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8级电子信息材料(学术)培养方案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科:电子信息材料代码:0809Z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材料制备与加工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材料与器件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信息材料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较高层次人才。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材料(二级学科代码:0809Z1)
研究方向:
①电子信息材料
②磁电子材料
③能源材料
④高分子材料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
1。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有权授予学位的学科领域和学位类型授予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
第三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可按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 硕士学位第四条学术水平硕士研究生或具有硕士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和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1.在本学科或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五条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科技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1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
硕士生到校外单位及委培硕士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须经导师、学院批准。
1.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的时间。
硕士生在确定选题,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原则上应在入学的第三学期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的方式。
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
开题报告会考评组须由本学科及相近学科至少3位副高级及以上的专家组成。
(3)开题报告的内容。
依据《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的要求,做开题报告。
考评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认真审查,并作出考评意见。
开题报告会后,硕士生及时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交学院保存。
(4)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3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
2次开题报告不过者,应终止硕士生的学业(作退学处理)。
(5)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做开题报告。
(6)开题报告通过6个月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中期考评。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有权授予学位的学科领域和学位类型授予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
第三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可按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 硕士学位第四条学术水平硕士研究生或具有硕士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和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1.在本学科或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五条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科技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1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
硕士生到校外单位及委培硕士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须经导师、学院批准。
1.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的时间。
硕士生在确定选题,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原则上应在入学的第三学期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的方式。
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
开题报告会考评组须由本学科及相近学科至少3位副高级及以上的专家组成。
(3)开题报告的内容。
依据《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的要求,做开题报告。
考评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认真审查,并作出考评意见。
开题报告会后,硕士生及时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交学院保存。
(4)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3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
2次开题报告不过者,应终止硕士生的学业(作退学处理)。
(5)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做开题报告。
(6)开题报告通过6个月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中期考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管理学院 2018级工商管理 (学术)培养方案

管理学院
学科:工商管理代码:120200
一、培养目标
1.本学科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工商管理方向的高、中层管理工作的,具有良好知识结构及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或通过继续学习能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的研究型专门人才。
2.掌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及发展动态,并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状况。
3.根据该学科在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具备从事分析决策、组织管理的能力;在行业领域中具备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旅游行业中具备从事决策分析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202)
2.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204)
3.旅游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203)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自动化学院 2018级控制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自动化学院
专业领域:控制工程(专硕)代码:085210
一、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综合自动化控制
2.过程诊断监测与控制
3.节能控制与优化
4.网络技术与应用
5. 智能信息融合与处理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5学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0学分。
在读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实训和专业实习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仅限理工科类学院)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工程学院 2018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学院
学科: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代码:0852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通信工程方向具有独立从事通信工程领域中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能力。
3.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5208)研究方向:①嵌入式系统设计②信号与信息处理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④多媒体通信与技术⑤个人通信与移动通信⑥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⑦无线通信系统⑧光电检测与光通信系统⑨电信规划与信息管理⑩网络优化设计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专硕型硕士参加专业实践、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工程学院 2018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学院
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代码:0810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各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1001)研究方向:①无线通信系统②光通信系统③软件无线电技术④通信与导航技术⑤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⑥个人通信与移动通信
2. 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代码:081002)研究方向:①信号处理②信息感知与融合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④图像处理与传输⑤多媒体通信与技术⑥雷达信号处理
3.信息安全(二级学科代码:0810Z1)研究方向:①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密码应用②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③系统安全④网络安全⑤信息安全测评⑥应用安全⑦密码学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经济学院 2018级应用统计(专硕)培养方案

经济学院
学科:应用统计代码:025200
一、培养目标
秉承“求真、崇实、创新”办学理念,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统计学背景,具备从事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的基本技能,具备熟练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管理人才和统计技术人才。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经济统计
2.数据挖掘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参加专业实践、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专业学位硕士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2)在导师指导下,允许学生跨选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的相关课程,所修学分可以作为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根据学科发展与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可以对培养计划内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建立开放性、动态性课程内容改革机制,如课程模块化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充分体现前沿把握、社会参与、学创研用结合。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目录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1 电子科技大学学科点一览表(2006.06)....................................................................................4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9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
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5 区域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8 金融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1 金融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1 数量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4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7 国际政治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案.......................................................................................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6)
应用心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9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5 传播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8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1 凝聚态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4 光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7 无线电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3 生物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6)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9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2)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5 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8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1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