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光滑。
内部:切面呈灰白色,可有出血、坏 死、囊变等。
检查方法: X 线钡剂造影
操作方便, 可作常规检查 表现为胃肠壁黏膜下肿块 或外压性病变, 可突向腔内或使胃肠腔变
形,局部黏膜展平或消失。 向腔外生长者,X线钡餐检查往往不能正确
估计肿块的大小和形态
检查方法:电子胃镜或肠镜
MSCT表现
CT分型:
腔内型(粘膜下型) 腔外型 肌壁间型(混合型) 胃肠道外型
腔内型(粘膜下型):
具有粘膜下肿瘤生长的特点,
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向腔内 隆起性肿块。
腔外型:
肿瘤向管腔外生长,CT表现胃肠道轮廓 外的软组织肿块影,但肿块与胃肠壁关 系紧密。
肌壁间型(混合型):
肿瘤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突出,肿块部分 位于腔内,部分位于腔外。
胃肠道外型:
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管壁以外的腹内其它部 位,一般位于肠系膜内或大网膜内。
MSCT表现
良恶性的CT征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良性
大小: <5cm
形态: 圆形类圆形
密度: 均匀
增强: 轻中度强化
周围组织:推移
远处转移:无
恶性 >5cm 常有分叶 常有出血坏死囊变 明显强化 可有侵犯(边界模糊) 可有
(50%~70%)以及便血(20%~50%)。 小肠GIST可表现为疼痛、便血或肠梗阻。 这些症状均无特异性.
肿瘤的免疫组化标记物
1993年确定相对特异的标记物: CD34 。
1998年发现高特异性的标记物: CD117
肿瘤的病理特点
大体:多为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偶尔呈分叶状、多发性。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东凤人民医院放射科
肿瘤的由来
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 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 部分可伴有平滑肌和/或神经鞘细胞的不完
全分化。 1980年前认为是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
瘤 1983年 Mazur和Clark研究确定为胃肠道
表现为粘膜下包块,表面多光滑,少数可 坏死形成溃疡
因肿瘤位于黏膜下,活检时可能难以取到 肿瘤实质标本,仅取得肿瘤部位的黏膜, 难以作出定性诊断
内镜超声可以协助定位诊断,难以作出定 性诊断
检查方法:MSCT
空腹6小时以上 喝水800-1000ml 行平扫及增强扫描 MPR重建 CTVE(气体)重组
有些学者认为尽管偶有例外,依据肿瘤 大小、核分裂数和其它一些指标,可以 将肿瘤区分为良性、恶性和不确定或低 度恶性三类
病例一:高任光,男,58岁,上腹痛1周 小肠间质瘤(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手术证实)
病例二:欧阳燕玉,女,76岁,解黑便5天 胃间质瘤、腔内型(胃镜见胃内隆起物)
间质瘤(GIST)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GIST多见于中年及老年, 40岁以前少见,
发病部位: 胃:60%~70% 小肠:20%~30% 肠外(肠系膜、网膜和腹膜后):小于10%
临床表现
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有关。 肿瘤较小者(小于2 cm)常无症状,往往在癌症
普查和其它手术时无意中发现。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中上腹不适和腹部肿块
引入水作为对比剂,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确切位 置,观察粘膜情况及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MSCT表现
多表现为与胃肠道关系密切的肿块 多数边界清晰、光整,极少数较大的肿块
对周围组织有轻度浸润,表现为肿块边界 与邻近结构界限模糊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血供丰富,多数静脉期 强化高于动脉期 内部囊变坏死表现为低密度及不强化
鉴别诊断
GIST:胃壁粘膜基本完整,或可有溃疡 胃癌:常可见胃壁局限性增厚及粘膜破坏 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鉴别困难 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困难
胃癌常可见胃壁局限性增厚及粘膜破坏
GIST 的CT表现与胃肠道平滑肌源性肿瘤、神经 源性肿瘤有相似之处, 影像学鉴别比较困难。
鉴别诊断-确诊手段
GIST的最终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和具有 特征的免疫组化检查。
CD117
95%
CD34
70%
SMA
20-30%
S100
10%
Desmin rare
仍有争论的问题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影响预后的因素 肿瘤的组织发生
GIST的生物学行为
至今尚无可靠的指标预测GIST的生物学 行为,许多学者推荐依据肿瘤大小和核 分裂数来估计转移的危险性,并认为至 少在目前使用“良性”GIST这一术语是 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