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动物的行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附教学反思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3a1c3a2f7ec4afe05a1df51.png)
第周上课时间月日(礼拜)本学期累计教课方案个3.4 动物的行为一、事例背景:《动物的行为》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教材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在本章的前三节内容中,其实都是叙述动物的行为:环境要素对生物行为的影响;激素对生物行为的调理;神经对动物行为的调理。
而这一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对动物的各种行为进行归类剖析。
所以,教师要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教课,防备“零起点” 。
本节的要点是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是剖析这二者的差别。
而要分清这两类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在学生眼前展现大批的不一样动物的行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思想在量变的累积过程中形成质变。
b5E2RGbCAP二、事例描绘:【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认识动物行为的基本种类。
2、学会差别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计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熟习研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2、培育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对照剖析能力。
3、学会与别人沟通、合作,共同达成必定的任务。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同人类学习或自己学习的重要性。
2、经过学习,培育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修养。
【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差别【教课准备】Powerpoint 课件、网上采集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提早一周部署学生察看四周的动物行为。
【教课过程】创建情形,提出问题:闭上你的眼睛,听凭你的思路游览在辽阔的大海;奔跑在漂亮的草原;翱翔于湛蓝的天空,你必定会被那千姿百态、奇妙无量的动物行为所吸引。
请同学们举例谈谈你所察看或认识到的动物行为。
考虑到同学们会把动物行为片面理解为动物的行为动作,采纳播放视频及图片的方法,指引同学们知道凡是有利于动物生计和生殖后辈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p1EanqFDPw1、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科学八上动物的行为
![科学八上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6131572358fb770bf78a5582.png)
本能?or 学习?
小鸟喂鱼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 国红雀,总是给养鱼
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
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 昆虫,就像喂自己的
雏鸟一样,一连喂了
好几个星期。
大山雀喝牛奶
很多年前,在英格
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 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 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 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 学会了偷喝牛奶。
母袋鼠与幼袋鼠
Hale Waihona Puke 黑猩猩钓取食物幼小的黑猩猩能 模仿成年黑猩猩,会 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 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 为食物。
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
的手指那样大,眼睛还睁不
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 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
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
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
在迷官的一臂安上电 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 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 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 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 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 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 室。
你能说说训兽员是怎样使动物听他的 话进行各种表演的?
给食物吃
表演动作
表演动作
固定
给食物吃
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 构越复杂,后天性行为也越复杂,而 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 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三、人的高级神经活动
• 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 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 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 作出反应。
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 一般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 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 的运动方式。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 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 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 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3.4动物的行为教案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3.4动物的行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50b31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0.png)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3◆设计思路1、《新课标》建议:本节内容要紧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及意义。
教师能够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和教师提供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猎取动物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看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学习爱好。
2、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紧密,动物生存必须获得食物,躲避敌害;动物繁育必须求偶、交配和培育。
行为的产生差不多上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每种专门的行为都有其专门的生存意义。
3、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节神经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的,而且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各种类型有一点的感性认识,加之学生课前收集了部分动物行为的图片资料,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行为的要紧类型及其区分要轻松得多。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明白得动物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特点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2.通过观看摸索猎取信息并交流的能力难点:1.明白得动物的后天学习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
2.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5、课前预备1、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行为的图片及资料。
2、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实录:引入:让学生观看两幅图片:鸟的翱翔和飞机飞行的图片;蝙蝠和雷达的图片问:这两个事物有什么关系?生A:飞机的翱翔原理和鸟的飞行原理相似,生B:篇幅和雷达的原理也相似。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人类的许多发明与制造是受到动物行为的启发,师:因此研究动物的行为具有专门重要的意义.那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有哪些行为呢?新授:一:动物的行为师:(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录象中包含了哪些动物的行为?(带着问题观看)生:有北极熊的走路,猎豹的奔驰,企鹅的游泳,大鹏展翅,猩猩照管幼崽。
生:还有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师:一样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驰、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
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育、攻击和防备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差不多上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3.4动物的行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3.4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e10d4cfc866fb84ae55c8d61.png)
A 9.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①蜜蜂采蜜 ②鸟类迁徙 ③母鸡抱窝 ④小刺猬冬眠 ⑤小狗听到唤它的名字跑过来 ⑥大猩猩堆木箱摘香蕉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④⑤⑥
10.许多动物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是 ( B)
A.花盆下躲藏的一群鼠妇
B.丛林中摘果子的狒狒群
B.② ④ C.① ④
D. ② ③
4、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蚯蚓走迷宫 B.大山雀偷饮牛奶 C.小鸟在池塘边喂金鱼 D.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
(C )
5、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下列属于
D 学习行为的是 ( )
A.蜜蜂采蜜 B.公鸡报晓 C.母鸡孵卵 D.小狗“算数”
5、研究D动.物狒行为狒的方面法主部要采的取(各)种复杂表情
觅食行为:动物摄取食物,摄取构成躯体的营养——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的能量。
A.繁殖行为 B.社会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下列属8于、先天下性行列为的选是(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C.捕食行为 D.先天性行为 母鸡孵卵 D. ⑤小狗听到唤它的名字跑过来 ⑥大猩猩堆木箱摘香蕉
鼠
走 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 )
许多动物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
能使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水中嬉戏的鸭群
D.
4、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C.水中嬉戏的鸭群
D.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
D 11.下列动物行为中,学习行为所占比例较大的是( )
A.蚯蚓 B. 鲫鱼 C.家鸽 D.黑猩猩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4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3_4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988a32453610661ed9f4d2.png)
动物的行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学会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
(2)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录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信息资料中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学习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强调思想情感教育在生物学中的渗透。
(2)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科学》(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在前面三节内容中,其实都是讲述生物的行为,这一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对动物的各种行为进行归纳分析。
基于文本的课堂教学,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我采用的是与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录像相结合的方式。
面对繁多的媒体资料,我进行了精心删选,意图对材料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
课件总共有三个视频,三个声音,40多张图片,丰富了教学,使学生源于生活。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观察、讲解、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首先我们来玩个挑战观察能力和记忆力的小游戏,同学们看一段猩猩的短片,在观看时仔细观察,猩猩在短片中做了什么?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记下的猩猩的行为。
活动:“记录猩猩做了什么”,放录像,学生记录。
学生汇报记录结果,教师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这些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果,它在动物的学生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板书:标题)二、新课展开教师:一般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
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行为学生交流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先天性行为:1.求偶行为 2.繁殖行为 3.育雏行为4.防御行为 5.觅食行为 6.通讯行为 7.竞争行为 8.迁徙行为 9.储食行为 10、迁徙行为学生分组讨论:以上动物行为有哪些共同特点。
初中动物的行为教案
![初中动物的行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6412a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b.png)
初中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3. 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教学难点:1.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举例。
2. 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动物的行为》。
2. 课件或黑板。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4.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物(如鱼、鸟、虫等),询问学生对这些动物行为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的活动。
2. 讲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a. 取食行为:动物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行为。
b. 防御行为: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而进行的行为。
c. 繁殖行为:动物为了繁殖后代而进行的行为。
d. 迁徙行为:动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而进行的行为。
e. 社会行为:动物在群体中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行为。
3. 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a. 先天性行为:动物出生时就具备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b. 后天性行为: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动物行为。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和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和记录一种动物的行为。
2. 撰写观察报告,分析该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3.4动物的行为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3.4动物的行为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e9dd7fb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3.png)
【引入】展示几个动物的行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正式授课】一、动物的行为定义: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豹的奔跑、鸟的飞翔、蛇的爬行、蛙的跳跃、鱼的游动等,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由什么来调控?回顾前节课的内容生: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下列动物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生:与生俱来的二、先天性行为定义: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提醒: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动物有哪些先天性行为?生:自由发言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先天性行为:求偶行为,哺育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指群居性动物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形成一定的组织、组织内有明确分工、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你还能举出更多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吗?生:思考讨论防御行为、通讯行为、冬眠行为、趋性和向性人还有哪些先天性行为?生:婴儿啼哭、婴儿睡眠、眨眼等等思考与讨论:以上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小组讨论与生俱来、由遗传物质决定、不会消退。
总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的特征:①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②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性活动。
③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反应。
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播放猩猩刷的视频,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先天性行为?生:观看判断不是那么猩猩的这种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呢?生:后天学习形成思考与讨论: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的行为吗?请举例说明。
生:学画画、学唱歌、学写字、做练习等三、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ec16d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6d.png)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通用8篇)《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知识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
从学科知识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动物行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
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第二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这是两个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设计依据: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1、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分析后天行为: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2、动物社会行为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八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4节 动物的行为3.4 动物的行为
![八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4节 动物的行为3.4 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6e041234e87101f69e319570.png)
2019/1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题指导
【例题】 (2014·江苏苏州)“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
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
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
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小鸟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是处于繁殖期的动
物表现出来的繁殖行为,它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先天性
行为。 【答案】 A
2019/11/7
反思
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只要判断出 这是繁殖行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
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
2019/11/7
2019/11/7
学习指要
知识要点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遗 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所有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如婴 儿的吮奶行为、鸟类的索食行为、企鹅的求偶行为和 蜜蜂的舞蹈语言等。这些反射活动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在相应刺激下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
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 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逐步形成的,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
与。 2019/11/7
重要提示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经遗传 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与 环境相适应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前者是由遗传决 定的,而后者是由环境决定的。
2.学习行为不仅人类具有,许多动物也具有,但动物只 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类还能运用语言、文字 进行学习。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6465325727a5e9856a6130.png)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课有两个主要的任务,一是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本质上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是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材图文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并不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些分析材料。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他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行为,但有一定局限性,以捕食行为为主;对一些常见的行为能区分是生来就会的还是学习获得的,但缺乏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本质的认识和思考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这些通过学生独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
从情感态度上来看,学生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探究实验尤其感兴趣,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动物不同的行为,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等。
②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③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难点: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动物的行为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d89438092af90242a895e5ba.png)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要点精讲一、认识动物的行为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
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
如:蜜蜂、蚂蚁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鸟类的孵卵、育雏、定时迁徙、索食行为,某些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等。
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
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马戏团里的“小熊骑车”等复杂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其训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下肢髋关节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二、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1.呼吸系统——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呼吸频率加快2.消化系统——消耗有机物,加快吸收,产生饥饿感3.循环系统——消耗氧与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与废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4.皮肤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张,体内热量随汗液分泌而释放,出现脸红、出汗等现象5.神经系统——代谢速度的加快,产生肌肉酸困、疲劳、饥饿、热、竞争等复杂的感觉和运动三蜜蜂的社群组织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它们过着社会性生活,分工合作。
初中生物教案动物的行为
![初中生物教案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7dccac9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5.png)
初中生物教案动物的行为【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的行为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2. 了解动物的行为包括捕食、逃避、保护自己、求偶等方面;3. 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并能提出相关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重点】1. 动物的行为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2. 动物的行为包括捕食、逃避、保护自己、求偶等方面。
【教学难点】1. 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2. 提出相关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1. 动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实验器材:玻璃缸、水生动物、食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生物体会根据什么来适应环境?请举例说明。
二、展示教师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特点,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学习1. 介绍动物的行为:包括捕食、逃避、保护自己、求偶等方面;2.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展示的动物图片或视频资料,讨论不同动物的行为之间的异同点。
四、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生动物的各种行为,了解动物的适应性;2. 实验步骤:(1)将水生动物放入玻璃缸中;(2)观察水生动物的捕食、逃避、保护自己、求偶等行为;(3)记录观察结果,并提出相关假设;(4)根据假设设计实验验证。
【教学延伸】1. 请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行为,并分析结果;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总结动物的行为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并请学生遵守观察动物时的行为规范。
【布置作业】观察家中宠物或周围的动物,记录它们的行为特点及可能的原因。
【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行为适应性。
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通用6篇)
![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10143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d.png)
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2)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及印度狼孩等资料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世界观和人生面教育。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知识点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等,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视频及图片资料;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快乐闯关5分钟利用课件对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提问,并设计快乐闯关题目。
题目分ABC三档,小组计分,评比红旗小组。
A类: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的结构3、骨骼肌的组成,特点B类:1、骨、关节、骨骼肌在协作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2、关节的结构中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关节既灵活又牢固?C类:运动是怎样实现的?屈肘时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以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伸肘时相反。
直臂手提书包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仰面朝天躺在床上最舒服,是因为全身的肌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绕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3.4 动物的行为—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3.4 动物的行为—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ad827d5f12d2af90342e607.png)
3.4 动物的行为一、先天性行为1、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人们观察到的动物的活动状态和对环境作出的各种反应。
(2)表现:不仅包括动物的各种活动,还包括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
(3)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2、先天性行为(1)概念: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2)特点:①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②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③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④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对个体和种群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3)举例:繁殖行为(如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育雏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洄游行为、节律行为、通讯行为、迁徙行为等。
3、社会行为(1)特征: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
(2)如一个蜂群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之分,外出“侦察”的工蜂可通过舞蹈的方式将有关蜜源的信息告诉同伴。
二、后天学习行为1、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特点:(1)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4)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3、举例:人的学习行为、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等。
(1)如幼狮向母狮学习捕食技能时,往往先模仿母狮的动作,动作正确时它能得到母狮的鼓励或能捕捉到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它就能掌握捕食的技能。
(2)如我们在教室里听课、记笔记等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3)马戏团里的动物们的精彩表演技能都是在驯兽师长期的训练后形成的。
在训练中,每当动物按要求完成动作时,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驯兽师就会给予食物奖励,使得动物能重复这个动作,直至熟练。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3.4动物的行为教案2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3.4动物的行为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accf5f7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0.png)
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教师依照学生的分类进行讲述,并展现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图片。例如:动物的觅食行为,筑巢行为,求偶行为,竞争行为,繁育行为,育雏行为,通讯行为,迁徙行为和防备行为等,
摸索:以上的这些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依照刚才的分类依据说出先天性行为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展现猩猩的仿照行为,并讲述卖帽子的人拿
回猴子头上帽子的故事.
教师展现老鼠走迷宫的图片。
摸索题:
1、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怎
样形成的?
2、你在平常有没有观看到类似老鼠走迷宫的行为?请举例说明。
教师展现马戏团动物杰出表演的图片:虎鲸顶球,老虎滚圈,
小猪跳水,金象独立,小挑货郎,企鹅排队,小狗骑车,大象直立等
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
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2、在迷官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
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通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截了当爬向潮湿的暗室。
3、成年黑猩猩会利用体会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
小明的宠物日记: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了我家,刚开
始它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但是专门不讲卫生,后来
通过我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还学
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因此,我
们全家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慧呢。
摸索:假如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谈谈你有什么方法让它一
奔驰、游泳、飞行等运动方式和取食、繁育、攻击、防备的动作,
动物的行为初中教案
![动物的行为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5244b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7.png)
动物的行为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意义和适应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的活动。
2. 动物行为的类型:根据功能可分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3. 动物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可塑性和遗传性。
4. 动物行为的意义: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殖概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特点和意义。
2. 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和特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动物行为的意义和适应性,分析具体动物行为的例子。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物行为概念、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动物行为适应性和可塑性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观察动物行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教材《动物的行为》。
2. 图片: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
3. 视频:动物行为的视频资料。
八、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八年级科学上册 3.4 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3.4 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ad5b2276c66137ee06198e.png)
动物的行为教材分析:教材的前三节内容:环境因素对生物行为的影响,激素对生物行为的调节,神经对动物行为的调节,其实讲的都是动物的行为,本节内容是对前面三节内容的一个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由于学生感性知识较为缺乏,因此在判断和区分两类行为时,学生可能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个方面教师应该要出示大量图片,录象等资料,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教学目标:标观察比较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两者的区别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知识回顾--------提出课题-------出示两张图片,进行比较------引出动物的两种行为------展示图片和录象-------归纳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展示图片和录象------归纳出后天性学习行为的特点------练习学习辨别------讨论两种行为的对生物生存的意义-----讨论人和动物的行为区别-----讲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出示材料:狼孩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观-------布置探究课题教学过程:气味的释放等。
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引出: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两种提问: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教师举例说明:【举例】婴儿的吸吮行为;企鹅的求偶行为;鸟类的索食行为;蜜蜂的舞蹈语言;讨论总结:先天性行为的特点:⑴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⑵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⑶有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⑴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⑵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请你分辨•1、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并会抓握物体。
•2、丛树丛到草间,从屋檐到墙角,常能找到蜘蛛自行结的形形色色的蛛网。
•3、家养的小猫可以在固定的地方吃东西。
•4、海豚表演节目。
•先天性行为: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为动物能生存下来提供保证•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2节动物的行为
要点精讲
一、动物的行为
动物有几种主要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和洄游行为等。
1.觅食与防御。
2.捕食:动物为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运动。
3.防御:动物逃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
捕食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共同策略
第一道防线:避免被发现。
第二道防线:迅速逃走和展开追逐或采取别的办法。
虽然动物捕食和防御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这对生死争斗的对手在很多方面却采取了相同的策略。
动物与捕食和防御相
适应的特征:善跑、具犬齿利爪等。
防御:个体:保护色(青蛙)、警戒色(松毛虫)、拟态(枯叶蝶)、断尾(壁虎)、放臭气(臭鼬)、喷墨(乌贼)
群体:麝牛
二、繁殖行为
动物其它求偶方式:鸣叫:蝉、青蛙等。
留下气味:蝶、蛾等昆虫。
比赛鸣叫:某些鸟类展示美丽羽毛:孔雀等。
抚摸:羚羊等。
同一种动物求偶时竞争的意义:强者得以生存和繁衍,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筑巢与育雏:动物巢的作用:( 1)栖息地;(2)帮助适应不良气候环境;(3)孵卵、育雏。
筑巢意义:更好地保护动物,提高子代的成活率,有利于物种延续。
动物的社群行为: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
社群行为的意义: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动物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三、迁徙和洄游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
1.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 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4.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
相关链接
动物的繁殖行为比较复杂,包括繁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过程。
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
但是,对一种动物来说,可能只具有其中的某几个阶段。
典型分析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狗为主人拉车运菜属于()
A.社会行为
B.繁殖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答案】C
【解析】小狗为主人拉车运菜,这是出生后经过主人的训练获得的新的行为方式。
故属于学习行为。
2.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B、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C、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D、果盘上的一群苍蝇
【答案】A
【解析】狒狒的群体中具有明显的等级,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
而青蛙、鼠妇和苍蝇只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群体,没有形成组织,各成员之间没有分工合作的关系,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
中考案例
1.(2011年聊城)下列生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小鸟喂鱼②大山雀喝牛奶③黑猩猩钓取白蚁④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不可以消退的,永久性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出生后在生活经验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是暂时的、是可以消退的。
小鸟喂鱼、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这都是生来就有的行为。
2.(2010年苏州)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辩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答案】D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
A中黄牛耕地、老马识途,B中狗辩主客、鹦鹉学舌,C中的惊弓之鸟都是动物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是一种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