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手工课程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42c6f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9.png)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研究
现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小学是孩子们美术教育的重要时期,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美术素养,使小学美术教育更有趣,成为学校教育界开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让学生通过创新的美术项目来体验美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让他们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实践、建构,对美术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
其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去审视一件作品,如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料的选择等,让他们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此外,重视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最有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工具等,让学生尝试画画、制作小物件,让学生在操作中不断实践,让美术课堂变得有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比如结合各种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各种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美术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最后,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和丰富小学美术教育,使小学美术课堂更有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他们的美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教育要注重趣味化、创新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更好地体会美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59715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b.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在将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将重点阐述核心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原则、实施策略、评价方法以及实践案例。
结论部分将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价,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有效的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实施策略、评价方法、实践案例、效果评价、发展展望、结论、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艺术天赋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受到学生学科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教材资源匮乏、校本课程缺乏等问题的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跨文化沟通等。
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人才。
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当前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原则、实施策略、评价方法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立足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实践
![立足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5a5ed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8.png)
立足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实践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美术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又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如何立足核心素养,创新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成为当前美术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美术教学1. 视觉艺术素养视觉艺术素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包括形式感知、色彩感知、结构感知和空间感知等。
小学生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视觉表现、视觉传达和视觉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2. 创造力创造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另一个核心素养,它包括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和多元化表达等方法,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化意识、文化情感和文化自信等。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授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技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以上三个核心素养构成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美术教育中需要重点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三、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实践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物、人物造型和工艺品等,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并加以表达。
老师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去观察并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美术教学创新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 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美术教学创新实践能够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民族文化。
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的运用
![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b71f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9.png)
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的运用摘要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
在小学美术课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介绍了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和实施策略,并探讨了其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1. 引言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它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的课程,可以很好地与核心素养教育相结合。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运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2. 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运用方法2.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课可以通过展示和学习优秀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观摩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评论和评价,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2.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美术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自由创作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意性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美术课上获得良好的创造性发展。
2.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小学美术课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让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美术课中得到良好的艺术表达训练。
3. 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实施策略3.1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小学美术课需要提供一个积极、开放和鼓励创造的教育环境。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9b38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1.png)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美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借助核心素养的视域来重新审视小学美术教学,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理念、问题与挑战、策略、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实践,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美术教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是培养其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可以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对于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艺术修养。
2. 正文2.1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教学理念在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途径。
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美术教育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理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美术教学理念应该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感知和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生本课堂的思考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生本课堂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83cc6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d.png)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生本课堂的思考1. 引言1.1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生本课堂的思考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理念。
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以及情感与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美术作品的展示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水平。
2. 正文2.1 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核心素养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核心素养教育,学生可以在各个领域发展自己的潜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
美术课堂不仅仅是单纯地教授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锻炼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情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也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中。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在美术领域的核心素养,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因此,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注重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在审美情感、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学习绘画、色彩、造型等基本美术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认识。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8b225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d.png)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摘要: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己经逐渐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美术学科也已经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应用到大单元的课程设计中。
美术学科教学也将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融入其中,教学内容也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牛.绘画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优秀的品质。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不同其实情境下完成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核心索养一、基于核心索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核心素养教学指的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个人长期发展和社会长期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为目的进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能力和素养,还要培养学牛•的社会关爱和家国情况,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逐渐向“研究型”转变,从教材整体角度出发,关注各型题间的阶梯性。
“大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不同的情景化主题下真实的学习任务开展的,以美术学科大概念为基础,深化对小学美术的概念理解,让学生按照美术作品创作的逻辑进行创作,将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小单元活动,组成大单元教学研究模型。
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1.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任何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现状,脱离现状的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卜.面将以二年级上册第9课“亮眼睛”课程为例,说明如何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一方面,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定位学生的学习维度。
在一年级的教学课程中,学生通过对“圆园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拉根线条去散步”等课程内容的学习,已经对形状、色彩和构图等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美术工具和美术材料的使用方法,可以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5b34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e.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第一章:引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综合性发展。
然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在核心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章:相关理论2.1 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2.2 核心素养与美术教学的关系2.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原则第三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的确定3.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3.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3.4 差异化教学策略的运用第四章:实施与效果评价4.1 实施过程的组织与管理4.2 教学资源的支持与保障4.3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第五章:案例研究5.1 案例背景介绍5.2 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5.3 教学效果评价与总结第六章:讨论与展望6.1 结果分析与讨论6.2 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6.3 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第七章:结论本论文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研究,发现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跨学科能力对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本研究也发现美术教育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核心素养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第八章:致谢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感谢所有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们。
(5000字以上按要求完成,具体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拓展和完善)。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2d5bf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b.png)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一、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1.培养创新意识2.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美术课是一门多方面影响学生的综合学科,涉及到审美、设计、手工等方面,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过程中,需要发挥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绘画手法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色彩、形式、结构等进行分析,还需要用到空间、比例等几何学知识。
在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除了手工能力的要求外,还需要学生掌握使用工具的知识、克服难度的执行力等。
因此,美术课可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并且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增强文化素养美术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中,会涉及到艺术史和文化背景等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开发他们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讲解绘画作品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等,进而了解作品的意义和象征意义。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拥有更强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注重创新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让学生在探索和实验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画画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造,不要过分讲究规范和规则,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得失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2.跨学科教学,发掘美术的多样性美术课堂应该创造更多的跨学科教学机会,将美术课程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将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和对比,从而让学生察觉到美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例如,在进行手工制作时,可以借鉴设计学和美学理论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在手工制作中体现美和实用的结合。
3.强化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综上所述,根据核心素养,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我们需要把握好学生发挥自主创新和综合能力的机会,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美术、处理信息、思维、表达和生活实践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成长成一名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92527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a.png)
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摘要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及美术技能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美术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的过程中所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
在美术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审美情感、美术技能、创新思维、文化理解等四个方面。
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一: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在小学一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上,教师以“春天的色彩”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色,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春天的植物变化,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回到教室后,教师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鼓励学生用色彩来表现春天的美丽。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色彩搭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案例二:提高美术技能在小学三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上,教师以“手工制作”为主题,教授学生制作简单的纸雕作品。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纸雕的基本技巧,并演示如何将纸张折叠、剪裁和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
在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遇到困难时给予个别指导。
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提高了美术技能,还培养了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案例三:培养创新思维在小学六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上,教师以“环保创意”为主题,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并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的艺术品。
在实践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废旧物品创作出独具匠心的作品。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创新思维,还增强了环保意识。
案例四:深化文化理解在小学四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上,教师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并创作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并展示一些传统节日的美术作品。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fe30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1.png)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研究随着小学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课已经成为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而要让这些素质得到更好的发挥,就需要立足核心素养来开展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
教师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创新手工课教学方法,以便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更好的保障。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创新思维、沟通合作、审美文化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核心素养目标的引导,在美术手工课上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美术手工课程,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快乐和成长。
1 美术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是指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这些技能和知识涉及绘画、色彩、造型等方面,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
第一,绘画是美术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绘画的基本构图、线条和阴影等技巧,以及不同材料(如铅笔、炭笔、水彩等)的使用方法。
通过绘画,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且提高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第二,色彩也是美术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如何运用颜色来表达情感和创造氛围。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混合颜色、调节亮度和饱和度等技巧,以便在创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色彩。
第三,除了绘画和色彩,造型也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几何形状、比例关系和透视原理等知识,以便能够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感。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材料(如陶瓷、木材、金属等)的特性和加工方法,以便在创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材料。
第四,美术核心素养还包括对艺术史和文化的了解。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的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的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5821ae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48.png)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要性,指出了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策略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渐掌握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质,同样也是学校进行基础教育、立德树人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
小学美术教学中所涉及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能力、生活方式、精神文化、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小学生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拥有创新意识。
一、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要性(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脑会和手结合起来使用,这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其身心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般来说,手和大脑有着直接的关系,手是大脑思考的结果,能够拓展大脑的思想,让大脑变得灵活起来,同时大脑也能促进手的发展,让手成为思维的表现。
学生在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动脑,将大脑思想传递给手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手工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美术知识,分析手工制作中存在的艺术因素,进而在大脑中构建,利用手来创造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美术教育本身是一个艺术呈现和艺术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不同工具的不同功能,感知不同色彩,学会色彩搭配和调节,能够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创造艺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享受乐趣。
在美术手工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明显感觉到自身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并对美术学科产生兴趣,进而可以亲身制作一些手工作品。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开动自己的大脑思维,还能利用双手创造出更多的作品。
该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很多能力都能在无形中提升。
比如遇到问题,学生会向教师询问或者和其他学生讨论,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构建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构建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2cad7e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9.png)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构建策略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美术手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重视。
小学美术手工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画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手工作品的创造,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手工课程的现状,对小学美术手工教育的核心素养进行梳理,并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所需要的策略,以期使小学美术手工教育更加有利于孩子全面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小学美术手工;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课堂构建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education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primary school art and crafts, a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are increasingly valued by more and more families and schools. Primary school art and crafts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let children master certain painting skills, but more importantly,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rt and crafts work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core litera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art and crafts curriculum, sorts out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art and crafts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needed to build the primary school art and crafts classroo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in order to make primary school art and crafts education more conducive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ntelligence and emotion.primary school art and crafts; core literacy; teaching strategies; classroom construction小学美术手工是一门旨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学科,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beb11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4.png)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教学逐渐形成的、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每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都有很强的学科特色,每一个细分领域的培养要求都不一样。
从教学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段与段之间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呈现出一个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品格。
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将核心素养的内容融入课堂,是落实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作为学生艺术创作活动的指导者,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
在具体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艺术手工社活动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形成积极的熏陶和感染,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1重视作品鉴赏,提高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图像阅读是指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和视觉符号的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尚未成熟,使得绝大多数小学生在实际的美术手工课堂中往往受到自身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的制约和影响,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抽象的美术手工作品,并正确把握其内涵、意义和价值。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质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教学难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改变美术手工课陈旧、单一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观察和欣赏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手工作品,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促进学生形象阅读能力的发展。
2加强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审美能力是指学生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构建直观生动的美术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欣赏美术作品时的感受和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形象素养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根据艺术作品的形态特征、结构形象和内涵价值,正确评价艺术作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促进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6144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8.png)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针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结合核心素养进行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让他们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作品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美术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授绘画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学习不同的绘画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让学生们能够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作品的讲评和展示,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绘画作品或美术项目。
通过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协作,分享创意和想法,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创意和意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结合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发展这些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水平。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得到全面而充实的成长。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6a611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c.png)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摘要:手工课是“在审美教育的早期阶段含有启蒙特点的课程,意在通过引导学生在认识材料及掌握工具的基础上进行动手设计和制作,学会动脑思考,将美好的意愿进行构思,能够有计划性地创造美好的物品。
这是一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灵活性,特别是手工课的动手操作特性,更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引言美术手工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智力发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家乡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小学美术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小学美术的手工教学内容逐渐丰富,教学难度也逐渐提升。
一方面,学生需要开展大量的动手、动脑活动;另一方面,教学组织形式变化多端。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第一,教师需要做好教学的基本准备工作。
教师需要提前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合适的材料,为课程的开展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教师需要做学生的朋友,以合适的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富有童趣的教学内容。
第三,教师要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
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不仅是为了最后的作品成果,而且是为了制作过程中的学习心得与收获。
对此,教师应该予以综合评价。
2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存在的问题2.1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学内容有待深入由于固有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在部分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未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缺乏专业的手工制作工具等。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d9046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0.png)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研究摘要: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小学阶段的艺术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得到提升,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核心素养;手工课一、什么是美术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包括人文领域、美术精神、美术作品的价值、学生自身的美感等等,其中人文领域主要包括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等等,教师通过对作品的解析,让学生对这些文人画家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能够对外来文化产生尊重,使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美感的形成。
二、小学手工课的教学现状(一)教师在手工课堂上忽略了美术核心素养经笔者考证,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核心素养都要系统的了解,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手工课堂上,没有将美术核心素养融人到课堂当中,部分教师还不知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许多教师将美术手工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美术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美术内容进行探究,与办公室内其他美术教师进行讨论,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手工课堂上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探究意识,学生对事物有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创作。
部分教师还在使用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这也导致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下降。
(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手工课堂上,部分教师都会让学生自己对事物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事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对事物有浅显的理解,学生在创作时,学生的作品具有灵性。
绝大多数教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在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
许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看到学生内心的世界,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辅导。
部分教师在进行手工教学时,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具有层次含,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将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带动起来,课堂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手工实践。
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美术学生自由创造能力探究
![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美术学生自由创造能力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572c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5.png)
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美术学生自由创造能力探究【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自由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了小学美术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及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自由创作能力中的角色。
文章指出了提高小学美术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策略,同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培养小学美术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学生, 自由创造能力, 培养方法, 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教师, 角色, 重要性, 提高策略, 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而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变化,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对美术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借助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小学美术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成为当前美术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小学美术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美术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培养方法,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理解核心素养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探讨其在培养自由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机制;2. 探索不同的培养方法和策略,提升小学美术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3. 分析案例和实证研究,验证培养自由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4. 探讨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自由创作能力中的角色和策略;5. 强调小学美术学生自由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引起社会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手工课程研究
作者:吕红娟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11期
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美术教学的质量越来越重视。
为了切实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发展,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立足于核心素养去开展教学活动。
本文基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手工课程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美术核心素养主要有五部分构成,一是图像识读;二是美术表现;三是审美判断;四是创意实践;五是文化理解。
这五种素养是学生学好美术这门课程的必备素质与能力,因此,教师可在具体的手工课程中围绕这五种素养展开教学。
基于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这一素养是指正确地对各种美术作品、影像、视觉符号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实际的美术手工课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具备这一素养,应避免一上课就让学生对着课本或者相应的作品进行制作,而是要先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和感悟。
如,在教学《小鸟的家》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色彩、整体造型、所用的材质、作品的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如此能有效增强学生对“小鸟的家”的感性认知,对学生后续的实操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对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材质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仅仅是“图像识读”中的一部分,也是相对外在的一部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教学深度的提高,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类别、价值等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学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具备“图像识读”这一素养。
基于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或者现代技术去创造视觉形象。
从手工课程的角度来讲,“美术表现”可体现在学生的实操当中,即:学生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美术作业,逐步获得“美术表现”这一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美術表现”重在“创造”而非“制造”,这两个词汇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需要学生立足于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而后者往往只需学生按照一个模子进行模仿即可。
因此,为了能在手工课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其立足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对手工作品进行创造。
仍以《小鸟的家》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主要体现的是多种材料的运用,因此,教师大可不必让学生拘泥于一种材料,而是鼓励其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表现“小鸟的家”的概念。
基于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主要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和鉴赏。
教师要想基于手工课程对学生这一素养进行培养,应着重引导学生去“说”,即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某一美术作品的感受,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同类型作品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哪一幅作品最好、为什么好等等。
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时,教师可结合“图像识读”,即:让学生立足于相应作品的形态特征、内涵意义、价值等进行鉴赏,如此可以避免学生只用“好看”“不好看”之类的词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品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
基于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即由创意意识所产生的实践行为。
“创意实践”的核心是创新,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手工课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逐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意付诸行动,即实践。
例如,在学习《形体的组合》《会动的玩具》《梦幻的城堡》等与“废弃物利用”有关的内容时,教师不妨将它们融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创造性教学。
如,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些废弃物,如易拉罐、牛奶盒、鞋盒等等,之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这些废弃物以不同的组合形式摆放好,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想象,看能否组合成会动的玩具或者城堡,如此,既能将课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可谓一举两得。
基于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和观察。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量不够丰富,所以他们很难站在文化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品评,对此,教师不妨反其道而行,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向学生渗透各种文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其将来“文化理解”的形成奠基。
例如,在教学剪纸、泥塑等内容时,教师可通过纪录片为学生展示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与泥塑艺术,使其在初步掌握这些艺术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大有裨益,因此,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应对美术核心素养予以充分关注,对其加强研究,针对教学的一般环节,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教研,以便能切实基于手工课程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