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观人七法”10-9
褚葛亮七观
诸葛亮的七观
诸葛亮认为知人之法大体有七种:“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将苑·知人性》) 意思是说,要以论是非曲直而观察人的志向和信念,以辩论问题而观察人的应变能力,以谋取计策而观察人的本事能力,以临祸难而观察人的勇敢,以醉酒而观察人的本性,以施利而观察人的清廉,以委托办事而观察人的忠信。
诸葛亮围绕一个“知”字,讲了七观,思路缜密,可谓识人之良方。
以上七种察人方法,虽然未必能一一穷尽,但它是一定条件下的经验总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一定可取之处。
这是讲如何观察、考察人,知人善任,是为将帅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人力资源-识人七法
人力资源知识交流
诸葛亮识人
诸葛亮将面试人才的角度设定为"志、变、识、勇、
性、廉、心"7个方面,并针对每个角度设计了科学的面 试方法,也因此为刘备选拔了诸多人才,也因此奠定三 分天下的人才基础。
识人七法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路不险,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无以知人之才。”要真
正判断一个人的勇气和胆识,从他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屈辱、面 对苦难时的态度和采取的应对,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一个拈 轻怕重,寻求安逸的员工,永远不会成为企业的助力!
问题: 1、你工作很努力,也有许多成果,但你总是没有别的同事收入高,你 怎么办? 2、假如你的上级经常把你的工作安排得很满,假期都没有时间休,你 觉得合理吗?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3、当你被安排做一件事,一把手和主管你的副手对这件事的相连,有才无德信者只可小用,有德信而无才者可培用,无才 无德信者用之何用?把某件事情交给他去办,从而观察他的信用程度。 单纯通过问话,很难真正有效判断一个人,有些人可能说起来天花乱坠, 一碰到实际问题就手忙脚乱。
问题: 1、假如领导从你身边走过,你很热情的跟他打招呼,他却没有反应,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2、在一次重要会议上,领导作报告时将一个重要的数字念错了,如不 纠正会影响工作,遇到这种情况你应怎么办? 3、在实际生活中,假设你做了一件好事,不但没有人理解,反而还遭 到周围同志的讽刺挖苦,这时你应怎样处理?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他真有学识吗?通过询问其计谋,征求他的意见,从而观察 他是否具有真才实学。这在面试中是最常用的,一般是考察应聘 者的学识、工作经验、各项技能掌握情况。 “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像一个水手走进了一 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就不能肯定他究竟在往哪里走。”
诸葛亮认人7法
诸葛亮在《将苑》提出了为将者所需具备的七项特质,并提出识辨这七项特质的方法,即识人七法:一曰,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以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这七项特质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也可以理解成为将的早期胜任力模型现浅析如下:一、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此句指向对方提出是非问题,察看其价值观与职业倾向。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价值观是否积极、是否相对正确,志向是否远大。
为将,忠诚爱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要素,为将者如敌我不分,善恶不解,那后果是极其残忍的;志向远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改进,即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治性和坚韧性等几方面。
在诸葛亮看来,“志”是第一位的,是方向性的要素,用现在的话来讲,态度志向决定成败。
通过问是非问题,察看对方的价值判断标准及倾向、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变通能力。
兵者,诡道也。
两军对阵,军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所以为将者应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与灵活性,敌变我变,出奇制胜。
宋朝应该是国富的时代,但兵却不强,对外战争(反侵略)基本无可圈点之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对武将统帅权力限制太多。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可宋朝皇帝却不谙战争法则,为他的将军们准备了一堆的阵图阵法并让其随身携带,将军们只能按阵图阵法打仗。
将军们如要是有自己的练兵想法或者计划,须先报皇帝过目,这种僵硬的指挥,降低了武将们制敌的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贻误了稍纵即逝的战机。
而岳飞用兵,却打破了宋朝的常规。
他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些学者将“一心”译为万众齐心,集中兵力,我觉得这里“一心”应译为一念,即一念之间,选择A作战方式还是B作战方式,成败于一念之间,也即具体问题具体灵活应对,快速准确有效应对。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识人用人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关于如何知人识人,诸葛亮有著名的七观法供我们参考: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
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周恩来在但是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老师为之震惊。
(另有一种解释就是通过刻意的搬弄是非,来试探、刺激、诱导,来观察其品性气质。
)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
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
”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指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的真伪、广窄等。
有一个例子,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周后,埃森豪维尔给马歇尔参谋长叫去,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马歇尔是想亲自考察埃森豪维尔在战争压力下如何出谋划策。
在当时混乱和不利的情况下,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也已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果然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
埃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这种方法是突然告诉一个人说大难降至,通过观察他的表现是否勇敢。
看人七法_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看人七法_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看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蜀相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七项识人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七项识人法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
虽然诸葛亮所处的年代离我们的年代已相当久远(两代相距约1800年左右),七项识人法也不可能囊括所有识人之法,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现在识人的标准,但他抓住了识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方法即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具有现实意义。
读之品之,咀嚼玩味,这七项识人法仿佛就像浓郁芬芳的香茗,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清新爽人,越发让人感到其非同凡响,从中受到教益。
一、观志识人。
志向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
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志向,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因此有人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在没有星辰的黑夜里行走,眼前一片漆黑,前程暗淡、渺茫;更好像在没有航标灯大海行船,总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总也不敢放心大胆地扬起前进的风帆。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没有一个促使其为之奋斗的目标,他的一生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年华虚度,活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相反,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他的心中就像点亮了一盏通往成功彼岸的明灯,他会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不畏劳苦,不怕挫折,不惧任何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
有时他会表现得坚忍不拔、昂扬向上;有时会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困境中而苦中有乐,更多的时候他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身处逆境却锲而不舍地努力着、奋斗着、期待着.....。
由此推断,这样的心理品质和精神,将会成就一个有作为的人:高尚的品质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无尽的力量也会从他身上迸发出来,理想的光芒也将在他的身上闪耀开来。
诸葛亮观人七术
诸葛亮观人七术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向来以神机妙算名扬后世,甚至于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已经成为了一个具备着呼风唤雨、未卜先知等等神奇能力的人物。
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也确实具有多方面杰出的成就,他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还是一个发明家,当然最为人瞩目的还是他在军事与政治方面的成就。
作为蜀汉先主刘备的托孤大臣,诸葛亮几乎统摄了蜀汉后期的军政大权,是蜀汉的柱国基石,这样的领导人物不仅仅需要管理日常事务,而且同时也肩负着“为国选材”的重任,需要为国家提拔培养后进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够去确定并提拔人才呢?诸葛亮在他的《知人》一文中,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被后世称为“诸葛观人术”,总的来说就是牢记这7句话,就能够练出“火眼金睛”,很轻松地洞察他人的本质,任何人都无所遁形。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说询问他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看法,以此来观看他的心智与心志,现在很多父母在见到女儿男朋友的时候,都会邀其一起吃饭,然后装作不经意地问他对于当下某个新闻事件的看法,然后判断这个男人是否值得女儿托付终身,其实便是不自觉地运用到了这个方法。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在生活中其实也有经常运用到,一个人在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后,你就不停深入进去,有的人稍微深入就谈不下去了,反而会变得恼羞成怒,这种人就不足以信任;有的人依然胸有成竹章法不乱,这就说明他在说话之前必然有过极为深入的思考,具有卓越的才能;有的人尽管已经说不上来但是会坦诚自己的错误,这种人虽然才智不足但人品也还算踏实。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向他询问治国安邦乃至于处理日常小事的计谋,去看他的见识以及处理事务的思路,以此来判断他的才能,事实上像诸葛亮本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初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去拜访他的时候便是“以天下大事咨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娓娓而谈,成就了千古美谈“隆中对”,他也因此而得以被重用。
面谈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详细描述
在面试过程中,企业可以运用诸葛亮的识人 七法对应聘者进行深入了解,评估其性格、 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判断其是
否符合企业需求和未来发展。
总结词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可以帮助企业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员工的特点和能力,优化团队配置,提高团队整体 绩效。
详细描述
通过诸葛亮的识人七法,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员工的特点和能力,根据员工的特长 和潜力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团队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详细描述
诸葛亮认为,通过询问一个人对是非的看法,可以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是非有明确判断的人,通常有清 晰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立场。相反,对是非含糊其辞的人,可能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
第二法:穷之以辞观其变
总结词
通过在言辞上不断追问,观察其应变能力和思维敏捷程度。
详细描述
诸葛亮认为,通过诱之以利益来观察一个人是否廉洁 自守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原 则、不为利益所动的人,通常具备较强的道德观念和 自我约束力。而容易被利益所动摇的人,可能在道德 观念和自我约束力方面存在欠缺。
第七法:临之以势观其不惧
总结词
通过让其面临强大的压力或困境,观察其是否具备不惧挑战、勇往直前的品质。
总结词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可以帮助个人更 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 职业发展方向,提高个人职业竞争 力。
详细描述
通过诸葛亮的识人七法,个人可以深入了解 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
规划,提高个人职业竞争力。
04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的启示
对现代识人方法的启示
面谈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诸葛亮识人七法
诸葛亮识人七法简介蜀相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识人七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此七观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
虽然诸葛亮所处的年代离我们的年代已相当久远,不可能囊括所有用人之法,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用人标准,但他抓住了用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方法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具有现实意义。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此句即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场、观点。
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
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
志向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
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因此有人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在没有星辰的黑夜里行走,眼前漆黑一片,前程暗淡、渺茫;没有志向的人更好像在没有航标灯的大海中行船,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不敢大胆地扬起前进的风帆。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不仅观其志,还提供观志识人的方法。
例如少年时的周恩来就有众所周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宏图大志,通过周总理年少时的远大志向便可知其将来必成大器,实事已经证明,正是这一志向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杰出政治家。
由此可见,观志识人不失为选人用人的一个基本方法。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能力。
选人用人不应是本本先生,更不能是郑人买履的“郑人”,那么怎样知其应变能力强弱呢?诸葛亮的办法就是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让他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嘴之力,看其反应如何。
应变能力弱者无力回天,瞠目结舌;应变能力强者,定会绝处逢生,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新意。
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之人,也一定是对该事情了如指掌,深得其道之人。
识人选人用人的经典“孔明七观法”
就是这么简单而有效的七种方法,很遗憾应用的人却很少。诚然,了解人才和使用人才往往比较复杂,有些人才甚至会受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才亦然。我们并不否认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认识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不管有什么不同,选择任何一个人才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也就是面试阶段、试用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中,我们都要善于运用“七观法”。
“七观法”不仅是一个比较好的识别人才的方法,而且也是一个选择人才的很好的工具。所谓“七观法”,就是诸葛亮在识别人才和选择人才时所用的七种观察方法。“七观法”曰: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谁都知道企业的“企”字“无人则止”的道理;谁都知道人才的作用和意义;谁都想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甚至思贤若渴。但是,如何识别人才、选择人才?就方法而言好像比企业利润还多。尤其是一些人力资源专家们,整天绞尽脑汁想途径,费尽心思编方法,各出奇招,搞得人们目不暇接。其实,真的用不着费这么大的劲、劳这么大的神,只要看一看诸葛亮的“七观法”也就轻松多了。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人才能否委以重任,不只是一个信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基于才能之上的忠心和敬业的问题。诸葛亮的“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说交代给他一件事情,让他去完成,通过他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来观察其诚信和忠心。正所谓“人无信而无立,事无信而无成”。“人”和“言”组成“信”,就是告诉我们:信,是人说的话,不是牲口说的“话”。
诸葛亮知人识人七观法
:【诸葛亮知人识人七观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后人又补充: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卒能问焉而观其智;观其好恶而知短长;观其交友而知贤肖。
攤書枕畔送黃昏,淚濕行間舊墨痕。
種豆豈宜雜荒穢,植桑曾未擇高原。
孤雲靉靉誠何託,新月依依欲有言。
山澤川塗同一例,人生何處不籠樊。
汪精卫。
诸葛亮识人用人“七观法”
诸葛亮识人用人“七观法”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群星闪耀,英雄的传奇,智者的比拼,都使“三国”这段历史充满了智慧与传奇。
而“三国”对人才的争夺尤其激烈,无论是唯才是举、求贤若渴的曹操,还是肝胆相照、竭诚待人的刘备,或者升堂拜母、托以兄弟之情的孙权,他们选人、识人、用人,都有独到之处,都选拔和笼络了一批忠良死节之臣和能征善战之将,共同谱写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诸葛亮对识人用人提出了七条标准,后人称为“七观法”,主要内容是:“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智;期之以事以观其信;临之以利以观其廉;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告之以祸以观其勇。
”这七个方面,既要求德,更注重才,德才兼备,全面考察,比曹操的“唯才是举”要科学得多。
细读之下,颇多教益,遂将所感所悟记下,以娱心志。
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这里的“志”即志向、志趣,这句话的意思是:向对方提出是非不同的问题,通过与之交谈,观察对方是否志向远大,能否明辨是非,有无宽广的胸怀。
有无远大志向,这是我们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时首先所要考察的。
胸无大志,猥劣之人,断不能成就大事,也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曹操在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对袁绍其人有一段精彩的评价,说他“干大事吝惜身子,见小利却拼上性命,算不得英雄”,可见袁绍在曹操心目中是个见识短浅,胸无大志的人,终为曹操所灭。
而志趣不同,也难于共事,所谓“异己难与同谋”,如南唐后主李煜,虽然聪明有才,文彩风流,而其志却不在安邦治国,只在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结果弄得家国破碎,囚禁至死。
诸葛亮的第二句话是“穷之辞辩以观其变”,这个“变”即应变、变化,意思是向对方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并追根问底,考其细节,考察其有无灵活应变的能力,有无见微知著的水平。
赤壁之战,完美地展示了诸葛亮天才的外交才能和应变能力。
当时曹操陈百万雄兵于长江北岸,气势汹汹;刘备新败于长坂,无力抗衡;而孙权朝野一片投降声音。
诸葛亮的7字识人秘籍,以及天才的21个特征!
诸葛亮的7字识人秘籍,以及天才的21个特征!作者:水木然作品变革三部曲已经出版本文选自《个体崛起》诸葛亮有一个识人秘籍:即:“7字识人法”,非常经典受用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
这7个字可以非常全面的观察一个人。
我们除了学会识人之外,还要善于发现那些与众不同的人物。
请记住下面22条特征,学会识人、懂得用人,是我们改变世界的第一步!01. 一个人如果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东西,今后一定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
02. 不合群者,独来独往的人,常有过人之处。
整天混在各种人群之间的人,往往都是泛泛之辈。
03. 当你成功时候前来道喜的人,一定也说你失落时候会踩你的人,请谨记!04、他们往往能经受很大的诋毁,也因此配的上同样大的赞美。
05. 敢在人群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的人,常有大本领。
而那些为人处事总是四平八稳的人,往往都是情商又高又虚伪的人,很显然未来社会已经不适合他们。
06. 执着的人多数时候要比随顺的人要强,狂妄的人也多数时候有过人之处。
当然,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固执狂妄的人,是没出息的人,只是钻牛角尖。
07. 走路比常人快、说话比常人利索、眼睛不随便转移、不拖泥带水、婆婆妈妈的人,多有过人之处。
08. 能够做到知人而不评人,是大才。
09. 当一大群人都反对他的时候,他还是依然不改变他的想法的人,常是能干的人,以后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10. 为了生存能够放下架子去捡垃圾、擦皮靴的人,日后会有出息。
韩信的胯下之辱,不是常人能懂。
11. 几乎听不到他说某某某很厉害的人,不可以小视。
那些整天在吹嘘别人成就的人,多是没出息的人。
12. 说出了话就能马上执行的人,必能有大作为。
整天人浮于事、夸夸其谈的人,往往都只是嘴皮子上有功夫。
13. 看他做事情条理分明,步步都显出目的性的人,脑袋不会弱。
诸葛亮《识人七法》
-8-
诸葛亮《识人七法》 诸葛亮《识人七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
诸 葛 亮 识 人 七 法
。
考察是否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考察是否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未能 完成时的托词是否属实。 完成时的托词是否属实。 观察其与人约会时是否守时。 观察其与人约会时是否守时。
8、 放之以权限而观其识 、
诸 葛 亮 识 人 七 法
-1313-
创业成功与否,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用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权与观察,纠偏。 授权:给予其足够的权限,让人有个空阔的 授权 活动空间 。 观察:观察其工作的办事过程,一看其处理 观察 事情的能力,二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三 者在偏离工作轨道。 纠偏:对公司可能造成较为重大的负面影响 纠偏 或损失时,要及时出手予以纠正或制止。
-9-
即对人的直接提问, 即对人的直接提问,看其分辨曲折 是非的能力如何,以考察他的立场、 是非的能力如何,以考察他的立场、 观点、志向、 观点、志向、爱好和兴趣 同一个团队的人, 同一个团队的人,合作的基础是拥 有相同的价值观 道不同不相为谋
2、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
诸 葛 亮 识 人 七 法
9、 观其对手、好友而辩其人 、 观其对手、 物以类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诸 葛 亮 识 人 七 法
-1717-
看一个人的品格, 看一个人的品格,要看他身边的好友都是 什么人。 什么人。 看一个人的能力, 看一个人的能力,要看他对面的对手是什 么层次。 么层次。 其面对的对手、 其面对的对手、周围的好友的能力品行决 定了其人的品性能力。 定了其人的品性能力。
诸葛亮的七观法
诸葛亮的“七观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是祸难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人不能善用。
人才了解往往比较复杂,有些可能隐藏的比较深,有些会受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事实上不同层级的人员,面试的深度也要不同。
为了企业的实际需要,有些可以在其他阶段去了解。
有的时候用人单位左拣右捡不得要领,原因上有使用工具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掌握不好“适可而止”。
一个人才从开始到工作阶段分为三个期间:面试期间、试用期间、正式工作期间。
在这些期间中我们使用的工具也要拆解。
一、在面试期间应: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二、在试用期间应: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是祸难观其勇。
三、在正式工作期间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决定了企业要用这个人多久。
选择中层经理时,按此程序足以。
在选择高层时(副总经理)要把一、二、合为面试期间考察。
三、为试用期间考察。
重要岗位的副总经理选拔注意:酒后乱性者最好不要委以重任。
甚至结束试用。
这样做的原因是合理安排测试内容,这一方面减少招聘工作量,有的放矢,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程序。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
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
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
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诸葛亮传世经典观人术——七句口诀
诸葛亮传世经典观人术——七句口诀诸葛亮一生纵横政坛和沙场,阅人无数。
他的识人法则,更是精辟独特。
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
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他都要起用大量人才,因此,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早已发展处一套自己的识人之法。
他在《知人性》一文中,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简而言之,是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大方面全面考察,真可谓面面俱到。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庄子·齐物论》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人我彼此,各有是非,对世界的看法总是不一样的。
一个无志之人,要么是一个庸碌的人,要么是一个骑墙的小人。
这样的人对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因此,一个人的是非观,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变”指的是应变能力。
要认识一个人可以与他多说话。
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看他如何应对。
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头脑灵活,思维敏捷。
内心有坚持的人,辞辩虽繁,但万变不离其宗。
而没有底线的小人,虽然说话五花八门,但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识”指的是见识。
临事对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水平。
一个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会做事,终究不过是个对社会无害的人。
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一定是能够为改善社会、改善身边环境出谋划策的人。
但我们又应该仔细鉴别哪些人真正是见识不凡,哪些人却只是纸上谈兵。
一个人实际历练多了,提出的意见容易切中要害,就叫见识不凡;如果只是书呆子,他们的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但百无一用,那是纸上谈兵。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遇到困难的事,这正是考验对方的勇气的时候。
没有勇气的人,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如何破解难关。
诸葛亮有著名的七观法
诸葛亮有著名的七观法第一篇:诸葛亮有著名的七观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识人用人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关于如何知人识人,诸葛亮有著名的七观法供我们参考: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
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周恩来在但是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老师为之震惊。
(另有一种解释就是通过刻意的搬弄是非,来试探、刺激、诱导,来观察其品性气质。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
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
”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指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的真伪、广窄等。
有一个例子,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周后,埃森豪维尔给马歇尔参谋长叫去,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马歇尔是想亲自考察埃森豪维尔在战争压力下如何出谋划策。
在当时混乱和不利的情况下,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也已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果然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
埃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著名的“观人七法”教你如何识人
管理财富论2016-10-09
诸葛亮一生纵横政坛和沙场,阅人无数。
他的识人法则,更是精辟独特。
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
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他都要起用大量人才,因此,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早已发展处一套自己的识人之法。
他在《知人》一文中,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
简而言之,是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大方面全面考察,真可谓面面俱到。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庄子?齐物论》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人我彼此,各有是非,对世界的看法总是不一样的。
一个无志之人,要么是一个庸碌的人,要么是一个骑墙的小人。
这样的人对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因此,探问一个人的是非观,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志向。
对是非的态度越强烈,越能看出一个人志向之坚强。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变”指的是应变能力。
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他多说话。
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看他如何应对。
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头脑灵活,思维敏捷。
内心有坚持的人,辞辩虽繁,但万变不离其宗。
而没有底线的小人,虽然说话五花八门,但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识”指的是见识。
临事对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水平。
一个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会做事,终究不过是个对社会无害的人。
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一定是能够为改善社会、改善身边环境出谋划策的人。
但我们又应该仔细鉴别哪些人真正是见识不凡,哪些人却只是纸上谈兵。
一个人实际历练多了,提出的意见容易切中要害,就叫见识不凡;如果只是书呆子,他们的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但百无一用,那是纸上谈兵。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遇到困难的事,这正是考验对方的勇气的时候。
没有勇气的人,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如何破解难关。
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刚柔并济,曲折迂回,迎难而上,往往都可以解决掉难题。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这时可以用酒打开对方心扉,使他倾吐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庸俗之人,喝酒以后胡言乱语,甚至耍酒疯,闹得场面尴尬。
而能够自我克制的人,有时会在此时流露心底的感慨,或谈理想,或谈挫折。
因此识人的伯乐,最应该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观察对方面对利益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节操。
节操高洁之人,对不义之财绝不享用。
《孟子》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之财,数额再大,终究逃不过清空的一天。
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节操辛苦获利,则利虽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在拜托对方办事时,还可以由此观察对方是否能如约办到。
晁说之有名言:“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个人能否在社会立稳脚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诺言。
如果一个人答应对方的事办不到,他会诚意向人道歉,有时甚至会推荐能办好事的人。
虽然此时他失信了,但反而彰显出他的品质。
现代社会社交网络发达,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大量陌生人。
因此,虽然诸葛亮的识人之法已经提出了一千多年,但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意义巨大。
结交好的朋友,任用适当的人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大获裨益。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