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首先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主人。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1、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就文题及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课堂上合作解决。
2、在读文的方式上尊重学生的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内容。
在动笔圈画时了可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
3、回答问题时,不把答案确定唯一,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言,只要说的有道理有自己的见解我都与以肯定。
4、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在阅读中督促学生养成圈画好词、好句,标注重点内容的帮助阅读理解的好习惯,使学生会阅读,爱阅读。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成为“教学之本”。
5、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每节课前都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知识或文章在课堂上学习交流,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让学生体验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达给同学们而受到同学赞许的快乐。
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新理念与思想对我们的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索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处理以下几种关系,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彰显独特的个性。
一、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只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学生只是乖乖地坐在座位认真地记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为了迎合教师的教,这是典型的“一言堂”“满堂灌”,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堂”,这与现代教育理论相违背。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搞清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要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全面培养学生能力,首先就需要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机会,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摒弃课堂教学的主宰者,知识的传递者与权威者的角色,要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
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学生走上讲台,以主体地位参与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思维得以激活,创造力得以培养,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为学而教,课堂真正成了学堂。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非常重视备课,这也是预设的过程。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课前对教材、对学生进行精心研究,提前制定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
怎样处理好教学中的四个关系
怎样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四个关系(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教材总体介绍之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这里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何创造性,而不是单指一个方面。
首先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在以往的接受学习中往往被老师剥夺了,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一一的还给学生。
哪些条件呢?一个是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长久的保持,学生就一定爱学语文。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第三个条件是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
学生如果在大量的语文自主实践中,渐渐地领悟、习得、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那么,学生就真的做到会学语文了,就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带老师讲;自能习作,不带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除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外,老师要发挥自己教学当中的积极性。
要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
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你只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必然热爱你,必然喜爱你所教的语文课程。
如果你能不断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来影响学生,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那么,我们老师还要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使学生在学校当中,在教室里面随时都能置身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之中。
老师在课上还有营造融洽的语文学习的氛围,做到宽松、愉悦,这样,师生之间就具有了亲和力。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
师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同学之间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人人都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谈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金锁镇中心小学孟运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的能力,还要学会推陈立新,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才能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个体特征的重视,才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教改不仅仅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是对教学中一切不正常现象的改革。
今天,讲得是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
“师道尊严,学道同样尊严”。
学生和老师,都作为社会上的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只有既讲师道尊严,又讲学道尊严,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才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不能只是教师指挥棒下的演奏者,教师应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真正让学生畅所欲言。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无论正确与否,首先要让学生有说出来的勇气。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新课标明确指出:“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教学中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做到平等对话、交流,不断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从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个个都是成功者,个个都企盼获得更大更多的成功;让人人都能全身心投入,人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最大的动力”。
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高中语文教学几个关系的处理
高中语文教学几个关系的处理高中语文教学中,关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以及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对这些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教材和学生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关系的处理。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处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主体,其关系处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诚关爱。
2.关心学生的成长。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4.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习氛围的形成和班集体的建设。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要培养合作意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尊重他人,理解包容。
学生要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理解包容他人的不足,实现和谐相处。
3.分享学习心得。
学习是一个共同的过程,学生要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帮助他人进步。
学生要乐于助人,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共同促进班集体的良好发展。
三、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处理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教材和学生的关系,使教学更加接地气、贴近学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处理要注重以下几点:1.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教与学关系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是当代教学论的一个著名论断,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全新的"教学观"与"方法论",符合我国教育的战略方向。
<br 一、正确理解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二字当然包含着"教"与"学"的含义。
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教"就是在发挥主导作用;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的"学"就是在发挥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与"主体"、 "教"与"学"绝不能简单地分开来谈。
主导与主体、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
当我们说一位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时,一定是他真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我们说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时,一定说明了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且会进一步促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课堂的生命活力就表现于此。
因此,教与学存在于课堂上的时候,绝不是"此涨彼消"的关系与状态:不是"此涨彼消""此消彼涨"。
例如,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共同培育果实,而不是在"分西瓜"。
如果简单理解成"分西瓜",那教师分多了,学生自然分少了;教师分少了,学生自然分多了。
这种简单的理解,往往导致的后果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多分点"西瓜",自己该讲的不讲了,该问的不问了,该导的不导了,该教的不教了。
这哪里有"主导"的存在呢?只有我们正确理解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怎样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
这些条件在以往的接受学习中,往往被教师剥夺了,现在要一一还给学生。
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学生就一定“爱学”语文。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学生如果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
学生如果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样,每一个学生必然热爱你,必然喜爱你所教的语文课程。
如果你能不断地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样,每一个学生必然热爱你,必然喜爱你所教的语文课程。
如果你能不断地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教师要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之中;教师在课上要营造融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宽松,愉悦,师生之间极具亲和力,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收获,肯定每个学生学习的进步,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使“后进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摘要:教育已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要求,教师该如何教,让学生怎样学,才有利于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为社会所需求的有用之才,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这是一个难题。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彻底改变旧观念,树立新型的教与学的正确理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把握时机,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特别是语文学科,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建立新理念最佳结合点一、改变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旧观念,建立新理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培养”活动。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拥有知识的特权,一味地占有和传播;教师是语文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满腹经纶的学问者;没有教师,学生就不能学到知识,教师就这样“主宰课堂”。
“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读你写,我写你抄,死记硬背;不管学生的感受,不管学生愿不愿学,能不能接受,劈头盖脸冲学生灌输;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言堂”,而学生在讲台下枯燥乏味地听,“教”代替了“学”,导代替了演。
这样学生不会主动学,不会自己学,教师成了复制教学内容的机器,教科书的翻印能手,照本宣科的专家;学生形成了依赖性,离了老师这根拐杖就不会走路,甚至摔倒。
学生是学习的“奴役”,没有主动性,只能无条件地服从与接受。
课上教师累得口干舌燥,怨天尤人;课下学生负担沉重,苦不堪言,其结果是越学越不会,越听越不懂,最后只能用抄袭作业、撒谎逃学、考试作弊来对付老师。
这种教与学的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是害人不浅。
如果不改变,就只会讲“马尾巴的功能”,却不会飞身上马奔驰疆场,从而误人子弟。
并且“培养祖国建设所需人才”、“科教兴国”也只能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这和当前的教育形式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最基础、最关键的阶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纯粹地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教与学必须相结合。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主动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巧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入法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此外,还可以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故事情节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模拟角色进行情景对话,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观看有趣的影视作品或听取相关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四、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
比如,在学习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预测、略读或找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总结经验等,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五、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注重多样性,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测试、小组合作评价和项目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摘要: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达到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解决本学科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起到良好作用。
关键词:教学关系教学实施中,处理好教师与学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般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活动的计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学生则主要是教学活动参与者、落实者和被管理者。
研讨式教学的最大点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其思维能力、分析解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与被动、传授与接受的单关系,它要求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仓性来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巩固以前所学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研式教学,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以便于教师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指导平;学生则会在教员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变主动学自觉学习为运用性、创造性学习。
由此可见,教与学生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相长、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讨论活动的引导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有指导,又要为学生讨论留出展开思维的空间,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施研讨式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的点与难点、整个学科的框架结构及前后章节内容联系等都要一清二楚,提出的问题既要与本节教内容密切相关,又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与某一现象或事例联系起来,也可选择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针对性,才不至于脱离学员的实际。
第二,教师对讨论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进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都要有通盘的考虑,制定出完整而具体的计划。
一般来说,对于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性讨论,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或以班为单位进行,以达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目的;对于疑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式讨论,则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种答案,让学生讨论分析,最终找出正确答案。
小学语文课改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小学语文课改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小学语文课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而要处理好小
学语文课改,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具体内容与通识素养的关系。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小学语文课改的核心。
教与学是一体的,不能割裂开来。
传统
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
而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小学语文课改应该从教师的讲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也是小学语文课改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知
识的传授,学生只需要记住一些文言文的课文和诗词。
而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
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小学语文课改应
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
的发展。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解决好语文教学中各种关系以及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教和学的关系,并不是“教”加“学”的关系,而是教和学的辩证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与学割裂开来。
教师只授知识于学生,学生只是求知于教师,教和学便成了知识的授受关系,主要表现是注入式的教法。
其实,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理念: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内因;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外因。
只有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将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的内因与教师主导性的外因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处理语文教学中的教和学的关系呢?一、要重视思维训练,培养自学能力思维训练并非单一地教给学生怎样思考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用这种方法去自己独立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是怎样思考的,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下面我结合语文教研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八册中《雪姑娘》一文的教学谈谈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训练。
首先,教师通过“在冬天,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这一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踊跃发言:打雪仗,堆雪人……老师接着导出:伊万和玛露莎也堆了一个雪人——雪姑娘。
孩子们会好奇地问道:这个雪姑娘漂亮吗?他们喜欢雪姑娘吗?最后结果如何?等等。
然后我让同学们带着问题,翻开《雪姑娘》一文仔细阅读,寻找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渴望来自需求。
同学们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就带有强烈的需求心理,这种心理将化为潜能意识进行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的核心又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常常体现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因此,这种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有意识、有目的地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二、要注重讲解和提问相结合讲解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提问是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与否的有效途径。
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与学的关系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得到大范围地推广。
不少教师经过不断探索,创造了许多新鲜的教学经验。
如丰富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源的经验;拓宽学习渠道,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经验。
当然,在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们也产生了一些困惑,遇到了一些问题。
现在,就如何正确处理语文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关系”谈谈浅显的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教育者,是指导学生学习的。
教学就是服务。
因此,对目前并不少见的角色错位的教学,突出教师“自我”、追求形式翻新的教学,以作秀来吸引眼球、用噱头博得掌声的教学要有分辨能力,不但不能效仿,而且要敢于说“不”。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
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谈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
我们欣赏并提倡真真切切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样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
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之爱学语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思,导练,使之学好语文,并逐渐会学语文、学会做人。
要做到如此,我们教师要做好以下三点:一、培植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千方百计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力和潜力,期待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是学好语文的不竭动力。
二、加强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指导譬如阅读教学,怎样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在学生每次读书、实践之前把要求提得明确、恰当?怎样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读和议?教师怎样在学生读和议的过程中进行点拨、示范、讲解等指导?怎样围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练习和适度的拓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培养语感。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技巧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技巧【关键词】教学、学习途径效果实践证明,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就是要从教学中来,再到学生中去。
如果说,我们在教学中处理好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那我们在教学中就是有效的,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呢?下面,通过我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一、老师要有一种教育的情怀,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喜欢的朋友,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老师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来,那我们的教育就会变得轻松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快乐了。
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应该有下面几点可以去注意:第一是老师要有亲和力。
比如说生日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本子留着纪念,寒暑假归来给同学们一包糖果分享,如此种种细小的心思,学生就会觉得你是他的朋友。
师生关系处理好了,学生就会喜欢老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尽力地做好。
第二是老师要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孩子的心。
让孩子觉得你是一个他可以信任的人。
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得到同学的认可,会在学生中形成榜样。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比如你可以展示自己的荣誉,可以展示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并把自己的文章与大家分享,还可以展示你在书法、朗诵等某方面的特长。
于是,你就会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成为学生的楷模。
第三是充分让学生体悟到学语文的快乐,具体讲就是文字之美,文学之美。
那就需要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带着孩子们在优美的文章中去感受生活去体会人生的百态,去领悟祖国河山的壮美,去遨游祖国三千年来璀璨文化,在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在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感悟佛家思想的人生真谛,在《论语》中体会孔子在游学中读书的道理。
二、在反思中不断前行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做一个自我的批判者,既要相信自己更要有怀疑自己的精神。
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更新。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有趣、互动的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1.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们可以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讲解课程。
例如,在讲解诗歌时,可以通过高声朗读、分析诗句、注重朗诵的技巧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在讲解散文时,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文章的含义和时间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
2.注重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对新教育思想的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相关课程,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自我成长,在人格、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不断地完善自己,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兴趣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
语文教育应该造就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通过合理的教育规划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合理引导,避免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对自身态度和技能的提升。
4.加强学生的互动学习互动学习是一种现代教育教育上应该推广的教学方式之一。
互动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问题解答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进行互动式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课程反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完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结语: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是现代教育上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营造一种多元化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并强调积极主动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思想,最终实现优质教育真正落地。
正确处理初中语文“教”与“学”的关系
正确处理初中语文“教”与“学”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我们语文老师也常常强调语文就是要靠读背,只要你对每篇课文读透背熟,就自然会考得好。
当然,这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正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但这种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是不足取的,或者说是远远不够的。
钱梦龙先生总结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合一”的构思,也就是要求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把学生从“暗胡同”里解放出来。
因此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特别值得注意: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老师讲得再精彩,那毕竟是老师的理解。
总是老师讲、学生听,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不动脑子,那些上课注意力差的学生就更容易走神。
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才能获得。
所以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悟边记,学习流程为“读书——思考——讨论——笔录”。
而教师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的同时,或和学生一起读书感悟,或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予以个别点拨;学习完毕或抽查问询,或收取学生课本(或笔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在这里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方法的指导和过程的控制,课堂气氛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学生在从被动听课变为自主性学习中会自发地、能动地感悟、体验、深探细究,会变得爱学、会学、乐学,成为一个创造性人才。
这样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就真正达到了吗?二、要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应在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面和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总结当代一些卓有成效的学者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然后加以归纳整理,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如:按课前预习,课堂授课、练习,课后作业、自读、阅读、写作等顺序,可归纳为“课文预习法”、“课堂问题回答法”、“课堂笔记法”、“课文分析法”、“课文练习法”、“阅读法”、“略读法”、“精读法”、“作文材料积累法”、“作文题材提炼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作文应试法”等等。
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摘要:传统的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的引导。
以教师课堂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学。
新课改以来,大家都在尝试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这是没有错的,但是,总有个度。
那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与学相辅相成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培养优质人才而提出的要求,新课改在此背景下展开,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进步、良好交流沟通、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等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互动与交流以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即能够起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浩瀚的大海,是连绵的群山,是辽阔的平原,是无尽的沙漠,它有无穷无尽的趣味和感受,“儿童是情感的王子”,我们应让他们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活的趣。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提倡生活化。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本身布满神经,这神经就是文化,语文应当生活在田野中,但语文教学应该超越田野。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生活,是正在过着的生活。
语文走向生活并不意味着生活等同于语文。
语文教学本身有自己的课堂生活,它是生活的语文化的改造、提升与加工。
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应求得文化上的平衡,语文课不能丢掉自己的神经。
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听天地”。
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教师要善于凭借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感悟,把间接的生活体验内化为直接的生活感受。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
但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甚至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结合(1)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结合(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讨如何有效结合“教”与“学”,以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教师角度下的“教”与“学”的有效结合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包括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课堂环境的整体氛围等。
教师应该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去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图文并茂的讲解、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寻答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都不相同,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这包括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和疑惑。
5.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感。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并指导他们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 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积极发言。
他们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积极参与阅读活动除了课堂学习,学生还需要积极参与各种阅读活动,包括读书分享、阅读比赛、课外阅读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 多方面积累阅读经验学生还需要多方面积累阅读经验,包括诗词歌赋、古文经典、现代文学等不同领域的阅读。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结合(1)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结合(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结合,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教师角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
在讲解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探索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天生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优势,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课文故事,或是进行一些有关课文的创作活动,来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力的训练和创造性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引导和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课文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动力。
二、学生角度:积极参与学习,提高阅读能力除了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学生本身在阅读教学中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更应该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独立阅读和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
学生也应该注重课外阅读的培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和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7-09-18T16:12:53.75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作者:陆樱樱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即能够起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陆樱樱
摘要:传统的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的引导。
以教师课堂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学。
新课改以来,大家都在尝试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这是没有错的,但是,总有个度。
那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与学相辅相成
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培养优质人才而提出的要求,新课改在此背景下展开,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进步、良好交流沟通、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等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互动与交流以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即能够起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浩瀚的大海,是连绵的群山,是辽阔的平原,是无尽的沙漠,它有无穷无尽的趣味和感受,“儿童是情感的王子”,我们应让他们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活的趣。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提倡生活化。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本身布满神经,这神经就是文化,语文应当生活在田野中,但语文教学应该超越田野。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生活,是正在过着的生活。
语文走向生活并不意味着生活等同于语文。
语文教学本身有自己的课堂生活,它是生活的语文化的改造、提升与加工。
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应求得文化上的平衡,语文课不能丢掉自己的神经。
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听天地”。
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教师要善于凭借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感悟,把间接的生活体验内化为直接的生活感受。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
但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甚至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一对矛盾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强调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我们需要学生通过母语的学习,学好口语的表达(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和掌握、运用书面语言(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也就是新课标谈到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
没了工具性,便没有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
我们应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让他们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
我们必须戒除赤裸裸的人文性教育,更应反对直通通的心灵拷问,而是要用真实的、自然的、含蓄的艺术手段,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体会情感的力量和思想的光辉,得到无痕迹的心灵教化。
但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从人本身、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的,也即是以人为本。
三、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课堂上以学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
我们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
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四、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语文高效课堂学习,不能只简单地把眼光放在教学结果上,仅仅以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或者达标检测来评判课堂的好坏。
事实上,语文学科教学也无法单一量化,一张试卷、一个分数不能代表语文教学的全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得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唤醒各自沉睡潜能、共创奇迹的过程。
教学中,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
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在小小的教室里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心灵共鸣、人生体验。
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的吸引学生,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五、长时作业与短时作业的关系。
根据学生作业内容与完成作业的时间,学生的作业设计可分为长时作业与短时作业两大类,两类可以互为补充,为教学所用,为学生所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长时性作业是指学生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完成的作业。
学生学习的时空非常广阔,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参与主体、作业答案与评价方式都是开放型的。
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办报、小调查、表演,研究实验等,一般布置在课前或课后,在课外完成。
短时作业是学生只需在较短时间内甚至是当堂完成的作业。
学生学习活动的时空较小,以独立完成为主,也可以寻求合作,一般实现对知识巩固、迁移与提升。
作业形式一般以读、写、画、玩、讲等形式为主,作业布置时间较灵活。
作业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要使课堂真正高效,需要我们深入钻研、不断探索,灵活处理各种问题。
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轻松而又紧张的氛围里愉快而又高效的学习。
处理好以上个关系,创造条件,把握时机,适时点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学有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甘洪强.浅谈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的关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20(05):78-79.
[2]陈国锋.做一个自我的语文老师――反思我的语文教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6(S2):45-46.
[3]罗凯宾.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0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