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基础班讲义(哲学、政经部分)
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绪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主义展望录绪论01哲学的研究对象探讨宇宙、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等领域的普遍规律。
哲学的派别与流派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自由与必然等关系问题。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 2 3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来源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到列宁、斯大林等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和方法学习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02物质概念及特性0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0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03物质具有可知性,即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01 02 0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割性,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运动与时空观念意识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03实践概念及基本形式实践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实践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马原复习讲义
九、m的生产 1、m的生产的前提—A成为商品。条件(2个)。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定义、组成部分(3个)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2、资本的定义、本质 3、 m的生产过程 4、 m的生产方法— ⑴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⑵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划分
(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2.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是本原、第一性的;意识决定物质; 主要形态 ⑴主观 主观唯心主义:以某些或某个人的情感、感觉等为本原 主观 人 (中外主要的代表思想) ⑵ 客观 客观唯心主义:以某种“客观精神”为世界本原 (中外主要的代表思想) 辩析:世界统一于存在。
本体论 物质的定义(唯一属性----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 一、物质的定义(唯一属性 客观实在)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2、3、4) 2、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 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 ⑵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运动绝对性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A、运动中有静止 B、静止中有运动 C、如果割裂两者的关系,则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与相对主义诡 辩论 ⑴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 代表思想例: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我国古代:飞鸟之景, 不动也。芝诺悖论:阿基里斯追龟、飞矢不动。 ⑵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例: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克拉底鲁:人连一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流。
2023基础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
物质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事物是怎样联系的?
事物为什么会发展? 怎样发展?
往哪里去发展?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的过程是怎样的? 认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
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 历史向前发展有什么特点? 历史是什么人创造的?
考研政治基础班课程 ——马原
主讲人:徐涛 新浪微博:考研政治徐涛
基础班(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物质如何起决定性作用?
更懂考研,更懂你!
更懂考研,更懂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
更懂考研,更懂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更懂考研,更懂你!
THANபைடு நூலகம்S
更懂考研,更懂你!
2017马原基础讲义(常成)
目录第一板块绪论 (2)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二板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5)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3)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2)第三板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2)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42)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42)第四板块科学社会主义 (43)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发展 (43)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43)第一板块绪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狭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构成、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①基本形成的标志——马克思1845 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4-1846 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哲学基础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用以解释世界的科学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运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基础,意识是超结构,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注重从整体、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关于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有机整体,强调人类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包括辩证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认为事物是多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要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对象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社会的根本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引起的,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第四章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对立和斗争的关系。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力量。
第五章党和革命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党和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是阶级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和手段,是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第六章民主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权力,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要以人民民主为出发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体制。
第七章国家和国际问题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国际问题的理论。
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一、第一章: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A. 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1.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2.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3.都是为了改造社会、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而存在B. 哲学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1.哲学是认识和反映一切事物的理论科学2.哲学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3.哲学提供了领导思想和方法论C. 政治经济学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财富的发展、分配和利用规律的学科2.政治经济学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指导3.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 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统一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二、第一章:实践、认识和价值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直接改造和认识的人的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据3.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B. 认识是实践的反映和总结1.认识是主观能动性的产物2.认识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反映和总结3.认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 价值是实践和认识的产物1.价值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规律的评价2.价值是实践和认识的目标和动力D. 实践、认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1.实践、认识和价值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体2.实践是认识和价值实现的基础3.价值是实践和认识的目标三、第一章:两种认识方式的辩证关系A. 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辩证统一1.抽象思维是指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2.具体思维是指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活动3.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B. 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的辩证统一1.整体思维是以整体为出发点,从整体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2.分析思维是以事物的分解、对立面的抽取为出发点,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活动3.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C. 一般性认识和特殊性认识的辩证统一1.一般性认识是指对事物普遍规律的认识2.特殊性认识是指对事物个别特点和特殊规律的认识3.一般性认识和特殊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四、第一章:认识的两个层次和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A. 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1.知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形态、性质和规律等进行感性理解和思维的认识2.理性认识是在知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3.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B. 主客观辩证统一关系1.认识的主体是人的思维活动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认识的客体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对象3.主体与客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C. 认识主体的基本特征1.认识主体是能动的实践者和改造者2.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3.认识主体是相对的主体通过对马原理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实践、认识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还有两种认识方式的辩证统一,以及认识的两个层次和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思想武装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课程,是我们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必须学好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总称。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对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和对事物联系的辩证思维。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再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
最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共产主义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规律的研究。
共产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是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课程,是我们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必须学好的一门重要课程。
我们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马原政治经济学PPT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是 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个性),是 一个历史范畴。
每张美元上都标有:
“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 public and private”
(这张纸币在法律上 可以偿还公共与私
人
信用货币阶段
信用货币如银行券、信用卡、存款货币、电子 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的信用证券。
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不需要任 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它的广泛发展最终可能 导致现金和支票的消失。
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等式
1只
=10把
相对价值形式 主动
被动 等价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等式
10把
1件
1只
=
50kg
1克
∶
由一种商品的一系列简单价值形式的总和构成,羊的 价值在一系列商品上表现出来。
一般价值形式
等式 10把
1件 50kg
= 1只
1克
∶
羊成为一般等价物,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可以比较 , 价值 形式发生质变??
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 ‘原始的’,因为它 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 应的生产方式的前
史。”
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 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 历史过程。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马原)课件
03
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无法克服财富积累与
贫困积累的冲突,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感谢观看
THANKS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创 立的一种崭新哲学。它从实践出发,以实践的观点解释世 界,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超 越了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自 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01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02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
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3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认识的正确性进行检验,才能确定认识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04
社会历史观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 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03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定义和特征
实践的定义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 串讲(马原)课件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 • 物质与意识 • 实践与认识 • 社会历史观 • 政治经济学基础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的发展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新的肯 定)……是事物自我发展和完善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扬弃)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回复的。(体现为事物发展的周 期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暂时的挫折、甚至倒退等。) (即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是前进的过程。) 2、方法论意义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 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2)要把坚定的革命热情和灵活的斗争策略结合起来。(退一步, 进两步) (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此要正确对待新生事物,积极热 情地扶持新生事物。
二、内容和形式
(一)含义: 1、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2、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二)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1、对立:(1)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则是事物存在的 必要条件。 (2)内容是活泼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2、统一: (1)相互依存: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2)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 容;另一方面,形式有反作用于内容。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思想是反映世界的形式, 同时又是语言的内容。 3、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复杂性: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同 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三)方法论意义: 1、反对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形式主义。 2、要注意一)辩证的否定观 1、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1)肯定: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否定: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一切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统一。 2、辩证的否定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标志否定本质的哲学范畴,是 指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①其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②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 ③它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 ④它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事物的自我表现否定。 (以上也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2)方法论意义:①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不是绝对的坏。
考研马原讲义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徐之明作者介绍徐之明,近年全国考研政治状元的培养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特邀授课专家;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嘉宾;《思想政治理论超级红宝书》主编。
答疑平台:新浪微博之“人大徐之明”;资讯平台:新浪、搜狐之“徐之明博客”:图书平台:淘宝之“金榜图书官方书店”《研究生报考知识大揭秘》(已出版)2 月到6 月《思想政治理论超级红宝书》(已出版)《近年真题心解》(已出版)复习阶段与所用图书《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超级900 题》(已出版)7 月到10 月《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逻辑图解》(已出版)《形势与政策全集暨考纲新增知识点》(11 月出版)11 月到12 月《考研政治金榜题名压轴4 套卷》(11 月出版)《考研政治红宝书背诵精华掌中宝》(11 月出版)《考研政治分析题专项突破一本通》(11 月出版)目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哲学第三章:关于思维——认识论第四章:关于人类社会——唯物史观原第五章: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政经科社第八章:关于共产主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条件思想来源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阶级基础两大发现产生标志发展历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生命力根源生命力关键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理论品质本质属性社会理想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其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两层含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义(干部在线)
政治经济学和商品经济大纲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商品经济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 劳动创造商品价值3. 价值形式与货币4.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知识点汇总概念C01:社会生产力原理和观点:K0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K0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K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K04:商品的两因素K05:劳动的二重性K0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K07: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K08: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点K09:世界货币的职能K10: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正文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从事其它各种活动的先决条件。
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包括,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人的要素,一个叫物的要素。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叫做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的构成中,人的因素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因为所有的物质资料要通过人来掌握;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主要指的是史前社会。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也有一句经典的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知识点PPT课件
实践的定义: 实践的基本特征: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21/7/24
6
五、六组定义
联系、发展、矛盾、度、肯定和否定、 辩证的否定
六、四组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2021/7/24
10
2、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定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
的反映。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内部
联系的反映。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021/7/24
11
4、认识的辩证过程:
1、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定义 2、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定义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3、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2021/7/24
19
三、价值量
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 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四、价值规律
2021/7/24
7
七、意识问题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 的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狼孩的事例)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的功能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2021/7/24
8
第二章:认识的规律
第一讲:认识的本质 第二讲: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三讲:真理的属性及其检验标准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之第三章
第三章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资本和劳动⼒ 1、资本总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
(起点和终点不同;中间环节不同;流通⽬的不同) 2、资本的概念和实质(带来剩余价值、价值增殖、⽣产关系、运动、历史范畴)。
3、解决资本总公式⽭盾,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购买到劳动⼒这⼀特殊商品。
4、劳动⼒商品的特殊性(形成条件、价值构成和使⽤价值)。
5、资本主义⼯资是劳动⼒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资本主义⼯资的本质是劳动⼒的价值,但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收⼊和报酬。
6、劳动⼒商品的价值,在⽣产过程中不是转移⽽是由⼯⼈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产创造出来。
⼆、资本主义⽣产过程 1、资本主义⽣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产过程。
⼯⼈在其必要劳动时间内再⽣产出⾃⾝劳动⼒的价值即⼯资,在其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偿占有。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产的⽬的和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划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过程中的不同作⽤。
资本家购买的⽣产资料属于不变资本,购买的劳动⼒属于可变资本。
3、划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作⽤和意义: ①揭⽰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即⼯⼈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不是由不变资本即资本家的⽣产资料⽣产创造出来的。
②说明资本对⼯⼈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等于 三、绝对剩余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1、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共同点:是资本家⽤来提⾼剩余价值率,也就是提⾼对⼯⼈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法。
2、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式的⼀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式的重要特点。
3、相对剩余价值⽣产要以全社会劳动率普遍提⾼为前提,它的现实起点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4、超额剩余价值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其社会价值的差额。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原理课件
个人与群众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的作用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协作,群众的利益也需要杰出人物的引 领和推动。在历史进程中,个人和群众共同创造着历史。
THANKS
感谢观看
的矛盾运动。
03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证研究和阶级分析的方法,通过揭示历史发展的规
律,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提供科学的指导。
社会形态的演进与变革
社会形态的演进
社会形态是指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 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表现为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 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实现自己 的利益诉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受其所属的阶级和社会地位的制约。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他们的作用 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详细描述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在不 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体现。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道路选择
总结词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依据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来划分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选择取决于各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与意识
物质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马原基础班讲义(哲学、政经部分)
马原基础班讲义(哲学、政经部分)2011年考研政治春季基础班讲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第一单元导论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二、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3.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①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往往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但有其局限性。
其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其二,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其三,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讲义
变转想思的思克马 节一第
节环个几的变转想思期早思克马述概、4 。同不何有场立的者尔格黑年青他其与解理的识意我自对思克马、3 。解 理的系关间之家国和会社民市对尔格黑与思克马较比试、2 �在何想思的论子原鲁鸠壁伊和特利克谟得较比思克马、1 �题考思
�3481----9381 �哈巴尔费向转尔格黑从思克马 章二第
论 绪 书 全
》义主思克马新欧东《著卿俊衣 》义主思克马的国中代当《著良奎张 》史学哲义主思克马《编主森楠黄
目书考参
义 讲 》史 学 哲 义主 思 克 马 《
�快愉习复您祝-----义讲》史学哲义主思克马《森楠黄
2 望愿和想理的争斗而福幸的类人为有具、1 质素本基的家想思为作思克马、一
人始创的学哲义主思克马是斯格恩和思克马
�快愉习复您祝-----义讲》史学哲义主思克马《森楠黄
马原知识结构PPT学习教案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 2.阶级斗争 3.革命 4.改革 5.科学技术
第11页/共15页
第五章基本框架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政治 资本主义文化
商品经济论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资本理论 经济危机论
第12页/共15页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价值尺度
货
流通手段
两大特征:联系、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三大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
五对范畴 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四对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第6页/共15页
辩证法三大规律
三大规律从动态考察事物如何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币
的
贮藏手段
职
能
支付手段
基本职能
世界货币
第13页/共15页
第六章 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
垄断资本主义论 经济全球化论 资本主义新变化论 资本主义地位趋势论
第14页/共15页
两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论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框
架
物质观、意识观
三大观点 运动观
时空观
实践观
第4页/共15页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不同的
哲学流派
谁是第一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是否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考研政治春季基础班讲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第一单元导论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二、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3.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①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往往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但有其局限性。
其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其二,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其三,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练习一、单项选择1.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A. 只是唯物主义观点B. 只是唯心主义观点C. 既可能是唯物主义观点,也可能是唯心主义观点 D.是一种二元论观2.在下列各组命题中,哪组命题体现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A.“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水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理在事先”C.“物是感觉的组合”与“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D.“人是机器”与“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二、不定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00年文17)A. 多元论的思想B.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97年文11)A. 我思故我在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 万物皆备于我E.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3.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94年文11)A. 世界统一于存在B.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E. 物是感觉的复合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93年理19)A. 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B. 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C. 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反映自然与社会D. 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E.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A. 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 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D. 用力学解释一切运动第二单元唯物主义一、物质的存在形式(一)运动和静止1.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①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②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归结为人的感觉或观念,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归结为“绝对精神”、“天理”等客观精神。
3.运动的基本形式①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物质运动存在着五种基本形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②五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既不能把高级的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式,也不能把低级的运动形式拔高为高级的运动形式。
③五种运动形式相互联系。
首先,低级的运动形式是高级的运动形式存在的基础,高级的运动形式总是包含着低级的运动形式;其次,对于包含着多种运动形式的事物而言,高级运动形式起主导作用,低级运动形式处于从属地位;再次;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静止的含义静止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其一,事物在绝对运动状态之中,相对于某种特定的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其二,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的时候,保持着质的稳定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
②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7.反对两种错误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其一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其二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二)时间和空间1.时间、空间的含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2.时间、空间的特点时间具有一维性,它是不可逆的;空间具有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3.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的关系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①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
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②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
③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4.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①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
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②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否认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
5.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①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它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事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②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
③然而,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这就是说,无限存在于有二、意识及其与物质的关系(一)意识的产生和本质1、从起源上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其一,由无机物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命的刺激感应性。
其二,由低等生命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其三,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
②意识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劳动使猿手转变成人手,使猿脑转变成人脑。
劳动创造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丰富着人的意识,人的思维能力本身也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
2.从生理基础上说,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内容上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但人脑本身并不能派生出意识的内容。
②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客观存在。
③所有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其中,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
通过分析意识的产生和本质,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4.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主观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主张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庸俗唯物主义则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其要害在于抹煞意识和物质的对立,把意识等同于物质。
(二)意识的能动性1.意识能动性的含义意识能动性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这个基础上,意识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超越性。
在这里,具体时代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反映客观对象,并确定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同时,由于人类能够创造性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人的意识既能追溯客观对象的过去,又能预见客观对象的未来。
②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③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3.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条件①意识必须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在改造世界中遵循客观规律。
②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③要联系地看问题,充分地考虑到被改造事物所处的环境。
4.在意识能动性的问题上,要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而唯心主义则夸大意识能动性,主张意识决定一切,派生一切。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利用机械电子元件接收、加工和传输人工化的信息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智力功能的机器,其本质是思维模拟。
然而,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
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而人的思维则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而人的思维则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只能受人类的支配,而人的意识则具有能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