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炎诊断
双侧骶髂关节炎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其主要症状包括骶髂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同时还伴随有腰痛、臀痛、下肢疼痛等症状。
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重复发作率和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因此对其进行标准化诊断已经成为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一、目前双侧骶髂关节炎的标准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1.纽约标准:包括4个要素,分别为:骶髂关节疼痛、晨僵、脊柱侧弯、交叉感炎症反应阳性。
其中,骶髂关节疼痛、晨僵应同时存在,并且符合以上两项症状6个月以上,即可确诊为双侧骶髂关节炎。
2.艾姆斯标准:该标准是针对早期双侧骶髂关节炎制定的标准,其主要包括:1.骶髂关节MRI显示骶髂关节周围骨膜、软组织或韧带炎症表现;2.实验室检查发现HLA-B27;3.炎症指标增高;4.晨僵。
其中,至少2项检测结果为阳性,并经专科医生诊断符合双侧骶髂关节炎发展的规律,即可诊断为双侧骶髂关节炎。
二、双侧骶髂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为治疗双侧骶髂关节炎,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类风湿因子抑制剂、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进行疗效治疗。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对双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温泉治疗、水疗、按摩等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骨关节负担,减少病情的复发。
3.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病情严重的情况,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包括人工骶髂关节置换和手术治疗橱柜等方法。
三、总结双侧骶髂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分别为纽约标准和艾姆斯标准。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按照医嘱进行,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可以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CT和X线用于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比较

CT和X线用于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比较目的:评价X线与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AS确诊患者50例,分别采用匈牙利NEO-DIAGNOMAX型500毫安X线机摄片检查和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synergy螺旋CT检查,根据骶髂关节炎的X 线诊断标准对50例患者的100个骶髂关节病变的主要征象进行比较、总结和分析。
结果:X线对骶髂关节炎Ⅰ级病变不敏感,检出率较低;X线诊断为Ⅲ~Ⅳ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差异不明显。
结论:CT对0~Ⅰ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比常规X线检查更敏感,对AS骶髂关节炎早期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临床意义;X线与CT对非早期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相同。
标签:骶髂关节炎;X线;CT;诊断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ong spondylitis,AS)诊断的必要条件,但由于骶髂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特别是早期的骶髂关节炎改变,早期诊断常有一定困难。
为此,2007年2月~2009年2月笔者对50例临床确诊的AS患者分别进行了X线与CT诊断的比较,以便评估两种方法在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在本院就诊的AS确诊患者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8~39岁,病程1mo~4 a。
1.2方法50例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匈牙利NEO-DIAGNOMAX型500毫安X 线机摄片检查和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synergy螺旋CT检查。
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依据1966年纽约骶髂关节炎的X线诊断标准:0级:正常;Ⅰ级:可疑(是否存在侵蚀、硬化);Ⅱ级:轻度异常,有明确的侵蚀和硬化,但关节间隙变化不明显;Ⅲ级:中度异常,关节面的侵蚀、硬化明显,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表现为大部分或完全强直、融合[1]。
根据以上标准对50例患者的100个骶髂关节病变的主要征象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分析

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提高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骶髂关节炎影像学X线、CT和MRI检查诊断资料,分析检查方法与诊断。
结果骶髂关节CT和MRI检查优于X线检查。
结论加强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与诊断,能对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143-01骶髂关节炎是脊柱关节病重要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诊断的骶髂关节炎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为提高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水平,本文对56例脊柱关节病患者的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对临床可疑病例,而X线片检查尚未显示明确的(一般为骶髂关节炎0级、Ⅰ级)或Ⅱ级以上的双侧骶髂关节炎改变者,或骶髂关节炎可疑不肯定病例。
1.2一般资料进行X线检查后,进行CT检查:28例中男25例,女3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35岁,平均22.1岁;病程最短9月,最长4.5年,平均3.6年。
进行X线检查后,进行MRI检查:28例中男26例,女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33岁,平均20.9岁;病程最短7月,最长5年,平均3.2年。
1.3 临床资料1.3.1 进行X线检查后,又进行CT检查:28例进行X线检查,其中0级4例、Ⅰ级16例、Ⅱ级8例;后又进行CT检查,其中0级0例、Ⅰ级5例、Ⅱ级23例。
Ⅰ级11例报告错误,误诊率为39.29%;Ⅱ级有15例报告错误,误诊率为53.57%。
1.3.2 进行X线检查后,又进行MRI检查:28例进行X线检查,其中0级3例、Ⅰ级16例、Ⅱ级9例;后又进行MRI检查,其中0级0例、Ⅰ级3例、Ⅱ级25例。
Ⅰ级13例报告错误,误诊率为46.43%;Ⅱ级有16例报告错误,误诊率为57.14%。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患者的早期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骶髂关节炎分级纽约标准

骶髂关节炎分级纽约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骶髂关节炎是一种以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症状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骶髂关节处。
而在临床上,对骶髂关节炎的分级常常采用纽约标准,这是一种用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准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骶髂关节炎分级的纽约标准吧。
1. 纽约标准的背景及意义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纽约标准的背景及其意义。
纽约标准是由美国纽约大学的医学专家们制定的,旨在对骶髂关节炎进行分级评估,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通过对病情的评估,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2. 纽约标准的具体内容纽约标准将骶髂关节炎分为5个不同的分级,分别是:0级:无骶髂关节炎的临床或放射学证据;1级:骨头有慢性硬化或侵蚀,不具有骶髂关节炎的特异性变化;2级:双侧骶髂关节有至少一个明显的银屑状关节面或骨化(非侵蚀);3级:双侧骶髂关节有至少一个侵蚀性损害(骶髂关节间隙变窄);4级:明显融合和/或弯曲变形。
通过这五个级别的划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不同的分级对应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所处的分级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己所处的分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可能会面临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
可以根据分级来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减缓疾病的进展。
4. 纽约标准的不足之处及展望虽然纽约标准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纽约标准主要是以放射学检查结果为依据,而放射学检查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患者的病情。
纽约标准只是对疾病进行了简单的分级,并没有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骶髂关节炎的分级标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通过结合临床症状和放射学检查结果,制定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分级标准,以提高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骶髂关节病变CT诊断

退行性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退行性关节病鉴别诊断
分类 年龄 性别 分布 骨硬化 骨侵蚀 关节内骨性强制 关节旁骨贅 韧带骨化 退行性关节病 老年 男及女 双侧或单侧 髂骨 轻度、局限 无 少见 常见 不太常见 强直性脊柱炎 年轻 男大于女 双侧对称 髂骨 可能扩展 常见 常见 少见 常见 致密性髂骨炎 年轻 女大于或等于男 双侧对称 髂骨 三角形 无 无 少见 无
2.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 本病较为多见,尤以青年人发生 率较高,但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1)疼痛:自骶髂关节开始,逐步向上方椎节,多呈 进行性侵犯发展。 (2)双侧性:骶髂关节病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并侵及 全关节,关节间隙从模糊到破坏,最后关节间隙 消失。 (3)脊柱同时受累:本病除骶髂关节外,脊柱椎体间 关节亦受侵犯,后期椎节呈竹节样改变。 (4)其他:本病患者血细胞沉降率快,且类风湿因子 等项化验指标多为阳性。
血管、神经经过:相当于骶髂关节中部水
平,有臀中皮神经从骶髂关节后面跨越,
该神经为感觉神经.即使损伤也不引起明
显功能障碍。
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
关节面光整
关节间隙清晰均匀 关节面下骨质结构 密度未见异常 关节周围韧带未见 钙化
25岁 正常骶髂关节
关节周围肌肉对称
关节周围肌间隙和 皮下脂肪清晰
53岁 正常骶髂关节
5. 骶髂关节转移瘤
骶髂关节转移性肿 瘤:有其它器官肿瘤 的病史,局部疼痛, 而且有明显的压痛, 病程长者,可出现恶 液质。X线检查:局 部有不规则、边界不 清的结节样或片状样 致密影。若能找到原 发病灶则诊断更为肯 定。
6、化脓性骶髂关节炎
发热常达 40℃以上 疼痛,主要是髋部及大腿,有时向下肢放射,剧 烈,不能负重,负重时疼痛加重 炎症三反应,即白细胞高,血沉快, C-反应蛋白 阳性 托马氏征及“ 4 ”字试验(+ ) 关节后部红、肿、压痛及瘘道形成 直肠刺激征(脓液向小盆腔波及) 关节穿刺:从后方可刺出脓液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要点分析

·讲座·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要点分析山西省忻州市中医院(034000)李进胜骶髂关节病种较多,但发病率较低,CT的普及应用,大大地提高了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
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不同病种的骶髂关节病变者,通过分析其CT征象,并结合文献,旨在阐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1CT表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常双侧对称发病,自关节下部开始,关节面硬化与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骨桥形成;类风湿关节炎(rhrumatoid arthritis,RA)常一侧发病,易侵犯关节上半部,关节面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关节面下出现周围硬化的小囊状骨缺损;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常单发,骨质疏松、破坏、增生,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囊肿胀,关节强直,周围软组织肿胀或钙化;骶髂关节结核常单侧发病,多位于关节中下部,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关节间隙增宽,常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髂骨致密性骨炎示髂骨面硬化区,不累及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关节面增生、浓密,关节间隙狭窄,可伴骨性强直。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各不相同,CT 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解剖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手段。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构成的微动滑膜关节,关节面呈“耳”状,凹凸不平,互相嵌插吻合,关节面表面被覆一层关节软骨,浅层为纤维软骨,深层为透明软骨,骶骨面较厚,出生后大多演变成纤维软骨,关节腔狭小,呈裂隙状,约2mm宽,运动度极小。
有2种关节类型,前下1/3为滑膜关节,该部分的关节软骨薄,表面呈波浪状,可轻微活动;后上2/3为韧带关节,呈“V”字形,靠近滑膜部分关节腔变窄,后面部分较宽,也呈波浪状。
周围有紧张的关节囊,关节的前后有较强的韧带结构保护,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骶髂前后韧带、骶髂骨间韧带、髂腰韧带等,各韧带是联系骶髂关节的重要结构,能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骶髂关节炎

• 致密性髂骨炎:骶髂关节髂骨部下1/2至2/3 骨质密度增厚所引起的慢性腰腿痛。
• X线表现特征主要是骶髂关节面周围骨质高 度致密硬化。
• 强直性脊柱炎会造成骶髂关节间隙狭窄、 融合,还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关节外症状。
• 下腰部疼痛及骶髂关节边缘硬化是它们的 共性。
• 强直性脊柱炎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蔓延 至脊柱关节。会造成骨性强直。累积外周 关节、 。B27阳性。治疗上主张尽早联合 用药。
• 辅助检查:CT:双侧骶髂关节骨质面见斑 片状高密度影,髂骨为甚,关节间隙未见 狭窄,关节边缘轻度骨质增生。
双侧骶髂关节炎。
• 诊断:双侧骶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炎
• 现阶段治疗: 电针 推拿 蜡疗 短波 超声波 口服、外用中药
辅助检查:X:腰椎側弯,骶髂关节间隙不对称,骶髂关节面增白。 辅助检查:X:腰椎側弯,骶髂关节间隙不对称,骶髂关节面增白。 骶髂关节是负责将腰部以上的重量转运于下肢的主要关节,妊娠后期,由于内分泌的作用,常使肌腱韧带松弛,使骶髂关节松动,失 去稳定性,妇女妊娠、分娩可能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腰椎椎旁肌肉紧张,右侧明显,双侧肌紧张,伴压痛,右侧臀部肌肉广泛压痛; 关节麻木、拘急、疼痛。
但是也有资料显示,两者关系也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可能与现代女性潜在外伤机会多以及站立工作时间过长有关。 骶髂关节附近骨质血液供应障碍,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之一 下腰部疼痛及骶髂关节边缘硬化是它们的共性。 继发于盆腔内炎症也可以出现类似的病理改变,可能系细菌内毒素作用所致。 该患者正好在分娩后不久发病 关节麻木、拘急、疼痛。 双侧骶髂关节炎。 双侧骶髂关节炎。 妊娠、分娩及外伤是致密性骨炎的主要病因,该病多出现在已生育的妇女。 辅助检查:X:腰椎側弯,骶髂关节间隙不对称,骶髂关节面增白。 骶髂关节附近骨质血液供应障碍,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之一 X线表现特征主要是骶髂关节面周围骨质高度致密硬化。 查体:腰曲变浅,L3棘突至骶尾部压痛,叩击痛; 辅助检查:CT:双侧骶髂关节骨质面见斑片状高密度影,髂骨为甚,关节间隙未见狭窄,关节边缘轻度骨质增生。 辅助检查:CT:双侧骶髂关节骨质面见斑片状高密度影,髂骨为甚,关节间隙未见狭窄,关节边缘轻度骨质增生。 双直抬腿试验阴性,右“4”字试验阳性; 妊娠、分娩及外伤是致密性骨炎的主要病因,该病多出现在已生育的妇女。 继发于盆腔内炎症也可以出现类似的病理改变,可能系细菌内毒素作用所致。 妊娠、分娩及外伤是致密性骨炎的主要病因,该病多出现在已生育的妇女。 腰椎椎旁肌肉紧张,右侧明显,双侧肌紧张,伴压痛,右侧臀部肌肉广泛压痛; 继发于盆腔内炎症也可以出现类似的病理改变,可能系细菌内毒素作用所致。
DWI,DCEMRI骶髂关节MRI

骶髂关节炎MRI征像
• 骨髓水肿/骨炎(Romanus病灶 )
1、BMO在STIR高信号, 在T1低信号,信号越强则反映活动 性炎症的真实性越高。强烈的高信号类似于血管或脊液。 2、在增强T1FS,高强度信号反映血管形成增强。骶骨椎间孔 骨髓信号可作为判定骨骼正常信号的基准。重点是判断炎 症的活动程度,分辨骨髓水肿和炎症反应。 3、BMO/骨炎是反映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指标。 4、„ 累骨髓区域通常位于关节旁(即软骨下骨髓)。 受 5、BMO也与骨硬化或侵蚀等结构破坏征像有关联。
SPARCC评分与临床BASDAI评分。 • BASDAI评分分为静止期及活动期两组,对 两组间SPARCC评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 SPARCC评分与BASDAI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 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实验室检查。
MRI检查方法
• 平扫多选SIJ斜冠状面,层厚4~5mm,作自旋回
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快 速场回波(FFE)准T2WI(T2*WI)、压脂T2WI (SPIR或STIR)。 从平扫选SIJ中间1~2层作MR动态增强(DMRI), 用顺磁对比剂(德国Schering公司Magnevist,剂 量0.1mmol/kg体重),静脉注射后每分钟作一次 T1WI扫描,共十次。
DWI量化评估炎症活动度
• ADC值
MRI评分
1、每个骶髂关节四个象限(上部髂骨、下 部髂骨、上部骶骨、下部骶骨 ) 2、信号正常0分,信号增强1分,双侧骶髂 关节冠状位最高8分。相同层面上,每个信 号增强的关节额外多加1分,同样,关节面 信号增强深度超过1cm额外多加1分。一个 冠状位最高评分12分,对6个连续冠状层面 评分,最高72分 。
表现为高强度信号,信号可以延伸至骨髓以及软组织。
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张跃彬

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张跃彬发表时间:2019-03-16T11:43:02.7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作者:张跃彬张斌耿昕林慧姝[导读] 对利用磁共振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5月,可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80例,对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分为早期(0-Ⅰ级)骶髂关节炎组和晚期(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组,进行X2检验。
结果对晚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MRI明显优于CT,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张跃彬张斌耿昕林慧姝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对利用磁共振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5月,可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80例,对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分为早期(0-Ⅰ级)骶髂关节炎组和晚期(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组,进行X2检验。
结果对晚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MRI明显优于CT,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成像[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sacroiliac arthriti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6 to May 2017,8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ere selected. The bilateral sacroiliac joints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MRI.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arly(grade 0-I)sacroiliac arthritis group and late (grade III-IV)sacroiliac arthritis group. X2 test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judgment of advanced sacroiliac arthritis(P > 0.05). In the judgment of early sacroiliac arthritis,MRI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T,P < 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MRI has a good diagnostic value in early sacroiliac arthrit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key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early sacroiliac arthriti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
骶髂关节炎骨科疾病 诊断检查有哪些

骶髂关节炎骨科疾病诊断检查有哪些很多骨病疾病的症状都有一些相似的情况,尤其是关节处的一些异常,但是其临床表现却有很多种,比如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单从外表很难进行判断,需要进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检查,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准确性的结论,这也是平时强调有病症的时候,到正规医院诊治的原因。
那么,骨科疾病中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检查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骨科疾病中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检查1、X线表现(1)早期X线片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软组织密度增加,关节间隙增宽。
小儿骨骺核外移。
(2)中期,关节软骨破坏后,关节间隙变窄;继而关节面骨质糜烂破坏;两者均以关节负重区软骨破坏严重处最明显,严重时,干骺端化脓坏死,可发生病理脱位。
(3)关节面以外的骨边缘性侵袭和破坏,是化脓病变从关节囊韧带附着处侵入骨内的征象,就意味着已沿着关节软骨下骨质蔓延,在骨内已形成脓肿。
此时进展迅速,很快出现骨质破坏,游离骨块,关节塌陷,关节软骨广泛破坏,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错位,头颈缺损,骨性融合。
2、血液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中性分叶核细胞计数高,血沉(ESR)高,C-反应蛋白(CRP)阳性。
3、骨质破坏:骨型关节结核骨破坏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破坏区边缘可见,骶髂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
滑膜型关节结核表现为骶髂关节面不同程度的模糊或糜烂,其间隙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增宽;有的显示骨质明显破坏,关节间隙不规则增宽。
4、冷脓肿和窦道形成:骶髂关节炎较易发生冷性脓肿和窦道形成,多发生在臀部及腹股沟或骨盆内。
早期X线片可见关节边缘模糊,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局部常见骨破坏灶,有的可见死骨,关节破坏严重者可见同侧髂骨和耻骨向上脱位。
长期混合感染则局部骨质明显硬化。
5、死骨:有学者认为结核可以出现大块死骨,有资料显示结核最大死骨长径可达2cm以上,关于细小颗粒状或“砂粒样”死骨,可能是干酪物质的钙化点,也可能是真正的“砂粒样”死骨。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影像诊断。
资料与方法 90例经临床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CT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毛糙、模糊、侵蚀、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MRI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
结论 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CT MRI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清阴性慢性非特异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几乎骶髂关节全部受累。
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其早期诊断尚未被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尤其基层医师所熟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90例病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90例HLB-27均阳性的经临床诊断的早期AS病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19人,年龄16-58岁,平均37岁,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间歇性腰骶部、臀部酸痛,晨僵,活动后好转,无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做骶髂关节DR平片, CT扫描85例,MRI 16例,CT采用层厚3mm、层距3mm轴位扫描,MRI常规用T1、T2、STIR序列。
2 结果2.1 X线表现:两侧骶髂关节表现正常8例,余82例两侧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关节面硬化、囊变、侵蚀破坏。
2.2 CT表现:85例病人(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中扫描显示骶髂关节骨皮质局限性硬化36例,关节面毛糙、模糊29例;软骨下受侵小囊变19例;软骨下呈毛刷状或锯齿状骨质破坏25例。
关节间隙稍增宽3例。
2.3 MRI表现:16例(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均有不同程度局限或弥漫性小斑点、片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影。
3 讨论病因与病理本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AS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的异常自身免疫有关。
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方法骶髂关节炎是骨关节炎中的一种,骶髂关节炎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大多由其他疾病引起有症状,能及时就诊,得了骶髂关节炎如何诊断?怎么治疗尤为重要,与强直性脊柱炎很难区分。
骶髂关节炎是关节炎中的骨关节炎的一种分支。
大多数的骶髂关节炎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许多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骶髂关节炎,所以诊断出骶髂关节炎还是不够的,应进一步检查是何种原因引起的。
但是骶髂关节炎一般与坐骨神经不相关。
原发性骶髂关节炎的关节软骨细胞活性低下,髋部肌肉等软组织支持力量减弱,软骨呈退行性变。
年龄越大,积累的损伤越多,老年人的关节软骨基质中黏多糖含量减少,纤维成分增加,软骨的韧性降低,因之易遭受损伤而产生退行性变。
肥胖体形的人发病率较高。
查体及检查:1.Piedallu征患者取坐位,检查者自后方观察其髂后上棘是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一般情况下,患侧偏低;腰前屈时,则患侧位置升高程度超过健侧。
2.对抗性髋外展试验阳性。
3.退变性骶髂关节炎X线平片上显示退变征,视病程不同而出现退行性变的各期表现,以增生及骨刺为主。
1、宣传防病知识、保护关节:首先要让患者对该病有所认识,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关节过度运动和负重,避免关节机械性损伤。
严重时应制动或石膏固定,以防畸形。
减轻体重,使用把手、手杖以减轻受累关节负荷。
与职业有关者,应调换工作。
进行有关肌肉群的锻炼,可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2、药物方法,当疼痛时可以用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镇痛,不要长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赖或降低作用。
如果是局部压痛点者,可用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ml,加1%普鲁卡因5~10ml作痛点注射,5~7天1次,3~4次为一疗程。
还有传统的中药,建议不要随便选择手术。
3、物理疗法:热疗、水疗、红外线、超短波、电刺激等均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等症状。
牵引疗法对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效果较好,可以松弛肌肉,缓解疼痛,并能防止神经根相邻的组织形成粘连,但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SpA骶髂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幻灯片

D.D. 机能不全性骨折
▪ 骨质疏松/骨脆性增高所致,主要是 由于骨的弹性抵抗力减弱(骨矿物质 丢失) , 不能承受正常体重或肌肉生 理性活动的作用力而引起
▪ 好发人群:女性、绝经后、局部放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正常骶髂关节
斜冠状位 semicoronal
斜横断位 semiaxial
T1W
T2-STIR
层厚 = 4mm,层间距 = 0.4mm
9~12层
骶髂关节的影像解剖
❖ 骶髂关节的方向 – 向前外倾斜,C形关节面 ❖ 关节软骨位于关节的腹侧部分
稍亮信号 – T2-FS/STIR,T1-FS 骶骨侧软骨较髂骨侧厚 ❖T1韧-F带S 部分位于关节的背侧部T2分-FS 脂肪信号 – T1W高信号 ❖ 滑膜部分位于关节的后上1/3
6、椎间小关节破坏、强直
Why MR
有效药物 临床应用 早期 诊治
❖ 男,22岁反复下腰痛1月余,双眼红4天 ❖ HLA-B27 94.3%,CRP 5 .35mg/L,ESR 8 mm/h。
T2W-FS-COR
T1W-FS-COR+C
T2W-FS T1W-FS T1W-FS+C
how AS的骶髂关节炎
结构性破坏(慢性)病变
Structural damage lesions
(T1W – 骨,T1-FS/STIR – 软骨)
骨髓水肿(骨炎) 关节囊炎 滑膜炎 肌腱末端炎
骨质硬化 骨质侵蚀 骨髓脂肪沉积 骨桥/骨性强直
T2W-FS
T1W-FS+C
T2W-FS T1W-FS T1W-FS+C
强直性脊椎炎
局限于骨骼和关节间隙
鉴别诊断
不超出解剖结构范围
骶髂关节解剖与常见疾病诊断

骶髂关节解剖与常见疾病诊断发表时间:2019-07-19T11:15:54.9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作者:应彩云[导读] 本文就骶髂关节解剖、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渝北 401120【摘要】骶髂关节位置较深,个体存在差异性较大,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间隙较窄,后部被较强厚的韧带和骨质遮盖,只在一小段层面未有骨质覆盖,因此目前疾病对骶髂关节的累及主要还是靠影像学检查。
由于其解剖的复杂性、疾病多样性及部位的特殊性,最终导致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展缓慢。
深入开展对骶髂关节断层解剖学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本文就骶髂关节解剖、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一、骶髂关节的解剖骶髂关节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对而构成,关节面凹凸不平,但彼此结合紧密,关节囊坚韧,周围有韧带环绕并连接着骶髂关节,限制并固定着关节的活动。
骶髂关节个体差异性较大,关节位置较深,关节间隙呈窄条形,关节后部被较厚的韧带和骨质覆盖,只有一小段层面未有骨质覆盖,因此目前临床对骶髂关节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1]。
骶髂关节结构牢固,活动度虽小,但它可以做轻微的上、下、前、后运动。
在前后运动时,可伴随关节作旋转运动。
潘进社等[2]报道显示,骶髂关节的活动度会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且与人们的年龄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度增加。
骶髂关节病种较多,但发病率较低,CT的普及应用,提高了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但是病变特点不典型,也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
虽然CT检查能够反映疾病的部位及不同阶段的进展情况[3],但是目前临床上对脊柱关节病的治疗已经从疾病的早期阶段开始[4]。
因此深入开展对骶髂关节断层解剖学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2.1 X线平片检查:常规拍摄体位包括正位(前后位)和斜位。
退变性骶髂关节炎如何鉴别诊断?

退变性骶髂关节炎如何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各种引起骶髂部及臀部疼痛的疾患进行鉴别,尤其是以下四种病变:
1.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本病较为多见,尤以青年人发生率较高,但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1)疼痛:自骶髂关节开始,逐步向上方椎节,多呈进行性侵犯发展。
(2)双侧性:骶髂关节病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并侵及全关节,关节间隙从模糊到破坏,最后关节间隙消失。
(3)脊柱同时受累:本病除骶髂关节外,脊柱椎体间关节亦受侵犯,后期椎节呈竹节样改变。
(4)其他:本病患者血细胞沉降率快,且类风湿因子等项化验指标多为阳性。
2.骶髂关节结核临床上亦较多见,其特点如下:
(1)常为单侧性:其多侵犯单侧关节,病变主要位于关节下部。
(2)病变部位:结核病灶多发生在骶骨或髂骨的骨骼内,先为局部骨质破坏,之后波及关节,引起间隙增宽,并形成死骨。
(3)寒性脓肿:骶髂关节结核时,如脓液聚集在髂腰韧带下,可沿腰大肌流至大腿;亦可由坐骨大孔穿出至臀大肌深处,由梨状肌下方沿坐骨神经下行至大腿后部或大转子处;少数情况下感染可蔓延至坐骨直肠窝。
3.Reiter病本病少见,临床上多有三联征,即骶髂关节、膝关
节及足部关节炎,尿道炎,以及结膜炎。
一般尿道炎先发作,关节炎常为不对称性。
X线片上显示关节面破坏,四周骨质明显硬化。
4.布鲁菌性骶髂关节炎临床上有骶髂部及多发性关节痛,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及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X线片上多为不对称性双侧关节受累。
开始时关节骨质疏松,以后软骨下骨质吸收,关节间隙狭窄以至硬化。
骶髂关节病变的MR诊断

正常骶髂关节影像表现
T1WI+FS: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骶髂关节病变的MRI诊断
骶髂关节解剖 骶髂关节扫描方法及正常MR表现 骶髂关节病变影像表现 骶髂关节检查新技术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骶髂关节病变影像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 致密性骨炎 感染性骶髂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AS影像学表现
活动性(急性)炎性病灶 结构性损害(慢性改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活动性骶髂关节炎
骨髓水肿/骨炎 滑膜炎 滑囊炎 (肌腱、韧带)起止点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活动性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
STIR/DWI/T1 FS +c 呈高信号 为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征象 位于关节旁,可伴骨侵蚀
族聚集性;HLA-B27阳性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家族聚集性越明 显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致密性骨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因
病因不明 可能与妊娠、外伤、感染及劳损有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表现
腰骶部或下腰部疼痛 骨盆分离试验及“4”字试验阳性 血细胞沉降率正常,且无细菌性炎症表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例 1
女,31岁。髋部疼痛10年,加重4年 怀孕过程中出现右髋部酸胀痛,生产后好转,再次怀孕时出现双髋
部受累
HLA-B27(-)、红细胞沉降率测定7mm/h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例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例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病例 2
女性,31岁 怀孕期间出现双侧髋部疼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S诊断标准
骶髂关节炎的红外热图诊断意义

骶髂关节炎的红外热图诊断意义
郭静波;薛刚;谢红梅;李淑兰;张丽芳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03(025)012
【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热图诊断骶髂关节炎的价值.方法对182例强直性脊柱炎(AS)或可疑AS患者的骶髂关节区行红外扫描,并与X线、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182例患者骶髂关节区(SIJ)阳性热图98.3%,X线SIJ炎≥Ⅱ级者73.1%.SIJ 区增温温差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成正相关(P<0.05).结论红外热图有助于早期AS诊断.
【总页数】2页(P895-896)
【作者】郭静波;薛刚;谢红梅;李淑兰;张丽芳
【作者单位】050800,河北正定,解放军467医院门诊部;050800,河北正定,解放军467医院门诊部;050800,河北正定,解放军467医院门诊部;050800,河北正定,解放军467医院门诊部;050800,河北正定,解放军467医院门诊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3
【相关文献】
1.红外热图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意义 [J], 郭静波;李新栋;刘景聚
2.远红外热图扫描对软组织肿物诊断的临床意义 [J], 付蓉;江丽敏;王晓琳
3.基于红外热图的机载电路板故障模式诊断研究 [J], 郝建新;贾春宇
4.小鼠乳腺癌发生过程的红外热图特征及其早期诊断学意义 [J], 张辉;杨阳;刘静
5.红外热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意义——附手法治疗45例患者及65名正常人资料分析 [J], 冯天有;赵平;梁国跃;高跃;王书勤;刘世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的影像学诊断
全网发布:2011-06-23 21:29 发表者:孙国民(访问人次:1242)
SpA诊断:重视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
1961~1991年期间,脊柱关节炎(SpA)分类标准多次更新,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能满足临床诊断, 仅可用于研究。
2009年,国际SpA评估工作组(ASAS)发布的中轴型SpA分类标准不同于既往标准。
根据该标准,诊断SpA首先须满足发病年龄<45岁和背痛病程≥3个月,对符合条件者应进一步考虑是否满足以下4点:①背痛有炎性特征,②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③ 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④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治疗有效。
符合上述条件者可确诊为SpA,对不符合全部条件者应行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以判断是否有炎性改变。
对于诊断SpA,在影像学检查中仅骶髂关节检查最具价值,而脊柱及其他部位检查暂不作推荐。
在SpA诊断指标中,影像学检查特异性最高,但敏感性较低,因此不推荐为筛查方法。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正确判定骶髂关节炎是风湿科医师应掌握的方
法。
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原则
骶髂关节炎对诊断中轴型和外周型SpA均有重要作用。
目前可用于骶髂关节检查的方法包括X线平片、磁共振成像(MRI)和CT,其中X线平片为首选。
在缺少X线平片结果时,不应行CT和MRI检查。
如根据X线不能确诊,须考虑确诊为SpA是否对药物选择有重要影响,否则为确诊SpA而行其他检查只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如明确诊断为SpA会影响治疗药物选择,且X线平片不能确诊,2009年ASAS在分类标准中推荐MRI为第二位检查方法。
仅在有MRI检查禁忌证时才推荐CT检查。
因为CT有2个重要缺点:放射线辐射使癌症风险升高;骶髂关节CT尚无统一阅片标准,不同阅片者对同一CT结果的判定常有
显著差异。
骶髂关节放射学检查
X线检查
对骶髂关节的X线检查仅须拍摄含髋关节的骨盆X线平片。
前后位X线平片为判断Sp A骶髂关节病变程度的重要方法。
风湿科医师应对双侧骶髂关节分别进行评价。
根据以下分级,每个骶髂关节评分为0~4分。
0级:正常(图1)。
1级:有可疑病变,但不能完全确定是否正常(图2 ,左侧骶髂关节)。
2级:有明确病变,局部轻微糜烂或硬化,关节间隙无明显增宽(图 2,右侧骶髂关节)。
3级:有明确病变,中度或重度骶髂关节炎症,伴侵蚀、硬化、增宽(或狭窄)中一项
改变,部分强直(图3)。
4级:关节改变严重,骶髂关节完全强直(图4)。
对于SpA骶髂关节炎的判定,骨盆X线平片满足以下条件均可视为阳性:①双侧骶髂关节总积分≥4分;②任何一侧骶髂关节积分≥3分。
CT检查
目前关于CT检查的时机观点尚不一致,无诊断SpA的CT标准,可能今后亦不会有类似标准,因为SpA的CT检查通常弊大于利。
曾有少数学者在研究中采用与X线平片相近的评分方法,目前无多中心研究验证CT评分系统的可靠性。
有时CT检查可发现骶髂关节明
显异常(图5)。
骶髂关节MRI检查
实施条件
许多早期SpA的X线平片为阴性,仅MRI可表现有阳性结果。
由于MRI检查费用昂贵,因此仅用于如明确诊断为SpA则药物选择发生改变时。
例如,一旦MRI检查阳性则考虑应
用生物制剂治疗,此时可实施MRI检查。
临床研究者为检测治疗对MRI结果的影响,常会重复检查。
但在临床实践中,MRI只
应用于诊断,而不应用于监测治疗反应。
检查方法
对于MRI检查部位及选择的序列,可参考以下方面:①目前对脊柱MRI检查尚无统一认识,诊断SpA的MRI检查仅推荐用于骶髂关节部位;②由于骶骨未处于垂直状态,MRI 扫描应采用斜冠状位;③ MRI扫描层厚为4 mm;④须显示T1序列,但不必做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不会增加诊断精确性;⑤最重要的MRI序列为伴脂肪抑制的T2序列(或称T2FS)和短T1反转恢复(STIR)序列,二者选择一种即可。
有时阅片者很难区分T1与STIR序列的影像,其方法是参照L5/S1椎间盘,椎间盘显示白色的为STIR序列,黑色则为T1序列(图6)。
所有骶髂关节MRI结果除请影像科医师阅片外,还应由风湿科医师阅片以作出最后诊断。
骶髂关节炎MRI诊断特征
根据2009年ASAS/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疗效评估标准(OMERACT)MRI工作组发布的共识,根据MRI诊断SpA的标准仅包括骨髓呈水肿征象。
骨髓水肿征象在伴脂肪抑制的T2序列或STIR序列中表现为高信号(白色),应出现于软骨下或关节周围区域。
如一个层次内仅一个区域有骨髓水肿,则须在另一层次发现相似病变,如有两处或更多区域出现水肿信号,则须一个层次即可诊断。
MRI显示的滑膜炎、关节囊炎和肌腱端炎对诊断SpA 无提示作用。
图6~8分别显示MRI阴性和阳性表现。
小结
对于SpA的诊断,首要依据为临床指标,尤其是背痛是否有炎性特征、外周关节是否有指(趾)炎等。
在行影像学检查前,应先检测HLA-B27、C反应蛋白,并观察患者在应用
NSAID后病情是否显著好转。
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首选X线平片。
阅读X线平片须避免主观臆测,应采用上述AS AS发布的评分系统,如明确有SpA骶髂关节炎,则无须行其他影像学检查。
对于早期X线平片阴性的患者,如确诊为SpA会影响其治疗药物的选择,则应行MRI检查,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是在MRI结果中唯一有诊断意义的SpA特征。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年09月06日作者:美国加州大学余得恩解放军总医院
李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