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新增内容条目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新增内容条目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的变化: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强调全球观和宇宙观的凸显。
同时,还新增了重污染天气及其治理、人口和居住小区的区位因素、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城镇化的利弊、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关系、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和路径查询等内容要求。
这些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新增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这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向,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附录内容的增加:高中地理课程还新增了附录一地理活动参考示例,附录二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示例等,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习到真正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5. 着眼国家政治建设发展趋势: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改进的最大领域之一是政治地理的加强。
着眼于国家政治建设发展趋势,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建设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使其更加关注社会建设与国家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
面向新高考研究新课标打造新课堂——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建议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向新⾼考研究新课标打造新课堂——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建议MicrosoftOfficeWord⽂档⾯向新⾼考研究新课标打造新课堂各位领导、⽼师,⼤家下午好!⾃去年也就是⽬前的⾼⼆开始,⼭东省成为第⼆批《普通⾼中课程⽅案(2017版)》和《普通⾼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案、新课标)试点省市。
⾯向新⾼考,如何把握新课标精髓,如何打造新课标下的课堂模式,成为我们亟需研究的新课题。
下⾯我就⾃⼰学习新课标的体会,向⼤家汇报如下:⼀、研究新课标,把握⾼考⽅向1.明确新课标的制定依据要把握新课标的精髓就必须明确新课标的三个层级:国家⼤政(⽅针)→⽴德树⼈(根本任务)→(普通⾼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国家⼤政(⽅针)是新课程⽅案和新课标的核⼼依据;“指导意见”是各省区根据当地实际,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德树⼈”根本任务、培养学⽣地理核⼼素养的具体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尽⼒站在上⼀层级看课标。
(1)要从国家⼤政⽅针看课标这⼀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国家⼤政⽅针,对⼀些敏感话题做到精准描述,如不得使⽤内地与港澳“融合”“⼀体化”或深港、珠澳“同城化”等词语,避免被解读为模糊“两制”界限、不符合“⼀国两制”⽅针政策,再如不使⽤“⼀带⼀路”战略的提法,⽽使⽤“⼀带⼀路”倡议等。
(2)要从国家发展⽅略看课标这⼀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知识内容与国家发展实现⽆缝对接,要激发学⽣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与理想结合起来、把个⼈命运与国家发展前途结合起来。
如2.4“运⽤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2.5“结合实例,说明⼯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实例,说明运输⽅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6“以国家某项重⼤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2.7“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2.8“运⽤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中国对其拥有⽆可争辩的主权”等(3)要从“⽴德树⼈”⾓度审视新课标“⽴德树⼈”是新课标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这⼀根本任务指导下确⽴了“⼈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四⼤核⼼素养,并依此制定了课程标准。
四省市普通高中课程课程安排指导意见 教育部教材局
2017年四省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精神,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四省市秋季入学新生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使用2017年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但此届学生使用现行高中各学科教科书作为过渡。
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教学与新高考改革之间的衔接,现就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高中三年的课程教学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
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综合育人水平出发,认真总结高中课改经验,积极推进以新高考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课程教学与新高考的有机衔接以及平稳过渡,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高中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找准新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在现行课程安排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依据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二)适切性原则本方案是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学生的过渡性方案,既需体现新高考和学业考试、新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兼顾现行高中教材的内容安排和体系设计,从学生健康成才和学校教育教学平稳过渡的角度,突出课程安排的适宜性。
(三)整体性原则把握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突出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并重,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撑作用。
要贯穿新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要求,针对本届学生进行三年一贯整体设计,保持学校课程安排、学生选课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在一致性,突出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选择性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创新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地理学科应作为学生必学的科目,在地理教学方法上应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且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
由此可见,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有很大出入。
教师应不断尝试、探索新的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
一、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后作业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然而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重视课后作业的处理,仅仅停留在找错、改错等表面层次,并没有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
教师应将课后作业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应深入挖掘其教学功能。
比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对于热力环流方向;比较近地面冷热变化后,气压在垂直方向的高低等问题理解不了,频繁出错区。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先利用Flash动画讲解相关内容,在近地面设定“热—冷—热”三个点,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同时在图中还要标出气流流动的方向、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等压线,要求显示其弯曲状况,要求学生把画图的过程按步骤标出序号。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犯了哪些比较典型的错误,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出错点,共同纠正错误。
最后教师再“换汤不换药”,就相同的知识点将题目变通一下,再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著名学者胡适说过:“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凝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福建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新课程实施情况,2008年7月中旬,福建教育学院向参加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12个学科共28个班次的全省各高中学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31份,收回有效问卷3213份。
各学科发放及回收问卷具体情况如下:(注:地理学科因填写问卷的教师较少,主要以访谈方法开展调查,故未列入统计。
)从调查的情况分析中,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全省各高中学校各学科一线教师的所需所求。
一、关于各学科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显示,我省高中学校各学科教材选用多样。
但综合全省情况来看,每个学科都有一种版本教材占多数。
具体情况列表如下: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高一高二高二高三高一高二高三教材版别91.5%为人教版,8.5%为语文版。
87%为人教版,其他为语文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
52%为人教版,10%为湘教版;38%必修为人教版,选修为湘教版。
与高二年级基本相同。
泉州为北师大版,其他均为人教版。
与高一年级基本相同。
与高一年级基本相同。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福建教育学院课题组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高一高二高二高三高一高二高三高一高二高三高一高二高三发放(份)110150190190170200200130120120160150170收回(份)11011916011015514515278109109157135168学科生物历史政治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高一高二高三高一高二高三高中发放(份)100120120130180139497112147126收回(份)80105105119154139428112142122二、关于高中新课程实验最需要的专业支持问题被调查的教师中,多数学科教师最希望通过对课程标准与教材处理的研讨、培训予以专业支持,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三个学科教师更希望提供相关课程资源。
最新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教师)
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地理课程开设方案“区域地理”课程,应安排在高二年级学习。
(一)模块教学建议“地理1”侧重自然地理,要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并利用演示、观测、实验、考察等多种方式,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要积极搜集鲜活素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乡土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3”侧重区域可持续发展,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挖掘案例所反映或体现的地理原理、方法和思想,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内容通常围绕一个地理专题展开,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要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向。
在完成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之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与反馈,及时矫正、弥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
(三)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1.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所引发的教学行为的变化。
2.开展课程目标陈述方式的研究,分析课程内容标准中行为目标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3.研究每条课程“标准”所隐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具体的“内容标准”。
4.比较同一条“标准”下,四种版本教材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相同之处寻求其“标准”的最基本要求,从差异之处把握其最高、最低的限度。
5.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
必修一教学基本要求一、宇宙中的地球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分析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3.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说出太阳活动的标志和周期。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地理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一部分,也经历了不少的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对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一、内容比较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方面相对于旧版进行了很多的调整和更新。
首先是知识点的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增加了地理与经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其次是地理科技知识的融入,新版地理课程将地理科技知识更加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前沿的地理科技知识,提高了现代地理科技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在地理实践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地理实践的体验和应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之下,旧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对地理科技知识的融入程度较低,地理实践的体验和应用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与当今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太符合,无法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需要。
二、方法比较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更新。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其次是地理实践教学方法的推广,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评价和考核方法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相比之下,旧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相对较为传统,主要采用讲授和书本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对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地理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较少,评价和考核方法也比较单一,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市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福州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地理学科指导组在认真比较全国各地选课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提出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
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共包含10个模块,其中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为共同必修模块;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个模块为选修模块。
二、课程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高中地理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为问题,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
学生将来无论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进入大学深造,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同样都是“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必修课程内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并且注意其结构的相对统一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二)选修课程内容高中地理选修课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组成,除了个别模块以外,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
2023年四省(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23年四省(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
导意见
前言
本指导意见旨在加强地理学科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世界地理格局的了解,增强其国际视野。
4.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1. 地球与地图
2. 自然地理
3. 人文地理
4. 地理技术
教学方法
1.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情境化、探究性、合作研究等教学方法。
2.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3. 通过研究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
能力。
教学评价
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调查报告、实验记录等。
2. 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教学资源
本指导意见提供教材资源、教学多媒体资源以及研究性研究活
动方案等教学资源。
结语
本指导意见旨在加强地理学科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将本指导意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促进地理学科教育的创新发展。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06.24•【字号】闽教人[2008]82号•【施行日期】2008.06.24•【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的通知(闽教人〔2008〕82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福建教育学院,省普教室,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为适应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决定于2008年7月举办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学科及名额分配1.培训学科包括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2个学科。
培训总人数为5520人,其中:(1)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培训人数为1890人(高一至高三每个学科210人)。
(2)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6个学科培训人数为3240人(高一至高三每个学科180人)。
(3)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3个学科培训人数为390人(每个学科130人)。
2.各学科名额分配见附件1。
二、培训对象条件培训对象应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积极主动参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熟悉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具有从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经验;3.具有高中相应学科中、高级职称,在本区域或本校学科教学中能起示范带头作用。
三、培训内容1.通识(高一)--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全面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教育观念、目标任务以及高中新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等,从整体上认识高中新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创新点、难点,更新教育观念,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增强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教学建议作者:钟丹肖显杨来源:《地理教育》2024年第13期教材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与桥梁,是教师调动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构建的手段。
一本结构合理、体系完整的教材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
江西省作为第四批实施新高考省份,将于2024年试行“3+1+2”高考新模式。
为了加强与新高考的衔接,2018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1年秋季,江西省全面启用高中地理新教材。
江西省目前使用的地理新教材版本主要是人教版和中图版。
两个版本的新教材各有其特点,与旧教材相比也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
教师初次使用新教材时,会感到不适应,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处理教材、处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使用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广大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的困惑。
基于教师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笔者对人教版和中图版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教材整合使用的相关教学建议,力求使高中地理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新旧人教版对比分析1.框架结构的变化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为一个全新的模块,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1),本模块内容宽而浅。
原必修一的自然地理基础,安排在选择性必修一。
2.内容编排的变化相比旧教材,新教材增加了一整本全新内容的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人教版新教材的必修内容增加了地球的历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海水的性质、地貌的观察、植被和土壤、自然灾害、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服務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减少了地球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2
│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 5 (一)设计依据/ 5 (二)结构/ 6 (三)学分与选课 / 6
四、课程内容 ......................................................................... 7 (一)必修课程/ 7 (二)选修Ⅰ课程/ 10 (三)选修Ⅱ课程/ 13
2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 性和区域性等研究特点。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 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的研究目标不仅 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跨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其内容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知识和方法, 反映地理学的本质。地理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他们 的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的公民奠定 基础。
第二,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坚持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本 次修订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同时,强化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课程结构上 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在课程内容安 排上精选必修内容,以强化共同基础。同时,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别和水平, 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最新福建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最新福建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引言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福建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制定了最新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本文档将介绍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的背景、目标以及具体的指导意见。
背景福建省普通高中教育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旧有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福建省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目标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鼓励学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 强化专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
3. 培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指导意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具体的指导意见:1. 优化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整体性、连续性和多样性。
更好地统筹课程内容,避免知识碎片化,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实验课程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
3. 开设综合素质课程开设综合素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包括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等。
4. 强化文化课程在文化课程设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关怀。
通过扩展学科、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5. 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课程内容。
保持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使之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结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具备专业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学生。
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郑新香(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福建漳州363200)摘要:地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了,要想办法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要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让学生适应新高考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本文从问题、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一、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学校方面的问题在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遭到了摒弃,而面对这样的转变,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安排课程。
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选择的学科与以往的选择而言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学校即便将总体的课程表设计好了,也会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数据验证、平时调课等。
这些问题会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阻碍。
(二)教师的问题1.教学目标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的时候,会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掌握地理解题技巧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地理学习变成了应付考试。
不少教师还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便运用了现代化的设备,也没有将其的优势发挥出来。
2.教学思维上的问题新高考使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需要自身的课堂组织能力提高,需要将对学生的掌控能力提高。
想要提高这些,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二、开展地理教学的策略(一)学校发挥好引领保障作用学校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学校提供的教学设备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在以生文本的教学理念下,学校需要将班级授课制进行改进,要为地理教学的教室配置先进的设备。
若是条件允许的话,学校还可以将专门的地理实验室建立起来。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学校应该重新制定考试制度,要站在培养人才的角度对考试制度进行完善,要遵循一定的计划组织教师培训,要关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显示自己的能力。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1. 简介本文件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强调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3.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地图的编制与使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和地图应用能力。
3.2 自然地理涵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强调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素养。
3.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
3.4 区域地理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地理特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区域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施与评价4.1 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4.2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宗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福建省2024年中考大纲-地理: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地理一、课程理念、教化教学原则(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化目标.初中地理课程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旨在使学生形成必备的基本地理观念、意识和实力,能够常常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通过学习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初中地理课程,供应将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学问,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实力和生存实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相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供应应学生与其生活和四周世界亲密相关的地理学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觉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尝,增加学生的生存实力。
(三)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关注全球改变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改变等内容。
逐步形成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四)建构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着眼于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的培育,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亲密联系,教化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着力拓宽学习空间,满意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主动探究。
二、课程实施(一)课程开设7~8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敏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教学依次不作规定。
地理老师可以自行选择授课的依次。
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学问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二)教学要求地图其次部分世界地理海洋和陆地相识区域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三、考试评价(一)日常学习评价留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式的不足,评价应实行多种方式。
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评价形式,也要留意通过视察学生在探讨、实地视察与观测、调查、制作学具、探究、课堂中的答问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地理新课程工作总结
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地理新课程工作总结随着新世纪初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为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市教研室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工作职能,凸显务实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引入“对话、交流、互动”的教研方式,抓住我市08年秋季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给中学地理教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施展的舞台、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保证了我市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能够积极稳妥的进行。
现将本学期主要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材1、9月18日下午在市三中举办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第一章研讨课及集体备课活动。
(会议人数:30人)主要内容:①观摩高一新课程研讨课(主讲:市三中兰主进)②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介绍及第一章教材分析(主讲:市三中李伟民)③评课交流;交流各校课改情况及做法④评课;介绍我市实施高中新课改情况;谈对新课程的认识;布置下阶段工作安排,提出教学建议(主讲:市教研室程红)2、10月16日下午在市一中举办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第二、三章研讨课及集体备课活动。
(会议人数:43人)主要内容:①观摩高一新课程研讨课(主讲:市一中燕青)②庐山区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介绍(主讲:庐山区教研室马国强)③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介绍及第二、三章教材分析(主讲:市一中蔺光辉)④评课交流;交流各校课改情况:谈问题、收获、体会⑤评课;介绍我市申报高中新课程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新型教学模式与新、旧教材对比的研究》的实施方案;布置下阶段工作安排,提出教学建议(主讲:市教研室程红)3、12月11日下午在市同文中学举办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第二、三章研讨课及集体备课活动。
(会议人数:40人)主要内容:①观摩高一新课程研讨课(主讲:市二中石训钢)②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介绍及第四、五章教材分析(主讲:市二中吴立志)③评课交流;交流各校课改情况:谈问题、收获、体会④评课;布置下阶段工作安排,提出教学建议(主讲:市教研室程红)⑤召开中心组、理事会,研究布置工作二、深入基层调研,加强互动研讨1、10月15日市三中(兰主进、邱娟娟);10月24日庐山区中(王亮);10月30日(章凯、江勇柱);12月10日市一中(丁小菊)2、10月23日市地理中心组成员赴市六中高中地理听课调研(人数:15人主要内容:①高二地理复习研讨课1节(主讲:市六中邱卫民)②高中新课程实施及高二、高三复习情况介绍(主讲:市六中罗惠玉)③评课交流3、11月27日市地理中心组成员赴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中新课程听课调研(活动人数:20人)主要内容:①高中新课程研讨课2节(主讲:市外国语学校钟新翠、江勇柱②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介绍(主讲:市外国语学校胡秋水)③评课交流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1、9月26日召开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新型教学模式与新、旧教材对比的研究》开题会2、11月20日召开市直部分中学骨干教师会主要内容:布置落实《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及《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任务安排3、成果:撰写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教育公平出发,按照__的总体要求,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好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二)总体目标1.落实__关于20__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精神,落实符合国家政策导向、__特点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2.全市各高中学校提前做好20__级高一新生进入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配套教育教学工作的准备工作。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加强新高考的宣传力度,使新高考制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1.向全体师生家长宣传20__级起__高考制度的九种新变化。
第一、从20__级高一新生起实行新的高考模式;第二、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第三、外语科目(含听力)一年有两次考试的机会;第四、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六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任选三个学科;第五、选考科目安排在高三进行,每届学生只安排一次考试,每科考试满分为100分;第六、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第七、高职院校招考与普通高校会相对分开,逐步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其中文化素质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第八、2022年起__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第九、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统一高考科目每科满分为150分,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选考的三个科目,每科满分为10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对地理科学师范教育提出建议
对地理科学师范教育提出建议对地理科学师范教育提出建议:一、加强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1. 引入最新的地理学科研究成果,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强调地理学科的实践性,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提升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3. 加强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
4. 鼓励地理学科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5. 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优秀地理学科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三、优化地理学科教育资源的配置6. 加大对地理学科教育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实验设备、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7. 建立地理学科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交流和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8.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科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9. 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比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五、加强地理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10. 利用社会实践资源,将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总结:地理科学师范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加强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提升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优化地理学科教育资源的配置,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加强地理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这些都是改进地理科学师范教育的重要举措。
通过这些改进和完善,可以提高地理学科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地理学科教师和人才,为地理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㈠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
地理素养的培养通过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
而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上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运用,通过对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重点在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总之,通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加以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技能、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关爱乡土、关爱祖国、关爱全球、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与合作的素养及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㈡课程结构上体现基础性、多样性与选择性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这些国家课程不仅体现基础性、而且也体现了多样性与选择性。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一步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同时,要利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与空间,开展地理与相关学科“携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此外,成立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㈢在课程实施上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
课题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式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㈣ 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上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学校,要合理利用网络提供的地理信息资源,优化地理教学结构,突破时空障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不断拓展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
㈤ 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评价既重视终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
实现地理学习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地理学习评价。
二、理解课程结构㈠ 高中地理课程结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框架设计、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
高中地理课程共包含10个模块,其中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为共同必修模块;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个模块为选修模块。
高中地理课程是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
高中地理课程不再全面地学习区域地理,高中必修课程大体上是学习系统地理,而高中选修课程除了个别模块以外,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
并且,与初中地理“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不同,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学生将来无论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进入大学深造,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同样都是“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并且,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
在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思考:1.学生必须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的学习,各2学分,共获得6学分。
2.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倾向、国家高考方案,以及学校的条件,从下列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修习。
高中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高中地理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为问题,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
学生将来无论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进入大学深造,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同样都是“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并且注意其结构的相对统一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地理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四大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等传统内容,但又不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以“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作为总结,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
“地理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包括人口与城市、工农业区位因素等经典内容,但又不拘泥于纯人文地理结构,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尾,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缘由、基本内涵和任务。
“地理3”以区域作为载体,介绍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等,同样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
最后还介绍体现时代气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紧跟地理科学的时代步伐,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
2.高中地理选修课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组成,除了个别模块以外,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
这些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大都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并且有些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以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以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高中地理选修课所有的选修模块之间都没有递进关系而是平行的。
《课程标准》对于选修课程的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课程标准》规定,除了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以外,其它的地理选修模块原则上各个学校都应开设。
“地理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四大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等传统内容,但又不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而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总结,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
“地理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包括人口与城市、工农业区位因素等经典内容,但也不拘泥于纯人文地理结构,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尾,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缘由、基本内涵和任务。
“地理3”则以区域作为载体,介绍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等,同样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
“地理3”同样不拘泥于学科体系的严密,在最后部分介绍体现时代气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紧跟地理科学的时代步伐、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并且注意其结构的相对统一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高中地理选修课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个模块组成。
这些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大都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并且有些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以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以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高中地理选修课所有的选修模块之间都没有递进关系而是平行的。
《课程标准》对于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课程标准》规定,除了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以外,其他的地理选修模块原则上各个学校都应开设。
三、把握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课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地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作为内容标准的两大部分。
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生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内容标准”与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样,都具有规范课程内容的功能。
但二者相比,“内容标准”在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特色:㈠关于内容选择“标准”中的内容选择瞄准当今世界及我国的重大问题、常见问题以及关乎国民利益和民众关心的焦点问题;瞄准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沿;瞄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在保留地理学科经典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引入了现代地理学的最新知识、观点、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
㈡关于活动建议在“活动建议”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法指导和情感渗透,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知识与知识获得的背景和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实践、经历和体验提供机会,并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序、和谐的发展。
“活动建议”是教师组织地理教学活动的参考性意见,属于弹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