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综合实践能力。
二、 “ 工 作 室 制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构 建
学结 构上 ,他 采用 师徒 制 手工 艺传 授
与艺 术训 练相 结合 ,这 就是 最 早 的工 作室 教学 模式 —— “ 作 坊 ”教 学模 式 。
室” 。 “ 工作 室”的环境布置应 该和企 业 的真 实工作 环境 基本 一致 ,确 保师 生 的真实体验效果 。 2 、建立配套 的技 能实训 室。高职
论在 环境 布 置上还 是硬 件设 备上 都符
合生 产要 素 的一个 场所 ,它是车 间也
、
“ 工 作 室 制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理论 家沃尔特 ・ 格罗庇 乌斯 于1 9 1 9 年在 德 国魏玛 建立 。格 罗庇 乌斯 在 多年 的 办 学 实践 中提 出 “ 知 识 与 技 术并 重 , 理论 与 实践 同步 ” 的教 学 理念 。在 教
院校培养 的人 才不仅 是 能完 成几 个项
目的技术 工 ,而是具 有创 新 能力 的高 技 能人才 ,所 开设 的课程 就要 全 面和
( 一) “ 工作 室制”人才 培养模式
的 界 定
“ 工 作室制 ”人才 培养模式 是 以校
辅助实训 室 、画室 、摄影棚等 。 3 、建立专兼职教学 团 队 ,联 合开
发课 程 。通过选 拔社 会上 的 “ 工艺 大 师 ”、企 业 的 “ 能 工 巧 匠 ”、学 校 的
在包 豪斯 的教 育体 系 中 ,作 坊 是教 学 的 主要场 地和 方式 ,他 实现 了艺术 和 技术 的统 一 :学生 在作 坊 中边 干活 边 学 习 ,与经验 丰 富的师 傅进 行 合作 式 学 习 ,接 近真 实 的工作 情景 ,这 种 学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到 固定 , 师生之间 的关 系已经转换为 师徒 之间的关系 . 导师 可以深入的 了
解每位 学生 , 并能和学 生展 开专业及专业 以外的沟通 交流 , 能更好 的落 实各项教学工作 , 彻底改 变了以往教学中的不足。 每个工作室 的结构建设 中均有一 家以上 的企业单位作 为依 托 ,工 作 “ 室” 与企 业建立了直接 的合 作关系 , 某种 角度来说企业 “ 工作室 ” 是一 体 的, 学生进人 “I作室 ” : = 就意味着进 入企业 , 由此 做到 了实践教 学 、 习基 实 地、 职业 岗位有机衔接 , 使学 生进入 工作岗位时做到零适应。 三、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成效分析 “ 工作室” 制教学模式 中实行导师负责制 , 教学 内容教学 空间教学形式 完全有导师灵活安排 , 教学成果 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导师的声誉 , 因此导师承 担的责任和义务相对就会更多 , 每一个工作室的T作情况 、 管理模式等成 为 了学生选择工作室的重要依据 。 由此激发 了各 “ 工作室 ” 导师之间的良性竞 争, 使教师更快速的提高 自己的业 务水平。“ 工作室” 导师的工作情况及学 习 情况影响到非工作室 内的专业教师 , 相互学习 、 相互借鉴更好的调动教师 的
论知识 作为支撑 , 使理 论 与实践进行 有机的结合 ; 作室 内的教 学对象得 工
设计的培养教育 以传统 的教育模式培养 出的艺术 设计人才 已经难 以适 应
当代社会的需求 , 面对 E益 激烈的竞争 , t 学生毕业 后的工作能力正在 接受 着严峻的考验 , 而对 于高校 如何 和社会需求更好 的接 洽 , 如何培养 出能快 增速适 应工作要求 的学生 成为了教学改革 中的一项 重要 内容 。针对这 一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划方案

启发式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
通过分析真实的艺术设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艺术设计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反馈与改进
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反馈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1
建立评价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收集反馈意见
通过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渠道收集反馈意见,了解教学质量实际情况。
分析评价结果
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持续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校企合作
举办学术活动
引进高水平师资,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02
A
B
C
实践教学成果
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取得的实际成果,如获奖作品、成功案例等。
企业满意度调查
定期对企业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成果的评价和建议。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06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优秀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和培养规格,多按普通本科教学模式来组织 , 有 的按艺术设计类本科教育 的教学模 式压缩 化组 织教学 , 没有体 现出职业 教育 的特色 ; 有的试图 作些改革创新 , 终因教育体制问题或发展思路问 题而没有从根本上 解决艺术类高 等职业 教育所 面临的问题 , 无法形成完 整的体 系 , 给艺术类 高 等职 业 教 育 的发 展 带来 障碍 。 想 发 展必 须 体 现 要 高职教育 的特 色, 必须有所创新 , 根据社会 的需 求定位培养人才的 目标及规格 , 制定相关的课程 及教学手段 , 一切 围绕社会需求 , 培养 的人 才 对 量身定做 ,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构建新的艺术类高 职教 育体 系 。 l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注重更新教育观 念、 改革教学模式 , 培养兼具操作能力与艺术 素 质的复合型人才 , 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综合的基 本知识和设计能力 , 熟练掌握与艺术设计相关 的 不断创新 的计算机 图形 图像软件 的操作 和应用 技能 , 成为能在涉及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图像 创作 、 平面 出版 、 网站设计 、 广告装潢 、 环境虚拟 和影视 动画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操作 的专 门人 才。 将学生融艺术设计构思表现和计算机图形 图 像技术为一体 , 具备审美素养及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创造性计算机辅助艺术设 计的能力。 2电 脑艺 术 设 计专 业 人 才 培 养 途径 21在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培养 过程中, . 需 在以下几方面注重对 学生的培养。 在对学生实施 德育教育 的同时 ,加强艺术设计职业道德 的教 育, 充分重视艺术设计职业道德 的培养 , 使学生 明确作为一个艺术设计师或者设计师助理 的社 会文化道德和责任 , 避免视觉传播上错误的文化 道德导向。 22使学生具备必 要的理论知 识和科学文 . 化基础 , 熟练掌握主干技术 , 重实际应用。 侧 电脑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包括造型基础 、 设 计基础 , 最重要 的是软件操作基础 , 设置三大类 的 软件 应 用课 程 非 常 重要 。 要 是 图形 图像 排版 主 平面 设计软 件 P o so 、ls/t 、 d s n 网 ht hp lut o I ei , o l ' rn g a 页 设 计 软 件 Fah Dem w ae、 i w rs三 ls、 ra evrFr ok , e 维、 工程设计 软件 MA A, t AD, Y AuoC 软件操作 课。同刚还需加强学生专业设计 能力 的提高, 在 开设 专业设引课 程之外, 进行了专业实 洲基地 的 建 设 ,学 生在 三年 中有 做 平 面 广 告 设 计 、 I VS设 训 、 页设计 和 展 示 环境 设 计 四 个宴 训 设 计项 目 M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施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施【摘要】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电脑艺术设计成了热门专业。
专业人才不断涌向社会,广泛地服务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促进了艺术设计领域的迅猛发展,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也良莠不齐,存在多种问题,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为例,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专业,经过短短数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电脑艺术设计人员大量涌向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广告、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
电脑艺术设计人员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正成为当代各类艺术设计领域的宠儿。
但全国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也良莠不齐,存在多种问题,中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形式下,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出适合地方特色的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与研究。
1 校企联手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资深的影视导演、编剧、摄像师、影视剪辑师、影视特效师、企业负责人等兼职教师组成。
集合了6名资深院校专职教师及行业专家,作为团队专兼教师的中坚力量,代表了广西数字艺术设计领域一流水平,引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紧跟市场发展前沿。
团队现有教师14名,其中专任教师7名,兼职教师7名。
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3名,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为1:1,是一支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兼融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这支由校企联手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成为此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导力量,参与了“二校、一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从我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分化出来的“平面设计”专业自2005年实行首批招生至今已经是第四届了。
这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之路。
前面没有类似的专业,那么,我们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去探索,自己为自己寻找出路。
如果这条出路找的不好,定位不够准确,何谈“后有来者”?一个专业办得好坏与否,受到直接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还有教师,还有学校。
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我们财校,选择我们这个专业,是家长们对我们的信任。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就有义务把这些孩子培养成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下面针对这个专业已经开办的三届学生谈谈几点感受:1.学生知识水平结构较差,艺术设计功底弱。
2.班级学风较差,很懒散。
3.学生懒得动手,主动能动性差。
4.对于专业作业大多数学生向来只求按数量完成,不求质量。
5.还有甚者经常旷课,学期末再补考、重修,反正也不收费,对他们没有什么压力而言。
我院是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三年所培养的学生更应该讲求应用型的服务人才。
艺术设计应用型服务性人才是指有别于大学同类专业本科而言。
本科为社会培养的是研究型创作人才。
教学强调理论化的系统性,要求在传授知识中,掌握技能。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上创作,重探索性与实验性。
作为应用型服务性人才,教学强调技能的操作性。
它要求在实践技能中,了解理论、掌握知识。
对于技能的掌握,特别强调与社会市场对口的使用性与实践性。
鉴于以上思路,作为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原则,应该是:1.培养目标的服务性。
2.学习时间的速成性。
3.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4.教学方式的操作性。
教学中,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特别强调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为此,培养方法上,要坚持先市场考察后课堂教学;先实际操作后规律梳理的倒装句教学法。
实行“先看后教、先仿后创、先实后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教学程序。
作为培养应用型服务性人才,其间有着不同的岗位与层次。
初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和现实意义

术 设计类 院校培 养实践能 力强的复合 型人 才具有 一定 现实意 义和借鉴 作用。 关键 词: 艺术设 计、 工作宣教 学、 实 践教学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竞争节奏的加剧,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
本 栏 目 责 任 编 辑张 越 教学交流
艺和材料, 熟悉生产流程和环节, 了解市场和消费, 并且符合生产和消 力, 并通过对纵向课题的分析研究来解决问题。 费的要求” [ 4 ] 。 同时, 在学习评价中, 主要以成果的作品化、 产品化、 商 四、 促进 工作室教 学模式发展的策略 品化作为衡量标准, 逐渐推行以社会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 为学生
进。 因此, 在教学设计上应突破原有的 “ 章节” 模式, 采取项目 化教学
践环境, 创造一个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实际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的
实践环境” [ 2 _ , 是“ 设计艺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模式” [ 3 ] 。 如中央美 院、 中国美院都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工作室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优势, 但如
何科学有效地建立, 并实施这一教学模式, 将是该教学模式能否发挥 最大效益的关键所在。
由于依托项目 化课程, 工作室教学的成效主要体现为真实的项目 化成果。 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例, 这些项目成果包括包装、 书籍、 标识、
平面广告、 网络广告等设计案例或竞赛、 竞计。 在分析职业领域岗位中 “ 典型工作任
照其难度系数 “ 递进式” 安排学习项目, 项目之间为基本相同的工作流
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 1 ) 打破传统的专业结构教育模式 ( 2 ) 有 务” 的基础上, 提炼出若干个完整的任务并转化为学习项目, 同时按
浅析创新创意时代背景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创新创意时代背景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在这个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是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对创新创意时代的背景下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做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标签:创新创意;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一、明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了人们对丰富多彩生活的无限追求。
在这个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已经逐渐开始取代了传统美术领域,促使电脑艺术设计快速发展。
电脑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要求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形成高职特色专业。
要形成高职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的灵魂,只要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对人才模式进行规划。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设计理念与动手能力,要使电脑设计人才精通艺术设计理念以及拥有较高的美术绘画功底,同时还要精通电脑艺术设软件,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解决艺术设计工作上的实际问题。
其次,电脑艺术设计人才要具备有较高的创新创意设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图形图像软件,进行电脑艺术设计,能够主动提出富有创意及创造性建议,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再次,还要熟悉业界的行情,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二、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一)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生源参差不齐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被广泛地应用到相关企业以及艺术设计领域,电脑艺术艺术设计专业前景甚好,为了满足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开始大规模的扩招生源。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51卷第8期2017年8月广东蚕业GUANGDONG CANYEVol.51,No.08Aug.2017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7.08.65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于藕(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00)摘要文章将从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出发,分析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立适当课程体系、注重校企合作、加强沟通、合作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8-85-01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更加注重设计理念与动手能力,这也是这类专业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
然而分析各大院校此此类专业的设计可以发现,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和普通高等教育无异或者相差不大,并没有把培养实践能力和设计理念放在第一位;有些学校曾尝试对先有教学体制进行改进,但是其并没有认清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导致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明确好教学目标才能更有效的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规划。
首先,要培养电脑设计专业人才的艺术设计能力。
要使电脑设计人才精通艺术设计理论以及拥有较高美术绘画功底,并且会使用各种电脑艺术设计软件,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熟悉业界行情,与相关法律知识,借此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另外,要培养人才的环境适应能力、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素养,提高其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
3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3.1建立适当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这一前提下,高职教学更加侧重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直接相关,以便培养出的人才能更快更好地服务所从事的职业,因此,在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应优先考虑以下内容。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作者:郭欣欣来源:《艺术评论》 2014年第12期郭欣欣随着各艺术院校的扩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呈现火爆场景。
但我国虽是高等教育里的设计大国,但却非强国,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水平,远远低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设计水平。
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目前,很多艺术院校正在探索的“工作室制”或许能走出一条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直以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校只管关起门来教学,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不能随变化发展了的社会实际做出及时的规划和调整。
结果是教育质量不高,设计毕业生不能符合用工单位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而设计专业作为一个社会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设计的整体水平。
其实目前我们艺术高校正在探索的“工作室制”模式早在德国的包豪斯时期就出现了其雏形。
现在回过头去审视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我们不得不佩服先行者们超前的意识。
包豪斯宣誓要让设计回归到“手工业时代”,开启了设计教育的革命,而我们可不可以让今天的高等设计教育回归到“包豪斯时代”呢?或许一直以来以高等教育自诩的大学设计教育不屑于将自己降低到“作坊性质”的教学体系中去,而殊不知理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强项,而也恰恰是如今的高等教育不得不正视的缺陷。
距今 90多年的包豪斯教育理念,今天看来仍然有最重要的两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那就是:艺术与技术统一以及自由创造。
设计,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实用性的技术,那么,强调艺术与技术统一,强化动手能力,就变得非常必要。
自由创造,也即创新思维,艺术尤其注重创新,因循守旧不是艺术,创新思维的萎缩意味着艺术路途的衰亡。
今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可以说是一种符合艺术规律的探索,也可以说是一种回归艺术设计正途的“再回归”。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设计行业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成为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术研究热点之一。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展开讨论。
一、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模式,它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教育理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对象,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实践的参与者。
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2. 实践教育理论: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计作品的实践过程,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 合作共建理论: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他们共同参与到工作室的运营和管理中。
这种合作共建的理论指导下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 设立工作室: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艺术设计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工作室中应该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软件,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创作需求。
2. 招募导师:学校可以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的设计师或艺术家担任工作室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创作。
3. 合作项目: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可以与企业或组织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4. 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脱产二年,业余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电脑和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自己懂得计算机技术,又有现代艺术设计观念、有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并能熟练的用电脑进行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数码艺术设计的具有大专水平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的最低毕业要求
四、本专业特点及服务部门
本专业是文理相结合的专业,它是把一般的艺术设计变成用电脑进行艺术设计,学生既懂艺术又懂电脑,读了该专业的学生,能把想象的美的东西用计算机在屏幕上描绘出来,使一般的艺术设计变得更美好,更易于保存和复制。
因此该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
今后他们可以到广告设计、产品造型和包装设计、印刷图案设计、装饰设计、美化环境设计、游戏艺术设计、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多媒体制作等单位工作,也可以从事电脑艺术设计中的加工、经营和管理工作。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注:网络教育的课件学时数按实际课件学时数为准,学分数统一按上表计算。
六、素质培养和实践教学安排
七、说明
1、技能学分按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分实施细则执行。
2、素质培养主要安排在假期进行,要求学生有书面报告,指导教师以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给出成绩作为考核成绩。
3、实践教学环节按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实践考核办法执行。
4、各学期课程安排和各学期学时分配作为参考。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一、学制与招生对象学制:全日制三年专科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平面设计理念和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具备较强的综合设计实战能力,能顺利地进入IT领域及相关领域就业,从事平面设计制作、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制作、平面广告设计制作、VI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等工作,成为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面向岗位或岗位群各种企事业单位平面设计师、设计助理;各报社、出版社、印刷厂美术编辑;各种网站美工;企业色彩咨询师;企业形象策划师。
四、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3.掌握广告创意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知识。
4.掌握电脑艺术设计中印刷业紧密相关的基本知识。
5.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表达设计方案。
6.掌握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处理的基本知识。
7.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
<二>能力要求1.具有素描、色彩、设计构成等基本艺术表达能力。
2.具备企业形象策划、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书籍装帧等综合设计能力,掌握玩具、工艺礼品等产品的外形(结构)、图案、图形等方面的计算机辅助美工及艺术设计能力。
3.具备对音乐、绘画、影视等进行鉴赏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推荐和择业能力。
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项目配合、组织管理能力、协调配合能力。
5.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具备较好的创作思维与创作素质。
具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人民服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发表时间:2012-01-12T10:09:12.4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01月总第48期供稿作者:刘天问徐凡张亮秦蔚昀[导读]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兴起于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刘天问徐凡张亮秦蔚昀贵阳职业技术学院550081 摘要: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兴起于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教学过程能够将课堂教学、课题、实践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强化了以过程教学、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更注意学习的过程和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凸显实践能力强,更富有职业教育特色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加强了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加贴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构想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近年被各大高校争相使用,它首先尊重了艺术设计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和创作规律,又改善了学习环境及气氛,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及学院大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室内设计专业为例针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粗浅的认识。
室内设计专业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该专业是以培养从事室内设计与装饰工程设计,室内外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预算工程及相应多种工作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而定位设置的。
据调研现今国内外艺术职业教育现状:艺术设计类专业都在综合或理工类院校设置,授课模式和考评机制都在大学统一管理模式下进行,一刀切的情况较为普遍;课程设置死板,多以单门的书本课程为教学的主要构成,教师职业技能化不够、校企结合联系较差,造成了社会与学校的脱离,学校按现有的资源及认知培养学生,社会的真实需要不能与学校教学联系且不能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直接造成无法获得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电脑艺术设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

电脑艺术设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周小丽【摘要】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围绕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来进行。
本文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和地区发展特点,构建以特色优势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电脑艺术设计类专业集群,发挥专业群体优势,培养专业面更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探讨了电脑艺术设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思路、基本框架设计和特点。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8【总页数】2页(P96-97)【关键词】专业群;专业建设;电脑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作者】周小丽【作者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7一、引言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专业划分过于细化,教学内容过于专一,致使毕业生就业渠道过于狭窄。
针对这一现状,有学者提出组建专业群。
对高职教育来说,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1],它以职业岗位群为参照,具备共同的知识与技能。
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明确提出了专业群的建设要求,专业群因此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
电脑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因“艺术设计”在全国高职教育全面兴起下应运而生的,专业定位缺乏成熟的参照系,专业设置不够系统,不过却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空间。
为确立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观,现代化和国际化背景下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学院按照“适应与服务”的就业导向,面向浙江及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动态调整和设置专业及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之间、专业群之间的渗透与互动,形成专业群体优势,使专业平台的融合和专业方向的细分达到有机状态,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保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三.职业核心能力
工作情境下语言文字(汉、英)识读,文本编制、使用能力 电脑艺术设计必要的基础理论能力 电脑艺术设计职业岗 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应用的能力
专 业 能 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艺术美感和创作鉴赏能力 手绘效果图能力 专 业 岗 位 技 能 构图能力 平面设计能力 室内外装饰设计能力 摄影创作能力 室内装潢、装饰成本预算能力 材料分析能力 企业形象设计、广告宣传能力 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和信息资源建设的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
一.职业资格证书
在职业资格证书方面:推荐学生在取得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 的同时,应该至少取得本专业的一种资格认证职业证书
二.职业资格证书推荐
(1)《全国高新技术资格考试图形图像处理模块 PHOTOSHOP平台四级证书》,由国家劳动部颁发。 (2)《全国高新技术资格考试图形图像处理模块3DMAX平 台四级证书》,由国家劳动部颁发。 (3)《室内设计师》,由国家信息化管理认证办公室、中国 电子商务协会颁发。
3. 企事业广告部及出版社美术编辑工作; 二.初始岗位 环艺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装饰美 工,企业美工,等以及与图形图像处理相关的职位。
三.发展岗位群
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现代艺术 设计思维能力,掌握艺术设计系统方法,掌握本专业必需 的基础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 调研、策划、开发、生产、管理能力。能从事建筑装饰装 潢设计 、广告包装设计、平面广告制作、建筑效果图设计、 图文印刷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职业岗位 环艺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装饰美工,企 业美工,等以及与图形图像处理相关的职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摘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分支,培养具备艺术创造思维、美学素养和电脑技术技能的专业人才对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围绕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探讨,包括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师培养和学生评价等方面,旨在提供有益于提高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建议。
1. 引言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艺术创造思维、美学素养和电脑技术技能,能够通过电脑软件和工具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满足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领域人才的需求。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对于提高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设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结合。
包括艺术与设计基础、电脑艺术设计原理、电脑图形处理、电脑动画设计等基础课程,以及网页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专业课程。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对电脑艺术设计领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3. 实践环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包括实践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
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艺术设计理论和电脑技术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技术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艺术设计比赛和展览,提高他们的专业竞争力和创作能力。
4. 教师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还应该注重教师培养。
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艺术创造能力和电脑技术背景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构想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最近才被正名。
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其保障的问题成为各类职业学院在实施教学中亟待突破的课题!而项目化教学在工科类院校的成功实施无疑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学习并利用的模式。
但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又该如何对项目化教学加以运用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艺术类教学在引用过程中问题接踵而来。
那么有没有更加合理的方式呢?我们根据高职艺术类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就摄影专业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进一步作了大胆的设想——引入自由工作室制度。
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
该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是电脑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1)内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
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采用师徒制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2)管理模式。
工作室为开放的教学空间,在院系领导下,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实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
(3)教学组织。
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详致、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
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师生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营造师生间良性互动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创新能力。
(4)师资结构。
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具备“双结构教师”素质。
要能承接项目,担负工作室的各项任务,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工作室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5)教学评价。
采用作品展示制,将学生完成的作品集中展示,可借此评价指导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设计思路,分享设计成果,感受和体验项目工作室制的精髓。
工作室建设
经过省内外广泛调研和充分酝酿,结合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需要,对申报工作室的研究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主要研究内容的现有水平和特色、建设目标与计划、经费预算等进行了充分论证,基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工作室的研究团队由1名负责人、5名专业教师和40名学生组成,8人一组。
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围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进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为专业特色发展提供支撑;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培养双结构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培育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平台。
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这是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创新与探索。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发展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加大对工作室的扶植力度,给工作室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如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音响、网络、办公桌椅等;确保人力、信息、资料和资金等资源通道畅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提高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
引导工作室加强合作,联合承接项目,提高综合实力。
一个开放的工作室教学环境会给学校整体艺术氛围提供良好的资源,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不仅是系部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需要。
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最大限度的沟通,同时也对每个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可以提出量化考核及来自行业需求的考验。
学分制在此时可以得到较大范围的体现!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依赖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学分只是记录考试成绩的另一种方式,并不体现来自教师和社会的评价!因为在通常的教学中课程是出现在诸如理论课、实践课等大的体系中。
实际上与最终的教学结果很难产生直接的关系。
但在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中,课程作为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是与实践及完成项目和来自社会的评价紧密相关的。
由此,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考验,人才培养的序幕就此展开。
由于工作室的成立来自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教师的专业倾向,加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室,所以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可以紧扣行业和专业的发展情况。
负责教师在项目中推行教学内容或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引入新的项目,使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得到提高。
学院教学的前瞻性和实验性也得到发挥。
此时,项目成为一种虚实相间的、检验教学效果的利器。
有效地扩大了项目化教学的范围。
同时由于多个工作室的存在,竞争与互相学习自然产生,专业的发展此时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加上各种实践项目和虚拟项目的实施,专业在同等院校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产生良性影响。
对扩大专业影响力和专业内涵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教育必须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用人才。
与当前高职教改
普遍的做法一致的地方是,本专业要建立校内外企业实训基地、专业实训基地,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与企业共建设计研发中心,通过向企业“接单”的方式,接受企业的设计研发项目和设计项目,学生与老师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订单要求的设计任务,使得老师能够有效地根据市场的要求,全面控制教学、教改的过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用理论教学来引导实践教学,用实践效果来检验理论教学。
这种模式区别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把理论和实践分为两个环节,在实践环节学生到企业去学习,由于德国的企业成熟和规范,水准较高,这样的模式在德国是可行的。
但是在国内,企业水准不一,大多数中小企业尚缺乏自主产品设计能力,学生到企业实践有很多实际问题。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学校办学的“产、学、研”一体,教学过程的“教、学、做”一体,使得教师在“双师”的基础上角色多样化,以适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工作室”是面对市场开放式的,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课堂得以延伸。
不再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笔,而是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乃至市场,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缩小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
在实施工作室项目教学时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的生产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从而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磨炼,就业后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
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实现零距离上岗。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建立“艺术设计工作室”,有“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四个项目方向,工作室从企业承接设计研发项目。
选择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以进入工作室的学生为带头人,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其他学生,由此产生联动反映,把工作室模式延伸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层级放大,形成分形结构。
在工作室里,第一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虚拟的操作”;第二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操作(有老师指导)”,第三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单独和组团操作”,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每小组模拟一家设计公司,学生作为设计公司的员工进行角色扮演,如项目经理、设计、制作等,老师扮演客户,首先从“任务中国”网站接稿,仔细阅读任务描述,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
之后各小组分组设计,通过讲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制作完成电脑稿、成稿、提交作品,接受网上评论,并不断修改。
通过优秀作品展示,让学生看到在小组内评选出的“室内设计师”的同学的作品,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和智慧的碰撞,这样的活动很好
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这种以工作室的“项目”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动态的有机结构,使社会信息所具有的特殊性、动态性、随机性与高校信息的理论普遍性、稳定性、规律性优势互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突出了“高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