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复习导学案世说新语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导学案
课题:8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过程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文体知识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
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2.作家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
3.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骤.(zhòu) 絮.(xù) 奕.(yì) 谢道韫.(yùn)4.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5、诗文朗诵(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的爱恋)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导学案导学案:《世说新语》一、导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说新语》这部经典文言文阅读,了解作者刘义庆和该书的内容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世说新语》的作品背景和作者刘义庆,并分析该书的内容特点与主题。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世说新语》的内容特点,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演绎。
2. 运用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几张明代文人的画作和传统文化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出本篇文章的主题:《世说新语》。
2. 感知新课(20分钟)通过几个短小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特点以及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演绎。
师生共同讨论观点,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预习新课(20分钟)让学生围绕《世说新语》这本书展开预习,对课文的标题、作者、内容等进行了解。
提醒学生关注重点词汇和句型,做好预习笔记。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4. 阅读新课(30分钟)师生一起朗读课文,学生轮流朗读。
师生共同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小结归纳(1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讨论的结果,对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学生可以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反思。
师生共同总结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6. 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后补充材料,了解更多关于《世说新语》的知识。
并提醒学生对新课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复习,做好笔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小荷尖角,谢家玉树——《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3、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学习重点】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学习难点】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某日,窗外突观雪花潇洒舞动,出门观之,似白羽之物落之以鼻,欣喜之时,仆人奉上家宴邀请函一封。
家宴邀请函久未通函,展信如唔。
今晓时分忽见窗外大雪盛景,兴味盎然,乃邀族内亲友莅临寒舍,行人间乐事,赏美景吟诗。
一赏乐景二品才情,为家中小辈学问指点迷津。
雪重路难行,切记小心。
顺颂时祺。
谢安亲笔作为谢氏家族成员,请你应邀出席宴会。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任务二:处境析情,品宴会雅言任务三:谢家玉树,感宴会雅风二、宴前准备早闻谢家叔父家学渊博,盛名在外,许久未见,你倍感压力。
故请搜集《世说新语》相关知识,了解亲友,盛装赴宴。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__________(朝代)王朝宗室,_______家。
字_______。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__________小说集,是六朝__________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__________篇,主要记载__________到__________(朝代)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称其为“_________ ”。
3、搜集相关资料,走近亲友——谢安、谢道韫、谢朗:三、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宴前准备完成,遂动身前往谢氏祖宅,宴会是何景况?请译读感知。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复备:教务处审批:班级:小组:姓名:课题:22·《<世说新语>二则》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 了解刘义庆及《世说新语》2.积累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
3.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重礼守信。
4.学习一些刻画人物的手法,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知识链接】1、刘义庆:(403—约443),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著有《世说新语》,还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东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自主学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期.行()尊君在否.()华歆.()辄.()拯.()王欲舍.所携人携.()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
(1)有一人欲.依附()(2)幸尚..宽,何为不可.()()()(3)陈太丘与友期.()(4)太丘舍去.()(5)既已纳.其自托()(6)遂.携拯如初()(7)相委.而去()(8)元方入门不顾.()三、翻译下面语句(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注释里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记出来,再对学,一起把不会翻译的推敲出来)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②尊君在不?翻译:③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④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翻译:⑤幸尚宽,何为不可?翻译:⑥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
翻译:⑦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翻译:⑧遂携拯如初。
翻译:⑨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翻译:【合作探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质疑提出看法,形成答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2、《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什么?5、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素养目标1.识记《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
◎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知识链接钟家少年巧答文帝钟毓和钟会从小就有美名。
当他们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了他们两人,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叫你的两个儿子来。
”于是钟毓和钟会来朝见魏文帝。
钟毓的脸上有汗水,魏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情境预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古代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导学建议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司马光砸缸”“王冕画画”“曹植作诗”的视频,让学生开阔眼界,融入情景之中。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的生活和风气。
全书语言简练,词意隽永。
鲁迅称其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俄而雪骤.()(2)即公大兄无奕.女()(3)未若柳絮.因风起()(4)白雪纷纷何所似.()2.解释下列词语。
(1)内集:(2)俄而:(3)欣然:(4)拟:(5)儿女:(6)骤:(7)因:(8)未若:3.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讲述的故事。
【答案】1.(1)zhòu(2)yì(3)xù(4)sì2.(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不久,一会儿。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一、导入《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作者为晋代文学家刘义庆。
本书记载了晋朝历史上的许多典故和故事,深受读者喜爱。
今天我们将进修其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分析讨论,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二、故事一:刘琦见曹操刘琦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将,他曾经在曹操的麾下为官。
有一次,刘琦前去造访曹操,曹操看到他来了,就问他:“你为什么来见我?”刘琦回答说:“我听说您有三军,我想来看看。
”曹操听了笑了笑,问他:“你看到了吗?”刘琦回答说:“我看到了,但是我看不到您的三军。
”曹操听了很高兴,赞扬刘琦有见闻。
三、故事二:王衍谏猎王衍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宰相,他曾经在晋武帝的朝廷上谏猎。
当时,晋武帝热衷于狩猎,经常出去打猎。
王衍认为狩猎不仅浪费时间和粮食,而且对匹夫不利,于是上书谏言。
晋武帝听了他的劝告,遏制了狩猎,匹夫也因此受益。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刘琦和王衍都是有见闻、有胆识的人。
刘琦看到曹操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真正的三军,说明他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王衍能够直言谏猎,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说明他有勇气和经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刘琦和王衍一样,有见闻、有勇气,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息进步,不息成长。
五、思考与总结通过进修《世说新语》中的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迪:1. 有见闻,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2. 有勇气,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 做事要有经受,不怕困难和挑战。
希望同砚们在平时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牢记这些道理,不息提升自己,成为有见闻、有勇气的人。
愿我们都能像刘琦和王衍一样,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并分析其中的道理。
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导学内容:1.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由刘义庆编撰。
全书分为五编,共包含445则故事,涵盖了政治、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
这些故事以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处世之道的思考,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为优秀的散文之一。
2. 两则故事故事一:孔融拒曹操曹操曾经屡次邀请孔融入仕,但孔融坚决拒绝。
曹操曾问孔融:“你拒绝我的原因是什么?”孔融回答说:“君子不陷于井中,不与虎豹同穴。
”曹操听后感叹道:“我有千里马,却无好骑手。
”故事二:曹操借东风曹操在攻打濮阳时,遇到敌军水深难渡。
曹操下令将帆布挂在树上,借助东风让帆布吹向敌军,使得敌军以为有大军前来,最终成功渡河。
导学问题:1. 你认为孔融为什么拒绝了曹操的邀请?这体现了孔融的什么品质?2. 曹操为什么要借东风来迷惑敌军?这个策略的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孔融拒绝曹操的原因,以及这种拒绝的品质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意义。
2. 阅读分析:请同砚们阅读《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分析其中的道理,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讨论。
3. 个人思考:请同砚们针对导学问题进行个人思考和总结,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阅读更多《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开掘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2. 鼓励同砚们写下自己的《世说新语》,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处世之道。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世说新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不息积累智慧,成为真正的君子。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指代的历史时期、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新华字典中的词语。
3、通过阅读文献,掌握文化知识。
4、提高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世说新语》的历史背景与作者,掌握其作品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新华字典中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1、掌握复杂的文化知识与人物关系的解读。
2、提高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
首先要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听讲,理解知识点。
2、让学生阅读《世说新语》。
通过阅读体会文本情感、背景、细节。
3、小组讨论法。
让学生一起探讨如何理解词语、句子结构,并用学到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课前布置的家庭作业,“把新华字典中的‘温良’呈现在班级红太阳上”,来引导学生了解新华字典,让学生明白了解字典和概念有助于学习《世说新语》。
2、集中讲授教师以《世说新语》的前言和后记为依托,依次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作品简介、时代背景、内容架构等,通过简单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重要性和价值。
3、分组讨论在学习掌握了《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后,向学生提供两则文本,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本中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4、再现班级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介绍他们的看法和理解,检测学生是否了解了历史事件的背景、人物关系。
同时展示选定的生动有趣的文本。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继续学习《世说新语》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六、课后作业1、课后复习新华字典中的词语。
2、预习《世说新语》后续的内容,准备将个人总结和读后感带到下一节课中。
3、阅读一篇与《世说新语》相关的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想法或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习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
2、请学生试读课文
3、教师X读
4、学生齐读
5、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补充:
《咏雪》问题组:
1.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有的学生诵读缺乏自信,教师要给予鼓励和信心。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研
习
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说说原因。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更能写出雪花随风飘舞的情态。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作者简介:
X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某某某某)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X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X裕之侄,某某景王X道怜之次子,其叔某某王X道规无子,即以X义庆为嗣,袭封某某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X义庆是X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8.《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1.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学习难点】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体会谢道蕴的不俗之才。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阳夏.()雪骤.()差.()可拟.()柳絮.()2.解释下列词语。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4.填空。
《世说新语》是朝的(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
【课中探究】5.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6.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7.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8. 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我喜欢,因为【拓展延伸】9. 请说出连续的两句有关描写雪的诗句,标明作者和出处。
【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概括友人与元方的性格特点。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友人惭.()陈寔.()颍.川()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教案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教案初一语文世说新语教案优秀3篇网作者精心整理初一语文世说新语教案,希望这份初一语文世说新语教案优秀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初一语文世说新语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初一语文世说新语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doc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冃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徳。
【重点聚焦】“撒盐空、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说说原因。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更能写出雪花随风飘舞的情态。
【难点突破】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 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走进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宋宗室, 武帝时袭封临川王。
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背景追溯】《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木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主要记晋代上大夫的言行、形式,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作风。
【拓展链接】古诗词咏雪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口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一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一一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枚开。
一一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口HH恿,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板书设计】咏雪背景:雪日论诗空撒盐故事:命题答疑若柳絮因风起点题:赞赏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过期不至------ 无信对子骂父------ 无礼据理和驳【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柳絮(XU )差可拟(")尊君在不(f6u )雪骤(处沁)• • • •2古今界义①儿女古义:了侄辈,指家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了女②文义古义:业今义:文章的总思③去古义:今义:到、往④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⑤顾古义:回头看今义:M⑥期古义:约宝今义:ILffl⑦引古义:拉今义:引川3 —词多义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因为)4通假字尊君在不。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世说新语》是一部有关古代历史人物言行的经典文集,记录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谈论和行为,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
今日我们将深度进修其中的两则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用;2. 理解《世说新语》中两则故事的含义和教训;3. 探讨古代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我们当代人的启迪;4. 提高同砚的历史文学阅读能力和人生道德素养。
三、教学过程1. 了解《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是南朝东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作者是晋朝著名文学家刘义庆。
2)《世说新语》主要收录了当时各朝名臣谈论和行为的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
3)《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涉及政治、军事、文学、道德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2. 分析两则故事1)关羽举贤士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他有一次在街头听到两名智慧过人的年轻人谈论国家大事,因为他们的见解分外独到,关羽感到佩服,当场举刀请他们辅佐蜀汉。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英勇的将领应该多听取智者的意见,擅长借助他人之智。
2)孔融请贤士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大儒,他有一次在家中设宴请来了几位才华出众的贤士,大家互相沟通学问,品评食品。
其中有一位贤士赞叹道:“此食物非孔家无法烹。
”这句话意味着孔融不仅才华横溢,连厨艺也是无人能及的。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有才华的人应该谦逊谨慎,虚心接受他人的赞美。
3. 谈论沉思1)这两则故事中的人物有何共同点?2)他们的言行对我们当代有何启迪?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践行这些价值观念?四、展开活动1. 小组谈论:将同砚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谈论并总结这两则故事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
2. 朗诵沟通:让同砚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朗诵和表演,从而更深度地理解和感悟其中的道理。
3. 作文撰写:要求同砚依据这两则故事,写一篇关于人生价值观念的短文,表达自己对于人生道德和成功之道的沉思。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导言《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分为四十九个篇章,记录了三国至南朝时期(约公元220-589年)的人物言行、文化艺术、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实和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为你介绍七年级语文中的两则导学案,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世说新语》。
导学案一:《世说新语》选读学习目标本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有:1.了解《世说新语》的产生背景;2.掌握文献的阅读方法;3.了解《世说新语》的篇章划分和选读原则。
内容简介《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记录了三国至南朝时期的文化现象、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人物言行等方面的历史事实,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状况的重要途径。
而且,我们在阅读《世说新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自己对古代人物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认识,而且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1.背景了解了解《世说新语》的产生背景、作者、成书历程等基本情况,对文献的正确阅读和理解非常重要。
2.阅读方法在阅读《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先通读全文,再分段分句仔细阅读;对生僻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及时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等。
3.篇章划分和选读原则《世说新语》分为四十九个篇章,每篇章都以一位古人的名字命名,每篇都包含多个小故事。
我们在阅读《世说新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恰当地选择篇章和故事进行阅读。
总结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世说新语》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更方便和更快地阅读文献,并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学习。
导学案二:《世说新语》中的警句学习目标本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有:1.学习《世说新语》中的警句;2.分析和理解警句中的深意;3.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人生领悟力。
内容简介《世说新语》中的警句,既是人们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深层次的反映,也是生命智慧与历史经验的结晶。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认准字词,反复朗读课文,读通、读顺文字。
2.感受传统文化中的美感。
3.知道古人相互之间的一些尊称、谦称的文化。
预习重难点
1.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教养。
了解相关知识
1.《世说新语》是一本怎样的书?
2.谢太傅与文中几个人物的关系。
3.陈太丘与儿子陈元方生平的一些事迹。
预习指导:
一、梳理文中的字词意思
内集:期行:
日中:相委而去:
顾:未若:
因风:在否:
引:乃:
日中:
二、结合注解,梳理句意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太丘舍去
4.相委而去
5.元方入门不顾
6.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小伙伴合作探究
1.哪一个描述雪的语句最形象生动?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
2.文中作者为什么会单独介绍谢无奕之女?
3.“元方入门不顾”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4.本文中的两个小朋友都是很聪慧的,你身边还有类似的人吗?说来听一听
四、预习检测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差可拟()
期()行
入门不顾()
去后乃至()
相委而去()
家君()
下车引之()
2.结合文后三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说一下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七年级语文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
自主学习
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复习导学案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学习目标
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法指导: 1.同学们在学习两则故事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训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
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课文朗读】
1.朗读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奏,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
儿女:
俄而:
骤:
未若:
【常识积累】
3.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知识能力运用
【文言语法】1.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达标检测 1.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2.判断正误。
A、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
B、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
3.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