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数据通信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多, 内容琐碎, 无从下手 , 非常迷茫 , 学习效果较差 。 由此可见 , 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结合起 来, 达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帮助学 生理解和 掌握课程 中的各种网络 原理 , 提 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迫在眉睫 。 2优化教学内容
3 . 2增加 案例
教学讲义 , 包括 《 数据通信 网课程补充材料》 《 数据通信 网实验 动性 , 加强师生之 间的互动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指导书》 和《 数据通信网实训指导书》 等 。补充讲义 的内容将 能力, 具有 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 学价值 。
根据技术 的进步不断更新。其次,在 教学过程 中强调基本概 念、 协议和网络 结构等基础 内容 的学 习, 形成“ 厚基础” 。这些
下的重要作用。另外,该课程 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网络的 象化 、 生动化 , 易于理解和接 受, 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 通过中
概念 , 它融合 了计算机 网络 、 固定电话 网络 、 移动通信 网络、 卫 期教学检查和学生信息员反馈,对 于本 门课程的一些重要公
星通信网络等各种数据通信 网络 , 是一 门跨学科、 知识更新换 式的推导和分析, 也采用 多媒体教学, 虽然可 以节省 时间, 但 代快、 对实践能力要求 高的课程 , “ 教” 好和“ 学” 好本门课程都 是教学效果并不好。因为采用 多媒体教学 ,学生对这些内容 比较难。基于上述特点 , 学 生在初学该课程 时, 感觉知识点繁 印象不深 , 思维不连贯 , 所 以还需结合传统 的板书教学 , 使 多
换代 , 新的概念 、 技术名词又层 出不穷。根据 这些特 点, 本课 例为对象 , 教师和 学生共 同参与和分析 , 并寻求解决方法 , 以 程优化 了教学 内容 , 并采取了“ 厚基础” 和“ 重点突破” 的方法 提高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 自

面向岗位需求的《移动通信》教学内容和手段改革探讨

面向岗位需求的《移动通信》教学内容和手段改革探讨
关键 词 : 移动 通 信 ; 多媒 体 ; 岗位 需 求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0 2 — 0 0 5 1 — 0 2
移动通信近年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变 了通信行业 的面 貌, 每年带动 了高达数千亿 的市场需求 , 在满足人们个性化 的通信需求并且极大地改善通信舒适度体验的同时 ,吸纳 了数以百万计的专业技术人员 ,其中包括 了大量通信专业 的毕业生 ,目前对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显示和移动通信相关 的通信服务运营商 、 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设计 、 制造和维护等 部 门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吸纳地 。《 移动通信》 作为通信专 业很重要的一 门面向实际需求的专业课程 ,其教学内容和 教学质量决定 了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具备基本 的职 业素养和足够的知识储备、 能否尽快适应新泛认可 , 很多学校
( 内蒙古科技大学
摘 要: 目前激烈的就业竞争提 高了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 ,传统的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通信行业的快速变 革, 教 学改 革和 内容 创 新 势在 必行 。本 文通 过 分析 传 统 教 学存 在 的 弊 端 和 目前 移 动通 信 相 关企 业 对 通信 人 才 的 需求 的现 实差距 , 提 出了对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
步加深印象 , 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该方法 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随着 网络信息时代 的发展 ,虚拟测试技术的应用普及 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支持。通过着眼于实际操作能力 的课程教学 ,学生能初步掌握虚拟仪器设计的基础技能和 技巧 。 有志于在将来涉足虚拟仪器应用行业的学生 。 还可以 通过参与全 国虚拟仪器大赛 , 或是参J J l C L A D ( L a b V I E W助 理开发员认证 ) 、 C L D( L a b V I E W开发员认证 )甚至是C L A ( L a b V I E W架构师认证 ) 考试 , 将 自己的技 能提升到更专业 的水平 , 为 自己将来的就业铺设一条更宽的道路。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 11 合理的筛选和提炼教学 内容 . 在有 限的课程教学
学习方式转变 ,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的教学
意识从“ 教为主导” 学为主导” 向“ 转变 , 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 动性 , 充分调 动学生 的积极性 。
学时内, 对教学 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提炼。本课程着
关键词 : 通信原理 ; 教学改革 ; 教学方法; 探索 中图分类号 :6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 — 5 12 L )4— 14— 4 G4 A 1 1 88 (OO O 09 0 0


《 通信原理》 课程是一门通信与电子类专业重要的专 业基础课 , 也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 通信原理》 课程进行 了多方面的改革 , 对教学 内容、 教 学方法和手段 以及实验教学等进行 了大量的探索与实
践, 同时对双语教 学 的必 要性和 可行性进 行 了探讨 。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 通信原理》 作为一门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教 学的基本任务有 2 , 个 即通信原理基础理论 的传授和学
眼于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增强学生对数学分 析严谨性的同时适量简化数学推导 , 通信原理 的内容主
2 1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 .
基础上, 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 , 达到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
的目的 。该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 突破传统教学的模 式, 在教学过程 中, 强调学生 自主构建知识和体验的过
4期
吴莉莉等 : 通信原理》 《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掌握基本通信原理的同时, 了解一些现代通信的新技术 和发展的新趋势 ;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 实现教学过程的互 动性、 教学方式的启发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通信与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通信与网络的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包括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等。

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各种网络协议和标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2. 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包括课件、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践,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验。

五、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他们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通信与网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拥有丰富的实验设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六、课程建设规划为了提高《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我们计划进行以下课程建设规划:1. 完善教学资源:更新和完善实验设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关 键 词 : 信 原 理 ; 学 内容 ; 学方 法 ; 学 手段 ; 革 通 教 教 教 改
中图 分 类号 : 4 . G6 2O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8 7 5 2 1 0 — 1 2 0 1 0 — 3 4101 ) 1 0 2 — 2
《 通信 原理 》 门课 程 是 电子 信 息 工 程类 专 业 一 门 重 这 要 的专 业 核 心 课 , 是 《 星通 信 》 《 纤 通 信 》 后 续 专 也 卫 、光 等 业 课 的基 础 , 此 许 多 学 校 将 《 信 原 理 》 为 通 信 类 专 因 通 列

1激 发 学 习兴 趣 。 、 明确 课 程 内容
大家 都 知 道 “ 趣 是 最好 的老 师 ” 学 生学 习 有 了 兴趣 兴 .
直 致 力 于 《 信 原 理 》 学 改 革 的 探 索 , 多 年 实 践 和 通 教 经
精选 教 学 内容 。 强 习题 讲解 加
总 结 . 索 出一 套 方 法 和 经 验 , 将 它 们 总 结 如 下 : 摸 现
程》《 号与系统 》 《 频 电子线路 》 课程 为基础 , 、信 和 高 等 该
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 , 式和数学推导较多 。 公 而且 概 念 和 原 理 抽 象 、 奥 , 生 学 习起 来 普 遍 感 觉 吃力 。 为 了让 学 深 学 生更容易学 好和更爱 学习这 门课程 , 须对 《 信原理》 必 通
南 昌 高 专 学 报 2 1 第 1期 ( 第 9 0 1年 总 2期 ) 2 1 年 2月 出版 01 Jw o ac agC lg N . m z F b2 1 o fN n hn ol e e o 9) e.0 l
《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试析网络环境下信息通信类课程体系优化及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

试析网络环境下信息通信类课程体系优化及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

试析网络环境下信息通信类课程体系优化及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论文摘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对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详细的讨论,构建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

建立基于多种通信技术的实验平台(包括数据网、电话网、移动网、智能网、接入网、信令网、同步网、网管网、传输网等),以实用设备构建真实的通信实验环境,突出通信全程全网的整体性,实现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素质、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和创新的教学实验平台。

论文关键词:课程体系;集成化通信实验教学平台;通信网络;质量工程;应用能力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数字化、宽带化、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

飞速化发展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尤其是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挑战。

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办有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并建立了条件较好的基础实验室,为培养社会需求的电子与通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但是专业实验室的匮乏尤其是通信网络实验教学条件的匮乏严重制约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效果的保证。

目前对于通信技术的学习主要是侧重于讲述某一特定技术,如:程控交换、光纤通信、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接入技术、通信网等,学生很难由此建立起通信的整体概念。

本研究项目从全局出发,优化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对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详细的讨论,构建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现代通信的概念和发展概况,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通信传输系统,通信交换系统,通信网和新一代通信技术。

不仅使学生在全程全网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通信技术知识,还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面向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通信领域人才需求,研究、设计并实现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全程全网概念和具有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素质、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和努力创新的教学平台,以体现现代通信与全程全网教学的整体内涵,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培养模式的优化为研究目的。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作者:郭蓉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35期摘要:该文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研究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实践表明,通过教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手段;探索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02-021 概述近年来,各种通信技术层出不穷,通信技术正在沿着高度集成化、智能化、IP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当前通信行业的应用现状与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另外,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教学的调整和改革,不断地拓宽学生专业面,培养既具有通信专业共性,又能突出专业方向特色的高素质、广适应、强能力的人才,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习并掌握现代通信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是发展较快的科技领域,如何在不断地变革中将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新业务和新系统很好地融入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目前“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国内许多通信类的相关院校针对通信技术开设的课程都是相互独立的,诸如现代通信原理、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通信专业课程都是对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单一的通信技术进行介绍,缺少融合通信理论和技术的系统介绍。

关于各种通信技术的学习许多高等院校也仅是针对通信专业进行教学,对于非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通信知识的机会并不多,相关的知识比较欠缺。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近年来我院主要针对非通信专业学生开设了“现代通信技术”选修课程。

该课程兼顾理论与技术,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立即就可以学习通信技术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介绍了对通信工程专业按照专业方向规划模块化设置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及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专业方向的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改革进入21世纪后,一方面,通信技术发展异常迅速,通信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更新也非常快;另一方面,自2004年开始,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为出发点,旨在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利用有限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既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某一通信专业方向知识和技术。

近年来,经过本专业教师多次研讨,我们探索并实践了按照专业方向、模块化设置课程的改革模式,本文对我们的做法与经验作了总结阐述。

1 课程体系结构改革与实践2005年9月,通信工程系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旨在理顺课程关系,优化课程结构,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做准备。

老师们对当时所开各门课程的作用、内容进行了总结。

分析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不合理、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较少、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

得出了以社会人才需求特色和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设置,依据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原则。

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充分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第一,在过去的两年中,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第二,我国轨道交通目前建设和普及速度很快,提供了很大的人才需求空间,而这正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方向;第三,考虑到本专业师资力量有限,如果专业方向划分过细,将会造成师资力量的分散,降低团队的工作效绩,以及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因此,经过本次研讨,本专业确定建立“现代通信技术”、“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和“现代无线通信技术”3个专业技术方向,并组织教师开始调研拟开设课程、选择或编写教材等准备工作。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高了通信原理的教学 质量 。 2 精 选 授 课 内容 、 通信原理课 程教学大纲规定 , 要求 学生掌握通 信系统 的基本原 理 , 尤其是数 字通信 的原理 ,牢 同掌握 通信系统的方框图及各方框 的输 入
调制 / l后的输 出信 噪比进 行分析时 , 解_ J 爿 学生可使1 仿真 软件仿真 , E f j 分 析各种 参数 的改变对信噪 比带来 的影响 , 与理论结果进行 比较 , 以便加
深理解 。
输出之 间的关 系,使学生具有深 入研究和掌握现代高新通信技术 与理 论分析 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 授课 内容必须精心选择。模 拟通 信
内容和课程 中所用 到信息论 的结 论与定理在 先期课程 中已讲到过 , 因 此这部分教学 内容在教学 中只是 简单 地介绍。 目前数字通信 已经取 代
《 通信原理》 是高等T科学校通信 、 电子 、 息处理等专业 的重要专 信 业课之一 , 也是许多学校通信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 的必考科 目。 该课
程侧 重 理 论 分 析 ,对 于 培 养 大 学 生 的逻 辑 思 维 能 力 以 及 利 用 基 本 理 论
前, 多数教师采用 P T作为教学课件 , P 虽然它节省了教师在板书和作图 的时 间, 但是 由于 P T只是一种简单的演示型模式 . P 它并不能对在教学
养。因此 , 有必要对原有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 。 实 验 手 段 可 在 原 有 试 验 箱 的 基 础 上 增 加 Mal Smuik Ss tb i l 、v— a n
t Ve e i m w等多种通 信仿 真软件 用这些仿真软件进行通信仿真设 计, 。 简
单、 直观 , 反映的物理慨念和现象明确 。学生可利用这些仿真 软件对课 程中不易理解的概 念和原理 进行仿 真分析 以加深理解 ? 例如 , 在对多种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摘要]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的教学改革必要性。

然后,分析本校通信原理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教学内容、实验、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等方面,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抽象性强的特点,论述了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实验[中图分类号]tn911一、引言通信原理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学习通信原理这门课的关键性挑战之一就是电子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的通信理论与技术不断涌现。

从模拟通信网到数字通信网、从固定服务到移动服务、从窄带接入到宽带接入,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出现。

这将对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

另外,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直观性差、数学公式推导多,而且涉及到数学、信号等多门前修课程,学习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难于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教学改革的要求很迫切。

国内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非常重视,有许多高校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进,在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实验等方面做了努力或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本校通信原理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思路(一)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教学模式仍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理论教学与通信产业与通信新技术的联系不够密切,教材内容相对落后,需适当关注通信新技术的发展,思考怎样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等。

研讨式教学法在《通信网设计与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研讨式教学法在《通信网设计与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教 师讲授 为主 的填 鸭式 教学为 “ 根据 教学 内容选 择教
学 模 式 ”采 用 多 种 教 学 手 段 和 教 学 方 法 . 分 调 动 学 , 充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锻 炼 自主 学 习 能 力 .取 得 了较 好 的效
果。
的 目的是让 学生不能 只“ 知其然 ”更要知 “ 以然 ” 即 . 所 .
学 课 堂 普 遍 采 用 的仍 然 是 注 入 式 、 鸭 式 教 学 , 以激 填 难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不 利 于 大 学 生 创 新 意识 与 实 践 能
2 《 信 网设 计 与 分 析 》 程 特 点 通 课
《 通信 网设计与分析 》 是本科通信 系统工程专 业 的
通过认知 的过程去掌握知识 .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
动 性 以及 培 养 大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有着 积 极 的作 用 郭汉
民 教授 在实 践 中 总结 提 出 了 “ 讨 式 五 步 教 学 法 ” 通 过 研 .
“ 指导选 题 、 独立探索 、 组交流 、 小 大班讲 评 、 总结提高 ”
生的 综 合 素质 。
关 键 词 : 学 改 革 ; 讨 式教 学 :创 新 能 力 教 研
0 引

五 个 环 节 , 环 相 扣 , 步 递 进 , 指 导 学 生 研 究 与 讨 环 逐 将 论 交 流 置 于 中心 环 节 , 课 堂 教 学 、 术 研 究 、 论 交 将 学 讨
K y e wor s T a h n fr t n d : e c i g Reo mai ;D l ea ie T a h n o e i rt e c ig;C e t n Ab l y b v r ai i t o i

《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网络建设与教学研究

《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网络建设与教学研究

知 识 为 主 动探 索 问 题 。 极 探索 课 外 实 践教 学模 式 , 高 学生 积 提
的学 习效果 。
() 2 教材 选 择 。 教学 环 节 中 , 材 的选 择 也 非 常 重要 。 在 教 教 材 既 是 教师 授 课 的 蓝本 , 也是 学 生 学 习 和复 习 的根 据 。 本 合 一
督 学生 学 习 , 深学 生对 基本 概念 、 加 分析方 法 的理解 和掌 握 , 针
对 部分 学 生的作 业抄 袭情 况 , 可要 求学 生把 问题 通过 教学平 台 等 方 提 出来 , 方 法 大 大减 轻 了学 生 的思 想压 力 。 利 于 发现 该 有
开 设 哪些 实验 等 。 次修 订 , 除了 部分 陈 旧的 内容 , 必要 的 这 删 对 数 据 及体 系构 架进 行 了补 充 , 同时 根据 学 校 的实 际 条件 , 加 增 了部分 实验 。 来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经过 两届 学 生的 反应 , 教 学效 果 有 了很大 的 改进 。 () 2 注重 理论 联 系 实 际 。 代 通信 技 术 的 发 展速 度 非 常 迅 现 猛 , 多新 知 识 、 协 议 、 观点 层 出不 穷 。 许 新 新 根据 应 用 型本 科 院 校 的培 养 目标 , 虑到 多数 学 生 的特 点 , 行在 课 堂授课 时 , 考 进 可 删 除一 些 纯理 论 的 内容 。 重 理论 联 系 实 际 。 代通 信 网教 学 注 现
堂 教学 或 者 习题 课 中 .让 学 生 主 动起 来 回答 问题 或 者提 问学 生 , 可 以了解 学生 的掌 握程度 , 既 又可 以活跃 课 堂气 氛 , 中学 集 生 的 注意 力 。 鼓励 学 生 在课 堂 上及 时 地提 出疑 问 , 应 可根 据 学

民办高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度 ,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 ,全方面提 高专业人才 的培养 质量 。
教 学方法的改革 为 了获得 良好的教学质量 ,必须采用 合适 的教学方法 。对讲课、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 行改革,
提 出以学生为重心 的教学方法 ,有利 于提高学生 学习的积极
1通信原理课 程特点
通 信原理课程 具有系 统性 强和 内容 难度大 的特 点,并且 公式推 理很 多,学生学 习难度 很大 ,需要 基础知识 较多 。前 续基础 课程包括 高等数学 、概 率统计 、线性代数 、复变 函数 等数 学基础课 ,以及 电路 原理 、数字 电子技术、模拟 电子技
3通信原 理课程教 学改革
教材改革 目前 ,国内有很 多通 信原理课程的教材 ,比
验证 性实验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 不 同类型 的 实验对 于学生 能力 的培养具有 不同作用 ,因此 需要把不 同类
电子 教案,并建立 网络 习题库和在 线答疑系统 。在课 堂教学
术等 电类基础 课, 还有信号与系统、 高频 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 ,
这些课程 都有很 大的难度和 深度 。因此 ,如果上课 时重点介
绍数 学推导和理 论证 明,会使 学生产生 厌学情绪 ;但 如果不 介绍理 论推导 ,教 学 内容达不 到本科 院校的培养 目标,无法 培养 出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和较 强动手 能力的应 用型人才 。
各种 通信 系统 的整 体概念 ;学生 可 以通过软件仿 真结果观察 时域 、频域特性 ,取得 更直观 的实验效果 。
教学 效率较低 :通信 原理课程 中一些知 识用传统教 学方式表
达不清 楚,如各种通 信系统 中信号波形 图和信号频 谱 图等 ;
目前通信 原理课 内实验 内容主要是有 限的典型验证 性实验 , 很难激 发学生积 极性 ,实验 效果不 明显,达不到巩 形 图、频 谱图 、调制 解调框 图等 ,使 内容表达得生动 、直观 ;另外 ,通过 板书完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Q Q 垫 塑 :
Sci ce nd en a Tech nol ogy n lnova on ti Her d al
创 新 教 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信 原理 课程教学改 革的探讨
邢超 , 韩琳 ( 南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 工程学 院 河 南郑 州 河
4 00 ) 5 0 1
摘 要 : 对 《 信 原理》教 学中存 在的不 利 于培 养和 提 高 学生 分析 、 解决 问题 的 能 力的 因素 , 针 通 从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教 学手段 等方 面论述 了 学改革 的构想 , 教 并对课 程改 革进行 了探 讨 。 关键词 : 教 学改革 通信原理 教 学 内容 教 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 4 0 G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0 8 (0 81 () 0 3 — 1 1 7— 9 X 2 0)0a一 1 3 0 础 和 宽 广 的 系 统知 识 。根 据 学 校 的 教 学 管 制 通 信 技 术 与 传 感 、 计 算 机技 术 紧 密 结 理 要 求 , 定 和 完 善 了一 系 列 课 程 建 设规 合 , 为 2 世 纪 飞 速 发 展 的 信 息 时 代 的 强 划 和 教 学 管 理 制 度 , 求 做 到 课 程 教 学 管 成 1 力 大 推 动 力 。 通 信 原 理 是 通 信 工 程 专 业 的核 理 科 学 化 、规 范 化 和 制 度 化 。 2积 极 开展 交流 合 作提 高 科研 水平 心 课 程 之 一 , 继 电 路 分 析 、信 号 与 系统 3 是 等 课 程 的 专 业 基 础 课 , 移 动 通 信 、 光 纤 为 为 了跟 上 通 信 技 术 发 展 的 需 要 , 院 我 通 通 信 、数 字 信 号 处 理 等 专 业 课 程 奠定 了 基 《 信 原 理 课 程 组 十 分 重 视 对 外 的 学 术 定期 和 不 定 期 地 参 加 学 术 交 础 , 专 业 中发 挥 着 承 前 启 后 的 作 用 。 该 交 流 与 合 作 , 在 课 课 程 是 以 讲 授 通 信 的基 本 概 念 、 原 理 和 基 流 会 议 , 程 组 成 员 结 构 合 理 、 业 务 能 力 有 讲 近 本 分 析 方 法 为 主 。本 课 程 使 用 教 材 为 樊 昌 强 , 博 士 3名 , 师 以 上 6人 , 年 来 积 信 主 编 《 信 原 理》 第 五 版 , 教 授 经典 内 通 在 极 开 展 科 研 工作 , 表 过 十 余 篇 教 研 和 科 发 完 指导 学 容基础上 , 拓创新地进行教学改革 , 开 创建 研 论文 , 成 多项 教 学 及 科 研 项 目 , 生 参与 各 类 电子 竞 赛 活 动 及 科研 活动 并 取 精 品课 程 。 得 良好 成 绩 。 3 3积极 探 索 课程 教 学方 法 和教 学 手段 改 2教学 内容 本 课 程 内 容 体 系 结 构 : 要 讨 论 信 息 革 , 养 创新 型 人才 主 培 的 处 理 、 传输 及 通 信 网的 基 本 原 理 , 重 侧 通 信 原 理 课 程 的改 革 顺应 了通 信 技 术 信 息传输原理 。 ’ 的 发 展 和 教 育 信 息 化 的需 要 , 培 养 具 有 是 课 程 内 容分 为 三 大 部 分 , l 章 , 共 2 第一 创 新能 力 的高 质量 专 业 人 才 的 保证 。 我 们 部 分 为第 l 、3 是 基 础部 分 , 二 部分 必 须 重 新 反 思 课 堂 教 学 的 本 质 , 变 教 育 、2 章 第 转 为 第 4章模 拟 通 信 , 三部 分 为 数 字 通 信部 观 念 , 取 新 的 举 措 , 讨 本 课 程 教 学 改革 第 采 探 我 分 , 括 模 拟 信 号 数 字 传 输 、 数 字 基 带 传 的 新 思 路 。近 几 年 , 们 对 如 何 改 进 教 学 包 输 系统 、数 字 频 带 传输 系 统 、 数 字 最 佳 接 方 法 、丰 富教 学 手 段 、调 整 考 试 模 式 进行 收 理 论 、现 代数 字 调 制 解 调 技 术 、 多路 复 了 初 步 探 讨 。 用 和 数 字 复接 技 术 、同 步 原 理 、通 信 系统 () 学 方 法 的 改 革 1教 简介 。 课 堂 教 学 是 一 门 艺 术 , 学 方 法 的 探 教 教 学 内 容 组 织 方 式 与 目 的 : 取 老 教 讨 是 永 无 止 境 的 。例 如 , 讲 解 如 何 确 定 汲 在 师 的 教 学 经 验 和 方 法 , 入 中青 年 教 师 的 残 留 边 带 滤 波 器 传 输 特 性 应 满 足 的 条 件 注 创新 意 识 , 行 示 范 教 学 , 展 学 术 讨 论 , 时 , 进 开 教材 中就 应 用 了 逆 向 思维 法 , 从 接 收 即 教 学 内容 侧 重 对 基 本 概 念 的 深 入 理 解 , 对 端 考 虑 如 何 从 已调 信 号 中正 确 恢 复 原 基 带 重 点 内容 的 强化 , 难 点 问题 的剖 析 , 据 信 号 人 手 , 出 了发 送 端 在 确 定 残 留边 带 对 根 导 教 学 内容 , 心 设 问 , 发 学 生 强 烈的 求 知 滤 波 器 传输 特性 时 所 必 须 遵 循 的 条件 。 提 精 激 愿 望 , 养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示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注 意 改 变 传 统 的思 维 方 培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发 学 生 学 习 和 研 究 的 兴 法 , 激 建立 多维 化 思 维 方式 , 解决 问题 要 灵 活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

I nternet 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关系到现代通信技术人才能力培养的质量,应重视数字化技术与通信人才培养的深度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国家的需求,学校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落实方式。

教师开展智慧型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固有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1],推动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理念的创新[2]。

教育数字化转型给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不仅涉及信息技术应用,还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等问题。

因此,需要精心设计顶层机制,系统构建教师数字化转型机制,并重点解决学与用的问题。

在学方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要为数字化转型服务。

在应用方面,应从课堂教学入手,构建教师技术应用的实践环境与机制。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要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创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在传统书籍资料的基础上,应既能借助慕课等数字化资源,又能应用智能化教学工具,观测教学全过程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反馈个性化和差异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课程教学普遍面临问题,即激发兴趣不足,探索交流不足,学生思考不足,结合实践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关系不紧密,与目标问题存在一定距离,目标问题实现度不高[3]。

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与学的方式。

如何做好信息化教学工作?如何有效实施智慧型信息化教学模式[4-5]?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痛点。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应着力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以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原则,提出了混合式信息化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

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在分析“通信原理”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实践教学等多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想与实践经验,发展“通信原理”教学的全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起点。

关键词:通信原理多角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1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因材施教,是说学生素质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课程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涉及到的前期知识几乎涵盖了通信专业的所有课程,并和通信网以及移动通信、交换理论等课程紧密相连,因此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通信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

由于这门课以理论分析为主,同时也联系实际,如何在熟悉课程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教好这门课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信原理”[1]课程是一门公式及推导较多的学科,相对较乏味,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同时又能接触到通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就成为本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并与其他教师讨论发现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程理论性强,前两章的概念非常抽象,后面章节的原理又很复杂,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望题生叹”;(2)对前期准备要求高,而这些课程的理论性也很强,如果教师授课时没有准备,学生可能很糊涂;(3)承上启下,中流砥柱。

后续课程迫切需要“通信原理”课程坚实的基础作为后盾,作为一门主要的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4)学生厌学情绪强,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容易就掉队,一旦一个环节没有跟上,就很难听得懂,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抵制心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改革,务必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这门课。

2 多角度教学改革2.1 精选教学内容学生选课是根据培养计划进行的,但是学习效果却和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大关系。

如果选课只是为了学分,就很难有所斩获,即便不得不学,也很难在学习时兴趣盎然。

我院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实施方案

我院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实施方案

我院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实施方案
余海明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07(000)018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详细叙述了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总页数】1页(P250)
【作者】余海明
【作者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度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问题——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特征的分析 [J], 张春艳
2.高职高专物流地理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与实践 [J], 谢金龙;翟玲英;段圣贤
3.《通信网》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 [J], 张一杨
4.《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配套改革研究与实践[J], 普措才仁
5.《工商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探讨 [J], 谢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24.144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①杨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广元 628040)摘 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课程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完美结合的典范,采用项目化教学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强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该文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课程项目化教学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毕业即能承担网络优化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网络优化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144-02近年,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取得巨大发展,2018年4G基站净增43.9万个,4G基站总数达到372万个,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648万个[1]。

为了让庞大的基站系统发挥最佳效能,让用户有最佳网络体验,需要网络优化人员对移动通信网络测试、分析、提出优化方案。

基于此,我国很多职业院校通信类专业开设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课程,但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收效甚微,学生毕业仍需参加培训方能上岗。

该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任课教师模拟网优公司项目负责人,学生模拟项目组成员,将实际工作的每个步骤融入教学中,利用蓝墨云班课上传教学资源、分配任务,学生在课余时间碎片化学习,提前完成项目各项准备工作。

1 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进程表设计、第一节课梗概、考核方案设计、教材、参考资料、工具材料、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等信息。

1.1 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设计需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并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真正体现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能容纳课程应该包含的知识体系。

课程总体目①作者简介:杨波(1982—),男,汉族,四川岳池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网》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
【摘要】摘要:本文对《通信网》课程在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优化改革,结合当前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调整了教学内容并配以有效的教学手段,旨在通过对《通信网》课程的教学改革,加深学生对通信网相关技的理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通信网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通信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通信产业也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高校将《通信网》课程列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部分高校将其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现代通信网系统的概念,掌握现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通信网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掌握现代通信网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体系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1.课程存在的问题
以往《通信网》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以电话通信网和电路交换原理为核心,展开介绍各种电信网的组成原理和主要技术。

目前,电信业务已经从话音通信时代过渡到信息和多媒体通信时代,通信网的网络体系架构产生了较大改变,所以要对《通信网》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配套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

2.教学内容调整
《通信网》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对通信网络的理解和认知,而通信行业自身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所以我们要随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教学内容的改革,采取“由大到小”的方法,即先建立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再详细介绍通信网中主要技术的细节。

整体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各种业务网和支撑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体系结构、控制机理等关键技术,旨在给学生建立全程全网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以电话网为核心,作为《通信网》课程的入门网络,由于学生对电话网的并不陌生,所以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相关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对电话网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后,“传输网”部分的内容可以结合电话网中的PDH技术引出SDH技术,“接入网”强调光纤接入技术以及HFC技术,然后介绍“支撑网”的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各种主流的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ATM交换技术,IP网的交换技术,MPLS交换技术,光交换技术等,旨在详细地介绍各种交换技术。

第三部分着重介绍分组数据网的内容。

目前,数据通信已经超过了电话业务成为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业务。

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缩小电话通信网和电路交换技术的比重,增加大IP 技术的授课学时,以适应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1]。

3.教学手段改革
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主要采用板书的形式,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丰富,理论教学采用以多媒体手段为主,板书讲授为辅的方式,形象而且直观地将现代通信网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引入到教学中,保持新鲜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动画、图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切“忌板书搬家”现象的出现。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等来感受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地做出调整,保证学生能及时地消化课程内容[2]。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典型通信网的发展趋势采用讲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教学,搭建了通信技术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其中一个模块作为《通信网》课程教学区,任课教师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参考材料以及试题库等信息源加载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在线浏览或下载材料。

该平台具有资源丰富、内容新颖、人机界面良好、交互性强、灵活多样、更新及时、使用方便等特点,如图1所示。

网络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4.结论
通过对《通信网》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解决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新技术滞后和知识点结构混乱的问题,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最新的通信技术并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点,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娟,廖亮.通信工程专业通信网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9).
[2]赵泓扬.《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网络建设与教学研究[J].教育技术,2011(6).
[3]邱恭安,章国安,杨永杰.基于项目设计的现代通信网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4]秦岭,杜永兴,杨立东,高鹭.现代通信网课程体系的改革[J].科技资讯,2008.
[5]吴雅琴,吴哲.校企合作计算机通信网的课程建设[J].计算机时代,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