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高频考点四 .pdf
语文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Word版含答案.doc
答案“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二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意思答对即可)
三、四句描写舟行途中所见,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色彩明丽的“白蘋”和“红蓼”与绿草相映衬,又仿佛将“新绿”映上绿蓑,格外润泽!一个“映”字,十分传神,把景与情紧密勾连,景物相互映衬,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引人入胜。这两句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和“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这样的诗句,诗人旷达自适的情感不言自明。这就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颔联紧承一二句,月上高树,周围一片冷清幽寂。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正说明他感慨至深。颈联写诗人举止,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独坐百无聊赖,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尾联写景,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涵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高频考点
古代诗文注重音韵、格律和意境的营造,语言凝练、含蓄,表达 情感深沉、细腻,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古代诗文发展历史
01 先秦时期 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奠定了我国诗歌发展 的基础。
02
汉代
汉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标志着我国诗歌进 入了新的阶段。
03
魏晋南北朝时期
诗歌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曹植、陶渊明等人的作品 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THANK YOU
感谢聆听
100%
断句与标点
学会根据语境和语法结构进行断 句和标点,有助于理解文章层次 和逻辑关系。
80%
文化背景
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及典章 制度,有助于深入理解文言文内 容。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与应用
古代礼仪制度
熟悉古代的礼仪制度,如祭祀、朝拜、婚丧嫁娶 等,以更好地理解相关文献。
古代地理知识
了解古代地理概念和地名变迁,有助于理解古代 文献中的地理背景。
应试技巧提升及注意事项提醒
01
02
03
应试技巧分享
分享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 如如何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如何准确理解作者意图、 如何规范答题等。
注意事项提醒
提醒考生在考试中需要注 意的事项,如合理安排时 间、保持卷面整洁、避免 低级错误等。
心态调整建议
提供一些心态调整的建议, 如保持自信、积极应对考 试压力、及时调整情绪等。
从易到难,涉及古代诗文的背景 、内容、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
历年真题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
解题技巧
掌握古代诗文的基本知识,如作者、时代背景、艺术特色等;注意审题,明确 题目要求;学会分析文本,抓住关键信息。
解题方法
针对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如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比较法等;填空 题需根据上下文推断答案;简答题和论述题需结合文本和自身理解进行阐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2讲考点突破学案赏析语言课件新人教版
(3)叠音词。叠音词除了生动形象地模拟声言形态,营造意境,使诗文更生动 形象外,还起到了舒缓音节,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的作用。如高启《黄氏延 绿轩》:“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葱葱”“靡靡”写出了春雨后水边草木 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4)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庾信 《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 绝”。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 元遗山慨叹“独恨无人作郑笺”于前,王渔洋表示“一篇锦瑟解人难”于后,“五 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的笔下,却获 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品味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看是否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 全篇。比如李白在一首表现音乐的诗中写道:“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要理 解这个“洗”字的妙处,首先就要弄清其用法。在用法上它有被动意义,亦即“流 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搭配就充分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 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流水”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表现 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厚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 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 叠之态。(每点2分)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2-2-4语文课件PPT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3.抓结构——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如“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江风引雨”是个短语,
若联系所在的句子,情感则很明显:“入舟凉”,一个“凉” 字,点出了“江风引雨”带给人的心情。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情感的成因。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意:我的头发快全白了,回到故土 已经三个年头。喝醉了凭高阁远眺,看到国土越来越少,人 到中年疾病缠身,时光飞逝。身经百战空有报国之志,五更 传来的战争号角,让我心生哀愁。明天在烟雨微茫的桐江岸 边,且在枫树上系上小船垂钓吧。 ②根据中间两联的 “醉”“病入中年”“空许国”“五 更画角”等关键词,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际分析。 ③整合答案。
25.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48.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75.别紧张,深呼吸,坚持住,扛过去。 91.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93.抛掉过去,不一定有好的开始,但一定不会比过去坏。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鉴赏诗歌的情感四角度 1.抓诗眼——找诗眼,析关键 (1)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 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 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 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 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考点一及答案
第二节循考点鉴赏,依类题精练考点一杏花·春雨·堤柳大漠·狼烟·塞草——鉴赏诗歌的形象1.(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答: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
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析(1)概括野菊形象,只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
(2)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理解作者志趣,首先要理解尾联的意思,尾联说野菊嘲笑一些追随陶渊明的人,还要到陶渊明那里寻觅高洁的品质。
言外之意是野菊无须向人寻觅,自有像陶渊明那样的高洁品格。
这种品格就是作者的志趣所在。
鉴赏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主张抗金,正直敢言。
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今称“南宋四家”。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这首诗首联说野菊花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糗粮:干粮。
近年高考语文大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 古诗词鉴赏 第3节 考点突破 考点4 理解、领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3节考点突破考点4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3节考点突破考点4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3节考点突破考点4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全部内容。
考点4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技法1__如何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一、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要诀:抓、品显隐性“情语”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愁)(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独)(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2.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依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1)(2007·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答案】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
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诗歌鉴赏]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练出高分 考点提升练(二) 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一、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请分析“春与青溪长”一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试作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一句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
作者将“春”与“青溪”作比,采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将抽象的春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从文字中感受到草盛花繁、春意盎然的美丽。
(2)“门”前着一“闲”字,“柳”前着一“深”字,“映”前着一“幽”字,“辉”前着一“清”字,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洒在衣襟上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幽雅清寂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的胸怀和自得其乐的畅适。
解析(1)此题考查赏析作品优美语句的能力。
分析该句的妙处,首先要明确该句描写的内容,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
这个句子中的“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青溪”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两者加以比较,则使抽象事物的特征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最后阐明其效果即可。
(2)此题考查赏析作品优美语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作答时,从重点字出发(“门”前着一“闲”字,“柳”前着一“深”字,“映”前着一“幽”字,“辉”前着一“清”字),描绘画面(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洒在衣襟上),再概括意境(幽雅清寂),然后分析作者的情怀(甘于淡泊、自得其乐、畅适)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 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 写中,可以看到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 忘我的诗人形象。
规范:审题·答题
规范导引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 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形象,②是要 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 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 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入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 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基础:整合·点拨
知识储备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 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 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着思 乡怀人等。但到具体诗歌有变数。
题点:矫正·突破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 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 《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 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基础:整合·点拨
二、景象融情造意境 3.(2008· 海南、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 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 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 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 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 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练出高分 考点针对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针对练(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张镃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②。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
②小台:小楼。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疏竹围楼台,显示了居所环境的幽静和雅致;携客看花、饮酒作诗,显示了居所主人心境陶然、乐在其中的雅趣。
从中可以看出杨伯虎远离闹市、随性自然、闲适淡泊的隐者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欧阳修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这首词的吟咏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蝴蝶。
通过对双双对对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阳光下翩翩飞舞情景的描写,表现出蝴蝶天性轻狂的特点;通过描写它“才伴游蜂”“又随飞絮”,表现了它对情爱不专一的特点。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先明确作品的写作对象是蝴蝶,然后结合词中对蝴蝶的描写,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这一描写对象所拥有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了梅花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明早梅的与众不同;“白玉条”,疑梅为雪,表现早梅的冰清玉洁。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高频考点四 Word版含答案.doc
高频考点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鉴赏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
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介之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愿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但是,介之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近年高考语文大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 古诗词鉴赏 第3节 考点突破 考点1 鉴赏诗歌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3节考点突破考点1 鉴赏诗歌的形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3节考点突破考点1 鉴赏诗歌的形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2章古诗词鉴赏第3节考点突破考点1 鉴赏诗歌的形象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考点突破考点1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技法1__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案】特点: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分析: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第二节循考点鉴赏,依类题精练高频考点一杏花·春雨·堤柳大漠·狼烟·塞草——鉴赏诗歌的形象1.(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来源:ZXXK]【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
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析(1)概括野菊形象,只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
(2)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理解作者志趣,首先要理解尾联的意思,尾联说野菊嘲笑一些追随陶渊明的人,还要到陶渊明那里寻觅高洁的品质。
高考语文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二(人教版)
高频考点二 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解析 鉴赏 2.(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用对比(映衬)手法。
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或: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鉴赏素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鉴赏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诗歌进展历程•诗歌是中国最先的文学艺术形式。
商、周•盛于唐朝。
•二十世纪初变成自由体诗。
•到此刻仍存在,但分为多种样式:旧体诗、新诗。
诗歌真的走投无路了吗?否!她已经演变成另一种形式。
•流行歌曲:《两只蝴蝶》、《菊花台》、《妹妹你坐船头》《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上海滩》等。
【解题技术】整体要求一、第一要看清诗歌题目,有些题目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要紧思想情感;还要看看做者是谁,熟悉的能够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忙读解。
有的注释也不容轻忽。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琢磨诗人所抒之情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
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作答时必然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文句作答,才会既简练、又充实。
【解题技术】答题格式类型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说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诗歌鉴赏若是你喜爱流行歌曲,那么,鉴赏诗歌并非难!•(一)内容:明白考什么?•①表达技术形象语言(鉴赏)•②思想内容态度情感(评判)•③综合评判题:对内容与表达两方面的评判题。
对评判的评判题。
•(二)了解例题:明白高考怎么考?•一、鉴赏诗歌刻画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即景物、人物、事物,它们无不带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因此诗歌中的形象,又称作意象;一个或几个意象组成意境。
•鉴赏诗歌刻画的形象,确实是读者依据自己的知识体会,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
•试卷形象分析题干中经常使用下面词语:•画面、景象、景物;情怀、情感、情调、心绪、精神;情景、神态、意象、境遇;时令、节日等。
•☆例1(天津0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下列问题。
(5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
近年高考语文大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节 考点4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全部内容。
考点4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角度1__表达方式错误!明常识1.常见描写技巧(1)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析】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2)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例】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3)侧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例】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析】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二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4)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析】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202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真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2022·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决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比照。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选D。
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说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那么立场,即符合“道义〞。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纶〞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归来,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的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那么。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沉着之致。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沉着之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鉴赏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
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介之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愿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但是,介之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他感叹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时节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叹息。
颔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之推焚死,无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
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2.(200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鉴赏《军城早秋》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值唐军与吐蕃军交战之际。
严武作为全军的统帅,胸怀全局,腹有良谋,对敌我双方了如指掌,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虽然仅有四句,却能一气呵成,气魄宏大,简练紧凑,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首句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即疾风劲吹的秋季。
汉关,泛指唐朝军队驻守的边关。
这里的“秋风入汉关”,暗示边境上风声已紧,战事在即。
“朔云边月满西山”,紧扣前句,继续以写景暗寓军情。
此刻西山凝重昏暗的云层,笼罩着整个山峰;一弯孤独的边月,挂在山后,放射出冷冷寒光。
朔云和寒月,烘托出一种肃杀凝结的沉重气氛,这种气氛,恰恰是大厮杀前充满火药味的一种特有气氛,它使人预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
这场恶战将怎样开始,又将怎样进入白热化呢?这是人们想要知道的。
但作者接下去并没有写这些,反而将它们全部略过,来了很大的跳跃,一下子便转到“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场面。
一个“更催”,表明胜败已成定局,战事也已接近尾声。
“飞将”,写出了将士们昂扬的斗志和骁勇迅猛的雄威。
“骄虏”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揭示了敌军将士骄横狂妄的心理。
然而,在严武统帅的唐军面前,他们尽管“骄”,最后还是“虏”,除了丢尸疆场外,就只有逃跑和被俘。
严武对抱头鼠窜的敌军,发出了威严的军令:“莫遣沙场匹马还。
”从这一句,我们一方面看到严武的果断和坚决;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敌军七万余众,匹马无还。
全诗中,没有一处写流血,但可以想见,鲜血必然成河;全诗中,没有一处写尸骨,但尸骨也必然会漫山遍野。
无字处,正是作者潜心用意所在,表现了高度凝练、注意传神写意的艺术特色。
3.(20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鉴赏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凰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1.如何理解《考试大纲》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要求?答案本考点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主旨内容包括意义的表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
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要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
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事求是,既不能过分地贬低,也不能刻意地拔高。
2.近几年高考在诗歌思想感情方面命题有什么趋势?答案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是古诗学习和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高考设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或直接或间接。
近年来出现了新变化,即已经不只停留在情感的表面上、类型上,而是越来越深入到感情的深层里、个性上,尤其注重考查透过语言文字去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
像对关键词的分析题、对景语的分析题,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一、掌握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品关键词语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除要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如看标题、理层次、联作者、借注释、论人世、知题材等)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抓住诗中能或隐或显地体现诗歌情感的关键词语并加以仔细品味了。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愁(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独(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2.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依此分析该处蕴涵的感情。
①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鉴赏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来源:]上阕头二句,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本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