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一意识形态的形象话语 二美国价值观念的载体
一流行广告语的演变 二流行广告语:意识形态话语变迁的符号 三意识形态话语变迁的深层剖析 四用流行广告语传递主流意识形态
一犬儒式络话语之形 二络话语犬儒化之谬 三络话语去犬儒风之思
一络历史虚无主义话语的三重面具 二话题“小明你出去”成为络热门话题的原因 三络话语权建设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四关于络话语权建设的反思
一从潜在的话语到公开的话语 二主导信仰话语从一国到多国 三信仰话语从苏东的变异抛弃到中国的坚守发展 四夯实话语内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一中国人信仰话语体系的概念 二中国人信仰话语体系的特征 三 “中国梦”丰富了当代中国人的信仰话语体系
一 “人民”话语解读中的四种疑惑 二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解读 三作为非实在性和实在性相统一的“人民”话语
一政治和学术双重话语交织的“共产主义”概念 二以严谨的学术话语构筑共产主义理论逻辑体系 三科学共产主义话语的新发展——两个阶段论
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二共产主义是实现高度发达生产力的客观历史进程 三探索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及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四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阶级和国家的消亡
一当代意识形态话语的中国特色 二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的世界影响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国际挑战
一国情咨文报告中经济话语的三个转变 二国情咨文报告中经济话语转变的原因
一对报道的话语分析 二新闻报道中的话语建设
一外媒对中国梦的负面报道 二中国梦话语的丰富内涵 三唱响中国梦
第十五章当代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的研究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 刘少杰意识形态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深层问题。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国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人们的经济条件还是生活水平,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但是,在思想意识领域,很多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思考,尤其是在意识形态上,我们面临着思想意识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挑战,怎样体现中国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保障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安全性,甚至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
今天,我主要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个背景,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国现在的意识形态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我们现在确实处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一个时代,要了解中国当前意识形态多元分化的状况,我们就要首先对意识形态的形式、发展、变化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所以,我首先讲解一下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发展和变化。
其次讲一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意识形态分化,以及中国当前意识形态分化的突出表现。
我们首先来看意识形态的本质形式及其发展变化。
意识形态的本质,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比如党校开设的一些课程――哲学、党史,这些都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都是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对意识形态有新的解读。
因为意识形态也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来,社会制度的变化对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今天的意识形态,同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所理解的意识形态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应该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意识形态,无论是主流意识形态还是非主流意识形态。
那么,什么是意识形态呢?概括来讲,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就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是非判断的一种评价。
它是人这个主体对事物现象给出的一种评价,比如原则和立场,它同一般性、客观性的认识相比是不一样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思考
[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 态; 中国意识形态 ; 主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中图分类号] A 8 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0 2 7 4 ( 2 0 1 7 ) O 1 —0 0 4 3 —O 5 【 作 者简 介】 张杨 , 女, 中共 中央 党校 马 克 思主义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
2 . 意识 形 态具 有 阶级 性 。意 识 形态 所 具 有 的 阶
级 性 是 指 在 阶级 社 会 中 意 识 形 态 表 现 为 披 着 合 理
性外衣的各种利益诉求 的集中。就像 马克思 、 恩格
意味着 , 统治阶级的统 治 , 不仅表 现在社会物质 领 域 和政 治 领 域 中 , 而日 . , 也 必 然 表现 在 思 想 领 域 中 。 也 就是说 , 在阶级统治 的社会 里 , 统治阶级不仅 作 为物质生产者进行社 会统治 , 而且 , 还作 为思想 生 产者进行对被统治阶级思想意识 的统治 。最后 , 意 识 形 态 是 社 会 中 占统 治 地 位 的物 质 关 系 在 观 念 上 的 表现 。在 整 个 阐述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过 程 中 , 马 克 思、 恩格斯不仅揭示 了意识形态是在社会 中占统治 地位的物质力量的思想观念体系 , 而l ; L 进一步论述 了意识 形 态 的根 源 问题 , 指 出意 识 是 来 源 于 现 实 生 活的 , 意 识形 态 只不 过 是 占统 治地 位 的物 质 力 量 在
的存在 , 而人们 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 于社 会 的现 实 存 在 也 不 能 架 空 在 社会 关 系之 上 , 意识 形 态作 为 一 种 观念 上 和 思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论文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灵魂。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既面临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要从根本上确立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战略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持之以恒地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立论、驳论、攻辩、创新和引领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筑先进而强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切实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基础之上。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
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整体安全的意识形态保证。
目前中国意识形态总体上是安全的,这是主流。
否认这个主流,丧失自信、自我否定,加入“弱化”、“丑化”中国意识形态的“合唱”,是错误的和有害的。
没有忧患意识,丧失警惕,盲目乐观自信,同样是错误的和有害的。
我们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
不仅要看到资本主义力图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更要看到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是对资本主义挑战的开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必须将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上升到自觉的高度,坚持重在建设,形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繁荣健康发展的局面。
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消解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更容易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听其言观其行”是人民群众辨别干部的最起码标准。
当前党政官员的一些腐败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极大地影响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降低了党的执政能力,使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进而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上摇摆不定,产生认同障碍和逆反情绪,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管理2012/8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有阶级的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体系。
但是,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纯粹的形式。
这是因为,一定的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性质也不同。
然而,任何国家或社会,其内部总是或有不同的阶级、阶层,或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或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其外部总是要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
因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只有一种意识形态。
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尽管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即主流意识形态。
这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它引导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其利益的意识形态。
因此,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多样的。
在当代中国,事实上存在着处于非主导地位的多种社会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读书笔记结构介绍:该书遵循理论、历史、现实三结合原则,从日常生活维度探讨作为观念的意识形态通过什么途径、哪些中间环节、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又如何从日常生活中产生。
基于这样一种思考,在结构上分回顾篇和建设篇两篇,共十三章内容和两个调研报告:回顾篇:回顾篇以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向日常生活回归、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国外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的历史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1949-1978)、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0)、和谐社会建设期(2000至今)三个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
建设篇:建设篇篇分析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取得的经验、成绩,存在的负效应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表征的形态,提出从话语、文化、传播、执政能力等多视角切入,从流行话语和媒介话语中剖析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视觉文化、后现代文化及流行歌曲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大众传播的象征形式中剖析大众如何接受意识形态的过程;从执政能力的建设中,切实实现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
最后对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研究的方法论——深度解释方法,进行评析,提出其方法本身,尤其对象征形式的深度解释,就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分析。
第一章: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分析的深度解释学方法主要内容:对日常生活中意识形态的解释,最有效和最有用的办法,就是深度解释学的方法,尤其是对日常生活中象征形式的理解,更需借助于这一方法,才能揭示出象征形式的意义指向,剖析出其蕴含的意识形态蕴意。
理解:对于意识形态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其方法论。
深度解释是对意义的解释和和深度剖析,对日常生活中意义的解释和深度剖析,实际上就是对日常生活中意识形态的反思和批判。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一种解剖和揭示意识形态本质的思想理论体系。
它旨在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和分析不同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揭示其中所蕴含的阶级利益和权力机构的支配。
这一理论的研究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首先启示我们,意识形态并非无中生有的东西,而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
它通过明确社会利益的驱动力,揭示了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和目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被统治阶级用来掩盖社会矛盾,控制和操纵人民,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地位。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认清这一现象,提高对社会现实的觉察和批判能力。
其次,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还揭示了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性。
意识形态既是权力机构与统治阶级的工具,也是支配阶级意识和被统治阶级意识的反映。
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被社会主义思潮所推动下,往往会以民主自由的名义,通过意识形态的讲解制度来维护其统治地位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试图露出这种伪装,并敦促人们超越表象,挖掘现实。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也具有启示意义,尤其是在解读大规模宣传、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讲解方面。
再次,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强调了意识形态的积极变革和历史进步的潜力。
意识形态不仅是权力机关的统治工具,也是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动力和工具。
批判意识形态不仅是揭示其阶级本质,更是为了唤醒人们的自觉性和主体性,推动社会自由平等的实现。
例如,在当代社会中,一些社会运动和群体抗议就是通过揭示统治阶级利益与意识形态背后的矛盾和合理性,发出对社会主义、人权和民主的呼声。
然而,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也需要我们从苛求与全盘否定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理论的实践性和适应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尤其是在当代多元化、信息爆炸的社会中,理论的挑战和意识形态的变异需要我们更为深入地探讨和理解。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作者:马媛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9期摘要:意识形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命题之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巨著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我国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同时,也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支撑和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当代价值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科学指南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继邓小平在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发展进行战略调整后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调整。
它标志着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新的飞跃。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第一,《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表明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世界上不存在无阶级或超阶级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总是附属于一定的阶级且为其利益服务的。
既然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毋庸置疑是无产阶级性质的。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改变,关键要做到一点,即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无产阶级性质。
第二,《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表明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
对于意识形态的历史继承性,马克思说“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鉴于此,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就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大胆吸收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了对糟粕文化的剔除。
第三,《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表明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的独立性,它受制于社会存在。
与此同时,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还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积极的、革命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相反,消极的、反动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研究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研究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研究,主要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价值观念和理论体系进行创新探索和深化发展的研究。
其目的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
一、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特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特点。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保持理论创新,坚持开拓进取,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更大的作用。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3.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表达。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它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4.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坚持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
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包容多元文化,推崇普遍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方向1.坚持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优势和路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理论支持。
2.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
3.研究中国的执政理念和治国理论,强调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
4.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5.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推进行各形式的新媒体宣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价值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建国70年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
建国70年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摘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建国7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指导、完善意识形态建设体系、推动意识形态建设创新发展等方面经验也值得总结。
在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引领作用尤为关键,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建设水平,重点任务包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等。
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建国70年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是历史性的,但在未来的道路上仍有许多挑战和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和应对。
【关键词】关键词:意识形态建设、建国70年、党的理论指导、体系完善、创新发展、引领作用、实践经验、成就、未来任务、提升水平。
1. 引言1.1 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和文化传承,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识形态建设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精神风貌,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凝聚民心、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世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更显得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该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国70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继续深化意识形态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我国未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1.2 建国70年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建设对于维护政治稳定、凝聚人心、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识形态研究方面.
意识形态研究方面.意识形态内涵、功能、建设的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流地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政党建设毛泽东、邓小平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贡献国外政党的意识形态分析翻译与意识形态文学与意识形态审美与意识形态广告、艺术与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全球化与意识形态国外学者的意识形态理论(哈贝马斯、阿尔都塞、法兰克福学派、诺斯、齐泽克、曼海姆)网络化与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与法律教科书(课程)的意识形态化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分析意识形态与新制度经济学加入WTO与我国意识形态问题信用意识形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基层组织的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农村(农民)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苏联意识形态问题经济特区意识形态问题意识形态管理生物学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著作: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 (平装)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编者)2、意识形态(第10版)——起源和影响(美)利昂·P·马拉达特著,张慧芝,张露璐译/2010年04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作者:(美)马尔库塞(Marcuse,H.)著,刘继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8-4-1意识形态(第二版)——西方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读本作者:(英)大卫著,孙兆政等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5-1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现代政治译丛第三辑作者:[澳大利亚]安德鲁·文森特著,袁久红等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11-1意识形态论(修订版) 作者:俞吾金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8-1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作者:(英)汤普森(Thompson,J.B)著;高铦等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2005-2-1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作者:(德)卡尔·曼海姆著,姚仁权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12-1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构作者:石本惠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6-1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作者:韩振江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11-1宗教影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研究作者:郑永廷,江传月等著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1-1中国农民意识形态的变迁作者:牟成文著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9-1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作者:赵德江著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12-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论作者:赵继伟著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2-1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作者:张才国著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7-12-1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作者:徐海波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7-1构建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建设作者:黄传新,吴兆雪等著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5-1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作者:张骥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2-1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作者: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6-1意识形态与外交博弈——兼论中美关系的政治文化逻辑作者:姜安著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2007-4-1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者:王晓升等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9-1-1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作者:杨立英,曾盛聪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10-1意识形态与课程——影响力教育理论译丛作者:(美)阿普尔著,黄忠敬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12-1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作者:袁铎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12-1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起源作者:陈亚杰著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2009-6-1意识形态新论作者:童世骏主编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11-1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作者:张一兵著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3-7-1哲学是革命的武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作者:朱晓慧著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2007-3-1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作者:(英)拉雷恩(Larrain,J.)著,戴从容译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1-1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作者: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9-1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作者:叶晓璐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6-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编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3-1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作者:方珏著,俞吾金主编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2008-4-1科学的统治: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作者:(英)富勒著,刘钝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1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作者:杨河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7-1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作者:郭明飞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1-1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互动发展研究—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与价值教育丛书作者: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全球化时代世界意识形态流派述评—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与价值教育丛书作者: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文本意识形态批评分析及其翻译研究作者:孙志祥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12-1“大道理”的逻辑力量-关于科学意识形态精神支撑力的逻辑探索作者:凡奇等著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7-1现代政治意识形态作者:(澳)文森特著,袁久红等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4-1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作者:石国亮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12-1挑战与应对--邓小平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研究作者:田改伟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9-1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研究作者:吴江著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5-1穿越意识形态终结的幻象-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评析作者:梁建新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7-1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作者:陈晓明等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8-9-1意识形态的形象展示作者:林少雄,陈剑峰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5-1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__概述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概述1. 引言1.1 概述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主权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的形势,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本文旨在提供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讨论目前已经采取的举措以及评估其成效。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其中将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然后,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包括意识形态定义与重要性、挑战和问题,以及影响我国意识形态的因素分析。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维护主权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部分将介绍当前已经采取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举措,并评估其成效。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提出未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进行分析,加深我们对该领域重要性的认识,并了解其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主权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借此回顾已经采取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举措,并评估其成效。
最后,为进一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益建议。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并确保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良好发展。
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2.1 意识形态的定义和重要性: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在阐述、认同和追求社会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信仰观点和理论原则。
它在国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意识形态不仅决定着国家制度的基础,也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2.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和问题: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冲击引发了一些对传统文化习俗和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质疑。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分析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文章首先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观点,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其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接着,文章分析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包括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有益的思想资源,推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文章提出了加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路径和策略,包括加强理论武装、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推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概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理解和分析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
他们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是阶级社会中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体现。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并非纯粹的观念产物,而是根植于现实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之中。
意识形态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反映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它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剥削本质,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合法性辩护。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强调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它认为,意识形态不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也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必须首先批判和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们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
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不断地在理论上得到丰富和创新。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意识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的直接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1](p78-79)至于“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
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1](p72)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所以,“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
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P73)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再次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P252)“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研究作者:袁卓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7期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这一形势,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问题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从科学分析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入手,进一步研究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现状,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42-02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对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起到主流作用的意识形态领域正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内容更加深入人心,传播更有说服力,得到人们的认同?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加强理论研究,意识形态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的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
一、意识形态的理论综述(一)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头脑中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思想体系和上层建筑,但是这种思想体系和上层建筑又能够系统而直接地反映出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
而在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应该体现出不同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二)意识形态的特征1.目的性意识形态既然是一种思想体系,它的存在必然会有一定的目的性。
无论在任何社会形态存在的意识形态,它要么是支持某些社会经济形态和制度,要么即反对,总之都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2.综合性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观念、观点、概念,例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文艺思想、社会思潮、文学、宗教、道德、哲学等共同构成。
3.阶级性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是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的附属品,为其服务,而其地位又由其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
4.依赖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意识形态也要遵循哲学规律,它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来源于社会存在。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摘要: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在与世界的交往中联系越来越紧密。
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思想的指导,在全社会形成使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念,成为当今时代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挑战;意义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下,社会迅速发展进步,总体趋于稳定状态。
但与此同时,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既要面临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
西方通过价值观、文化思想渗透逐渐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侧重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当代中国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将其与中国国情结合所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利益要求、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等等,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所发挥的功能。
(一)指导功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对实践的指导,在革命斗争、经济建设、政治改革、文化发展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理论的指导作用。
其通过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发展动力等的总体定位,促进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调节功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占主导的理论思想,通过增强社会人民群体对其的认同,将统治阶级的意识内化为个人的意识,从而维护社会的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协调矛盾和冲突,在各种思想观念冲突的时代,增强其指导地位,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不断进步发展。
(三)塑造功能马克思主义意识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对党的基本精神的弘扬和宣传教育,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等等来增强社会大众对我国主流思想的认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影响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从而塑造个体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将马克思内化为群众内心的信仰。
当代中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
分类号: C912.4 单位代码:10183 研究生学号:2007112049 密级:公开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A study on Current Chinese Culture and Ideology作者姓名:王博专业:人类学研究方向:都市人类学指导教师:张占彪副教授培养单位:哲学社会学院2009年4 月当代中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A Study on Current Chinese Culture and Ideology作者姓名:王博专业名称:人类学指导教师:张占彪副教授学位类别:法学硕士答辩日期: 2009 年 6 月 1 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博士学科专业:人类学论文题目:当代中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作者联系地址(邮编):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130012)作者联系电话:159****6676内容提要以意识形态治国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学界对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
随着现代中国学术界的西方学科化,综合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对当代中国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较全面的探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深入理解和回应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探索上。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
被确立为的指导思想,并且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理解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和应用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和解释,探讨其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和发展方向。
实践研究则关注马克思主义在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中的具体应用,例如
对农村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不平等等问题的研究。
也有学者对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政治中的功能和影响进行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目的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
业的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
这其中包括对马
克思主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可以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力
的智力支持,同时也为国家的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_理解_界定及追问_于春洋
很长时间以来,关于“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为了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有必要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提法进行进一步理解、界定和追问。
一、对“当代中国”及“意识形态”的理解(一)对“当代中国”的理解我们认为,“当代中国”,从时间上讲,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从内容上讲,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改革,以及主动、积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进程。
这是对于“当代中国”的总体把握。
具体而言,从发展阶段看,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基本特征看,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迁过程,经历一次社会转型。
正是由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才使得“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国际背景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中国所处时代的主题,全球化是当代中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
(二)对“意识形态”的理解1.国外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理解。
西方学者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或学派,对于意识形态及其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基本上是建立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误读基础之上的。
[1]此外,一些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信念体系或方法体系,是一定阶级和利益集团的政治主张和理论观点。
比如罗伯特·A ·达尔认为,“政治体系中的领袖通常维护一套多少持续和统一的信条,这些信条有助于说明和证实他们在体系中进行领导的合理性,一套这种类型的信条常常被称作一种意识形态”[2]。
莫里斯·迪韦尔热认为,意识形态“是指解释一个社会的系统方法,它或者为这个社会辩护,或者批判这个社会,成为维持、改造收稿日期:2009-12-25作者简介:于春洋,男,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政治学、发展政治学;于春江,男,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
q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何萍【摘要】意识形态有理论功能和价值功能之分。
意识形态因其价值功能而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挑战了原有的价值观念,使意识形态的理论功能和价值功能之间发生了矛盾。
这一矛盾表明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微观世界的文化革命,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和意识形态创新的契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当代中国【中图分类号1D033【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1005—8273(2006)01—0037—07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行全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意识形态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这个问题的提出直接挑战了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新儒学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意识形态上否定马克思主义,要求以当代西方的自由主义或传统儒学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这就造成了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复杂局面。
这种复杂,是由于中国的学者对意识形态本身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思考,只是简单地把某种现有的意识形态框架套用于中国当代社会。
就马克思主义来说,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意识形态,没有区分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与功能,自然也不能从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中找到意识形态的创新点;就自由主义来说,我国主张自由主义的学者只是简单地搬用西方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却没有看到意识形态的民族特色,不了解即使同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不同的民族,市场经济的形式也绝不会完全相同,而体现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也必然会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就新儒学来说,倡导以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大误区是忽略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发展和当前市场经济改革的现实,没有看到意识形态的时代特征。
这些理论研究缺陷表明,中国意识形态的问题最重要的还不是一个政治的问题,而是理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X周宏(常熟理工学院社会科学部,江苏常熟215500)关键词:意识形态;当代;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摘 要:5德意志意识形态6的出版开启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新路径。
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历史命运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思想支援;而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变迁又促使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凸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开,这种展开对有效地批判形形色色的虚假意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B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5)03-0283-06Ideology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C hina .s ideology theoretical researchZHOU Hong (Social Sciences School ,Changshu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China)Key words:ideology ;contemporary;theory ;contemporary China;M arx i smAbstract:T he publication of T he Ger man Ideology opened new ro ad for research o f the ideo logical theo ry.T he wester n scholars have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s on the char acteristic and historical destiny o f ideology from many aspects,which provides aid for the r esearch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a .s ideology theory.And social chang 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mpel the emerg ency of ideolog y t heory.Since 1980,ideolog y theory gets mor e abundant development in Chinese academia,which bear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criticize varied false con -sciousness effectively ,and to build so ciali st cultur e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进程1924-193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5德意志意识形态6的出版引起了学者们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浓厚兴趣。
1929年德国哲学家卡尔#曼海姆(Karl M annheim,1893-1947)发表了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6,从探讨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出发,对意识形态的含义进行分析,提出意识形态有特殊含义(即狭义)和总体含义(即广义)之分。
他指出,如果说特殊含义的意识形态是指他人(或论敌)提出的在真实性和合理性上具有虚假性或可疑性的观点和陈述[1](P 56)的话,那么广义的意识形态则是指一定社会集团所持的总体世界观(包括其概念结构)及其要素。
[1](P58)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取向而形成的观察客观对象的方式。
它是每一个社会集团所不可或缺的,难以避开的,人类的所有社会知识都是意识形态。
曼海姆试图建立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客观科学理论,但是既然他认为所有社会知识都是意识形态,那么他的理论又怎么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科学性呢?这成了曼海姆理论的悖论)))史称/曼海姆难题0。
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6的发表引致了以霍克海默(Max H orkheimer,1893-1973)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
[2]他们提出,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意识形态进行总体的、中性的理解,是想消解意识形态理论原有的批判张力,第33卷第3期Vol.33l .35安徽师范大学学报6(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Anh ui N ormal Univ ersity (Hum.&Soc.Sci.)2005年5月M ay 2005X 收稿日期:2005-04-08基金项目: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五0规划基金项目(01BZX009)作者简介:周宏(1962-),男,江苏省吴江市人,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社会科学部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意识形态理论。
使之成为一种纯粹的社会知识论研究。
意识形态理论最重要的方面是意识形态批判。
它们以人道主义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
然而,从霍克海默到马尔库塞(Her-bert M arcuse,1898-1979)提出的人性的解放再到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 as,1929-)倡导通过合理的交往建立交互主体性关系,无一不是停留在道德意识层面上的美丽梦想。
[3]针对将人道主义导入意识形态理论的做法,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试图用科学来消解意识形态。
他提出,意识形态只是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情绪或态度,它不是科学的认识体系,它是由超越出仅仅是认识的必然性的利益所支配,不能为人们提供真正正确的认识工具而只是实践的器具,属于前科学状态;而科学则不同,它是对社会和自然现象内部隐藏着的结构的揭示,与一定的阶级利益无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有力理论武器。
在1969年发表的5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6中,阿尔都塞从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角度对意识形态的界定、产生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详尽地分析了国家、教会、学校、家庭和司法等机构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人的/自我意识0形成中所起的重要的/召唤0作用。
这一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现代社会和国家如何自我正当化的认识,使他获得了意识形态理论家的美名,并开启了后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思路。
为解开曼海姆难题苦苦探索的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认为,意识形态所涵盖的应当比曼海姆说的更广,更具基础性。
人在社会行为中必须依照社会形象给自己设定特定的形象以表现自己、理解自己,从而产生自我意识。
意识形态就是这种社会形象。
所以意识形态不仅仅是意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
它为实践提供依靠和途径。
意识形态的实质并不在于它的真假,而在于它的实现社会整合的功效。
利科取消了超越意识形态的任何企图,把意识形态视为与人类社会共在的东西。
然而,难道人类只能生活在假的观念中?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否成为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利科求助于历史解释学。
他认为,由于历史性关系的疏远因素,我们对相对疏远的意识形态作科学的客观分析还是有可能的。
美国一些学者则通过缩小意识形态的外延来解答曼海姆难题。
他们认为,意识形态是与科学学术思想(包括社会科学)存在明显区别的精神现象,是一种与社会实在在总体上不相符的思想观念形式。
这种不相符对于意识形态家来说也许是不自觉的,但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可以把它揭示出来。
意识形态是一种与科学相对立的/有任何集团的成员共同持有的一个经验信仰体系。
0[4]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集团、社会倾向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不具有客观性;但意识形态理论属于科学的范畴,它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对对象的纯客观研究,它所追求的目标不是为社会上的哪一部分人寻找行为根据,而是到达真理。
科学研究不仅有自己的研究判断规则,而且也对批判和修正开放。
[5]这样,通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划界,美国学者似乎解决了曼海姆难题,使意识形态理论跳出意识形态的圈子。
然而事实上,人并不可能纯粹客观地认识对象,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更是如此。
社会科学领域不同观点的争论不能简单地揭示为学术认识的问题。
不同学术观点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不同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和阶级的不同利益和要求,无论学者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实际就是如此。
所以,美国学者对社会科学(包括意识形态理论)客观性的天真断言是没有现实根据的。
他们与其说是解决了曼海姆难题,不如说化解了这个难题。
20世纪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种种争论总体上均涉及人类自我意识的问题。
它不仅触及社会学说、思想、文化等人类对自己建构的社会条件的认识,而且更深入到对这些认识本身的反思。
所以这种理论的发展程度标志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程度。
二、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时代背景及意义时代的意识形态性是意识形态理论凸现的现实背景。
20世纪90年代,正是突如其来的社会变动使意识形态理论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的时候。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的实证主义学者大力宣扬意识形态已经从他们的土地上消失,/本来成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形态,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0[6]西方世界的社会精神现象已经成为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
于是,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非意识形态的全人类共同文化的姿态284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3卷在世界范围内四处蔓延。
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文化上一方面屡屡被扣上意识形态的帽子,另一方面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又有意无意地消除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日益取得居高临下的地位;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则往往处于劣势,忙于抵御和调整。
80年代以来,这种状况分外明显。
资产阶级以人权、自由、民主、平等这些表面上的人类共识为幌子兜售其阶级意识,向社会主义示威。
他们以全人类的代言人自居,谁反对他们好像就是反对全人类。
在资产阶级这种意识形态的攻势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则一步步地向后退让。
从有条件地接受资产阶级的观念以批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一直到无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的观念来/更新0自己的思想文化。
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批判从而也后退到只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言行不一致的地步。
而对于自己原来坚持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则理不直气不壮,失去了掌握群众的勇气和俯瞰世界的豪迈。
逐渐失去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批判精神和超越品格,这在思想上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的大挫折。
于是,意识形态批判作为批判旧世界的最后武器普遍地被批判思想家所重视,意识形态理论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显学的角色。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构成了世纪之交意识形态的/壮丽0景观。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必然是资本的普遍化;它在文化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理念的普遍化、发达国家思维方式的普遍化、强势民族生活形式的普遍化,而社会主义社会理念、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方式、弱势民族的生活形式不断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