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高中生物学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它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的基本结构、功能和规律的学科。
通过学习生物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生物生存的相互关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因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细胞生物学-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生物膜与细胞器-细胞的代谢过程-细胞的分裂与生长2.遗传学-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转录-遗传物质的表达与调控-遗传变异的机制3.生物进化与分类-进化的基本过程-生物分类的原则-地球生命的演化史-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保护4.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种群的数量与动态-生态平衡与生态灾害-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5.植物生物学-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植物的调节与适应6.动物生物学-动物的形态与结构-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动物的调节与适应三、课程目标1.使学生具备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基本能力,能够理解生命规律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3.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观察和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实验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直观地展示生物现象和生物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生物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普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和科学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024年高二生物老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例文(4篇)
2024年高二生物老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例文高中生物学课程集成了生物学领域广泛的知识点,涵盖了众多科学家的创新成果与发现历程。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引入科学探索的过程,介绍科学家们的研究态度、方法及精神,这将有助于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研究的种子,促进其研究理念的养成。
一、目标与要求1. 本着“高效课堂、有效作业”的原则,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追求卓越与完善。
2. 着力巩固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其学科素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要点。
3.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跟踪与管理,及时反馈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个性化辅导,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鉴于本期教学时间仅为四个月,文科班每周安排三节课程,理科班每周两节,教学计划安排文科班完成高中必修1、2、3三册的复习及会考,理科班完成高中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
三、具体措施面对高二生物教学课时少、任务重的现状,我们需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教学质量:1. 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2. 优化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难点、重点的讲解,加强练习与反馈。
3.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习进度快的学生适当降低起点,加强课堂提问,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通过自编练习和检测卷,有的放矢地加强训练。
5. 确保学生对生物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定期进行规范表达训练。
6. 加强图表教学和实验教学,避免题海战术,注重能力培养。
7.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确保答题准确性和规范性。
8.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9.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保当堂达标。
四、工作目标1.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高教学及教研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撰写教学论文,进行教学反思。
2. 落实“三精心”教学,即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辅导学生,深入研究高考考纲,确保基础教学的实效性。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
2.能阐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3.能概述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会评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会说出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3.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4.能阐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及两个阶段的相互关系
3.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图书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社会调查、交流讨论、辩论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关注科技新进展的热点问题,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本部分内容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地联系,如干细胞的研究、克隆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凋亡机制与人的健康及寿命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同时要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突出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会识别细胞器的形态
2.会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能概述细胞核的核膜、染色质、核仁等的结构和功能
2.会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体验建立真核细胞模型的过程
1.说明配子的形成必须经过减数分裂
2.会区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态,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3.能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1.能说出受精作用的概念
2.能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大致过程
3.说出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4教学心得:新版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教学心得:新版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摘要:通过新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的比较分析,从课程内容表述、课程内容呈现和实施建议三个方面阐述二者异同,为一线教师更好实施初高中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0年国家对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2022年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两个生物学的课程标准一脉相承,突出变化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用核心素养来表述课程目标,让课程“目中有人”,并凝练出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内容聚焦大概念,并采用三级概念体系加以表述;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提供依据,实现编-教-学-评一致性。
下面我将通过课标研读,尝试从课程内容上厘清初高中生物学的异同,期望能给一线教师的生物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课程内容表述与呈现的异同两个学段的课程标准从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入手,在课程内容的表述和呈现方式上保持了一致性和连贯性。
利用学习主题/模块对知识进行统整,并利用大概念凝炼、梳理了课程内容。
内容表述都采用“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的分层罗列形式,概念陈述由简单到复杂、相互联系、循序渐进。
每个主题/模块提炼出了一个或几个大概念,每个大概念下分别提炼出几个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又提炼了几个次位概念,形成三级概念体系。
这使得课程内容彰显出学科概念的进阶性,打破了知识的分割,更好地反映了生物学的学科逻辑结构,既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概念,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的体系框架。
其中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选取7个学习主题,9个大概念,25个重要概念,88个次位概念;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选取10个大概念,31 个重要概念,120个次位概念。
由次位概念分别支撑相关重要概念的建立,再由重要概念构建相关大概念。
高中生物学科新课标教学提示与学业要求
高中生物学科新课标教学提示与学业要求能体现新课标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教案书写参考(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必修课程是学习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基础。
必修课程面向全体高中学生,选择了生物学最基本的重要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教学提示】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上述概念 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能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22年全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科目——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学科。
一、学科特点生物学是一门极具多元化和交叉性的科学。
它以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等层次,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功能与环境适应等生命现象。
生物学与生命科学的其他分支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科学的学科体系。
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困难和复杂性。
生命现象十分复杂,涉及到的进程及其相互关系纷繁复杂,难以一步到位地揭示其本质规律,并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
因此,生物学研究具有长期性、耐心性和创新性,需要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科目标生物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对重大生物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基本规律;(2)掌握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生物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3)掌握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基本交叉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1)具备生物学思维和探究性思维,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2)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探究问题;(3)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课题或实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备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维护;(2)具备批判和辨证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探究生物伦理、科学伦理等问题,并形成私人是行,公事公办的价值观。
三、知识体系1、细胞、遗传与生殖(1)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2)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3)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4)基因与表型的关系(5)生殖与发育(6)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工程技术2、物种演化与人类起源(1)物种形成与演化(2)人类历史与人类进化(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物种适应、分布和数量的调节(4)人类影响与生态环境保护四、课程实施生物学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差异,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基本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进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解。
课程目标具体包括:1. 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4.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未来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1.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遗传与变异、生态学基础等。
2. 科学探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 生命科学前沿:包括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
5. 生物伦理与环境保护:包括生物伦理、生物安全、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师培训:加强生物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课程发展1.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2.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选择。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我国生物教育水平。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我厅印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闽教基〔2020〕29号)精神,为统筹做好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有序推进高中课程教学改革,规范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行为,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一)育人为本。
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分类指导。
坚持加强省级统筹、强化市县保障、学校具体实施,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尊重学生发展需求,指导各地各校找准实施高中课程方案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保障每一所普通高中都能顺利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形成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学格局。
(三)加强统筹。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既关注共同基础课程学习,也关注选择性课程学习,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确保课程、教材、教法、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有序推进。
省市县校四级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为有效实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学校在课程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和选修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创新。
二、课程设置(一)学制与课时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2)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
¡ 学校提供课程设置说明、选科指导手册; ¡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并与学
生建立固定而长久的联系;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课程修 习计划。
(3)实行学分制 ¡ 每个模块一般为2学分,共36学时;
¡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必须获得一定学分。
技能,关注与社会进步、 的与时俱进;通过模块的
课程 科技发展的联系,但是
内容
主要以学科逻辑组织 课程内容的方式,造成
设计,实现学科内容的分 化;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 进步、科技发展及学生生
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 活经验的联系。
对分离。
统一的实施方案,学生 只能按文、理选择课 课程 程,同一类学生按同样 实施 的要求,在同一时间内 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 样的内容。
¡ 2003年第四季度,审查教材;
¡ 2003年4月—2004年1月培训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 长;
¡ 2004年3月—8月培训教师。 ¡ 2004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新方案与现行方案的对比
现行方案 课程 强调共同要求, 体系 兼顾差异不够。
新方案
谋求时代性、基础 性和选择性相统一。
¡ 每一模块一般为36学时。
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普通高中课程的学分结构
¡ 高中三年共189学分,其中必修118学分占 62.4%;选修Ⅰ为55学分,占29.1%;选修 Ⅱ为16学分占8.3%。
¡ 必修:确保所有高中生都达到共同要求。 ¡ 选修Ⅰ: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作者:刘文胜王程程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16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生物学教育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强化生物学科的培育价值和核心素养,新课标对生物学科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发展要求。
一、新理念与新要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生物学课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是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等内容组成。
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生物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一是生命观念。
让高中学生通过对生物现象的观察,了解到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后,再对其进行抽象性解释,理解经过反复试验、验证过的想法与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理解与解释相关现象的能力。
促进高中学生在良好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生命观念,通过这种观念,去理解生物学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生物进化与生存环境适应观、自然稳态与平衡观等。
这样,学生通过生命观念认识到世间所有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然观与世界观,并具有探究生命活动现象与规律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科学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务实的习惯,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等进行探究与解释。
三是科学探究。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不断发现生物学问题,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现象,学会仔细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团队合作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是社会责任。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秉持造福人类的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并参与生活中有关生物学的社会话题,且能够做出有理有据的解释或判断。
同时,要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生态意识,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能够在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主动向他人宣传有关绿色生活、珍爱生命等方面的基本常识,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电子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电子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延续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恩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本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理念1.核心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2.内容聚焦大概念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内容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福建省2018年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结合我省的教学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立德树人。
充分发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价值,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注重生物学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事例,特别是学生生活中的、当地的、社会热点的或学生容易关注的事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评价,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全体高中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①理解生命的本质,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②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③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④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建议
每个模块的价值
• 必修1:分子与细胞 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 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 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 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必修2:遗传与进化 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 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 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 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 必修3:稳态与环境 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体自身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 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 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 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 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 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 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 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从教学组织来看,模块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 也能够相对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从而保证学生集中有效地 学习。模块是构成高中新课程的一个基本单位,它把教学内 容以及教学活动,都整合到相对一致的学时单位,即每个模 块为36学时(艺术、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每个模块为18 课时)。对学校而言,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可以开设不同模块, 而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某个时间段内选择自己所学 科目,这样就为学生选课创造了条件。同时,新课程在教学 组织上,将每学期分为两段安排课程,每段为10周,其中9周 授课,1周复习考试。如果每个模块按每周4学时安排,在9周 时间内则刚好完成36学时1个模块的教学。这样,在每周固定 的教学时间内,一个学生可以并行学习8个科目,其中包括音 乐、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与原来的教学安排相比,学生 的并学科目减少了,而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则相对集中,比 较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是模块的价值之三。
高中生物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高中生物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新课程的新体现是理念新、教材新、教学模式新。
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标签:高中生物;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传统课程,内容陈旧,结构过于单一,课程实施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它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目前新课程的改革体现了教育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一、新课程中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理念新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核心任务)。
对学生来说,科学素养的最基本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社会和个人生活中。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2.倡导探究性学习。
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二)教材体系新综观历次生物课程的改革,本次新课程的变动是最大的。
教材结构由原来的单元式改为模块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生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生物学作为一门探索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为了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了解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应树立生命观念,尊重生命、自然和生态环境,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知识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等方面。
深度:生物学课程应涵盖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同时强调知识的内在和系统化。
广度:课程应涉及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细胞、遗传、生态、生物技术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难度:课程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知识难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授课方式、教学策略等。
授课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讲座、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要求包括考试形式、考核内容等。
考试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书面测试、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变革——《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2018·04《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基于大概念和重要概念教学与评价,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的重要作用。
由此,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走向的教学将面临对生物学课程性质的再确认、对课程结构变革和概念传递的理解、对学业水平评价理念和方式的认同等问题。
为此,教师应尽快适应“课程观”带来的“教学观”的转变,关注学科逻辑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聚焦概念理解与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才能适应核心素养语境下的生物学教学变革。
摘要关键词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概念教学《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相较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实验)》]最重要的新变化是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凝练成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生物学课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高中生物学教学要围绕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这个中心展开,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生物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人才的要求,更是个体发展的需求。
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来达成,而生物学课程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来源于国内外生物学发展和课程目标探索的实践基础,也来源于对生物学学科本质和教学本质的认知和要求。
《课标(2017)》对核心素养的达成提供了以“概念”聚焦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安排,要求教师围绕这些大概念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向学生提供适切的事实支撑学生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运用包括探究教学在内的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概念教学。
以“科学思维”为例,其内涵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质疑与论证”等内容。
“归纳与概括”必须基于对概念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演绎与推理”需要概念的理解和深化,“模型与建模”涉及对概念的构建和修正,而“质疑与论证”则强调对概念的质疑和完善的过程。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及教学启示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及教学启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及教学启示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物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我国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也不断地进行修订与完善。
2017年版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2020年版的修订成为必要。
本文将从新的变化和教学启示两个方面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探讨。
二、新变化1. 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强调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一变化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随着生物学领域的不断进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引入了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
例如,对基因编辑、干细胞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科学成果,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 跨学科的整合与应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应用得到了强调。
例如,在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领域,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增加了相关的知识点和实验内容。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启示1. 强化实践教学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
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但有时学生可能对它感到枯燥和乏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 课程标准
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能概述DNA分子复制的时间、场所、过程、条件、特点和意义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能说出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2.能说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能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
4.能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内容标准
3.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教学中,要认真领悟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不要将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体验如何根据实验原理开展实验探究的过程。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会说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2.能列举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3.能简述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能简述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材料、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
(必修模块)
《生物1分子与细胞》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能概述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2.能列举氨基酸的种类
3.能阐明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4.会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5.会概述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1.会描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能阐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3.能概述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会评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会说出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3.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4.能阐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及两个阶段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意义
1.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比如,秋天树叶的凋落,人体器官会老化等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
2.学习细胞分化的内容时,应当联系初中的细胞分化和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相关内容,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6.能列举导致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7.能简述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
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教学中注意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如,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不必在分子结构等方面补充过多内容。
2.教学中要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如,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从食品的成分入手进行分析,既能密切联系,又能加强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基本概念的认识。
5.能概述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能解释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1.能描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能阐明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3.会举例说出厌氧呼吸的类型
4.进行可行性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能阐明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能概述DNA分子复制的时间、场所、过程、条件、特点和意义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能说出RNAபைடு நூலகம்子的组成和种类
2.能说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能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
4.能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内容标准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会识别并描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3.能概述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数目和DNA数量的变化规律
4.会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5.能阐明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说明细胞的分化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难度较大,观察效果往往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教学中可考虑用洋葱根尖固定装片进行弥补。
3.生物绘图是一项重要技能,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要训练学生绘制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1.会描述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会举例说出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
3.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图书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社会调查、交流讨论、辩论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关注科技新进展的热点问题,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本部分内容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地联系,如干细胞的研究、克隆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凋亡机制与人的健康及寿命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同时要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突出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1.能描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能举简述细胞癌变的原因
4.交流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知识,关注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物2遗传与进化》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能说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建立减数分裂的模型,能阐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1.能概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会举例说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3.会解释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举例说出其应用
4.关注有关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和应用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能简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2.会说出细胞凋亡的含义
3.讨论简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会识别细胞器的形态
2.会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能概述细胞核的核膜、染色质、核仁等的结构和功能
2.会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体验建立真核细胞模型的过程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能说出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2.能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3.能阐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收集资料,讨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体验互助合作的科学精神
5.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能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能概述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会描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能阐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3.能概述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会评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会说出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3.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4.能阐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及两个阶段的相互关系
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也可以使用马蛔虫或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永久装片。
3.以人为例讲述受精作用的过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受精作用意义的认识。
4.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试管婴儿的资料,讨论其意义及伦理问题。
5.尽量创造条件,通过让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建立减数分裂的模型。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4.在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中,尽量选择使用不同的材料。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能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2.会辨别不同细胞的结构,说出它们结构的异同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能描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会说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3.能简述生物膜中各种组分的作用
4.关注生物膜研究的各种前沿信息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能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能以烟草花叶病毒,说明在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3.能评价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作用
4.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2.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不宜讲得过深、过难。例如,不必要补充卡尔文循环中的各步化学反应式。
3.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如,学习酶的作用时,联系加酶洗衣粉的例子;学习细胞呼吸时,可以联系酿酒的例子等。
4.学习光合作用研究史时,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历程,从而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感悟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会描绘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2.能举例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会举例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2.能说出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会举例说出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
4.能简述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2细胞的结构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通过对经典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合作精神,从中获得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和模型)演示DNA复制的动态变化过程,基因表达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认识微观结构的困难。
3.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从实例中最终获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一综合认识。
3.会比较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区别与联系,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态等特征,区别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4.会区别减数第一次分裂与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5.能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1.教学中以演示和观察为主,通过展示图片或动画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把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到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上,及时地引导他们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的概念。
1.能分析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史料,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能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搭建自主学习、探究讨论的平台。如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材料,或学生熟悉的事例等,分析“工厂的生产程序”,利用类比的方法,研究细胞内的分工与合作,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1.会列举糖类的主要类别
2.能概述糖类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能简述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
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会列举脂质的主要类别
2.能举例说出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能简述检测脂肪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3细胞的代谢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能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
2.能比较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的异同
3.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会解释其原因
4.能阐明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5.会说出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1.本部分内容以细胞结构为基础,以代谢过程为主线,以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转化为重点来展开教学,会比较好地使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整体认识,理解细胞代谢是生命实现自我更新的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