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特点
新形势下网络新闻传播特点及发展对策
新形势下网络新闻传播特点及发展对策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媒体事业将发展目光聚焦于互联网,并为其赋予了强大的媒体属性,使其成为现阶段新闻信息传播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并以此为着力点,对大量网络媒体进行开发和扶持。
这意味着,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必须要将网络传播作为当下乃至未来新闻传播规划的重要部分,大力开展以网络传播为基本导向的战略布局。
为此,新闻媒体必须要掌握网络环境下新闻传播与内容的生态变化,坚持以优质内容和公众需求为出发点,开展有效的新闻信息传播。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特点;发展1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1.1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比,网络新闻传播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具有很高的时效性,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设备能够成功地连接到互联网上,每一位网民都能够随时随地地收发信息,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传播。
与此同时,网络新闻以其快速的传播速度、高度的互动性和低成本的特点,逐渐成为主流媒体的一种形式,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我国,网络新闻传播渠道有很多,具体包括了微博、微信、各类商业门户网站和新闻客户端 app等,其中微博的影响力最大。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已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社会媒介之一。
由于微博用户对某些新闻进行了大量的关注、转发和评论,一些新闻极易形成社会热点,从舆论发酵到微博热搜,有时仅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间,这使得网络新闻传播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它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除此之外,网络新闻的传播范围很广,对于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来说,它不仅可以在自己国家内快速传播,还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向全世界传播,实现跨国界的传播。
1.2信息量大,内容和形式丰富在传统媒体时代,以报纸为例,因其发行时间、版面等因素,不可能将头天发生的事情完整地呈现出来,所以,新闻内容一般都要由采编人员仔细筛选后才能发表。
另外,由于电视新闻的播出时间、播出时长等因素的制约,电视新闻的内容被大大压缩,时间上的滞后,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渠道。
本文将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影响和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
传统媒体需要经过采编、印刷、发布等步骤,而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
用户可以即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2. 信息传播范围扩大: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文化和知识,不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
3. 信息传播门槛降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专业人士,个人、组织或企业都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方式发布信息。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更加多元化、丰富化。
4. 用户参与度增强:互联网时代,用户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成为信息的生成者和传播者。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形成了一个互动、参与的信息生态系统。
二、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变革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政治领域: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更广泛的表达渠道,加强了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与决策,推动民主进程。
2. 经济领域: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边界,促进了信息和资源的流动。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购物更加便捷,创业门槛降低,促进了创新和经济发展。
3. 媒体传播:互联网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和资讯。
传统媒体不得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加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内容创新等方面的努力。
4. 文化传承:互联网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1.瞬时性: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迅速传递到全球范围内。
只要有网络连接,人们就能够实时收到最新的新闻信息。
2.互动性: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传播中,形成庞大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网络。
3.多样性:网络新闻形式多样,不仅有文字新闻,还有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新闻信息。
这样更方便读者获取信息,增加了新闻传播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4.无地域限制:网络新闻的传播没有地域限制,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
无论新闻事件发生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能够及时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5.个性化:网络新闻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推送。
通过算法的分析和推荐,可以向读者推送与其兴趣相关的新闻信息,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广泛性:网络新闻的受众范围广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同时传播给无数人。
这大大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7.虚实难辨:网络新闻的真实性难以确定,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网络上传播广泛。
读者需要提高辨别能力,多方求证,从可靠渠道获取新闻信息。
8.大数据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新闻的传播和使用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偏好,进一步优化新闻传播方式。
9.信息过载:网络上信息泛滥,读者往往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
读者需要通过筛选、过滤,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10.快速流失:网络新闻传播速度快,但也容易被新的信息所取代,读者容易产生信息饱和感,难以保持持续的关注和兴趣。
总之,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瞬时性、互动性、多样性、无地域限制、个性化、广泛性、虚实难辨、大数据应用、信息过载和快速流失等方面。
这些特点既为读者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多样的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读者和媒体共同探索和解决。
网络传播的特征与趋势
网络传播的特征与趋势
网络传播的特征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化和个性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网络传播内容也呈现出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2. 快速传播:网络传播的快速特点使得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
一条消息可以很快被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也使得网络传播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3. 互动性强:网络传播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网络传播中,包括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等。
这种互动性使得网络传播更加活跃和有趣。
4. 虚拟化和数字化:网络传播以虚拟化和数字化为特征,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多为数字化的形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和内容。
在未来,网络传播的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视频化和移动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视频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
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倾向于视频化和移动化,人们将更多地通过移动设备
观看视频内容和进行交流。
2. 用户生成内容: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注重用户生成内容,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上传、分享和创造自己的内容,从而丰富网络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3. 数据驱动和个性化推荐: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依赖于数据驱动和个性化推荐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
4. 跨界整合和智能化: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跨界整合,各种媒体形式可能会更多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智能化技术可能更多地应用于网络传播,从而提高传播效率和体验。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影响三篇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影响三篇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影响1【摘要】网络传播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本文笔者总结了网络传播的特征,并阐述了网络传播发展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网络传播;计算机;信息;交流【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48-01网络传播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一、网络传播的特征(1)数字化:数字化是网络传播的前提。
正象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一样,比特是构成信息世界的基本单元(比特,英文Bit,意为字位,仅存在O和1两种状态)。
在因特网上,无论是色彩缤纷的图像,还是美妙晚耳的声音,归根到底都是通过“O”和“1”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达。
这使得信息第一次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获得了同一性。
数字化的革命意义不仅是便于复制和传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如将文字转换为声音)(2)网络化:网络化是网络传播的基础。
网络传播的传播者和受众,都得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和接收信息。
网络传播的普及程度,主要取决于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程度。
目前的第一代因特网除了传送文本、图片文件外,已能顺畅地传送音频文件,使得广播在网上直播毫无障碍。
由于受因特网传输带宽限制,现在电视网上直播效果尚不理想,但下一代宽频高速网很快会打破这个限制(3)多元化:网络传播的传者多元化。
网络传播是人人均可创办的媒体,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发布自己的消息的空间。
目前,新闻单位、网络信息公司和个人构成网络传播的三大主要传者。
新闻机构垄断发布新闻的专权被打破,但仍是核实新闻和进行深度报道的权威。
传播者的多元化在造就大量个性化网站的同时,也导致网上色情泛滥和假新闻流传。
网络传播三大优点 三大不足
网络传播三大优点三大不足(总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网络媒体:三大优势三大不足陈建华(晋风)人类正在进入网络时代。
因特网将会像空气和水一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中国,至少1690万网民中的一小部分已是这样。
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概念正在受到业内人士的热切关注。
他们在问:网络媒体究竟有些什么特性它的明天会怎样在此,不妨让我们对这只麻雀作一番解剖吧。
网络媒体的三大特性所谓网络媒体,广义地讲,可以指因特网本身,因为它整个儿就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和工具,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超级媒体;但取其狭义,亦可特指基于因特网传播新闻和信息的媒介单位。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是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新媒体。
谈到它的特性,也许可以说上一大摞:快捷、丰富、互动、易收藏、可检索,等等。
归纳一下,恐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
报纸传播新闻,通常是以天为单位的,受到出版与发行时间的制约极为明显。
广播和电视播报新闻,尽管在时效上比报纸可以更快,但毕竟受播出时段的制约;尽管在必要时它们也可以搞现场直播,但为此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往往兴师动众,费时费力,故而只能偶一为之。
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即时滚动发布各类新闻。
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报道上打响第一枪的,已经不再是电视、广播,更不是报纸,而是互联网站。
在第一时间发布后随即进行实时滚动报道,做得最频繁、最成功的,也是互联网站。
比如,今年8月,台风"杰拉华"正面袭击浙江,浙江在线网站就赶在各大媒体之前,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台风登陆的消息,在此前后还进行了滚动报道。
作为媒体网站,这一报道也弥补了其所依托的报业集团这一母体的报纸在时效上的缺陷。
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还表现在传播本身的可往复性。
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错过了收听、收看时间,很难回过头来再听再看;报纸的情况好一些,但与网络的易于检索、特别是大时间跨度的检索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点及影响
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点及影响一、概述随着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社会网络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它成为了一种互动式的双向传播模式,用户可以自由地上传和发布信息,同时也可以参与到其他用户发布的信息中去。
本文将围绕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点及其影响展开阐述。
二、信息传播特点1. 信息源的多样性社会网络中,信息源的来源非常广泛,任何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源头将内容上传到网络上,包括个人、团体、政府、公司等等。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不需要经过审查和过滤,因此信息产生的来源更加分散、多样化和自由化。
2. 信息溢出现象在社会网络中,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有时候一条信息只需要发布几分钟,就可以迅速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这种信息传播速度非常迅猛,有时候会出现信息溢出的现象。
信息溢出是指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导致信息的传播范围已经超出了原来的预期,甚至扩散到了不该传播的地方。
3. 其他特点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不同的用户会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2)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存在虚假和不准确的情况;3)用户的参与度非常高,用户可以在社会网络中进行评论、分享和点赞等操作,参与度很高。
三、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影响1. 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既带来了便利,又带来了风险。
信息传播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够准确,甚至造成谣言的传播。
因此,在社会网络中传播信息时,需要对信息来源和真实性进行判断和审查。
2. 信息传播范围更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可以没有地域限制地传播,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关注者和好友,将自己的信息传播到全球各地。
这种传播范围的扩大,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
比如,在商业领域中,企业可以通过社会网络的力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到更大的受众面前,提高自己的用户黏性;在教育领域中,老师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传播到更广泛的学生中去,起到教育推广的作用。
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使得用户可以自由发布和获取信息,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个性化内容推荐与定制
网络传播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 需求和行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 的内容推荐,提高用户获取信息
的效率和满意度。
网络传播可以通过用户定制功能, 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互动性强
直播平台支持观众与主播实时互动,如弹幕、点 赞、送礼物等。
多元化内容
直播平台内容涵盖游戏、娱乐、教育、电商等多 个领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05
网络传播受众特点
受众群体广泛且年轻化
网络传播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受众群 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受 众,他们活跃于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积极参与信息的传播和互动。
02
网络传播基本特点
交互性
双向交流
01
网络传播允许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实时双向交流,打
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
个性化反馈
02
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对信息进行个性化反馈,与传
播者进行互动。
社群聚集
03
网络传播使得具有相同兴趣、需求或背景的个体能够聚集在一
起,形成特定的社群,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传播重要性
信息传递速度
互联网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大大 加快,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
。
传播范围
网络传播打破了地域限制,使 得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 传播。
互动性
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传受双方可以实时交流,及时 反馈。
网络传播
Network Communication
目 录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02
网络传播的特点
03
网络传播的类型
04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05
网络传播小贴士
PART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1.1 定义 1.2 研究方向
1.1 定义
定义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 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 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 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 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 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网络传播的普及使得大多数人 都能够获得信息量的增长,但 是那些经济条件好的、有一定 文化的人能够比那些经济条件 差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 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知识 鸿沟”可能反而会越来越大。另 外,那些没有经济和技术条件 来接触和应用网络的人有一种 被社会隔离的感觉,他们对网 络感到压抑和沮丧,对整个世 界有陌生感和技术恐惧感,甚 至放弃自己的个人责任和社会 责任。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知识沟”和“数字沟”也 许不但没有因为网络传播的原 因而缩小,反而拉大了。
的形象。但是,网络中的交流技巧与在现实中的交流技巧是很不一样的,一些人习惯
了网络交流的方式与语言,回到现实世界里来,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也会减少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交流的愿望。
3.2 网络群体传播
介绍
网络中的很多应用,都促进了人群之间频繁的交流互动。在这种交流的基础上,网络
1
中的很多人群的交流不再是偶然的,而是逐渐变为固定的、持续的,这些人群进而演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一、网络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分享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和社交性。
1. 全球性:网络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2. 即时性:网络传播实时传递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互动性:网络传播提供了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使信息接收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4. 多样性:网络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社交性:网络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社交,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二、网络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网络传播的内容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
在形式上,网络传播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1. 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成为重要的新闻报道媒介,通过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即时报道。
2. 娱乐传播:网络娱乐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通过在线视频网站、音乐平台、游戏平台等进行传播。
3. 教育传播:网络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传播途径,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等形式。
4. 商业传播:网络商业传播涉及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等领域,在线购物、电子支付等成为主要形式。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和挑战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和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 信息获取与选择:网络传播扩大了信息获取的途径,但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真实性的挑战,人们需要辨别信息真伪和选择可信信息。
2. 社交网络影响:网络传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也可能导致信息泛滥、网络暴力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3. 媒体生态变革:网络传播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和挑战,需要适应网络传播的形式和需求。
4. 网络安全威胁:网络传播面临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保护机制。
关于网络传播和网络谣言的调研报告
关于网络传播和网络谣言的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然而,与之相伴的网络谣言也日益泛滥,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传播和网络谣言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与优势网络传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优势:1、信息传播速度快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一条新闻或消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让人们能够迅速获取最新的资讯。
2、传播范围广网络突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信息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能接收到来自各地的信息。
3、互动性强网络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推送,而是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评论和分享,形成了强大的互动效应。
4、信息容量大网络能够承载海量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二、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机制网络谣言的产生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1、信息不对称当某些事件的真相不明确或信息不完整时,容易给谣言的产生提供土壤。
2、利益驱动一些人为了谋取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以达到某种目的。
3、公众焦虑和恐慌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时,公众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可能导致对信息的误判和谣言的传播。
网络谣言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用户可以快速转发信息,使得谣言迅速扩散。
2、网络论坛和社区在这些地方,人们交流频繁,谣言容易在讨论中传播开来。
3、自媒体账号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不经核实就传播谣言。
三、网络谣言的危害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1、扰乱社会秩序例如,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2、损害个人或组织声誉不实的谣言可能会对个人的名誉造成损害,也可能给企业等组织带来经济损失。
3、破坏社会信任大量谣言的存在会降低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应对网络谣言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信息公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从源头上遏制谣言的产生。
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从技术层面加以描述,这一观察角度是否妥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以待商榷。
传播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传播的本质出发,本文就传播的异质性特点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传播;网络传播;互联网;一、网络传播特点描述现状综述及其评价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特点的描述,择其大端约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2)空前的强时效性;(3)多媒体功能;(4)高度的交互性与易检性;(5)传播环境的个性化。
从传播的本质观察,这一观点似乎不无值得商榷之处。
▲特点概述:(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每一个网民,当其步入网络领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个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
具有超大储存能力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发布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
在网上什么样的信息,从圣诞老人的住处到核武器的制作,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如199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就曾以此来驳斥美国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考克斯报告》。
赵启正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近年来,在国际互联网上随时可以看到美国从早期的MK-1到最新装备的核弹头W88的性能数据。
他让工作人员接通互联网进行现场演示,中外记者看到,美国煞有介事地污蔑中国“窃取”的“绝密”情报,原来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信手拈来。
网络传播内容的海量性还取决于计算机提供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如你可以在单位或在家里,轻松地检索到包括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世界上600多个国家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的数据资料、各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
网络传播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各种信息和不同文化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对话、碰撞、互相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与趋势分析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和传统的新闻媒介相比,网络新闻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趋势。
一、传播速度更快网络新闻相比于传统的新闻媒介,它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更快。
在某些情况下,网民甚至会在新闻事件发生几分钟之内便能够从网络上获取到相关的信息。
这也使得网络新闻成为了报道突发事件的最佳渠道之一。
然而,由于网络新闻并没有经过专业编辑、校对等环节的加工,因此难免存在一些纰漏。
因此,网民应当对网络上的新闻进行客观、理性的判断,并避免在第一时间就盲目地相信某些未经证实的消息。
二、呈现方式更多样传统的新闻媒介在呈现新闻时,通常只能通过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来进行。
而网络新闻相比于传统媒介则更具有创意和多样性。
它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来进行呈现,还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动画制作、互动式页面等形式来展现新闻内容。
这些呈现方式更加生动、直观,也更能引起网民的兴趣。
三、传播渠道更广网络新闻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传播渠道更广。
除了传统媒介之外,网民还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
这些渠道提供了自由、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一些新媒体机构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就已经达到了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为他们的新闻报道带来了更广泛的传播影响。
四、信源不可靠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信息源不可靠、不实的情况。
这也是网络新闻传播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对新闻事件进行认真和客观的辨别,避免跟风、传谣、造谣、信谣。
这一点在当前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下尤为重要。
五、趋势分析未来,网络新闻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显。
首先,网络新闻将更加注重品质,并逐步将其质量提升到纸媒水平以上。
其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
庞 洪涛
( 河 南省 扶 沟 县 文化 广播 新 闻 出版局 河 南 扶 沟 4 6 1 3 0 0)
网络传 播特 点分析 : 网络媒 体特 点散见于各报章、论著中,归结起来 ,尽管各方 表述在 选取 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 , 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基 本特 点方面,大家还是有一定的共识 。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 网 络 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 同的特点 :交互性、海 量 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 、超文本等 。 1 . 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 息单 向传递给受众 ,网络传播则提 供 一 种 双 向传 输 的信 息 渠 道 。 用 “ 逻 辑 拓 朴 结 构 ”( 它 是 描 述 不 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 的方法 )分析,传统媒体 的逻辑 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 ,即中心制作 ,四面传输 。其特 点是 :( 1 ) 中心节点 :报社 、电台、电视 台是传播 中的唯一信 息来源 ;( 2 ) 单 向流动 :信 息由信 息源 向终端点 “ 受者 ”流动 ;( 3 )终端 点彼 此孤立 ,没有联 系;( 4 )中心节点批量复制 同样信息 ,单 向传诸 终端点 。 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 自己的判 断决定什 么样 的信息 ,受众只 能照 单全 收,形成 了 “ 我传你受 ”的传播 定 势。 2 . 海量性 :因特 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 ,从 而形成 了一个 巨大无 比的数据库 。 世界上任一 时间任 一地 点发生 的任一事件都有可 能成 为网络的信 息被广 泛传 播。 与传统 媒体相 比 ,由于 它 得 天 独 厚 的技 术优 势 ,它可 以逃 脱报 纸版 面 、广 播 电 视 固定 时段 、节 目容量 等诸 多限制。技术创造的 电脑网络时空 , 几乎可 以将全世界 的新 闻信 息全 部包 揽; 正是信 息集 纳的广度 与 深度形成 了网络传播 的海量特 点。 3 . 多媒体 : 网络媒体兼容 了文字 、图表 ( 片) 、声音 、动 画、 影像等 多种传播手 段保 存信 息、表 现信息、发送信息 。网络传播 的多媒体特 点最大 限度地实现 了各种传播 形式的 “ 兼容并包 ” , 丰富 了新 闻传 播的手段 。受众也有了众多的 自由选择 。 4 . 即时性:网络新 闻传播 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 ,光纤传递 数字 信号的速 度为每秒 3 O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 , 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 了网络新 闻传播 的即时特点 。此外,传统 媒 介需要制作周期 , 有截稿对 间的限制 。而 网络新 闻传播则不受 此 限 , 新 闻稿 件 可 以 随 到 随 发 ,2 4 小 时不 间 断 发稿 , 受 众 可 以 在 第 一 时 间 知 道 所 发 生 的一 切 。 5 . 个 人 化 :尼 葛 洛 庞 帝在 《 数 字 化 生存 》 中 曾指 出 :大 众 传 媒应 该重新定义为 “ 发送和接 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 的系统 ” 。网 络传 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 明显 , 技术带来的优势可 以使得受众从 容地 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 数据库 中 “ 各取所需 ” ;受众还可 以 自 由的 选 择 信 息 接 收 的时 间 、 地 点 以及 媒 介 的 表 现 形 式 ;与 此 同 时 ,作 为 网络 传 播 另 一 端 的 传 者 也 可 用 一 种 “ 信息推送技术 ” , 根据 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 的专 门化服务 。 6 . 超文本:与传 统媒 体不同,网络传播 是建 构在超 文本、超 链接 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 。超文本 ,与用字符 串来表达 ,以线性 形 式 进 行 组 织 的传 统 文 本 信 息 的处 理 方 式 有 很 大 不 同 。 它 不 是 以 字符 ,而 是 以结 点 ( No d e )为单位组织 各种信息 ,一个 结点是 个 “ 信息块 ” ,结 点 内 的信 息可 以 是文 本 、 图像 、图形 、动 画 、 声音 或 其 组 合 ;它 的信 息在 组 织 上 采用 网状 结 构 ,结 点 间通 过 关 系链 加 以链接 ,从而 构成表达特 定内容的信息 网络 。 它对信 息的 存储 可以按照交叉联想 的方式 ,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 ,打破 了 原文 本系统只能按顺序 、 线性存取 的限制, 可 以方便灵活的检索 。 二 、 开 放 式 一 网络 新 闻编 辑 的基 本规 律 网络是一个平 台,它本身可 以容纳报纸 、广播 、电视 的所有 的传 播 功 能 ,因此 ,可 以说 ,在 网络 新 闻编 辑 中 ,如 果偏 向文 字
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与实践研究
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与实践研究我们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渠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传播已经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快速。
同时,网络传播也随之产生了一些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些规律和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实践网络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1.1 消息传播速度快网络的传播速度可以说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信息瞬间就可以传播到全球各地,人们不必等待新闻媒体的发布,而是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快速掌握信息,及时回应。
1.2 信息传播范围广网络传播可以无限扩散,因此,如果一条消息在网络上传播,那么其影响力将是不可想象的。
这也是灾难和社会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原因。
事实上,网络信息有着被传播到全球各地的潜力。
1.3 信息传播效果可控性小网络传播有时很难控制。
即使是被认为是烂大街的消息,也可能在网络上迅速获得关注并掀起热议。
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信息的特点和观众的特点,以及形势的变化和新闻传播的趋势等因素,以便尽量控制信息的传播效果。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实践研究2.1 借助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
许多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一些新闻、文章、图片和视频,获得广大网民的追捧和关注。
比如,微博、微信、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都成为了新闻配送平台和舆论发酵的场所。
通过这些社交平台的信息传播,可以迅速扩大宣传范围,传达更多的信息。
2.2 运用机器人进行自动化信息处理由于互联网海量信息,信息的筛选和整理问题成为制约信息传播的一个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机器人技术的出现使得自动化处理成为可能。
比如,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可以让机器人自动分析数据和文本信息,进行信息的分类和整理。
这种技术可以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筛选的效率,保证信息质量。
2.3 分析网络环境进行精准营销网络传播的管理和实践,需要深入掌握网络环境的规律。
浅析网络传播的特点与利弊
浅析网络传播的特点与利弊作者:朱良志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网民数量迅速攀升,网络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网络的各种影响日益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传播传统媒体信息新闻一、网络传播的特点1、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摆脱了时空限制。
与传统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不同,网络媒介的新闻信息可以实时更新,摆脱了版面印刷和定点播出的传统模式,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
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影像设备,网络记者、采编和制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上,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过程中,网络显示出了明显优势,做到了“NOWNEWSNOW”。
同时,网络编辑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整理背景资料,让受众及时了解事件的相关信息。
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和快捷性使新闻发布摆脱了地域限制,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间的距离。
2、海量存储,资源无限。
互联网庞大的数据库使信息储存几乎没有容量限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统计,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达到323万个,网页数量达到336亿个,而且还处在不断增长之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量还将会继续增长。
3、手段丰富,增强了传播效果,受众能够更好地接受信息。
数字技术将多媒体轻松带入互联网空间,各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不同组合让信息的发布方式更加灵活,传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组合,让事件变得形象具体。
同时,受众也有了更多途径去了解事件。
多媒体让网络传播摆脱了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手法,使网络新闻具有了新的活力。
4、受众明显分化,呈现出“小众化”趋势。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让大众传播逐渐走向小众化、个性化。
受众在网络世界中逐步摆脱了过去被动、消极的角色,变成了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体。
第二讲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征
简言之,就是网络传达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 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
1、交互性 2、海量性 3、多媒体 4、即时性 5、团体化 6、超链接
1、交互性:
传统媒体的逻辑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造, 四面传输。其特点是
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达中 的独一信息来源;
2〕单向活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 〞活动;
说法三: 有将网络媒体特点归结为: 1〕传达主体多元化; 2〕传达方式多媒体; 3〕传达关系的交互性; 4〕信息接纳的团体化和自动化; 5〕信息传达的快捷性; 6〕传达内容的普遍性; 7〕传达环境的全球化;
网络旧事传达的特性,一方面是由互联网 这一媒体的技术特性或许说网络传达的特 性所决议的,一方面又是同传统媒体的旧 事传达相比拟而言的。
关于传统旧事业来说,有大批的具有成熟阅历 和技术的人才可供运用,同时,他们所运用的 技术也比拟成熟和动摇。
网络旧事业缺乏保证成熟度的基本要素。目前, 一个主要的趋向是,人才从传统旧事向网络旧 事业方面活动;其他各方面的资源也在源源不 时的对网络旧事停止支持。
宽容性表如今受众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看 的,而不只仅是媒体所赐予的;
参与性表如古人们不只可以参与有关旧事的讨 论,更重要的是,从实际上讲没,人们可以在 电子论坛、电子邮件或自己的主页中参与网上 出版。
案例:
德拉吉所兴办的德拉吉报道的成功鼓舞了 每一个后来的参与者:数一百万计的人访 问了该站,德拉吉的名字众所周知,他的 旧事发布参与了历史。德拉吉现象是这个 新的旧事时代强调〝让每一团体参与其中 〞的理念的最好注脚。
3〕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络;
网络传达的逻辑结构是网状散布式的,其特点 为:
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 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
叶蓝秋电影分析网络传播的特点
叶蓝秋电影分析网络传播的特点影视剧的网络传播特点1、不受内容限制网络海量的存储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受众对影视剧内容的需求,我们可以在各大影视网站或视频网站上找到想看的影视剧。
网络媒介的出现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使得影视剧传播以及交流平台大大拓宽,中外影视剧作品及其相应的动态信息、学术咨询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加便捷的交流与传播,网络以其开放的姿态积极吸纳并展示着世界各国影视文化信息。
例如:受国际化的影响,许多人都在学英语,人们可以通过看欧美影视剧来提高自己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然而,欧美影视剧的传播受到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因此,网络传播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下载观看任何对学习有帮助的欧美影视剧。
2、不受时间限制网络传播时间的无限性,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只要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的影视剧,我们就可以在任何时间观看。
举个例子来说,前一段时间《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在各大卫视热播,喜爱军旅题材电视剧的朋友不想错过任何一集精彩的剧情。
可是,当电视上播放该剧的时候,也许你在加班,也许你在外应酬,也许你是学生,在学校没有电视让你及时的观看这部热剧。
现在,利用网络平台,我们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观看喜欢的影视剧。
3、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使受众不必拘束在电影院或有电视的地方。
在网络上看电影,观众成为放映者,可以自由选择影片,根据自己空间或地域的不同,选择自己喜爱的影片观赏,在自己喜欢的空间里,享受电影所带来的全新视听感受,置身于平时根本无法接触的、使自己梦想成真的电影世界。
可以说,网络传播,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使观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享受只属于自己的观影时间。
总而言之,网络传播满足了大部分的受众需求,赋予了观众更多的选择余地、更大的私人空间,观众的主动性和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受众变得更加自我,自我意识愈发觉醒。
观众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影视剧,影视剧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广,传播范围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的特点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从技术层面加以描述,这一观察角度是否妥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以待商榷.传播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传播的本质出发,本文就传播的异质性特点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传播;网络传播;互联网;一、网络传播特点描述现状综述及其评价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特点的描述,择其大端约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2)空前的强时效性;(3)多媒体功能;(4)高度的交互性与易检性;(5)传播环境的个性化。
从传播的本质观察,这一观点似乎不无值得商榷之处。
▲特点概述:(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每一个网民,当其步入网络领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个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
具有超大储存能力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发布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在网上什么样的信息,从圣诞老人的住处到核武器的制作,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如199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就曾以此来驳斥美国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考克斯报告》。
赵启正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近年来,在国际互联网上随时可以看到美国从早期的MK-1到最新装备的核弹头W88的性能数据。
他让工作人员接通互联网进行现场演示,中外记者看到,美国煞有介事地污蔑中国“窃取"的“绝密”情报,原来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信手拈来。
网络传播内容的海量性还取决于计算机提供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如你可以在单位或在家里,轻松地检索到包括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世界上600多个国家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的数据资料、各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
网络传播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各种信息和不同文化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对话、碰撞、互相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2)空前的强时效性:任何传播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效性是网络传播最突出的特点.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虽然做了很多的改进,如尽可能缩短报纸的采写、编辑、印刷和发行的时间,电视上开办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等等,但传统媒体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必须由专业人士来运作,采集、制作和发布信息的成本较高,且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流程,因此要做到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出去,实现“我见即你见”。
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种种不确定性.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3)多媒体功能:互联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多媒体的综合性的信息平台。
所谓多媒体,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静态图像、视频动态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介形态综合一体化,使之成为逻辑连接,并能对其压缩、编码、编辑、加工处理、存储和展示的信息产品。
换句形象的话说,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过去需要通过不同“通道"的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汇集在同一通道,即“信息高速公路"上进行数字化处理.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大多数是单一的媒介形态,如书籍、报刊是纸质媒介,承载的是符号信息,广播是声音媒介,承载的是听觉信息,广播的听觉也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接的、亲身的感受,而是对语音所表达的语意的辨认;只有电视是一种综合媒介,它不但涵盖了符号信息、听觉信息,而且还具有视觉信息,使接受者对外界事物产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
但是电视的视觉信息稍纵即逝,既不利于储存,也不便于反复阅读。
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形态之间的技术鸿沟,同时又集中了传统媒介形态各自具有的优势,把文字、数据、声音和图像组成能够使人们随心所欲提取和转换的“超文本".多媒体的传播形态又一次延伸了人的听觉和视觉,是人类在传播工具和方式上的又一次“突破境界”,使人类用于承载和交流思想的手段又一次得以完善,它既有利于人际间的精神交往,也有利于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
(4)高度的交互性与易检性:我们知道传播的大众传播方式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
在传播的过程中,“媒介即时讯息"。
①传播媒介的控制者,无论是特定的社会集团还是媒介组织是传播的主体,是传播内容的“把关人”。
来自不同信源的信息总是首先汇集到他们的手里,经过层层把关,筛选、过滤和加工,制成符合他们标准的产品后再传输给受传者。
而相对于传播者来说,受传者始终是被主体施控的客体,他们无法直接面对丰富的信息源,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有限的选择。
传播者与受传者地位的不对等,给传播者赋予了过多的话语主导权和控制权,扼杀和窒息了信息传播中的民主意识和自由平等精神,也是旧的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的基础。
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动摇了传播者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
网络传播在传播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交互性。
从技术上讲,网络传播无非是将世界范围内属于不同群体和个人的计算机以及外设联结在一起,实现其相互间的通信。
虽然网络可以被任何组织和个人所利用,但网络却不属于任何组织和个人,换句话说,网络属于整个的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参与而不能控制。
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
”②总而言之,网络传播在大众传播中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和“舆论一律”的传统传播格局的颠覆,有利于人们自由平等地发表各种意见,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5)全球性与个性化: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由传播者向受众(读者、听众、观众)单向的流动的过程。
由于受众的不确定性及受众对信息的被动接受,使信息传播往往采取高冲突的传播方式进行,换句话说,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根据自己的倾向性和编辑思想决定的信息内容,却有可能不能满足接受者的需要而不为接受者接受。
购买和阅读载有大量自己不需要的信息的报纸,或守着电视机面对着不喜欢看的节目和广告而不断地转换频道,这对读者和观众来说,无疑从资金和时间上都是一种浪费和负担。
而网络传播使受众有了在接触传统媒体中没有的信息选择权,使信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在网上搜寻信息时,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传播者“推”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从网上“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的选择和组织。
如受众通过一个个有效的节点,在数分钟内就能把数家网络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尽收眼底,使受众摆脱了传统媒体的狭隘视野和媒体自身的风格对受众设置的诸多的局限,为受众选择和接受新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传播发展的趋势是:接受者不仅完全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选择信息,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预定”信息,或者通过一个软件将选取的信息编成一张完全符合自己个人口味的“报纸",这种报纸被有“数字革命的传教士”之称的尼葛洛庞帝称之为《我的日报》。
③网络传播的这种个人化的趋势,有利于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互联网是否等同于网络媒体.从互联网(Internet)不长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军事应用--科研应用——网络媒体三个时期.在前两个阶段,互联网用于专业目的,不对一般用户服务,所传递的信息自然也以军事、科研方面的为主。
万维网的出现,使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信息得到空前丰富,服务对象得以空前扩大。
只有到了这一阶段,互联网才确实具备了上述所说的“五大”特点,才在技术和信息内容上具备成为网络媒介的基本条件。
但是,具备基本条件,并非意味着互联网就是网络媒体。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媒体不是网络的全部内容,Internet实质是以技术来实现很多功能的一个平台。
也就是说,只有当国际互联网被作为传递各种信息,特别是新闻信息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商业手段、教育手段时,它才具有传播学、新闻学上的意义,”才能成为真正的网络媒体。
④网络媒体的特点是否等同于网络传播的特点。
媒介是传播的渠道,但是媒介本身不能成为传播的目的。
传播的目的在于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无论是海量信息,还是空前的强时效性……等其它特点,都只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介相较所具有的媒介本身的特点,而不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所进行的网络传播的特点。
如果否认这一点,我们就很难解释清楚:同一媒介的传播何以各有各的特点,具体说,何以同是基于电视媒介的不同电视台和电视频道特点各异,何以同是基于电波媒介的不同电台、同是基于印刷媒介的不同报纸、杂志都能在竞争的媒介市场找到各自的立足点和发展机遇。
承认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差别,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关于麦氏这一耳熟能详的论点,无须饶舌,其致命的缺陷正如施拉姆所言,“讯息是讯息,媒介是媒介,二者相互影响但并不相互排斥。
” ⑤虽然媒介与讯息孰轻孰重,不宜轻易断论,但是,媒介由谁掌握,传播何种讯息,如何传播讯息……诸如此类问题,仍将继续在网络传播中发挥作用。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媒介和传播的最大不同,在于媒介作为一种传播资源,必须加以利用,才能从传播工具转化为传播.换句话说,媒介要成为传播,存在一个如何和能否实现的问题.倘若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上已有所表现的话,我们更加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网络传播目前并没有在总体上实现网络技术的特点.撇开技术因素不提,这里单就网络传播如何充分保证受众的个性化的问题作一分析。
即使放到将来看,由于“无论从传播手段与传媒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还是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现状看,新闻与舆论影响的家庭化与个人化,不等于大众传播化为乌有,而只不过使大众传播不能像过去那样显著地垄断意见,决定一个人说什么、怎样说。
” ⑥因此,在新的控制模式下,奢谈网络传播如何完全实现“一种媒介,多种声音”恐怕未必现实。
⑦人民网负责人何加正在论述了网络传播的优势后特别指出,“新闻网站的劣势也很突出,一定程度上说,目前的劣势更加值得关注。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总结:体制上的劣势,能力上的不足以及传统媒体优势连带产生的劣势等等.就笔者了解的我国上网的都市报而言,大多数仍然是纸质报纸的翻版,速度慢,在主题和背景资料集纳上欠功夫,缺乏多媒体链接功能,有待加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