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合集下载

北师大9年级上册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度 教学设计

北师大9年级上册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度 教学设计

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度教学设计1.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誉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你能根据图示说出他测量金字塔的原理吗?每个星期一早晨学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同学活动课题: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活动方式: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活动工具: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选一名同学直立在旗杆旁边,在同一时刻下测出该同学和旗杆的影子长,并测量出该同学的身高,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吗?解:∵太阳的光线是平行的,∴AE∥CB,∴∠AEB=∠CBD,∵人与旗杆是垂直于地面的,∴∠ABE=∠CDB,∴△ABE∽△CDB,∴ABCD =BEDB,即CD=AB∙BDBE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CD的高度.归纳总结:测高方法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可以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的原理解决.测量数据:身高AC、影长BC、旗杆影长EF.物1高:物2高 = 影1长:影2长方法2:利用标杆观测者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端、标杆顶端、自己的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吗?过眼睛所在点D作旗杆BC的垂线交旗杆BC于G,交标杆EF于H.可得△DHF∽△DGC∴FHCG =DHDG∴CG=FH∙DHDH∴BC =GC+GB=GC+AD归纳总结:构造相似:△AME∽△ANC.找比例:AM:AN=EM:CN需要测量的数据:人与标杆的距离AM人与旗杆的距离AN标杆的高度EF方法3:利用镜子的反射如图,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至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

测量所需的数据,根据所测的结果,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吗?说明你的理由。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但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方法。

2.难点:将相似三角形测高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测高的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学具:练习本、尺子、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相似三角形。

例如,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与其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边长关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每组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尺子和三角板测量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成果分享,让学生讲解他们是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对比自己的方法,吸取优点。

5.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相似三角形测高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安徽)

第四章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安徽)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它是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相似比的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尝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发现他们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有些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课后辅导和巩固练习来加强。
1.加强对相似比计算部分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出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AA、SAS、SSS相似定理;了解相似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比例关系。
举例:在测高问题中,通过观察和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进而利用相似比进行计算。
(2)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步骤和方法:在实际测量中,如何选择测量点、构建相似三角形模型,以及如何运用相似比进行计算。
第四章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安徽)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三角形”中的4.6节“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2.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高度;3.通过实例,理解实际测量中如何选择测量点,以及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具体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比的应用、实际测量中运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步骤及方法。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四章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九年级上册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物体高度的测量。

通过本课时的作业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相似三角形在测高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学生需通过实际操作,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卷尺、角度计等)进行物体高度的测量。

具体任务包括:(1)在教室或校园内选择合适的地点,根据自然光线和已知高度物体(如树木、旗杆等)建立观测点。

(2)使用卷尺测量已知高度物体的实际长度和其在某一角度的视高,并记录数据。

(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计算未知高度物体的高度。

3. 作业记录:学生需将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观察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并注明测量时间和地点。

三、作业要求本课时的作业要求如下:1. 学生在理论学习时需认真听讲,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2.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测量,并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学生在记录作业时需清晰、准确地记录数据和计算过程,字迹要工整,不得随意涂改。

4. 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给教师。

四、作业评价本课时的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学习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相关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能力、测量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3. 作业记录情况:评价学生记录的清晰度、准确性和整洁度。

4. 提交情况和完成质量:评价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以及完成的质量和态度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将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反馈:1. 对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其继续努力。

2. 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第四章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九年级上册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2. 掌握并应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主要围绕“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课程内容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条件,理解相似三角形在测高问题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树木的高度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需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次实地测量,可以是对校园内建筑物的测量,或对生活环境中的物体进行测量。

要求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准确记录数据,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4. 反思总结:学生需对本次实践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并思考如何改进测量方法以提高准确性。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理论学习部分,确保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条件有清晰的理解。

2. 在案例分析部分,学生需仔细阅读案例,理解并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在实践操作部分,学生需按照要求进行实地测量,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

4. 在反思总结部分,学生需认真总结测量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5.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包括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反思总结等内容。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实践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反思总结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将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三种方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三种方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三种方法
1.形似定理法:这个方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的性质来求
出物体与仪器距离(x)及物体的高度(h)的。

假设有一个类似于图中的
场景,物体AB的高度为h,相机CD离地面的距离为x,相机镜头视角下
的物体高度为y。

通过三角形相似关系可得:AD/CD=AB/BC,即AD=(CD/BC)*AB=x/h*AB。

所以物体与相机的距离为x=AD*BC/AB=h*BC/AB。

而物体的高度为
h=y*(AD+CD)/CD=y*BC/CD。

2.变换法:这个方法是通过将相机移动至两个不同的位置,同时拍摄
同一物体的两个照片来求出物体的高度。

如图,相机从C位置拍摄照片时,物体的高度为h1,相机从C’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物体的高度为h2。

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可得:h1/(x1+d)=h2/(x2+d),其中d为相机
的移动距离。

所以,物体的高度可以表示为h2=h1*(x2+d)/(x1+d)。

3. 斜向测量法:这个方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夹角相等的原理来测
量物体高度。

如图,相机以斜向的角度(α)拍摄物体的照片,由相似三
角形的夹角相等可得:h/L=ta nα,即物体的高度为h=L*tanα。

其中,L
为相机离物体的距离。

这三种方法都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测量物体高度的,其中形似
定理法和变换法需要测量相机距离、相机移动距离等参数,斜向测量法则
需要知道相机与物体的夹角。

所以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测
量物体高度,能有效提高测量的精度。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课件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课件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③视察镜面,恰好看到树的顶端.
你能帮助他计算出大树的大约高度吗?
D
2
1
C
E
解:∵∠1=∠2,∠DCE=∠BAE=90°, ∴△DCE∽△BAE.



=
.
,

=.,得 BA=18.75m. 因此,树高约为18.75m.
A
测高方法三:
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也可以
点E,使EC⊥BC,用视线确定BC和AE的交点D,此时如果测得
BD=118米,DC=61米,EC=50米,求河的宽度AB.(精确到0.1米)
解:∵∠ADB=∠EDC, ∠ABD=∠ECD=90゜,
A
∴△ABD∽△ECD,



=

,

解得AB=
×

D
C
B
=
×
≈96.7(米)
第四章 图形的类似
4.6 利用类似三角形测高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高度及长度测量等问题,复习巩固类似三角形
有关知识.
2.灵活运用三角形类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引入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誉为“世界古代八
大奇迹之一”,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类似三角
形的原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你能根据图示说出他测量金字塔的原
答案
(4)写出___________.
利用三角形类似测高的模型:
随堂练习
1.如图,小明在测量楼高时,先测出楼房落在地面上的影长BA为
15米,然后在A处树立一根高2米的标杆,测得标杆的影长AC为3
米,则楼高为( A )
A.10米
B.12米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高的模型:
当堂练习
1. 小明身高 1.5 米,在操场的影长为 2 米,同时测得
教学大楼在操场的影长为 60 米,则教学大楼的高
度应为
( A)
A. 45米 B. 40米 C. 90米 D. 80米
2. 小刚身高 1.7 m,测得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 0.85 m,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测得影子长 为 1.1 m,那么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 (A)
在同一时刻下地面上的影长即
可,则下面能用来求AB长的等
式是
(C)
A.AB EF DE BC
C.AB BC DE EF
B.AB DE EF BC
D.AB AC DE DF
2. 如图,九年级某班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利用所学 数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当身高 1.6 米的楚 阳同学站在 C 处时,他头顶端的影子正好与旗杆 顶端的影子重合,同一时刻,其他成员测得 AC = 2 米,AB = 10 米,则旗杆的高度是___8___米.
解:如图,假设观察者从左向右走到点 E 时,她的眼 睛的位置点 E 与两棵树的顶端点 A,C 恰在一条 直线上.
∵AB⊥l,CD⊥l,∴AB∥CD.
∴△AEH∽△CEK. ∴ EH AH , EK CK
即 EH 8 1.6 6.4 . EH 5 12 1.6 10.4
解得 EH=8. 由此可知,如果观察者继续前进, 当她与左边的树的距离小于 8 m 时,由于这棵树 的遮挡,就看不到右边树的顶端 C .
A
E
C B
FD G
解:由题意可得:△DEF∽△DCA,
则 DE EF . DC CA
∵DE=0.5米,EF=0.25米,DG=1.5米,DC=20米,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组等角和一组等边,则它们必定相似。
02 测高原理及步骤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原理
相似三角形性质
当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时,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 对应边成比例。
测高原理
通过构造一个与待测高度相关的 相似三角形,利用已知距离和角 度信息,可以推算出待测高度。
实际操作步骤
1. 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确定建筑物位置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相似三 角形原理,通过已知的两个点和 角度,确定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评估建筑物稳定性
相似三角形可以用于分析建筑物 的倾斜度和稳定性,通过比较建 筑物不同部位的高度差和水平距 离,可以判断建筑物是否存在倾
斜或变形等问题。
航海领域应用
01
测定海上目标距离
多源数据融合提高测量精度
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结合相似三角形测高算法,可以 从多个角度获取测量数据,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
拓展至三维空间测量
目前相似三角形测高主要应用于二维空间的测量,未来可 以将其拓展至三维空间,实现更复杂场景下的高度测量。
对个人能力提升意义
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事项
01
确保测量工具的精度和 稳定性,以减小误差。
02
在进行测量前,对测量 工具进行校准和检查。
03
选择合适的天气和时间 进行测量,避免大气折 射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 影响。
04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 位统一和数值准确性。
03 实际应用举例
建筑行业应用
测量建筑物高度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测 量建筑物底部到顶部的距离和建 筑物与观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思 考 一 下
• 请同学们回忆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 哪些?
想 一 想
同学们,怎样利用相 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 量旗杆(或路灯,或树,或 烟囱)的高度 ?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C
A
EB
D
∵太阳的光线是平行的,
∴AE∥CB .
∴∠AEB=∠CBD .
C
∵人与旗杆是垂直于地面的,
∴∠ABE=∠CDB,
∴DN=AB, ∴能求出旗杆CD的长度.
E
A 31 M
2N
B
F
D
方法要点
运用方法2:观测者的眼睛必须与标杆的顶端 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标杆与地面要垂 直,在计算时还要用到观测者的眼睛离地面的 高度.
C
E
A
M
N
B
F
D
方法3:利用镜子
C
A
BE
D
∵入射角=反射角,
∴∠AEB=∠CED .
∵人、旗杆都垂直于地面,
∴∠B=∠D= 90°.
C
∴△EAB∽△ECD .
∴ AB BE . CD DE
即 CD= AB DE . BE
ABEDFra bibliotek方法要点
运用方法3: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 A
BE
D
1.高4米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长为6 米,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长为24 米,则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16 米.
2 .如图,AB表示一个窗户的高,AM和BN表
示射入室内的光线,窗户的下端到地面的距离
BC=1米,已知某一时刻BC在地面的影长CN=1.5
米,AC在地面的影长CM=4.5米,
A
求窗户的高度.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听课记录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听课记录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听课记录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地理测量中。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测高听课记录:
1. 设置基准线:选择一个已知高度点作为基准线,例如建筑物的墙角或者测量杆的顶点。

2. 观察目标点:找到需要测量高度的目标点,例如建筑物上的窗户或者树木顶部。

3. 测量距离:从基准线位置测量到目标点的水平距离,可以使用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或者刻度尺)进行测量。

4. 构建相似三角形:以基准线位置为顶点,根据测量到的水平距离和目标点的高度,构建一个相似三角形。

5. 计算目标点的高度: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出目标点的高度。

例如,如果测量到的水平距离为10米,而目标点所在的相似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5米,那么目标点的高度就是测量到的高度的两倍。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方法的精确度取决于测量时的准确性和条件。

在进行实际应用时,建议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分层练习)(解析版)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分层练习)(解析版)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精选练习一、单选题1.(2020·浙江嘉兴·八年级期末)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则斜边上的高是( )A .3013B .6013C .132D .120132.(2021·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在△ABC 中,∠C =90°,D ,E 是AC 上两点,且AE =DE ,BD 平分∠EBC ,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E 是△ABD 的中线B .BD 是△BCE 的角平分线C .∠1=∠2=∠3D .BC 是△ABE 的高【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AE DE =Q ,BE \是ABD D 的中线,正确;B 、BD Q 平分EBC Ð,BD \是EBC D 的角平分线,正确;C 、BD Q 是EBC D 的角平分线,EBD CBD \Ð=Ð,BE Q 是中线,EBD ABE \йÐ,123\Ð=Ð=Ð不正确,符合题意;D 、90C Ð=°Q ,BC \是ABE D 的高,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的定义,熟记概念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3.(2022·江苏·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ABC V 中,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E CE=B .C CAF 90ÐÐ+=°C .BAE CAE Ð=ÐD .ABC ABES 2S =△△【答案】C 【分析】由中线的性质可得BE CE =,ABC ABE S 2S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D CAD Ð=Ð;由AF 是ABC V 的高,可得C CAF 90ÐÐ+=°.【详解】解:AE Q 是中线,BE CE \=,ABC ABE S 2S =△△,故A 、D 说法正确;AD Q 是角平分线,BAD CAD ÐÐ\=,BAE CAE ÐÐ\¹,故C 说法错误;AF Q 是ABC V 的高,AFC 90Ð\=°,C CAF 90ÐÐ\+=°,故B 说法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明确概念是本题的关键.4.(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ABC V 的高CD 、BE 相交于O ,如果55A Ð=°,那么BOC Ð的大小为( )A .35°B .105°C .125°D .135°【答案】C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高的定义求得∠ABC+∠ACB 、∠ABE 、∠ACD 的度数,即可求得∠OBC+∠OCB 的度数,从而可以求得结果.【详解】解:∵∠A=55°,CD 、BE 是高∴∠ABC+∠ACB=125°,∠AEB=∠ADC=90°∴∠ABE=180°-∠AEB -∠A=35°,∠ACD=180°-∠ADC -∠A=35°∴∠OBC+∠OCB=(∠ABC+∠ACB )-(∠ABE +∠ACD )=55°∴∠BOC=180º-(∠OBC+∠OCB )=125°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5.(2021·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V 中,AD ,AE 分别是边BC 上的中线与高,8AE =,ABC V 的面积为24,则CD 的长为( )A.2B.3C.4D.56.(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C中,AD是高,角平分线BE交AD于点F,若∠BAC=60°,∠C=70°,则∠DFB的度数为( )A.75°B.65°C.60°D.55°高线定义,余角关系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7.(2020·山东·胶州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小明和小红在太阳光下行走,小明身高1.5m,他的影长2.0m,小红比小明矮30cm,此刻小红的影长为______m.8.如图,在高20米的建筑物CD的顶部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测得塔底B的俯角为30°,则塔高AB = ______米;【答案】80【分析】过点C作CE⊥AB后,图中将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先在△BCE中,利用已知角的正切值求出CE,然后在△CEA中,利用已知角的正切值求出AE即可解决问题.【详解】9.我军侦察员在距敌方100m的地方发现敌方的一座建筑物,但不知其高度又不能靠近建筑物物测量,机灵的侦察员将自己的食E指竖直举在右眼前,闭上左眼,并将食指前后移动,使食指恰好将该建筑物遮住,如图所示.若此时眼睛到食指的距离约为40cm,食指的长约为8cm,则敌方建筑物的高度约是_______m.【答案】20【分析】由题意知△ABC∽△ADE,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边的比与对应高的比相等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40cm=0.4m,8cm=0.08m∵BC∥DE,AG⊥BC,AF⊥DE.∴△ABC∽△ADE,∴BC:DE=AG:AF,∴0.08:DE=0.4:100,∴DE=20m.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只要是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解即可.此题是实际应用题,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相似问题求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10.(2022·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小颖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她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边DE=8cm,DF=10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m,CD=8m,则树高AB=________m.三、解答题11.(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为了估计河的宽度,在河的对岸选定一个目标点P,在近岸取点Q和S,使点P、Q、S在一条直线上,且直线PS与河垂直,在过点S且与直线PS垂直的直线a上选择适当的点T,PT与过点Q且与PS垂直的直线b的交点为R.如果QS=60m,ST=120m,QR=80m,求PQ的长.12.(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表是小明填写的实践活动报告的部分内容,请你借助小明的测量数据,计算小河的宽度.题目测量小河的宽度测量目标示意图相关数据BC=1m,DE=1.5m,BD=5m【答案】10m【分析】利用BC//DE,可得到△ABC∽△ADE,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AB的长.一、填空题1.(2021·山东泰安·九年级期末)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太阳下行走,小明身高1.4米,他的影长为1.75米,他同学的身高为1.6米,则此时他的同学的影长为__________米.2.(2022·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贺哲同学的身高1.86米,影子长3米,同一时刻金老师的影子长2.7米,则金老师的身高为________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三种方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三种方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三种方法方法一:影子测量法影子测量法是一种利用日光的投影效果来测量高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测量地点及其附近的已知高度点上安装标杆,然后利用地面上的标记点和标杆上的影子来确定两个相似三角形。

当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时,标杆上的影子会呈现出一个固定的长度。

通过测量该影子的长度和标杆顶部到标记点的距离,可以得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比。

然后,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出未知高度点的高度。

方法二:测角法测角法是一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关系来测量高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测角仪或经纬仪等仪器来测量两个角度,分别是测量点和未知高度点的水平角度和仰角。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可以计算出其余的角度。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

最后,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出未知高度点的高度。

方法三:测距法测距法是一种利用距离和角度来测量高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测距仪或测距仪等仪器来测量测量点与未知高度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然后,使用同一台仪器测量测量点和未知高度点之间的仰角。

根据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未知高度点和测量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最后,通过测量点的高度和垂直距离,可以计算出未知高度点的高度。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都需要注意一些因素,如仪器的精度、光线的影响和地形的变化等。

此外,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因此,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测量,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知识讲解)数学上册基础知识讲与练(北师大版)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知识讲解)数学上册基础知识讲与练(北师大版)

专题4.22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不同方法构造相似三角形测高的原理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掌握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方法.【要点梳理】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使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相等”的原理解决.特别说明:测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方法:平面镜测量法影子测量法手臂测量法标杆测量法2.测量距离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如下两种相似三角形求解。

1.如甲图所示,通常可先测量图中的线段DC、BD、CE的距离(长度),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2.如乙图所示,可先测AC、DC及DE的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AB的长.特别说明: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2.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因此可以把太阳光近似看成平行光线.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影子之比等于其对应高的比;3.视点:观察事物的着眼点(一般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4. 仰(俯)角:观察者向上(下)看时,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典型例题】类型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1.已知不等臂跷跷板AB长为3米,当AB的一端点A碰到地面时,(如图1)点B离地高1.5米;当AB的另一端点B碰到地面时,(如图2)点A离地高1米,求跷跷板AB的支撑点O到地面的距离为多少米?【答案】跷跷板AB 的支撑点O 到地面的距离为0.6米.【分析】过点B 作BN ⊥AH 于点N ,AM ⊥BH 于点M ,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别得出OH AO BN AB=,OH BO AM AB =,即可得出答案. 解:如图所示:过点B 作BN ⊥AH 于点N ,AM ⊥BH 于点M ,可得HO ∥BN ,则△AOH ∽△ABN , 故OH AO BN AB=, ∵AB 长为3米,BN 长为1.5米, ∴1.53OH AO =, ∴2OH OA =同理可得:△BOH ∽△BAM , 则OH BO AM AB=, ∵AB 长为3米,AM 长为1米, ∴313OH AO -=,即3213OH OH -= ∴OH =0.6,答:跷跷板AB 的支撑点O 到地面的距离为0.6米.【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正确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是解题关键.【变式1】李师傅用镜子测量一棵古树的高,但树旁有一条小河,不便测量镜子与树之间的距离,于是他两次利用镜子,第一次把镜子放在C 点(如图所示),人在F 点正好在镜中看到树尖A ;第二次他把镜子放在C '处,人在F '处正好看到树尖A .已知李师傅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7m ,量得CC '为12m ,CF 为1.8m ,C F ''为3.84m ,求树高.【答案】这棵古树的高为10m【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可以推出∠ACB =∠ECF ,∠AC′B =∠E′C′F′,所以可得∠BAC∠∠FEC 、∠AC′B∠∠E′C′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根据反射定律可以推出∠ACB =∠ECF ,∠AC′B =∠E′C′F′,∠∠BAC∠∠FEC 、∠AC′B∠∠E′C′F′,设AB =x ,BC =y ∠ 1.7 1.8=1.7 3.8412x y x y ⎧⎪⎪⎨⎪=⎪+⎩解得1018017x y =⎧⎪⎨=⎪⎩. ∠这棵古树的高为10m .【点拨】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题时关键是找出相似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方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变式2】如图,小明同学为了测量路灯OP 的高度,先将长2m 的竹竿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的B 处,测得竹竿的影长3m BE =,然后将竹竿向远离路灯的方向移动5m 到D 处,即5m BD =,测得竹竿的影长5m DF =(AB 、CD 为竹竿).求路灯OP 的高度.【答案】路灯OP 的高度为7m【分析】先根据AB ∠OF ,CD ∠OP 可知△EAB ∠∠EPO ,同理可得△FCD ∠∠FPO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OP 的值.解:由已知得,2AB CD ==m ,3BE =m ,5BD =m ,5DF =m ,90POE ABE CDF ∠=∠=∠=︒,AEB PEO ∠=∠,CFD PFO ∠=∠,∠在EAB ∆和EPO ∆中,AEB PEO ABE POE ∠=∠⎧⎨∠=∠⎩,∠EAB ∆∠EPO ∆ ∠AB OP BE OE =,即233OP OB =+, ∠263OB OP +=,在FCD ∆和FPO ∆中CFD PFO CDF POF∠=∠⎧⎨∠=∠⎩, ∠FCD ∆∠FPO ∆, ∠CD OP DF OF =,即2510OP OB =+, ∠2205OB OP +=,∠263OB OP +=,2205OB OP +=,∠7.5OB =,7OP =,即路灯OP 的高度为7m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3】 在同一时刻两根木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木杆AB =2米,它的影子BC =1.6米,木杆PQ 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墙上,PM =1.2米,MN =0.8米,求木杆PQ 的长度.【答案】2.3米【分析】先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求出QD 的影长,再根据此影长列出比例式即可解:如图,过点N 作ND ∠PQ 于D ,则DN =PM ,∠∠ABC ∠∠QDN ,AB QD BC DN∴=. ∠AB =2米,BC =1.6米,PM =1.2米,NM =0.8米, 2 1.21.6AB DN QD BC ⨯===1.5(米), ∠PQ =QD +DP =QD +NM =1.5+0.8=2.3(米).答:木杆PQ 的长度为2.3米.【点拨】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和平行投影,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变式4】 某天晚上,小明看到人民广场的人行横道两侧都有路灯,想起老师数学课上学习身高与影长的相关知识,于是自己也想实际探究一下.为了探究自己在两路灯下的影长和在两路灯之间的位置关系,小明在网上从有关部门查得左侧路灯(AB )的高度为4.8米,右侧路灯(CD )的高度为6.4米,两路灯之间的距离(BD )为12米,已知小明的身高(EF )为1.6米,然后小明在两路灯之间的线段上行走(如图所示),测量相关数据.(1)若小明站在人行横道的中央(点F 是BD 的中点)时,小明测得自己在两路灯下的影长FP = 米,FQ = 米;(2)小明在移动过程中,发现在某一点时,两路灯产生的影长相等(FP =FQ ),请问时小明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答案】(1)3,2(2)离B 地24m 5(或离D 地36m 5),理由见分析 【分析】(1)通过证明CDQ EFQ ,ABP EFP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2)由(1)得,EF QF CD QD =,EF PF AB BP=,设FP FQ x ==,可求出512BD x ==,求出x 的值,即可求解. (1)解:由题意得,,CDQ EFQ CQD EQF ∠=∠∠=∠,CDQ EFQ ∴,EF QF CD QD∴=, 4.8, 6.4,12, 1.6AB CD BD EF ====,点F 是BD 的中点,6BF DF ∴==,1.66.46QF QF∴=+, 解得2QF =;,ABP EFP APB EPF ∠=∠∠=∠,ABPEFP ∴, EF PF AB BP∴= 4.8, 6.4,12, 1.6AB CD BD EF ====,点F 是BD 的中点,6BF ∴=,1.64.86PF PF∴=+, 解得3PF =;故答案为:3;2;(2)小明站在离B 点245米处的位置,理由如下: 由(1)得,EF QF CD QD =,EF PF AB BP=, 4.8, 6.4,12, 1.6AB CD BD EF ====,设FP FQ x ==,1.6 1.6,6.4 4.8x x QD BP∴==, 4,3QD x BP x ∴==,,2BQ x DP x ∴==,512BD x ∴==, 解得125x =, 2425BF x ∴==,所以,小明站在离B点245米处的位置.【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准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利用相似三角形测距离2.综合与实践某“综合与实践”小组开展了测量本校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他们制定了测量方案,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实地测量.他们在旗杆底部所在的平面上,放置一个平面镜E.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当镜子中心与旗杆的距离20EB=米,镜子中心与测量者的距离2ED=米时,测量者刚好从镜子中看到旗杆的顶端点A.已知测量者的身高为1.6米,测量者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5米,求学校旗杆的高度是多少米.任务一:在计算过程中C,D之间的距离应该是米.任务二:根据以上测量结果,请你帮助“综合与实践”小组求出学校旗杆AB的高度.任务三:该“综合与实践”小组在制定方案时,讨论过“利用测量者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方案,请你再备用图中画出该方案的示意图,并说明必要的已知条件.【答案】任务一:1.5;任务二:学校旗杆的高度是15米;任务三:如图见分析,点A,M,F三点共线,已知测量者的身高MN,影长FN,旗杆的影长FB即可求得旗杆AB的高度【分析】(1)C,D之间的距离应是测量者的眼睛距离地面的距离,即可作答;(2)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相等,所以△CDE∠∠ABE,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解答即可;(3)点A,M,F三点共线,已知测量者的身高MN,影长FN,旗杆的影长FB,即可求得旗杆AB的高度.解:任务一:C,D之间的距离应是测量者的眼睛距离地面的距离,即为1.5米,故答案为:1.5;任务二:由已知,∠DEC=∠BEA,∠CDE=∠ABE=90°,∴△CDE∠∠ABE,CD DEAB BE∴=,1.5220AB∴=,∴AB=15,所以,学校旗杆的高度是15米;任务三:如图所示,点A,M,F三点共线,已知测量者的身高MN,影长FN,旗杆的影长FB,即可求得旗杆AB的高度.【点拨】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本题只要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中,利用相似比列出方程即可求出.【变式1】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镜子;∠皮尺;∠长为2m的标杆;∠高为1.5m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和俯角的仪器),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用工具序号填写)(2)在下图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你需要测量示意图中的哪些数据,并用a,b,c,α,β等字母表示测得的数据;(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___m.(用a,b,c,α,β等字母表示)【答案】(1)∠∠(2)见分析(3)EA(镜子离树的距离)=am,EC(人离镜子的距离)=bm,DC(目高)=cm(4)ac b【分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设计方案,答案不唯一;可借助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进行设计测量方法,先测得CE,EA与CD的大小,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 DCEA AB=;即AB=acb.(1)解:∠∠;(2)解:测量方案示意图;(3)解:EA(镜子离树的距离)=amEC(人离镜子的距离)=bm,DC(目高)=cm;(4)解: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 DC EA AB=;即AB=acb.【点拨】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构造相似三角形,借助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变式2】枣庄某学校九年级一班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王嘉同学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如示意图,王嘉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王嘉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2m,CE=0.6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王嘉的身高EF是1.7m,请你帮王嘉求出楼高AB.【答案】26.2米【分析】过点D作DN∠AB,垂足为N.交EF于M点,由四边形CDME、ACDN是矩形,得AN=ME=CD=1.2(m),DN=AC=30(m),DM=CE=0.6(m),得MF=EF﹣ME=1.7﹣1.2=0.5(m),依题意知,EF∠AB,则△DFM∠∠DBN,DM MFDN BN=解得BN=25(m),即可AB=BN+AN=25+1.2=26.2(m).解:过点D作DN∠AB,垂足为N.交EF于M点,∠四边形CDME、ACDN是矩形,∠AN=ME=CD=1.2(m),DN=AC=30(m),DM=CE=0.6(m),∠MF=EF﹣ME=1.7﹣1.2=0.5(m),∠依题意知,EF∠AB,∠∠DFM∠∠DBN,∠DM MF DN BN=,即:0.60.5 30BN=,∠BN=25(m),∠AB=BN+AN=25+1.2=26.2(m).答:楼高为26.2m.【点拨】本题只要是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解即可,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变式3】在“测量物体的高度”活动中,某数学兴趣小组的两名同学选择了测量学校里的两棵树的高度,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他们分别做了以下工作;小芳: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甲树的影长为4.08米(如图1).小华:发现乙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如图2),墙壁上的影长为1.2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1)在横线上直接填写甲树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米;(2)画出测量乙树高度的示意图,并求出乙树的高度.【答案】(1) 5.1 (2) 4.2米【分析】(1)根据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利用比例式直接得出树高; (2)根据辅助线作法得出假设没有墙时影子长度,即可求出答案.(1)解:根据题意得:10.8 4.08=x 解得: 5.1x =(米),故答案为:5.1.(2)解:假设AB 是乙树,∠ 2.4BC =(米) 1.2CD =(米) ∠10.8=CD CE , ∠1.210.8=CE , ∠0.96CE =(米), ∠10.8 2.40.96=+AB , ∠ 4.2AB =(米),答:乙树的高度为4.2米.【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根据同一时刻影长与高成比例以及假设没有墙时求出影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5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5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校园里一棵大树的高度,他们选王刚作为观测者,并在王刚 与大树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为2 m的标杆CD,然后,王 刚开始调整自己的位置,当他看到标杆的顶端C与树的顶端E 重合时,就在该位置停止不动,这时其他同学通过测量,发 现王刚的脚离标杆底部的距离为1 m,离大树底部的距离为9 m,王刚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5 m,那么大树EF的高为多 少?
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2)测量数据:AB(人眼距地面的高度),CD(标杆高),
BD(人距标杆的距离),DF(标杆距旗杆的距离);待测数据:
EF(旗杆高度).
(3)计算理由:
因为CD∥EF(均与水平面垂直),所以∠AGC=
∠AHE,∠ACG=∠AEH.所以△AGC∽△AHE,所以
AG AH

CG EH
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解:如图4-6-7所示,作AH⊥EF,垂足为H,交CD 于点G,由题意得AB⊥BF,CD⊥BF,EF⊥BF,
故四边形ABFH、四边形DGHF都是矩形, 所以AB=GD=HF,BF=AH,BD=AG,CD∥EF, 所以∠AGC=∠AHE=90°. 又因为∠CAG=∠EAH,所以△ACG∽△AEH, 所以AAGH=CEHG,即19=2-EH1.5, 所以EH=4.5,EH+HF=4.5+1.5=6(m). 所以大树EF的高为6 m.
解:由题意可知∠BEF=∠DEF,∠AEF=∠CEF, 所以∠BEA=∠DEC.
ACBD⊥⊥AACC⇒∠BAE=∠DCE=90°⇒
∠BEA=∠DEC
△BAE∽△DCE⇒AAEB=DCCE
⇒AB=13.44(米).
AE=21,CE=2.5,DC=1.6
所以教学大楼的高度AB是13.44米.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B
D
1
2
CE
A
一 测高方法三:
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也可以用“利 用镜子的反射测量高度”的原理解决.
一 我们来试着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例1:如下图,如果木杆EF长2 m,它的影长FD为3 m,测得OA为201 m,求金字塔的高度BO.
一 测高方法一:
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可以用“在同 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的原理解决.
物1高 :物2高 = 影1长 :影2长
一例2:如图,小明为了测量一棵树CD的高度,他在距树24m处立了一
好久 不见
认识你很 开心
欢迎
你好
HELLO
Welcome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世界上最高的树 —— 红杉
乐山大佛
台北101大楼
怎样测量这些非常 高大物体的高度?
一 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高度(长度)测量问题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誉为“世界古 代八大奇迹之一”,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相 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你能根据图示说出他测量金 字塔的原理吗?
根高为2m的标杆EF,然后小明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当他与树相距
27m的时候,他的眼睛、标杆的顶端和树的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
小明的眼高1.6m,求树的高度. C
E
A
N
BF
D
解析:人、树、标杆是相互平行ID于N,交EF于M,则可得△AEM∽△ACN.
一 测高方法二:
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也可以 用“利用标杆测量高度”的原理解决.
一例3: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某同学利用手边的工具(镜子、
皮尺)设计了如下测量方案:如图, ①在距离树AB底部15m的E处放下镜子; ②该同学站在距离镜子1.2m的C处,目高CD为1.5m; ③观察镜面,恰好看到树的顶端. 你能帮助他计算出大树的大约高度吗?

《第四章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九年级上册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测高的方法,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条件,理解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测高的基本原理。

2. 操作实践:学生需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实际操作使用相似三角形测量工具(如测高仪、卷尺等)进行物体高度的测量。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测量步骤的准确性。

3. 实例分析:学生需完成至少三个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的实例分析,每个实例包括绘制相似三角形的示意图、计算过程及结果。

实例可以包括测量树木、建筑物等的高度。

4. 作业总结:学生需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包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收获的体会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准确表述其性质和判定条件。

2. 操作实践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需及时向教师请教。

3. 实例分析部分:要求学生绘制清晰的示意图,计算过程要详细,结果要准确。

每个实例分析需包括测量目的、测量步骤、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4. 作业总结部分:要求学生真实反映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评价本课时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理论学习部分:评价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及表述能力。

2. 操作实践部分:评价学生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步骤的准确性。

3. 实例分析部分:评价学生示意图的绘制质量、计算过程的详细程度及结果的准确性。

4. 作业总结部分:评价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对问题的总结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标注并给出修改意见。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课件(21张PPT)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课件(21张PPT)
先在操场上A 处放一面镜子,向后退到B 处,恰好在镜子中看到楼
的顶部E;再将镜子放到C 处,然后后退到D 处,恰好再次在镜子
中看到楼的顶部 E ( O,A,B,C,D 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
AC=2m,BD=2.1m,如果小明眼睛距地面髙度BF,DG 为1.6m,
试确定楼的高度OE.
解:令OE=a,AO=b,CB=x,
测量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
吗?说明你的理由.
新知讲解
若学生身高AB 是1.6m,其影长BE 是1m,旗杆影长BD 是5m,
求旗杆CD 高度.
(1)先证明相似△AEB ∽△DBC
(2)再利用对应边成比例计算旗杆高度
人高 人影
即:

物高 物影
新知讲解
方法2:利用标杆
如图,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
学生距旗杆是6m,求旗杆高度.
(1)先证明四边形ABDH,ABFG是矩形
(2)再证明△AEG ∽△ACH
(3)最后利用对应边成比例计算,即可
新知讲解
方法3: 利用镜子的反射
如图,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
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观测者看着
镜子来回移动,直至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
需要太阳光线.
方法2:优点表现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只是单凭人的眼睛的视
线很难准确把握,另外,测量的数据较多,这种方法误差较大.
方法3:优点表现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而且
测量的数据较少,只是人的眼睛找点难免存在误差.
课堂练习
1. 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 测量树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一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知识点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一名学生在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测出该同学的_________和此时旗杆的_______.(点拨:把太阳的光线看成是平行的.)
∵太阳的光线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AEB =∠CBD , ∵人与旗杆是________于地面的,∴∠ABE =∠CDB=_____°,
∴△_______∽△_______ ∴BD BE CD AB = 即CD=BE BD AB ⋅ 因此,只要测量出人的影长BE ,旗杆的影长DB ,再知道人的身高AB ,就可以求出旗杆CD 的高度了.
知识点2:利用标杆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为观测者,在他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标杆,观测者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部、标杆顶部与眼睛恰好在____________时,分别测出他的脚与旗杆底部,以及标杆底部的距离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
如图,过点A 作AN ⊥DC 于N ,交EF 于M .
点拨:∵人、标杆和旗杆都_______于地面,∴∠ABF =∠EFD =∠CDH =_______°
∴人、标杆和旗杆是互相_______的.
∵EF ∥CN ,∴∠_____=∠_____,∵∠3=∠3,
∴△______∽△______,∴CN
EM AN AM =
∵人与标杆的距离、人与旗杆的距离,标杆与人的身高的差EM 都已测量出,
∴能求出CN ,∵∠ABF =∠CDF =∠AND =90°,∴四边形ABND 为
________.
∴DN =_______,∴能求出旗杆CD 的长度.
知识点3:利用镜子的反射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作为观测者.在他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固定镜子的位置,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够通过镜子看到旗杆_______.测出此时他的脚与镜子的距离、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
点拨:入射角=反射角
∵入射角=反射角 ∴∠________=∠________
∵人、旗杆都_________于地面 ∴∠B =∠D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DE
BE CD AB 因此,测量出人与镜子的距离BE ,旗杆与镜子的距离DE ,再知道人的身高AB ,就可以求出旗杆CD 的高度.
二、例题精讲
例1:如图,有一路灯杆AB (底部B 不能直接到达),在灯光下,小华在点D 处测得自己的影长DF=3m ,沿BD 方向到达点F 处再测得自己的影长FG=4m ,如果小华的身高为,求路灯杆AB 的高度。

例2:如图,小华在晚上由路灯A 走向路灯B ,当他走到点P 时,发现他身后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A 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12m 到达点Q 时,发现他
身前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B 的底部,已知小华的身高是,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设AP =x(m)。

(1)求两路灯之间的距离;
(2)当小华走到路灯B 时,他在路灯下的影子是多少
例3:如图,数学兴趣小组的小颖想测量教学楼前的一棵树的树高,下午课外活动时她测得一根长为1m 的竹竿的影长是,但当她马上测量树高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如图),他先测得留在墙壁上的影高为,又测得地面的影长为,请你帮她算一下,树高是多少m ?
三、巩固练习:
1.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的竹竿的影长为3m ,同时测得一栋高楼的影长为90m ,这栋高楼的高度是多少
2.如图,AB 表示一个窗户的高,AM 和BN 表示射入室内的光线,窗户的下端到地面的距离BC=1m ,已知某一时刻BC 在地面的影长CN=,AC 在地面的影长CM=,求窗户的高度
3.如图,王华晚上由路灯A 下的B 处走到C 处时,测得影长CD 的长为1米,继续往前走3米到达E 处时,测得影子EF 的长为2米,已知王华的身高是米,那么路灯A 的高度AB 为多少米
A
B C N
M
4.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的顶端C处,已知AB ⊥BD ,CD⊥BD ,且测得AB=米,BP=米,PD=12米,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多少
5.晚饭后,小聪和小军在社区广场散步,小聪问小军:“你有多高”小军一时语塞,小聪思考片刻,提议用广场照明灯下的影长及地砖长来测量小军的身高,于是,两人在灯下沿直线NQ移动,如图,当小聪正好站在广场的A点(距N点5块地砖长)时,其影长AD恰好为1块地砖长;
当小军正好站在广场的B点(距N点9块地砖
长)时,其影长BF恰好为2块地砖长,已知广
场地面由边长为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成,小聪的身
高AC为米,MN⊥NQ,AC⊥NQ,BE⊥NQ,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求出小军身高BE的长(结果精确到米)
6.某市为了打造森林城市,树立城市新地标,实现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在城南建起了“望月阁”及环阁公园.小亮、小芳等同学想用一些测量工具和所学的几何知识测量“望月阁”的高度,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他们经过观察发现,观测点与“望月阁”底部间的距离不易测得,因此经过研究需要两次测量,于是他们首先用平面镜进行测量.方法如下:如图,小芳在小亮和“望月阁”之间的直线BM上平放一平面镜,在镜面上做了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在直线BM上的对应位置为点C,镜子不动,小亮看着镜面上的标记,他来回走动,走到点D时,看到“望月阁”顶端点A在镜面中的像与镜面上的标记重合,这时,测得小亮眼睛与地面的高度ED=米,CD=2米,然后,在阳光下,他们用测
影长的方法进行了第二次测量,方法如下:如图,小亮从D点沿DM方向走了16米,到达“望月阁”影子的末端F点处,此时,测得小亮身高FG的影长FH=米,FG=米.?
如图,已知AB⊥BM,ED⊥BM,GF⊥BM,其中,测量时所使用的平面镜的厚度忽略不计,请你根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求出“望月阁”的高AB的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