⼒⼭⼤的⼀年,与韩赵魏等宿敌的战争打成⼀锅粥,东⽅更有与之争锋的齐国。
只要楚国能够抓住这机会励精图治,再造辉煌乃⾄“复仇秦国”,都不是不可能。
但楚顷襄王,显然不这么想。
此时楚顷襄王的⼼态,可“借⽤”相声⾥的⼀句话来形容:只要“秦⼤爷”不打我,怎么着都⾏啊。
在楚顷襄王看来,秦楚差距太⼤,⼀味硬扛太不明智。
再说秦国“打”的⼜不是我⼀家,太较真⼲嘛?抱“秦⼤爷”粗腿过好⽇⼦不⾹吗?本着这样的⼼态,这之后的好些年⾥,楚顷襄王都是乖乖听秦国话,哪怕秦王咳⼀声都吓得不⾏。
两家不但举⾏了⾼调“好会”,彼此还热闹通婚。
秦国打三晋怼齐国等“⼤事”上,楚国也⼀⾔不发,乖乖在旁做乖宝宝。
这“友好关系”,正如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怒斥:“忍其⽗⽽婚其仇”。
当然,这乖宝宝也不⽩当,便宜也不少占。
⽐如楚怀王去世后的第⼆年,即公元前295年,秦国就“⼤⽅”给楚国送来了五万⽯粮⾷。
秦国纠集五国联军讨伐齐国时,楚国更是趁机出兵,收复了曾被齐国占领的淮北失地。
可问题是,齐国被“拍”下去了,秦国⼀家独⼤。
在虎狼之国秦国眼⾥,楚国再乖,不也是“猎物”之⼀?果然,“占便宜”没⼏年,秦国就转过头来,朝着“抱⾃⼰⼤腿”的楚国露出了獠⽛:公元前279年,秦王朝以名将⽩起领军,⼤举进攻楚国。
缺乏战备的楚国门户洞开,连国都郢都都被秦国攻占,半壁江⼭成了秦国的囊中物。
昔⽇⽐肩秦齐列强的“强楚”,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这下被彻底⼤放⾎,昔⽇“占的便宜”全被秦国拿回去,国⼒也被打得⼀蹶不振。
⼀切,都是楚顷襄王“抱⼤腿”“占便宜”惹的祸:越抱⼤腿,挨打越快,古今亦然。
“绥靖政策”⼜被国际社会称为“绥靖主义”,是指对侵略者姑息,退让,牺牲别国利益以求暂时的和平与苟安的妥协政策。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绥靖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绥靖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法美等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采取的姑息纵容政策,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保证自己可以免于战争所采取的政策,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没有实现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意愿,最终绥靖政策破产,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一是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这个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了敌意,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不希望由自己去出兵攻打苏联,所以他们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德国与苏联作战,自己从中渔利,一则可以消灭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另外一则自己可以从苏德战争中获利。
但是苏联看到了英法的绥靖政策的推行,对英法完全丧失了信任,于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避免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之下发生战争,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英法希望德国与苏联开战的如意算盘落空,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二是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波兰曾经与英法两个国家签订过同盟条约,德国闪击波兰也就是对英法宣战,这使得英法希望可以避免战争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不得不对德国宣战。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三是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德国对法国的进攻标志着英法希望可以避免战争的想法彻底落空,英法不得不卷入战争之中,标志着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绥靖政策的实质绥靖政策就是面对侵略者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委曲求全,对侵略者施行姑息纵容的政策,这一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被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积极的推行,这一政策的实质就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对法西斯的侵略姑息纵容。
“绥靖政策”
再次,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
荡;还有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 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而希特勒投 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 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
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 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首先,英法尽管是一战战胜国,但其经济、 军事地位却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 英法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 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通过牺牲局部利益 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 欲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其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
什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引言绥靖政策是一种通过让步和妥协来避免或缓和国际冲突的外交政策。
它通常在面临外交紧张局势或潜在冲突时被采用,以避免进一步的紧张和冲突升级。
绥靖政策在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但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和后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绥靖政策的定义、历史背景、应用案例以及其优点和缺点。
绥靖政策的定义绥靖政策是一种采取迁就、妥协和让步的外交政策,旨在避免或缓解国际冲突。
它依赖于对对方国家的温和态度和让步,以期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达成和平解决方案。
绥靖政策强调避免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外交斡旋和对话来解决争端。
绥靖政策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在冲突中采取温和态度,尽量避免冲突升级,以及通过外交手段、谈判和让步来解决纠纷。
这种政策的目标是通过缓和紧张局势,为和平解决方案创造条件。
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绥靖政策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国际舞台上。
在一战后,欧洲各国对战争的创伤有所警惕,并希望通过绥靖来避免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绥靖政策在二战之前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在19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中。
这一时期,绥靖政策在面对希特勒德国的侵略行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国家试图通过屈服和让步来避免冲突升级,并保持和平。
然而,这种政策最终没有成功,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绥靖政策的应用案例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一个典型案例。
1938年,希特勒德国要求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进行吞并,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选择向希特勒妥协,通过慕尼黑协定实现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让步。
然而,这种让步只是暂时的,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慕尼黑协定被广泛认为是绥靖政策的失败案例,它显示了绥靖政策的局限性和危险性。
冷战中的绥靖政策冷战期间,世界面临着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局势。
在这个时期,绥靖政策再次出现并发挥重要作用。
许多国家试图通过与苏联的对话和合作来缓解紧张局势,避免爆发核战争。
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包括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战略武器限制谈判(START)和削减军备谈判(SALT)。
(2013历史)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2、主要内容
互不侵犯;中立;10年
3、结果评价
对苏联: 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 对德国: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为发动战争 做好了准备。 对世界 英法与苏联之间缺乏信任,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失败; 导致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加速了二战爆发。
4、历史教训:
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
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损人利己的外交政策,只会“搬起石头砸自
己的脚”,自食其果。
纵容
慕尼黑阴谋
德国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约》
苏 联
英 法
祸水东引
慕尼黑 会 议
捷克斯洛伐克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吴于谨、齐世荣先生评论说:
“ 此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 任何可能,使苏不致首先与德单独作战, 并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以加强战备。但 条约签订也使德得以按计划发动对波兰的 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二战终于 爆发。根据秘密议定书,苏联同德国划分 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玷污了社 会主义国国家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的。 ”
希特勒承认:“进入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 经最紧张的时刻。”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 裁扩大到石油上,我就不得不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 退”。
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 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假如当 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 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 会降临在我们头上。 ——丘吉尔· 《不· 需· 要· 的· 战· 争》"(The Unnecessary War)
第30课 败
绥靖政策 与“集体安全”的失
(1分钟讲述历史) 1、绥靖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英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也使两国自身遭到重大损失。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如下:
首先,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
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
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
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
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
(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
(3)《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英法绥靖主义者作了法西斯的帮凶,把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
因此,我们认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失败.
30年代
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见远东战争策源地、集体安全政策),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A.N.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
协。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
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
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
在废黜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
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
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
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
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
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
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
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
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
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
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
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
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
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
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
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
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
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
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
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英格兰联邦-护国公时期
英格兰联邦-护国公时期是指在1653年—1659年在“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下的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联邦。
在1653年,当时英国的领袖克伦威尔因认为残余国会不支持他提出的各项改革,便解散了议会,并宣布自己为“护国公”,靠着军队实行独裁管治国家,“护国公时期”开始。
在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承护国公一职,理查无法控制政府和军队,并于1659年5月辞职,护国公时期结束,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新的议会为了避免再一次内战,便把流亡的查理二世(查理一世的儿子)请回。
君主制于1660年5月恢复,英格兰联邦灭亡,英格兰重新成为王国。
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各地高级军官和议会之间展开争夺权力的斗争,国内政局动荡。
驻扎在苏格兰的蒙克将军回师伦敦,并与流亡法国的查理·斯图亚特达成复辟协议。
1660年5月查理·斯图亚特重返回到伦敦登基即位为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释义】<动>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