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潘毅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潘毅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 出焉”。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 之所舍也”。
生理:“主明则下安”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痫病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心主宰功能失调)
四肢抽搐—肝
口中如作猪羊叫 --肺
二便失禁—肾
口吐涎沫—脾
(2)心主宰人体的(心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五脏:心、肝、 脾、肺、肾
六腑:胆、胃、 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脏腑
奇恒之腑:脑、 髓、骨、脉、胆、 女子胞
象: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二是指以五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 理系统与外在自物环境的事物与现 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的解 剖学认识
长期生活 实践的观 察
中医的脏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 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病理学概念。--大大超 越了解剖学的脏腑范围。
一、心系统
概述
【形态位置认识】
《类经图翼·经络》“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 上,……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赤黄裹脂, 是为心包络”。
心的现代解解剖图(参考)
【心与内外环境的联系】
脏阴—五脏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脏阳—五脏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中医脏象 生理病理结合 具有解剖印记的功能 系统 与外环境密切相关
边界模糊 宏观、外延 动态、灵活
体系性
西医脏器 生理病理独立
解剖系统
边界清楚 微观、深入 定态、确定
单一性
中医藏象的本质
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归纳各种生理病理信息 的功能系统。
第二章 藏 象
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 《内经》谓之“神机”—— 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 生理之神
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 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 核心之核心。 ※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 体观: 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 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 通形体官窍,形成五大功能系统。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
●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 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 盈亏。 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
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 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功能上
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 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
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含义 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
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肺主气

藏象的名词解释

藏象的名词解释

藏象的名词解释
藏象,又称“雪象”,是来自西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一种大型哺乳类动物,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与其相近的活体重量最轻的动物则是小象—斑马猴。

藏象是大象科中的一种,有些人将其分类为独立的物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

藏象的身长可达6.2米,体重可达10000公斤,是大象的4倍左右,外型巨大,头如古老的佛像,周身披着浓密的梳理过的绒毛,脊背之下可以抗产10多个寒冬,胆子像一只栗子般的小象,可以把一只拱起的熊都迎着自信的目光抓住,藏象雪象长脖子,项圈和曲解特别大,头上有木板棒棒,角上有让人联想到死神镰刀的刺骨山羊角状物,传说天理体装备,拥有无所畏惧的活泼豪爽。

除传统解读藏象外,有一种独特的对其解读,从中国古代仙侠故事中,藏象象征它豪爽勇敢,身承天意,特别有力的“凌波微步”,更像大闹天宫的九头蛇神,被视为武者的精神支柱。

因而,藏象在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性意义也逐渐深入人心。

作为哺乳类中最大的物种,藏象身上拥有几乎不可思议的生存能力,它被寄予了人们不可抗拒的“无比敬畏”,其中一件事便是它们几乎从不发病,尤其是本质上像大象一样的独特体型,仰人鼻息,让人们佩服不已。

所以,无论在宗教还是文化传说中,藏象总是充满神秘又几乎神话般的存在。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与护理黄雅光1,什么是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基本概念: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相通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与比象。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在《黄帝内经》中,藏象学说即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

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进行了早期的观察。

随着医药活动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细致地观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并联系当时的解剖知识,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古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某些病理现象与相应的脏腑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调整某些脏腑的功能,又往往可使病理反应消失,因而分析这些病理现象与治疗效应的对应关系,即可以反证机体某些脏腑的生理功能。

3,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同一性两方面脏与腑是一个统一整体: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肌肉,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二阴五脏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五脏与五神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藏象名词解释

藏象名词解释

藏象名词解释藏象,即指古代帝王墓中所藏千秋未明的珍宝、遗物、文物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帝王墓葬是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宜,墓葬中所施的布局、陪葬品等无不寓意丰富。

而墓葬中所藏的珍宝、遗物、文物等被称为“藏象”。

藏象一词来源于古代帝王墓葬的布局设计。

古代帝王墓葬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和筹备,墓室中摆放不同的器物和陪葬品,其中包括各种珍宝、珠宝首饰、玉石器、金银器、陶瓷器、玺印等,这些被称作“象”。

而这些珍宝、遗物、文物等秘密、隐藏在墓室之中,只有在特定时机或特定目的下才会被揭示,因此被称作“藏”。

藏象的具体内容与丰富程度与古代帝王的身份、地位以及时代背景有关。

以秦始皇陵为例,其中藏象之丰富,可谓是前所未有。

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包括大量的兵马俑、金银器、玉石器、陶瓷器、珠宝首饰等,其中兵马俑也是秦始皇陵的最大亮点之一。

在中国古代,帝王墓葬承载着世世代代王朝的荣耀和威严,因此对于墓葬设计和墓室中的藏象安排非常讲究。

墓葬布局中的“藏象”,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水平与工艺技术发展,也体现了统治者对于自身权势和地位的展示与宣扬。

同时,藏象也起到了警示和保护的作用,对于大规模盗墓和掠夺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如今,古代帝王墓中的“藏象”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墓葬中珍宝、遗物、文物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工艺技术的成就以及统治者的权势和地位。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和文化传承也具有深远意义。

总之,藏象是指古代帝王墓中所藏千秋未明的珍宝、遗物、文物等。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经藏象学说

内经藏象学说

一.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
(一)心(君主之官)
一国之君,为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为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心主血、主神明的功能决定了心的君主 地位:只有气血供养充足,人体各脏腑 组织才能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只有心 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各脏腑组织器官才 能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生理活动。
(二)肺(相傅之官)
肺通于秋气
生理:肺气清肃,为阳中之少阴 病理:燥易伤肺(如:秋季皮毛干燥,干咳少 痰,鼻腔咽喉干痛等)。
肾通于冬气
生理:肾气伏藏,冬寒万物闭藏,故为阴中之 太阴 病理:肾为寒水之脏,“寒喜中肾”(《三因 方》)。“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伤于 寒,春必温病”。
肝通于春气
生理:肝气条达疏泄,春气升发条达,故为阳中 之少阳 病理:“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脾不单独主某一时节,而与四时密切相关,每 季最后18天为脾主时。
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一)取决于胆的升发之气 胆为甲木,升发之气大于肝。胆气升发,脾胃 升降有序;胆失升发,脾胃失和,不能充养其 他脏器,故曰。 “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 (二)取决于胆的决断功能 胆主决断,主要依赖于胆气的壮、顺、通利。 胆气壮者,虽遇事不顺,事过则已,不会干扰 内脏的协调关系,故曰“气以胆壮,邪不可 干”。“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 (三)笔误,有人认为“十一”为“土”字之误。
辅君之臣,具有辅心行血之功,全身之气的治 理调节发出于此。肺有治节的作用,又与心同 居胸中,为近君之臣,故为相傅之官。 肺主治节是对肺脏功能的一种高度概括,它包 涵了肺与心、肝、脾、肾的关系和在气、血、 水液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1.肺主气,其治节在于气机之升降出入,主要反 映在: 肺肾吸纳相召,金能生水 肺脾升降相因,子助母运 肝肺左升右降,金能制木 2.肺朝百脉,其治节在于营运血液。肺之治理血 液的关系有三: 血液之生,赖肺气之化 血液之运,由气所统帅 血液之用,肺为之敷布 3.肺主宣降,其治节在于通调水道:肺气宣降正 常,则水道畅通,气能化水,水津布散。

上篇+第三章藏象学说

上篇+第三章藏象学说
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⑷ 肺开窍于鼻:鼻的通气、嗅觉与喉部的发音等
功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
(三)脾
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 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主统血。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 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经络通利,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有序
病理:
疏泄不及 肝 失 疏 泄 疏泄太过
肝气郁结:闷闷不乐、悲忧欲哭、 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或剌痛 或为瘀血、癥积、肿块,或经行不畅 经迟、痛经、经闭,或为水湿痰饮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等。
血随气逆:吐血、咯血,甚则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
②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肌肉、四肢都需要脾所运 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滋润,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 健壮,四肢轻劲有力。
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 有关;口唇色泽可以反映脾气功能的盛衰,并与气 血充足有关。
④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
(四)肝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主藏血。
脏腑、形体、官窍 精、气、血、津液、神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
心、肝、脾、肺、肾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糟粕,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胆、脉、脑、髓、骨、女子胞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运化水谷
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作用
饮食物→胃(受纳和腐熟)→小肠(泌别清浊)

第二章 藏象

第二章 藏象

第⼆章藏象第⼀节藏象学说概述藏像的基本概念藏象:⼜称“脏象”,指藏于体内及其表现于外的⽣理病理征象与⾃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学说:以研究脏腑⽣理功能和病历变化为中⼼,结合研究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情志之间,脏腑与⾃然之间关系的学说脏腑的分类及其⽣理特点脏:⽣化和贮藏精⽓藏⽽不泻满⽽不实腑:受盛和传化⽔⾕泄⽽不藏实⽽不满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第⼆节五脏⼼阴阳五⾏属性:阳中之阳五⾏属⽕表⾥关系:与⼩肠相表⾥(⼀)主要⽣理功能⼼主⾎脉⼼主⾎⼼⾏⾎⼼⽓推动⾎液运⾏,流动全身⼼⽣⾎⼼阳(⽕)将⽔⾕精微化⾚为⾎⼼主脉脉道通利,正常脉象形成与⼼密切相关⼼藏神主宰⽣命活动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体、华、窍、液、志、时的关系⼼在体合脉,其华在⾯⼼在窍为⾆⼼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时为夏肺阴阳五⾏关系:阳中之阴,五⾏属⾦表⾥关系:与⼤肠相表⾥⽣理特性:肺为华盖,肺居胸中,在脏腑之中位置最⾼(⼀)主要⽣理功能肺主⽓司呼吸主⼀身之⽓肺有司⼀身之⽓的⽣成和调节⽓机的作⽤。

主呼吸之⽓肺是体内外⽓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宣发肃降肺⽓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和布散的作⽤肺具有向内向下清肃和通降的作⽤肺主通调⽔道“肺主⾏⽔”,通过肺⽓宣发肃降,对体内⽔液的输布、运⾏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肺朝百脉肺⽓助⼼⾏⾎⽣理功能,全身⾎液都要通过呼吸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体交换,然后输布全身。

肺主治节对⽓⾎津液的调节作⽤。

(⼆)肺与体、华、窍、液、志、时的关系肺在体合⽪,其华在⽑肺开窍于脾肺在液为涕肺在志为悲(忧)肺在时为秋脾阴阳五⾏属性:阴中之⾄阴,五⾏属⼟表⾥关系:与胃相表⾥(⼀)主要⽣理功能脾主运化将饮⻝⽔⾕化为精微,并将⽔⾕精微转输⾄全身的⽣理功能运化⾕⻝指脾⽓将⾕⻝化为精微物质,将其吸收、运输⾄全身⭐“脾为后天之本”由于⼈体化⽣⽓⾎的物质,主要来⾃脾胃从饮⻝物中转化吸收的⽔⾕精微。

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的盛衰。

⭐“脾为⽓⾎⽣化之源”后天,离开⺟体后⽣⻓和⽣活的时期,与先天相对。

藏象知识点归纳归纳

藏象知识点归纳归纳

藏象细目内容藏象概念藏:藏于体内的内脏象: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功能特点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脏心主血脉心主血:心生血;心行血心主脉: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血液在脉中运行的基本条件藏神(主神志)(主神明)狭义之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广义之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特性心为阳脏;心主通明心的别称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肺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主行水通过宣发肃降,将水液输送到全身朝百脉,主治节全身血液通过百脉流经于肺,进行气体交换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气、血、水的作用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气宣降肺的别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者,气之本细目内容脾主运化运化食物运化水液:上输于肺;向四周布散;胃大肠小肠水液下输膀胱;居中枢转津液主统血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生理特性脾气上升;喜燥恶湿;脾为孤脏脾的别称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下列哪项在心主血脉中起主导作用A.血液充盈B.心气充沛C.心神安宁D.心搏如常E.脉道通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在心主血脉中起主导作用是的心博如常。

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肝E.肾『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脾。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精液C.血液D.宗气E.营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由于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故心主神志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心血的营养作用。

下列各项,与肺主通调水道功能关系最密切的是A.气机的调节B.朝百脉C.主宣发与肃降D.司呼吸E.宗气的生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与肺主通调水道功能关系最密切的是肺主宣发与肃降。

五脏六腑-ma

五脏六腑-ma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学说
第一章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二字,首见于
《素问· 六节 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 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一)神的含义
(二)心主藏神的含义
神的含义
(1)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 总体现 (2)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指人的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的含义
含义: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 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 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3.五脏之阴阳
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 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 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部 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 发挥应有的功能。
五脏之阴虚衰,凉润、宁静等作用减退,阴虚不 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则生虚热性病证。 五脏之阳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减退,阳虚不 能制阴,阴气相对亢盛,则生虚寒性病证。 五脏之阴虚与五脏之阳虚,是五脏气虚的不同表 现。
(一)心 的 主 要 生 理 功 能
主血脉
藏神
心主血脉
心气:是构成心和维持心进行各项功能活动的
最基本的物质,即心之精气,是心阴心 阳的基础 。
心血:是血液循行的主要内容物,具有养心养神
敛藏滋养心气、心阳作用的物质。 四者充盛协调
心阴:心之阴液,具有滑利血脉、凉润、宁静、

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 第三章 藏象(脏象)

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 第三章 藏象(脏象)
剩余部分 水谷之精 脏腑之精 五脏六腑

肾 藏 五 脏 六 腑 之 精
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的基本物质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
先天之精
物质基础 充养培育
后天之精
肾精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 肾所藏之精,又称为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 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参与血液生成和提高机体抗 病能力的生理作用。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 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 主要依赖脾气的气化和升清以及脾阳的温煦作用。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
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水谷精微的转输作用。 包括“化”和“运”两个过程。 “化”
脾阳的温煦 饮食物 脾气的气化 水谷精微
“运”
全身
心肺
水谷 受纳 胃 腐熟 小肠 受盛化物 水谷精微 糟粕 脾 升清 “散精”
气血
全身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出生之后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 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饮食物
消化吸收 转输
水谷精微
“后天之本”
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
脾胃
“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称为“脾气健运”。
纳——受纳、固摄
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 清气 (肺) 下归 防止呼吸表浅 肾 (摄纳)
肾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 肾不纳气 呼多吸少,呼吸表浅,动则气喘
(二)肾与“体华窍志液时”的关系
1.肾在体合骨 2.肾其华在发 3.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4.肾在志为恐 5.肾在液为唾 6.肾与冬季通应

名词解释藏象

名词解释藏象

名词解释藏象藏象(TibetanElephant),又称西藏大象,是体型最大的亚洲象。

它们源自非洲大象,但后来在西藏逐渐演变而成为野生的藏象。

藏象体型硕大,比非洲大象略微的小,头颅上的角略小,身上的长毛更加稀疏,额头上也没有非洲大象的翅膀。

它们是西藏第二保护物,生活在以南林、森林为主的草原环境中。

一般来说,藏象一般长期在雨量较少的地区生活,这样就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他们拥有强大的抵抗力,可以适应低氧、低温、高风和高海拔环境,尽管如此,多数藏象仍然生活在低海拔(1.2-3.3尺)的环境中。

藏象通常在早上活动,进行排泄和拔草,进行活动的时间比较短,通常在太阳最高的时候休息。

在活动期间,除了浅色的河水和湖水,可以看到藏象趴在一边沐浴,以解暑热,其他的时候,藏象会趴在草地上,享受温暖的太阳光照射。

藏象以植物为主要食物,它们喜欢吃色彩斑斓的灌木和植物,也喜欢吃苹果、栗子、桃子,甚至是竹子。

他们一般不吃肉,因为它们拥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本能,基本上都不会攻击人类,但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藏象可以发出恐怖的咆哮来自我保护。

藏象的行为有时会和人类产生互动,它们会把自己当成人类朋友来对待,而且能够理解人类的心意,有时会试图拉着人类,用脚尖轻轻地踩着人类的脚。

尽管藏象会发出咆哮来表示疑惑,但从人类的经验来看,藏象十分友善,比较容易被人类所接纳。

藏象是西藏重要的自然遗产,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藏象生活在森林、草原环境中,保护它们的健康也就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维护藏象的健康就是留存西藏传统和文化的重要任务。

有必要持续地加强对藏象的保护和管理,以解决藏象面临的威胁,确保藏象自由平稳地生存下去。

总之,藏象是西藏特有的特殊物种,对它们的保护和关注,不仅可以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而且会推动西藏的传统文化和保护文化的发展。

未来,我们更加应该注重保护濒临灭绝的藏象,确保它们能够在西藏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

第三章-藏象PPT课件

第三章-藏象PPT课件

-
17
心藏神的临床例证
芬兰一项由8 000人参加的流行病学调查予以证实,调 查发现,心血管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关,特别是严重的心 血管疾病。不同疾病并发抑郁情绪的比例亦不相同: 心肌梗死为45.0%、冠心病为40.0%、高血压为20.0%。 其中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 国外另有文献报道:冠心病抑郁发生率为45.0%,轻度 抑郁为30.0%,重度抑郁为15%~30%。
-
口舌生疮
14
2、藏 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
15
心主宰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
A.心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 “任物者谓之心”
B.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五志唯心所使也”
C.心神统驭魂魄意志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 兼该意志”
心藏神功 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
16
心主宰精神 意识思维活 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 甚至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 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患者全身浮肿,四肢尤甚,脘腹胀满,纳呆,倦怠无力, 时感恶寒,大便稀溏,舌质淡、苔厚腻,脉缓弱。曾服中 西治药疗,症情时轻时重。小便常规:蛋白长期微量或阴 性。综合脉证,诊为水满,乃由湿邪困脾所致。遂投五皮 饮合五苓散加减治之。
二诊:三剂药后,浮肿即消,但药停则肿起,细询病史, 已有两年之久,结合患者脘腹胀满,全身浮肿,四肢肿甚 等症状,本例当辨为牌阳虚,气不化水,水湿泛滥于肌肤 之阴水证。

中医基础学-藏象-(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主要生理机能)

中医基础学-藏象-(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主要生理机能)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第三章 藏象
一、心
2.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第三章 藏象 二、肺
1. 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
不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1)运化食物 (2)运化水液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食物
脾主运化

精微
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 B. 脾的自转输
全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多余的水液
肺、肾
体外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2)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
第三章 藏象 四、肝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第三章 藏象 四、肝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血、津液运行正常
大量津液的生理机能。
第三章 藏象
六腑→大肠
1.生理功能: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排除体外的机能 2)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津液,
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第三章 藏象

藏象的概念名词解释

藏象的概念名词解释

藏象的概念名词解释藏象,是一个汉字词组,由“藏”和“象”组成。

它是藏传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承载着深厚的哲学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藏象的含义,并探讨其在佛教世界观和人生思考中的重要性。

一、藏象的字面意义在字面上,藏象由两个汉字组成。

其中,“藏”字意为隐藏、收藏,含有一种深层次的意义。

而“象”则表示形象、符号。

因此,从字面上理解,藏象可以解释为隐藏在形象或符号背后的深意。

二、藏象在佛教世界观中的意义在佛教中,藏象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外在世界的现象,触及到真实的本我自性。

佛教认为,一切现象皆虚幻,而真实的自性则被隐藏在这些表象之下。

通过参悟藏象,人们可以超越表面现象,认知真实世界的本质。

佛教徒借助于禅定、观想等修行方法,探索藏象的意义。

这些修行方法帮助人们超越感官和概念,触及到超越表面现象的内在本质。

由于藏象是隐藏的,因此佛教修行强调直接认知和体验,而非依赖外部权威或书本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觉悟到真实的自性和世界的本质。

三、藏象与心理学的关联藏象的概念不仅在佛教中有重要意义,也与现代心理学有所联系。

心理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指出了表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意义。

他们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情绪往往受到潜意识和潜藏的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概念与藏象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它们都认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是一种更加庞大的意义和信息。

通过深入研究和认识藏象,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这对于个体发现内在需求、调整情绪以及实现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藏象对于个人思考的启示由于藏象是一个深层的概念,探索它不仅需要修行或科学研究,也需要个人的思考和体验。

而个人思考对于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本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关注外界的表象,而忽视了内心的深层需求。

通过思考藏象的含义,我们可以培养对自身内心的觉察,以及对身边事物的深层理解。

这将帮助我们超越表面的追求和物质欲望,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出入运动。肝主升,
主动、主散的生理 特性是气机疏通、 畅达、升发的重要 基础。
脾胃的运化主要表 现在脾的升清和胃 的降浊,而脾胃的 升降与肝的疏泄功 能密切相关;肝能 生成胆汁,胆汁的 分泌和排泄有赖于 肝的疏泄功能。
以调畅气机为基
男子的排精、女
础,气机调畅,
气血和调,则心 情舒畅。
子的排卵和月经
来潮与肝的疏泄 功能密切相关。
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
全身。
肝的生理功能
▲ ▲
肝主疏泄 肝藏血
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 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是以 肝为刚脏,主升、主动、主 散的生理特性为基础,其疏 泄功能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助脾胃运化和胆 汁分泌排泄 调达情志 调节生殖功能
气机,即气的升降
朝百脉
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
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
④肺的主治节--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
01
肺司呼吸,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地一吸一呼,呼浊吸清, 通畅均匀的呼吸对完成体内外气体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02
调节气机,肺的呼吸运动,是气的升降出 入的具体体现,使气机协调通畅。
六腑,多为中空管 腔性脏器,共同的 生理功能主要是受 盛、传化水谷糟粕。
五脏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

小肠 大肠 胃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 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 肠,故肺与大肠相表里


脾 肝 肾
相互络属于脾胃,故脾与

胃相为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 经相互络属于肝胆之间, 肝与胆互为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 胱经相互络属于肾与膀 胱,故肾与膀胱相表里。

脏腑理论(藏象)

脏腑理论(藏象)
且不与其他脏腑相配合,故称“奇恒之府”。
《素问·五藏别论》:“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
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
脏腑理论(藏象)(藏象)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 脏腑、形体组织、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
–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体内的脏 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在生理、病理上有 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脏腑与体表的皮、肉、 脉、筋、骨等形体组织及目、耳、鼻、口、 舌、前后二阴等五官九窍也有着不可分割 的关系。
脏腑理论(藏象)(藏象)

主要功能
2.主神志:又称心藏神
– “神”:广义、狭义
– 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是大脑对 外界事物的反映,但藏象学说则认为与 五脏有关,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
– 《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情神之所舍也”。
脏腑理论(藏象)(藏象)
心 在志、体、窍、液
– 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以 营养全身的功能。
– 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的 推动,同时还有赖于血液的充盈和脉道 的通利。
脏腑理论(藏象)(藏象)

主要功能
1.主血脉:
– 心气充沛,血脉充盈,血行流畅,则脉象和 缓有力;
– 心血不足,血脉空虚,血流不畅,则 面色苍白无华,脉象细弱无力。
小肠 主要功能
2.泌清别浊
– “泌”,即分泌;“别”乃分别。泌清别浊,就是
分清别浊之意。
– 小肠承受来自胃中的饮食后,在进一步消化过 程中,加以分清别浊:其中清者,即精微物质,经 脾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浊者,其糟柏部分,下 注于大肠、其水液部分,泌入膀胱。
脏腑理论(藏象)(藏象)
心小肠 辨 证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大肠的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 传化糟粕 接受小肠的食物残渣排除体外。 病理: 传导失常 大便异常
肠鸣、便溏、 下痢脓血便秘
(五) 肾与膀胱
(五) 肾与膀胱
藏精、主水、纳气、 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 与膀胱相表里 。
肾的生理与病理 (一) 肾藏精 : 闭藏;肾有储藏、封藏精气的 藏 生理作用。
目的:防止流失、促进精气充 盈,及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胃的生理病理功能特点 胃主受纳(接受、盛纳),腐熟 水谷(消化的过程) 人体后天营养充足与否,取决于脾 胃的共同作用称 脾胃为“后天之本”。 “人以胃气为本” 保胃气
脾、胃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为人体气机运动之枢纽 2. 脾喜燥恶湿:故治湿多从脾入手,治脾喜用 燥药

主通降,以降为 和 病理: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和胃气上逆
1.脾主运化 运输、消化
水液 谷物 为精微 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
(1)运化水谷精微
物质的消化,营养吸收和运输. 脾气健运 营养充足,肌肉丰满, 四肢温暖,活动轻健。
失健运: 腹胀,腹泻,怠倦, 消瘦,营养不良。
(2)运化水湿
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气健运机体的各个组织既得到水湿的 充分濡润,又不至有水湿的储留。
肝的系统连属
肝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之精皆上于目” “肝气通于目”
肝血不足 肝经风热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目失所养干涩,模糊 目赤、肿痛, 目眩 眼斜
胆的生理与病理
储藏胆汁 影响胆汁的排泄 口苦 胆主决断 胆失储藏,精气亏损,神志失养, 神情怯弱,谋虑不决、惊悸、失眠、多 梦
(三)脾与胃
脾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
小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中医藏象学说

中医藏象学说

脾运化

摄血
四、 肝脏
位于腹腔,居膈下, 位右胁内,上附胆, 邻脾胃,属中焦。
(二)、生理功能: 1、主疏泄: 疏:疏通、疏散;泄:宣泄、发散。
肝脏主管疏通体内运行通道,疏散体内壅郁阻滞, 保证运行机制的正常。
2、主藏血: 肝脏主管收藏贮存一定量的血液。
疏泄
(三)、生理特征:
1、肝为刚脏、肝主升发: 肝主升、主动(木) 体阴用阳 。
(二)、生理功能: 1、主血:
(1) 主生血 心脏主管将营气和津液的混合物蒸化
变化为红色的血液。
(2)主行血 心脏(心气)把血输送全身
2、主脉: 指心气有调控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利的功能。
心脏主管全身的血脉
3、藏神:
心脏主管精神、意识、思维和情感活动。
(三)生理特性:
1、主温煦
(1)温煦全身 心火主管温煦全身维持正常恒定体温。 (2)温暖肾水
吸入自然之清气,完成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
2、主宣降 : 肺气宣发 肺气向上向外运动
肺气肃降 肺气向下向内运动
将体内的浊气排出,完成呼气运动。 宣发水谷精气至头面(上)肌肤(外) 将卫气输送分布至体表。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完成吸气运动。 将水谷精气向下向内输送分布。 清洁呼吸道。
(1)精气神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精 微物质。 (2)脏腑功能活动又促进了精气神的生成、 运行、输布、贮藏和代谢。
三、藏与阴阳的关系 阴
脏腑
五脏
五脏
肝脾肾
个体
心阴
阳 六腑 心肺 心阳
四、藏与五行的关系
五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肺
1.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1)主气,司呼吸 一身之气—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主 气 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2)主宣发和肃降 宣 发 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肾阴虚
(津液减少)
(2) 肾主水 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津液代谢需要肾阴和肾阳的调节。 “肾阳为开”—尿液生成排出; “肾阴为合”—水液的重吸收。 病理:肾气虚衰,气化失常。 (3)肾主纳气 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调节呼吸的作用。 生理:肾气充足 肾主纳气 呼吸均匀,吸气有一定深度。 病理:肾气亏虚 肾不纳气 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 2. 肾的系统连属 (1)在志为恐 (2)在液为唾 (3)开窍于耳和二阴 (4)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大 肠 湿 热 腹痛下痢 里急后重
大 肠 实 热 便 秘
大 肠 虚 寒 腹痛、肠鸣、 泄泻
主 津 过 强 大便干 结
主 津 太 弱 大便稀 溏

《四十四难》曰∶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
为幽门,大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是谓七冲门。人但知饮食从飞门而
入,糟粕从魄门而出。不知所谓门者,有开有阖,有旋转之枢,神气之有出 有入,皆由此门。如曰吸门,必先呼出而后能吸入,有如辘轳之有升有降也
2. 肺的系统连属
(1)肺在志为悲、忧 (2)肺在液为涕 (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肺开窍于鼻 生理: 肺主气 主宣发 肺气调和 宣降正常 输津于皮毛 宣发卫气于表 输精于皮毛 窍道通畅 皮毛润泽 抗御外邪 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抗御外邪 呼吸通利,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病理: 肺气虚弱,则卫表不固:皮毛枯槁,自汗,易感冒; 肺失宣降,则鼻窍不通:鼻塞,流涕,喉痒,音哑,嗅觉障碍。
六 腑——三焦 1. 三焦的生理位置 《难经》:“有名而无形”。 《类经· 藏象类》:“三焦者,确有一腑,盖居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 大府也。” 2. 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原气 《中藏经》:“三焦者· · · · · · 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 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2)运行水液 《素问》:“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3. 三焦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上焦如雾: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膈之上) 中焦如沤:包括脾与胃。(膈之下,脐之上) 下焦如渎:包括小肠、大肠、肝、肾、膀胱、女子胞、阴部等。(脐以下至二阴)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在功能上则“藏精气而不泻”而与脏相似,既区别于脏,又 不同于腑,故把它们称作“奇恒之腑”
纳少厌食 胃脘胀痛 嗳腐吞酸 便秘 嗳气 呃逆 呕吐 口臭
六腑——小肠
1. 小肠的生理位置 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接阑门与大肠相连
《灵枢· 肠胃》说:“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脐上” 2. 小肠的生理功能 (1)受盛化物 小肠可以接受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在小肠进一步吸收 (2)泌别清浊 小肠将消化的饮食物,泌成清浊两部分,吸收清者排泄浊者。 病理: 小肠功能 失调 泌别清浊异常 小便短少,泄泻
受盛化物异常
腹胀,腹痛,腹泻,食谷不化
六腑——大肠
1. 大肠的生理位置:大肠位于腹中,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相接,下端连接肛门(魄门) ,包括结肠和直肠。大肠与肺相表里。 2. 大肠的生理功能——传化糟粕、主津 饮 食 物
3. 病理 胃 小 肠 水谷精微 食物糟粕 经脾、肺布散全身 大肠燥化 粪便
大肠主津 大 肠 功 能 失 常
病理
肝气郁结
胆汁郁滞 腹胀、便溏 胆汁上逆 口苦、吐黄绿苦水
疏泄太过
2. 胆主决断:
外溢
黄疸
病理:胆怯怕事,或数谋略而不决,善恐易惊,失眠多梦等。
六腑——胃
1. 胃的生理位置 胃脘 上脘--胃的上部包括贲门 中脘--胃的中部包括胃体 下脘--胃的下部包括幽门
脾与胃相表里。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气以降为顺。 二、胃的主要功能 (1)受纳与腐熟水谷 (2)主通降 病理: 胃气郁滞 胃失通降 胃气上逆 浊气上蒸
五脏——肝
1.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 (1)肝主疏泄(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泄。) 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 用。 ① 调畅气机:指肝的主升、主动特性,能疏通、畅达气机,协调气血运行。 正常 肝 主 疏 泄 肝失疏泄 疏泄太过 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 动正常协调。 疏泄不及 肝气郁结:闷闷不乐、悲忧欲 哭、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 适甚至剌痛或为积。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 赤急躁易怒等。 血随气逆:吐血、咯血,甚则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六腑
• • 六腑: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生理:受纳、运化水谷,传导糟粕。 共同的生理特点: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
六腑——胆 1. 胆的生理功能 (1)贮存、排泄胆汁 生理 肝的精气 肝的疏泄功能 肝 疏 泄 失 常 生成胆汁 助消化
控制调节胆汁排泄 胁胀痛、厌油腻
②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肾中精气包括肾阴和肾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功能物质 肾阳:主一身之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和温煦作用。 肾阴:主一身之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养、濡润作用。
肾阳虚 (生理功能低下)
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无力而迟;浮肿、精神萎靡、反 应迟钝;腰酸腿软、阴部清冷、小便清长、生殖功能减退。 心烦意乱、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脉细数、舌干红少苔等; 腰酸腿软、阳事易举、遗精、早泄等。
•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 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 的现象。
“有诸内,必形诸外” 主要特点: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中医脏腑是不仅仅是一个 解剖学上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生理病理学的综合 概念! 五脏 包括心、肝、脾、肺、肾。 形态:实质性脏器; 功能:化生、贮藏人体的精气;藏神。 《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实”
② 助脾运化 饮 食 物 消 化 吸 收 纳 运 升 降 肝 主 疏 泄
脾 胃
影响
调 升理 降脾 胃
胆分 汁泌
③ 调节情志 肝的疏泄功能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的作用。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心情开朗
肝 失 疏 泄
疏泄不及
肝气郁结
心情抑郁
疏泄太过
肝阳上亢
烦躁易怒
④ 调节生殖功能 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肝疏泄功能正常 肝疏泄功能障碍 精液排泄通畅有度、月经周期正常、经行通畅。 排精失常、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或痛经、闭经等。
(2) 肝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不能养目:两目干涩昏花, 或为夜盲。 藏 血 失 常 肝血不足 肝不藏血 不能养筋: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各种出血,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
2. 肝的系统连属
(1)肝在志为怒 (2)在液为泪 (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4)开窍于目
五脏——脾
1. 主要生理功能 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1)脾主运化(运:指转运,输送;化:指变化,消化)
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 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 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2)脾主升清(升--指上升,向上转输;清--指精微物质) 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同时脾气的升发具 有固摄内脏,防止脏器下垂的作用。 (3)脾主统血 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2. 脾的系统连属 (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2)在志为思 (3)在液为涎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五脏——肾
1. 主要生理功能 “腰者,肾之府”。 主要生理功能:肾藏精,主水,主纳气。 (1)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精来源: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精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齿、骨、发是 观察肾中精气的外候。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肾 精 不 足 青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 中年性机能减退,或出现早衰。 老年衰气机
不转,人但知降下而不知升提,有如辘轳之绳,西不能下,因东之碍而不升 。故曰∶将欲下之,必先举之。此之谓也。
六 腑——膀胱
1. 膀胱的生理 膀胱与肾相表里 2. 膀胱的生理功能 贮尿和排尿 尿多、遗尿、失禁。 3. 病理 开合失调 尿少,尿潴留等。
肃 降
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3)通调水道 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4)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呼吸宣降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功能:助心行血 主治节: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以下)。 ①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③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运;④调节水液代谢。
五脏——心
1. 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 心气充沛 条件 血液充盈 血液运行正常:脉象和缓、有力 脉道通利 心气不足; 血液亏虚 血脉空虚:脉细弱无力 脉道不利 血脉瘀阻:脉象细涩、结代。 (2) 心主神志 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 2. 心的系统连属 (1)心在志为喜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3)心开窍于舌 (4)心在液为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