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学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1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1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边塞军旅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

个人、民族、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社会氛围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重要音符,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咏史怀古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之中。

羁旅乡思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他乡,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咏物抒怀咏物抒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物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社会写真讽喻诗就是诗人有意识地观察现实,用诗反映社会问题,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使之有助于朝政的革新与世道的改正。

其艺术特点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人生感慨一切的喧哗都会散落成尘,所有的容颜都会很快老去,而我们的生命,亦如朝露昙花般短暂,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遐想、去挥霍。

驱山走海置眼前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驱山走海置眼前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多古朴素雅,清而有物,淡而有味,体现了作者 的逸士风貌与高人性情。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 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 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 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 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 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 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 食鲜疾发逝世。
我要抛弃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 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 乡人在等我,他正朝我走来。 _____泰戈尔 (印度)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驱山走海臵眼前----山水胜色

教学目的: 1、学习诗人

写景方法,能理解和说明 描写景物的技巧,进而领 会诗歌表现出的诗人的情 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初步体会诗中 情感,通过赏析把握形象 的特征和寓意,强化对诗 歌鉴赏方法的体验,加强 对诗歌意象、意境的品悟, 学习从意象中发掘诗的审 美特征和审美情趣。
请思考: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 样的感受呢?“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
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 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 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 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 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 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 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 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语文选修第2课《汉江临眺》课件

语文选修第2课《汉江临眺》课件

波澜动远空。
震动
郡邑浮前浦,州郡城镇 前源自的江水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 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 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 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 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 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郡邑浮前浦 承山色 波澜动远空 承江流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汉江雄 (背景)
浑壮阔
水势浩瀚
山色微茫 (远景)
沿江群邑 (近观)
眼前波澜
所处位置
(积极乐观)
即景抒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 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 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 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 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 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 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 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 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驱山走海置眼前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驱山走海置眼前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 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 同体化了。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 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 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 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 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 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 阳的孟浩然。
田园山水诗
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 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 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 来朴质感人。王孟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 诗的代表人物。其中王维的成就最高,王 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能将绘画的原理 与技巧灵活的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
1、看题目认识对象
3、看意象把握情感 5、看注释破解难点
2、看作者了解背景 4、看尾句参透主旨 6、看题干得到启示
明确概念
1、概念补充: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
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 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 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 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 (宋:杨万里、范成大)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
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 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 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 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 了这一特色。

唐宋诗词第1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唐宋诗词第1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板凳] 渔翁的孤单是自由,作者的孤单是寂寞。作为诗 中唯一的人物形象,渔翁无疑是孤单的,但是, 这种孤单,并没有显示出普通意义上的灰暗色调, 却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 孤高傲世的明丽之美。渔翁泛舟江上,自渔自乐, 何其快哉!起居行止,随心所欲,何其自由!反 观作者,一介贬谪之人,政治前途一片灰暗不说, 一般的亲朋来往基本断绝,甚至身家性命也是岌 岌可危,言行谨慎,可谓如履薄冰,纵然寄情山 水,终是胸中块垒,不得自由。
3.如何理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句 诗的含意?
【提示】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 本来就是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 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的车旁唱道:“凤 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嘲笑孔子迷于做 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 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 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 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诗人以充满 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为什么要到庐山 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 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 人寻仙访道隐逸之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诗海探珠
春日即事
吕本中
病起多情由日迟,
强来庭下撂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
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 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 折尽长条为寄谁?
【赏析】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病起后所见的春日 美好景象和寂寞相思的心绪。诗篇开头展现了诗 人病起看花的情景,点明了时令。三、四句写庭 院初春景象,将诗人的情态融合在内。颈联描绘 了蜂飞蝶舞、草木摇曳,既充满勃勃生机,又有 些荒凉孤寂的春日景象。最后二句是全诗的点睛 之笔。这首自抒情怀的即景之作,笔调凝炼,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教案(精选8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教案(精选8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能力目标背诵全诗;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法学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尤其说起“话别诗”,我们很容易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送别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今天我们来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整体感知(一)析题梦游天姥吟留别1:内容:梦游天姥2:形式: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比较灵活,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不拘一格。

如《游子吟》) 3:内容:别东鲁诸公点拨:歌抒情、文载道、诗言志。

这是一首和曲而唱的歌行体诗——他抒情;这是一篇形式自由的文——他载道;这是一首表达理想的诗——他言志。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感知内涵1、朗读诗歌:学生齐读全诗纠正字音,并结合注释强调读音及意义2、学生朗读第一段(节奏轻快雄浑有力)思考:①诗人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的四个句子是哪四个?②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

③体会夸张、对照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连---横拔---掩倒----倾③神往充满神秘色彩、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要知难而进。

)3、集体朗读第2段(感情充沛语调适合)思考: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第二段开头用了一个“之”字代哪些内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梦境。

②大胆想象,试述“梦”的过程。

③找出表现诗人梦游时兴奋不已的词及梦醒后的情感。

①代第一段内容。

②梦前、梦中、梦后③飞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

理想之梦:A浪漫:邀明月为伴、著谢公之木屐、登青云之梯----追求。

《汉江临眺》教学设计1

《汉江临眺》教学设计1

《汉江临眺》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这首诗出自高二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按题材分类属于山水田园诗。

二、设计理念:1、选修课中的诗词鉴赏应区别于必修课中的诗词教学,不能再以单篇诗词为单位组织教学,而应该根据选修教材的编排体例与特点组织教学,教学时每一节课都应以教材所选每一位名家的几篇作品为单位,从整体上去把握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形象、语言、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等。

2、选修课应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要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3、体悟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王维的诗风及写法鉴赏王维同一类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2、体会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从诗中画面、联系旧知识、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鉴赏诗歌,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融情于景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选取:诵读法、方法点拨法、自主感受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构思:1、明确教学内容: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融情于景的写法。

2、明确教学方向: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入乎其内(感性认识),出乎其外(理性思考)。

“入”要带上两张门票一张嘴——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出”要理性思考、收获四宝——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七、教学步骤安排:(1)加强朗诵,品味诗歌音韵美、节奏美、意蕴美。

(2)运用“四看”法(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题材),把握诗歌大意。

高一语文《山水胜色之驱山走海置眼前》教案

高一语文《山水胜色之驱山走海置眼前》教案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20xx级何清香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感悟经典,传唱经典大家一起合唱霍尊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同学们觉得这首歌好不好听?这首诗美不美?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份对诗歌美的感受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

导入语:寄情闲云野鹤,悠然山水田园。

中国古典山水诗歌中,总蕴含着一种淡泊宁静、与自然相亲相拥的生活之美。

我们在诗中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的山水胜色,与山水来一次浪漫的邂逅。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明确学习目标1.学会鉴赏山水诗中的意象、意境、手法、情感;2.通过学习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总结山水诗的特点;重点3.通过吟唱诗歌,加深对山水诗的理解,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难点〔三〕方法点拨:“五读俱全〞法5.读情感关键词、句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集合我们集体的力量一起来赏析第一首诗。

(四)方法运用:集体探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初读,整体感知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读标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抓标题中的关键词。

由标题可知:①诗人的身份是什么?②显示出了哪些情感?读注释中对诗人的介绍中哪一点信息最重要?“几乎是以布衣终身〞我们知道,古时候读书人讲究学而优则仕,读书人是要去考取功名的。

但孟浩然仕途坎坷、屡试不第,所以“以布衣终身〞是他理想未实现得一种被迫的选择。

这首诗就是诗人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写下的。

可以想象,诗人理想未实现,又单独一人客居他乡,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我们在后面来揭晓答案。

读注释:理清诗意。

诗歌鉴赏的规律就是先要读懂诗歌,才能去鉴赏。

相信大家在早自习已经在注释的帮助下理清诗意了。

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的前四句描绘了桐庐 江上的美景。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的把情感 融入美景之中的。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融情于景
白描
夜宿孤舟,孤
独寂寞之感
直抒胸臆 融情于景
对友人的思念, 归隐之志
庐山 壮美
景色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渲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染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是李白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在写美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承上启下 直抒胸臆 热爱庐山 追怀谢公, 隐逸之志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用典 想象 虚实结合 游仙访道之乐, 归隐山林之志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的前四句描绘了 桐庐江上的美景。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怎样巧 妙的把情感融入美景之中的。
知人 论世 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
2、苏东坡说王维的诗歌是诗中有画。 《汉江临眺》是怎样具有画的味道的。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白描 白描 以动衬静 山水壮美之景 渲染 总写楚地壮美风景
视野开阔,山色秀美
用典
归隐之志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是李白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在写美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正式版】驱山走海置眼前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正式版】驱山走海置眼前_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总结
锦囊妙计 诗歌鉴赏答题五原则
1、译文:对诗句内容进行解读,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2、意境:选取意象,概括意境。 运用了___________意象, 营造了________意境 3、技巧:使用的表达技巧 运用了________表达技巧,达到了________表达效果 4、主旨:表达的主题 使用方法:根据不同的题型, 表达了________主题 随机抽取答题“五原则”中 5、情感:诗人表现的情感 的几条提炼答题要点,组织 表现了________情感 好语言,这样就能够做到答
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 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 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 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 维合称为“王孟”。
【颔】风吹着两岸的树木,发出“沙沙”的声响, 月光照着江中这一叶孤舟。 【颈】建德不是我的故乡,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尾】还是把我这两行热泪,寄给遥远的海西头的 朋友。
鉴赏
诗人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心情) 来创作这首诗的?
从何 ? 而来
愁 孤
如何 ? 表现
诗人那“孤寂”、“悲愁”的情 感 从何而来? 如何表现? 思念家乡
柳永《鹤冲天》 “忍把浮解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自读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翻译

【首】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苍 江夜里的水流十分湍急。

教育最新K12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

教育最新K12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资料助读]◎释标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题点明的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

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

旧游,老朋友。

◎知作者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唐代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后为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与李白、王昌龄等也都有交往唱酬。

其诗清淡幽远,长于描写山水行旅及田园隐逸生活。

有《孟浩然集》四卷。

《全唐诗》录存其诗267首。

◎明背景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作者在游浙江桐庐时所写。

[精要赏析]◎赏形象1.前四句中“山暝”“猿愁”“沧江”“风鸣”“孤舟”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提示:把握意象共同点。

参考答案: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

◎析技巧2.试分析本诗在情景结合方面的特点。

提示:了解情景结合方式。

参考答案:本诗融情于景。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即景生情,情随景至。

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

3.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从题目、意象特点及最后两联切入分析。

参考答案:这是旅中寄友诗。

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

[资料助读]◎释标题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襄阳至汉阳流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临眺”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知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学案(第一课时)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学案(第一课时)

襄城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日期:月日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第一课学案(第一学时)教师:高亚飞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了解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感情;2.反复诵读,涵泳山水诗“诗中有画”之意境;3.以孟、王为代表,分析山水诗派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山水诗人的心态与人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注解】:1、"瞑:昏暗。

2、"沧江:同"苍江"。

3、"维扬:即扬州。

【韵译】: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时作。

诗人在路途中怀念旧友,写下了这首诗寄给友人。

诗人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情绪动荡,不平静。

凄清的夜晚正是他寂寥心情的反映,也更使怀念旧友泪流满面。

这首诗情调凄凉,表现了诗人失意后的激愤不平和世罕知音的深深的孤独感。

全诗情景交融,自然天成,诚挚感人。

【赏析】: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

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

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

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

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

〖2021年整理〗《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完整教学课件PPT

〖2021年整理〗《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完整教学课件PPT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二境 界。
▪ 这类作品所绘之景,完全是从作者的主观感 情出发的,而不是客观现实中的景物。因此 诗人所怀感情不同,自然景物也就随之而异。 以山为例,在与友分离的罗隐笔下是“山牵别 恨和肠断”《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在满怀喜 悦的张耒笔下是“好山如为我开眉”《二十三 日即事》;在亡国遗民郑思肖笔下是“满山秋 色正愁人”《二砺》。
▪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 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他原信 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 展。王维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 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 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 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 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 终南山 ▪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 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②歌水田园, 表达自己鄙视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山水诗的三种艺术境界。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一境界
▪ 这类作品往往随物赋形,着意描写自然山水的 千姿百态。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 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望天门山》。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 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 易《暮江吟》。以上作品虽不能说是纯模山范 水之作,但作者在创作中主要还是将自然山水 作为客观事物加以描摹表现的,仅略流露某种 情绪倾向,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 是水”的境界。

〖2021年整理〗《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导学案

〖2021年整理〗《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导学案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导学案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 桐庐江,在今浙江省。

诗中“建德”是县名,是桐庐江的流境。

“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古称“维扬”。

(1)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的前两联主要写什么内容?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特点?请简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

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

D。

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浪动远空。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学案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2、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了解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感情3、反复诵读,涵泳山水诗“诗中有画”之意境;以孟、王为代表,分析山水诗派的特点。

4、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鉴赏写景诗。

进一步分析山水诗人的心态与人格。

5、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设想:1、此课为第一课,要先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

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课时安排:学习过程:第一课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

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

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

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

二、唐诗空前繁荣1、数量之多,是空前的。

2、诗人之多,是空前的。

3、题材之广,是空前的。

4、体派之丰,是空前的。

三、宋诗是继唐诗之后又一高峰。

有诗人九千馀人,二十七万余首诗。

宋诗最显著的特征:“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四、宋词是宋代标志性的文体。

词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曲”“曲子”“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馀”“琴趣外篇”等。

直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词”这个名词才正式确定下来。

五、预习三首诗第二课课内诗歌赏析《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注解】:1、瞑:昏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第一课学案(第二学时)
教师:高亚飞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了解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感情;
2.反复诵读,了解李白诗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情怀;
3.联系学过的李白的其他诗歌,进一步分析李诗中蕴含的复杂的思想内容,并体味李白的人格理想和处世风格。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

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

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是唐代著名诗人,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

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

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今仍录《菩
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韵译:
我原是楚国的狂人,高唱凤歌讥笑孔丘。

手执神仙的绿玉杖,早晨我辞别黄鹤楼。

为着寻仙,我遍访五岳不辞遥远,平生中,我最爱好到名山去遨游。

庐山高耸,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五老峰的九叠屏,好象云霞展开,山影湖光相映衬,青黑绮丽俊秀。

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

香炉峰的瀑布,与此遥遥相望,峻崖环绕,峰峦重叠直至天上。

苍翠的山色映着朝阳,红霞更加绚丽,在鸟飞不到的峰顶,俯视吴天真宽广。

登上庐山纵览天地,才领略天地壮观,俯瞰茫茫长江永去不还,流向东方。

万里黄云起伏,两岸的景色不断变幻,长江九条支流,翻滚着雪山般的白浪。

爱作赞美庐山的歌谣,诗兴都因庐山所触发。

闲对石镜峰窥看,我更加心清意畅,谢灵运当年游处,早已被青苔掩藏。

我早就服了还丹,对世俗毫无情念,心神宁静了,就觉得仙道已经初成。

向远处看去,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

我早与汗漫仙人,相约在九天之顶,心想接你这个卢敖,一起同游太清。

写作缘由: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

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评析:
这首诗是咏叹庐山风景的奇绝,游览飘然,猛发学道成仙之欲望,并进而邀请同伴。

诗分四段。

首六句为第一段,是序曲。

以楚狂自比,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

"庐山"八句,为第二段,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瀑布相望"、"银河倒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雄奇风光。

"登高"八句为第三段,以俯视角度,写长江"茫茫东去"、"黄云万里"、"九派流雪"的雄伟气势,并以谢灵运故事,抒发浮生若萝,盛事难再,寄隐求仙访
道,超脱现实的心情。

"早服"六句为第四段,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到达向往的自由仙界。

并以卢敖故事,邀卢侍卿同游。

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

"五岳寻仙不辞远",可借以作事业追求者的警句。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讲解: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

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

虽连用五个地名入诗,但并不呆板,仍给人一种流畅之感。

可见李白诗思之随机触发,天才流溢。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点评】
王世贞曰:“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

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随堂练习
1.字词注音傍.()金阙.()芙蓉
..()御.史()潘.阳()
嶂.()青黛.()汗漫.()浔.阳()卢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