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初中古诗词用典归纳,推荐文档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用典归纳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用典归纳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摘自七年级上册)【典故】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鸣声凄苦,啼声如“不如归去”。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①洛阳边。
(摘自七年级上册)【典故】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①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摘自七年级上册课外)【典故】①送酒:此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据南朝梁箫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
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赏析】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
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摘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典故】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折柳”是“折摘杨柳”的意思,据传旧时长安之东有一桥名曰灞桥,当时的人们常常会折摘柳枝送给朋友,“柳”谐音“留”,委婉表达对朋友的挽留和惜别之情,所以人们就会用“折柳”来表达离别之意。
(完整)古诗词中的用典
鉴赏古诗词中的用典用典,也叫“用事",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一: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1。
明用。
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
再如: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句子。
《汉书·傅介子传》中提到楼兰王为匈奴所反间,多次杀害汉朝使者,大将军霍光利用楼兰王贪财的弱点,派遣傅介子带去金帛,在酒席间埋伏勇士取其首级。
李白这二句,便是化用这个典实,直接点出边塞将士激昂的报国壮怀。
2.暗用。
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
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
所以暗用又叫化用。
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牛"典故。
“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
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名孺子。
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
景公应允,口衔绳,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齐景公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
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鲁迅用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
再如: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也是暗用典故的名句。
这两句诗讽刺隋炀帝荒淫奢侈、腐朽糜烂的帝王生活。
隋炀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萤火虫,在夜间游山时放出,使满山都是萤光。
他为到江都(今扬州)行乐,又下令开凿运河,并在河边遍栽杨柳.李商隐借用这两个故事,说明豪华生活都会烟消云散,只能在身后留下凄凉的景象,寓讽于景,手法巧妙。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收藏)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收藏)古诗词常用典故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投笔:指弃文从武.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劳歌:送别歌的代称.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商女:指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杜康: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行路难:指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关山月:乐府曲调,多指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人杰:指才智突出的人物.涂鸦: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一般用于说话者自己对自己做的评价,是谦虚的说法.春秋: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抱柱: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怀桔:指孝顺双亲.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羌笛: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南冠: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神器:指帝位、政权.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凭栏: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辞第: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解析初级中学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语文文学常识.doc
解析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语文文学常识-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ﻪﻭ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ﻭﻭ诗中的意思和作用ﻭﻪﻪ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ﻭﻭﻪ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ﻪ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ﻭ典故ﻭﻪﻭ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ﻭﻭ诗中的意思和作用ﻪﻭﻭ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ﻪﻭﻭ《江城子密ﻭ诗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ﻭ州出猎》苏轼ﻪﻭﻭﻪﻭ典故ﻪﻭﻭ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ﻭﻭ诗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ﻭ中的意思和作用ﻪﻭ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ﻪﻭ诗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ﻪ《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ﻭﻪ典故ﻭ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ﻪ诗中的意思和作用ﻪ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初中语文 古诗词复习用典
【课堂小结】
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 意义。 2.结合诗歌的内容,情感。来判断 典故表达的情感。要结合背景,知 人论世,但不可生搬硬套。 3.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涵 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诗人这里引 用典故的意义情感,答案才完整。
小典故,大情怀
——古诗词用典手法复习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典故赏析】汉文帝虽然是个有道的国君, 但是他对待贾谊却未免太过刻薄寡恩了。鉴 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 贾谊。众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汉 文帝亦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汉文帝四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任务二由典悟情】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品析词作中的典故,分析作者情感。 概括典故内容+分析表达情感(结合全诗, 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论世)+用典作用
孙郎亲射虎”。孙郎,指
亲射虎,看孙郎。 孙权。据《三国志·吴
州出猎》
书·吴主传》,孙权曾经 “亲乘马射虎”。这里是
词人自喻。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遣冯唐:《史记·张释之 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 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 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 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 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 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 魏尚,复为云中郡守。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及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及用法归纳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
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24个诗词典故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24个诗词典故导读投笔、长亭、鸿雁、阳关……我们在朗诵古诗的时候,经常遇到这些典故,古人用典,不仅使诗歌语言更加精炼,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在我们所学的课本中,也涉及到了很多很有名且有趣的文学典故,你能说出几个呢?今天王老师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初中语文教材里的24个诗词典故~【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东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掌管的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长亭】古代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掷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庭,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建功立业。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又称为相思子。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豆蔻】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用典
课文梳理
【名家用典】
八下 明朝散发弄扁舟 。 1.人生在世不称意,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相见赠》) 4.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 (李商隐《无题》)
课文梳理
七下 1. 戎马关山北
【名家用典】
,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2.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 (郑谷《鹧鸪》) 稍逊风骚 。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毛泽东《沁园春 雪》) 4.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5.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 (崔颢《黄鹤楼》)
实战演练
渔家傲(1) (宋)王安石
《中考说明》P179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运用了什么手法?这首词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4分)
【改编题】词中最后一句“贪梦好,茫然忘了邯 【改编题】词中最后一句“贪梦好,茫然忘了邯 郸道”历来为人们称道,试品析其妙处。( 4 分) 郸道”历来为人们称道,试品析其妙处。( 4 分)
寄 语:
以诗词为伴, 过诗意人生!
谢谢指导!
经典题例三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答:【略】
2.细读全词,下阕中划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请加以赏析。(4分)【想一想答题步骤】 答:运用冯唐持节云中的典故;(1分)魏尚因错被免后, 朝廷派冯唐持节云中赦免魏尚而使魏尚重新得以重用。 (1分) 作者借此拿魏尚自比,含蓄委婉地希望自己也能 得到朝廷重用。(2分)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典故】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2、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
【典故】①铜雀:即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
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
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赏析】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
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③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典故】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
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
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用典归纳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用典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用典归纳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摘自七年级上册)【典故】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鸣声凄苦,啼声如“不如归去”。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①洛阳边。
(摘自七年级上册)【典故】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①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摘自七年级上册课外)【典故】①送酒:此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据南朝梁箫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
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赏析】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
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摘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典故】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中考用典古诗汇总文档
7---9年级古诗中考用典名句汇总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被贬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慨叹,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思乡忧国心理矛盾,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自己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安定的立功报国之情。
(3)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王维)典故:燕然山,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相隔万里,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曾大破匈奴北单于,并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用燕然山这个典故,是虚指,既符合河西节度崔希逸的身份,又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4)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精]人教初中语文全部课内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全部课内古诗词知识点归纳古诗词的典故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
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其在某泽中。
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
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其一)·垂钓碧溪:相传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乘舟梦日: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
《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
·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玉龙:指宝剑。
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东风: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铜雀:即铜雀台。
曹操建于邺城,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曹植所作《铜雀台赋》中的“连二乔”,指的是铜雀台旁的两座桥。
诸葛亮游说东吴,为了说服东吴联蜀抗魏,就说《铜雀台赋》说的是“揽二乔”,曹操父子以此侮辱东吴无人,要攻下东吴,霸占东吴二乔(孙策之妻和周瑜之妻)。
所以诗里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说如果不是有东风成全周瑜的火烧之计,曹操恐怕早就破了东吴,把二乔抢去锁在铜雀台了。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1. 《关雎》中提到的“大夫”指的是周朝的贵族,而“余姚之浦”是指浙江余姚的神仙山。
古代诗词常常提到这些地名或人物,富含文化和历史的背景知识。
2. 孟子哭墓的故事出自《孟子》,传说孟子曾经远行,路过一片墓地,突然听到墓中有声音哭泣,原来是那里的鬼魂在哭泣,孟子于是惆怅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该尊重祖先,珍视生命。
3. 苏武牧羊的故事出自汉代,传说边塞将军派苏武去往匈奴,苏武忍受风吹雪打的考验,十年后被释放回到汉朝。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忠诚的人如何经受种种困难和苦难,仍然保持了他的坚定信仰和信仰。
4. 《离骚》中提到的“穹庐”是指天庭,神仙之所在的地方。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篇叙事性的长篇诗歌,它生动地描绘了屈原流亡期间的困境和感情痛苦。
5. 楚辞《离骚》的“断肠人在天涯”是形容离别之苦,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痛苦之情。
6. “画饼充饥”是形容虚幻和不切实际的愿望和想象,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贪心和自欺欺人。
7. 屈原在《离骚》中描绘了巫山之夜的壮观景象,以及他落魄的身世和心情。
8.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是形容千里之堤不容忽视,即使很小的蚂蚁也可能给它带来破坏,而巨大的九层之台也是由一点点沙土垒积而成。
9. 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自己军队节俭有序的管理方法的赞扬,其中的“兵贵胜不贵多”更是关于战争策略的智慧。
10. 《己亥杂诗》中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一句话,形容文章创作需要有宿命论和灵性幻想的辅助,同时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生命困境中的矛盾冲突的感慨。
11.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形容远离故乡的思念,作者刘禹锡在《陌上桑》中表达了内心深处感伤的情感。
12.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出自清代名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青山遮不住,毕竟风雨来”,这表达了对风雨欲来时的警醒和对生命过程中最终必然无法避免的命运的思考与哲学。
13.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了他在乡村垒草为墙、茅草为顶的小屋里的感受,歌中透露出平凡人与自然堪比的奋斗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初中古诗词用典
初中古诗词用典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1)怀旧空吟闻笛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用典诗句集锦
用典诗句集锦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古诗词典故运用(完整)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
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 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 为送别歌的代称。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 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 下西楼。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
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 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骤雨初歇。”
隐逸传》载,陶渊明 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 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 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
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 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 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 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 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
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 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 余,山深闻鹧鸪。”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 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 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 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 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 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 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 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 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 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
中考部编版初中古诗词典故汇总【适用于2020中考】
中考部编版初中古诗词典故汇总【适用于2020中考】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用较少的词语拈指特定的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义,用典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理解古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中部编版古诗词中出现过的典故,赶紧收藏学习吧。
一、七年级1.归雁【典故解释】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它接了回来。
【课文出处】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家书)【思想感情】课文中,诗人希望北归的鸿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
2.送酒【典故解释】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有一年过重阳节,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
【课文出处】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强欲:勉强,硬要)【思想感情】课文中,“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凄凉环境。
3.折柳【典故解释】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课文出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想感情】本诗描写作者客居洛阳的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由此抒发了思乡之情。
4.后庭花【典故解释】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人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课文出处】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想感情】表面上是在斥责商女,实际讽刺的是晚唐政治。
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忧虑和对世道的感慨。
5.问鬼神【典故解释】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中考古诗词用典归纳
中考古诗词用典归纳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借代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这里指阻挠变法的保守派。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曲名,即《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易水,即指交战地点为燕赵慷慨悲歌之处,又暗示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相传战国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金龙,用来招徕天下贤士。
玉龙,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含蓄点出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用“赤壁之战”的典故,“东风”实指,也可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条件,特别的孙权对他的信任。
从中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嘲讽和不屑,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同时,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运与势,以小见大,含蓄形象。
6.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大鹏那样高飞远走,想去那没用战乱压迫的仙境,这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讲了姜太公钓鱼钓到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
乘舟梦日边讲的是商开国重臣伊尹受商王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两位贤人,得到朝廷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_(部编版)中考复习之古诗词用典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④简洁精练,内涵丰富——Biblioteka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021年广西梧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 应天塔的高峻。 BB..“承鸡句鸣”从就传能说见入“手日,升”写,“是鸡从鸣侧”面写就塔能高见,“同日时升表现”出,诗直人接立点足点出之了 诗高人。立“直足接点点之出高”。分析有误。 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 畏奸邪的勇气。 D.合句以理入诗,意蕴丰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 远”的人生哲理。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答案示例一】: 我选择《残梦》。因为这首诗与上面诗词的主旨基本一致,都 表达了作者矢志报国、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表达了 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
【答案示例二】: 我选择《从军行》。因为《从军行》与上面两首诗词在内容上 同中存异,都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决心;同时也有不同之处, 《从军行》还描绘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场景,抒发了他们 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 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 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③远,空怅望, 过维扬④。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 ②馘(guó):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记功。③双阙:指代朝廷。 ④维扬:即扬州。宋室南渡后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惨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南冠(guān):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作者被清兵逮捕。
【赏析】
①这个典故,既点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像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思。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
诗人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抨击的是只顾个人肆情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7、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①,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②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摘自八年级上册)
【典故】
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赏析】
①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
②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8、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摘自八年级上册)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③。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诗中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②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③霹雳:指雷声,此处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语出《北史·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
【赏析】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营造了将士们出征前群情激奋威武雄壮的气氛。
②③“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塑造了意想中的自己无畏的战斗形象: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弓,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
(摘自七年级下册)
【典故】
①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①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赏析】
抒发孤城将士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③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典故】
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②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后代称为“建安风骨”。
③弄扁舟:这里是归隐江湖的意思。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赏析】
①②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③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1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赏析】
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6、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
(摘自八年级上册)
【典故】
①《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北,可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依旧沉溺声色,终于被俘亡国。因此,《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赏析】
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
①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
【赏析】
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2、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
【典故】
①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1、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①洛阳边。
【典故】
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