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漏电起痕测试仪实验操作方法
耐漏电起痕试验
漏电起痕试验是在LDQ-1型漏电起痕试验仪上进行,仪 器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1—铂电极 2—黄铜杆 3—支撑板 4—重物 5— 绝缘管6—滴液针 7—试样
仪器特点: ①电极、试样托盘、滴液针采用标准配置; ②电极之间的距离、滴液针位置、托盘高度均可调; ③电极头由铂金制成,耐高温耐腐蚀; ④滴液装置采用泵压抽吸原理,配有电子计数装置实现自动 滴液; ⑤试验电压100—600V可调; ⑥过流报警。短路电流超过0.5A时维持2s切断电源,报警示意
样品不合格。 技术参数: ①试验电压: 0~600V连续可调 ②液滴量大小: (20.0~23.0mm3)可调 ③液滴间隔时间设置准确: (30±5 s) ④极刃口时试样压力可调: (1.0±0.05 N) ⑤电极距离连续可调: (4±0.1mm) ⑥两电极间的夹角为60°,电极材料为铂
一、选样 试样具有平整表面,尺寸不小于15mm X 15mm,试样 厚度大于等于3mm;对于厚度小于 3mm的试样,可把两块 或多块叠起来做实验; 二、样品的预处理 1、试样表面应清洁,没有灰尘、脏物、指印、油脂、脱 模剂或其他有可能影响结果的污 染物,在清洁试样时应 注意避免引起材料的熔涨、软化、实质性擦伤或其它损伤。 2、样品应水平放置在金属或玻璃支撑板上; 3、应将试样放在无通风,并在23℃±5℃的环境下进行试 验。 三、NH4Cl溶液的配置
By
问津
耐漏电起痕的定义 耐漏电起痕试验的目的 试验设备 试验方法 试验评估 技术标准
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 场和电解液的联合作用 下逐渐形成导电通路的 过程,称为漏电起痕。 而绝缘材料表面抗漏电 起痕的能力,称为耐漏 电起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耐漏电起痕试验主要是模拟家用电器产品在实际使用中不同极 性带电部件在绝缘材料表面沉积的导电物质是否引起绝缘材料表 面爬电、击穿短路和起火危险而进行的检验。电器产品在使用过 程中,由于环境的污染导致绝缘材料表面有污物、潮气而产生漏 电,由此诱发的腐蚀而损坏绝缘性能。本试验是一种模拟极恶劣 条件的加速试验以检验绝缘材料是否会形成漏电痕迹,从而能在 短时间内区别固体绝缘材料抗漏电起痕的能力,保证产品在特定 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安全。
电气防火检测之漏电开关测试仪操作规程
1 连接测试线
将测试线的三个端子分别插到仪器的三个相对应端口中:L对1(火线),N对N零线),E对E(地线),测试线与仪器连接好后,再将测试线的另一端接到待测线路上(230V/50z电源插座)。
2 电压测试
将功能选择开关置于V(电压挡)即可对L-N端的电压进行测试,看此时电压是否在RCD测试范国207~253V,若不在范围内,请检查相关线路接线是否正确:若在范围内请进行下一步测试。另外,UT585也具有直流电压测试功能,当在其他测量中要用到直流电压测试,可将测试线接在L端和N端,即可进行直流电压测试。
×O RAMP测试- - - - - -断路器应该触发:可同时显示触发电流和触发时间。
3)按下 PHASE(0°/180°)键,改变相位并且重复步骤(1)可确定最快的触发时间。
4)再一次改变相位并且重复步骤(1)。
5)测试完成后请将测试线从待测端马上卸下。
3 接线检査
将功能选择开关置于RCD测试,看此时LCD显示接线状态,
当待测端供电不正常或没通电时LCD显示L-N,L-PE闪烁:
当待测端接地不良或没接地时L-PE,N-PE闪烁,L-N不闪烁:当待测端掉零线时L-N,N-PE闪烁,L-PE不闪烁;
当待测端接线错误时L-N,L-PE,N-PE闪烁,此时仪器会禁止测试:请拔掉测试线,检查相关的线路,纠正后再进行接线检查直到正确为止。
注意危险:保证在这些测试的操作期间不接触接地裸露金属或裸露导线
1 延控(定)测试功能:按住TEST键再开机,启动遥控(锁定)测试功能,1CD显示“锁”符号,此时只要将测试线接到待测端上即可自动进行测试(仅UT585);
2 背光功能:当测试的环境光线比较昏暗时,可以按 LIGHT(灯)键打开背光功能,再次按 LIGHT(灯)键时关闭背光功能;
漏电起痕试验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漏电起痕试验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漏电起痕试验仪是一种常用的安全电器测试仪器,它可以用来检测电器的防电击能力和绝缘电阻值等指标。
为了确保在使用漏电起痕试验仪时不发生安全问题,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1.确认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接地良好,不要将其连接到没有接地的电源或插座上。
在使用漏电起痕试验仪前,可以使用多功能电表等工具测试插座是否接地良好。
2.在使用漏电起痕试验仪前,应检查所有电气元件、连接线路是否完好。
如果有损坏或磨损的情况,应尽快更换或修理,以免影响测试结果或造成安全隐患。
3.在使用漏电起痕试验仪前,应确认其电压等级是否与待测试的电器电压等级相匹配。
否则可能会造成电击或设备损坏等情况。
4.在进行漏电试验前,应先关闭待测试电器的电源,并将所有电气部件(如电容、涂漆电绝缘、电子元器件等)从电路中断开。
否则,如果受试电器的电源未关闭,可能会使试验仪出现损坏或者操作人员遭受电击。
5.在进行漏电试验时,应按照检验标准上的要求进行测试,不能随意更改测试参数。
如果测试参数设置错误,可能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或者电器设备损坏。
6.在进行漏电试验时,应注意观察仪表的显示,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止测试,并尽快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处理。
7.在进行漏电试验时,应严格遵守所在单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保持测试工具和处理测试电缆的手部干燥,并且必要时应使用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
8.在使用漏电起痕试验仪的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对试验仪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有效运行。
保养规程1.漏电起痕试验仪保养前,请确保其已经关闭并断开电源,以开展正确的维护作业。
2.在使用后,应将漏电起痕试验仪从电源插座上拔掉,避免电器短路起火或者设备内部元器件损坏。
3.在细致清理漏电起痕试验仪表体时,应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擦拭时不能使用化学药品,否则可能会损坏表体材质。
4.经常检查漏电起痕试验仪的电源插头、接线柱、各种开关、插座接口等,确保电气连接处的卡扣、焊接点没有松脱的地方出现。
漏电测试仪操作规范
5.旋转“电压调节”旋钮,使仪器的电压与测试电容标识的电压相吻合。
6.设定充电时间,固定为一分钟(显示600)。
7.设定电流极性,若容量小于4.7uf时,电流极限设定为302,若容量超过4.7uf时,则运用公式:电流极限=0.01*最大耐压值*容量*10³
漏电测试仪操作规范漏电测试仪漏电开关测试仪漏电保护器测试仪耐压测试仪操作规程漏电保护器漏电开关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保护漏电断路器
一、检查设备保养状况:漏电流测试仪器表面清洁,外观结构无破损。
二、测试方法
1.接通漏电流测试仪器电源。
2.将电源开关置于“ON"状态。
3.连接数据线,使仪器与测试夹具正确连接并导通。
例如:一个电容为10uf,耐压为50V的电容
电流极限=0.01*50*10*10³=5.0*10³因此电流极限的输入值为503
8.按下“启动”按钮,此时仪器处于充电状态,充电电指示灯亮,冲电测试完毕,显示的漏电流应为“0”。
9、将待测试电容按正负极(带“----”的一端为负极)插入测试治具,观察其显示状况,如显示“PASS”则为OK品,显示“FAIL"则为NG品。
10.测试完毕,关闭电源。
注意:1.电源电压220V 2.设定的电压不能超过测试容量的最大耐压值。
3、测试时,正负极性要与测试治具一致,否则会烧坏电容。4.每次开机测试前一定要放电一次。
制作பைடு நூலகம்
刘兴伍
审核
周晓军
批准
漏电起痕试验仪操作规程
2
按试验启动键14高压加不上
门没关好,门开关25未接通
关紧试验箱箱门
4.2仪器相关附件每年至少要检验和校验一次,以确保安全与准确;
4.3保持仪器的每天的清洁。仪器应放置于干燥、阴凉之处,尽量避免放置在潮湿、高温与强阳光之处。
2.1.4检查电极、重块的固定螺钉是否拧紧,如有松动,应按标准重拳校正1.0±0.5N并将重块固定。
2.2试验操作
2.2.1将电源插头与AC220V电源接通。请配备稳压电源。调节试验电压和短路电流。
2.2.1.1将电极紧贴在一起固定好,下面垫绝缘片,试验箱门关紧,使门开关接通,将试验电压选择开关旋至当前试验电压一档。
2.2.2参数设置
2.2.2.1滴液次数的设置:在滴液次数设置计数器上分别拨动每一个数位的齿轮,使得计数器显示数据为0050(国标规定是50滴),参数设置好后再按一下“电极短路“进行确认,该参则被记存。
2.2.2.2滴液间隔的设置:在滴液间隔设置计数器上分别按每一个数位的增(+)减(-)按键,使得计数器显示数据为3000(国标规定是30s),参数设置好后再按一下“电极短路”进行确认,该参数则被记存。
2.2.3电极调节
把试品置于试验托盘上,两电极置于样板上,调节托盘高度,使两电极与圆盘平面平行。电极之间为4±0.1mm。滴针尖离试品高度为30~40mm,定位后移开测量块规。每个电极对式样表面的作用力为1+/-0.1N(已调好)。(元器件功能分布图见图一、图二)
2.2.4试验方法
2.2.4.1将试品移开,并将电极左右分开,将玻璃皿置于托盘上,用来接住针尖滴下的溶液。溶液按标准配制倒至滴液杯内,按住排空键使溶液从滴针流出,直到滴针内的空气排掉为止。
漏电起痕测试作业指导书
试验在五个不同的点重复5次,5个试验点应能经受住50滴溶液而不形成0.5A的导电通路,且试样不应燃烧即为合格。
7.0注意事项:
7.1试验应在空气不流动,温度为23±5℃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7.2调试或装夹试品时一定要断开电源。
编写:
审核:
核准:
5、试验方法:
5.1将样品水平放置在金属或玻璃支撑板上。
5.2按“滴液”按钮,试验开始。试品在试验期间如电流大于0.5A,连续时间超过2S,继电器会动作,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指示试品不合格。或试品在试验时起火燃烧也应该立即按“停止”键或切断电源终止试验。
5.3试验结束后,将“电压调节”旋钮旋至最小,并弹出“电压”按钮,按“复位”键复位,随后按“排液”键,排光测试溶液并换上清水排液,清洗滴液杯、滴液管及电磁阀,最后开启风扇排出废气和烟雾,排浄后关闭电源。
4.4电压调节
接通主机电源并打开照明灯,将试验箱门关紧,此时“复位”键灯必须亮起,否则将无法检测。然后将“电压选择”旋钮打至接近试验电压的275V一档,按下“电压”键,接着调节“电压调节”旋钮,调至试验所需电压。
4.5电流调节
先将“电流调节”旋钮调至最小,再按“电极短路”按钮,此时同步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调至电流表显示值为(1±0.1)A。(注意:调短路电流时,按“电极短路”按钮不要超过2S,应保持按一下,调一下,松一下的节奏,同时观察电流表,若短路电流大于0.5A时,按“电极短路”按钮又超过2S,此时继电器动作,电极断电,并报警,如果这时还未调好所需电流值,可按“复位”键,重新启动调节)调完后按“复位”键待测试。
在确保主机断电的情况下,将配置好的电解液注入滴液杯至1/2位置,然后把电极左右分开,将玻璃皿置于底座上,用来接住针尖滴下的溶液。再接通主机电源,按“排液”键排出一定的溶液,使滴液管内的空气排净。然后设定滴液的时间间隔30S和滴液次数50滴,调节滴液完毕后再将主机电源切断。
耐漏电起痕测试仪操作规程
溶液配制基准比例:1000ml(纯水):1g(氯化氨),溶液电导率要求为2.53~2.56 mS/cm,电阻率要求为:385~395m﹒Ω。
溶液配制:用大容量烧杯(1000ml)或量杯(500ml)取装纯水至少500ml,用电子称或分析天平称量出氯化氨固态晶体0.5g,放到50ml容量的小烧杯内,加水50ml,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后,将溶液用玻璃棒导引到容量瓶(500ml)中,再以每次50ml使用量,用纯水洗刷小烧杯和玻璃棒三次,洗刷后的液体同样导引到容量瓶里,然后直接加入纯水直到水量距离容量瓶上刻度标记线约2cm处为止。盖上容量瓶瓶塞,一手按紧瓶塞把握住容量瓶上端,一手托住容量瓶底部,上下颠倒往复并同时摇荡容量瓶,以达到溶液混合均匀的目的。
5、实验前须确认设备是否在计量有效期内,如超期则不能进行实验。
6、操作过程中,人员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漏电受伤或被溶液沾染到口、眼部位造成伤害。
编制
审核
批准
耐漏电起痕测试仪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一、目的:规定了耐漏电起痕试验的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二、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公司型号的耐漏电起痕测试仪。
三、引用标准:
四、操作步骤:
1、开机设定参数,打开“电源”开关,待各仪表显示正常后,按实验规范要求设定好主控面板上的各项实验控制参数:
溶液滴落时间间隔:30秒/滴(控制器面板:每滴间隔),实验过程溶液滴落总数:50滴(计数器面板:滴液次数)。
同时检查溶液盛载筒内液体是否保留在20ml以上。调节电极,使两个电极的之间的间距保持在3.9 ~4.0mm,每个电极对试样表面的作用力保持在1±0.1N。电极之间的夹角应保持在60°。
调节溶液滴落针头高度,保持液滴从针头滴出到样块表面的的行程高度为35±4mm。按控制面板上“排空”按键,排除溶液供输管道内的空气,同时调节液量控制阀门,将滴出溶液重量控制在(标准为50滴量总重)0.997 ~1.147g,并保证首20滴液滴单重控制在0.380 ~0.480g/。最后进行实验机电流校准,即进行短路实验,操作方式为:按下“短路”开关,电流表应显示为1±0.1A,2秒后蜂鸣器发出警报提示,“短路”开关指示灯亮
漏电起痕试验仪使用说明书
漏电起痕试验仪使用说明书一、概述漏电起痕试验装置是按IEC60695、GB4207/IEC60112等标准要求设计制造的专用检测仪器。
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具有简便、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
二、主要技术参数及功能1、主要技术参数:a:空气环境:0~40°Cb:相对湿度:≤80%c:无明显振动及腐蚀性气体的场所2、工作电压:AC220V±2%50HZ±1%,1KVA3、试验电压: 100~600V连续可调数显4、延时电路试验回路在0.5A或更大电流时延时2秒后动作5、电极5mmX2mm矩形铂金电极和黄铜材料各一对,每个电极对试样的压力可调整(1N±0.05N)两电极间距4±0.1mm6、滴液间隔30±5秒(开启滴液时间29.8S+开启滴液持续时间0.2S)自动计数、数显(可预置)。
7、短路电流两电极短路时的电流可调至1±0.1A,数显±1%8、外形尺寸(宽*高*深):1100X1150X550mm三、实验前准备1 制取试样按标准要求制取试样及配制试验液体,并将试验液体装入滴液杯中,其容量约20毫升。
2滴液检查与调整当滴杯与控制器接合时内部存在一定的空气,它会影响滴液的大小和数量,因此要待其滴出一定数量的溶液恢复正常状态再作调整。
调整时接通电源,按下滴液调节开关,调整其能达到每滴间隔时间为30±5秒。
调整方法:将滴液调节盒上的流量调节旋钮减弱或增加,同时调整滴液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此时间在计时器内设置)即可实现。
3电极调整试样放在试验圆盘上,并将两电极置于试样上面,调节圆盘,使两电杆与圆盘平面平行,并用4mm塞规测量两电极间的距离应为4±0.1mm,此时,每个电极对试样表面的作用力为1±0.1N(已调好),若电极的位置变动较大,请重新调节。
滴液针应对准两电极间的中心点。
漏电起痕试验仪操作指导书
一、仪器介绍漏电起痕试验仪是根据IEC60112、GB420标准设计制造,主要用于测量固体电气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表面暴露于含杂质的水时的相对耐电痕化性能。
二、技术参数技术参数电极材质铂金电极间隔4±0.1mm电极压力 1.0±0.05N支持样品Ф90mm*20mmMAX ±0.05%箱体容积大于0.5立方电源参数1KW/220VAC/480HZ满载压降100-600V范围内小于10%三、设备调试和操作方法1.设备的调试调试前需确认:Z 接触检查:检查电箱后面配线是否正确。
Z 安装排烟管,拧紧接头。
2.滴液测试:调整出合适的滴液Z 按要求配制滴液,将滴液加入到滴液容器中。
Z 调节滴液调节旋钮,将滴液大小调到标准值(调节好后,不要随意更改调节旋钮位置)。
滴液系统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Z 溶液配制后需在4小时使用,以确保合格电导率。
Z 溶液需完全溶化后方能加注,防止颗粒物阻塞管道。
Z 当天试验完成后,需将液杯中溶液放完,并用清水清洗滴液装置。
3.电极的安装与调整版本修改内容修订日期修订者制订吴家琅 A1 转换格式审核Z 调整升降支撑,使到绝缘管处于水平位置。
Z 用4mm量规测试电极间隔距离。
Z 用测力计测量当前电极压力,改变重物砝码位置可改变压力。
Z 固定电极螺丝。
4.样品的安装与调整Z 样品尺寸:大于15mm*15mm*3mm表面平整无异物。
Z 将样品放在升降支撑的玻璃皿中。
Z 重新调整升降支撑到水平位置。
1——铂电极2——黄铜引申部分3——支撑5.调整距:调整滴液阀之间的距离(图A)。
调整滴液高度(图B)。
调整滴液间距(图C)。
(图A)(图B)(图C)6.试验过程:在完成前面后,关闭观察窗,进入正常试验程序。
Z 当门关闭后,控制系统中会增加几个功能键。
Z 首先按,设置所需要做试验的电压。
Z 改变电压调节旋钮使实际电压值等于试验电压值。
Z 按,通过电流微调把短路电流调整到1.00A后,关闭短路。
漏电起痕的试验方法
漏电起痕的试验方法嘿,你问漏电起痕的试验方法啊?这事儿咱可得好好唠唠。
首先呢,你得准备好试验的设备和材料。
有那种专门的漏电起痕试验仪,还有被测试的材料啥的。
就像你要做饭,得先把锅碗瓢盆准备好一样。
这试验仪可不能随便找一个,得是质量好的,准确的,不然试验结果可就不靠谱了。
然后呢,把被测试的材料固定好。
不能让它乱动,不然咋测试啊?可以用夹子或者其他的东西把材料固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就像你把画挂在墙上,得挂得稳稳当当的。
接着,设置好试验的参数。
比如说电压是多少啊,电流是多少啊,滴液的速度是多少啊等等。
这些参数可重要了,得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要求来设置。
不能瞎设置,不然试验结果也不对。
就像你调电视的音量和频道,得调到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得舒服。
设置好参数后,就开始试验啦。
试验仪会按照设置好的参数给材料加上电压和电流,然后滴液。
这滴液也有讲究哦,不能滴得太快也不能滴得太慢。
太快了,材料可能一下子就坏了;太慢了,试验时间就太长了。
就像你浇水,得浇得合适,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在试验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材料的变化。
看看有没有漏电起痕啊,痕迹是啥样的啊等等。
可以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啥的,看得更清楚。
就像你找东西,得仔细看,不能马虎。
如果发现材料有漏电起痕了,就得记录下来。
记录下痕迹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等。
这些信息都很重要,可以帮助你分析材料的性能。
就像你写日记,得把重要的事情都写下来。
试验结束后,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看看材料的漏电起痕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不符合,就得找原因,改进材料或者试验方法。
就像你考试没考好,得分析原因,下次才能考好。
我给你举个例子哈。
我有个朋友,他在工厂里做漏电起痕试验。
一开始他不知道怎么弄,就随便设置了参数,结果试验结果乱七八糟的。
后来他按照我说的方法,认真准备设备和材料,仔细设置参数,仔细观察试验过程。
最后他成功地完成了试验,也找到了材料的问题,改进了生产工艺。
你看,漏电起痕试验得用心,不能马虎。
漏电起痕试验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漏电起痕试验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漏电起痕试验机是一种用于检测电气设备漏电的仪器。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安全操作规程1. 工作前的准备在使用漏电起痕试验机之前,必须清除设备周围的杂物,并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如果有损坏应立即排除。
同时,应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并将电源线与仪器连接。
连接时,必须保证电源线的接地是可靠的。
2. 设备操作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先设置试验参数。
设置时,应根据被检设备的额定电压和负载电流来确定。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试验步骤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试验参数。
同时,应保持设备清洁和干燥,不得接触到水或其它液体。
在进行试验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穿戴绝缘手套、鞋子等,并确保试验区域内没有金属、纸张等物品。
3. 结束操作试验结束后,必须按照工作程序关机,并将设备拔下电源线。
同时,应清理试验区域和设备周围的杂物,将设备和附件存放在安全干燥的地方。
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烟雾、火花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按照事故报告程序上报。
保养规程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
以下是漏电起痕试验机的保养规程。
1. 检测电缆每个月需要检测电缆是否损坏,如有损坏,需要及时更换。
2. 清洁设备每个月需要清洁漏电起痕试验机和连接线,从而保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在清洁时,需要使用软布擦拭设备表面,不得使用化学物质如丙酮、氯丁橡胶等溶剂,这些溶剂会腐蚀设备表面,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在清洁时,需要注意保护仪器的触点,不得损坏触点。
3. 检查安全措施每个月需要检查安全措施,如是否安装了漏电保护开关、接地设施是否合格等。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改。
4. 控制合理使用时间根据使用情况,应及时更换热敏电阻,并确保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
超过8小时后,需要休息至少一小时。
5. 检查附件每次使用前,应检查附件是否完整,如发现问题,需要立即更换。
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使用说明书
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使用说明书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适用于对电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及材料进行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模拟在工频(48Hz—62Hz)下,用液体污染物和料面试样,通过耐电痕化和蚀损的测量评定在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艳材料的耐电痕化和蚀损等级。
在实在操作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5点事项!一、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常见工作原理由各个调整装置分别调整各器件的功能,由自偶调压器连接升压变压器,实现电压调整,使次级输出为0—600V连续可调的交流正弦波电压,以充分试验所需的电压值,通过调整电压粗调开关和电压细调、电流调整电位器使输出电流更改,使不同的电压下短路电流均整定为 1.0±0.1A,松开电极杆的紧固螺钉,可调整两电极杆的伸缩,更改两电极的间距。
二、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常见特点本仪器核心掌控系统由西门子PLC掌控,通过光电隔离方式进行采集电压和电流,有效解决抗干扰问题使数据采集保持稳定,支持5路试样同时进行试验,每路都有独立的掌控系统进行掌控,显示部分10寸触摸屏,操作便利,数据显示直观,能够实时显示每个试样的实时泄露电流和从试验开始至此时间的电流值以及每个试样的实时电压值。
三、高压漏电起痕试验机技术参数1、试验电压压降:≤5%2、时间设定:可自由设置3、电极间距:(50±0.5)mm4、电极材料:316耐腐蚀不锈钢5、电极固定支架:上下电极分开式、高绝缘、高强的复合材料。
6、试验电压:直流DC:100V—8400V 交流AC:100V—6000V7、滴液大小:可依据需求自由设置8、试样测试:一组5个试样可同时做试验9、电源功率:5KVA10.供电电源:220V 50Hz四、高压漏电起痕试验机充分标准GB/T6553—2023及IEC60587:1984《评定在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GB—T30048.7—2023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07部分:耐电痕试验。
电线电缆耐电痕试验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电线电缆耐电痕试验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一、前言电线电缆耐电痕试验机是一种用于测试电线电缆外皮或绝缘材料抵抗电弧导通能力的设备。
在使用此设备时,为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必要制定一套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档将介绍电线电缆耐电痕试验机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二、安全操作规程2.1 操作前的准备在使用电线电缆耐电痕试验机之前,需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确保设备处于停电状态,断开电源。
2.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控制线、测试线等是否完好无损,无裸露导体。
3.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电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操作电线电缆耐电痕试验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操作人员应佩戴绝缘手套、护目镜、防静电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2.严禁在设备上方放置或堆放其他物品,以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3.在操作过程中,严禁用湿手触摸设备或接触导线等带电部分。
4.严禁将设备用于超过其额定电压、电流或功率的测试。
5.如发生设备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2.3 操作后的处理操作完成后,需进行以下处理工作:1.关闭设备电源,断开电源线,并将设备上的压力释放。
2.清理设备周围的杂物和残留物,保持设备的整洁。
3.对设备进行常规的维护保养,如清洁、润滑等。
4.将设备妥善存放,避免受潮、受阳光直射等。
三、保养规程3.1 日常保养1.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控制线、测试线等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2.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插座是否松动,如果松动应及时拧紧。
3.定期清洁设备的外壳和内部零部件,可使用干布擦拭。
4.定期检查设备的开关、按钮等是否灵活,如有异常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2 定期保养1.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可以使用适量的润滑油滴在设备的滑动部位和关键部件上。
2.定期进行设备的功能检查,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并做好相应记录。
四、总结电线电缆耐电痕试验机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漏电起痕试验仪测试操作规范
LDQ-JT漏电起痕试验仪测试操作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LDQ-JT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测试操作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本---LDQ-JT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测试操作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测试要求及结果判定3.1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测试要求及试品结果判定见表1表1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测试要求及试品结果判定4.测试条件4.1温度:常温湿度:≤85%。
环境:利于通风4.2 测试设备: LDQ-JT漏电起痕试验仪辅助物品:0.1%氯化铵溶液5试品放置及测试方法5.1. 选择试品:试品线路板最好选择基材来做,也可将线路板的反面做测试面,如选择线路板正面需在无导通线路的位置测试。
5.2 调节滴液:在确保主机断电的情况下,先将含0.1%氯化铵溶液注入滴液杯至1/2位置,然后把电极左右分开,将玻璃皿置于底座上,用来接住针尖滴下的溶液。
再接通主机电源,按“排液”键排出一定的溶液,使滴液管内的空气排净。
然后设定滴液时间间隔30s和滴液次数50滴,调节滴液完毕后再将主机电源切断。
5.3.电极调节:在确保主机断电的情况下,调节两电极间距至(4±1)mm,并用量规比对。
然后将数显压力器受力面分别置于两电极下方,并前后调节电极后端砝码,使之对样品的作用力分别达到(1.0±0.05)N。
调试完后将试品测量位置放入两电极下方待测试。
5. 4电压调节:接通主机电源并打开照明灯,将试验箱门关紧,此时“复位”键灯必须亮起,否则将无法检测。
然后将“电压选择”旋钮打至接近试验电压的275V一档,按下“电压”键,接着调节“电压调节”旋钮,调至试验所需电压250V。
5.5 电流调节:先将“电流调节”旋钮调至最小,再按“电极短路”按钮,此时同步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调至电流表显示值为(1.0±0.1)A。
漏电起痕试验机操作说明
文件修正一览表规范/表单权责维护主导单位:品保部变更前:●首次发行○修订○废止○手冊○程序书●指导书1. 目的为更好的操作,维护机器及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便于操作员使用及保养仪器,特制定此操作说明。
2. 范围使用于本公司所有漏电起痕试验产品。
3. 参考记录3.1《仪器测试记录表》(QC-4-009)3.2《量规仪器总览表》(QC-4-007)3.3《仪器校验状态标签》3.4《仪器异常处理报告》(QC-4-011)3.5《仪器点检表》(QC-4-012)4. 名词定义无5.维护单位品保部/实验室6. 权责●首次发行○修订○废止○手冊○程序书●指导书实验室:管理、操作、保养本仪器7. 作业程序与说明漏电起痕试验机7.1外观图7.2操作步骤:7.2.1操作指引流程:打开仪器电源设置参数将样品固定在测试架上,开始测试7.2.2 溶液调制方法:100ml纯净水加入0.1g氯化铵(NH4Cl),均匀搅拌到0.1%氯化铵溶液。
7.2.3 样品放置:将电极左右打开,将试样放到托盘上放下电极,调整平台高度,使电极横杆与承载平台面基本平行。
7.2.4 试样要求:采用15*15*3MM的平整方形板块,一块试样只能测试一次。
7.2.5 试验完毕: 将试验箱内烟雾排干净后,打开箱门把试验品取出,并清理干净试验机。
然后将各按钮复位或关闭,最后关闭电源。
7.3 注意事项7.3.1 测试使用液体,一定是纯净水或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
测试完毕,需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冲洗滴液系统两次以上。
7.3.2 试验进行时,请勿打开仓门,待试验完成后,排除烟雾,再打开仓门进行作业。
7.3.3 定期检查门开关,避免门开关失灵,高压操作触电。
漏电起痕试验方法
漏电起痕试验方法(部件等成品)
1、用具准备:
烧杯、精密天平、NaCl或NH3Cl、秒表、透明防护眼睛、喷雾器(各事业部通用)、相继、电源(带电路保护器NFB)、负载(整机也可)、排气扇(将实验中生成的煤灰排出室外,也可以在室外进行)
2、试验准备:
配置好1%的NaCl或NH3Cl溶液
N F B 试验件负
载
负载:当试验件产生短路时,能保证电流有流动回路,防止电源直接短路。
供漏电起痕试验的样件要与在整机上的安装方向相同,要有进行试验的环境,保证能喷水或者导电性液体(万不可敬爱那个液体喷到电气设备、计测器、相机、摄像机等上面)。
3、试验开始(机器处于上电待机状态):
3-1、务必先使用清水进行漏电起痕试验:
从喷雾器喷口距离试验器件30~40mm处喷洒,正常情况下,器件能承受20次左右无异常情况发生(务必数喷洒次数)。
3-2、用1%的NaCl或NH3Cl溶液试验:
(喷口距离同上)喷洒后注意观察短路发生处,由于随时有打火、
火花喷出的可能,观察时戴好防护眼镜,仔细观察,起火多发生在水分蒸发完成的时刻,此时要加倍小心。
要注意喷洒次数,明确起火发生在第几次以及起火的时间(用秒表测量)。
起火有大量煤灰产生时关闭电源即可。
3-3、烧后部件的观察:
有时金属部分等会被烧化,烧后部件不要废弃,要用相机拍下烧后的状态并保存好,仔细观察并记录燃烧后的状态。
3-4、漏电起痕起火的状态因当时不同的燃烧状况而各有变化,燃烧方式未必相同。
试验数量3各左右。
耐漏电起痕试验
NH4Cl溶液的浓度直接影响试验的测试结果,所以要严 格按标准配制电解液。A类溶液23±1℃的电阻率395±5Ω cm, B类溶液170±5Ω cm。通常使用A类溶液,如果需要做更强的 侵蚀性试验,可选择B类溶液。 四、试验过程 1、调节漏电起痕试验仪滴针高度为30~40mm,将液滴滴落的 时间间隔设定为30±5S; 2、擦净滴针并流掉5~20滴溶液,以保证液滴大小和溶液浓 度的准确; 3、打开仪器电源,将两极短路,是否报警,报警电流是否 大于0.5A。,如不大于则应调节电流,再次短接,直至电流 达到0.5A;
样品不合格。 技术参数: ①试验电压: 0~600V连续可调 ②液滴量大小: (20.0~23.0mm3)可调 ③液滴间隔时间设置准确: (30±5 s) ④极刃口时试样压力可调: (1.0±0.05 N) ⑤电极距离连续可调: (4±0.1mm) ⑥两电极间的夹角为60°,电极材料为铂
一、选样 试样具有平整表面,尺寸不小于15mm X 15mm,试样 厚度大于等于3mm;对于厚度小于 3mm的试样,可把两块 或多块叠起来做实验; 二、样品的预处理 1、试样表面应清洁,没有灰尘、脏物、指印、油脂、脱 模剂或其他有可能影响结果的污 染物,在清洁试样时应 注意避免引起材料的熔涨、软化、实质性擦伤或其它损伤。 2、样品应水平放置在金属或玻璃支撑板上; 3、应将试样放在无通风,并在23℃±5℃的环境下进行试 验。 三、NH4Cl溶液的配置
By
问津
耐漏电起痕的定义 耐漏电起痕试验的目的 试验设备 试验方法 试验评估 技术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 场和电解液的联合作用 下逐渐形成导电通路的 过程,称为漏电起痕。 而绝缘材料表面抗漏电 起痕的能力,称为耐漏 电起痕。
漏电起痕指数仪操作标准
ZZZZ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漏电起痕指数仪操作规程Q/ZZZ-20ZZ
1目的
规定试验员日常操作漏电起痕指数仪应掌握的基本要求。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漏电起痕指数仪操作。
本规程适用于ZZZZ有限公司试验员。
3人员要求
试验人员应经过相应培训,并有试验站授权。
4操作要求
4.1本仪器应安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4. 2将电源部的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正确接线。
4. 3两电极间距为4 mm±01 mm,两电极间夹角60°,容器滴下口要处于两电极中。
4. 4两个电极对试样表面作用的力为1.0 N±0∙05N,电极安放在试样上的位置。
4. 5试验过程中,过电流继电器应在0.5A或更大的电流时延时2 s钟动作。
4. 6试验溶液应从30mm~40mm的高度滴到两电极中间的绝缘材料表面上,每次试验前要擦净滴针并流掉10~20滴溶液。
4 .7滴液滴落的时间间隔为30 s±5s,滴液大小为20rnrn3.
4.8试验完毕后,擦清电极及容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ZZZZ有限公司试验站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ZZZ。
(10)漏电起痕试验作业指导书
仪器、工具、
1
吸液器
漏电起痕设备
编制:审核:批准:
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型号:
工序名称:漏电起痕试验
文件编号:QR/XH01-B-220-(31)-A/1
版本
B
页码
共2第1页
序号
物料名称
用量
1.试验前,试验人员必须对试验设备、线路及仪表仔细检查,做到准确无误。
2.将试样做成长120mm,宽50mm,厚6mm的形状,除有规定外,试样表面应稍微打磨
打磨时,用碳化硅砂纸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打磨,直至整个表面湿润,干燥后明显地显现出粗糙表面为止。
12.整理试验室。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2.高压接通后,操作人员应离试品1米左右,防止高压击伤。
3.试验仪器必须可靠接地。
4.施加高压时,应按照等级标准施加电压值。
5.若试验电极烧伤严重,须更换后方可进行试验。
6.实验完毕后,编写试验报告,并将试验报告整理归档。
1
硅橡胶
适量
2
碳化硅砂纸
3.8层滤纸的近似尺寸参照GB/T6553-2003。
4.将试品与滤纸按规定要求安装在试验架上。
5.将吸液后的吸液器推入体液装置(污染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采用含有0.1±0.002%重量份的分析纯氯化铵和0.02±0.002%重量份的异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非离子型湿润剂配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污染液在23±1℃时的电阻率应为395±5Ω.cm,污染液的存放不应超过4星期,每次试验前均应测量其电阻值)。1Leabharlann 硅橡胶适量2
碳化硅砂纸
适量
仪器、工具、
1
吸液器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漏电起痕测试仪实验操作方法
漏电起痕试验仪是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在规定尺寸(2mm×5mm )的铂电极之间,施加某一电压并定时(30s)定高度(35mm)滴下规定液滴体积的污染液体 (0.1%NH 4 CL),用以评价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受能力,测定其相比电痕化指数(CT1)和耐电痕化指数 (PT1)。
适用于照明设备、低压电器、家用电器、机床电器、电机、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电工仪表、信息技术设备的研究、生产和质检部门,也适用于绝缘材料、工程塑料、电气连接件等。
实验原理:
漏电起痕试验是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在规定尺寸(2mm×5mm) 的铂电极之间,-施加某一电压并定时(30s)定高度(35mm)滴下规定液滴体积的导电液体(0.1%NH 4CL),用以评价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潮湿或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漏电性能,测定其相比电痕化指数(CT1) 和耐电痕化指数(PT1) 。
漏电起痕:
1、漏电起痕试验(电痕化指数试验)是IEC6011
2、UL 746A、GB/T4207、GB4706.1 ASTMD 3638-92等标准规定的模拟仿真试验项目。
2、漏电起痕试验(电痕化指数试验)是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在规定尺寸(2mm×5mm)的铂电极之间,施加某一电压并定时(30s)定高度(35mm)滴下规定液滴体积的导电液体(0.1%NH 4 CL),用以评价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潮湿或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漏电性能,测定其相比电痕化指数(CT1)和耐电痕化指数(PT1)。
3、漏电起痕试验仪(电痕化指数试验仪)仪适用于照明设备、低压电器、家用电器、机床电器、电机、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电工仪表、信息技术设备的研究、生产和质检部门,也适用于绝缘材料、工程塑料、电气连接件、辅件行业。
符合标准:
GBT 4207,IEC 60112 (2003),IEC 60745-1,IEC 60335-1,IEC 60598-1,IEC 60884-1
实验操作方法:
1.试验准备:按下照明开关打开试验箱内置照明灯,清洁实验箱内环境,检查实验机放置是否稳定,保证实验过程中不会发生震动干扰。
同时检查溶液盛载筒内液体是否保留在20ml以上。
操作方式为:按下“短路”开关,电流表应显示为1±0.1A,2秒后蜂鸣器发出警报提示,“短路”开关指示灯亮。
试样要求:标准材质/材料试样载片规格为:50 * 50 * 3 mm 散件、产品试样载片规格为:既定成型的标准散件
2.实验操作:按下“风扇”按钮,启动排风抽烟系统,再按下“启动”按钮,实验机即自行开始计时展开实验。
过程中如出现失效,蜂鸣器会发出警报提示,应立即按“停止”开关按纽终止实验,更换其他试样后再按“启动”按钮继续实验,若实验通过,则只须更换试样后再按“启动”按钮继续实验。
3.溶液测试和调剂:用50ml量筒取30ml,用电导测试仪进行量测溶液电导率是否符合要求,如出现不符合,则须通过添加氯化氨固态晶体(电导率偏大)或纯水(电导率偏小)来进行调节,直到电导率符合标准为止 5.4、溶液添加和储存:每次配制溶液500ml,在容量瓶内放置,储存在背光防尘的地方,周围环境温度控制在5~35℃,可储存时间96小时。
溶液添加时机定为:当实验箱内溶液小于25ml时,即须予以添加,添加量为加满总量(60ml)。
停机超过24小时,须将溶液完全排空后重新添加65ml。
4.关机:实验完毕,,打开排气扇,将漏电起痕试验仪的试验箱内烟雾排净.打开箱门把试验样品的残渣和箱体清理干净。
按“停止”按钮, 再将各按钮设定于复位或关闭状态,然后关闭电源开关。
操作注意事项:
1、漏电起痕试验仪在操作过程中,人员应该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漏电受伤或被溶液沾染到口、眼部位造成伤害
2、输入电源AC220±2%。
3、排气管应通出窗外。
4、在对样品进行时,请勿打开仓门,待试验完之后或当实验失效产生火烟时,先打开风扇排除烟雾后,再打开仓门进行作业。
5、实验前须确认设备是否在计量有效期内,如超期则不能进行实验
6、电源应用有地线的三极插座,保证接地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