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原创5:1.3人口的合理容量
![原创5:1.3人口的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740d29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c.png)
人口合理容量看似一个人口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和
发展问题。地球上的人口控制在人口合理容量之内,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全球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否保持人口合理容量意义重后两段文字即“现实中的人类社会……生活质
精确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 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 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 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读P12图1.11“木桶效应”,并完成P12“读图思考”的相关问题。
1、该地区或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数量。 2、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资源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请同学们读P13图1.12“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思考:这 三种不同观点的依据各是什么?你比较认同哪一观点?为什么?
(4)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乐观派 悲观派
中间派
估计依据
主要观点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
容量无限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 人多为患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 量在110亿左右。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
①不确定性: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同。
②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学完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再回头来认识一下环境人 口容量的定义,其中所包含的主要以下几层意思:
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 ,具有不确定性。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76ae6cddccda38376baf67.png)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1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亿左右。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7亿~10亿。
资源 国土面积 耕地 草原 森林 数量 960万平方千米 9589万公顷 22434万公顷 11525万公顷 居世界的 位次 三 四 四 六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 均的1/3 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 的13% 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 的32.3% 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 均的1/4
1500~2000 2.3%
>2000 1.5%
结论: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①
世界人口分布主要规律:
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 地区。
问题:1.读上图找一找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在哪里? 2.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②
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主要有:
1. 亚洲东部; 2. 亚洲南部; 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历史 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 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 工业地带。
16.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 %的耕地养 活着占世界 %的人口。 三.综合题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 不断增长 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
不断减少
(3)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 耕地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业生态 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 。 (4)目前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 和措施是: 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 ① ; 国策 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 ② 。 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 4.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
极度寒冷
读课本18页
④我国人口普查情况统计数据为: 2000年11月,总人口为( ) 约占世界的( ) 人口密度为( )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7b9ea6f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0.png)
知识要点:1.3人口容量
7.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思维导图:人口与地理环境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还在减少甚至枯竭 9月29日,经省政府正式批复,杭州所辖的淳安县设立特别生态功能区。 2019年1月5日发行了己亥年猪年邮票(如图)引发了人们的遐想与议论。 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①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疫情蔓延之初,防疫物资短缺、防疫设施更新滞后等问题是我国各城市均面临的问题,不是温州独有的问题,而浙江温州远离中国疫情爆发地湖北,之所以曾经一度排名城市确诊 病例人数TOP10,主要是由于在鄂温州商人返温导致病例输入,D错。 A.杭州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 (1)含义: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 C.浙西盆地 D.沿海岛屿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 8.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从国外大量吸引移民,会对我国环境带来一定压力,C错。 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8.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对淡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C.在鄂温州商人返温,输入病例,在“熟人社会”中传播 对淡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 4.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C.城市取消落户限制 8.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解析】我国新生儿数量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①错。 【解析】沿海地区围海造地,有利于人们获得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从而可能有助于提高人口容量,但会破坏海洋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A不符合题意; C.上海等核心城市的“挤出”效应
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62f6d41cbe23482fb4da4c71.png)
编号:授课日期:月日
课题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读图及有关资料,掌握世界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2、借助实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及其变化的原因。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等基本概念,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防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5、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探究活动7]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完成表“三峡移民方案的选择”,并说出你的选择及其理由。
小结: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主要有
(1)亚洲东部;
(2)亚洲南部;
(3)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4)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的五大湖区和大西洋沿岸地区。
原因:(略)
[过渡]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规律与现象
影响因素
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
世界约80%的人口分布在北半球温带
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
1、人口分布: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主要指人口数量的地域差异。
2、人口密度:是一定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说明:人口分布通常用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活动1]:学生读表1—3—1,1—3—2,1—3—3,分别说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规律。
3、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低地人口分布较稠密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https://img.taocdn.com/s3/m/5dc36be4551810a6f52486de.png)
一、学习目标
1、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2、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问题。
二、课前预习
1、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
2、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东西部对比,多,少。
地形看,多,少
经济和交通发展状况看多,少
各民族居民住地看,多,少等。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低纬度沿海平原上
B.中纬度内陆地区
C.中低纬度沿海平原上
D.热带山地与高原地区
4、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生产活动方式
C.交通运输条件
D.文化教育状况
5、有关我国人口叙述,分布情况不正确的是
A.东部沿海省市人口少,内地人口多
B.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C.东部沿海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D.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较小
课外训练——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姓名: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中和表中材料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由表中材料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读图1—3—2世界人口密度图,找出人口最稠密的4个地区,试解释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2、读图1—3—3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胡焕庸线”?
3、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四:学后反思
备注
检测案——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姓名:
1.3 人口容量 课件(48张)
![1.3 人口容量 课件(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7dd3b97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e.png)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1、.了掌解握区世域界资人源环口境分承布载特力点的和概规念和律衡,量了指解标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状况。 22、.理结解合影实响例区,域资分源析环自境然承因载素力和的因人素文,学因会素分对析人某口一分地布区资的源影环响境。承载 力3、的通大小过。学习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到地理环境对 人类3.掌活握动人的口影合响理。容量的概念,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
载 力
3、人均消费水平
•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 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
•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 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 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 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 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3、人均消费水平
•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 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 口就要比现在少得多;这是 因为美国人在吃、穿、住、 行和娱乐等方面消耗的资源 之多,与其人口数量是不成 比例的
思考?:“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木桶的“短板效应”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 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揭示了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 直接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15
思考?:“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木桶的“短板效应”
2. 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 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一)概念
•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 科学家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 所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 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 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 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 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e6750e50e2524de4187ec8.png)
26.8
44.2
30.1
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结论:沿海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表1-3-3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0 1500~200
0
0
人口占世界总 56.2%
24.0%
11.6%
4.4%
2.3%
人口的比例
如战争、政府政策等因素有
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总结: 一、世界人口分布主要规律: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匀,具体表现在:
*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 沿海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 平原、低地人口分布较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3. 政治文化因素
(二) 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概念:
警戒性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理解:时间、条件、人口数量
资源、 科技、 消费水平
不确定 性
相对确 定性
归纳: 环境人口容量
概念 制约因素 特点 估计
2、人口合理容量
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 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 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不确 定性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 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 间形式。主要指人口数量的地域差异。 人口密度:是一定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居 住的人口数。
A地
B地
N
图1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
表1-3-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go
1.31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31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3b649584a0116c175f0e48c2.png)
课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1课时教案编号005 备课人徐进芬使用时间2013-0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运用相关的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教材中三幅表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世界人口密度”图,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结合自身生活体验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综合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地理事物分析、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养成积极主动,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学方法案例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第 1 页共 3 页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人口分布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观察,创设问题情景:教师适当解说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 60亿位居民诞生,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有人惊呼,人类目前进入“人口爆炸时代”。
那么地球上最多能够供养多少人?供养多少人合适?世界人口分布如何?进而导入新课——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板书)[板书] 一世界人口分布[学生思考]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联系。
学生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并结合图1—3—1,思考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教师强调] 人口的密度相同的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格局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人口分布格局。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纬度、海陆、地形三个角度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关图表学会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联系实际分析、讨论总结。
2分钟后,分别找学生单独回答。
[学生总结]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
[读图分析] 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观察,然后单独回答第 2 页共 3 页1、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方?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其他习题并预习第二课时相关内容板书设计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后反思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鲁教版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鲁教版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6e1fcad358f5f61fb636660c.png)
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①坚定不移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 人口素质”的人口基本国策; ②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 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③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 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人口的消费水平 C.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素质 2.有关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 A.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B.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小人口数量 C.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 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D.环境合理容量有较强的可确定性。
面积
地区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48.7
26.9
19.4
人口占世 界总人口 的比例
56.2% 24.0%
11.6%
4.4%
2.3%
1.5%
西欧
北美五大 湖地区
原因 自然 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 农业生产 发达。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西欧 工业 和 商业 贸易繁荣。 问题:找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并分析原因。 美国东北部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运用相关图表分析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规律)及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4、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说出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和图1-3-1,明确人口分 布与人口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探究
问题:Leabharlann 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 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061c31e52d380eb62946d12.png)
【寄语: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他8小时之内干了什么,而是看他利用零散的时间干了什么】地理好望角学案第5期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 第一课时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岸的平原地区(平原指向,中低纬指向,沿海指向)原因:这一地带纬度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发达。
3、世界人口密集区及成因: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业和商业贸易繁荣②东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 ③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④美国东北部:世界工矿业最发达,商业金融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着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使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一)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的因素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少。
1、 地形:人类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因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交通便利。
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①土层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2、气候:主要通过气温_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
_北半球温带地区,世界上约8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带。
降水少的地方人口较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例如:1) 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人口稀少区。
原因:海拔低,气候湿热,水系纵横,蚊虫滋生 巴西高原人口密集的原因:地处热带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而且由于其海拔超出虐蚊分布线,可免受疟疾的困扰。
2) 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也成为人口集中的地方。
例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 3、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类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B2-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B2-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5d351788d4d8d15abe234e45.png)
均匀 分布
★看人口分布,不仅要看人口密度, 而且要看人口分布格局
●世界人口分布
集中分布 在北半球 中低纬度
世界人口分 布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分 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布 在 北 半 球 中低纬度沿 集中分布 海平原地区
在平原和 丘陵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 东亚南亚开发早,文化中心很古老, 农业生产条件好,西欧资本和商贸, 美国东北炒股票,工业发达人不少。
地区 1990年 2000年 环比 西部 52.5 51.3 98% 中部 241.2 262.2 109% 东部 392 452.3 115%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因素
☆地形—平原平坦开阔 ☆气候—中低纬度温暖湿润 ☆土壤—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深厚 ☆水资源—河流中下游地区淡水丰富 ☆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人口激增
B2-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 的人口分布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2.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知道影 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含义。
●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面积 2) (km2) (人/km (人)
集中 分布
西欧
南亚 东亚
美国东北部
北美亚洲高山寒,撒哈中亚澳内环, 亚马刚果湿热天,南极大陆定居难。
●我国的人口分布
东部多西部少; 沿海多内地少; 平原多山区少; 经济发达地区多, 经济欠发达地区少。
●我国人口分布的变化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增幅 较中部和西部地区更大,主要是经济 原因,就业和收入好吸引中、西部的 人口向东部迁移。
是一个最大值,即警戒值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3课时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3课时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140aa28902d276a200292e47.png)
不确定性
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确定。
相对确定性 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现在人口已突破13亿,为了谋求我国人 口合理容量,我们该如何去做?
坚定不移的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 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 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活动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 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反之越小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 正相关 大;反之越小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小;反之越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方案比较科学、合理?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 当地人口压力太大,会造成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方案二: 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方案三: 既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可以缓解迁入地的 经济负担。
第2课时 课堂小结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 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 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 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 境人口容量。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 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是 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 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 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 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 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 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 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 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 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 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3、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 5、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 4、全球所有国家到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吃粮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 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要因素有哪些? 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 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1.3 人口分布与合理容量
![1.3 人口分布与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b1283cc426fff705cc170a1a.png)
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程度
生活消费水平
3. 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 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 化 相对确定性:指在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环境 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则可以对环境人口 容量进行相对定的估计,这就是它的相对确定 性。 4 .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估计16亿左右, 我国应坚持的两项基本国策,即计划生育和环 境保护。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纬度 》 60N 4060N 2040N 49.4 % 020N 10.4 % 020S 2040S 》 40S 0.2 %
人口占 0.4% 30.0 世界总 % 人口的 比例
6.1% 3.5 %
人口主要集中于 中纬度 地区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 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纬度60n4060n2040n20s2040s40s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043006135人口主要集中于地区中纬度地区欧洲亚洲非洲北美世界面积487269194385268442301人口549473451513628943503人口主要集中于近海地带海拔米20020050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562240116442315人口主要集中于地区平原10100200单位
(3)水资源和土壤 (4)矿产资源 2 .社会经济因素
世界地形图
B
A
(2) 气候 气候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 口分布
A
亚 非 洲
B
C
洲
南 美 洲
沙 漠
南
0 200
极
热带雨林
洲
500 1000 2000 (mm)
B
A
世 界 年 平 均 气 温 分 布 图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f1a06003844769eae009ed86.png)
14 450
13 798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 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作报酬低;人地矛 盾尖锐。
(2)经济收入/就业机会/生活环境。有利影响:弥补了劳 (2)从材料三中看出,人口迁入地区是东部经济地带,结 动力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 合材料二试分析其原因。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 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 些影响? 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 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 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2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 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 5.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C A.约15~16亿 B.15.1亿或16.6亿 C.约8~9亿 D.约14~15亿 6.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D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的建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因 素、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数量变化:人口增长
人 口 的 变 化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两种模型)
人口迁移过程
人 口 的 合 理 容 量
空间变化:人口迁移
(条件、特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读甲、乙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24-26题。
学案6:1.3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案6:1.3人口的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d6f91b7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5.png)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 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 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3. 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现实意义。
【探究提升】一、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具体如下表所示:资源、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影响着环境人口容量。
如下图所示二、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表解如下:【随堂训练】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大连现有户籍人口578万、常住人口608万,到2010年适度人口规模在635万左右。
这是昨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据此回答3—4题。
3.大连适度人口的规模是根据下列哪一要素得出的A.资源的数量B.经济发展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人们的消费水平4.下列有关广州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目前大连人口超过了其环境承载能力B.人口与环境关系趋于紧张C. 大连的适度人口规模可能还会增大D.材料中数据可能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回答5—6题。
课件10:1.3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件10:1.3人口的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ec97ed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5.png)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循环利用 ,以延长其使用年限。
★森林资源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保护森林就能够减少 水土流失,遏制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的速度,减少气候反 常事件。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10000
1000
4
250
根据我国的年人均消费粮食、资源、人体营养化和文 化教育等条件,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
标准
指标
人口容量
500千克
年人均消费粮食
550千克 600千克
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 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
育
状况
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
16.6亿 15.1亿 13.8亿
环境人口容量 约为16亿人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自然资源造成破坏
同 一
相
土对
地于
面
积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区 不同自然条件 不同科技水平
不同人口容量
警戒
人口控制目标
根据表格计算我国最多可承载量多少人口?
16.248亿
东部比西部环境人口承载力大,南部比北部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序 号
潜力区
A 温带
B 亚热带
C 热带
D
干旱半干 旱区
E 青藏区
2.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最终会达到人口容量极限,但会经历漫长时间 B.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10亿左右 C.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D.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
人口的合理容量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06a87fd028ea81c758f57837.png)
东平明湖中学高一地理学案班级姓名座号排号科目:地理课题: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编号:03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申华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时间:2.23教学重难点:1、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学法指导:通过分析地理图、表等各种地理信息载体,能够得出一定结论(规律),并能够较深入地分析并解释其形成原因教师寄语: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知识梳理】一、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
主要分布在半球的20°—60°N;一半以上人口分布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80%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范围内。
小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是:。
3.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图1-3-2中分别用字母A、B、C、D标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等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位置,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练习1:(1)一下地区中,既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又是人口负增长的地区是()A、南美洲B、北美C、欧洲D、大洋洲(2)下列四个流域中,人口最稀少的是()A、尼罗河流域B、亚马孙河流域C、刚果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4.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东西部对比,人口多,人口少。
从地形看,人口多,人口少;从经济和交通发展状况看,人口多,人口少;从各民族居民住地看,人口多,人口少。
5.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界线()线:由到。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①地形:有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大多集中在地区。
②气候:气候主要通过和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主要通过影响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一般来讲,北半球并且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阅读P20知识窗思考:为何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在高原和山区?③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分布。
1.3 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1.3 人口合理容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4b95830b1c59eef9c7b442.png)
思考:区域资源环境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区域资源环境是计算区域可 承载人口规模的重要参数。区域 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 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人口增长 超越了这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 环 境 问 题 ,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 能力。
化不大,人口合理容量相对稳定。
2.不确定性
人口合理容量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同一时期,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生 活水平等条件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在不同时期,同一地 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也各有不同。
4、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或地区,其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而 有些国家或地区,其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合理容量,不论是怎样的情况, 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意 义。
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就应该努力追求并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目标
就全球而言 就各国或地区而言
控制人口,保证平等权利。 尊重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思考:如何使我国人口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1.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按政 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
2.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
3.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4.加强对外开放,促进人口与社会经 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
如果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看成是 一个木桶,那么某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就 是一块木板。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 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 理?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 资源的数量。
思考:塔里木盆地的资源环境承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3人口的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2c978d84d0d233d4b14e690a.png)
1.9千克/年 约11亿
各国都要制定合理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尽可能的把人 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问题: 地区 发达地区 发展中地区 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 人口问题 人口老龄化 环境问题和资 源问题 资源消耗多 转稼污染
人口多增长快 资源短缺 人口城市化 环境污染严重
课 堂 追 踪
4、 1991年中科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 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 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7亿” 是 ( 人口合理容量 ),“16亿” 是( ) 环境人口容量
三峡库区由陆域变成水域,土地面积缩少(土地资源减少), 三峡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该地区或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
数量最少的资源数量
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 增加了5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 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 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到2 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 水所困。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 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水资源危机既阻碍世界可持续发展,也威胁着世 界和平。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 其中37起有暴力性质,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专 家警告说,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水的争夺战将愈演 愈烈。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不同国家生活消费水平的差异
项目(2007年) 美国 印度
人均消费粮食 人均消费牛肉 人均消费植物油
人均消费液体牛奶
1046千克/年 42.6千克/年 41千克/年
78千克/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因素
影响(举例说明) 农业社会,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而工业 社会工业化带动城市发展,人口迅速向城市 集中。
生产力发展水平 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 生产活动方式 交通运输条件 政治 文化
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改变了该国人口布局。 安史之乱之后,我国南方人口首次超过了北 方。 旧金山的唐人街,是华人聚集区。 回民聚居地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业发达,商贸繁荣 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区和金融贸易区
我国人口分布
西部地区
面积占53﹪
人口占6﹪ 腾冲
爱辉(黑河)
东部地区
面积占47﹪
人口占94﹪
特点:
1、从方位上看 2、从地形上看 3、从经济上看 4、从民族上看
东多西少
平原多,山区少 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汉族多,少数民族少
• 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D.人口文化消费水平 • 5、与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人口合理容量的数值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 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标 准
指
标
人口容量
16.6亿 我国环境人口 15.1亿 容量约为16亿 13.8亿 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 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
500千克 年人均消费粮食 550千克 600千克 资源、人体营养、 文化教育 按美国的消费水平 耕地、草原 水资源利用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 首要因素 科技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 消费水平
负相关
一个由许多块长 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 木桶盛水量多少不取 决于其最长的木板, 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 板。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读图思考】
一、人口分布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格局 2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该地面积 (人/千米 )
读两地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图,回答(看课本图) ⑴、两地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⑵、两地人口分布的格局有何差异?
都是5人/ KM2
左图人口西多东少,右图人口分布均匀。
阅读课本P17表1-3-1、1-3-2、 1-3-3,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表1-3-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影响: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干旱 地区人口分布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④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
间接地影响
人口分布
⑤矿产资源 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某些地区矿产资源 吉隆坡 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活动方式 交通运输条件 政治 文化
„„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 1、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 揭示了什么道理? 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 2、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 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 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 影响?
错误。 ①热带多雨地区:山地和高原更适于人类居住 A.气温和降水适中 B.排水通畅 C.海拔往往超过疟蚊的分布线,可免受疟疾 等疾病困扰 ②热带干旱地区:山地和高原成为人口分布集 中的地区 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
②气候
纬度
人口占世界 总人的比例
气温适宜
降水适中
40°~60° N 20°~40° N
1.5%
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 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 低山丘陵 区,海拔200米以下的 下的 平原 、 平原居住着全球50%的人口。高山、高原地区因 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大 等不利因素 ,所以人口稀疏。
思考:
所有高山、高原地区因自然环境恶劣而成为人口 分布稀疏的地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环境的限制性
资 源
森 林
人
古代
从
近代
木
众
现代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在可预见到的时 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知识、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 个国家或地区(资源和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量。
能供养的最大(极限)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
26.9 47.3
19.4 45.1
38.5 51.3
26.8 62.8
44.2 94.3
30.1 50.3
影响:①气候通过 气温 和 降水 来影响人口分布,降 水通过影响 植被 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② 北半球温带 地区居住着世界约80%的人口,且人 口密度由沿海向内陆基本呈 递减 趋势。
③水资源
纬度
>60°N 40°~60°N 20°~40°N 0°~20°N 0°~20°S 20°~40°S >40°S
活动探究
人口占世 界总人的 比例
0.4%
30%
49.4%
10.4%
6.1%
3.5%
0.2%
表1-3-2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 比例(%) 沿海地区
小结:世界人口 38.5 26.8 44.2 人口 54.9 47.3 45.1 稠密地区主要位 51.3 62.8 94.3 表1-3-3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趋势 于北半球中低纬 平原地区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 1500~20 ) 沿海平原地区。 00 00
练习
1. 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 B ) 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B
A.水资源 C.矿产资源
B.耕地资源 D.土地资源
2、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生活方式 C、交通 运输条件 D、文化教育状况 3、东亚、南亚人口稠密的原因是( B) A、是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和工业区 B、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 C、特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所致 D、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世界商业活动最 频繁的地区
• 7、 1991年中科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 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 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7亿” 是 ( ),“16亿” 是( )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 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以色列是世界上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 国家。以色列国土面积27800平方公里,而且仅有 20%的土地可以耕种,其中一半必须灌溉。以色列 一半的地方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 把以色列农业称为神话并不为过。这样一组数 字足以反映以色列农业的效率: 以色列农村人口只 占总人口的9%。一个农业人员可以养活90人,农业 出口占据全国出口总值的9%。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 准,地球可以养活3倍于现在的人口。
面积
地区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48.7
26.9
19.4
30.1
50.3
>2000
人口占世 界总人口 的比例
56.2% 24.0%
11.6%
4.4%
2.3%
1.5%
世界人口密度
思考:找出图中 的人口分布密集 区,分析其人口 密集的原因。
东亚
科网
南亚
西欧学
美国东北部 东亚 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久,农业生产发达
温饱型
小康型 富裕型
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
人口应控制在7亿之内
我国现在人口已突破13亿,为了谋求我国人口合 理环境容量,我们该如何去做? 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 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活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方案比较科学、合理,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 当地人口压力太大,会造成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方案二: 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方案三: 既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可以缓解迁入地的 经济负担。
中低纬度 沿海地区
0°~20°N 0°~20° S 20°~40° S >40° S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 60°N
0.4%
30%
49.4%
10.4%
6.1%
3.5%
0.2%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地区
面积 人口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48.7 54.9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①地形
海拔(米) 人口占世界总人 口的比例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
<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
56.2% 24.0% 11.6%
4.4%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