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在后现代课程语境下的油画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当代艺术语言影响下的高校美术创作教学改革

当代艺术语言影响下的高校美术创作教学改革

当代艺术语言影响下的高校美术创作教学改革【摘要】分析高校美术创作课教学存在的流弊,提出高校美术创作教学应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在创作课程中注重对生活与社会的关注,使创作教学回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轨道上。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言高校美术创作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56-02一、当代艺术语言的内涵、特征与影响(一)何谓当代艺术语言。

对于当代艺术,从狭义上看,如丹托所说,“当代艺术就是现在正在创作的现代艺术”,指包含现代精神以及现代艺术语言的艺术作品(此处“现代”一词与后文的“现代主义”并无关联,仅指区别于“古代”或“近代”的“现代”概念),以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

广义上看,当代是指“今天”或“当今”,当代艺术则是指“能代表当今时代的艺术”。

在文化广泛交融的21世纪,各种纷呈的流派早已无法用后现代主义等概念进行概括,而“当代艺术”无疑成为最适合的称谓。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本文使用的是广义概念,即“当代艺术是能代表当今时代的艺术”。

任何时代的特征与精神都会在艺术作品里有所体现,艺术作品如果能反映今天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感,它就能代表当下的精神与文化,真正成为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的精神凝结物,继续存在并发展下去。

因此,当代艺术语言是指代表当代精神的艺术语言,其内涵包括了多元化背景下的各种流派与风格。

(二)当代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

在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的广泛交流,人类社会生活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与之对应的文化发展呈现出极度多元的态势,艺术表达方式同样呈现出多样化且互相交叉、融合的趋势。

在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各种艺术样式与流派纷至沓来: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不一而足。

不过,去掉花哨的表现形式后,我们可以发现,当代艺术语言的核心在于时代性,它具有主题的社会性、形式的多样性、媒材上的综合性,表达的自主性等特征。

论高师院校专业俄语课程体系改革

论高师院校专业俄语课程体系改革

语专业教师进行 了问卷调查. 并对东北师范 大学外 语学 院的一至四年级任课教师及一至四年级部分俄 语专业学生分别进 行了访谈。
作者简介: 高国翠(98 。 黑龙江七台河人, 16 一)女。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教育学硕士, 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
学论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辽 宁教 育研究・0 6年第 l 20 2期
论 高师 院校专 业俄语课程体 系改革
高国翠
(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60 ) 300


要: 依据后现代课程理论和素质教育 的课程理念, 借鉴 国外高等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课 程设置模
式。 出现阶段我 固高等师范院校俄语专业课程体 系改革的建议和有效措施 : 提 树立全球化观念。 采取“ 拿来主 义” 在保持 师范特 色的前提下。 , 实现专业的有 效转型。 重组课程。 课程要体现动态性、 创造性、 关爱性、 整体联 系性、 多元性, 加强对话与合作。 加强智力训练。
济、 外贸、 教育、 文化、 文学等专业知识课的课时相对
较少( 占总课时 数 的 2 %)教 学 还 基 本上 停 留在 仅 2 ,
语言知识训练和语言技能培养上. 因而。 忽视 了智力
训练, 导致学生知识面窄。 头脑僵化, 毕业时不能更
自由地选择未来职业。
第二, 看社会需求。由于 中学俄语萎缩现象的 存在[ , 4 导致俄语师范型人才 已趋近饱和。而 目前 】
1 O年来才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课程研究 的成果并不
显著。 尤其是在高等师范院校, 课程问题仍是一个突 出问题。 由于这个 问题 的存在而导致高等师范院校 的教学 目标、 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存在一 系列弊端。如今。 当一些综合性大学正准备参与培

在后现代知识观的视野下思考人的发展——从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发展谈起

在后现代知识观的视野下思考人的发展——从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发展谈起
二 、 识与人的发展 : 知 由现 代 知 识观 : 主体 论 的 知识 观 与 动 态 的知 识 观
从 人 的发 展 的角 度 来 理 解 知 识 、 握 知 识 , 现 出 以 下 动 的学 习态 度 ” 义 的 合 理性 。 把 呈 意 两 个 主要 的基 本 特 征 :
代知识观截然不同的全新阐述 , 而更好地促进 了人 , 从 即教 重过程 的价值 , 凸现教学情景 中的人 的体验与意义生成 , 完
育 中 学生 的发 展 。

整地 实现 知识的整体价值 。这又正表明了新课程 改革所强
调 的 : 生 在 获 得 知 识 的同 时 要 “ 会学 习 ” “ 成 积 极 主 学 学 并 形
“ 福 问题 ” 这 正 表 明 了新 课 程 改 革 所 强 调 的 : 生 在 知 识 象。 幸 。 学 仿佛知识就在那里 , 对人而言 , 客观而固定 、 它 遥远而冷
获得过程中获得 “ 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 意义 的合理性。
( ) 态 的 知识 观 二 动
漠、 崇高而威严 , 知识代表真理而宣称和决定一切 。学 习的
观 。从主体论 的角度看 ,知识的产生问题不是一种普遍性 就 不 能创 造 出 一 个 又 一 个 的 文 明奇 观 ,人 类 的发 展 就 更谈 一
的 、 般 性 的人 类 知 识 生 产过 程 , 一 而是 一 种 “ 识 再 生 产 ” 知 的 不 上 了 。所 以 , 识 与 人 的发 展具 有 不 可 分 割 的 关 系 。 知
维普资讯
第 4期
20 0 6年 1 月 1
濮 阳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u a f u a gVo ain l n eh ia olg o r lo y n c t a dT c nclC l e n P o a e

试论后现代课程观念下的高校课程变革

试论后现代课程观念下的高校课程变革
关 键词 :课 程 改 革 现代 课程 观 后 现代 课 程观
课 程 是 高 等 教 育领 域 一 个最 基 本 的元 素 ,高校 的课 程 是 一个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 的 “ 信息树” ,因此,各国高 校都 非 常重 视 课 程 建 设 。 目前 ,中 国 高 校课 程 的改 革 如火 如 荼 , 但 高校 的教学 计 划 总 的来 说 仍然 是 行 政规 定 、经 验 总结 和 院校 间 相互 模 仿 的产 物 ,究 其 原 因 ,是 因为 中 国高 校 的课 程 改革 始 终行 进 在 普 适性 课 程 构 建 的现 代课 程 观语 境 中 。当今 世界 课 程研 究 的 范式 逐 步 由现 代 转 向后 现代 ,课 程领 域 也从 课 程 开发 转 向理 解 课

第 三 ,认 为 课程 单 元 是可 以进 行技 术 控 制 的 ,是 可 以标 准化
的;
第 四 ,将课 程看 作 是 客 观性 与价 值 中立 的知 识 体 系 ; 第 五 ,特 别 欢迎 便 于管 理 、可 操 作 、高 效 率 的 课 程 实 践 。
二 、后 现 代 课 程观 的 意 蕴
后 现代 课 程 观将 课 程 视 为一 种 弥 漫 的社 会 和 文 化现 象 ,强调 释 放 各 种 思 想 观 点 、创 造 杂 类 的 研 究 主 题 、展 现 各 不 相 同 的 目 标 、鼓 励 不 同的 见解 ,侧 重 对课 程 的多 元 式理 解 ,寻求 更 多 的理

论 性 、历史 性 和 研究 性 。后 现 代课 程 研 究 运用 人 文 —— 理 解 的 方 法 ,把 课程 置 于 整体 “ 态 ” 的层 面 ,不 仅 注重 课 程 背后 的价 值 生 和规 范 ,更 注 意学 习者 的存 在 经验 、学 习 主动 性 的创 造 价 值 和 学 习过程 中 的 “ 突 ”的意 义 。后 现 代课 程 观 强 调把 学 生 作 为知 识 冲 的积 极 建 构者 ,认 为 课程 研 究 的本 质 是 对 课程 意 义 的 把 握 ,而不 是 对 课程 的客 观 描 述 ,每 个 人 都 是 社 会 文 化 的 创 造 者 。 后现 代 课 程 观强 调课 程 的建 构 性 和非 线 性 ,这 种 非 序 列性 和 开放 性 ,使 得课 程 越 丰 富 ,交叉 点 越 多 ,构 建 的联 系 性 越 多 ,意 义就 加 深 。后 现代 课 程 观针 对 现代 课 程 观 的 问题 和 弊端 ,对 课程 提 出 了新 的观 点 ,对 高 校课 程 开 发 有 积 极 意 义 。 第一 ,课 程 的开放 性 。后 现代 课 程 观 的代 表人 物 多尔 ( o1 D l) 明确 提 出 ,课 程要 成 为 开 放 系 统 ,要求 增 加 课 程 与 社 会 的 联 系 , 在这 种教 育系 统 中 ,知识 是 对 人 的兴 趣 、价值 和行 动 的反 思 ,它 是建 构 的而 不 是 灌 输 的 。 课 程 是 开放 的系统 ,开放 系统 要 求对 外 增 加课 程 与社 会 的 联 系 。教育 活 动 系统 的 环境 是 整 个社 会 ,课 程 是 教育 活 动 系 统 的要 素之 一 ,是 整个 教 育 活动 的基 础 ,课 程 确 定 离 不开 社 会 环境 ,社 会 发 展和 社 会需 要 强 烈地 影 响 并制 约 着 课 程 。开放 的课 程 鼓励 变 化 ,接 纳 干扰 ,允许 流 动 ,外 界 的各 种 刺 激和 影 响 成 为 内外 部 之 间交 互 作 用 从 而 达 到 内 部重 组 的手 段 。 作 为 开放 系 统 内部 ,课 程 需 要 以转 变 而 不 是塑 造 为 己任 ,要 对 自传 性 思 考 、叙述 性 调 查 、修 正性 诠 释 、情 境 化 理解 等 提 出鼓 励 。开 放 的谦 髭系 统 便 得 课 程 的 意 义 不 是 单 方 面 呈 现 的或 传 输 的 ,而是 师生 对 话 性 交 互 作 用 创 造 的 。 第 二 ,课程 的不 确定 性 。现 代 课 程 观对 课 程 确 定性 的规 定 导 致对 课 程 实行 严 格 的 内外 控制 ,外部 控 制 直 接源 于 教 育 行政 主 管

后现代课程理论思维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后现代课程理论思维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在诸 多不 足 ,可以通过后现代式 的思考在新 的视 阈中得 到进 一 步的探索 :

课 的音乐专业理论课 ) 注重说教 , 重理论轻实践 ; 专业课 ( 单一授 课 的技巧课程 )与理论 和实践脱钩现象频发 。改变这种教学方 法, 需要 运用现代 化 的教学设 备 , 改变说 教的枯燥乏 味 ; 利用 网 络 和视频 与兄弟院校进行远程教学 , 拓 展学生的学科视 阈 , 提升 学生学 习音乐专业的学习兴趣。在声乐技 巧课和钢琴技巧课上 , 要调整课程设置方案 , 构建多学科融合 的“ 渗透式 ” 课程体 系。 后现代 主义鼓励 人们 怀疑 和批 判一切 现存 的信 条和规 则 ,
与此 同时 , 高师的音乐教学培养方式也会发生相关 的转化 , 要运 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借鉴其他学科的培养方法 , 融合 相关学课的教学模式 。丰富音乐教 师教育的培养方式 , 可以尝试 舞 台教学 、 实习教学 、 竞赛教学 等多种模式 , 也可 以借鉴 研究生 教学 的特点 , 将本科学生 的培养模式与研究 生的“ 导师” 制度相 融合 ; 还可以将学生划分成 “ 实践型” 与“ 教学型” 两类 , 分别设置 课程进行教学 。同时 , 不一定要制定全 国统一 的培 养 目标 , 可 以
★注 : 本 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项 目名 称 : 后现代课程理论视 角下动态生成化音乐课堂模型的研究, 项 目编号
1 2 5 3 21 4 0 。
后现代课程理论思维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画 王艳 杰

要: 后现 代教 育理论 中的 “ 后现 代课程 理论 ” 已经在 我 国的诸 多学科 领域中 得到 实践和 探索 。 运 用 后 现 代 课 程 理 论 思 维 方 式 ,思 考 目 前 高 等 师 范 音 乐 教 师 教 育 专 业 改 革 的 诸 多 问 题 发 现 . 这 种 思 维 对 音 乐 教 师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 课程 设置 、 教学 方式 、 师 生观 、 评 价观 、 课 程 体 系 等 方

试析课程改革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实践管理与创新

试析课程改革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实践管理与创新
艺术实践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艺术实践的特点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照搬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积极为学生尽早参加科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研和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实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强调学生的主体j陛引导践能力科学地处理好理论教学实践课外活动等各培养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通过实践激活原有知识并在活动中按照节之间的关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体验及展示便可极大地调力


实践 与 艺术 实践 的概 念辨 析
( 二) 艺 术 实 践 是 培 养 高 素 质 艺 术 人 才 的 重 要 途 径
( 一) 实 践 强调学习主体 主动涉入 观点的大卫 ・ 爱略特认 为 “ 音乐 实践 是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满足主观需要 , 在对象世 界 教育的哲 学是 实践 的哲 学, 它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这种
合 素质的培养 , 比课堂教学更广泛和深入 。实践 I 生 是艺术教 育教学 中一个很重要 的原则 。学 生的艺术 实践 活动 , 是在更 高层 面上体现这一原则 。 如果说 , 在 一般 的课堂教学活动 中, 学 生主要是对教师 所传授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吸收和掌握 的话 , 那么艺术实践活动则是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深化 和提 高。 没有严格 系统 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 习和 掌握 , 艺术实践 活动便失去了根基, 而艺术实践 活动对课堂教
实现主观 目的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 。 实践活动的基本 特征是 特定的行动形式是有意图的, 受制于情境的 。 因而 , 它能够启 客观物质性 、 社 会历史性 和主观能动性 。 迪人的 自我, 以及 自己与环境 中的其他人的关 系。 ” 可以看到 ,

高校版画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高校版画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高校版画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作者:马娅吴凤英来源:《美与时代·中》2023年第08期摘要:探索版画教学改革是高校提升版画教学水平的内在需求,也是顺利实现版画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在现实中,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来推动版画教学改革,全面提升版画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改革方式包括:革新教学理念,彰显高校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版画教学成效;创新版画教学模式,丰富版画教学方法;打造专业版画教师队伍,从源头保障版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版画教学;教学改革;改革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特别是美术教育。

加强高校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为国家培养大批美术功底扎实、艺术素养较高的高层次人才,而且能够为绘画、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行业输送大批专业人才,对以上行业的创新发展大有裨益。

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版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教学意义,一方面可以为现代美术学科发展增砖添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版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大放光彩。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版画课程,但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版画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有必要加强对高校版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版画教学成效大幅提升,推动版画的大力传播和广泛弘扬。

一、高校推进版画教学实践改革的必要性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表达形式,版画是用镂刻或腐蚀的方法,在铜版、锌版、木版、石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再涂上油墨或水性颜料,以纸或布拓印出来的图画,其在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时代的发展,版画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创作技法也取得了创新与突破。

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很多高校依旧沿用十几年前编辑出版的教材、传统的理念以及单一的方法开展教学,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相符,严重阻碍了版画人才培养成效的提升[2]。

专业认证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探索

专业认证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探索

专业认证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探索作者:朴宣辰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31期摘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教法课程,以知识的获得为目标。

在专业认证理念影响下,课程要以毕业要求为导向,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教学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开放性评价体系的闭环循环系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专业认证实践能力评价一、课程改革背景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实施办法的提出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全面的保障,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

师范专业认证以国际高等教育倡导的OBE教育理念,即“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产出导向,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要求教育者对培养的学生毕业时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清楚的构想,满足社会需要,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保证学生实现预期目标,通过对教学成果的评价,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专业认证的提出,一方面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重构,重新定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和结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学前教育各门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幼儿园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核心课程。

根据专业认证的理念和当前及未来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重新审视和制定适合课程教学标准的培养目标,强调基于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属性。

目前,学生通过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的学习,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方法的实践能力依旧较为薄弱,因此,如何以人才培养目标及幼儿园教学实践应用要求为根本导向进行改革,是当前应该重视的问题。

二、课程问题的症结1.传统直线型课程模式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理论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程以知识的获得为主要目标。

后现代语境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

后现代语境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

后 现代 主 义 的产 生来 自于 社 会 的变 化 . 来 自于人 们 对 社 也 会生存 危机 的反思 , 时也 是对后 工业 社会 ( 息 时代 ) 回 同 信 的 应 。“ 劳动 ” “ 业 ” 与 职 的概 念 . 新 的语 境 下 具 有 了 多 元 的含 义 。 在 信 息 时 代 的 职业 技 术 教 育 .究 竟 应 当 为 学 生 提 供 什 么 样 的 内 容 . 取 什 么 样 的 方 法 , 为 高 职 教 育 理 论 无 法 回 避 的 理 论 与 采 成 现实 课 题 。后 现代 主 义所 标 榜 的 “ 实 质 化 ” “ 中 心 化 ” “ 反 、去 、不 确 定 性 ” “ 整 体 性 ” “ 散 性 ” 术 语 . 现 了社 会 多 元 化 趋 、反 、零 等 体
革 课 程 理 论 :强 调 以 学 生 发 展 为 中心 的 学 生 中 心 课 程 理 论 三 大 理 论 体 系 。笔 者 认 为 , 同 的教 育 体 系 , 同 的 教 育 层 次 , 不 不 不
同的人 才培养规格 . 皆来 源于不 同的教育理论 . 高等职 业教育
亦然 。
后 现代 主义 的课 程 观
题。 如何 解 决 被 称 为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之 核 心 的课 程 问 题 . 是 则 提 高教 学质 量 . 化 高 等 职 业 深 教 育改 革 的根 本 性 问 题 。 程 课
领 域 的研 究 . 随 之 发 生 了 显 也
著 的变 化 。 现 代 课 程 观 的 出 后 现 . 为 解 读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课 则
教 育 思 想 家 杜 威 ( e e ) 教 育 思 想 , 这 一 观 念 出 发 , 现 D Wv 的 从 后 代 课 程 构 建 一 种 开 放 的 系 统 .允 许 学 生 和 教 师 在 会 谈 和 对 话 之 中 创 造 出 比 现 有 的封 闭 性 课 程 结 构 所 可 能 提 供 的更 为 复 杂 的 学 科 秩 序 与 结 构 。教 师 不再 是 原 因 性 的 , 是 转 变性 的 。课 而 程 不 再 是 “ 道 ” 而成 为 “ ” 过 程 本 身 。这 就 意 味 着 , 励 、 跑 , 跑 的 鼓 要 求 教 师 和 学 生 通 过 相 互 作 用 自 由 地 发 展 他 们 自己 的课 程 . 来 实 现 创 造 性 组 织 与 在 组 织 经 验 能 力 有 效 的 环 境 之 中 .被 视 为 教 育 过 程 核 心 的 课 程 发 展 .而 学 习 则 成 为 意 义 创 造 过程 之 的探 险 。 高 等职 业教 育课 程 的 四个 突 出 特 点 后 现 代 主 义 教 育 理 论 的 出 现 . 对 现 有 教 育 思 想 观 念 的 一 是 个 “ 动 ” “ 覆 ” 在 “ 现 代 化 与 状 态 ” , 程 领 域 的 话 语 扰 和 颠 。 后 下 课 发 生 了 巨大 的转 换 ,课 程 领 域 从 被 视 为 现代 知 识 为 正 统 化 的 、

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了每个国家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美术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更要求他们具备高水平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

然而,在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造力,是当前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目前,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专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不断深化和拓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学科建设滞后高校美术教育中主要涉及的学科包括美术、设计、艺术史、美学等。

然而,这些学科的建设在某些方面还比较滞后,例如,一些校内美术馆、设计实验室和孵化中心等机构落实不到位,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有所不利。

1.2 教学内容单一在当前的高校美术教育中,许多专业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跨领域的融合。

这使得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有些狭隘,影响了他们发掘自己潜力和提升艺术修养的能力。

1.3 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以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缺乏实践、探究和创新,这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

二、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而进行的改革。

高校美术教育在面对诸多挑战时,必须尽快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推进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1 加强实践教学高校美术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拓宽教学内容高校美术教育要拓宽教学内容,加强专业与跨领域融合,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增加学生的学科交叉,提升其综合素质。

2.3 探索创新模式高校美术教育要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讲解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成长,增强了学生在创作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揭示隐藏在日常教学中的矛盾与冲突当我们在教育的舞台上审视后现代主义这一思潮时,不得不其对课程理论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本文将通过定义、背景介绍、理论阐释、分析解读和结论,逐步展开对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探讨。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主要课程的动态性、关联性和两极性。

它强调课程并非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同时,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还主张课程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是人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产生于20世纪末,当时的教育界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的课程理论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也无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反思教育现状、探索教育未来可能性的平台。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去中心化、去权威、去二元对立和去确定性。

它提倡在教学中消除中心,尊重多元观点的存在;否定权威,鼓励平等对话与批判性思维;否定二元对立,相互依存与非线性关系;否定确定性,重视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创新性。

在实践中,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教学实践创新: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鼓励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运用项目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促进教育公平: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平等对话和多元参与,这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实现教育公平。

培养批判性思维: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加深对文化多元化的理解: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强调课程的关联性和动态性,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化多元化的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中国山水画实践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中的探索与改革

中国山水画实践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中的探索与改革

中国山水画实践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中的探索与改革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凝聚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国山水画实践教学,并结合当代艺术教育的需求进行探索与改革,成为了当前值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推动中国山水画实践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中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上,中国山水画实践教学更多地强调传统技法和传统风格的传承与继承,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受到束缚,缺乏对当代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探索与认识。

教学理念的转变势在必行。

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在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代融合,开拓创新,形成与时俱进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注重中国山水画实践教学与当代艺术形式的结合。

除了传统的山水画题材和构图,还可以引入当代主题和内容,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

可以以城市景观、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当代社会热点为题材,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山水画的实践,来表达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这样既能够传承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又能够使其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体现艺术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实践教学往往是师生面对面的授课和指导,学生在模仿传统大师作品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

可以尝试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比如数字化绘画技术、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介和方式进行创作和实践。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地写生和创作,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风采,激发他们对山水的情感和体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水平。

四、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创新性、实践性和国际化已成为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词。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各地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为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对当前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提供参考。

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总结各地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探讨不同的教学改革方法和策略,为高校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习环境。

通过本研究的成果,旨在推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提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1.3 研究意义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团队环境中进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技巧。

高校油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探讨

高校油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探讨

高校油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艺术教育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油画作为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学术价值,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高校油画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限制着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校油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对策。

首先,高校油画教学存在教材陈旧、内容單一的问题。

高校油画教育教材多为外文翻译版,缺少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教材编写、翻译。

部分油画教师吸收外国教学内容快,而不注意国内文化的融入,教学内容不突出中国文化特色。

因此,整个油画教育体系也缺乏本土化创新。

教学方法单一,引导着学生只求外形的模仿,很少能够真正进行创新,缺少自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其次,在高校油画教学过程中,缺乏与行业接轨的工作实践。

传统的油画教学更注重画面表现,而不是表达情感。

高校油画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社会舆情对艺术的影响以及对创意的启示。

高校油画教学需要增加与美术行业的联系,鼓励学生向绘画发展趋势靠近,切实提高专业水平,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第三,高校油画教学缺少与其他领域合作、交流的机会。

油画教育需要和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设计等相辅相成。

油画课程设置应该不限于化解历史和表述技法,而是整合其他艺术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识广度。

油画教学也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通过社区展览等促进与社会交流。

为了改善高校油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变革。

通过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油画教学体系,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教材,开设多种实践教学课程,增强油画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推进全社会形成艺术价值观念,使整个油画教育体系具有更高的思想内涵,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油画观念与形式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油画观念与形式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油画观念与形式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油画创作。

了解中小学艺术教育规律和要求,以及油画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现代美术教学的方法,能将油画用于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和社会美术工作。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油画观念和形式语言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油画的发展进程以及各主要流派的基本特征,能较深入的评价和鉴赏各流派的艺术作品。

2.能充分认识传统写实性油画与现代表现性油画在观察方法、艺术观念、形式语言上的差异与艺术追求。

3、改变传统客观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初步形成主客观相结合,追求形式意味和具有表现性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4、理解和掌握现代表现性油画形式语言的表现方法,并能在写生实践和创作实践中
加以灵活运用,创造出具有形式趣味和个性特征的油画作品。

5、了解中小学艺术教育规律和要求,以及油画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现代美术教学的
方法,能将油画用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和社会美术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赵勤国.《色彩形式语言》,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
2、主要参考书:
(1)刘南一.《绘画色彩教程》,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
(2)周至禹.《风景色彩写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3)陈淑霞.《绘画基础》,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4)黄勇.《无中生有-当代色彩基础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5)孙建平、康弘.《当代艺术中的风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艺术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对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与此国内外高校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为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深入研究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探讨影响因素,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建议,对于推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艺术设计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解决现有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探讨可行的改革方向,总结和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案例,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和建议,以期为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现有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分析现有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分析: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和跨学科融合。

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高中美术教学中油画教学的思路探索

高中美术教学中油画教学的思路探索

高中美术教学中油画教学的思路探索作者:汪曌君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1期【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油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阶段的学生受高考压力的影响,通过开展油画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中放松身心,劳逸结合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全面了解美术知识,还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独有魅力。

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明确美术教学中油画教学的意义,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实效性措施,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油画教学教学研究一、美术教学中油画教学的意义(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油画属于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属于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画属于一种高水平的美术创作,在颜色、光线、结构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只有对其合理把握才能够为后期的顺利创作奠定基础。

在高中美术油画欣赏课当中,不仅要为学生普及美术知识,还应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油画是美术作品的一种,与中国的绘画相比较,色彩应用更加饱满,通过欣赏油画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

在开展油画教学活动时,学生能够对美术史、美术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更加深入学习美术这门学科。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机,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与价值观。

油画作品中大多是反应西方的文化,学生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兴趣。

另外,通过开展优化时间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通过基础的油画绘画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造,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高中美术课中油画欣赏教学现状(一)美术课时得不到保证在我国,受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美术这门学科的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课程思政”视域下新时代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改革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新时代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改革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新时代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改革研究作者:刘秀霞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4年第08期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育高素质人才,改变当今学生价值意识薄弱等状况,高等教育体系中“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助推了师范生培育改革。

结合新时代及“课程思政”对未来教师素养的要求,师范生培育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其核心素养的培育,包括注重师范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师范生的学科素养,拓宽师范生的人文底蕴,强化师范生的科学精神,深化师范生的教育素养等。

培育改革路径包括强化顶层设计,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动态评估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等。

关键词:课程思政;师范生;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8-0048-04“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求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培育时代新人。

然而现实中,部分大学生价值意识薄弱,教师教育中德育效果不彰,思政效果存在被有些课程中的错误观点削弱,甚至抵消等问题。

故而有学者提出构建“思政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相互配合的德育机制”[1]。

“课程思政”的本质即“立德树人”,在教学全过程中,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将正向的“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2],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基石,然而现有承担培养师范生院校的师范性、应用性较弱,在这种背景下,“课程思政”的落实依赖于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始自师范生时期。

由此,本文图探究:“课程思政”与师范生培育改革相融合的可能性,“课程思政”视域下师范生培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实施路径。

一、师范生培育改革的必然性21世纪,师范生培育需要转变培养方式,实现教师思维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信息化素养等[3]。

课题名称基础教育课程革新背景下高师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

课题名称基础教育课程革新背景下高师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
2、跨国跨地区调查研究。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学,二是高师课程设计。带着这两方面问题,课题主持人李方教授,主要成员程可拉教授、刘津开教授、卢建筠博士于2004年至今进行了跨地区、跨国调查研究。(1)李方教授于2004年11月到美国加州参加整合教育国际研讨会结束后,先后到克莱蒙红土地大学、克莱蒙研究生大学、加州勒湾大学人文学院、克莱蒙小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美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情况;(2)2005年4月课题成员李方、郑文、陈沙莉等人,到日本、韩国进行教育考察,在东京立交大学、立交大学附中、附小,在韩国首尔(汉城)大学,首尔华侨中学等学校,调查了解日本、韩国的教育教学情况和教师专业化情况;(3)2007年8月,课题组成员李方、程可拉先后到新西兰、澳大利亚进行教师专业化调查。到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学院、奥克兰语言学校、奥克兰教师培训中心调查研究,召开三次调查会,与奥克拉教师培训中心的教师进行专题访谈,主要了解新西兰中小学教学及教师培训及教育学院的课程;还到新西兰南岛的基督城访问了语言学校,与有关人员座谈,了解新西兰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情况,与当地的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作专题访谈,了解中小学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在澳大利亚,对悉尼大学教育学院和查尔斯特教育学院进行了教师教育方面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地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计、中小学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4)2006年12月,李方到澳门大学参加国际研讨会,到澳门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了教师教育的调查;(5)2005年8月程可拉教授到日本、2006年7月刘津开教授到英国进行师范教育方面的调查。
(4)对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改革策略是:完善教育类课程体系;增加教育类课程学分;确定多元化课程目标;拓展课程教材意义;贴近新课程教学实践;改革课程教材行文方法;转换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创建教育类课程资源库、网络课程和专题学习网站。

油画的内容与形式

油画的内容与形式

油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

由此看来绘油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

因此油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油画技巧的掌握,而且还要加强学生对油画形式内容的表现和精神内容的传达。

油画教学不能简单重复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作画方法油画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实物或对景写生等方法,让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时学生受其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的局限,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注意力,对那些需要进行描绘的事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变化掌握不住,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短时间内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用油画颜料表现出来。

首先考虑构图完整,饱满。

对象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

还要注意画面的色调问题,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

如果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

这就要求学生在作画时,须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

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

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不要单纯去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难免单调。

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用色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

表现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处理,有的地方可表现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笔带过,画面中次要的物体简单地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到处都刻画得很仔细,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没有层次和空间感的现象,也容易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n C o n t e x t o f P o s t mo d e r n C o u r s e
文 -朱德 义
【 内容摘要】后现代课程是对现代课程 的一种反省、批判和超越 ,也为我 国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油 画课 程改革与发展提供 了新 的思路和方向。我们要重新厘清后现代课 程语境下的师范专业油画课
能力 日渐薄弱 ;而我们 的油画课程内容一直在延续过去 的模 考试制度 。一 方面 ,高等师范院校面临 着在课程中增加 教学 我 国高校 师范 专业 的油 画教 学课 程大 多仍 然延 用着2 0 学 习油 画技 法的课程 中,学校 可以通过让学生合作编 写油画 世纪5 0 年代的课程设 置 ,其课程要求学生按部 就班 地进行静 教材 、讲授 油画课程知识等办法 来完成教学 ;这样既可 以提

的耗散结构论等 ,这些新 的哲学思想为后现 代课 程的产生奠
定 了哲 学 基 础 。西 方 的教 育 家 们 早 已在 反 省 过 去 以 课 程 为 中

当 前 师 范 专 业 油 画 课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我 国 高等院 校 师范专 业教 学大 纲 中普遍 设 置 了油 画课 心 的教育模式是 否顺 应了对人的培养这一教 育主旨 ,提 出: 程 ,这是健全美术专业体 系的重要 课程 ,也是衡量美术 师范 教育应 该是 发掘和促进 人的潜 能的 最大发展 。 类 课程 其开放性和专业性的 重要 指标 。但 当前我 国高校 师范 后现 代课 程首 先要 求我 们 ,重新 审 视并拓 展 该专 业学 的是在教学 中引导学 生进 行学 习方法的 自我 建构 ,学生在 自 我建构知识 、技能体 系的同时 ,不仅掌握 了学习的方法论 , 说 ,他们的培养 目标 其主要取 向是 中小学美术教师 ,而 不是 自2 0 1 5 年 开始 ,教育部将在全 国推 广国家教师资格统一 法课时 比例 ;另一方面 ,又存在 着总课时不足的 问题 。而在


随着西 方当代哲学的不断发展 , 自2 0 世纪 7 0 年代以来 ,
后 现 代 课 程 理 论 在 西 方 兴 起 ,这 是 对 现 代 课 程 理论 的 一 种 反 二 、后现代课程观 下师范专业 油画课程 目标 与 内涵
省 、批 判和超越 ;同时也为我国2 l 世纪高 等院 校师范专业的
探 究高等院校 师范专业在后现代课程语境 下 的
油 画课 程 改革
An E x p l or a t i on i n t o Oi l P a i n t i n g Co ur s e R e v ol u t i o n i n Nor ma l P r o gr a mme s o f Col l e g e s
式 ,这 已经 不再 适 应 当 前 学 生 的基 础状 况 了 。
近 十 几 年 来 ,越 来 越 多 的学 生 只 为 考 大 学 这 一 极 其 功利 的 目 并且逐渐形成其 终身的学 习能 力。而对 于师范专业的学 生来
让 多数学生的美术基础 与我 们真正的教育真谛 渐行 渐远 …… 专业油 画家 ,掌握油画技能并不是他们学习油画的唯一 目的。
专 业油画课程教学仍面临着很 多问题 。随着 国内后现 代课程 生的培养 目标 。油 画课程 教学不能 只限于技 法本身 ,更重要 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课程 内容及教学形式急需变革 。
随 着 高校 的扩 招和考 前 美术培 训 的产 业化 、职业 化 , 的 ,才选择 了参加 美术高 考 ,而流水线式的考前应试 培训 , 重管理 、轻教育的应试教 育导 致众多学生的艺术素养和 绘画

种延续 :教 师讲 授技 法一 学生练 习一教 师指 导、修改 ,油
程 的 目标 与 内涵 ,研 究课 程 改革 的具 体 方 法和 实 施路 线 , 实现 以人 为本 的教 育 ,发 掘 和 促进 学 生
潜 能 的最 大发 展 。
【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
油画 学生中心
建构主义
引言
师范生 教学技 能教育渗透到油 画的教学课程 中,值得 我们去
深入研究 。 现 代课 程 ( C u r r i c u l u m) 的 词 源 是 由拉 丁 文 “ C u r e r e ”
物 、风景 、人物题材 的油画写生直至油 画创作 。尽管油画课 高学生学 习的兴 趣 ,又加深 了学生 对油画规律的理解 ,同时 程的 改革 一直 没有停 止过 ,但 无论是 完 善油 画教学 的 多元 在技法教学 中还 培养 了学生的教学能 力,也很好地解决 了教
化 ,还是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 ,实际上还是 对传 统教学模式的 学 课 时 不 足 的 问 题 。
油 画课程 改革与发展提供 了新的思路 和方向。 多年来 ,我 国
词派 生而 来的 ,其原意是 “ 跑道” ( R a c e — c o u r s e ),学生
的高等 美术教学一直延用着 “ 苏派 ”教学 体系 ,并 已经形成 是 同于 “ 跑道” 中被教 师牵引着快 速奔跑的客体 。现 代课程 比较完备 、成熟的课程系统 ,能够从理论 、知识和技法方面 讲究效 率、控制 、目的和手段 ,是有规则的 、封 闭式 的 、教 9 世 比较全面地 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 ;但随 着我国人才标准的不 师预设 的课 程 ,课程 目标是指 向教育的内容和结果 。 自1 断更新 ,尤 其是中共十八 届三 中全会提 出的 “ 创新高校 人才 纪末到 2 0 世纪中叶 ,从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胡塞尔的现 培养机 制” ,遂对我国高等院校 师范 专业油画课程发展提 出 象学到萨特的存在主 义、马斯 洛的人本主义 ,再 到普里高津 了新的要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