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与理解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呢?
首先,要详细阅读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但是是非常必要的。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看文字,更要看到文字背后所表达的含义和思想。
这样才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
第三,要理清教材的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关键连接点。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只有理清其纵横交错的关系,才能真正把握其精髓和灵魂,真正把知识融入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去。
最后,要运用教材,加深理解和应用。
知识的应用不仅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我们成为有用之人的必要条件。
只有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和提升自身的价值和素质。
总之,吃透教材,把握教材需要我们长期的学习和思考,需要我们不断的拓展和深化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让知识成为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强大力量。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吃透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从吃透教材的必要性、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对如何吃透教材进行介绍。
吃透教材的必要性吃透教材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加深理解:教材是知识的集结,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和概念。
2. 培养逻辑思维:吃透教材需要我们进行思维整合和逻辑推理,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记忆力:通过多次阅读和记忆教材,可以巩固知识点,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
4. 拓宽知识面:教材是一本全面系统的资料,通过吃透教材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吃透教材的方法和技巧1. 认真阅读:仔细阅读教材,特别是重点内容,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和内涵。
2. 做好笔记:将重点、难点和疑惑的内容做好笔记,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3. 进行思维整合和推理: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行思维整合和推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被吃透。
5. 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做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找出自己不足之处,及时修正。
6. 与他人讨论交流: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加深理解。
7. 多角度学习: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听取课外的讲座等,从多个角度学习和理解教材的内容。
8. 多次阅读:重要的教材内容可以进行多次阅读,每次阅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进行理解,加深印象。
吃透教材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思考、整理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教材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以上方法和技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吃透教材,提高学习效果。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工具和资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的
重要方法。
如何才能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全面理解教材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要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比如文章的主
题思想、结构、蕴涵的意义等。
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全面理解教材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
第二,掌握教材要点。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一定要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阅读
和理解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的钻研,不断巩固和加强对教材要点的掌握,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
独立思考教材问题。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要养成独立思考教材问题的习惯,不能只停
留在教师讲解教材的层面上,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思考教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
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第四,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要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不能仅仅停留
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要善于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运用教材知识,这样才能真正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在学生的学习中,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真正掌握了教材内容,才
能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
学习能力,不断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取得更好的成绩。
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
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应建立在对《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首先,应该注意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质。
其次,要正确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
简单地说,《标准》是基本要求,《标准》作为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地具体限定。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
使用教材的人需要附加上自己的理解、改造以后,才能够合理、有效的在课堂中使用它。
这一点也正是教学创造性得以体现的基本缘由。
二、教材的分析和处理应建立在对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过程的深刻理解之上教学的设计、教材的处理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
所以,要处理好运用好教材,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活动,首先必须对新课程条件下教学过程的本质有比较完整的理解。
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审视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的过程。
师生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
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是处于教学之中的教师与学生,他们人格上独立、关系上平等、活动上民主;用“教学交往”观审视教学过程,并以此构建共同主体的师生关系,将传统的教学改造为平等民主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生的教学、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
三、认真理解数学新教材的特点(1)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教学探索;教材中的数据、图片真实,而且富有情趣。
(2)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包括每章节的回顾与思考及复习等栏目,都是在学习素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去形成新知识。
(3)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材采用“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对新知识的学习设立相应的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使学生真正“做数学”。
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准确解读教材
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准确解读教材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准确解读教材的指导和建议。
化学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理解和解读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点需要注意的要点:1. 精读教材首先,教师应该全面而仔细地阅读教材。
这意味着不仅需要阅读教材的文字内容,还需要仔细阅读其中的图表、图示和案例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精读,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从而更准确地解读教材。
2. 理解核心概念化学教材通常包含许多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师应该着重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概念,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通过深入理解核心概念,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解读实例和案例分析教材中通常包含一些实例和案例分析,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应该仔细解读这些实例和案例分析,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通过解读实例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向学生解释和演示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多角度思考和解读化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概念。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以确保准确把握教材的含义和内容。
教师可以从历史、实验和应用等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教材。
总结起来,高中化学教师要准确解读教材,需要进行精读、理解核心概念、解读实例和案例分析,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本文对于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准确解读教材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正确理解教材 把握教学本质
正确理解教材把握教学本质作者:匡翠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07期数学发展的原始动力、社会背景、创新思想,统统被淹没在逻辑的海洋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学需要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恢复活跃的、火热的数学思考。
要实现这样的转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教材的研读与处理。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正确理解教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关键体现在我们对数学教材的处理上。
一、正确理解教材,弄清编者意图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
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进行多角度地分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转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1.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圆的面积”教材编排就把圆的面积计算用“化曲为直”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化归思想”,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方法等旁注文字、提示语,它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指导教法,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如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做出描述。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讲稿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如果问一个教师:你能把握教材吗?大多数老师会很自信的说:没问题!你说课本中哪个题我不会做?哪节内容我不会讲?许多教师说能把握教材,往往指的就是这一课的教材,不一定很好的去掌握这一单元的教材,更不要说全册教材了。
其实,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要求教师熟悉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一个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怎样才能把握教学内容?一、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课前教材分析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能使教师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课程总目标和每一年段的学习目标,特别要理解描述学习活动过程各个用语的含义,例如,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的不同水平有“理解”,“掌握“和”运用“三个层次,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分为“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层次,理解这些目标动词的含义,对于恰当把握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极为重要的。
课程标准能帮助我们分清教学的主与次,帮助我们把握教学的方向,避免大的偏差。
2、分析教材内容。
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内容,还需在教材分析上下一番功夫。
一般来说,可以循着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先做结构分析,搞清教材的系统性,再进行各部分的内容分析,使教学内容了然于心。
有了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教学的重难点就不难把握。
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所学内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它的前后联系,真正做到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只有把握了“逻辑起点”,教学中才能大胆取舍,灵活施教。
反之,则很难创造性地搞好教学。
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只有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才能更好的备好课。
3、借鉴参考资料。
新一轮课改中如何把握好教材
3、对核心思想的挖掘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赵老师从教材中挖掘了函数思想,如引导学生理解字母至少可以取几个而不只是一个值,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原题)足球上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改后)足球上白色皮共有20块,是黑色皮的2???????? 。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例题我是用纸把原题打印出来,再打出“是”字剪下来覆盖在原题“比”字的上面,原题中“倍少4块”用空白纸覆盖。为什么要先讲改后的题目呢?前测发现部分学生对前面部分知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讲解后对有困难的学生能增进认识,对知道的学生有巩固提高的作用,同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可以说是一箭双雕。通过一个小魔术,把题目:足球上白色皮共有20块,是黑色皮的2???????? 。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如何把握好教材?
通过近阶段的学习,观看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案例分析和课堂实录后,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赵老师所上的这节课及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本人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用字母表示数》是一节成功的课
1、赵老师考虑到了教材前后的联系、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一开始老师就采用了模仿秀的形式直奔主题,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氛围。
二、何理解和把握教材
刚参加工作时认为教材就是圣旨,在上课之前只要弄清书上的例题、练习,按照教材上的例题、练习照搬就行了,上课过程中抓住重难点准没错。但随着经验的积累,现在对教材有了一些不同的理解,不能把它当做圣旨,只能尊重它,运用题,也就是要学会梳理教材编写意图、理解教材认知线索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稍复杂的方程(1)时,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例题:足球上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前测,发现学生对“一般的方程”应用题找等量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要教学稍复杂的方程(1)必须有前面知识做支撑。于是我就将教材中的例题稍微改了一下,先给学生展示一幅足球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个足球是由一些黑色的五边形和白色的六边形组成的,由于学生都喜欢足球,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想对足球有更多的理解吗?从而引出修改后的题目: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教材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指用于教授、学习和评价的教育内容的有组织的文本或资源。
吃透教材和把握教材是学习的关键,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吃透教材和把握教材。
一、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指深入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思想和技能。
吃透教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下面介绍几种吃透教材的方法:1、重点阅读教材重点阅读教材是指有目的地筛选出有助于自己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内容,选择性地仔细阅读和反复推敲。
重点阅读时,可以给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划横线或做好标记,以便后续查阅。
2、听讲练笔听讲练笔是指在课堂上集中听讲,认真记录老师的讲述内容,尽可能将听到的知识内容记下来,同时在课间或课后写出自己所学的东西,进行巩固和总结。
3、复习总结复习总结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温和总结,帮助自己掌握更加深入和牢固。
复习总结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如做笔记、做练习、写总结等。
二、把握教材1、联系生活联系生活是指将教材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例如,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思考问题思考问题是指学生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水平。
3、交流讨论交流讨论是指学生之间或与老师之间进行一定的交流和讨论,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得到他人的观点和建议,促进自己的进步。
总之,吃透教材和把握教材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通过以上介绍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自己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深入研读教材 全面理解和把握教材——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文本研读与思考
倍 数 的特征 以及 找质 数 、 合数 等 知识 。在第 三单 元 中 , 结合分 数 的约分 、 分 , 学 习公 因数 和公 倍 将 通 再
数 等 知识 。这样 安 排将 有 利 于学 生 明确 数 学 知 识 之 间 的联系 , 体会 前后 知识 学 习 的必要性 。
() 2 因数和倍 数 。 在 因倍 关 系 中 , 因数 是 指 向
参 考 。那 么分 解质 因数 是 否 真 的 有必 要 让 学 生 掌
握 呢?我 想这 个 问题 还 必 须 联 系本 册 教 材 第 四单 元 的学 习来分 析 。
首先 , 从解 决 问题 的策 略方 面来 比较 。 学生 掌握 分解 质 因数 的方法 , 是为 了使他 们能 够通 过分 解质 因数 , 快速 找 出两个数 的最 大公 因数
( ) 数 和 积 。乘 法 中 因数 、 数 、 是 表示 1因 因 积
+
[ 收稿 日期 ]20 09—1 2 2— 3
[ 作者简 介】岳 小芳 (9 5一) 女 , 17 , 甘肃榆 中人 , 肃榆 中文成 小学数 学高级教 师。 甘
18 4
兰 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第2 6卷
某一具 体 数 的名称 , 这 种名 称 表 示 是 有 条 件 的 , 而 是在 特定 乘法算 式 的背 景 之 中而 给定 算 式 中各 数 的名称 , 而不能脱 离 这个 算式 说谁 是 因数 , 是积 , 谁 这就说 明因数 、 因数 、 积是 乘 积关 系之 中数 的名称 。
研究 的问题 。 ( ) 材编 写 时主要 体现 了以下特 点 一 教
教材 的 内容 相 比 , 减少 了一 些 数 学 术 语 , 以减 少 学 习过 程 中的死 记 硬 背 现 象 , 轻 学 生 的记 忆 负 担 ; 减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充分吃透教材并把握教材,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如何吃透和把握教材的一些建议。
吃透教材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学习者应该仔细阅读教材并注重理解每一部分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标记重要的段落、用自己的话归纳概念、进行问题和答案的整理等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吸收教材的内容。
要通过深入思考和讨论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
学习者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实例分析等方式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将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对教材的透彻理解。
学习者还可以将教材和其他资源相结合,拓宽对教材的理解。
可以通过参考其他书籍、查阅相关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来加深对教材的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不同的观点,进一步丰富对教材的理解。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学习者应该能够把握教材,即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学习者应该能够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解决问题。
这需要学习者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解题、进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加强对教材的把握。
学习者还应该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集中学习和复习。
通过分析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确定教材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教材,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检验和巩固对教材的吃透和把握程度。
可以进行自测、做题、参加讨论等方式来检验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
浅谈数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浅谈数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教师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应用,不仅反映了自身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反映了自身的数学素养和知识水平。
用好教材既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
要用好教材,要求教师不仅要能走进教材,更要能跳出教材。
一、“走进教材”要求教师要能看懂教材,理解意图走进教材是教师与文本对话,是教师体验、内化教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过程。
(一)学好课标是走进教材的前提要很好地理解教材,我们首先要对其制定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作仔细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编者的意图。
因此,教师对课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在各种版本的教材在教学中时有更替,只有把握住了《数学课程标准》这一总的目标,教学才不至于偏离方向。
(二)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是走进教材的基础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无数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编写而成的。
教师应该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
现在的教师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对教材例题、习题的研究较多,而对教材的编排结构思考很少。
很多教师认为教材的编排结构是编者们去思考的问题,做教师的只要教好每一个例题就行了。
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而且这种缺乏对教材整体编排的认识,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首先要了解教材内容的安排层次。
数学教材的编排结构一般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有层次地安排,以便学生逐步认识、积累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如果教师能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把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就能从中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探索和认识新内容。
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教材的全局观念,这样才能为研究例题、教好例题打好基础。
(三)研究例题的教学内容是走进教材的关键将各数学知识点以例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数学教材的一大特点。
钻研和理解数学教材,以研究例题的教学作为突破口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如何理解与把握教学重难点
少年共有的个性,会追求些新奇刺激的事物,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网络小说作为新媒体下网络文学的产物,具有总量大、更新速度快且娱乐性较强的特点。
同时,网络小说题材分类众多且有的十分猎奇,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理。
相比之下,传统小说虽然也有生动的情节,能丰富中学生的文学内涵。
但现在的中学生在课外需要的是以娱乐放松为主,他们最需要的是精神慰藉,而不是培养文化修养。
再者,笔者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中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原因是看得“懂”。
网络小说的语音特色较大众化,其中包含了许多网络用语,较贴切现代高中生所处的环境。
网络小说语言特色具体表现有本色性,简短性与流行性。
本色性即是用大众化,生活化,平庸化的姿态及语言,展示出普通人最本色的生活感受;简短性使小说更直白地表达;流行性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运用,更贴近网民。
传统小说的语言特色则是大相径庭:语言文字的应用要经过反复斟酌,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而现代中学生属青少年,本有追求个性的态度,且基本上都能接触到网络,受网络影响大。
两相比较,中学生自然会在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网络小说了。
其三,青少年课业压力大,可供课外阅读的时间短,阅读碎片化且无规划等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倾向选择网络小说情况的出现。
传统小说一般连贯性强,在思想、审美上均需细细品读,要求读者进行深阅读。
而网络小说总量大,文字模式化,不要求读者进行过深阅读。
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也难以静下心阅读传统小说,以致中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网络小说,而不是传统小说。
如今网络小说的发展势不可挡,针对中学生阅读小说的现状与分析,要想改变中学生阅读现状,让中学生更多接触传统小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生、老师等要各方面协调,如进行阅读规划等,传统小说也要寻找打开的新方式,重新走进中学生,如此才能让中学生更多的选择阅读传统小说。
参考文献:[1]赵晶晶,邵维加.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生态环境之比较.江西:丽水学院学报,2010.[2] 网络小说.百度百科,2017.7.[3]阎延文.网络小说的魅力与特点.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12.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法,编写教案的过程。
怎样把握和理解教材
怎样把握和理解教材教材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的依托,教师对教材理解得深,思考得透,教材才能把握得好。
教学设计才会更适合学生的学,学生才会理解文本,从而延伸文本内涵。
认真钻研、理解教材是基础,分析学生认知能力是基础,一节课时间有限,教材中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要思考的是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们要给学生哪些知识点,那些会被学生牢牢掌握,必须有所取舍。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地教会学生。
下面就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整体把握,明确教材使用方向。
不管拿到哪册教材,我认为我们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温新课程标准,要静下心来对它的阶段目标进行通读,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做到胸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要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认真阅读,对要使用的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掌握其精神实质,以便在教学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
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整体上感知这一组文章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使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大局”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科学的定位。
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
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阶段要求,最后把握好课时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有较大的偏差。
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
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包括练习其实细细分析都是有联系的。
把握了单元的主导思想后再细细分析每篇课文,找到每篇课文的关键核心,用一到两个主打问题引领学生去体会。
二、细致解读,展示教材内容魅力。
以上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提出的一些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涉及到的是对一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
我觉得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要想能在课堂上自如地驾驭它,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精神
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精神教材精神是指教材所传达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价值观。
准确把握教材精神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关乎着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精神,并给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理解教材的意图教材编写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首先要研读教材的前言和引言,了解编者的意图和教材编写的依据。
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教材精神,明确教材的目标和要求。
二、注重深度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精神的关键在于深度理解教材内容。
我们应该认真研读每一个章节,关注重点和难点,思考教材所要传达的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
同时,我们还要理解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活动设计和资料引用等具体实践,以便更好地将教材精神转化为实际教学中的行动。
三、加强与教材内容的互动准确把握教材精神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材内容进行对话和辩证,发现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延伸和拓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讨论、演练、实验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材精神。
四、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准确把握教材精神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目标,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利用讲解法可以清晰地阐述教材内容,利用讨论和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实践和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实现教材精神的准确传达。
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有效的教学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
我们应该注重观察和倾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教材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及时纠正他们的误解和偏差,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持续学习和提升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理念。
谈谈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初中数学
谈谈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初中数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目标,明确每个章节和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首先,教师要对整个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每个章节和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还要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有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而有些知识点则可以相对简单地带过,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数学素养和能力。
综上所述,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将教材吃透、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为了吃透教材,我们可以采用整体理解的方法。
在学习新的教材之前,可以先对整个教材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看一下教材的目录,浏览一下各个单元的标题和内容大纲,这样可以对整个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可以开始逐单元进行学习,每次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进行一个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回顾,确保自己对这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内容。
为了吃透教材,我们可以采用逐段理解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教材按照段落或者章节来进行划分,逐个段落或者章节进行理解。
可以先读一遍这个段落或者章节,了解大意,然后再仔细阅读,将每个段落或者章节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可以记录下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自己的疑问,然后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逐段理解的方法,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为了吃透教材,我们可以采用笔记整理的方法。
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下重要的内容,将笔记整理成自己能够理解和记忆的形式。
可以使用代码、图表、思维导图等等方法来整理笔记。
在整理笔记的可以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检查和巩固,通过不断整理和回顾笔记,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为了吃透教材,我们可以采用实践应用的方法。
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可以进行练习题和实验、项目等等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具体运用起来。
通过实践应用的方式,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整体理解、逐段理解、笔记整理和实践应用等等方法来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英语 对如何准确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的几点建议 人教新目标版
对如何准确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的几点建议1.了解课标《课标》是实施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英语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内容标准、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等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因此,充分学习和领会课标精神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搞好英语教学。
尤其是课标中明示的层级目标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必须深切领悟的。
这些内容包括:话题、功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
只有对这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实施教学时事半功倍,而不至于好心办坏事。
例如:哪些语法需要初中生掌握的?不同的年级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词汇是四会词汇?而哪些只要求学生理解和认读即可等等。
2.了解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和载体,教师对正在使用的教材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的准确性。
以新目标英语为例,该教材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教材分为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拓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
Shelf-check部分是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而八年级下增设的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则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此可见教材中的内容编排有其内在的知识逻辑,在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遵循教材的特点。
再者,教师还须对整册、整套教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了解某一语言知识点或技能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这样在进行教学时不会厚此薄彼,混乱不堪。
3.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内容的受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乃至于学生的情感、动机、兴趣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教学内容的落实。
因此,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起点和能力将有助于教师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帮助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行为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4.了解教学环境这里所知的教学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和课堂小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学校环境以及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等,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英语教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如何把握与理解教材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条暗线。
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此,解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明确定位)———深究(深钻教材,弄清重点,把握意图)———理解(理解教材,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只有教师把握、理解了教材,学生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
数学教师应如何比较准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呢?通常是做到:一、通读教材,系统归类,全面了解各部分内容在本单元和本册书中的位置和作用(解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明确定位)首先通读教材,把教材内容按知识体系再进行归纳,实现把课本变薄。
如“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前后衔接紧密,一脉相承,第四单元是学习第六单元的基础,同时第六单元又是第四单元小数意义和性质的深化和应用。
其次对于要准确定位并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须把本节课放在本单元、本册书中,清楚了解本册书内容及前后单元间的联系、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联系,做到对一节课在单元、本册书中的位置和作用与上、下课时的联系心中有数,实现目标“定位准确、不越位、不缺位”。
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中,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同时本单元是学生学习后面“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及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基础。
这是对第四单元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的简要了解。
再以第一小节“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为例,简要说说课时定位:例1重点揭示小数的意义,是基础,例2、例3安排了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其目的是为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
这样再把一节课置身于整个单元中和一小节中,使内容纵向成线,前后承上启下,而一节课的内容又独立成块。
在定位教学目标时就会找准位置,重点突出。
二、深入解读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知识点(深究:深钻教材,弄清重点,把握意图)在清楚每节课在单元和整册书中的位置和作用后,第二步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集中精力备好每一节课,解读其知识内容,弄清编排意图。
具体做到“两看四找”,即一看本课时教材安排了哪些知识点,二看知识点间的关系,也就是教材中所提供的明线。
以“小数的性质“第二课时为例:从表面上看,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一个知识的承接点。
两个例题分别是例2和例3,例2重点是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即0.70=0.7,是直接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
105.0900=有了一个小变化,即小数中间的0如何处理的问题,继续巩固理解小数的性质,即只有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例3是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大小的情况下,还可以把一个小数增加位数或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小数。
同时用提问的方式安排了提醒学生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应注意的问题:只有在小数末尾添0或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才不会改变;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两个例题并重,一正一反,一个是化简,一个是根据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
一个知识承接点是例2上面的一句话“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
这是通过直接看教材得到的知识点的表象信息,通过这些表象信息能够较清楚地知道本节课所包括的知识点,也就简要地清楚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以上指的是看知识点。
而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本课时中表现在提到的“承接点即开头的第一句话是基础,是本节新知进行的依据”,两个例题结合起来是深化理解应用小数性质的完整素材,缺一不可。
“四找”即一找起点。
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即提供给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信息。
教材中用不同形式把这种新旧知识的交叉点提供给了我们。
比如上面提到的“化简小数”中安排的知识的承接点“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就直接点明了新知的起点。
下面再以“小数大小的比较”一课说明。
教材提供了“3>2(先比较整数部分)”,暗示了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相同,都是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所以起点是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顺此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二找“重点”,重点是新知识的主体部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一堂课的灵魂,体现在教材的呈现上是“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本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为例:小数的意义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其过程三个层次编排:先通过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再通过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然后通过毫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三个层次的内容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在上面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说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描述小数的意义时,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
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单位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
其实细分的话,本节课还可以再分两个知识点,一是小数意义的建立形成过程,二是小数单位间的进率,而第一个知识点“小数的意义”是主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魂”,应集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让学生体验感悟过程,第二个知识点“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比较而言是“侧”知识点,在上面小数意义产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即可,不必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第一个知识点的1/5。
三找难点。
所谓难点,即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比如“小数的性质”一课,重点难点都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
有时重点和难点又有不同,但一般情况下是重点里面的难点,比如“小数的意义”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难点是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有时难点也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和方法,比如“小数的大小比较”的难点是区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不同,并不是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所以一般情况下难点的确定依据是①知识的难易程度;②学生的实际状况。
这需要教师除了认真研读教材外,还要对学生的知识底数了如指掌。
四找训练点。
训练点即根据新知所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
其一:练习题目在教材中的“做一做”和练习中集中体现,教师可灵活使用、选用;比如学习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后,教材中在练习九安排了有针对性的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的第三小题和第五小题;学习“小数的意义”后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1、2、4小题。
其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设计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练习题目,以提高训练效果。
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后,可设计学生在卡片上写数比大小的练习:如同桌之间各写出一个小数,看谁的数比较大?还可以设计测量小组同学的身高,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
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在其乐融融中得以巩固新知。
又如学习“小数的意义”后可设计:①用手势比画下面的长度:2.9厘米、0.65米、2.3分米。
②和同学结伴去超市记录一些小数的实践题。
这样的设计不仅巩固新知,还能起到活跃气氛、开放学生思维的作用。
三、深入钻研挖掘教材,对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理解(理解:理解教材,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根据实际灵活变通教材中的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素材,但注意的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1.挖掘拓展数学知识,根据实际及时补充相关内容。
以小数的读法为例,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形式,而实际上生活中用到的小数形式要多于以上三种,比如小数部分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几个0,教材中没有直接涉及,教师要及时补充,如0.009、80.305等,另外教材呈现了学生“交流小数读法”的情境图,让学生利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的读数经验自己读一读,教师要拓展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总结小数的读法等。
又如“小数的意义”中的每个层次中教材只说明第1个数据如何用分数、小数表示,如: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表示成1/10米,也可以表示成0.1米,其他数据的表示方法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更要扩展到课本中不能显示的数据,使教材内容增加广度,使课本变得厚重。
2.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暗线并不明示。
因此教师要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
如上面提到的“小数读法”中学生已经会读一位和两位小数了,小数数位再多可以类推。
因此,这里可以将主题图呈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探索,把类推方法蕴涵其中。
再如“小数的写法”一课,一是结合气温的变化教学小数的写法,利用此题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二是教材从知识点的呈现顺序上,先呈现写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试着写出所呈现的小数,同时也为第二种情况做好铺垫。
在每种情况中,教材只给出了第一个小数的写法,其余的小数由学生自己写。
既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样板,同时也留有探究的空间,将迁移方法巧妙蕴于其中。
总之,要较为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既要通晓教材全面了解知识底数,又要钻进教材之中研思解读,还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
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