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
学校新课改管理制度
学校新课改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教育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也在促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进行新课改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以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新课改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
因此,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进行新课改管理制度改革。
二、新课改的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新课改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素质。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发展。
为教师搭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创新激情和工作热情。
4. 推动学校发展。
通过新课改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学校向着现代化教育机构的目标迈进。
三、新课改的主要内容1. 教学管理(1)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学生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师资培训(1)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机会,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励教师积极工作。
(3)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学成果的共享。
3. 学生管理(1)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谈新课程下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的构建
化重 建和学 校管理 方 面 , 然是 我们 深入 推进课 程 改革 必须 仍 关 注 和涉及 的 问题 , 须在 深化 问 题 的解 决 过程 , 步 完善 必 逐
新课程 体系 。
管 理者 依据 现代科 学理 论 和伦 理道德 规 范 , 进行 修 身正 己 的 “ 内功 ” 修炼 , 自己的示 范活 动 与表率 作用 影 响带 动学 校全 用
宁夏作 为首批课 改 实验 区 , 课程 改革 实验 已经完 成 了一
个周期 。反思 和审 视课改 实验 的效 果 , 然在 理念 层 面上取 虽 得 了一 些成效 。但 也有更 多深 层次 的 问题 , 其是 在学 校文 尤
1 . 学校 管理 的基本理念 。 谓现代 学校管 理 , 现代 所 就是指
展 为 中心 , 高学校 组织 效能 与学 校教 育质量 为核 心 的学 校 提 管 理制度 。阁 关注 成本就 是在学 校管理 中既要 有效果 , 又要 有 效率, 同时达 到资源 的最大化 利用 。
现 代学 校管 理制 度 的构建 原则 : 一是 科学 性 原则 。建设 现代 学校制 度遵 循科 学性 原则 , 即将 学校 管理 活 动建 立在 当 代管理 科学 的基 础之 上 , 使学 校 发展 建立 在人 力 资源 开发 的 基础 之上 , 学校 的育人 目标 符 合社 会发 展 和个性 发展 的要 使
求, 积极利 用先 进 的科学 技术 为 学校 的教 育教 学 以及 管 理 活 动 服务 , 走教科研 兴校 之路 。 坚持 二是 系统性 原则 。 系统科 从
学的角度优化学校各组织要素 , 达到最优程度。三是人本性
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以制度为前提以师生为根本的“二元无缝对接”管理模式
所 学校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好 坏 关 键 问题 在 于
管理 , 学 的管 理 能成 就一 所 好 的学校 。所谓 科 学 科 的 管理 , 须 是 一 切从 学 校实 际 出发 , 教 育规 律 必 按 办事 。 学校 是 培养人 、 展人 的重要 场所 之 一 , 通 发 是 过发 挥教 育 者的积 极 引导作 用 , 进受 教 育 者积 极 促 自主发展 的组 织机 构 。 个学 习环境 的主角 是教 师 这 和学 生 , 即有个 性 、 有思 想 、 于不 同发展 层 次水 平 处 的人 , 以学 校 管 理 应 以 人 为 中心 、 所 以人 的发 展 为
式 确保 严 格执 行 国家课 程方 案 , 保 国家课 程 计划 确 与课 程标 准 的严肃 性 , 杜绝 随 意增 减科 目或 调整课
根据 学校 教育 目标 的本身 特 点 , 通过 一定 的民主 程 序 , 定 出 各种 制 度 。校 长 的 主要 职 责是 : 好 干 制 用 部 、 织 建立 制度 、 督施 实 、 组 监 过程 评 价 。这 种管 理 模式 我们 将 它称 之为 以法 治校 的 刚性 管理 方式 。 这 种管 理在 一 定 的时期 内起 过非 常 积极 的作 用 , 这 但
二、 重建 制 度是“ 二元 无缝 对 接” 理的 根本 管
学校 以法 治校 就是 制度 化 、 范化 管理 。做 为 规 学 校 一般是 不 缺制 度 的 , 很多 制 度 的建立 往 往是 但
理 的第 一 手 资 料 , 由一 个 人 下达 指 令 , 这种 方 式 有 定 的 民主 成分在 里 面 , 绝 大 多数权 力 仍然 集 中 但 在一 个人 手 中 , 种方 式可 以称 为 半家长 式 管理 方 这 式 ; 三个 阶段是 以法 律 、 第 制度 为 基础 的 管理 阶段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 是 指在 知识 社会 日渐 明显 和 全面 建设
和谐社会 的大背景 下 , 以完善 的学校 法人 制度 为 基础 , 以
现代教育观念 为指 导 , 学校 自主、 民主 管理 , 促 进 学生 、 教 职工 、 学 校社 区的协调和可 持续发展 的一套 完整 的制度体
革, 但大多是被动 的、 无奈 的。其实 , 即使 没有实 施新 课程 改革 , 我 国社会 的发 展 、 国际教 育 的趋势 也要 求建 立 现代
中图分类号 : G 6 3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5 8 8 4 ( 2 0 1 3 ) 1 2— 0 0 0 1 — 0 3
高中新课 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实施至今 已有 6年 。新课 程 改革 对现行 学校制度提 出 了挑 战 , 很 多学 校为 了保 证新 课程改 革 的实施 , 对 自身 的 制度 都 或 多或 少 地 进行 了变
学校制 度。学校应该 利用新 课程 改革 的契机 , 主动变 革现 行学校制度 , 通过制度 的建设推 进新课 程改革 和学校 的发 展 。本文拟 就在新 课程 改革 背 景下 如何 主动 构建 现代 学 校制度进行 探讨 。
系 。它具备 以下 特征 : 能 够促 进学 校 推进 素质 教 育 , 促进 学生充分 、 终身发 展 , 允许 有差 异发 展 ; 促 进校 长 、 教 职工 的专业发展 ; 推动现代学校文化 的形成 , 推动学 校 由“ 传统
象扭 曲了教学 的价值取 向, 教学工作 蒙上 了强烈 的功利色 彩, 事业 追求被利益追求 所取代 。教 师和学 生都成 了分数
的奴 隶 。
课 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保障 。
第二 , 只重视制度 的制 订 , 形 式 主义十足 。 目前 , 不少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工作中,人们越来越强调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这是现代学校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核心集中在校长的管理理念和行为上,新课程标准在学校中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校长实施怎样的管理方略。
1.以人为本社会发展需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本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师为本”,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完善的发展,使其在学校事务中体现主人翁的地位。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可激发其工作责任感,创造意识,增强工作效益,一方面由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增强认同感,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管理更有信任感和归宿感,使学校、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
明确个人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作为教师管理,变管理为服务应当是现代管理重要特点。
要依靠人性化的管理作为教师工作的激励器,关心教师的生存状态,为教师的发展、成长提供方便和服务,以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的成长。
作为领导者要真诚为人,真诚地对待管理中的问题,真诚地对待教师的缺点和错误,真诚地分析学校目前的困境,和教师一起向往事业的前景,产生共同的目标,才能凝心聚力,才能使学校具备了一种精神,也才能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2.构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是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的新课题。
学习型学校,就是全校师生朝着一个共同目标,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的良好习惯。
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目的是保持教师和学校持续增长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中不断创造自我、创造未来,从而提高学习的竞争力,并进一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
浅谈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摘要:当前,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有了很多新突破,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需要管理者反思的问题:重视人文管理,弱化制度管理;重视创新管理,弱化常规管理;重视管理个性,弱化继承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管理者深思:学校管理究竟是什么,怎样科学地进行学校管理,以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学校管理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给改进中小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许多学校管理者都在努力转变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模式,很多方面都有一些新的突破,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学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需要管理者反思的问题,应该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和要领(一)学校管理的概念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黄兆龙教授多年来对学校管理进行研究,黄教授认为:所谓现代学校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校组织系统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由学校管理者依据现代科学理论和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修身正己的“内功”修炼,用自己的示范活动与表率作用影响带动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运用现代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职能,对学校管理对象诸要素进行合理组合,设计便于指挥调控的工作程序,促进有机结合,有序运行,以达成学校管理目标,取得最大化的办学效益。
(二)学校管理应把握的要领1.学校管理的领域性。
学校管理活动是管理活动领域中的一类独具特色的活动。
因此,决不能机械地照搬一般管理活动的行为模式,更不应简单地套用普遍的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必须加强对学校管理专业化的认识,深入研讨和探究学校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
2.学校管理的立体性。
学校管理活动是由学校管理人员开展的,这里所谓的“学校管理人员”,既非个体的“学校管理者”概念,亦非高层的“学校领导”范畴,而是涵盖着“学校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一切人员”,包括校长、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乃至一般教师和学生干部等,这就需要打破“学校管理工作只是学校少数人的事”的观念,充分调动所有管理任务承担者的工作热情,发挥整体优势,关注整体效能。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问题及对策摘要:现阶段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多数普通高校在其管理工作上适应不了改革的发展步伐,就其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学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新课程改革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必然对学校教育管理在理念、体制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普通高中学校作为基础性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学校管理的目标、方式、评价等方面实现人本要求,从而保证师生在一个和谐有序的校园中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是作为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普通高中学校在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在管理理念上,既要重“生本”也要重“师本”在新课程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都重视构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管理系统,强化对学生人生成长的关爱。
各校都要求教师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育的目标理念,强调对学生教育的互动生成、主体参与和自主构建,显现“生本”价值。
这些做法,起到了重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最终目的。
但在这样的一个实施过程中,容易导致把教师当成一项工具,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的主体地位。
在学校管理的诸多要素中,教师管理其实是第一要素。
因为“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包含有“以教师为本”的内容。
而且,教师兼具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
因此,现代学校管理中树立“教师第一”的管理思想非常重要。
这样,教师才能既作为管理者,是学校的“主人”而不是“打工仔”;又是被管理者,为实现一致的教育目标而接受学校管理。
2.管理措施上,要既重制度管理刚性又重人情味柔性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是带有“一长制”属性的“校长责任制”。
因而也就给校长对学校的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因为“一长制”管理的潜在因素,既有正面亦有负面的影响。
虽然很多的校长都是在兢兢业业、规规矩矩的大量事务中工作,但受到市场经济、人情事务等的影响,难免在学校的教育决策、干部提拔、教师职称晋升、招生工作等诸多问题让所有人都满意。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精”“细”化管理研究
细 枝 末 节 ,轻 大 局 重 点 ,既 让 管 理 者疲 于 奔命 ,又 效
果 不佳 。 ( )重 显 轻 隐 ,只 能 考核 外 在 的行 为 表 现 与 4
到 科 学 决 策 。我 们 坚 持 每 周定 期 学 习 ,用 先 进 理 论 领 引 行 动 ;坚 持 民主 决 策 ,由 校务 会 集 体 讨 论 事 务 ,重
于应 付 ,追 求 表 面文 章 。 ( )标 准 狭 窄 ,把 学 生 的分 7 数 当 作 考 核 教 师 的 主 要 指 标 ,忽视 其 他 ,致 使 “ 试 应
教育 ”愈演 愈 烈 。 ( ) 重 奖 惩轻 引 导 ,忽 视 奖 惩 是一 8 柄 双 刃 剑 ,会 削 弱 互 助合 作 ,导 致 教 师 行 为短 期 化 和
大 事项 由职代 会 决 定 ;我 们 还 打造 “ 阳光 学 校 ” ,学校 财 经 、人 事 等 重 要 事项 都 向 师生 通 报 ,让 师 生 监 督 自
活 动 结 果 ,而 无 法 评 价 内 在 的 思 想 动 机 与 情 感 变 化 。 ( ) 重 管 轻 理 ,教 师 的 “自觉 接 受 ” 变 成 了 痛 苦 的 5 “ 力 强 制 ” 与 “ 格屈 从 ” 权 人 ,对 制 度 规 范 就 容 易产 生
改革 开 放 后 ,针 对 当 时管 理 无 序 ,吃 大 锅 饭 等 现 象 ,我 国学 校 推 行 了 以考 核 为 特 征 的 量 化 管 理 模 式 , 可视 为精 细化 管理 的雏 形 。到 本 世 纪 初 ,一 些 地 方 将
1着 眼大 局 ,集 中力 量 ,在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抓 住关 键 、 . 精
・教 育 管 理 研 究 ・
新 课 程背 景 下学 校 “ " “ "化 管理研 究 精 细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新的课程改革一进入我们的视野,就对我们的管理思想带来深刻的影响,需要我们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体系。
学校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而激励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通过激励,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人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以人为本——新课程背景下现代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方案是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的劳动变成现实的。
校长,特别是校长的管理理念及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而新课程中的新的教育理念与创新要求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
因此,校长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以人为本,突出学校管理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尊重广大师生,发现他们的优长,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发展,从而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尊重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
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
“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二、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是教师主动参与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仅靠培训、学习、交流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
”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矛盾和难点问题日益凸显,如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诊断与发展的功能,如何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等等,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为此,教师要主动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讨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在研究中发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在研究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
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7篇)第一篇:学校管理的创新策略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校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如学校管理思想缺少创新、学校校章对学校管理创新的约束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新课改背景下要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转变思想、勇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学校管理;创新策略引言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也更为突出教师、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促进人的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为根本,学校管理的创新也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以人文本”理念的发扬,通过思想创新、实践创新、化、开放化等策略,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中能够稳定提升,不断进步。
1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1.1学校管理的思想创新问题新课改下,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文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思想创新的不足仍然是影响学校管理水平的最大因素。
例如,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者仍然崇尚“分数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忽略人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对学校的管理仍然保守、死板。
又如,一些管理者崇尚“无为”的管理之道,认为学校管理就应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管理上较为松懈,抱着谁也“不得罪”的心态,致使学校管理综合水平下滑,学校管理效果较差。
再如,一些管理者保持“以权为本”的思想,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听话”、“照做”,不能够深入一线体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管理中只管听“领导”的,领导怎么说,管理就怎样进行,丝毫不能发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协调学校的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
1.2教学管理制度问题新课改下对教学及教学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更符合当今教育事业对健康发展和稳定进步的要求,但教学制度发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下学校管理的创新。
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改进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改进策略近年来,教育教学与管理在新课标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改进策略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能的改进策略,并分析其实施的可行性。
首先,教育教学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创新和实践元素的融入。
例如,可以引入新颖的教学技术和教育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等。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其次,教育管理方面需要强化学校的人文关怀。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校管理者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机制,包括心理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帮助。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与管理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这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学术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教育教学与管理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
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
例如,可以引入智能教学平台、教育大数据等技术来辅助教学和管理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节约时间和资源。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与管理在新课标背景下需要制定一系列改进策略来适应时代的需求。
这些策略包括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学校的人文关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效率。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I 互助是指教师集体共同参 与的一种校本 研究形式 , 真理 , 司伴 能够承认 自己的过 失和错误 ; 造丰 富 多彩的教 创
激 培养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充 它以自我反思、 自我开放为前提, 以形成教师之问的专 学 环境 ,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动 机 ,
业切磷 、 经验 分享 、 合作互助 、 同成 长的校本 文化特 色 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共 培养学生养 成 良好 的学 习习 为归宿 。 伴互助 的实质是 教师 作 为 擘 人 员之 间的 惯 , 掌握学 习策 略和发 展认 知的 能力。第 _ 教 师应成 二, 交往 、 与合 作 , 主要 包括 对话 和协 作 两种 形 式。 为研究 者。每一 位教 师都应 有能 力对 自己 的教 学行 为 互动 它 研究与改进 , 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教师集体的 同伴: 助和合作文化 , 是校本教研 的标志和 进 行反思 、 灵魂。 为此 , 婴切 实改 造学校 教 育的情境 , 营造一 种教 ( ) 二 引导学生 变革学习方式
以科研 的态 度 、{ 研 的方 法从 事每 天 的教育 教学 T 积极建设者 。校 长应鼓励 、 H科 支持教师参加相 关的课程改
作 , 师真正感 - _ 的意 义 , 使教 N ̄T作 I 感悟教育 的快乐 , 使 革的培训班 , 参加相 关学科 的课 改展示 活动 , 助教师 帮
自己的专业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并创造 m新 的成果 . . 对新 课程准确地理解 诚心地接受 、 情地投人 , 热 并有效
管理中 , 持 “ 每个 孩子 都得 到充 分 的发 展 ” 坚 让 的办学 再是被动地在常规制度束缚下 工作 , 而是 自动 自觉地完
宗 旨, 观念立校 、 以“ 以德 治校 、 研兴校 、 科 特色 塑校 、 质 成 自己应 当做 的事情 。其i , 通过 管理 文化 , 创造 一种 量强校 、 管理 优校” 为治校方 略。 教育实践构建“ 创新 教 高度和谐 、 善 、 友 亲切 、 融洽 的氛 围, 使学校 成为密 切协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改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改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契机。
应该说,在全国范围内新课程的推进是取得了重大成果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多区域内,新课程改革仍是举步维艰,形式化的、浅层的变革比比皆是,成果也花样繁多,但真正走进课堂、深入学校就会发现,穿新鞋走老路、扎扎实实搞应试的现象仍是非常普遍。
对于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校长们不是不懂,学校教育应该改革,必须改革,但目前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正视和重视:一、学校改革发展的困难及问题1、教育评价造成学校改革放不开手脚,发展空间受限这是造成很多学校不敢改、不能改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各地学校间加班加点、争抢生源、大搞“应试军备竞赛”而导致恶性竞争不止的主要原因。
其一,目前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本身就比较片面。
现在,中考改革力度不大,学习任务繁重,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以中考成绩为主,甚至是用考试成绩给各校排队,造成学校只能“考什么教什么”,疲于应付;用人的学历化也造成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只看升学率,择校风盛行,更加导致“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的不良竞争局面。
各方对学校评价的片面性,使得教学成绩、升学率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造成“上下齐抓教学成绩、各方唯分数至上”的局面,甚至这种压力已经深入到小学阶段,各校在激烈竞争、巨大压力下,改革只能是谨小慎微,小步试探,担心一旦放开会影响成绩,进而影响声誉、影响生存;只能是固守大容量灌输、加班加点“榨油”式的应试策略,以付出更多师生的精力和牺牲师生的更多休息时间、挤占学生更多的素质发展空间为代价来应试。
由此,出现两种有意思的现象:一是,出现了城市孩子往农村中学送、城市学校学习“县中”经验的做法——当然,这些现象并非不可取,农村学校也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城市学校大量借鉴的是农村学校应试的策略,我觉得,这不应视作一种进步。
二是,很多地区改革力度较大的学校往往是薄弱学校,失败了也无关紧要,发展了则变成改革成功的典范,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对大多数学校来讲,则缺乏这种勇气,是评价带来的压力使然。
新课程下学校管理机制的转变
会 的显 著 特 征 , 课 程 按 照 创 新 和 发 展 是 第一 任 务 的要 求 , 提 新 它
出 : 导全 面 和 谐 发 展 的 教 育 , 倡 改变 课 程 过 于 注 重 知 识 传 授 的倾 向 : 建 新 的 课 程 结 构 , 变 课 程 结 构 过 于 强 调 学 科 本位 、 目 重 改 科 过 多 和 缺 乏 整合 的现 状 : 现 课 程 内容 的现 代 化 。 就 是 新 课程 体 这
发师 生积 极 向上 , 求 进 步 。 追
以人 为 本 , 核 心 是 把 人 置 于 学 校 管 理 的 中 心 地 位 , 分 开 其 充 发 人 的潜 能 , 实现 人 与 学 校 的 共 同 发 展 。 是 将 人 置 于 管理 过 程 就 的 中心 , 以人 本 主 义 作 为 学 校 共 同 的价 值 观 体 系 的 核心 , 并 以成 员 的 集 体 主 义 行 为 为基 础 , 到 调动 成 员 的积 极 性 、 动 性 和 创 达 主 造 性 以及 在 推动 学校 发 展 过 程 中 实 现人 的全 面 发 展 的 目的 。 确 立 以 人 为本 的学 校 管 理 理 念 这 是 由新 课 改 内容 的特 殊 性 决定的。 学校 的根 本 任 务 是 培 养 人才 , 代 学 校 不 仅仅 是 教 师 教 现 书 育 人 、 生 学 习 的 地 方 , 是 师 生 生 活 、 长 的地 方 。 因此 , 学 更 成 现 代 学 校 管 理 不仅 要 关 注 教 师 的 专业 发展 , 生 的 学 习进 步 , 要 学 更 关 注 师 生在 校 园 的生 活 状 态 , 断提 高 师 生 校 园 生 活 的质 量 。 不 管 理 者 要 为教 师 创 造 有 利 于 发 展 的 生存 空 间 ,让 教 师 感 到 校 园 生 活 是 幸福 的 , 乐 的 。 快
现代学校管理策略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以“人才”为根本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学校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发掘和培 养优秀的人才,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人才保障。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鼓 励教职工积极进取,提高教育教学水 平和管理能力。
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学校应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 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来校学习和工 作,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
现代学校管理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 力。
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和活动
现代学校管理需要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
现代学校管理实践的反思
个性化教育实践中的 挑战
现代学校管理注重以师生为本,强调师生参与和民主管理,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校组织结 构的优化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强调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 。
现代学校管理的特点
以师生为本
全面质量管理
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以师生为本,关注师生的 需求和发展,注重师生的参与和民主管理, 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04
实施现代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包 括学生守则、教师守则、校园 安全规定等,确保学校各项工
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强化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校管 理、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 进行评价,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 提升。
重视法制建设
依法治校,加强学校法律风险防范 ,保障学校、师生合法权益。
传统学校管理注重以物为本和以事为本,强调规 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重视管理的稳定性和秩 序性
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趋势
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趋势在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几个主要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1. 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这些平台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管理、课程安排、成绩评估、家校沟通等功能的一体化,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通过数据分析,学校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教育决策。
2. 个性化教育的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强调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
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 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代化也体现在对校园文化多元化的追求上。
学校鼓励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举办国际交流活动、多元文化节日庆典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为未来在全球化环境中的竞争和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绿色可持续的校园环境建设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挑战,现代化的学校管理也开始注重绿色可持续的校园环境建设。
这包括推广节能减排的建筑设计理念、实施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制度、开展环保教育和实践活动等。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安全健康的校园生活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强调建立健全的安全健康体系,包括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等。
最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最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最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范本(精选6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
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范本(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11、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主体。
建设一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适应社会需求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十分重要。
2、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尊重教师的劳动,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和提供方便。
3、为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特规定了教师的权利、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聘任、管理与考核和奖励与解聘等制度。
4、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教育工作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计划由学校制定,校长批准后执行。
5、教师应按照学科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教学计划、教案,严格按教材、大纲进行教学。
6、课表。
每学期的课表于开课前的招生前拟定并公布,以便学生在报名、注册时,确定学习课程。
7、学校要建立教学管理指挥系统,指挥渠道要畅通。
8、教学进度。
为了落实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应在开课后两周内编写出本课程的教学进度表。
9、教学检查。
校领导及主管教学的领导,要不定期的深入课堂听课,尤其对初次聘任的教师,必须听课1-2次。
班主任要经常随堂听课,听取师生反应。
10、成绩每期考核至少一次。
成绩考核每学期末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应记录在案,并作为教学档案长期保存。
11、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由教务处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与保存,并逐步形成电子教学档案。
12、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
加强学生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应制定“班主任守则”、“学生守则”。
最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21、组织本年段班科教师共同负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卫生管理工作。
2、开好年段班主任或全体教师会议,研究解决学生学习和思想品德中的问题,协调班科任教师间的教育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我参加福建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变革专题网络培训听课以超过1000分钟。
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新课程的解读,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对我启发很大。
我认为在当前办学过程中,作为校长应该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好学校课程建设。
1.牢固树立课程思维随着现代学校制度的实施和深入,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进行,也都具有育人功能。
怎样整合学校资源共同指向育人目标,是衡量学校育人效率和办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资源的整合和指向,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恰当的实施和正确的评价,也就是需要用课程思维统领学校工作。
2提高课程认识如果从层面上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那么每个层面的课程均需要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上进行认识。
从目标上看,三个层面的课程指向是一致的,就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
从内容上看,国家课程是主导起指导作用,地方和校本课程是从属起补充作用。
从实施来看国家课程重点在思想和策略上,地方课程在理解和指导上,学校课程则在方法和操作上,地方课程在此起着桥梁作用。
从评价来看,国家课程在于体现国家意志,评估教育质量,保障未来发展;地方课程在于满足现实需求,保证教育质量,立足社会发展;校本课程则在于适应社会要求,体现办学思想,发展校园文化。
3理清课程关系课程建设中首先要处理好国家、地方和校本三个层面课程的关系。
以国家课程为指导,地方课程为桥梁,校本课程为实施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课程建设上不能人为它们割裂开来。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主要在学校,它们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学校不但要系统进行课程建设,而且要在课程建设中把国家和地方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统一实施。
课程建设中还要处理好课程目标、内容、评价和实施间的关系问题。
学校课程建设应以课程实施为主,以课程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和评价创新为辅全方位开展。
第三要处理好建设与发展的关系,让课程建设有系统性和长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
作者:李亚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7期
众所周知,就一个学校而言,办学理念决定着其生存与发展。
因此,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正确认识当前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
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当前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一、尊重师生,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或教师主体的关注和尊重,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在突出伦理政治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同时,强调了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19世纪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拉尔·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提倡蹲下来的教育,建立以尊重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
如:教师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肯定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评语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
尊重学生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抱有偏见,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个性才能的施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是展示他们风采的场所。
管理者要解放师生的手脚,赋予一定的权力,把尊严和自主还给他们,不妨在教室和办公室挂上一幅标语“你属于你自己”,让教师乐其教,学生乐其学。
所以我们的“以人为本”不但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
只有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
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发展能动性,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去尊重师生的个性,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二、发现优长,让师生学会自我发现
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顿认为,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上,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
也就是发现和肯定,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
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
过去一些学校的管理,是让被管理者老老实实地服从、规规矩矩地做事,是让被管理者的意志得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是让具体的工作能按部就班地得以顺利完成。
管理的本质好像就是这三个方面,中小学校的不少管理者也正是这样思考的,并以此为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
应
该说,这确实也是一种管理理念,而且有时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相左的,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
新课程要求学生管理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实践探索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被管理者——学生和教师的兴趣、需要、优势和长处,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创造相应的条件,营造适宜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在评价方面也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所以,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关注师生的优势,尽可能让师生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
帮助师生将工作、学习建立在优势上,充分地体现了人的价值、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这样一来师生会做得很好,良好的结果会更加强化他的干劲,他会越干越愉快。
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应以师生的优势和核心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强调师生学习工作的愉悦和身心健康,真正让学习和工作效率变成一种快活的、愉悦的过程。
三、激励师生,让他们学会自我激励
学校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而激励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通过激励,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人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校长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就应该是激励的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进一步树立激励师生的观念,并为顺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和氛围。
内在激励是自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
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的声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内在激励是以认同感为基础的,它对学校目标、课改目标认同,就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
这种内心要求把进一步做好工作,搞好新课程改革看作是分内应该做的事,因而自觉产生一种精神动力。
这种激励的控制条件在于内部,在于师生自己的努力。
它不仅能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能使师生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强烈愿望。
这种强化作用所延续的时间则是长久的,并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百折不挠,一直保持下去。
当然,外在激励有内在做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发,而内在激励人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
总之,让师生学会自我激励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既给教师提出了挑战,也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校长在管理中,就是要借用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唤起教师适度的工作危机感。
如:通过竞争上岗,给教师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借助这种竞争环境不断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以鞭策所有教师倍加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促其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同时,通过制订高质量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学校发展计划来不断为教师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让他们自我发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持久的内部动力机制。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建立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就是要更加重视人的尊严,遵循人性形成的规律,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把教师主体的发展与学生主体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以高质量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学校发展计划来激励师生,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同时体验到学习工作更有价值和更有尊严,从而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作者单位:郑州市二七区建新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