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 人教版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有理数加减法说课稿(4篇)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有理数加减法说课稿(4篇)精选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一《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其次学段初步熟悉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
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始终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熟悉负数的生活根底。
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
熟悉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他们以往熟悉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熟悉。
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连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根底。
详细目标是: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依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消失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
从《课标》中可以发觉,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熟悉。
并没有简单的概念与计算,学问层次比拟浅。
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呈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以前熟悉的数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熟悉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熟悉;在其次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熟悉,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熟悉。
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熟悉。
2、以后将要熟悉的数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熟悉,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熟悉。
3、今日要学习的内容以上的这些数在其次学段即四年级其次学期第8册中消失了负数的熟悉,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一章节的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部分。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后续学习代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为以后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数运算能力,但对于负数和分数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负数和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他们的运算技能。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易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如温度的变化)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应用。
2. 新知讲解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在讲解过程中,会穿插一些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则。
3. 练习巩固然后,我会安排一定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总结提升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以上就是我关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说课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知识。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数轴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有理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数轴的使用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对数轴使用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轴的使用,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加法的运算律。
2.教学难点:对有理数加法概念的理解,数轴的使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同时利用数轴帮助学生进行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数轴观察,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的运算律。
3.巩固新知: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动手练习,巩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加法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8篇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8篇《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3、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学法指导:在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问题时,利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使加法运算简便。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导引:1、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2、比较大小:2 -3,-5 - 7,43、已知a=-5,b=+ 3,则︱a ︳+︱ b︱=(二)课堂学习导引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
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1)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 。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那么,怎样计算4+(-2),1+(-1)的结果呢?现在让我们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请同学们用数学式子表示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可以表示为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可以表示为: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⑤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从以上几个算式中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有理数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理数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1《有理数的加法(1)》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1《有理数的加法(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1)》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简单的运算规则。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等,引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尝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总结运算规律。
3.小组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运算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学生的运算方法进行点评,讲解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规律,并通过PPT或板书进行演示。
初中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范文
引言概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理数的加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范文展示,匡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进行教学。
一、教学内容介绍
1.1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2 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和性质
1.3 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定
2.1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和性质
2.2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3.1 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和性质
3.2 难点: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3.3 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匡助学生理解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4.1 导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4.2 讲解环节:详细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和性质
4.3 练习环节:设计多种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
5.1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5.2 教学展望:展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教学方向
5.3 教学成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内容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希翼能够匡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进行初中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质。
愿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预,共同促进教学的成功和进步。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说课稿:有理数的加法【一、说教材】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理数的加法。
在教材中,我们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并且培养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1. 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了解有理数的特点。
(1)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
(2) 理解有理数相加的意义,能够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能力。
(1) 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规则进行计算。
(2) 能够将有理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 教学难点:将有理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和拓展。
1. 导入新课(引入问题)老师通过提问引入问题:“小明头天存了50元,第二天又存了20元,他目前一共有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加法的需求。
2. 展开新课(讲解加法规则)(1) 首先,老师以示例的方式,通过计算50 + 20,引导学生认识正数和正数相加的规律。
(2) 接着,老师再以示例的方式,通过计算-30 + 50,引导学生认识正数与负数相加的规律。
(3) 最后,老师以示例的方式,通过计算-30 + (-5),引导学生认识负数与负数相加的规律。
3. 巩固和拓展(练习与应用)(1) 老师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巩固加法规则的运用。
(2) 老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有理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具、板书】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加法- 示例:50 + 20 = 70- 示例:-30 + 50 = 20- 示例:-30 + (-5) = -35(2) 应用- 示例:小明头天存了50元,第二天又存了20元,他目前一共有多少钱?【六、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学生基本掌握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人教版(精品篇)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人教版(精品篇)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赣州市定南县第二中学廖辉茂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新人教版)第一章有理数第三节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请各们位专家批评指正.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法则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2)体验初步的算法思想;(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师生交流、探索,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难点: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三、教法和学法指导教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实验观察法,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学法: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四、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生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启发探索,获取新知;(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四)课堂小结,形成交流.(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三位同学做剪子、石头、布的游戏,要求:(1)学生用已有知识记录每次游戏的结果.(2)思考:如何计算每位同学的净胜次数.设计意图:由游戏入手,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二)启发探索,获取新知1、小青蛙在草地上作左右方向的跳动,规定向左跳为负,向右跳为正,假定每次跳动一个单位长度,因此,向左跳5次记作-5,向右跳5次记作+5.(1)如果小青蛙先向右跳5次,再向跳右3次,那么小青蛙两次跳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2)如果小青蛙先向左跳5次,再向左跳3次,那么小青蛙两次跳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3)如果小青蛙先向右跳5次,再向左跳3次,那么小青蛙两次跳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4)如果小青蛙先向左跳动5次,再向右跳动3次,那么两次运动后小青蛙在起点哪一边,离起点多远?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轴的建立为有理数的加法知识几何意义上提供了必要工具.同时,也有效地把数学知识形象、直观,方便于理解,探究青蛙跳动的过程,使知识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本课重点,也突出了本课难点.2、问题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青蛙两次运动的结果:(1)先向右跳动5次,再向左跳动5次,青蛙从起点向跳动了次.(2)先向右跳动5次,再向右跳动5次,青蛙从起点向跳动了次.设计意图:为下面学生探究互为相反数两数相加的法则作铺垫.3、(1)如果青蛙第1次向右跳动5次,第二次原地不动,两次跳动后小青蛙从起点向右跳动了多少次?(2)如果青蛙第1次向左跳动了5次,第二次原地不动,两次运动后,小青蛙从起点向左跳动了多少次?设计意图:为下面学生探究一个数与0相加法则作铺垫4、问题从以上问题得到的等式,你能发现有理数加法的的法则吗?学生分组讨论,并由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设计意图:强化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树立学习自信心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出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1、计算:(1)(-3)+(-9)(2)(-4.7)+3.9解:(1)(-3)+(-9)= -(3+9)= -12(2)(-4.7)+3.9= -(4.7-3.9)=-0.8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3、巩固练习:P2页T1、T2.4、牛刀小试(1)电梯停在5楼,然后它上升了3层,又下降了4层,那么电梯应停在层.(2)如图,请同学们用老师给出的数学卡,填在空白的小圆圈内,使每个小圆圈里的数都是它两旁小圆圈里的数的和,并求出所有小圆圈里数的和.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是熟练准确地运用有理数的法则,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设计练习有梯度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层次的学习需求,促进个性发展.(四)课堂小结,形成系统(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外作业:P31页T1、T2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感受.五、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指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5课时)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数轴: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通过数轴上的点移动来表示加减运算。
2.多媒体课件:展示有理数加减法的实际例子、图示和解题步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氛围。
3.互动白板: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实时演示、批注和讲解,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5.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生生互动: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有理数加减法的法则和运算技巧。
(2)互帮互助:学生相互讲解、讨论习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3)竞赛活动:组织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制定目标。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借鉴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问题。
初中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引言概述: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而数学说课稿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为例,详细阐述了一份有关《有理数的加法》的说课稿范文。
通过这个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文内容:一、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1.1 介绍有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应用二、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性质2.1 解释有理数加法的封闭性和交换律2.2 阐述有理数加法的结合律和零元素的概念2.3 通过实例演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三、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3.1 教授有理数加法的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规则3.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技巧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1 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有理数加法的性质和规则4.2 提出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五、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5.1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有理数加法问题5.2 设计个人练习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掌握程度5.3 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量和探索有理数加法的更多性质总结:通过本次说课稿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分析加法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能够匡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理数加法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3.1有理数的加法说课讲稿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说课稿旦马中学王俊年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
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三、说学法:本节课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第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和合作获得成功基本上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第三、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至用的有效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异号两数相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章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有理数的基本认识,而且为后续的乘法、除法运算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则、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取舍、以及带有括号的加法运算。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则,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取舍,以及带有括号的加法运算的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异号两数相加时,绝对值大的数作为结果的逻辑推理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面对的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在逐步提升。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仍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对于数学学科,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兴趣缺失,学习习惯也各有不同,有的可能偏重于理论学习,有的可能偏重于实际操作。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知识结构的把握。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课题、知识点、案例和练习。课题会放在最上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知识点部分,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来呈现加法运算的规则;案例部分,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规则的应用;练习部分,我会布置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工具。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示。
1.3.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1.3.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一、教材解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所属章节是有理数,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以及运算的先后顺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辩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会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顺序。
2.理解混合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1.掌握复杂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理解并应用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激发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兴趣和思考。
2. 新知呈现通过多个生活案例和实际问题,展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场景。
例如,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要经过30个路口,其中1/5是红绿灯路口,3/10是只有红灯的路口,请计算他需要遇到几个红灯。
在呈现每个问题之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并帮助学生归纳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
3. 讲解与练习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具体步骤和运算顺序,然后由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随堂辅导和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4. 拓展运用教师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加复杂和抽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应用能力。
5. 归纳总结通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让学生自主归纳和整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顺序。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数轴、绝对值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有理数的加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计算盈利与亏损、温度的升降等问题时都会用到。
同时,它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这个基础要是没打好,后面的知识大厦可就摇摇欲坠啦。
二、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思维还比较直观形象。
对于正数的加法,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有理数的加法涉及到正数与负数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等情况,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就好比他们之前一直在走平坦的大道,现在突然要开始走山路了,有点蒙圈。
不过呢,七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只要引导得当,他们是很愿意接受新知识的。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让学生在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这就像练武之人要先学会基本招式一样,有理数加法法则就是我们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本招式,必须得熟练掌握。
2. 教学难点。
(1)异号两数相加时符号的确定。
这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一个小陷阱,很容易出错。
(2)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茅阳中学陈芳一、说教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数的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也为后继学习代数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说学情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学生已经知道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这些基础是学习新课的必备条件。
为了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设计了反馈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三.说教学目标1、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能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符号的确定。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符号。
五、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结合初一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
教学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类比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形成师生互动,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另外,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演示,比较直观的总结和探索出有理数加法法则,从而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中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用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方法扩展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的加法》 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三节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是学习后续有理数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的关键,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数轴、绝对值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有理数加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运算基础,但对于有理数的运算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了正数和零的加法运算,对于负数的引入以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和理解的过程。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
(2)在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及运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那么,并能运用法那么进行计算;2、在有理数加法法那么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那么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的意义与数学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那么进行运算。
三、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那么。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发现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明沿着一条直线,先走两米,又走了三米,能否确定小明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请把你们认为可能的所有答案说出来。
〔二〕探究新知1、大家开始画数轴,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向左的方向为负方向。
〔1〕假设两次都是向右走,很明显,一共向右走了5米。
记作:〔+2〕+〔+3〕= +5〔2〕假设两次都是向左走,很明显,一共向左走了5米。
记作:〔―2〕+〔―3〕= ―5〔3〕假设第一次向右走2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1米处。
记作:〔+2〕+〔―3〕= ―1〔4〕假设第一次向左走2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右方1米处。
记作:〔―2〕+ 〔+3〕= +12、从刚刚画数轴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加法实际上是相继活动的合并。
我们可以借助数轴来得知两个有理数相加的结果。
请模仿刚刚演示的过程,向右表示加数中的正数,向左表示加数中的负数,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相加的过程,得到结果。
说课稿 初中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法》
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一数学科目的5号考生。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一必修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在本章的前两节,同学们已经对有理数以及正、负数有了一个客观的了解,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对正数、负数以及数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学习如何转换计算的逻辑思维,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初一的同学对数的了解还比较浅,对数之间的运算掌握的也不够全面,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
但是他们正处于充实自己的阶段,对新事物、新知识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
因此,需要老师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次说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加深学生对数的全面了解。
第二,从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小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本次说课的重点在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在于对运算法则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评价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时刻的观察与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
例如,我会结合温度计这一实例提出问题“请告诉我温度计上有几种类型的数?”,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我会找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来回答,如果回答的很好,我会给与及时、充分的表扬;如果回答的不够准确,我会积极的引导他,帮助他说出答案,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然后我会提问一个相对较难的题目“温度计在-3度上升4度后是几度?”我会找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回答,然后给与其表扬。
我会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课堂中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相互讨论与评价,通过以上过程,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回答问题普遍稍显困难的话,我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案。
三教学设计由于初中大纲中要求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主要采取教授——演示法,情景模拟法,启发练习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亲自观察、思考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1.教学目标1.1地位、作用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1.2学情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1.3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1.4教材处理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我把有理数的加法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第二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准确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2.重点、难点2.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法则).2.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加法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数学工具探索新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法则的提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的学习能力.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教学过程:4.1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生活情境]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110米栏的冠军,是中国人的骄傲.从他的体育精神中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激励学生爱国、立志.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说明: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建模,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为创设下文的探索情境作一个兴奋点的刺激,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并且能够积极尝试、探索.4.2体验进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由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开放式探索]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往返跑步进行训练,他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可能在哪里?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条件不唯一,结果也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它的优点在于:只要理解题意,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答对至少一种正确答案;同时它的答案又分多种情况,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丢失答案,并且这种错误在别人的提醒中能马上恍然大悟.这是一道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及答案适用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题.在本题中,包含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有理数加法加数的几种类别(从正负性上区分),在求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从实物模拟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转化.教学方法:用课件帮助学生思维从“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并优化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弱势因势利导.预计困难:①学生直观思维理解“共跑了80米”就是在离出发点80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距离与位移的概念混淆并且教学中不宜新增概念. ②条件中的“两段”和“80米”分别对应加法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能放弃.处理方法:①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弱点也可能会成为他这堂课思维的亮点,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实物操作”思维方式,自己突破思维瓶颈.②在学生正确理解80米的条件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比较80与加数的绝对值、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在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③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列式子”,“列等式”,问“为什么”逐步递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试最近发展区.教学注意点: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开放题的探索浅尝 止,不深究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剪辑学生答案尽快引出课题.4.3探究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得出的学习发现组织语言,减少指示或命令性语言,争取把课堂静止或学生不理解时间减至最少.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① 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 ② 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③ 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④ 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⑤ 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 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4.4注重反思,让学生的思维“深”下去[反思应用1] 例1:计算 (-3)+(-9) ; (-4.7)+3.9; )32(21-+[反思应用2]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设计意图:当数学知识转化为表象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与数字化.这两例都是课本例题,教学过程中现在要减少学生的表象思维,让他们尽可能习惯用法则做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4.5拓展应用相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练习1]计算 15+(-22); (-13)+(-8); 52)31(+-; )532(413-+ [练习2]用算式表示下列结果:⑴ 温度由-4•C 上升7 •C ⑵收入7元,又支出5元[练习3]火眼金睛找错误:练习目的:会用法则进行计算,强化技能.[教学感悟] 这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你印象最深的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个学习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上课过程中你或者老师还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评价是学习者反思和改进的有力手段.在评价中,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将有利于他们后续的学习.[作业布置] 作业方法:从A 、B 、C 三组作业中任选3题A 组(基础题):课本P29习题1.3练习:第1大题B 组: ①请你设计一道计算题填写下空: 1.7②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又接着向西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A .文具店 B.玩具店 C. 文具店西边40米处 D. 玩具店西边60米处C 组: ①找规律:从表1中找规律,并按规律在表2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② 为了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这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免费接送老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程如下(单位:千米):+15,-4,+13,-10,-12,+3,-13,-17⑴如果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⑵若汽车耗油量为0.4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设计意图: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基础水平和不同思维层次的同学的需要.A 类题训练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基本技能;B 类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活性;C 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在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的说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要经历一个从“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过程,这时知识才真正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我觉得,这种认知规律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并且努力实现的.《有理数的加法》是一堂纯粹的运算技能课,如何在这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而学生茫然无知的课上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知识的主人,有主动探索发现的权利是我备课时反复琢磨的一个主题,怎么才能把一堂传统的“教、记、练”的课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使课堂富有生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是我所追求的.我想,数学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的一种形式化过渡.弗兰德对师生语言互动进行分类时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讲有三种交流方式:回应、中立、自发,在这堂课上,我希望学生能自发地运用语言表述他们的需要与探索,我充分设想学生的可能困难同时又充分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跳起来再沉下去,让学生思维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数字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