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1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语文版高二选修)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学目的:1、了解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2、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3、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设想:1、此课为第一讲,要先介绍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
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解题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
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
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
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
本课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公选课,介绍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重要流派、诗人词人及其代表作品,重点是名家名作欣赏。
二、唐诗空前繁荣1、数量之多,是空前的。
2、诗人之多,是空前的。
3、题材之广,是空前的。
4、体派之丰,是空前的。
三、宋诗是继唐诗之后又一高峰。
有诗人九千馀人,二十七万余首诗。
宋诗最显著的特征:“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四、宋词是宋代标志性的文体。
词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曲”“曲子”“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馀”“琴趣外篇”等。
直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词”这个名词才正式确定下来。
五、赏析李白的《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李白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唐宋诗词第1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板凳] 渔翁的孤单是自由,作者的孤单是寂寞。作为诗 中唯一的人物形象,渔翁无疑是孤单的,但是, 这种孤单,并没有显示出普通意义上的灰暗色调, 却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 孤高傲世的明丽之美。渔翁泛舟江上,自渔自乐, 何其快哉!起居行止,随心所欲,何其自由!反 观作者,一介贬谪之人,政治前途一片灰暗不说, 一般的亲朋来往基本断绝,甚至身家性命也是岌 岌可危,言行谨慎,可谓如履薄冰,纵然寄情山 水,终是胸中块垒,不得自由。
3.如何理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句 诗的含意?
【提示】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 本来就是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 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的车旁唱道:“凤 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嘲笑孔子迷于做 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 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 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 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诗人以充满 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为什么要到庐山 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 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 人寻仙访道隐逸之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诗海探珠
春日即事
吕本中
病起多情由日迟,
强来庭下撂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
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 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 折尽长条为寄谁?
【赏析】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病起后所见的春日 美好景象和寂寞相思的心绪。诗篇开头展现了诗 人病起看花的情景,点明了时令。三、四句写庭 院初春景象,将诗人的情态融合在内。颈联描绘 了蜂飞蝶舞、草木摇曳,既充满勃勃生机,又有 些荒凉孤寂的春日景象。最后二句是全诗的点睛 之笔。这首自抒情怀的即景之作,笔调凝炼,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2020年高考新课标I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口亩③蕙,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碗兮,乂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IlI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Ll疾。
13.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乂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U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Ll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 “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惜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惜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
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
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 则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 冷寂。‘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笃笃有声, 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 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 诗调和的。
流长邈远, 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前句写出江水的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积极乐观的情绪
襄 阳 好 风 日 , 留 醉 与 山 翁
思考探究
问:说说诗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了景 物
怎样的特点。 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 画幅的背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 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 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 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 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墨的油画和色彩秾 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形象上以云之动写环境之幽静,以动衬静,更显
幽静。故而全诗都突出一个“幽” 。
试分析下列诗中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
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
显示了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鸟鸣山更 幽”,以声衬静,愈见其静。
春风得意,亦历忧患,富不易其心,难不夺
其志,这样的男人,惯来符合中国人标准。对男 人而言,可以是精神上的典范;对女人而言,则 是梦中的才郎了。诗画双绝,音乐奇才,翩翩公 子,俗世丈夫,王维之所以是王维,在于他的不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奉和/ 袭美/ 抱疾/ 杜门/ 见寄/ 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也叫步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如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
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
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
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
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
”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
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
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
”(《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
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全唐诗》卷277)据傅璇琮先生《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元稹首创。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习题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学科练习命题人:第一题(4小题,共12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 桐庐江,在今浙江省。
诗中“建德”是县名,是桐庐江的流境。
“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古称“维扬”。
(1)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这首诗的前两联主要写什么内容?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答。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特点?请简答。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第二题(3小题,共10分)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道山亭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3 道山亭记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赏析】凭海临风往往是极富于情趣的意境。
曾巩这首七绝,同样捕捉了凭海临风、雷雨之前的瞬间景色,以奇崛而见遒劲壮丽著称。
诗中的“朱楼”坐落于可以回顾千山的凭海临风处,写景则依“海浪——风雷——窗户——山雨”的顺序,视觉与听觉相交错,汇成层景叠现、四面来风的雄奇气象。
这还不够,作为主角的抒情主人公登场时,有两个动作出人意料且笔法诡谲。
一是“钩疏箔”的动作,风雨将至,一般人闭窗绝户,诗人却把帘子钩
卷起来;二是“卧看”的动作,亦非常人避雷躲雨之惶急,而是从容不迫,怡然自得。
“钩”与“卧”两个关键词的使用,把诗人不俗不群之满腹豪气和享受急雨冲刷峦嶂及电闪雷鸣后的壮丽境界之雍容情态,传达得更生动、鲜明、强烈。
【思考】诗歌的三、四句中,有两个传神的动词,找出来简要加以赏析。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作者卡片]。
驱山走海置眼前
明确:
1、“浮”“动”两字用的好。浮:起浮,沉浮; 动,使…晃动。二者均为动词。
2、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水中浮浮沉沉, 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天空也因此摇荡起 来。
3、“郡邑”“远空”本是静物,通过“浮”“动”二 字巧妙地化静为动,通过联想,形象地描 绘出若在船上看到的风起波动而摇晃不止 的景象,突出了汉江浩瀚磅礴的水势。
驱 山 走 海 置 眼 山前
水 胜 色
——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学习通过了解诗人经历背景更好地掌握 诗歌的方法。
2、了解山水田园诗派。了解其特点,山水诗人的心态 与人格。
3、积累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分析技巧、方法及答题术语。
一、诗歌大体分类
1、山水田园诗 2、咏史怀古诗 3、边塞军旅诗 4、送别怀人诗 5、羁旅思乡诗 6、咏物言志诗 7、即事抒怀诗
3、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题步骤
1、抓住诗句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 现的图景画面。
2、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营造的意境。 3、根据情景氛围的特点来分析诗句的寓意或诗人表达
的感情。
例:词的下阙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 的感情。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 孤鸿明灭。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下阙)
——《张主薄草堂赋大雨》 元好问
明确: 1、听觉、视觉相融合。首联先写雨前树声、蛙鸣(听觉描写),
后写大雨突至的画面(视觉描写)。引人入胜,动人心魄。 2、侧面烘托(夸张)。颔联借助长江的浪涛和天地合围的情形,
侧面烘托出大雨的磅礴气势。
拓展训练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明确: 1、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侧面衬托人更有情 。 2、色彩渲染,“绿杨白鹭”,“绿”“白”相间,色彩鲜明,风光旖旎,生机盎 然,韵味无穷。 3、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结合,使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
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声色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课前导语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异彩纷呈。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学习本课,要了解唐宋两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诗人名片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字浩然,名不详,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后为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
诗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有《孟浩然集》四卷。
《全唐诗》录存其诗267首。
其诗作不事雕饰,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即写于途中,是孟浩然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
他内心的忧愁烦恼是不难理解的。
二、诗词故事飘逸的隐士孟浩然是个名副其实的隐士,他终生没有做官,一辈子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其实孟浩然并不是没有做过当官的梦,只不过不像别人那样沉迷不醒罢了。
40岁那年,他从家乡湖北襄阳鹿门山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谁知没考上,于是他又回到了家乡,仍然过他那优哉游哉的田园生活。
在他46岁那一年,唐玄宗命令各地官员向朝廷举荐人才,襄州刺史韩朝宗打算推举孟浩然,便约他一同去长安。
当时恰恰来了一个老朋友看望孟浩然,两人喝酒正在兴头上,有人提醒他别忘了去长安的事,他发起火来:“你没看见我们正在喝酒吗?什么长安不长安的!”就这样,他又失去了一次做官的机会。
孟浩然晚年曾在张九龄的幕府中当过几个月幕僚,很快便感到不耐烦,便辞职回家了。
所以闻一多先生说:“隐居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而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
”因为孟浩然一生未入官场,他留给人们的是一个飘逸的隐士形象。
唐宋诗第一课-山水胜色
▪ 再看一首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上高 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在首句点明,自己登上咸阳城楼时就怀有 无限忧愁。带着忧愁之情纵目远眺,所见景物 当然全染上了凄凉的色彩:乱云飞渡,斜日西 沉;秋风袭人,山雨欲来;秦苑汉宫,野草丛 生;黄叶萧萧,晚蝉悲鸣;渭水无语,悠悠东 流。
▪ 中国古典山水诗中,以第一、二种境 界最为常见,以第三种境界为最难得。但 三种境界各有其美,第一种传形传神,娱 目润心;第二种情移景中,婉曲不尽;第 三种寄兴深微,不着色相,因而适应了各 种层次欣赏着的需要。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 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以上作品虽能寓意,但还只是诗人感情投 注的结果,在人情与物理之间,未能获得一种 泯然无迹的契合,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不 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
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三境界。
▪ 这是一种悟境,在作品中诗人的心灵与自 然界景象已物我两忘,融为一体。试看王维的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深林,复照青苔上。作者在凝神观照大自然时, 面对空山人语响和青苔返照的刹那间所呈现的 静趣,忽然有所体悟,从而审美主体的精神意 识与审美客体的形态色调有了无间的妙合,我 们从作品清远静谧的景物中,自能见出诗人雅 洁幽独的心境与超然隐逸的理想。这种以描绘 审美客体为主但又能从中折射出审美主体精神 气质之诗境,就达到了佛家参禅时“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的境界。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语文版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资料助读]◎释标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题点明的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某某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
广陵,即某某,又称维扬。
旧游,老朋友。
◎知作者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朝襄州襄阳(今某某襄樊)人。
唐代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后为X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与李白、王昌龄等也都有交往唱酬。
其诗清淡幽远,长于描写山水行旅及田园隐逸生活。
有《孟浩然集》四卷。
《全唐诗》录存其诗267首。
◎明背景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作者在游某某桐庐时所写。
[精要赏析]◎赏形象1.前四句中“山暝〞“猿愁〞“沧江〞“风鸣〞“孤舟〞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提示:把握意象共同点。
参考答案: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
◎析技巧2.试分析本诗在情景结合方面的特点。
提示:了解情景结合方式。
参考答案:本诗融情于景。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即景生情,情随景至。
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
◎悟意旨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从题目、意象特点及最后两联切入分析。
参考答案:这是旅中寄友诗。
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
汉江临眺[资料助读]◎释标题汉江,即汉水,发源于某某省宁强县,经某某襄阳至汉阳流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临眺〞一作“临泛〞,那么是“临流泛舟〞之意。
◎知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某某祁县),迁至蒲州(今某某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语文版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练习:唐宋诗 1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山冥听猿愁戴高帽隐忍苟活迫不急待B.沧江急夜流出洋相如火如荼平心而论C.金阕前开二峰长霓虹灯百无聊赖自行其是D.先期汗漫九垓上缔造者宽宏大量人情事故解析:选B。
A项,“冥”应为“暝”,“急”应为“及”;C项,“阕”应为“阙”;D 项,“事”应为“世”。
2.下列各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浦:水边,这里指水面B.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秀出:美好特出C.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嶂:屏障D.先期汗漫..九垓上汗漫:不可知的意思,这里指代不可知之神解析:选C。
嶂:像屏风一样的山。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银河倒挂三石梁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徘徊于斗牛之间D.求人可使报秦者解析:选D。
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4.下列对三首诗歌的欣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
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
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B.《汉江临眺》中诗人泛舟汉江,以浓墨重彩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C.《汉江临眺》这首诗笔法飘逸,错落有致,优美素雅,意境壮阔,就像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风物景色画。
D.《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一首咏物怀古诗,通过对自我形象的描绘和庐山景物的生动刻画,表现了诗人晚年流放归来、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
解析:选A。
B项,“以浓墨重彩的笔墨”错误;C项,应为“水墨山水画”;D项,“咏物怀古诗”应改为“记游抒怀诗”。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阙题刘眘虚【注】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2020高考语文最新各地模拟精选古诗词鉴赏汇编附详细解析(打印版)精品
2020高考语文最新各地模拟精选古诗词鉴赏汇编附详细解析(打印版)精品一.(2020·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榆河晓发谢榛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①,空惭旅鬓斑。
注:弃繻者: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弃繻者,原指汉终军。
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开”,赋予“朝晖”以人的动态,全句由此而显得生机跃动,意兴盎然。
B.颔联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同刮风,为近景。
C.颔联所写的云是朝云,风是晓风,和大多早行诗一样,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
D.颈联从景过渡到情。
景是“征尘”“古戍”,情则是诗人以疑问形式抒发的感慨。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2020·衡水中学实验学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楼上①杜甫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注)①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
②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材。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立意高远,冠以“天地”二字,喻指搔首太息非为诗人的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
B.颔联写远望之状,是全诗关键,领起三、四联。
诗人漂泊五湖之南,离朝廷极远,白叹无补国事。
C.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自愧不是栋梁之材,无力整顿乾坤,把忧国忧民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D.全诗感情深婉悲切,取境阔大,描摹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反映。
2.明代王嗣爽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
请赏析诗的尾联。
三.(2020·闽粤赣三省十二校高三联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夜起黄遵宪①(清)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学习目标
一、了解山水诗 二、把握山水诗所蕴藏的情感 三、合作学习山水诗歌
学习过程
一、了解山水诗 二、把握山水诗所蕴藏的情感 三、合作学习山水诗歌
一、了解山水诗
山水诗,是诗人纵情山水之间,通过 描绘山水美景,以寄托自己情怀的诗歌。 诗人自由的漫游山川,寄傲林泉,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
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
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的前四句描绘了桐庐 江上的美景。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的把情感 融入美景之中的。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融情于景
白描
夜宿孤舟,孤 独寂寞之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直抒胸臆
对友人的思念, 归隐之志
落榜。因写诗引起唐玄宗不悦而被放归襄阳,于是漫游
吴越一带,游览名山胜水。734年(开元二十二年),襄
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准备向朝廷举荐他,
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约不赴,
终究还是没有成就功名。
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曾有远大的抱负,
但在政治上困顿失意,终生过着隐士的生活。
他洁身自好,不乐于趋附权贵,
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
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
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
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
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
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
2、苏东坡说王维的诗歌是诗中有画。 《汉江临眺》是怎样具有画的味道的。
【诗词】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写景诗概括意境的常用术语小结 一般要用两个词语(四个字)来概括:
萧瑟凄凉,孤寂凄清,幽深静謐, 和谐静谧,清幽恬静,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雄浑壮丽,雄伟壮阔, 雄奇优美,瑰丽雄壮,沉郁忧愁, 开阔苍凉,高远辽阔......
----
驱 山 山走 第 水海 一 胜置 课 色眼 前
一、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
东晋末年陶渊明开创田园诗, 刘宋时期谢灵运开创山水诗, 盛唐时,形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
然、李白、杜甫。(宋词:范成大)
二、山水田园派产生的原因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庶, 文人士大夫有足够的条件漫游各地,或生活于 农村,优游林下,寄情山水;
(2) “浮”“动”渲染一种磅礴恢弘的气 势,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具有动态美。
2.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前 四句在写景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 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 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 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 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 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 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 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 面渲染了气氛。
景 ,但只听得摇橹声响,山水皆绿。 3)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动态感。
绿虽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可谓着一绿字境界全出。
2.作者在诗歌中通过渔翁寄予什么样的情感?(4分)
诗人通过对渔翁闲适恬淡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 己孤高的品格及对独来独往闲适生活的向往。略抒政 治失意的孤愤。
唐宋诗第一课-山水胜色
孟浩然诗歌风格特点 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语淡而味浓。
A
D
B
C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具体赏析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1
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
01
——王维《山居秋暝》
02
感受山水田园
1
2
过故人庄
01
故人具鸡黍,
02
邀我至田家。
03
绿树村边合,
04
青山郭外斜。
05
开轩面场圃,
06
把酒话桑麻。
07
待到重阳日,
08
还来就菊花。
09
——孟浩然
10
概念补充: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02
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03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孟浩然
01
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40岁以前主要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40岁到长安应试,不第,还襄阳。48岁时入张九龄幕府。开元二十八年(740)病逝。有《孟浩然集》四卷,录诗261首。 孟浩然始终处于仕隐的矛盾心态中。
01
02
小结: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山冥听猿愁戴高帽隐忍苟活迫不急待B.沧江急夜流出洋相如火如荼平心而论C.金阕前开二峰长霓虹灯百无聊赖自行其是D.先期汗漫九垓上缔造者宽宏大量人情事故解析:选B。
A项,“冥”应为“暝”,“急”应为“及”;C项,“阕”应为“阙”;D 项,“事”应为“世”。
2.下列各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浦:水边,这里指水面B.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秀出:美好特出C.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嶂:屏障D.先期汗漫..九垓上汗漫:不可知的意思,这里指代不可知之神解析:选C。
嶂:像屏风一样的山。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银河倒挂三石梁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徘徊于斗牛之间D.求人可使报秦者解析:选D。
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4.下列对三首诗歌的欣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
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
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B.《汉江临眺》中诗人泛舟汉江,以浓墨重彩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C.《汉江临眺》这首诗笔法飘逸,错落有致,优美素雅,意境壮阔,就像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风物景色画。
D.《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一首咏物怀古诗,通过对自我形象的描绘和庐山景物的生动刻画,表现了诗人晚年流放归来、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
解析:选A。
B项,“以浓墨重彩的笔墨”错误;C项,应为“水墨山水画”;D项,“咏物怀古诗”应改为“记游抒怀诗”。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阙题刘眘虚【注】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者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英年早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C.“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解析:选A。
B项,“淡淡的忧伤”错。
C项,“孤寂”应改为“宁静”。
D项,“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6.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酌酒与裴迪①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
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拔剑的动作。
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
“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
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解析:选B。
B.原诗是说先做官的人去嘲笑那些后做官的人,表现官场的相互排挤。
8.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作者为友人倒酒,进行劝慰,其实是和友人一起借酒消愁。
②对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
③不问世事的旷达超凡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寻雍尊师①隐居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②卧,松高白鹤③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①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
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②青牛:传说老子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赴流沙而不返。
③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起势不凡。
“峭”状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
“逍遥”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扣诗题,着意写“寻”,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
上句从视觉着笔,下句则从听觉落墨,着重表现寻找过程的艰难。
C.“语来”句虚实结合,虽未交代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但从“江色暮”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
D.“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解析:选B。
B项,颔联除了写寻找过程的艰难之外,更主要的是表现寻找过程中的乐趣。
10.这首诗是怎样刻画“雍尊师”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刻画形象:①“逍遥不记年”直接表现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②“古道”“流泉”“花暖”“松高”描绘居处环境的清幽、静谧,侧面烘托人物的淡雅高洁;③运用青牛、白鹤的典故,表现人物洒脱自由的道家情怀。
思想感情:①对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的仰慕;②对恬淡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③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的怅惘之情。
三、语言表达1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西部地区必须获得“生态补偿”的三点原因。
(每点不超过10个字)日前,权威部门发布了《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异研究》报告。
该报告的生态文明水平排名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
西部地区许多地方被列入国家限制和禁止开发的名单。
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很难走东部地区那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
西部地区以牺牲传统意义的经济发展为代价,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必须获得补偿。
答:答案:生态文明“东强西弱”;牺牲传统的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12.根据下列对自然景观描述的排比句式,以人文景观为内容,也写同样的四个句子,要符合句式特点。
不超过50个字。
例句: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广阔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
答:答案:①我们有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有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有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有气势恢宏的紫禁城。
②我们有脚踏崇山峻岭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故宫博物院,有风景秀丽的北京颐和园,有精巧绝伦的赵州桥。
(任选一个即可)我们为什么会喜爱李白盛晓白我们不是为读诗而读诗,更不是为附庸风雅而读诗。
我们读诗,且乐此而不疲,是因为从诗中可以读出自我。
我们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经历,读出自己的心声,读出自己的向往和梦想。
李白的诗,是自我的礼赞、自我的释放、自我的升华。
从那儿,我们可以对自我加深一层认识,理清那些说不清也道不明的缕缕思绪,体验到一份美感、一份忧伤、一份惆怅。
我们喜爱李白,其实就是喜爱我们自己。
我们喜爱李白的诗,是因为从那些天籁之音中,可以辨认出来自内心深处的一声声呼唤。
从灵魂深处来说,每个人天生就是一个李白:蔑视权贵、渴望自由。
我们总是深陷于某种制度或环境之中。
一方面,我们必须迎合之、顺从之,甚至主动地去配合,否则难以生存下去,更难以获得各种宝贵的资源。
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愿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总希望挣脱其束缚,如天马行空、笑傲江湖。
很多情况下,二者难以兼得,这就是人的两面性,这就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矛盾心理状态。
于是,我们高诵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都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总希望一逞壮志,实现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愿望来改造世界,且不管这种理想的具体内容是些什么。
李白的诗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我们的理想常常会碰壁。
失意时,李白的诗读了令人鼓舞、昂扬向上,我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增强了在逆境中奋斗的勇气,或者得到一种宣泄,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读到这儿,你难道不觉得心中的烦恼已经消散,它们混入到大气之中,很快便无影无踪?我们也喜爱李白的率真、李白的童稚之心。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一处圣洁的地方,那儿藏着我们儿时的欢乐,升起我们童年的梦想。
我们有着浓浓的乡愁,不论走到哪里,都要频频地回头张望,想要拾起那些失落的记忆。
我们总希望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像儿时的伙伴那样纯真,我们总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像儿时那样单纯,我们总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躺在母亲的怀抱里静静地进入梦乡。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品味这样的诗句,你的心灵能够不为之颤动吗?翻开李白的诗篇,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一幅幅壮丽的画卷,知道人们为何而笑、为何而哭,我们因此大开眼界,有着深刻的历史感悟而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李白的诗篇中,映射出人的共性:对亲人的眷恋,对朋友的友情,对自由的渴望,对家乡的热爱,对壮丽山河的陶醉,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只是我们无法像他那样,将这些感情表达得如此美好,如此出神入化。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的诗与读者没有距离,既没有空间距离,也没有时间距离,谁都能看得懂,但很少有人能道得出。
相隔1 000多年,我们仍能时刻感受到李白的存在。
打开李白的诗篇,有如打开一瓶千年的老酒,因时间的久远而格外芳香扑鼻,令人久久沉醉。
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人,其实都有着一个共同标志:他们的诗歌得到最广泛的共鸣,有着最广大的读者群。
今天,居然有诗人说,“写诗永远是少数人的事业”,岂非误读了历史?如果读了李白的诗不受感动,你不妨反思一下:你的棱角是否已经让时光磨平?你是否已经失去了自我,有如浮萍随波逐流?你是否已经没有激情,不再流泪,也不再有梦境出现?【赏评】作者透过李白的优美诗篇,一下子抓到了最为本质的东西:我们喜欢李白,就是因为在他身上我们读出了自我。
李白“蔑视权贵、渴望自由”;李白壮怀激烈,总想实现理想和抱负;李白“率真”,有着一颗童稚的心;李白诗篇中映射出人的诸多共性,这些都是我们喜欢读李白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