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红、绿两支水彩笔;练习纸一张。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提问: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
(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确定位置二、认识列、行和数对1、认识列、行的含义师:你的座位在整个会场中还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板书列行师:在你的理解中,什么叫“列”?什么叫“行”?请你比划一下。
板书:竖排为列横排为行电脑显示座位中的列、行2、统一定位(1)请3位学生上台凭票指出自己找到的位置。
并简述是怎样找到的?师:个别同学有异议吗?情况一:都能正确找到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导学案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内容: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
(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二、互动新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n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
再追问: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
再演示这一过程,并明确:两边仍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式子:a+b=2b+b(师板书)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同样的一把茶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a+2b=2b+2b a+a=2b+a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是什么样的?(平衡)追问:如果用a表示一个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个花瓶的重量,怎样用等式来表示这幅图呢?生尝试写出:a+b=4b再问:如果把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先让学生猜一猜,再演示。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4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4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能够: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3.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理解。
活动准备工具和材料•直尺、铅笔•色彩笔或标记笔活动环节1.引入:教师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2.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
活动过程引入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平行四边形:两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底边长度乘以高。
接下来,学生将通过实验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验1.给学生一张白纸,在中央随意画一条水平线,再画两条垂线,使其与水平线垂直,并与水平线交于一点;2.通过直尺和铅笔,将垂线交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再通过色彩笔或标记笔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记录下长度;4.制作一个正方形,并将其划分成等份的小正方形;5.将平行四边形放在正方形的上方,并将其与正方形边对齐;6.让学生用小正方形铺满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7.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平行四边形的小正方形拼成正方形。
讨论1.根据实验,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讨论如何将平行四边形的小正方形拼成正方形,并探究如何证明拼成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小结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深入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现实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1)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4)学生汇报推导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深化理解(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底乘以高?(3)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几何意义。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计算给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拓展: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其他几何图形面积的关系。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公式推导过程。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梯形的面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现实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学习目标1.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法则。
2. 能够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概念以实例为例,讲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明确当除数为整数时,如何进行小数除法计算。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a. 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b. 将除数乘以相应的倍数,使其成为整数。
c. 进行整数除法计算。
d. 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举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讲解,逐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批改,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当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进行小数除法计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掌握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导学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关键。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数除法的概念小数除法是指除数和被除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小数的除法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5《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5《解决问题》导学案【导学案】一、导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这是什么?- 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图片:一张地图上标有两个城市A和B的位置,要求从A 城市到B城市的最短路径)2. 引入新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1.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填写下面的表格:问题:从A城市到B城市的最短路径解决方法:……其他解决方法:……2. 学生使用地图、尺子等工具,尝试不同方法求解问题,并在小组内分享结果。
三、合作交流1. 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让学生依次展示并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法。
2. 整理出学生的解决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四、梳理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比如从不同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工具等。
2. 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验证解决方法等。
五、达标检测1. 老师在黑板上呈现一道解决问题的数学题目,让学生上台解答,并详细说明解题过程。
题目:小明要种一块花圃,花圃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一边长为5米。
他要把花圃分成4块,每块花圃中都要种不同颜色的花。
请你帮助小明把花圃分成4块,并规定每块花圃中的面积相等。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策略,老师提供反馈并指导。
六、课堂小结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培养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老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 明确问题2. 分析问题3. 寻找解决方法4. 验证解决方法【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独立完成练习。
七、拓展练习1. 老师设计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
- 问题一:小明有一块练习田地,他想要把田地分成三块,每块田地中的面积相等。
5.6等式的性质(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5.6等式的性质(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等式的性质。
我们将通过探究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这两个性质,来深入理解等式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等式的性质,难点是理解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两倍,如果小红增加了5岁,小明的年龄是多少?”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这个性质。
然后,我会让同学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等式的性质,以及我们通过例子得出的结论。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1. 复习等式的性质;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完全掌握。
在课后,我会对这些同学进行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
我还会让同学们在课后去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等式,并尝试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您描述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6课时《等式的性质》时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等式的性质。
等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表示两个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究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小数乘整数(导学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小数乘整数(导学案)
一、知识点概述
在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小数乘整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课将介绍小数和整数的乘法算法,以及相关的应用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小数乘整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知识点详解
1. 小数乘整数的算法
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整数乘法非常类似。
首先将整数放在小数的右边,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规则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0.25 × 2,先将2放在小数点右边,变为0.25 × 2.0,然后将
两个数的小数点去掉,得到25 × 2 = 50,再将小数点移到正确的位置,得到0.5。
2. 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题
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题通常是和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计算物品总价等相关的问题。
这些题目需要运用小数乘法的算法,计算出每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乘积,并将所有的乘积相加得出总价。
例如,计算购买2.5千克苹果的总价,已知苹果的单价为4元每千克。
先将单价转换为0.004元每克,然后计算2.5 × 1000 × 0.004 = 10元,得出购买2.5
千克苹果的总价为10元。
三、思考题解答
1.答案:0.36元。
2.答案:0.225千克。
3.答案:0.075元。
4.答案:180元。
5.答案:84元。
四、总结
小数乘整数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小数和整数的乘法算法,并能够解决与购物、总价计算等相关的应用题。
通过加深理解和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技巧,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四.3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四.3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含义,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含义2.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探索活动:(1)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2)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观察转化前后的面积关系。
(3)让学生尝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讲解与示范:(1)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含义,即底乘以高。
(2)示范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强调底和高必须是垂直的。
(3)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
4.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计算一些具体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巩固计算方法。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强调底和高的概念。
(2)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他类型的四边形面积。
五、作业布置1. 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
六、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含义,掌握了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能够熟练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进行优化。
注:本导学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以上的导学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活动”部分。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一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第1课时一、口算。
0.6×5= 0.3×2= 5.1×4= 1.2×5=1.1×8= 0.33×2=2.5×4= 12.5×8=二、根据151×6=906,写出下列各乘法算式的积。
1.51×6= 15.1×6=0.151×6= 151×60=三、列竖式计算。
2.2×17= 0.25×20=102×5.5= 120×2.4=第2课时一、口算。
0.24×5= 0.25×4= 2.2×4= 0.55×2=0.09×10= 1.2×0.5= 2.5×40= 0.125×8=二、填表。
三、列竖式计算。
0.74×25= 3.6×27=10.1×19= 5.04×102=第1课时一、填空。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数出几位,并()。
二、口算。
0.2×0.9= 1.4×0.2= 3.1×0.3= 1.7×0.2=0.11×0.4= 3.3×0.2= 2.4+0.5= 12.5—0.8=三、完成表格。
四、列竖式计算。
3.6×2.1=4.9×5.8= 8.63×1.4=第2课时一、口算。
1.5×0.4= 3.6×0.2= 3.1+0.9= 14.7+2.4=0.18×4= 7.2×0.3= 12.4+8.5= 17.5—1.8=二、列竖式计算。
0.32×0.78= 0.16×0.22= 0.31×0.076=三、解决问题。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导学案一、数学1. 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主要涉及整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学生需掌握整数的运算规则和技巧,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要能够灵活运用整数进行问题求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本节课的重点是整数的加减法。
老师先给学生讲解整数的加减法规则,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帮助他们掌握技巧。
3. 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整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1. 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主要涉及古诗词的鉴赏和默写,古文阅读和理解,作文的写作等内容。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汉字的书写和拼音的发音,培养对古诗词、古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本节课的重点是古诗词的默写。
老师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讲解其中的典故和意义,然后让学生跟读并默写下来,检查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英语1. 本学期的英语学习主要涉及基本单词和句型的学习,日常对话和情景交际的练习,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 本节课的重点是日常对话的练习。
老师通过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和练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对话,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跨越语言障碍,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思品1. 本学期的思品课主要涉及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需要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2. 本节课的重点是班级协作和集体活动。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讨论,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培养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增强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
位置例1认识位置(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位置例1:认识位置(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利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能够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难点: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座位等,引导学生发现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描述位置的词语:上、下、左、右、前、后。
(2)让学生用上述词语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描述位置的方法。
3. 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4. 展示提升(1)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6. 总结反思(1)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位置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学生能否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一)—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设计者:司剑丽学生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125×8 39×40 12×17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2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
就得到1.345 ×18=(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2、0.075×33= 0.46×15=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全册导学案第一课时:认识位置与方位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位置和方位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位。
一、引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物体的位置和方位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左右”、“前后”和“上下”等基本方位词的概念,并让学生互相示范。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物体的位置和方位,让学生逐个描述。
三、概念讲解1. 位置的概念:位置是指事物所处的地点或处所。
2. 方位的概念:方位是指事物在空间中的方向。
3. 了解地图的用途及基本符号。
四、示例练习1. 让学生观察地图,根据指定要求,用玩具或纸片等在地图上标记位置。
2. 给学生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上的物体位置和方位关系,利用基本方位词进行描述。
3. 给学生看一幅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图片上,向同桌描述自己的位置和方位关系。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位置和方位的概念。
2. 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他们记录自己家中不同房间的位置和方位关系。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形状辨识能力。
一、引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和形状。
二、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常见的二维图形,并让学生互相示范。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逐个描述其形状。
三、概念讲解1. 图形的概念:图形是由一些线段或曲线段组成的有界面的物体。
2.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点和辨识方法。
四、示例练习1.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形图片,要求学生准确辨识形状,并说出其特点。
2. 让学生用纸板或洞洞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3. 给学生出示一些错位或变形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或变化。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注意不同物体的形状特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课件、写式子的卡片、磁钉。
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
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
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等号。
1.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1)出示教材第62页天平图1。
师:现在这种状态,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50+50=100。
)(2)(出示天平图2和图3)天平向左倾斜表示什么?如果水的质量用x g表示,那么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呢?(100+x。
)(3)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再加一个100 g的砝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式子来表示。
100+x>100+100=200;100+x=100+100=200;100+x<100+100=200。
(分别板书。
)这三个式子体现在天平上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咱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4)来看看究竟是哪种情况?(先出示天平图4,后出示天平图5。
)用式子来表示一下。
100+x>200;100+x<300;100+x=250。
(分别板书。
)(5)(出示教材第63页最上面的图)这样的图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板书:3x=2.4。
)2.分类整理,建构概念。
(1)观察黑板上出现的式子,尝试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分类。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进行交流。
)(2)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黑板上移动式子。
5循环小数(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5循环小数(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循环小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上册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是指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一个或多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小数。
例如,1/3=0.3333,其中3就是循环小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并能识别和写出常见循环小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能识别和写出常见循环小数。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循环部分是如何确定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场景,比如一个装满水的桶,每次倒出一部分水后,桶里剩下的水总是装满桶的三分之一。
让学生们思考,这个现象可以用什么数学概念来解释。
2. 概念讲解:我会用PPT展示循环小数的定义,并用循环小数模型来解释循环小数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个简单的例题来说明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例如,1/3=0.3333,我们可以将其简写为0.\overline{3}。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识别和写出循环小数。
5. 循环小数的应用:我会用一个实际问题来展示循环小数的应用。
例如,一个农场有18头牛,每天生长速度相同,如果每天喂10头牛,那么农场需要多少天才能喂完所有的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循环小数概念: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一个或多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小数简写方法:将循环的部分用横线表示,例如0.\overline{3}七、作业设计答案:0.2222可以简写为0.\overline{2},0.3333可以简写为0.\overline{3},0.4444可以简写为0.\overline{4}答案:1/3可以表示为0.\overline{3},1/6可以表示为0.1\overline{6},1/9可以表示为0.111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循环小数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不够深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新编】
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精打细算班级:姓名:座号【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商的小数点定位。
【知识链接】1.填空。
11.5元=( )角 67角=( )元 12.3米=()分米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
6.03 12【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2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甲商店买()袋牛奶,总价为()元。
在购物时,要想看同类商品哪个更便宜,一般直接比较它们的()。
2.求甲商店牛奶的单价,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5元=()角,115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角,即为()元。
3.用竖式计算,并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19.5÷15【精要点拨】例:在乙商店买牛奶,平均每袋多少元?列式计算。
思路分析:要求在乙商店买每袋用多少元,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因为12.6元=126角,所以126÷6=21(角)=2.1(元);或列式为:12.6÷6= 2.1元,用竖式计算时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商中小数点的位置。
【方法宝典】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时,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当堂检测】1.用竖式计算:42.7÷7= 12.5 ÷5=2.一只蜗牛13分钟爬行了2.6米,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二课时打扫卫生班级:姓名:座号【知识目标】1.掌握小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1精打细算导学案设计用。
(15分钟) 题。
2.教材3页“练一练”2题。
题的意思,先列式计算,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2.观察题目中的两个算式,说出两种算法的算理。
装:一种是3支一包,售价是8.7元;另一种是4支一包,售价是10.8元。
购买哪种包装的牙刷比较合算?四、课堂总结。
(4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板书设计精打细算答: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2打扫卫生导学案设计练”2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可以榨油多少千克?平均榨出1千克豆油需要多少千克大豆?四、课堂总结。
(4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板书设计打扫卫生(一)18.9÷6=3.15(元) 第2课时打扫卫生(二)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激趣导入。
(5分钟)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思考哪种玩具比较便宜。
2.揭示课题。
1.注意倾听,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2.准备学习新课。
1.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0.6÷58.68÷7二、探究新知。
(18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5页“试一试”左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列式?2.尝试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该1.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12.6÷12。
2.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
3.计算后交流汇报,明确:计算时十分位上不够商1,要商0占位。
2.列式计算。
(1)用9.9与0.8的积除以6得多少?(2)用8加6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怎样解决?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4.师生共同总结出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5.课件出示教材5页“试一试”右边的情境图,问剑龙平均每个多少元。
(1)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观察除数和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商可能会怎样?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演示计算过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时间的计算3 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时间的计算(三)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的加减法运算。
一、时间的加法运算时间的加法运算是指在一个确定的时间点上,再加上一段确定的时间长度,得出新的时间点。
例如,现在是 10:30,再加上 2 小时,就是 12:30。
计算加法运算时要注意:•时间进位:当分钟数大于等于 60 时,要进位到小时数。
•小时进位:当小时数大于等于 24 时,要进位到日期。
举个例子:现在是 14:45,再加上 2 小时 30 分钟,应该怎样计算呢?首先先进行分钟数的计算,45 分钟加上 30 分钟等于 75 分钟,要向上进位,得出 1 小时 15 分钟。
然后计算小时数,14 点加上 2 小时等于 16 点。
所以,14:45 + 2小时 30分钟 = 17:15。
二、时间的减法运算时间的减法运算是指在一个确定的时间点上,再减去一段确定的时间长度,得出新的时间点。
例如,现在是 10:30,再减去 2 小时,就是 8:30。
计算减法运算时要注意:•时间借位:当分钟数小于 0 时,要从小时数中借位一小时。
•小时借位:当小时数小于 0 时,要从日期中借位一天。
举个例子:现在是 12:30,再减去 2 小时 45 分钟,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进行分钟数的计算,30 分钟减去 45 分钟等于 -15 分钟,要向下借位,得出一个小时后的 45 分钟。
然后计算小时数,12 点减去 2 小时等于 10 点。
所以,12:30 - 2小时 45分钟 = 9:45。
三、综合练习1.现在是 9:15,再加上 3 小时 50 分钟。
答案:13:05。
2.现在是 17:30,再减去 4 小时 20 分钟。
答案:13:10。
3.现在是 11:40,再加上 2 小时 20 分钟。
答案:14:00。
4.现在是 14:30,再减去 1 小时 45 分钟。
答案:12:45。
四、适当练习1.假设你在 9:15 开始做作业,你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作业?答案:假设你花费了 2 小时 30 分钟完成作业,那么你的完成时间就是11:45。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方向与路线 冀教版 (6)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方向与路线冀教版一、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地理环境中位置关系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方向、方位和距离的含义,并具备初步综合应用能力。
3.培养正确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方向、方位和距离的含义。
2.掌握位置的表示方法和交通线路的表示方法。
3.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习者需了解地理环境中位置关系的基础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2.老师需要通过大量有趣、生动的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方向、方位和距离等概念。
四、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导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借助生动的图像和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课堂中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交流的发生。
五、教学步骤1. 方向和方位1.带领学生观察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引导学生认识方向和方位。
2.让学生尝试使用指南针或手表等工具来识别方向和方位。
3.结合图片和实例,解释方向和方位的含义。
2. 距离的度量1.向学生讲授距离的概念和度量方法(例如,米、千米)。
2.使用例题进行演示和精练。
3. 位置的表示方法1.展示高低、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和表示方法。
2.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位置的表示方法。
4. 交通线路的表示方法1.结合实例,向学生介绍交通线路的表示方法(例如,地铁、公交车等)。
2.使用地图进行模拟演示,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
5. 活动与评价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行教育测验,检测学生成果及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在本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方向、方位和距离的概念,同时掌握位置的表示方法和交通线路的表示方法。
同时学生应能够熟练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后,就本单元教学结果进行考核评价,以确保学生掌握程度完全符合预期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数学导学案的作用和重要性;
2.掌握灵活运用导学案方法学习数学的技巧;
3.通过数学导学案系统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和运算;
4.培养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
二、导学内容
本次导学案将重点介绍有关数学概念、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1.数学概念
1.1 数的概念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数字,比如一、二、三等等。
这些数字我们称之为数。
数的概念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
1.2 数的分类
数可以分为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
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的正整数,...、-3、-2、-1、0、1、2、3、...等。
2.数的运算
2.1 加法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总和的运算方法。
例如:1+1=2。
2.2 减法
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方法。
例如:2-
1=1。
2.3 乘法
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方法。
例如:
2×3=6。
2.4 除法
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得到每份的大小的运算方法。
例如:6÷2=3。
3.实际问题解决技巧
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来分析和求解。
以下是
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3.1 阅读问题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所描述的情境和要求。
3.2 分析问题
将问题中需要求解的内容和已知条件进行整理和分类,找出问题的
关键点和难点。
3.3 列式解决
通过列式解决问题,将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建立数学模型,便于进行计算和推理。
3.4 反思检验
求解完问题后,要仔细检查结果是否合理,并对解答过程进行反思,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导学案实施步骤
1.阅读导学案内容,理解导学目标和导学内容。
2.通过课本或其他学习资源,查找有关数学概念、运算方法以及解
决实际问题技巧的资料。
3.根据导学案提供的导学内容,将所学知识整理成清晰的思维导图
或者笔记。
4.尝试解决一些与导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反思导学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和困惑。
四、导学案总结
通过本次数学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学导学案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了灵活运用导学案方法学习数学的技巧。
同时,我们还学习
并应用了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希望同学
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导学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数学
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
通过这篇数学导学案,我想告诉你们数学学习是需要系统性和规划性的。
只有通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导学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动手实践,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祝大家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